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特殊教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08 08:47:55

小学特殊教育论文

小学特殊教育论文第1篇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基础教学 语法知识 语言交往 双语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颁布并实施新课程标准,是对我国教育体制、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全国聋教育在这个重大教育背景下进行积极的改革,特殊教育学校也需要大胆尝试语文教材在这方面的使用。因为失聪,聋童在与人交流中存在了一定的障碍,这必然使之形成在认知上的依文学语,生理上的以耳代目以及抽象思维上的滞后与形象思维上的发达等思维特点。

1存在的问题

1.1中高年级忽略基础教学环节

在教学上,中高年级比较偏向于节,段,篇,而词句间的基础教学环节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在上课时,教师一般不会在学生生词理解、句意理解以及文字语言表达的连贯意思上认真地运用直观方法来帮助他们,而是只用手语在一两个课时上打出课文内容就开始分析课文阶段。

1.2忽视对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是在与周围人的交流中的,聋生亦如此。聋生与他人交往最直接的方法是学习语言并运用语言;而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恰就是缺少了培养语言交往的能力,也缺乏了对培养聋生交往能力的研究与探讨。

1.3忽视对聋生语法知识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多地鼓励学生使用手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使得学生思维较活跃,也敢于表达,但是他们却写出语序颠倒的作文。在学语阶段,健听儿童便能够获得各种语言的声音且懂得语言的意义与应用的环境,并从语义中判断环境对其自身的要求,进而根据这个要求来支配自己的活动与语言的选用;尤其是在学语的同时一并掌握了句中词语组合的原则。然而聋童却因为耳聋,形成了环境与语言相脱离现象。哪怕在低年级时候他们学习了较多词汇,但也因为他们没能及时获得组合词语的原则与语言应用环境等原因,所以写不出自然、通顺、有条理的句子。虽然教师的教学达到了标准,但也没有对其重视与强化,所以对聋生掌握语法知识的需求与渴望无法满足,这就导致了他们表达上的障碍。

2解决对策

2.1教师要成为双语转换的平衡使用者

有相关专家曾说:聋人手语跟健听儿童口语相同,在他们思维发展的早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学习研究并掌握甚至精通聋人母语,自然手语;然后用自然手语来帮助聋童学习文化知识,语言以及发展思维。进入中高年级,教师应该充分应用自然手语帮助学生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并让他们理解手语与汉语的不同,教会他们运用母语来学习汉语与科学文化知识。然后在语言实践中对他们的汉语语法知识进行不断丰富,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也要对他们从手语转换成汉语行为重视,从而使聋童的语言发展真正从手语中起到促进作用,让双语转换在教师与学生中平衡使用。

2.2加强语言教学中的基础教学环节

虽然低年级学生能够掌握大量词汇与句子,但是他们并不能准确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子,所以在中高年级,依然要对语句教学重视。从词、句开始,帮助他们认识生词并理解句子意思以及注意词语的积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分析课文。第一,用多样化手段。聋童有听力障碍,所以虽然他们见过学过很多东西,但是不能将他们所见所学的那些东西与语言文字一一相对应;这就要求教师应用多种手段(多媒体等)来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与语言文字进行理解。第二,针对性地练习强化。学完不等于掌握,针对性地练习可以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让他们真正理解课文。听说读写同等重要,拒绝厚此薄彼。

2.3注重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回归到社会中与广大健听人交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目前的语文教材,大多基调都是叙述式的语言,对话材料少之又少;要提高聋生语言交往能力,课文内容的灵活运用以及对话内容的增加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去改变这种现状,先是要根据教材内容对聋生语言交往欲望的激发;然后创造情境给中高年级的学生,有步骤、有目的的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奖励语言运用好的学生;最后告诉他们手语与口语表达一样重要。

2.4渗透语法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法教学不同于健听学校,前者需要自然通俗;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律而不是详细介绍语法的理论知识;要实用,具体以及通俗,简洁的说明语法规则;在各个教学段里由浅到深地穿插语法规则中的每个语法点。教师还应该向中高年级的学生渗透句子排列规律以及组合规律。现在的语文课文中,一般只包括语言材料与练习两方面,并不适合聋生;这就需要从聋童的角度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处理――在那两方面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语法点与对话。

3结论

总而言之,要用多种手段来发挥语文教学这能够培养聋生语言能力的主阵地的真正作用,让聋生也能够通过交往与沟通,实现语言交往能力,为他们能够早日回归社会做个良好前提。

参考文献

[1] 邱以亮,邱琨.浅谈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J].黑河教育,2013.

小学特殊教育论文第2篇

特殊教育专业课程 各高校可根据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各专业的方向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业务方面核心知识点,包括:特殊儿童的生理与病理、特殊教育导论、盲童心理与教育、聋童心理与教育、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发展障碍儿童教育、行为矫正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等。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中文、数学、英语、特殊教育学、小学心理学、小学班队原理与实践、小学各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国特殊教育史、外国特殊教育史等。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科学与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

特殊教育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特殊教育是对包括视力、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智力、精神和综合残疾等特殊人群开展的教育。特殊教育是利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为特殊少年儿童的学习、行为矫正和训练创设特殊条件和特殊设备,以达到使他们掌握知识、弥补缺陷、培养能力、健康身心等目的。

由于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患各种残疾的特殊前提,其招生比较冷门,但就业市场上却异常热门。这是因为特殊教育师资和工作人员极度匮乏。从目前看,当特殊教育生四年后毕业时,基本上都会被用人单位争先抢用。随着国家对残疾人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的就业前景会越来越好。

特殊教育专业所需能力 1.掌握特殊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评估各类特殊儿童的基本方法;

3.具有进行特殊教育实际工作、科研或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特殊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小学特殊教育论文第3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 数学教学法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49-02

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是特殊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指导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科教学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能力。但是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后表现出小学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明显欠缺的问题,需要盲校、聋校花费较长时间来培训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小教专业的毕业生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扎实,进入工作岗位马上能够适应教学工作,致使许多盲校、聋校在招聘时宁愿选择小教专业的毕业生。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现有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是否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对师资的需要?应如何有效地设置特殊教育教学法?本文试通过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研究,使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力,满足特殊教育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为其他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讲授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笔者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专业2012级和2013级学生――分别是98人和80人为教学对象,根据该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现有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的教材进行梳理整合,剔除其中重复的内容,重新编排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实施教学,边教学边调整课题方案,不断完善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课题是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一边实施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教学,一边调整教学计划,使现有的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逐渐符合特殊教育学校需要。

三、研究过程

本教学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资料

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是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信息,拟定课题方案,整合教材。笔者和其他课题组成员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根据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两类儿童的特点和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使用天津出版社的《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和《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作为教材,选用《小学新课程教学法》和《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训练》小学数学教学法和网络资源等为教学参考资料,通过对《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及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整合,形成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包括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理论知识。

(二)第二阶段――实施教学阶段,调整教学计划

1.理论教学。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着重从理论方面阐述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其中第一部分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数与代数的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和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2.实践教学。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应通过实践课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教学技能,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实践教学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构成,校内实训主要通过课内讨论、试讲、说课和评课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校外实训则是利用见实习、毕业实习和就业(顶岗)实习等机会在基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实地教学,由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作专业指导。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学校为例。该校与广西南宁市盲聋哑学校、百色特殊教育学校、北海特殊教育学校等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见实习基地,为学生见实习提供很好的实践场所。另外,这个阶段根据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选编及录制了部分学生教学录像,以配合教学。

3.教学方法的选用。本课程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和实践型教学法等。

4.考核手段的选用。在考核上,改变传统作业与考试方式,将每部分教学理论与特殊教育小学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写教案、试讲、制作课件等作业形成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理论,同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本课程采取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讨论、教学计划设计、观摩课的评析、校内实训(试讲、说课和评课);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为随堂考查,为指定教学内容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教案,并选派小组代表在限定时间内进行试讲。

在第二阶段,笔者采用行动研究法,一边实施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教学,一边调整教学计划,使现有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逐渐符合特殊教育学校需要。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这个阶段笔者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件、教学案例集和学生实践作品集汇编成教学资源包,这些既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讲授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提供参考。

四、实践效果及反思

本课题立足于特殊教育学校对师资的需要,通过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获得学生基本认可,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技能也获得见实习单位的肯定,2012级学生现已毕业,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用人单位对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非常认可。

但是在课题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根据课程目标、学生的障碍和学科知识系统对教学法教材整合难度较大;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案例少,上课缺乏经典教学案例;任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容易脱离基层教学实际和特殊儿童的特点;学生以校内模拟实践为主,校外实践操作机会缺乏,不利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开展;校外见实习过程中,特殊教育教师对学生专业指导力度不足,需要培养和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指导见实习生的意识和技巧。

针对以上实践效果及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未来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一是邀请本校数学专业教师、特殊教育学校盲班、聋班骨干教师构建教学团队,共同探讨、整合、完善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内容,并让本校数学专业教师担任部分理论课教学,特殊教育学校盲班、聋班骨干教师担任部分实践课教学,不断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二是应勤下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收集教学案例;调整案例教学,结合盲校、聋校的教学案例、视频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三是加强校内实训,通过结合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学生的实例撰写教案和试讲,观看相关教学视频,盲班、聋班骨干教师介绍教学经验等一些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基本教学技能。四是巩固特殊教育学校的良好协作关系,增加校外见实习机会,尤其是开设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期间,增加学生到特殊教育学校观摩和教学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见实习期间,应安排有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组织指导教师培训,规范和培养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识和技巧。

【参考文献】

[1]曹树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

[2]翟海珍.视觉障碍学生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3]汪飞雪.听觉障碍学生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4]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小学特殊教育论文第4篇

1.1案例教学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学中的意义案例教学是通过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将学生带入一个真实情景中,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和提问,在师生之间形成互动、对话和研讨,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这个案例或将案例中隐含的理论和原理揭示出来。案例教学法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智能与情商的发展。

1.2案例教学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特殊教育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实践性人才,案例教学有益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专业方向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发展案例教学的紧迫性。目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康复系和公管系等几大院系,都开始重视并发展案例教学。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为例,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学具有注重实效性的特点,某些专业课,如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行为改变等课程,都开始发展案例教学与理论相辅性教学研究。通过调研得知,近9成的学生表示提升了对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近8成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他们对未来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很有信心。

2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顺应案例教学的需求所做出的努力

被誉为案例教学法的“先驱者”的美国哈佛院长朗德尔曾这样描述过图书馆在学院常规教学以及案例教学中的作用:“图书馆是教授和学生应有的必要场所,图书馆对我们,就像大学中的实验室之于化学和物理学者,就像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于动物学者,就像所有的植物园之于植物学者一样。”朗德尔所提倡的案例教学法特别重视对案例的阅读,学生在阅读案例时发现的问题,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和文献,建设服务于学院专业设置的特色图书馆以及服务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图书馆,就显得尤为重要。

2.1自建数据库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自搬入新馆后,结合建设新型高校图书馆和学科型高校图书馆,不断地进行高校图书馆转型的一些尝试。2011年,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结合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特点以及各院系案例教学的需要,申请建设特殊教育专题数据库作为JALIS三期子项目,特殊教育专题数据库以文献为主体,数据库基本结构体系为特殊教育专业基础学科、听障教育学、视障教育学、智障教育学、孤独症教育学、康复教育、特殊儿童教育案例库和残疾人事业等。文献收录的范围主要有期刊、会议论文、研究报告、标准法规、视频、图片、特殊教育课件和无障碍设计建设标准等。经过4年的努力,该课题于2014年上半年顺利通过验收并结题,现正处于试用及不断完善阶段,师生可以在该数据库浏览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类资源。

2.2建视频资料库以特殊教育为核心内容的视频资源库,视频资源收录的范围有聋校、盲校、培智学校、大学课程、考试辅导、特殊教育、兴趣爱好、校园影音、名校公开课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主要用于教学观摩。

2.3设精品课程网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网由本院网络中心采集,主要收录本院录制的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授课录像、课件、教案、作业习题、实验指导、考核办法、参考文献等等。

2.4建特色资料室目前根据学院学科设置,在建的特色资料室有2个:小教资料室和特藏资料室,收集各种和小教、特教有关的各类纸本文献,包括书籍、报纸、课件等等,并配备的电脑和桌椅,进行了软装潢设计。特色资料室资料收集工作已成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常规工作之一,希望最终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特色资料室,满足师生教学教研的需求。

小学特殊教育论文第5篇

建国60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走过了一条不寻常之路,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际,重新审视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讨其发展方向,必将有益于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高等特殊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转变导致课程设置目标和方向模糊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师范教育格局也随之改变,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原本的培养目标由为中等特殊师范院校积极培育师资团队向为特殊学校直接培育师资团队转变[1]。原有的课程设置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使课程设置的目标和方向变得模糊。这种根本性变化对于以往局限于接受一般性特殊教育及心理教育,却很少接受基础性课程,如数学、语文等学科性较强的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则很难胜任特殊学校中教师的工作。

曾经分配到特殊小学负责教学的毕业生业已无法驾驭中学的课程,更何谈现今那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教学实践也表明,更多的特殊学校更愿意选择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如数学、语文、计算机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而缺少专业课程知识和能力的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现实的就业对抗中已显得形单影孤[2]。

2课程孤立发展,内容落后,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特殊教育专业各种新理论不断发展,但高校对特殊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则相对落后,更缺少积极地更新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致使高校教师无法按照课程的发展尽快地调整教学战略。我们在对国内几所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师生进行相关调查时表明:40%的学生认为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学生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而25%的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却认为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科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并无太大作用。这说明在校期间,高校学生用自己的宝贵时间配合教师演绎着陈旧的知识理论的学习,而毕业后在工作中,继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理论,毋庸置疑这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

此外,在高等特殊教育专业中,教师所授课程内容相对单一,陈述方式陈旧,对课程之间的关联把握粗糙,重复讲授现象严重,严重阻碍学生的逻辑形成和思维发展。

3课程结构不合理,影响学习效果

目前,高等特殊教育专业中,必修课占据比例相对较大,选修课程则较小,且类型也很少,总的呈现出一种选修课教学流于形式的趋势,学生少有选修课的挑选,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使其内在潜力难以挖掘。

理论课与实践课分配不科学。往往是理论课占据大多数学时,实践课则占时较少[3-4]。即使是实习,一般也就占用总课程时间的10%,且实习多在毕业前夕进行,这让几乎完成全部理论学习的学生何以在学习理论时与实践结合?理论学习的效能难以提高和发挥,故常导致知识遗忘,在实习中表现为大量查阅书籍和咨询老师等现象。一旦其走上工作岗位,仍需花大量时间重新学习、摸索和探究,大量的重新学习,这不但降低其自信,更使其在工作中出现急躁、焦虑的情绪,影响其工作质量。

4强调课程质量,忽视学生个人发展

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但在其培养过程中,往往过重强调专业课程质量,重视其是否符合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培养要求以及是否具备教师的素质,忽视了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例如,在高校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课程安排较少,偶尔穿插与语文、数学、政治、英语等课程,匮乏哲学、艺术等课程,乏善上述人文课程的教学安排,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缺少人文气韵,何谈全面发展?此外,高等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也奇缺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身心发展受到抑制,无法调动积极性。

目前,高等特殊教育课程设置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也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学生缺少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力,不善于提出疑惑,这必然限制其思维发展。这些均有碍社会对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忽略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最终必然影响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高等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新方向

1重视专业理论,发展多项技能

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重视专业理论,且专业理论的学习不能模糊不清,应系统全面。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洞悉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而且要培养相当的综合素养。以此为前提,着重打造学生特殊教育的专业特长或者课程专长,尽可能地让学生拥有至少一项特殊教育的专业特长。

并且,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也需按多方向和综合培训。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要求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理论后,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进行相关的理论实践,实现向多技能和综合发展,具备较高的技能和一项以上专业特长。

于此,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方向尤显重要,它应当帮助学生确立清晰完整优化的学科,结合实际地协助学生选择自己的强项和发展特长。科学的课程设置必将赋予学生今后的教学和实践,提高其工作效能,增强其职业竞争力。

2课程设置向系统化、结构化发展

高等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必须严谨科学。每一学科的安排都需合理而细致,不应出现忽视和偏颇。课程设置必须周密计划,从培养目标出发,按照具体教学方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能力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在教育理念上要不断更新,适应不断发展的特殊教育事业。教学实际中,教师不仅需注重通识性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之间的联系,更需突出课程之间的层次性和关联性,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学科的内核。对于同一阶段设立的课程还需注重相互协调,避免相互抵触,不同阶段设立的课程还需保持连续和互补,避免脱节。理论性课程和实践课程,两者需要统一协调,在理论中指导和推动对实践的发展,在实践中协助和促进对理论的理解。所以必须强调,无论何种课程,设置时都要符合系统化、结构化发展方向。

3重视实践与理论结合,加强实践力度

课程设置要在相关教学中加强实践的力度,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从实践中领悟相关理论,培养理论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新型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我们在相关几个设置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授课或聆听专家讲座时,对相关理论知识都表示了解,但不知将其如何运用,尤其缺少具体的方法和相关的引导,这反应了实践的重要性,故而加强实践的力度就显得很有必要。

在设立实践课程时,尤需平衡实践形式的多样性与实践内容的有效性,强调小组讨论、专家讲授、学生亲身演示等实践方式方法。实践的课程要与专业理论相结合,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应设置相关的实践课程,两者相互匹配协调,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掌握能力才会不断提高。教师也要把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让学生切实了解,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来培育学生,推动实践的发展,发挥教学的有效性。

4注重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其工作岗位上,不但是一名教育者,更是一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及突发事件,使相关毕业生面临困惑和挑战,需要其不断思考,寻求解决和突破之道。

虽然,某些困惑和挑战可以寻求有关帮助,但更多情况需要依靠自身的不断努力给予解决,故而学生在具体岗位上必须具有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自行解决实际中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自信心和职业竞争力。

于此看来,高等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设置相关课程,素养学生科研能力不可或缺,提高其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最终自己能独立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是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的重要指标。

5课程设置符合现代教学发展理念,与时俱进

鉴于如今新形势下高等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的转化,已不简单囿于培养合格的教师,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涵养,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特殊教育教师。故而高校在课程设置时,秉承现代教学的发展理念,与时俱进,突出于设立相关人文课程,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科学发展,塑造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教师。

课程设置上力求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发展实践技能。不但充实人文等课程,更融入个性化的课程。使学生各种素养能充分发展,培养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充分学习,不但真正地喜欢专业,更喜欢学习,为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但要符合现代教学发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更要在踏实专业理论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不断提高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质量,为特殊教育事业的高效、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人才,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于素红.我国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2,(1):9-13.

[2]王雁,顾定倩,陈亚秋.对高等师范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的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4):55-60.

小学特殊教育论文第6篇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文知识、人文科学等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培养、实践锻炼等各种教育活动,内化为人的精神、气质、人格、修养等相对稳定、健康的内在品质,使受教育者掌握人文知识、明晓人文思想、把握人文方法、具备人文精神,最终实现人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006-02

一、研究背景

特殊教育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水平的指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支持特殊教育”。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重视特殊教育师资的专业发展质量是为更好地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奠定基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入职后学习、研究和反思,完善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积极的专业态度的过程。

特殊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在特殊教育理论、特殊教育观念,还是特殊教育知识、特殊教育技能等多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特殊性,其原因在于教育对象,盲聋哑及智障儿童由于身心残障,其接受教育的过程、方式、内容极大地区别于普通正常的儿童,他们能否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取决于特殊教育教师的影响。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极为重要。

目前,保定市各区县基本都建立了一所特教学校(中心),笔者曾就此开展“保定市特殊教育师资现状调查及培养培训模式”课题研究,自编“保定市特殊教育师资状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教师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历层次、专业类型、教龄、职称结构、科研状况、教师来源渠道及各类渠道所占比例、在职培训进修途径及次数、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和需求程度。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常规性归类统计和分析处理。

二、保定市(各区县)特殊教育师资的基本现状

保定市(各区县)特殊教育师资的基本现状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总体较低,专业训练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专业人员十分欠缺,女性教师占绝大多数,特殊教育师资性别比例不合理;

②学历层次总体较低,大多数教师都是专科或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几乎没有。特别是教师队伍的第一学历总体上层次更低,最终学历的取得途径有多为函授、自考、电大,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不高;③特殊教育教师任教课程偏重于与普教相似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而能够集中反映特殊教育特点的课程,如“感统、律动、语训、康复”等开设不足。这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④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向特殊教育工作的,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有较高的需求;⑤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需求更多地表现在“特殊儿童鉴定评估与行为矫正”方面,这与我国着力发展“医教结合”的教育康复的大趋势极为适应。

三、改革措施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都将发生重大变化,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会发生重大变化,这些都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进程,关系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成败。

鉴于此,非常有必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推进特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在师资培养中扩大男性比例,使未来的特殊教育师资性别比例合理;②利用继续教育和自学等途径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落实教育资格制度和特殊教育资格制度,优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③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注重特殊教育理念和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④高师院校要设置特殊教育专业,包括特殊教育方向和教育康复方向等,培养适应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高质量师资;⑤高师院校特殊教育专业要加强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紧密结合当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增加“特殊儿童鉴定评估与行为矫正”等方面的课程;⑥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获取“心理学、医学、康复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强力支持,走“医教结合”道路,拓宽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培养应用型特殊教育教师。

1.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学生观和知识观。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改变以往教育认为学生就是接受现成结论、不需要了解知识是如何生成的弊端。要求教师灵活处理教材,改变死板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完善知识结构,建立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

(1)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完备的知识体系。教师的基本功首先包括三笔字、朗读、普通话、使用工具书,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等;其次是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探索在学科领域中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的办法与途径,发挥与本学科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和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教师除了精通所授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能熟练掌握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2)深入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授好课,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此外,教师要大胆地改革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教师的风采、学识、口才和魅力等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做到条理简明,表达清晰,材料详实,语言幽默,情感真实,教学手段多样,分析判断准确,说理循循善诱。如果授课具有这些优势,就一定能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和启发作用,这种开放性、探索性、趣味性、多样性的教学,肯定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较高的理论修养,充分发挥教育的示范作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了解、关心、尊重、信任学生的教师,一个能与学生交朋友、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教师,必然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国内外的思想动态、对新的教学理论都应涉猎,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及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特殊教育论文第7篇

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特殊教育工作者追寻的目标,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中国的特殊教育体系还不完善,无论是从教育理念、教育环境还是教育方法上都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本文就当前特殊教育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特殊教育;小学教育;有效性

一、引言

现阶段,国家对残疾人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对于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普遍知识水平较低,特殊人群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在课堂教育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加上中国特殊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教育资金短缺,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短缺等等,呈现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政策,残疾人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爱,因此,人们要从小学教育开始进行转变,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更好地帮助社会上的特殊群体更好的生活。

二、现阶段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一直是知识的积累阶段,不论是对于正常人还是特殊群体来说,在小学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之后的受教育程度,因此必须得到重视。残疾人群受到身体的影响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方面较正常人来说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不能像正常一样接受长时间的教育,因此课堂的有效性对他们来说十分的重要。只有在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才能为今后的就业提供方便,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三、提升特殊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措施

第一,提升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观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人们对特殊教育人群不断关注,从而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状况,只有全社会的人群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大家要转变对教育发展的观念,重视小学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有效性,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第二,社会各界要多关注特殊人群的小学教育。现在中国各界曾人群发展很不平衡,社会出现了一批比较有实力的实业家,他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有能力帮助其他人群的发展。因此,国家要大力倡导成功人士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对于残疾儿童来说,他们的心理上已经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如果在教育上没有有效的改进,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二次的伤害,即使身体上有缺陷,但应该受到和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第三,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比普通人更需要良好的教育,因此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改善小学特殊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家应设立相应的法律条文,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国家政府部门的补贴,使特殊教育的发展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教育部门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验收,保证资金投入用在正确的特殊教育发展。第四,加强师资力量投入。特殊人群的教育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真正帮助特殊人群的教育。因此,在对教师进行选拔时要相对的严格,要定期对在校和新来的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教学水平,为特殊教育事业培养出雄厚的师资力量队伍。

四、从实际出发,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第一,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堂目标。特殊群体的小学生思维模式可能会与众不同,对于学习的意识,学习的目标认识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第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特殊人群的教育是为了帮助他们今后更好的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虽然带给了他们困难,但是他们能够靠自己积极的改变,通过学习找到生活中其他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师在课下可以为学生安排简单的实践学习,组织特殊群体学生的课外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验,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第三,转变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所有的小学生都是一样的,喜欢新鲜的事物,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想要去探索。对于特殊群体的小学生,上学本就有压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所讲的内容通过图片、影片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第四,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特殊群体的小学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在生活中本就比较自卑,在学校里同样承受着压力。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了自信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在学校要把他们当成正常人来看待,不应该有歧视的眼光,为他们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要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五、结束语

对于特殊群体的小学生,他们更加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在比较与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找到自我的价值。体改小学课堂特殊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是中国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力配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型人才。

作者:周雪艳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聋哑学校

参考文献:

[1]杨英.关于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界,2016(01).

[2]邓猛,景时.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2(09).

小学特殊教育论文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特殊教育专业;应用型高校

一、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学模式是某种教学理论在特定的教学条件下的具体展现形式。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涉及到的教学理论主要有下面四种。

(一)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现事物,学生学习是主动参与、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发现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和归纳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从发现学习理论中得到启发,并选择性的继承了发现学习理论的知识。可以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时,所选取的案例都是源于特殊教育儿童教学或者康复训练的真实事件。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对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以上就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理论和案例教学在理念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三)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结果,是潜能、人格和自我的发展。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且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主导者。与传统讲授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上,人本主义理论和案例教学是一致的。

(四)教学交往理论

教学交往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同学、教师以及周围环境的交往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自身的品质。交往是一切有效教学必需的要素。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案例教学提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在对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锻炼发展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以交往为基础的教学。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程序

(一)准备案例

案例教学展开的前提是案例的准备。没有案例就不能称之为案例教学。这一过程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选取合适的案例,并对案例和相关材料进行梳理。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准备,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做好心理准备,提前熟悉相关材料。

(二)阅读案例

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呈现给学生,可以是文字描述,可以是图片形式,也可以是特殊儿童的录像(要征得儿童家长同意)。学生开始阅读案例,熟悉案例的内容,了解相关资料。带着问题解读案例:这个案例讲了什么内容?关于哪类特殊儿童?提供了哪些信息?涉及到了哪些专业知识?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初步熟悉之后开始去分析案例,并根据教师的引导,将自己的见解和问题等相关信息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结论。

(三)小组讨论

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学生已分析过案例,对案例已熟悉。在学生阅读分析案例时,已经把疑问和见解整理出来。在这一环节,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有易于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深化自己的见解。一般会选取一名成员整理最后的问题和大家共同的观点。

(四)班级讨论

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大家基本达到共识。在班级讨论这个环节,大家可以在课堂上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可以派出一名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问题和观点,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和见解。大家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让老师帮忙分析和解答。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组织全班同学发言、讨论,同时及时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和材料作为支撑。

(五)评价总结

在经过激烈的班级讨论之后,大部分学生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自己的观点也得到了阐述。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对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指出欠缺的地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评价。进一步把理论知识和案例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可以提出不同的分析思路,引导学生在课下进一步思考。

(六)课后思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结尾,大家基本达成了共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案例的学习过程,反思自我,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三、应用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概念区分不清

举例教学是基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引出一些事例对理论进行深度的解释说明;它本质上是演绎思维。而案例教学则主要是把案例作为教学的基点,经过师生对案例进行共同的分析、讨论、交流等过程,归纳出案例中所蕴涵的基本理论或专业知识;它本质上是抽象思维。案例教学具体来说是一种师生的双向活动,主要是以案例为核心,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案例的思考,这是一种快速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教学手段;而举例教学则主要是一种单向的教师教学行为,也只是一种用来说明具体问题或者具体事例的方法。

(二)缺乏丰富的特殊教育案例资源

特殊教育案例资源的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案例数量不足,二是案例质量不佳。特殊教育案例主要涉及到各类特殊儿童的特征表现,而关于言语治疗、行为矫正等具体的康复训练项目的案例较少。虽然目前已有《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运动治疗》、《特殊儿童言语治疗》、《行为矫正技术》等专业教科书,但仅运用书中有限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显然是不足的。这不仅不利于丰富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而且阻碍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使用案例教学,在教学组织与实施上忽视讲授教学,重视案例教学,导致主要原理、概念讲授不清,学生对原理、概念难以获得全面的科学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就造成教学目标难以完成的局面。

(四)案例材料呈现方式较单一

在特殊教育专业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文字材料的形式来呈现案例。文字材料的案例对于教师来说是比较容易运用的,但对学生而言则缺少了一些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以视觉的形式获取案例信息,很难真正融入案例之中。长期使用这样的案例呈现方式,容易大大降低学生对于案例本身的关注度,亦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教师长期的教学发展和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应用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案例教学改进的策略

(一)不断地反思和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针对目前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还是要从教师的身上来解决问题,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掌握案例教学与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之间的相关关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从自身的发展出发,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身教学状况,积极探究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中的运用,挖掘更好的方式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亦可通过参加各种不同的在职培训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的顺利实施。

(二)丰富案例资源,建立完善的特殊教育案例资源库

不充分的特殊教育案例资源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特殊教育科研专家共同组成以一个专门的特殊教育案例选编小组,大家通力合作,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收集和选取合适的案例,且可通过定期组织案例交流活动,实现案例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在收集第一手的真实案例资料过程中,应考虑到特殊儿童家长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学案例的心理,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帮助转变家长观念,是特殊教育案例顺利收集的前提条件。

(三)正确把握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只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不能用案例教学代替理论教学,而应该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以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前提。所以说,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我们不能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隔离开来,不能在实施案例教学的同时忽视理论教学的价值。案例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促成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小学特殊教育论文第9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特殊音乐教育;调查研究

一、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广西共有57所特殊教育学校,其中聋哑学校有1所,盲聋哑合校有2所,智障学校有6所,特殊教育综合学校有48所。本次研究选取了广西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南宁、柳州、桂林的15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音乐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个别音乐教师作为访谈对象。笔者在选择抽查的样本时,尽可能地考虑了调查学校、学生的代表性,保证了调查的准确性。15所学校分别是:南宁培智学校,南宁盲聋哑学校,南宁市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横县特殊教育学校,南宁市邕宁区特殊教育学校,柳州市柳北区育才特教学校,柳州市鹿寨县特殊教育学校,融安县柳明特殊教育学校,柳州市盲聋哑学校,柳州市致柳特教学校,桂林市聋哑学校,桂林市培智学校,灵川县培智学校,荔浦县特殊教育学校和兴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1)学校音乐硬件设施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要与普通学校有区别。由于特殊学校教育对象是残疾学生,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是由教学设备和康复训练仪器设备两部分组成。学校配备的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直接对学校实际办学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聋哑学校中,国家配备音乐硬件设备的标准是:律动教室,一架钢琴,套架子鼓打击乐器、一套电声乐器、一套音响、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一组练功垫。在培智学校中,国家配备音乐硬件设备的标准是:语音好康复训练室、三台以上电子琴、一套音响、一套奥尔夫音乐教具、一套蒙台梭利教具。在盲校中,国家配备音乐硬件设备的标准是:专门的音乐教室、三把电吉他、三架以上的电子琴、一把电贝司、一套架子鼓、两台校音器、三套音箱、三把二胡、一架古筝、一把琵琶、一架扬琴、一把中胡、一把大提琴、一套竹笛、一把中阮、一把大阮、一套电鼓。

(2)音乐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在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课程设置现状方面,调查显示:广西特殊教育学校中,市级的学校在音乐课程安排基本都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但在县级27%的特殊教育学校音乐课程设施节数低于国家有关规定,往往表现为实际上课情况与功课表上课节数不同,音乐课被占用情况时有发生。市级盲、聋哑学生每周课时数为2节,每节35分钟。智障学生每周课时数为2至3节,每节35分钟。音乐教师每周总课时数为10至18节左右,除了按时上音乐课外,音乐教师还要定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不算在音乐课时中。开设课外活动小组的主要目的是便于音乐教师发掘特殊儿童的音乐潜能。经过访谈得知,开设兴趣小组最主要原因在于应付各种演出比赛。

在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材使用现状方面,通过调查,广西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中,音乐课使用教材情况如下:有25%的学校没有配备统一的音乐教材,主要以县级的特殊教育学校为主。市级的学校大部分能按照国家的要求配备统一的音乐教材,但是在调查中也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市级学校在拥有统一音乐教材的基础上,35%的音乐教师却没有按照音乐材料来上课,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重新组织音乐课程内容。在教师访谈时,一位教师这样说到:“由于学校各方面客观条件、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统一的音乐教材在内容知识点上很难把握,在具体实施上会遇到很大困难。从学生的上课状态来看,也没能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兴趣。”各个特殊教育学校没有统一的校本音乐教材。

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师的待遇方面情况,广西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其他科目教师工资待遇持平,但是校领导在音乐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对音乐教学设施的购买量不足、用于音乐活动开展的经费明显少于其他学科、对音乐教师的奖励少等方面。学校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往往会导致音乐教师们在教学中缺乏积极性。很多音乐教师在访谈中提到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上完规定的课时后,,还要组织学生排练课外活动,参加比赛等,获得优异成绩后,学校未对教师发放额外补贴的占65.4%。得到过补贴的教师也普遍认为补贴额度太少。学校这种不重视的态度很大程度影响了教室上课积极性。

二、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广西所有的特殊教育学校里都存在着用于音乐教育专项经费少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音乐教师的培训机会明显少于其他科目教师;在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时,活动经费不足;用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设备的配备程度明显高于音乐学科;音乐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帮学生排练时,学校没有给予奖励措施等等。造成广西特殊教育学校整体音乐硬件设施匮乏,用于音乐教育经费不足这一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念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广西的特殊教育学校音乐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整体欠佳,主要表现在:很多音乐教师在最初选择从事特殊教育事业时,是出于被动,在问卷中关于“您最初选择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原因是?”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76%的人都选择了就业压力小这一项。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教师没有真正的意识到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因此,大多数音乐教师在树立正确的特殊教育教师观上出现了误区。在教育观念上,很多教师认为,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已经造成,音乐教育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科目,对特殊儿童的实际帮助不大。笔者在听培智学校的一节音乐课时,一名学生不愿意参与到音乐教师的教学中来,教师对于这种现象置之不理,以自我为中心的上完了这一节课。课后笔者和这名教师进行了访谈,问道:“为什么对那名学生置之不理”?教师的回答是:“孩子本来在智力方面就有很大的问题,这种事情在课上经常发生,音乐教师在其中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位音乐教师把所有的责任归结于学生自身的缺陷,并未从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上找原因,这种教育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三、促进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措施

全体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师在特殊音乐教育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这就要求特教音乐教师在思想上加强对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相关纲领等方面进行积极地学习和实践。目前,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师的培养机制方面有着很大的漏洞,致使特殊音乐教师专业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为了加快广西特殊音乐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必须从完善的培养机制入手。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完善培养机制:一是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必修课;二是增加特殊音乐教师培训机会;三是音乐教师提升自身教育观念。目前广西特殊教育学校中音乐教师的在上岗前会参加一次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不尽人意。在办法教师资格证时,特教音乐教师与普教音乐教师颁发同样的教师资格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国家从法律和制度上就已经忽视了特殊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不利于特教教师专业发展。这就需要得到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笔者认为一定要尽早的在法律法规上有明确的规定,制定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通过问卷和访谈得知,大多数音乐教师对音乐治疗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师对音乐疗法一点都不了解。一点都不了解的教师都是来自于县城特殊教育学校。对音乐治疗有一定了解的音乐教师获得知识的途径大多数是通过上网查阅,但在实际上课中很少运用。究其原因在于不知道究竟如何运用和操作。由此可知,广西教育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是不到位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多组织音乐教师参加培训和讲座,内容主要以“音乐治疗与音乐课”实际相结合、“特殊教育音乐理论概论”等等。由于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现有的状况,笔者不奢望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能够在音乐治疗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基于光特殊音乐教师现有的专业化程度,笔者只希望在通过一系列讲座好培训后,能在懂得一些新鲜的理念,改进实际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为特殊音乐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下面我们就针对广西特殊音乐教育的实际,谈谈如何将音乐治疗与音乐课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目前对于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音乐教育作为特殊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应该同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广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广西特殊音乐教育存在着很多的实际性的问题,例如,音乐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普遍偏低,音乐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够完善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来源于有关部门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应该只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本身的能力来解决问题,还应该更多地融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广西的特殊学校音乐教育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广西特殊教育事业一定会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平平.湖南省特殊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6.

[2]张馨,张文禄,徐胤.上海市特殊教育学校音乐课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6,(2):65-68.

[3]张鸿懿.音乐疗法(一)[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1999,(1):51.

[4]普凯元.音乐治疗原理[J].音乐艺术,1996,(3):71-73.

[5]刘春艳,吴娟.音乐治疗发展综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3):119-120.

[6]张昊琰.音乐治疗的传入及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音乐季刊,2004,(1):105-107页.

[7]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36.

[8]鼓霞光.视力残疾儿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65.

[9]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辞典[M].1996.

[10]汤盛钦主编.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1]陈莞.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6,(7):93.

[12]张鸿懿,周为民.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1):86-8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