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蔬菜艺术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3 10:07:26

蔬菜艺术论文

蔬菜艺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蔬菜种子工艺学;教学改革;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10-02

我国是世界园艺大国,目前蔬菜、果树和花卉的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据统计,蔬菜播种面积由1990年的近1亿亩增加到2010年的2.3亿亩左右,产量由2亿吨提高到5亿吨,人均占有量由170公斤左右增加到370公斤左右,播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1]。蔬菜种子是蔬菜产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对蔬菜产业的发展、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种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许多农业院校都先后开设了种子学有关的课程,但是每所院校所面向的对象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各具特色[2-6]。华中农业大学“蔬菜种子工艺学”课程建设小组成员总结了近年来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分析了“蔬菜种子工艺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思路,对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以及蔬菜种业科技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

“蔬菜种子工艺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研究蔬菜种子的生物学基本知识和育、繁、推等综合技术的一门科学,它的开设是园艺专业主干课程一个有益的补充,发挥了承上启下和中间桥梁作用。通过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做到“四会”,即:一是会识别种子,了解蔬菜种子的生物学特性特点和基本知识;二是会检验蔬菜种子的质量,从根本上认识到种子质量的重要性,掌握蔬菜种子质量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三是会繁育蔬菜种子,熟悉蔬菜种子生产过程和繁育环节的基本原理,能科学制定种子生产管理中合理的程序;四是会销售种子,了解蔬菜种子营销理论和实践知识,对于今后园艺专业学生从事蔬菜种业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因此,针对社会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方向和思路,首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素材,其次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陈旧,课时不足

目前华中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使用的教材是徐跃进主编的参考教材《蔬菜良种繁育学》。该教材内容主要从蔬菜种子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到种子的生产和销售,从理论到实践阐述了蔬菜种子的良种繁育和销售,内容不系统、不完善。而现开设的蔬菜种子学仅安排24个理论学时,教学大纲规定须讲授蔬菜种子的形态、生理、生物学、质量检测、良种繁育、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新技术和科学前沿的新成果,对主讲教师而言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要在一定的课时内完成纲要规定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学时,既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又要体现出该课程的应用型、趣味性、创新性和知识性,这就是课题小组坚持“蔬菜种子工艺学”教改的关键内容。

(二)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已经非常普遍,在保证原有课时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更多的知识点和内容,通过动画和音像的结合,可提高理论教学的综合效果。另外,在常规教学方面,如多媒体教学这种技术被过分依赖,而没有配套其他方法的运用和实践,表面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在知识的掌握上没有达到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简单

“蔬菜种子工艺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体现为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约8学时,目前存在实验学时数与实际时间的矛盾,很难集中时间重点进行三次试验。在课程实验教学中,现行的实验教学内容以教师讲解和现场演示性实验居多,教学方法上很多高校都采用传统模式,因此程序化和形式化在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创新性不足;此外蔬菜种子科研和生产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难以适应社会对园艺专业人才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革理论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原有的“蔬菜种子工艺学”理论教学内容不完善,前瞻性不够,教师应该以拓宽专业知识视野、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立足点,注重蔬菜种业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统一。课程讲授内容以教学大纲作为参考依据,做到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它的主题内容,同时避免与“园艺植物育种学”和“园艺植物栽培学”等课程教学内容重复。如在原有基础上重点突出了蔬菜种子质量检测,种子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紧密联系实践的教学内容,体现蔬菜种子“产前、产中、产后”要把握的主要技术环节的核心授课内容,很好地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实践操作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就蔬菜种子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创新;另外对种子质量检测涉及的核心技术中,我们增加了生物技术检测手段这一新的教学内容,弥补了传统检测的不足;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当前中国种业的概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对于培养园艺专业人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二)丰富课堂讲授形式和手段

在“蔬菜种子工艺学”课程教学中,首先应该体现教师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如通过多媒体,将蔬菜种子生产的画面和种子检测的教学视频展示出来,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种子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其次,教师要体现师生互动式教学,充分利用网上公用教学平台,加强和促进师生的交流。如利用举办20余年的每年一次的中国武汉蔬菜种子交易会的契机,引导学生参加会议,使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蔬菜种子的生产、蔬菜新品种、种子新技术等种子产业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会后教师要求学生做出PPT形式的总结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根据报告情况进行点评和打分。近几年来,所有学生对此极富兴趣,教学效果极显著。再次,案例式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选择我们周围发生的种子案例和纠纷,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启发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在讲授蔬菜种子生产时,可同时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蔬菜种子质量的重要性,质量重于泰山,种子的质量就是生命。

(三)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与“蔬菜种子工艺学”的核心内容统一,体现“四会”的目标。首先在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安排上,引入技术手段先进、实用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实验教学内容有必要进行更新,让园艺专业学生以及社会专业人才能够感受到世界先进的蔬菜种子专业技术的发展,以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初衷,摒弃传统落后的实验设置内容,避免与“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等课程的实验内容重复,认真分析本门实验课的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开设创新性、科学性、综合(设计)性等不同角度的实验内容,组成“蔬菜种子工艺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后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有机结合得到了保障,教学内容上又避免了重复,实验课的效率也明显得到提高。其次,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安排学生参与实验教学内容的准备,自主设计,自主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分工合作,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有创新能力和学有余力的学生申报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SRF)和参加蔬菜学专业课教师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另外,为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教师每年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一次大型蔬菜种子公司,对公司蔬菜种子的生产基地,种子的保存、加工以及销售环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极大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为今后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四、教学改革的效果

第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高,出勤率极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能够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二,使学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深刻认识到种子是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龙头,种子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学生毕业后近三分之一从事蔬菜种业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较大的成绩。第三,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大大提高,创新能力大大增强,每年均有学生主持与蔬菜种子学相关的“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SRF)”项目,发表或参与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

综上所述,课题组尽管在“蔬菜种子工艺学”课程的教改中获得了大量的经验,但是我们的教材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提炼和总结,教学手段也需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实验教学模式还需要体现教学与蔬菜种子生产全面的结合。通过对以上教改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和满足21 世纪社会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1.

[2]颜启传.种子检验原理和技术[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李玉红,李大伟,李征等.“园艺植物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1).

[4]李志敏,杨秋云,白磊等.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种子学”教学改革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11,(2).

[5]马向丽,毕玉芬,罗富成等.“牧草与草坪草种子学”自主实践课命题的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1).

[6]徐跃进.蔬菜良种繁育与营销管理[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2013-09-28

蔬菜艺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微信;网络教学平台;蔬菜栽培学;教学

1蔬菜栽培学教学现状

网络信息时代,让人类的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已全面升级,人们不仅可以从网络获得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也可以提供和创造网络资源。网络不仅从时空上拓宽了教学范围,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随着智能终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网络资源在教师、学生间普遍使用,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元件,为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提供基础[1-2]。蔬菜栽培学是面向园艺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蔬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品种类型和栽培季节茬口安排及其栽培技术。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的应用科学,直接指导蔬菜生产工作。由于教学制度的改革,全国农业院校的蔬菜栽培学教学学时大大减少,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蔬菜栽培学相关知识的需求[3-5]。将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及相关手机应用软件等新型网络资源引入蔬菜栽培学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跟踪蔬菜产业动态。

2蔬菜栽培学教学相关的新型网络资源

2.1数据库高校图书馆每年都会订阅大量的中英文数据库,例如,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经常用到的与蔬菜栽培学相关的期刊有《ScientiaHorticulturae》《Hortscience》《中国蔬菜》《长江蔬菜》《园艺学报》等。2.2微信平台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作为蔬菜栽培学的网络资源主要在于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公众平台”。微信覆盖率高,90%以上的智能手机都可以安装使用,截至2015年底,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蔬菜栽培学教学人员可以通过关注蔬菜栽培学相关的公众平台,将内容微信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信通过为合作伙伴提供“连接一切”的能力,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在蔬菜栽培学中应用最多的是“蔬菜卫士”,它是一个以技术交流为主的手机蔬菜交流平台。汇集了有影响力的院校专家,一线的技术专家、企业专家,种子、农药、肥料等厂家,农资经销商及种植大户等,可以帮助蔬菜从业者及时了解生产一线的问题,弥补了课堂学习远离生产实际的不足。例如,蔬菜卫士报265期,共享纪录片“番茄的胜利-小小的番茄如何征服世界”,该纪录片跨越欧亚大陆拍摄,追溯番茄的历史和在现代社会的巨大价值、探寻番茄如何进入东方并在中国的多种应用。通过学习番茄的历史,学生对于蔬菜栽培学有了更好的认识,拓宽了课堂知识的外延,加深其内涵,弥补了课堂的局限性。在蔬菜卫士的“甘蓝物语”,介绍了不同类型甘蓝类蔬菜的起源、演化和分类,以及在中国的成长历程和常见类型,内容翔实,图片丰富,趣味性强,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甘蓝类蔬菜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此类似的还有物语系列如“番茄物语”“甜瓜物语”等,通过微信平系不同课程间的知识,融会贯通,增加了趣味性。此外,微信平台还图文并茂的介绍了多种蔬菜的栽培技术、生产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例如在介绍十字花科蔬菜3大病害时,通过症状描述和图片识别,可以方便快捷地识别不同类型的病害并加以防治。通过课堂讲授和微信平台关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于蔬菜栽培学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也对国内园艺产业,甚至世界园艺产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窗口。除蔬菜卫士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订阅号,比如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公众号“温室园艺农业工程技术”提供温室园艺行业的最新技术、资讯和动态。在其环球视野中,介绍了“从番茄现代化生产解析荷兰温室优质高产的原因”,文章详尽的叙述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荷兰番茄的栽培方式以及与我国的差异之处。“长江蔬菜”是全国优秀期刊《长江蔬菜》的官方微信,主要传播蔬菜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以及蔬菜科研新成果和新进展。在其刚刚的“怎样在夏天种出漂亮好豇豆?”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夏季豇豆栽培的7个要点和防止豇豆落花落荚的措施,进一步加强了蔬菜栽培学中豆类蔬菜栽培的学习,同期,还了科学大发现“冻菜营养媲美鲜菜”,文中区别冷冻与冷藏,提出夏天的菜可以冰冻起来冬天吃,并且营养不减,讲授如何制作速冻蔬菜,更新了旧观念,引入蔬菜食用新理念。“中国蔬菜”则介绍蔬菜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新成果,评析蔬菜产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报道科研、生产、市场新动态,交流各地蔬菜丰产经验。“基因农业网”传播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中国蔬菜协会、寿光蔬菜科技、农药助手、农财网种业宝典等。通过关注这些平台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蔬菜产业发展状况,随着微信平台的大力推广,各大蔬菜龙头企业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订阅号,为更好的进行蔬菜栽培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3APP与蔬菜栽培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各种类型的APP(application,手机应用)层出不穷,很多与蔬菜栽培学相关的APP也受到关注。例如《窗台上的植物园》是一款教授种菜的APP,软件以漫画的形式把复杂的种植工作变成简单的步骤。即便是零基础,看后也能很快学会,而且软件提到的材料,都可以在超市买到。目前,软件收录了十几种常见的蔬菜,如豆芽、大蒜、油菜等。《GardenGuide》是一款强大的园艺指南,收录了上千款植物,同时提供给用户全面的养护指南,如土壤、光照、气候等种植条件,防虫、抗冻等护理技巧,且图文并茂。此外,通过蔬菜产业物联网的建设,可以让人们在手机应用上关注到蔬菜生产的全过程,及时了解蔬菜生长情况,更好地将蔬菜栽培理论知识和实践需求相结合。2.4网络教学平台搭建网络教学实施平台,将课程的诸多教学要求固化在网络教学实施平台中,按照一定的探究路线和操作流程,为教师提供教学助手和工具,给学生提供探究平台,让教师搭乘现代科技快车,更好地建设相关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已经成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公共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课程,宣传学校的教育实力。基于web的访问方式,通过浏览器可以直接访问,无需下载任何客户端软件,简单易用。蔬菜栽培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在各大农业类高校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爱课程栏目中,可以很便捷地查看到与蔬菜栽培相关的资源共享课,如: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蔬菜栽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蔬菜生产技术,华中农业大学的园艺植物栽培学等。

3新型网络资源在蔬菜栽培学教学中的应用

3.1利用文献数据库,掌握园艺发展动态,走国际化路线通过文献检索,可以扩大视野,开拓教师和学生的思路,深化对蔬菜栽培中常见问题的认识,启发深层次的思考。经常查阅文献可站在研究领域的最前沿,跟踪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方法,并从中得到启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答案,使关注的课题站在更高的起点上。3.2关注微信平台,理论联系实际蔬菜相关的微信平台可以向用户群发蔬菜产业相关的推送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只需添加关注和订阅号,就可进行信息共享,也可收藏转发。结合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微信平台的便捷让蔬菜栽培和产业信息联系更加紧密,拉近了产业和课堂的距离。3.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蔬菜栽培学课程相关的讲义,教案和课件等信息,为学生提前预习和复习提供了便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通过布置作业和在线测试等环节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目前,针对同一门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众多,数据库、微信平台、APP和网络教学平台均有各自的主页和网站,教师和学生在利用这些资源的时候往往需要保存多个链接或者有多个登录账号,给使用造成不便,如果可以按照学科将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有相应的链接登陆,将使教学网络资源的利用变得更加高效。

4结语

经过对教学网络资源的研究,对蔬菜栽培学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有了新的见解。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激发了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枯燥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将有限的课堂变得无限[1,3]。蔬菜栽培学教学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产业困境相联系,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蔬菜栽培学教学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利于发挥优秀师资的带头作用,增强教师队伍的教学责任感,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强化教师对教学网络资源开发的创新意识,使课程发展紧跟时代需求,走国际化、网络化道路,更好地建设蔬菜栽培学课程。

参考文献

[1]孙顺英.农村化学教学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2]宋文风.网络资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3]康云艳,杨暹,郝振萍.网络资源在《蔬菜栽培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628-5629,5631.

[4]张雪艳,田蕾,高艳明,等.园艺专业蔬菜栽培学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3):61-63.

蔬菜艺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蔬菜栽培学;教学实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30902

1引言

目前园艺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产业之一,作为园艺产业一大分支的蔬菜产业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安全、优质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蔬菜产品的消费需求逐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因此作为培养农业人才方面的园艺学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也对基础教学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蔬菜专业人才,是推动蔬菜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该学科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蔬菜栽培学是一门专业性强、实践性高的应用型理论学科[1],该课程具有关联学科众多、实践性较强、产业发展迅速等特点[2]。目前,新形势下教学改革使该课程教学时数不断缩减,因此给该课程创新与改革提出了较高要求[3]。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需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近年来,结合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形势和规模,笔者和其他专业教师在蔬菜栽培学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对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期望达到深化理论知识和增强学生实践创新的效果。

2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总论和各论学时分配不合理

根据贵州大学现有教学大纲,该课程总学时为81学时,其中总论54学时,各论27学时,从分配比例来看,总论占67%,各论占33%。从内容上来看,蔬菜栽培学总论内容包括蔬菜及主要设施种类,蔬菜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育苗、植株调整、肥水管理、菜田建设及周年供应茬口安排等基本原理和技术,很多内容将在各论栽培中再现,如植株调整及施肥技术等。蔬菜栽培学各论涉及内容主要有白菜类、甘蓝类、绿叶蔬菜类、瓜类、茄果类、豆类、根菜类、葱蒜类等8类蔬菜,教师在课程讲授中发现“总论教学冗长、各论教学太快”的矛盾很突出,由于学时有限,学生较难有针对性地了解蔬菜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以及蔬菜先进技术。与其他同行学校蔬菜栽培学教学大纲相比,西北农林科技大蔬菜栽培学总论学时数为40学时,各论为54学时,河北农大蔬菜栽培学总论为18学时,各论学时数为36,相比之下,贵州大学蔬菜栽培学总论的学时数所占比例偏多。

2.2实验(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

由于当前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实验总学时所占比例为22%,并且教学中反应出实验课时不够、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的现象。例如,总论理论部分要用2学时讲授蔬菜种子的形态结构、质量鉴定以及发芽条件等,而在实验课中又设4学时的蔬菜种子形态观察和种子品质鉴定两个实验,学时分配过多。有些实验已经没有太大生产意义,比如蔬菜标本的浸渍。分类讲述蔬菜各论时,讲授理论的季节和蔬菜生产时节的配合程度不高,使得课本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没有条件得以通过实验课和实习课的方式进行验证、观察和探索,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延伸理解。例如大白菜和甘蓝类蔬菜正季一般为秋冬季,而在第二学期讲述这两类蔬菜时已是春夏季,使得学生很难观察到结球白菜的相关性状。教学实习分为冬季实习和春夏季实习,每次一周,集中实习弊端较多,因为蔬菜作物的生育期一般较长,当前的教学实践实习往往不能较好覆盖蔬菜的整个生育时期,较难全面、系统培养学生实际的蔬菜栽培技能,而且实习内容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积极性。

2.3教学手段、方法、形式单一

蔬菜栽培学目前还是采取课堂讲授、实验和实习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提问式、启发式和自学式方法结合不够,授课方式较为单一,不够灵活。目前该课程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多媒体主要以幻灯片讲授为主,随着蔬菜科技、产业等的不断发展,有很多影像资料可以借鉴,但该课程的教学普遍缺乏影像资料辅助教学,教研室缺乏统一的教学课件,教学规范程度较低,教学效果方面,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面对以上问题,该学科急需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

3蔬菜栽培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3.1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蔬菜栽培学是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的重要专业课之一,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其内容信息含量大,若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进行授课,对于有限的学时和学生旺盛的精力,无疑会显得有些庞杂和陈旧,必会产生学生的接受效果不佳和实用性差的结果,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背离教学目的。另外,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不能及时讲授,无法达到厚基础、宽专业(减学时)、重实践、强素质的专业培养目标[4],从而限制蔬菜产业的发展。在改革过程中,如何确定课程的核心内容,合理分配授课课时是我们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首先,结合贵州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程度和人才需求方向,明确了贵州蔬菜栽培中实际生产技术和特点,在贵州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下,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南方春秋季蔬菜栽培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以自身生产实践中的典型体会和收获作为教学的材料,提升教学内容。其次,将当下的优势蔬菜、新兴蔬菜作为教学内容的新重点,教学需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所创新,不能一味地讲授传统蔬菜品种及种植方法,一些新兴蔬菜正以强大的优势冲击蔬菜产业。第三,跟踪蔬菜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以讲授蔬菜现代化生产技术及产品营销新理念为亮点,拓宽蔬菜栽培学授课思路。蔬菜现代化建设是应用现代工程技术装备农业、现代生物技术武装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农业[5]。因此,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注意对蔬菜高新技术的讲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目前蔬菜栽培学的实习课时太少,理论课的开设和实际生产季节相脱节,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把一种抽象的操作技艺传授给学生必会存在很大的缺陷。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采用理论知识讲授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化理论知识。对于蔬菜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等基础知识,一般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蔬菜的嫁接技术、植株调整等,则转移到户外,在学校的农场当场进行讲解和示范,重点突出技术的操作要点,并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使得原书本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真实的技术操作,既增加了授课的形式,又大大提高了授课效果。

3.3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然而,依靠单个的教师毕竟精力和思路有限,想要大幅度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不太客观。于是具有创新精神的课程教学团队是当前提升课程建设的主要动力。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团结一致,相互交流和改进,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可将该课程建设得更加丰富多彩。

3.4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逐渐深入每一个角落,在教学改革中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动画、视频、微课等多种媒体的立体化教学载体,演示蔬菜栽培学基础理论知识,可将单调的理论知识丰富化,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基础知识,结合实际生产案例[6],将蔬菜栽培学提升到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穿插蔬菜产学研视频,实现涵盖广阔的知识面,使课堂生动活泼,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4完善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学生专业素质

培养蔬菜栽培学的应用实践性很强,以前教学过程中也设置了实验部分和实习部分,效果都不甚理想,学生们仅仅是交一份实验报告或实习报告应付实践环节,即浪费了时间,又毫无教学意义。在新形势的教学改革中,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再现,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提高教学实践环节的质量,加强教学团队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增设课程亮点,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多形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实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此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茄果类蔬菜的栽培技术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从选种、育苗到移栽定植及植株调整、花果管理,整个生产环节由学生独立完成,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心,又可使学生主动学习实践,完成实践任务。此外,可通过带领学生到蔬菜生产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并亲自动手实践,体验大规模的蔬菜生产的乐趣,以达到深化理论知识的目的。通过学生不断地参与生产与调研,开阔学生的视野,逐渐积累生产经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7],并为毕业后主动就业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1]康云艳,杨暹,郝振萍.网络资源在《蔬菜栽培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628~5629,5631.

[2]吉雪花,蒋忠诚.关于蔬菜栽培学教学的认识和改革建议[J].考试周刊,2008(51).

[3]符庆功, 吴慧敏, 王华森.《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24~126.

[4]李青云,陈贵林,高士奎.《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3(1):35~36.

[5]黄丹枫,华正荣,胡琦.蔬菜高新技术的应用和人才培养[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7,15(2):162~166.

蔬菜艺术论文第4篇

会议交流内容

1、设施园艺工程装备与技术,包括:设施结构优化与配套装备开发,温室覆盖材料(保温、耐寒)开发、温室节能新技术与新能源利用,多功能、小型化、实用型设施专用设备等;

2、设施园艺作物高效安全栽培技术,包括水肥高效利用、温光高效利用的株型调控技术等;

3、温室环境控制与数字化管理技术,设施作物与设施环境模拟模型;

4、非耕地日光温室建造技术、非耕地设施作物专用新品种及其安全、优质、高效产业化生产技术;

5、工厂化育苗技术与植物补光灯节能技术。

参加人员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理事、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以及论文代表和从事与设施园艺有关的科研、教学、生产、企业、管理、技术推广等有关人员。

有关事项

(一)会议时间与地点

1、会议时间:2014年7月(具体日期见第二轮通知)

2、会议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翼龙大酒店

(二)会议日程

第一天: 全天,参会代表报到。

第二天: 上午:大会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下午:论文(专题)报告及分组学术交流;

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

第三天: 上午:论文(专题)报告及分组学术交流;

下午: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

第四天: 吐鲁番规模化育苗基地考察

(三)论文征集

本次会议将征集与设施园艺相关的创新性学术研究论文与专题综述,主要内容为我国设施农业温室工程及高效生产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设施环境工程调控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稿件经专家评审后,优秀论文将在《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正刊刊发,其余合格论文将由《新疆农业科学》(增刊)刊发。来稿注意事项如下:

1、“专题综述”和“研究论文”撰写格式及注意事项参见《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投稿指南的相关要求(附件1);

2、被《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录用稿件按编辑部规定收取版面费;

3、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管理者、生产者、研究生等踊跃投稿,稿件请2014年1月15日前以word版格式发送至会务组电子邮箱(不接受纸质版论文)。

(四)报名及参会方式

1、因7月份为新疆旅游旺季,为保证会议与住宿安排,请与会者于2014年 4月1日前将会议回执表(附件2)、会议交流材料以及准备在会议上进行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等有关材料以传真或Email方式发至会务组。

2、会务费待定,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3、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展示。会务组联系方式:

马彩雯(0991-4550053,15999101958,)

张彩虹(13565822531,)

于秀针(18935922981,)

传真:0991-4500174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

蔬菜艺术论文第5篇

喜逢《长江蔬菜》创刊30周年,为盛赞其在中国蔬菜事业发展上的巨大贡献,特作七言乐府一首敬献。

杂志走过三十年,回首中国大菜田。

吃菜大事总理管,西安开会把组编。

东北华北算两片,长江流域画方圆。

苏申浙赣湘闽皖,粤桂琼渝川滇黔。

高产协作绘长卷,菜农越来越有钱。

年年推广新技术,交流大会抢发言。

上海举旗领头雁,武汉居中摆棋盘。

创办杂志有远见,曙轩教授作主编。

《长江蔬菜》千里眼,坐唱念打功夫全。

足遍全国踏菜田,文入万户把经传。

全国人民有好菜,杂志功劳数不完。

蔬菜媒体第一家,菜农拇指翘在前。

3.3 防治方法

清洁田园:把上茬植株残体、病株和残根彻底清除干净,集中深埋或毁。深翻施肥:深翻土壤25 cm,或起土30 cm,施用不带病源的腐熟有机肥。实行轮作,土壤消毒。药剂防治:播种或移栽前每667 m2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4 kg或10%噻唑膦颗粒剂

2 kg杀虫;发病初期用1.8%齐螨素乳油4 000~6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防治。

参考文献

[1] 李宝栋.温室芹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J].吉林蔬菜,2000(9):16.

[2] 张若飞,张亚军,赵欣文.大棚蔬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农学学报,2006(2):11.

[3] 王永强,陈亚辉,于洪军.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10(2):39-40.

[4] 张志武.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1(6):39-40.

[5] 胡剑文,阮卓卿,汤少英.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2014(18):10-11.

[6] 宋威,玄印.芹菜六种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04.

蔬菜艺术论文第6篇

2012年11月1~3日,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共同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江苏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林业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协办的“2012中国设施园艺学术年会”及“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研讨暨现场观摩会”在“六朝古都”——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理事以及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营养”、“设施环境调控与设施工程”等研究室和相关综合试验站成员、论文代表和从事与设施园艺有关的科研、教学、生产、企业、管理、技术推广等有关人员,包括在校研究生和大学生等400余人齐聚南京,共同探讨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大计。

11月2日上午8:00,2012中国设施园艺学术年会开幕式在南京农业大学翰苑宾馆(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陈青云教授致开幕词,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胡锋教授致欢迎词,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营养研究室主任喻景权教授、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侯喜林教授致辞。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坚勇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郭世荣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届年会为期3天,与会代表通过专题报告、分组学术交流和设施园艺产业基地考察等形式,了解近两年来我国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进展及今后发展方向。其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张真和先生、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天来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马承伟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志斌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郭世荣教授分别就《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现状与发展重点》、《北方寒区日光温室蔬菜节能高效全季节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创新与应用》、《世界设施蔬菜的发展与启示》、《南京农业大学设施园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等做大会专题报告。此外,甘肃省老科协邱仲华研究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周长吉研究员等50余位业内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就当前我国设施园艺产业中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温室标准化研究、温室结构优化、蔬菜设施栽培生理研究进展等专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此外,会议还邀请部分知名企业现场展示了设施园艺新产品、新设备等。据悉,下届设施园艺学术年会将在新疆举办。

蔬菜艺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蔬菜园艺场;种养结合;规模;匹配

种养结合模式是指将蔬菜种植、畜禽养殖联合成一体,通过设施大棚实现蔬菜种植与畜禽养殖的有机结合,即利用设施大棚种植蔬菜和养殖肉禽,以蔬菜生产与加工的可饲类废弃物为饲料,利用管棚进行畜禽养殖,以茄果类等秸秆废弃物为畜禽养殖垫料,以畜禽粪便与不可利用的蔬菜废弃物等为原料制成有机肥还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蔬菜园艺场的发展,蔬菜生产加工产生的蔬菜皮壳、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科学处理成为热点问题,众多园艺场种植蔬菜的同时进行鹅、鸡等肉禽养殖,以蔬菜生产加工废弃物作为肉禽养殖的补饲青料,同时将肉禽养殖的垫料和粪肥返回至蔬菜生产。这种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能实现种植、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不仅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而且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4]。但是,蔬菜种类繁多、茬口布局复杂,不同种类蔬菜、不同茬口结构产生的蔬菜皮壳、秸秆等蔬菜废弃物量有所差别,不同类肉禽对饲料、垫料即蔬菜皮壳、秸秆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若种植规模大,养殖规模小则不能有效处理种植废弃物,反之则不能满足养殖饲料、垫料的需求,因此解决种植规模与养殖规模的匹配问题非常重要[5]。针对这一问题,多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解决[6~8],虽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可实际应用中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简单数量关系推导种养结合规模匹配计算模型。

1 蔬菜园艺场废弃物生成与需求情况

1.1 蔬菜废弃物分类及生成量

随着蔬菜种植以及加工配送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化蔬菜园艺场每年产生大量的蔬菜废弃物,包括绿叶菜皮、茄果类蔬菜秸秆等多类废弃物,根据养殖对蔬菜废弃物的利用途径可将其划分为可饲类、垫料类和沤堆类3类。其中可饲类主要包括生菜、青菜、杭白菜、油麦菜等绿叶菜和卷心菜、花椰菜、西兰花等甘蓝类蔬菜;垫料类主要包括番茄、辣椒、茄子等茄果类蔬菜和毛豆、玉米等秸秆成分较重的蔬菜种类;沤堆类则为蔬菜园艺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既不可直接喂饲肉禽又无法用于垫料的蔬菜,如豇豆、豌豆、黄瓜等藤蔓类蔬菜。通过调查典型蔬菜园艺场得知(图1及表1),可饲类、垫料类、沤堆类蔬菜种植总面积分别为396.198、30.682、148.207 hm2,所占比例分别为69%、5%、26%;各类废弃物总生成量占比与面积比相当;用作肉禽养殖的鲜食饲料及补饲青料的可饲类蔬菜废弃物667 m2生成量鲜质量为1.32 t、干质量0.09 t,干物质比重为6.8%;用作肉禽养殖垫料的垫料类蔬菜废弃物667 m2生成量鲜质量为1.43 t、干质量0.54 t,干物质比重为37.8%,茄果类、毛豆、玉米等种类中玉米的667 m2生成量最高,约为1.26 t;用作沤堆制肥的沤堆类蔬菜废弃物667 m2生成量鲜质量约0.94 t,干质量为0.21 t,干物质比重为22.3%。

1.2 肉禽养殖对蔬菜废弃物需求量调查

利用种植蔬菜的设施大棚进行肉禽养殖,以蔬菜生产与加工的可饲类废弃物为饲料,以茄果类等秸秆废弃物为畜禽养殖垫料,但不同的肉禽种类和养殖方式对补饲青料和垫料的需求量有所区别。

对相关蔬菜园艺场试验性养殖鹅、鸡的情况进行统计,根据蔬菜园艺场的规模及养殖管理技术规范确定,肉禽苗分批入场,一般鹅每月可入场1批,考虑极端低温、高温对鹅苗生长的不利影响,全年入场10批为宜,而鸡苗则2~3月入场1批为宜,考虑批次之间的科学间隔,全年入场5批为宜。相对鸡而言,鹅养殖过程中对可饲类蔬菜废弃物及垫料的消耗量较高。据统计,每羽鹅整个生育期需要可饲青料约400 kg、垫料约4 kg,每只鸡整个生育期需要可饲青料约45 kg、垫料约2.5 kg。养殖一周期后垫料均有所增加,鹅养殖垫料由4 kg增加为

6 kg,鸡养殖垫料由2.5 kg增加为3 kg,回收垫料可用作有机肥沤堆原料。

1.3 种养配比分析

在蔬菜园艺场种植加工的基础上,利用蔬菜废弃物进行肉禽养殖,主要应用可饲类和垫料类废弃物,2种规模相匹配的理论条件是蔬菜种植的可饲类、垫料类废弃物的生成量能达到一定养殖规模的需求量,且利用量接近但不超过生成量,实际操作中还需考虑蔬菜种类、各类蔬菜种植面积比对废弃物生成量的影响及肉禽对废弃物的实际利用率等问题。

2 模型的建立

2.1 符号含义

为了建立种养结合生产模式的模型,现用特定字母表示相关量:

Sc表示园艺场耕地面积(667 m2);

Im表示复种指数;

St表示园艺场年种植面积(667 m2);

Rf、Rb、Rs分别表示可饲类、垫料类和沤堆类蔬菜种植比例(%);

Sf、Sb、Ss分别表示可饲类、垫料类和沤堆类蔬菜年种植面积(667 m2);

UQf、UQb、UQs分别表示可饲类(鲜)、垫料类(干)和沤堆类(鲜)蔬菜废弃物667 m2生成量(t);

Qf、Qb、Qs 分别表示可饲类(鲜)、垫料类(干)和沤堆类(鲜)蔬菜废弃物总生成量(t);

Vfpg、Vbpg分别表示1羽鹅的补饲青料量(kg)和垫料量(kg);

Vfpc、Vbpc分别表示1只鸡的补饲青料量(kg)和垫料量(kg);

Vfg、Vfc、Vbg、Vbc分别表示鹅、鸡养殖补饲青料、垫料总需求量(t);

PQg、PQc和Qg、Qc分别表示鹅、鸡的每批养殖量和总养殖量(羽、只);

Ng、Nc分别表示鹅、鸡的全年养殖批次(批);

MRf、MRb、MRs、MRo分别表示可饲类、垫料类、沤堆类蔬菜和商品有机肥干物质比重(%);

Qo表示有机肥生成量;

Qof、Qob、Qos分别表示可饲类、垫料类、沤堆类蔬菜废弃物可制成有机肥量(t);

Qf、Qb分别表示可饲类、垫料类蔬菜废弃物养殖利用后的剩余量(t)。

2.2 数量关系

根据常识,单纯鹅养殖(鸡养殖)中上述相关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St=Sc×Im;Sf=St×Rf;Sb=St×Rb;Ss=St×Rs;Qf=UQf×Sf;Qb=UQb×Sb;Qs=UQs×Ss;Qg=PQg×Ng(Qc=PQc×Nc);Vfg=Qg×Vfpg/1 000(Vfc=Qc×Vfpc/1 000);Vbg=Qg×Vbpg/1 000(Vbc=Qc×Vbpc/1 000);Qf =Qf-Vfg;(Qf=Qf-Vfc);Qb=Qb-Vbg;(Qb=Qb-Vbc);Qof=Qf×MRf/MRo;Qob=Qb/MRo;Qos=Qs×MRs/MRo;Qo=Qof+Qob+Qos。

2.3 相关量分析及常规假设

模型中使用的各相关量中,St即园艺场年种植面积(667 m2),为园艺场全年种植所有蔬菜面积总和,园艺场可根据往年的种植情况简单统计得出;Im即复种指数,指全年种植蔬菜总面积(667 m2)与园艺场实际耕地面积的比值,由St数据可计算得出,按照综合类蔬菜园艺场生产安排,可假设为5~6;Rf、Rb、Rs 分别为可饲类、垫料类和沤堆类蔬菜亩次种植比例(%),通过生产统计,可常规假设Rf、Rb、Rs值分别为60%、10%、30%;UQf、UQb、UQs分别为可饲类(鲜)、垫料类(干)和沤堆类(鲜)蔬菜废弃物亩次生成量(t),由蔬菜废弃物分类及生成量统计得知UQf=1.32 t、UQb=0.54 t、UQs=0.94 t;Vfpg、Vbpg即1羽鹅的补饲青料量(kg)和垫料量(kg),Vfpc、Vbpc即1只鸡的补饲青料量(kg)和垫料量(kg),经试验养殖统计得知,Vfpg=400 kg、Vbpg=4 kg、Vfpc=45 kg、Vbpc=2.5 kg;Ng、Nc即鹅、鸡的全年养殖批次(批),根据蔬菜园艺场的规模及养殖管理技术规范确定Ng为10批、Nc为5批;MRf、MRb、MRs、MRo分别为可饲类、垫料类、沤堆类蔬菜和商品有机肥干物质比重(%),根据表1中平均值可计算得MRf=6.8%、MRb=37.8%、MRs=22.3%,根据商品有机肥含水量指标知MRo约为70%;根据Qf、Vfg、Vfc和Qb、Vbg、Vbc的值可分别算得Qf、Qb的值。

2.4 模型建立

理论上,可行的种养结合生产模式应满足

Qf≥0、Qb≥0,即有条件的种养相结合,计划制定时可根据园艺场原先的种植规模及品种结构计算养殖规模或通过可行的计划养殖规模合理调整种植品种结构,从而形成规模相匹配的种养结合生产模式。考虑实际生产中蔬菜园艺场以种植为主,且废弃物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浪费,一般可饲类、垫料类蔬菜废弃物养殖利用率计算值不高于70%,即Qf/Qf≥0.3,Qb/Qb≥0.3。鸡养殖中对场地及管理措施要求较高,而对废弃物的需求量相对较低,可饲类、垫料类蔬菜废弃物养殖利用率不足20%,因此单纯养鸡时Qf/Qf、Qb/Qb值需控制得更高,即Qf/Qf≥0.8,Qb/Qb≥0.8。因此,鹅养殖、鸡养殖模型可分别总结为,鹅养殖:PQg≤70%Qf/(Vfpg×Ng)且PQg≤70%Qb/(Vbpg×Ng);鸡养殖:PQc≤20%Qf/(Vfpc×Nc)且PQc≤20%Qb/(Vbpc×Nc)。

另试验养殖中发现,可饲类废弃物的利用率高于垫料类,因此计算养殖量时可根据Qf值计算,后以Qb复核更为简便。

3 模型的求解

按照20 hm2规模的蔬菜园艺场计算,考虑上海地区蔬菜园艺场的蔬菜品种以绿叶菜为主,设定:Sc=20 hm2,Im=5,Rf=60%,Rb=10%,Rs=30%,则根据UQf=1.32 t、UQb=0.54 t、UQs=0.94 t可算得Qf =1 188 t、Qb=81 t、Qs=423 t。

“菜―鹅―肥”模式:根据Qf/Qf≥0.3以及 Ng=10批、Vfpg=400 kg算得Qg≤2 079羽、PQg≤207.9羽;按照2 000羽计算,Qb/Qb=0.9,验证知可行;按PQg=200羽、Vfpg=400 kg、Vbpg=4 kg计算得Vfg=800 t、Vbg=8 t,Qf=388 t、Qb=73 t;根据MRf=6.8%、MRs=22.3%、MRo=70%可计算得Qo=276.74 t;综上可知,20 hm2耕地规模蔬菜园艺场按照常规Im=5、Rf=60%、Rb=10%、Rs=30%的种植方式,可承载2 000羽鹅的年养殖量,全年分10批进行,同时可产生276.74 t有机肥。

“菜―鸡―肥”模式:根据Qf/Qf≥0.8以及 Nc=5批、Vfpc=45 kg已知量算得Qc≤5 280只、PQc≤1 056只;按照5 000只计算Qb/Qb=0.85,验证知可行;按PQc=1 000只、Vfpc=45 kg、Vbpc=2.5 kg可计算得Vfc=225 t、Vbc=12.5 t,Qf=963 t、Qb=68.5 t;根据MRf=6.8%、MRs=22.3%、MRo=70%可计算得Qo=326.14 t;综上可知,20 hm2耕地规模蔬菜园艺场按照常规Im=5、Rf=60%、Rb=10%、Rs=30%的种植方式,可承载5 000只鸡的年养殖量,全年分5批进行,同时可产生326.14 t有机肥。

4 模型应用讨论

利用文中所建立的模型,可依据规模化蔬菜园艺场的生产情况,通过基础生产数据的调查统计,便捷测算出养殖存载量,但仅适用于鹅养殖或鸡养殖的单一种养结合生产模式应用计算,若某规模化蔬菜园艺场条件允许,可同时开展鹅养殖和鸡养殖,则该模型应用需进一步深化,可分4步进行:首先,按照单一模式进行测算,计算出相关数据量,如鹅的养殖存载量;其次,将鹅养殖量减少并定量,以确保鸡养殖,并计算出鹅养殖中各类资源实际使用量;第三,依照相关数量关系计算出鹅养殖之外各类资源的剩余量,再通过单一鸡养殖模型测算存载量;最后,核算鹅养殖和鸡养殖对各类资源的实际需求量,以确定能共同存载。

参考文献

[1] 党常英,张兴东.“四位一体”种养生态模式的应用[J].可再生能源,2004(3):53-54.

[2] 刘月华.种养结合良性循环饲养模式之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5(1):57.

[3] 胡振鹏,胡松涛.“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J].自然资源学报,2006(7):638-644.

[4] 孙进杰,崔鸿麟,祝洪林.种养结合生态互补――以沼气为纽带的设施农业生产模式[J].设施园艺,2000(4):15-16.

[5] 于贵瑞.种植业系统分析与优化控制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6] 罗明安.运筹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7] 杨志坚.种养结合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模型的建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4):8-9.

[8] 杨志坚.种养结合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实例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8(1):147-148.

Research on Scale Matching of Planting-breeding Combined

Pattern in Vegetable Farms

LIU Chong1, ZHANG Ruiming2, LI Zhenzhen2, CHEN Jue1

( 1.Jiading District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Shanghai 201800;

2.Shanghai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

蔬菜艺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01

近几年来,中国在果蔬领域的建设中小有成就,成为经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观,居民对于瓜果蔬菜的选择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种植大棚蔬菜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对于种植技术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种植环节,一定要保证种植基础工作的完整和全面,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治理病虫害,保证蔬菜的种植效果。

1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1.1 对蔬菜种子进行合理选择

对于蔬菜种类的选择,可以有效地提升瓜果蔬菜的种植质量。所以说,选择抵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蔬菜品种是重要前提。种植人员应当结合目标市场的需要,以需求度较高的品种作为第一选择。在种植前,一定要做好种子消毒准备,确保其质量良好、可以顺利生长,消毒之后的种子,自身的病菌较少,也可有效抑制病菌的传播和扩散,及时预防病虫害对种子的威胁。

1.2 选择大棚地址

确定大棚的建设地址主要是根据现场的土质环境决定,所选择地区的土质一定要厚实,防止因频繁翻耕造成的土壤稀薄现象,减少更改地址的事情出现,也可以避免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降低整个生产的费用。而且大棚周边的自然环境一定要适宜蔬菜生长:阳光充足、强热事宜、光线覆盖面积广等,以此保证蔬菜的均衡生长。

1.3 播种前准备

确定大棚的具置之后,种植人员要做的就是湿润土壤,用大量的水资源进行灌溉,接着大棚的构建必须是空心钻结构,种植人员要对其进行杀菌,保证土壤的干净和卫生,为瓜果蔬菜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提高蔬菜的种植质量和产量。

1.4 生长期管理

想要确保大棚蔬菜自身的质量良好,就要合理选择种植工艺,要选择具有整体性和可行性的技术,还应准备多套种植设备。根据种植大棚蔬菜的详细情况,做好整顿大棚内部环境的工作,如:清洁、恒温、干燥、通风等。种植人员也要注意土壤的灌溉,蔬菜对于水资源的需求。

2 预防大棚蔬菜病虫害的措施

2.1 生物防治策略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目共睹,生物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目前,生物防治已作为最主要的防治技术进入到大棚蔬菜的种植当中,帮助其有效防御病虫害的威胁。所谓生物防治的意义就是创建一个过氧化的生物共存圈,不仅保护了原有的天敌,还能够完成间作套种。既防止对于天敌的伤害,也能够营造出最佳的生态环境。

2.2 物理防治策略

人们为了更快地防治和消除病虫害的威胁,大多会采用作用迅速、效果明显的化学技术,但是不得不说,物理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效果更佳,而且还不会出现副作用或者有害的反应。比如说一些不为人知的物理方法,其作用效果是非常好的,不仅可以选择电子病虫害防治仪防治病虫害,还可以借助微波杀虫结合臭氧的方法将大棚内各种病菌虫害迅速杀灭。

2.3 生态防治策略

根据原有的大棚蔬菜种植案例来看,一旦在进行大棚种植期间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说受天气的影响,大棚就会被损坏,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如棚顶滴水、通风差、湿度大、温度高、叶面结露等,这样一来,也就为病虫害的出现提供了最佳的基础。通过整理病虫害出现最多的环境可以看出,病虫害在酸性环境中极易发生,如果想防止其出现可以利用生态防御技术,借助碱性的物质进行农药喷洒。

3 结束语

大棚蔬菜的种植过程是很不一样的,想要做好病虫害的一切防御事项就必须要根据现实的情况进行,确保所提出的预防和治理方法都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于种植的威胁。一般来说,农业领域在种植技术方面的发展是比较可观的,众多的种植技术应运而生,其对于瓜果蔬菜的种植有着不一样的作用效果,所以说,若是想将种植效果做到最好,就一定要不断了解和学习种植技术间的特性,根据现实生活中具体的需要去选择种植工艺。大棚蔬菜的种植可以帮助种植人员获得更多的蔬菜产量,符合市场的批量需求。鉴于大棚蔬菜的种植基础,加上不断强化的种植工艺以及有效的病虫害治理措施,必然能够确保瓜果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蔬菜艺术论文第9篇

摘 要:上海市设施土壤栽培小白菜生产管理现状调查表明,本地区小白菜生产存在种子成本高、水肥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建议继续加强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模式建设,推广种子加工处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等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小白菜;生产现状;水肥一体化;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24-0034-07

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L.)又名不结球白菜、青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生长期短、适应性广、省工、易种、可周年生产等优点,在上海以小白菜为主的绿叶菜是市民不可或缺的蔬菜,日均供应量在4 000 t以上[1]。由于绿叶菜不耐储运,其供给主要靠本地生产。目前,上海绿叶菜自给率达到90%[2]。其中,在上海地产绿叶菜上市量的构成中,小白菜占比最大,约占地产绿叶菜上市总量的45%[1]。由此可见,小白菜的供给保障和安全生产密切关系着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在实际生产中,农户为提高小白菜产量而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不仅造成了菜地土壤板结、保肥持水性降低、盐渍化加重等问题,还致使小白菜品质下降,如硝酸盐含量、农药残留超标等[3,4]。此外,蔬菜生产从业人员老龄化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上海地区小白菜的生产和供应[5]。因此,寻找小白菜安全、高效生产的解决方案是上海地区蔬菜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走访了上海地区不同生产模式和规模的蔬菜园艺场,以设施主栽蔬菜作物小白菜为主要对象,对其中 6 个典型园艺场小白菜生产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和分析了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的发展建议。

1 小白菜生产现状

1.1 生产模式

上海市小白菜以土壤栽培为主,兼有基质栽培。土壤栽培包括大棚土壤栽培和露地土壤栽培;大棚土壤栽培主要在钢管大棚中进行,配套设施相对简单,是目前最普遍的模式;露地土壤栽培由于受天气影响较大,不能持续生产,主要为个体农户小规模栽培。基质栽培主要为有机基质栽培,在钢管大棚或现代化智能大温室中进行,主要用于示范生产或科研。

上海市小白菜主要采取“一播多收”的生产模式,分为春、夏、秋、冬季栽培,具体播种时间、采收时间及采收形式见表1。也有专门的鸡毛菜生产和青菜生产,鸡毛菜生产采用直播,青菜生产采用育苗移栽。鸡毛菜生产:春冬播(11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40~50 d采收,夏播(4~8月)20~25 d采收,秋播(9~11月)25~30 d采收。青菜生产:①春季栽培, 10月上旬至翌年1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或翌年1月下旬至3月下旬定植,2月下旬至5月中旬采收;②夏季栽培, 4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至9月下旬采收;③秋季栽培, 8月下旬至9月下旬育苗,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定植,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采收;④冬季栽培,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育苗,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定植,翌年1月上旬至2月下旬采收。

1.2 品种选择

上海地区的小白菜,周年栽培,品种选择主要依据季节。春季栽培主要选择耐寒、冬性强、抽薹期迟的品种,常用品种有艳春、艳绿、四月慢、五月慢等。夏季栽培主要选用耐热、抗病性强、前期生长快的品种,常用品种有华王、新夏青5号、新夏青6号、华阳、绿山等。秋季栽培主要选用耐病的矮萁青菜品种,常用品种有新场青、矮抗青、苏州青等。冬季栽培主要选用耐寒性较强的品种,常见品种主要为上海青、新场青、矮萁苏州青等。

一般采用直播,兼有育苗移栽,以缩短种植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具体播种形式与生产模式密切相关,夏秋高温季节主要采取直播,以避免伤根,增强抗逆性。春冬季节多选择育苗移栽,一般待小白菜长至鸡毛菜大小(4叶1心)进行移栽。播种量也因生产模式不同而有所差异,6个园艺场的用种量如表2。春、秋两季播种量为300~500 g/667 m2,夏、冬两季由于出芽率低,播种量相对较大,一般为400~600 g/667 m2。若只收获鸡毛菜,播种量更大,为1 000~2 500 g/667 m2。

1.3 灌溉与施肥管理

①灌溉管理 上海市设施栽培的小白菜灌溉方式以喷淋和喷水带为主。灌溉水源为河水,未经处理直接灌溉。灌溉频次和灌溉量主要依据经验判断,没有形成系统的灌溉策略。不同园艺场在具体操作上差异较大,如表3所示。1号园艺场的灌溉方式为播种前及出苗前用喷水带浇水,出苗后采用喷淋,从顶部灌溉,约每10 d 浇水1 次,生育期耗水量为36 142 kg/667 m2;2号园艺场采用喷淋和喷水带,通过设定灌溉时间控制灌溉量,每7~10 d浇水1次,时间2 h, 生育期耗水量为30 720 kg/667 m2; 6号园艺场也采用喷淋,通过设定固定频次进行灌溉,小白菜出苗后春秋季约10 d浇1次,冬季约每15 d 浇1次,夏季约每7 d浇1次,生育期耗水量为26 880 kg/667 m2。其他园艺场灌溉频率和灌溉量主要通过人工观察确定,随机性较大。

②施肥管理 上海市设施小白菜土壤栽培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6个园艺场小白菜栽培中施肥方式分为基肥和基肥+追肥2种,肥料种类和用量差异较大,如表4。1~4号园艺场小白菜栽培均只施有机肥,有机肥用量为每茬1 000~2 000 kg/667 m2;5号园艺场只施基肥,热天选择复合肥作基肥,冷天选择生鸡粪;6号园艺场小白菜栽培每年施鸡粪2次,其他时候追施尿素。将所施肥料折合成N素用量,6个园艺场小白菜栽培中N的投入量由大到小依次为:2号园艺场>4号园艺场>3号园艺场>1号园艺场>5号园艺场>6号园艺场。

1.4 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①虫害及其防治 上海地区小白菜主要虫害有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菜青虫(Pieris rapae Linnaeus)、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蚜虫(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aeus)、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大猿叶甲(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为害部位均为叶片。为害症状均为蚕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但又有所区别。例如,菜青虫一般从叶边缘蚕食;小菜蛾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黄曲条跳甲一般在叶片中间留下孔洞。

上海市设施小白菜土壤栽培中虫害防治手段包括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走访的6个园艺场在小白菜虫害防治中均采取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手段。农业防治手段如清除残叶、深耕晒土、通风等。物理防治为钢架大棚覆盖防虫网,棚内挂黄板,密度为52张/667 m2。化学防治则根据各园艺场经营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情况为:1号园艺场为有机经营模式,不使用化学防治;2号园艺场也为有机经营模式,化学防治选用生物农药,例如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防治蚜虫,用量60~

80 mL/667 m2;用1.3%苦参碱水剂防治菜青虫,用量90~100 g/667 m2; 3~6号园艺场,均为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的经营模式,化学防治以政府重点推荐农药品种为主,如用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菜青虫,用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防治小菜蛾,用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防治蚜虫和黄曲条跳甲,用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甜菜夜蛾等。

②病害及其防治 上海地区小白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Peronospora parasitica Fries)和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霜霉病,通常在忽暖忽寒、多雨高湿的天气条件下易发生流行,病害症状为叶面出现不规则形块状黄褐色枯斑,相应的叶背出现稀疏白霉病征(孢囊梗与孢子囊),严重时病斑连合为大小不等的斑块,致叶片干枯。根肿病在冷凉而排水不良的酸性至中性土壤中发生严重,主要症状为根部肿大[6]。

上海市设施小白菜土壤栽培中病害防治手段包括农业和化学防治,且以预防为主。农业防治手段如实行轮作、施用腐熟的有机肥、通风以降低湿度和清除残叶等。化学防治手段如施用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防治霜霉病。调研发现,1~4号园艺场小白菜生产均与不同科的蔬菜进行轮作,均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并且播种前都采取清除残叶、深耕晒土、通风等农业防治手段预防病害发生。5号和6号园艺场小白菜生产仍以连作为主,且以生鸡粪作为基肥。

③除草技术 上海地区小白菜的除草主要分为3个时期:播后苗前喷洒金都尔(精异丙甲草胺)防草害;采收鸡毛菜和小青菜的同时拔除杂草;采收结束耕地前,用百草枯清理整个菜田。

1.5 生产成本

6个园艺场均未对小白菜生产成本进行详细记录与核算。因此,根据小白菜生产中的物料投入、土地和设备租赁费用及用工情况,并结合当地劳动力和其他物料价格估算出各项生产成本,如表5。其中, 2号和3号园艺场肥料为自制有机肥,其生产成本较高,属于个例;1、4、5、6号园艺场选用商品有机肥或化肥,代表了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肥料施用现状,故成本分析只比较1、4、5、6号园艺场。小白菜生产的物料投入主要包括种子、肥料和农药+黄板,分别占成本投入的5.3%~9.1%, 12.7%~23.6% 和2.3%~5.9%;劳动力投入占42.0%~49.3%;土地及设备租赁投入占18.5%~33.6%。

不同园艺场生产小白菜的成本项目相同但费用比例和成本总额差异较大。1、4、5、6号园艺场生产成本以人工费为主,约占50%,其次为土地及设备租赁费或肥料,种子、农药所占份额较小。2号和3号园艺场生产成本以肥料投入为主,肥料投入分别占成本构成的42.0%和56.2%,劳动力投入次之,分别占29.6%和24.2%。6个园艺场生产成本总额由大到小依次为:3号园艺场2号园艺场1号园艺场>4号园艺场>5号园艺场>6号园艺场。

2 主要问题分析

2.1 种子成本高、用量大

目前上海小白菜栽培最多的品种是华王。华王引自日本,种子纯度>98%,发芽率>85%,价格为350元/kg。而国产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均不及华王,平均价格70 元/kg。进口种子的价格是国产种子的5倍,加大了成本投入。

此外,小白菜生产大多采用直播,种子用量约为450 g/667 m2;而育苗移栽,以1号园艺场为例,其移栽密度为20 000株/667 m2时,理论种子用量仅为103~118 g/667 m2,发芽率85%,成苗率80%。实际种子用量约为理论值的4倍,种子的损耗也加大了成本投入。

2.2 水肥决策凭经验

6个园艺场的小白菜水肥管理均凭经验。水分管理上,灌溉时间和灌溉量控制主要通过人工观察,无据可循。通常人工灌溉方式灌溉量偏大,过量的水分会使温室内湿度增大,容易引发病害[7]。而采用微灌方式虽然可以减少灌溉量,但由于缺乏可行性强的灌溉决策方案,农民普遍依据人工经验判断,随机性较大,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施肥管理上,普遍使用有机肥,但有机肥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用量不等。主要靠经验,随机性较大,未形成相对科学、统一的施肥策略。对土壤中各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不了解,未掌握小白菜肥料需求规律,盲目施肥,降低了肥料利用率,也往往造成土壤盐渍化。1~4号园艺场小白菜生产有机肥投入量折合成N素用量23~60 kg/667 m2,5号和6号园艺场投入的复合肥和尿素,折合成N素用量仅3.8、4.7 kg/667 m2。可见,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通过有机肥投入的N素比化肥投入的N素更多,这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8,9]。并且,小白菜生产以施基肥为主,与严瑾等[10]推荐的小白菜生产施肥策略不一致。由此可见,目前小白菜生产中施肥决策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2.3 产品质量安全无保证

小白菜生产中农药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以5号园艺场为例,夏季小白菜生产,每3~4 d用药1次,杀菌剂、杀虫剂交叉使用,用药量大于推荐剂量的2倍。调研时也了解到,个体农户种植的小白菜,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2.4 劳动生产效率

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存在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以1号园艺场为例,长期雇工38人,其中55~60岁,占比2.6%;60~70岁,占比39.5%;70岁以上,占比57.9%。

此外,小白菜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不高。播种、移栽、灌溉、施肥和收获等各生产环节均靠人工,作业效率情况为:施肥整地,120 h/hm2;移栽,

1 200 h/hm2;收割,480 h/hm2。可见,上海地区小白菜劳动生产效率低下。

3 高效安全化生产建议

3.1 推广种子加工处理技术

小白菜种子应由种子公司和专业机构进行更严格的精选加工处理,以提高播种质量。种子加工处理,包括果穗进料、烘干、果穗脱粒预清、种子精选、包衣、包装等一系列工序。现实生产中,因种子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加工的要求各有差异,但大多数种子加工的工艺都包括初清、精选分级、拌药处理、称重、包装等。处理的目的包括防治病虫、刺激种子萌发、打破休眠、便于播种、提高活力等。目前常用的种子处理技术与设备有种子包衣与丸化、种子带、种子毯等。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种子加工及商品化生产的成功案例,大力推进我国小白菜种子加工处理技术。以德国KWS种子公司甜菜种子加工处理为例,其在南欧繁制甜菜种子,收获后运输到Einbeck德国总部进行加工丸化处理,丸化设备采用制药工业机器,将丸化后的种子损伤降到最低。丸化后甜菜种子按每10万粒为单位包装成1盒,正好是1 hm2的播种量。包装上具有欧盟种子认证(蓝)标签,内容分别为作物名称、品种名称、认证单位编号、生产批号、数量、是否包衣、种衣剂类型、丸粒化种子粒径、生产日期和条形码。为保证种子加工质量,在甜菜种子加工前,要对粗种子进行发芽和田间出苗试验;在种子加工过程中,还经过多次质量检验,以及最终田间出苗试验[11]。因此,我国小白菜种子加工行业还需要提高现有技术水平,完善现有工艺,注重小白菜种子加工处理技术的各个关键环节,以期提高种子质量、促进田间成苗及提高产量,满足农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对高质量小白菜种子的需求。

3.2 发展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

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精准灌溉和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是以作物需求为导向,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采用水肥精准化控制的办法,科学配比肥料,适时浇水,实现肥水耦合自动化,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相对于传统的施基肥、追肥等施肥技术以及沟灌、微喷等灌溉方式,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水肥同步管理。

水肥一体化技术综合了应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不但可以减少灌溉施肥的劳动力成本,而且可以通过降低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来改善设施内微生态环境,抑制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投入和防治病虫草害的劳动力投入。虽然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灌溉设备的一次性投入以及水溶性肥料方面成本有所增加,但在劳动力、农药使用等方面的成本大大减少。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利于小白菜标准化生产,提高小白菜品质和产量,从而促进农民增收。此外,随着政府对节水灌溉和水溶性肥料补贴比例的增加,小白菜种植效益将进一步增加[12]。

从调研的几个园艺场来看,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在施肥、灌溉的关键技术决策上还没有形成相对科学的规程,对小白菜需肥需水规律还没有系统掌握,在小白菜产量和品质上仍有提升空间。由此来看,在上海市推广小白菜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

3.3 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伴随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需要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新鲜蔬菜来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作为特大都市的上海,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也不断增强。然而小白菜生产中滥用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个体农户种植的小白菜,农药残留超标时有发生。因此,在小白菜生产过程中应该积极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在绿色防控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对栽培过程中允许施用的农药进行严格监管,建立采后多级检验制度,还应该加强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烟雾机等性能安全的植保设备的应用[13]。也可以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控检测小白菜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建立小白菜生产绿色防控技术规范,达到预防为主,提前防治的效果,从而减少小白菜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量,提高品质,保证小白菜的食用安全。

3.4 开展全程质量监管与可追溯

在小白菜生产过程中还可以引入蔬菜质量管理(质量分析与关键点控制,QACCP)体系,即主要通过分析和确定小白菜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对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并控制,以有效地保证小白菜产品质量安全和实现全程质量监管。还可以通过RFID 等条形码识别、无线通讯网络等信息技术,将QACCP 数据库中小白菜种植过程记录与某一特定的追溯码(可以是条形码)相关联,通过扫描或者输入条形码的方式,追溯小白菜的种子来源、采收地点、采收日期及包装日期,实现小白菜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可追溯[14]。蔬菜商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引进,能够建立小白菜生产全过程管理档案,实时记录生产信息,同时实现产品生产的历史记录信息追溯与产品实时状态查询功能,可以保障小白菜生产全过程QACCP 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满足信息可追溯、状态可查询、质量安全可管理可控制的要求。

3.5 推广小白菜机械化生产技术

大力推广小白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目前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劳动力存在严重老龄化的问题,个别园艺场70岁以上从业者,占比高达57.9%,而且几乎没有机械化设备的应用。因此,为提高小白菜生产效率,保障小白菜供应,在小白菜生产中应用机械化生产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小白菜的机械化生产要求耕地、整地、播种、移栽、收获等各作业环节均实现机械化。张兆辉等[15]报道的小白菜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已基本实现,具体包括:①品种选择,在满足生育期、蔬菜质量的前提下,选育胚轴长、直立性好、适于机械化移栽和收割的品种,如耐热605、新夏青4号、新夏青5号、机收一号等;②机械化耕整地及作畦技术,该技术是以深翻为基础,分别完成旋耕、作畦、开沟、镇压等联合作业工序,使用可变式平整高作畦机(MSE18C)旋耕、作畦、整形、镇压等,每 1 h 约 66.7 m2,作畦后畦底宽 1.4~1.6 m、畦面宽 1.1~1.2 m、畦高 15.0 cm、沟宽 20~40 cm;③精量播种,播种前筛选种子,剔除秕粒及杂质,以保证播种均匀、出苗整齐、一致,从而有利于小白菜生长整齐、一致;④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实施浇水、施肥,每次喷水时间 10~15 min。因此,可通过这些小白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引进,减轻人工作业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德明,翟欣,张瑞明.关于确保上海绿叶菜生产能力的调研报告[J].上海农村经济,2015(2):10-12.

[2] 翟欣,黄丹枫.都市绿叶蔬菜价格波动原因与对策研究[J].长江蔬菜,2012(18):1-6.

[3] 李会合,王正银.施肥对叶类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磷肥与复肥,2001,16(3):65-67.

[4] 熊国华,林咸永,章永松,等.施肥对蔬菜累积硝酸盐影响的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4(2):217-221.

[5] 黄丹枫,郭斗斗,奥岩松.都市菜园生产结构与模式的实践探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4):88-94.

[6] 洪喜双.如何栽培小白菜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31.

[7] 王克安,李絮花,吕晓惠,等.不同结构日光温室温湿度变化规律及其对番茄产量和病害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3):33-36.

[8] Ju X T, Kou C L, Zhang F S, et al. Nitrogen balance and groundwater nitrate contamination: compares on among three intensive cropping systems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J]. Environ Pollut, 2006, 143: 117-125.

[9] Zhou J B, Chen Z J, Liu X J, et al. Nitrate accumulation in soil profiles under seasonally open' sunlight greenhouse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potential for leaching loss during summer fallow[J]. Soil Use Manage, 2010, 26: 332-339.

[10] 严瑾,黄丹枫,张屹东,等.菜地土壤基础供氮量对小白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相关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 071-5 073.

[11] 马继光.欧盟种子加工技术与机械研究概况[J].中国农技推广,2004(5):22-21.

[12] 杨丹妮,常丽英,沈海斌,等.上海市设施番茄水肥管理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蔬菜,2016(2):11-16.

[13] 丁惠华.浦东地区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初探[J].上海蔬菜,2011(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