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长城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13 10:58:40

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认知:

1、国人民是祖国的捍卫者,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2、知道保卫祖国、热爱人民的故事。

情感;

热爱中国人民。

行为;

积极参加学习和慰问的活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对学生进行热爱的教育。全套教材仅这一课是关于热爱的教育。

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来自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的基本职能或者说主要任务是保卫祖国,他们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甚至鲜血和生命。因此,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应当崇敬他们,热爱他们,向他们学习。

本课的教学要点是:中国人民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是祖国的钢铁长城;爱人民,是人民的子弟兵;热爱,积极参加学习和慰问的活动。

教法建议

1、教学时,既要突出战士生活的艰苦,又要使学生感受到战士的以苦为乐,这正是的可爱之处。

2、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全方面地反映的生活,使学生了解、热爱。

3、课上所讲的故事,反映的的生活要尽量真实、具体、感人。

4、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组织学生和见面或一起搞一些活动,以增进了解。

5、在利用课文方面,教学时应让学生知道,岛虽小,但它是祖国的前哨,驻守小岛就是保卫祖国,使祖国不受敌人侵犯,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宁。所以,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却以苦为乐,这正是战士高尚品德所在,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二课祖国的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

认知:

1、国人民是祖国的捍卫者,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2、知道保卫祖国、热爱人民的故事。

情感;

热爱中国人民。

行为;

积极参加学习和慰问的活动。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人民是祖国的保卫者,要热爱。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时;夏日,我们随父母在树荫下乘凉时;冬夜,我们全家人在温暖的屋中欣赏电视节目时,你知道是谁在保卫着我们?

是中国人民。

板书:中国人民

2、在战争年代,战士英勇杀敌,不怕牺牲,你知道他们的英勇事迹吗?

(出示、挂图,请知道的同学讲,老师适当补充。)

在战争年代,有成千上万个像、这样的战士,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为了打败侵略者,为了今天我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语:战争年代,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杀敌;在和平时期,叔叔们又是怎样为保卫祖国奉献自己青春年华的呢?

2、看课文1~3段(投影课文插图1)。

(1)战士们在这个孤岛上担负着什么任务?

虽然我们进入了经济建设时期,但是世界上还有一些敌人总想侵略我们,某部三连战士,为了守卫祖国海上大门而驻守在这里。

(2)岛上生活条件是怎样的?

岛上没有淡水,战士们都得省着用,而且还有断水的危险。一年四季气温很高,晚上蚊叮虫咬。

(3)看课文第4段(投影课文插图2)。

战士们在岛上是怎样站岗放哨、苦练杀敌本领的?

头顶烈日苦练本领,汗水湿透衣服,肩背晒脱皮;晚上站岗蚊叮虫咬;出海巡逻有些战士晕船。

4、看课文第5~6段(投影课文插图1)。

(1)岛上生活条件这么艰苦,战士们为什么对小岛爱得很深?

(2)战士们想不想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的家?他们为什么以岛为家?

(3)“乐为祖国守孤岛”,表达了战士们的什么心情?

小结:为了祖国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让千千万万的人们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战士宁愿自己多吃苦,把对亲人的思念深深埋在心里,乐为祖国守孤岛。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板书:祖国的钢铁长城

三、巩固延伸。

1、看一看。

驻守在孤岛上的战士们乐为祖国守孤岛。在北疆、在海南、在高原、在雪岭,处处都有战士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为祖国筑起了钢铁长城,是祖国坚强的保卫者。

板书:祖国坚强的保卫者

(看书中“看一看”栏目和录像。)

2、讲一讲。

(1)人民不仅是祖国坚强的保卫者,也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和人民群众心连心。

板书:人民的子弟兵

(出示挂图,看图讲爱人民的故事。)

(2)你们还记得1998年抗洪的情境吗?

(启发学生回忆抗洪英雄,补充李向群、高建成事迹。)

四、总结。

1、学习这课书,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2、中国人民是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全国人民最可爱的人。我们少年儿童要热爱他们,学习他们,用他们乐为祖国守孤岛和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做一个像他们那样的人。

板书:最可爱的人

板书设计

十三祖国的钢铁长城

长城教案第2篇

行为;

积极参加学习和慰问的活动。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对学生进行热爱的教育。全套教材仅这一课是关于热爱的教育。

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来自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的基本职能或者说主要任务是保卫祖国,他们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甚至鲜血和生命。因此,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应当崇敬他们,热爱他们,向他们学习。

本课的教学要点是:中国人民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是祖国的钢铁长城;爱人民,是人民的子弟兵;热爱,积极参加学习和慰问的活动。

教法建议

1、教学时,既要突出战士生活的艰苦,又要使学生感受到战士的以苦为乐,这正是的可爱之处。

2、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全方面地反映的生活,使学生了解、热爱。

3、课上所讲的故事,反映的的生活要尽量真实、具体、感人。

4、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组织学生和见面或一起搞一些活动,以增进了解。

5、在利用课文方面,教学时应让学生知道,岛虽小,但它是祖国的前哨,驻守小岛就是保卫祖国,使祖国不受敌人侵犯,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宁。所以,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却以苦为乐,这正是战士高尚品德所在,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二课祖国的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

认知:

1、国人民是祖国的捍卫者,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2、知道保卫祖国、热爱人民的故事。

情感;

热爱中国人民。

行为;

积极参加学习和慰问的活动。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人民是祖国的保卫者,要热爱。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时;夏日,我们随父母在树荫下乘凉时;冬夜,我们全家人在温暖的屋中欣赏电视节目时,你知道是谁在保卫着我们?

是中国人民。

板书:中国人民

2、在战争年代,战士英勇杀敌,不怕牺牲,你知道他们的英勇事迹吗?

(出示、挂图,请知道的同学讲,老师适当补充。)

在战争年代,有成千上万个像、这样的战士,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为了打败侵略者,为了今天我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语:战争年代,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杀敌;在和平时期,叔叔们又是怎样为保卫祖国奉献自己青春年华的呢?

2、看课文1~3段(投影课文插图1)。

(1)战士们在这个孤岛上担负着什么任务?

虽然我们进入了经济建设时期,但是世界上还有一些敌人总想侵略我们,某部三连战士,为了守卫祖国海上大门而驻守在这里。

(2)岛上生活条件是怎样的?

岛上没有淡水,战士们都得省着用,而且还有断水的危险。一年四季气温很高,晚上蚊叮虫咬。

(3)看课文第4段(投影课文插图2)。

战士们在岛上是怎样站岗放哨、苦练杀敌本领的?

头顶烈日苦练本领,汗水湿透衣服,肩背晒脱皮;晚上站岗蚊叮虫咬;出海巡逻有些战士晕船。

4、看课文第5~6段(投影课文插图1)。

(1)岛上生活条件这么艰苦,战士们为什么对小岛爱得很深?

(2)战士们想不想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的家?他们为什么以岛为家?

(3)“乐为祖国守孤岛”,表达了战士们的什么心情?

小结:为了祖国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让千千万万的人们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战士宁愿自己多吃苦,把对亲人的思念深深埋在心里,乐为祖国守孤岛。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板书:祖国的钢铁长城

三、巩固延伸。

1、看一看。

驻守在孤岛上的战士们乐为祖国守孤岛。在北疆、在海南、在高原、在雪岭,处处都有战士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为祖国筑起了钢铁长城,是祖国坚强的保卫者。

板书:祖国坚强的保卫者

(看书中“看一看”栏目和录像。)

2、讲一讲。

(1)人民不仅是祖国坚强的保卫者,也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和人民群众心连心。

板书:人民的子弟兵

(出示挂图,看图讲爱人民的故事。)

(2)你们还记得1998年抗洪的情境吗?

(启发学生回忆抗洪英雄,补充李向群、高建成事迹。)

四、总结。

1、学习这课书,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2、中国人民是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全国人民最可爱的人。我们少年儿童要热爱他们,学习他们,用他们乐为祖国守孤岛和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做一个像他们那样的人。

板书:最可爱的人

板书设计

十三祖国的钢铁长城

中国人民

祖国坚强的保卫者

长城教案第3篇

一、我县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

2011年1至10月,本院反贪部门共移送审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16件17人,其中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9件9人(包括行贿2件2人),在件数上占受理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56.3%,人数上占职务犯罪总人数的52.9%。其中5件5人已提起公诉。

二、教育系统职务犯罪基本特点分析

(一)罪名单一、发案环节集中

我院今年办理的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中,除行贿的2件2人外,其余7件7人均以移送审查。从发案环节分析,主要集中于基建、财务、教学设备和物资采购等环节中。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所需的设备、教材及其他物资的数量巨大,采购中从开始收受“回扣”的一般腐败到“受贿”甚至“索贿”的职务犯罪频发;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基建当中的“猫腻”以及“暗箱操作”的情况愈演愈烈,“人情标”、“关系标”、“金钱标”导致“工程上马”、“队伍下马”的职务犯罪高发现象。

(二)犯罪主体学历较高,多为党政“一把手”

在我院今年办理的7件7人教育系统受贿案件中,7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均为我县各中学、小学的校长,本科以上学历的占绝大多数。由于权力比较集中,而采购权通常是控制在学校的党政干部手里,因此学校的党政干部成为职务犯罪的“主力军”。而学校的基建工程通常也是由“一把手”直接负责,这也给“一把手”不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搞暗箱操作制造了机会,借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不惜损害国家和学校的利益大发横财。

(三)作案次数多、持续时间长

从实施到案发一般均在三年以上 ,多数会持续更长时间。与作案时间长相联系,此类案件的作案次数也相应较多,数次以上常见,多则可达十余次。如此长的作案时间与频繁的作案次数,不但使犯罪行为得以完成,更使案件的查办难度加大。

(四)窝案、串案现象突出

与过去查办的职务犯罪相比,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更凸显群体性与网络化,几个学校之间往往共用一个供应商或者工程老板,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供应商、工程老板之间不是简单的点对点关系,而是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网络,这类案件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案中有案,串案、窝案现象突出。

(五)犯罪手段隐秘、查办难度大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犯罪主体往往具有较高的学历与较深的社会阅历,心理素质过硬,在犯罪过程中都考虑到犯罪痕迹的处理,与行贿人之间通常都订立好攻守同盟,给这类案件的查办增加了难度。

三、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高发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学校财务制度存在漏洞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经费相对比较充裕,但资金的动用与管理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漏洞,一些行之有效的内控措施和制度,也末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不法分子乘机中饱私囊。如财务制度执行不力,多数乡镇中小学财务管理相混乱,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也是形同虚设,仍是“一支笔”当家、“一人说了算”;有的总帐现金一人管,有的身兼总务和会计两职;还有的对财务印鉴保管不严,盗用现象屡有发生;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有的多年不审计,造成违纪违规使用的现象比较突出,也给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2、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是“校长负责制”自主空间大。赋予校长相当大的人权、财权、物权,有助于校长放开手脚干事业,但是有少数校长自身的素质不高,将“校长负责制”作为实现“创收”的法宝。有的在基建工程、大宗采购、人事调配等热点问题上“亲自把关”,个人意见第一,大搞暗箱操作,我院今年所查办的教育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中,全部爆发在基建与采购环节。对这种合法形式掩盖下的不法行为,上级主管部门对情况不注意了解,以信任代替监督,基层党组织缺乏原则性、战斗性,失去应有的监督作用。群众即使怀疑也难以进行监督。二是监督制约不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由于学校摊子大、类别多,看样子管的部门不少,实际上监督制约不力,很难监督到位和到位监督,往往成为监督的死角。三是自身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少数单位财务管理混乱,工作流程简单,校务缺少公开,民主理财不透明,基本上没有什么监督制约可言,给犯罪分子有空可钻。

(二)主观原因

部分教育干部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倾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部分教育工作者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想信念动摇,把一切向钱看、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腐朽思想带入教育领域中,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和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权钱交易。此外,由于基层教育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现象,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及法律法规教育流于形式或干脆取消,导致教职员工自身学习放松,也导致少数人思想变质,心理失衡,整天挖空心思想赚钱。个别人不惜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道路。

四、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廉政教育。要加强对教育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全面提高教育系统人员预防职务犯罪的能力,右江区人民检察院派出干警挂职部分中小学和中专学校担任法制副校长,检察长定期到各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给学生和全体教职员工、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上预防职务犯罪法制课,增强教职员工的法制意识,为学校在管理、监督工作上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采取打防并举的措施,全面开展职务犯罪同步预防工作。对发案学校在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检察建议,帮发案学校堵漏建制。

2、健全、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从机制上杜绝和减少贪污贿赂等犯罪行为。要完善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财务收支、固定资产管理、审批、报销制度,加强对财务收支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监督,严禁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对关键环节如物资采购、基建工程等方面实行规范化、程序化的招标工作;对学校采购资料等行为制定规范,杜绝个人行为和“暗箱”操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3、加强财务管理与审计。要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和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再监督管理的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通过对制度规定的落实,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4、大力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确保预防工作取得实效。针对教育系统机构设置庞大、分散这一特点,对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行条块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由检察机关通过教育局联系各直属学校、部门开展职务预防讲座,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相应的预防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按上级要求开展正常的预防工作,由教育局预防部门具体负责监督指导;充分行使检察职能,加强对预防工作的领导,充分利用各种业务会议的机会积极开展各业务人员的预防培训工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把预防工作纳入教育系统内部考核考评范围,做到预防工作与正常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并实行预防工作一票否决制,一旦有职务犯罪发生,取消该单位的评先资格,并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从而提高教职员工对预防工作的认识;教育系统一旦有职务犯罪发生,检察机关在认真查处职务犯罪的同时,应结合办案,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帮助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铲除职务犯罪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并适时把 结合职务犯罪案例开展的个案预防扩大到有可能发生类似情况的单位和部门,确保预防活动取得实效。

(作者通讯地址:广西钟山县人民检察院,广西钟山542600)

(上接第31页)

张长宝(2004)指出,综合行政执法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产物,要实现其顺利发展,行政执法系统首先应逐步实现直属领导,确立管理主体和执法主体。同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是城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这个部门享有的行政处罚权有一部分是从其他行政机关划拨过来的,所有必须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与外部平行部门的联系,要实现最大化的管理力度必须加大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以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高效能地实施行政执法工作。最后要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的内部管理,要创建服务型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要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

罗建国(2006)指出,在城市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城管执法面临诸多矛盾和严峻挑战,必须下大力研究城管执法所涉及的法律法规、领导协调机制、舆论宣传、司法保障、疏堵平衡、队伍建设和基层积极性等问题,提高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平。

艾晓燕(2010)研究指出,要使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取得好的执法效果,必须严格按照执法程序进行。而城管执法责任制度化也能提高城管执法的效能。为了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符合法律,就必须要明确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法律地位和执法依据。同时,随着城市进程的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使得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更好的执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必须做好群众宣传增强公民守法的意识,也要增加互动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从学者们的研究中不难看出,关于如何完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探索,学者们大多从转变执法观念、加强立法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城市我国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城教案第4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城建档案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的发展、崛起、转型使城建档案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缩复制技术广泛应用,正使档案工作由经验向科学转变、由手工向现代化转变、由劳力向智力转变、由简单向复杂转变。与此相适应,社会对城建档案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而且要求他们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知识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由此可见,新形势下的城建档案人才培养工作尤为重要。

城建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三条途径:一是优化学校教育;二是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三是人才自身素质的培养。其中,学校教育是开辟人才来源的基本途径,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人才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培养城建档案人才的基础工作。这是因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没有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出大量的人才,但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基本是初级人才,少数是中级人才,高级人才和大量的中级人才,主要靠在工作实践中成长发展。因此,以上三条途径都尤为重要,必不可少。

1优化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要来源,教育模式适应与否,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都直接影响档案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学校档案专业教育是档案事业的未来。目前,我国高校在实施档案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只注重灌输书本知识,实践性课程种类单一、课时偏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可供学生实践的环境偏少等。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1 使教学方式多元化

制订合理学习计划,带学生去各类档案馆参观实习、在课堂上进行案例教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讨论式、参观走访式、表演式等多种灵活的教育方式;改变以往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精讲、学生边思维、边实践”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加注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可以在网上与个别学生或学习小组交流,把主要精力用在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学习思考上而不是讲课上。

1.2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注重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工作

校内实践需要投入一定经费,建立档案模拟实验室,要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深刻的理解相关原理,掌握档案工作的整理、保管、鉴定、利用等各环节,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进行相关档案保护技术的试验等。同时,满足学生认识实习与毕业实习的要求,档案学专业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建立起省、市、区、县档案馆及集团、公司档案馆等多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良好的条件[1]。

1.2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城建档案人才既要掌握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和方法,又要熟悉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城建档案管理理论和方法;既要具备理论知识、书本知识和科研能力,又要有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动手、动脑能力;既要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知识;既擅长档案专业领域,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由此可见,学校教育方在人才培养上应当订立目标计划,采取多种形式,优化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

2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2.1对档案学校教育水平给予大力支持

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要把档案专业教育看做是整个档案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给予更进一步的重视和支持。

2.1.1 对档案专业教育层次和规模提出意见

档案管理机关,特别是省级以上档案管理机关应当在规划整个城建档案事业的时,同时规划城建档案的教育事业,如在自己管辖的地区范围内要设那些层次的城建档案教育事业,要多大规模等等,并努力与学校和教育行政机关联系落实。

2.1.2 对档案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城建档案专业人才最需要那些方面的知识,档案管理部门可经过进一步的地域调研,根据实际的需要向学校提出建议和要求,以求得最大程度的学用一致。

2.1.3 对教学工作提高实质性的支持

档案部门需要认真接待档案专业师生的参观实习活动,并给予创造条件、安排计划、做必要的辅导等等,另外,还可以提供经费、设备等的支持。

2.2搭建城建档案人才库

新形势下涌现的档案潮、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数控化、历史档案的征集与抢救、建设工程的声像跟踪服务、电子文档的转换、信息中心的管理与利用等项目的展开,让人员编制较少的城建档案馆难以招架。需要寻求本地的技术和智力支持、探索地方档案人力资源的合作方法,组建城建档案技术人才资源库,发挥库中人才的技术力量,把城建档案基础性工作调控在基层完成,以促进城建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转变思维,借鉴成功经验,冲破单位间的壁垒,争取基层单位的支持,以城建档案专业技术学会的形式,把分散在各企业的城建档案工作优秀人才组织起来,创建“城建档案技术人才储备库”,运用库中技术人员的智慧、力量和示范作用,引领、开创档案事业多赢发展的特色之路[2]。

2.3加强城建档案人才培训力度

加强对人才的定期培训工作,重点进行计算机操作、行政及企业管理、档案理论、法律法规及城建档案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参加短期培训、专业培训,组织课题攻关等多种形式,开展以知识更新和一专多能为重要内容的在职教育,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提高学历层次,加大定向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对培养对象进行高层次学历教育,以丰富、加深培养对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一批具有高学位,高水平的中坚力量;

开展短期出国培训,考察,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档案设备和实验条件培训我们自己需要的高级人才。

城建档案单位要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定期组织一些学术活动以及有关的社会活动,如专题讲座、研讨、交流、考察和咨询等强化知识更新。

2.4领导要重视

领导要重视。作为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人才的重要性,用发展的眼光加大对档案人员的关注、培养和使用的力度,以便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3]。

3人才自身素质的培养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断地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是每个城建档案工作者必有之路,在新形势下,城建档案人员要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学理论、学业务、学新技术,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爱岗敬业,树立扎根思想,专心搞好档案工作。

城建档案人才首先应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理论水平。

城建档案人才应有服务精神。应牢记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根本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忠于职守、踏踏实实地工作。

长城教案第5篇

说起这些“海归”的老照片,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2005年9月24日上午,德国波恩大学历史学博士、教授马维立先生在青岛市档案馆编研处处长于佐臣、青岛市中德友好联合会夏秘书长的陪同下,到即墨市档案馆参观访问。即墨市档案馆馆长李万林介绍了即墨的历史和发展变化情况,向马维立先生赠送了《Bp墨故城图画集》;马维立先生向即墨市档案馆提供了80多张70多年前的即墨古城、原信义中学等地的照片和1本英文版《崂山志》复印件。李万林还陪同马维立先生参观了即墨一中旧址(原信义中学)和即墨古县衙。马维立先生是德国专事中德关系史研究的著名学者、专家,此次专程来青岛参加“青岛与德国历史文化论坛”。他出生于青岛,在青岛生活16年,其中在即墨生活1年。

马维立先生在参观即墨古县衙时,遇到了同来青岛的德国汉堡大学语言学教授吴淑曼女士。马维立便向吴淑曼介绍了参观即墨档案馆的感受和收获。吴淑曼女士非常喜欢即墨档案馆赠送给马维立先生的《即墨故城图画集》。为此,吴淑曼女士回青岛后,便联系了青岛市档案局潘积仁副局长,表示愿意向即墨市档案馆捐赠从柏林档案馆得到的部分即墨古城老照片。于是,2006年1月10日,即墨市档案馆馆长李万林在青岛市档案局接收了青岛市档案局副局长潘积仁代替吴淑曼女士向即墨市档案馆捐赠的照片档案光盘1张,内存反映即墨的历史、古建筑、风土人情和居民生活等照片100多张。李万林馆长向吴淑曼女士递交了接收档案捐赠的证书,并赠送了《即墨故城图画集》。

吴淑曼女士捐赠的即墨古城照片档案,是她在柏林档案馆的地下室里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搜集整理出来的。这些照片拍摄于1890-1910年,记录了100年前即墨的古建筑、风景、居民生活、风土人情等。通过这些老照片,还可以看到1909年的台东、1903年的汇泉湾海水浴场等老青岛的风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据即墨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和《Bp墨县志》记载,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德国传教土卢威廉受德国信义会派遣,由青岛来即墨设会,初在县城西关(共济门里)租房传教,1905年在城南花园村设教堂,办书院,在胡家村南设医院,又陆续在王村、孙家白庙、灵山等地设10多处教堂传教。在即墨期间,卢威廉拍摄了大量关于即墨的古建筑、风景、居民生活等反映即墨风土人情和历史的照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次征集到的即墨古城照片,就是卢威廉在即墨期间拍摄的反映即墨风土人情和历史的照片的一部分。

马维立先生和吴淑曼女士捐赠给即墨市档案馆的即墨古城照片档案,对丰富即墨馆藏、研究即墨的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长城教案第6篇

一、培训教学档案的含义

培训教学档案是指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材料的总称。一方面,它真实地记录了培训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反映了培训教学的主要职能和历史面貌,对今后的教学与研究,包括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它记载了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理论发展的过程,开发、利用好培训教学档案,对于进行城市科学研究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训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不强

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许多同志档案意识淡薄,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管理,档案的收集、管理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已无关。各部门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也仅仅是收集,对过程材料的积累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教学档案管理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档案管理人员只进行一些日常的接收、分类、归档等常规性的工作,很少深入到教学部门,去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2.收集材料困难

由于忙于教学和其他事务,有的部门领导和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收集管理工作不重视。还有少数兼职档案员总是强调客观理由,或者找借口拖延,不认真对待,导致收集的档案杂乱无章,材料残缺不全,致使档案有正件缺附件,有批复无请示,甚至同一份材料重复收集。有的部门因为归档立卷不及时而造成材料积压,有些文件因保管不善而残缺不全。还有的只图自己使用文件方便,将应归档的文件长期积压在自己的手里,等等。总之,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在收集材料方面,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少主动性。

3.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目前教学档案管理现状看,虽然不少单位制定了档案管理办法,但其仍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未建立规范的部门档案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也没有制订详细的教学归档范围等。

4.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水平偏低

目前计算机教学档案管理仅局限在目录检索上,利用率较低。尽管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将长期共存互动,且不能完全替代原始手写档案和纸质文档,但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要尽快提到工作日程上。

三、对培训教学档案管理的探讨

1.增强档案意识

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档案资料的认知及反应度,包括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方面的积极主动意识和严格保密意识。培训教学档案是培训教学工作的历史记录,首先,要增强教学相关部门教职员工的教学档案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教学档案是单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单位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一。其次,档案部门应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并在其档案查阅过程中,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促使他们关心参与档案工作,主动完成档案资料的移交归档工作。第三,加强档案利用工作的宣传,引导单位教职工正确使用教学档案,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效用,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服务。

2.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与其他工作一样,也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笔者认为,应根据单位各部门的具体业务职责,确定相应的档案工作基本原则和档案归档范围,从而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档案工作规范。如《教学档案工作规范》、《教学档案工作实施细则》、《外事类档案工作规范》等制度都是做好教学档案工作的保障。各部门应明确一人专门负责其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主动接受档案管理业务部门的指导,使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提高,确保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使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化、正规化。

3.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人是关键因素。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一方面,单位要根据实际构建一个档案工作网络,由办公室负责档案工作的同志牵头,各部门一名兼职档案员组成。建议选拔年青、懂电脑、熟悉管理专业,且具有责任感、热爱档案事业、默默奉献的人担任各部门的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对其业务范围内的教学档案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另一方面,要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函授学习等多种渠道有目的地对教学档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此加强档案管理基础教育,拓宽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4.注重教学材料的收集

教学文件材料的收集是教学档案整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就会影响教学档案的质量。要加强教学档案收集工作,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十分重要,而主动性来自于爱岗敬业的精神。由于教学工作烦琐、零碎,要注重日常分散形成的教学档案的收集,每个班次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否则一些产生于日常教学中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就会流失,要想弥补就会非常困难,而且也会失去档案的真正意义了。因此,档案资料收集齐全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档案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5.科学分类、系统地整理档案

科学分类、系统地整理教学档案是实现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中心环节。因此,分管教学档案的工作人员,在及时、认真收集各类教学档案材料的基础上,要依据国家档案法规定的标准,对教学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编目和系统排列,以便为开发利用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做好准备。

长城教案第7篇

摘要:文章在简析了苏州科技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系城市科学类课程群教学方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革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该系教学团队在近三年的教学改革中采用的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教学网站辅助教学法等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对高校同类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群 教学方法 改革

教学方法是一种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使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科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专业要求、学生特点,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从多方面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所有从事教育活动的有识之士的重要目标和一直努力思考的问题。

城市科学类课程群是以城市这一共同研究对象为纽带的一组课程,包括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生态学等课程,在笔者所在的苏州科技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系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自2007年起,我系组织骨干教师组成了教学团队,首先通过专家听课、学生问卷调查、成功教改案例的集体学习等手段,对该课程群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出了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学中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教学手段优化不足、师生沟通渠道不畅。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群的特点、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在广泛咨询教学专家、大量学习有关教育学理论和最新文献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重点,以创新为支撑”的改革原则,并在课程内容改革、教学团队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相关活动的配合下。重点进行了近三年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本文介绍了我们在实践中一些成效显著的做法。希望对同类专业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拉近理论与现实距离,增进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自已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及在集体讨论,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和过程。近几十年来,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在哈佛,所有的课程全部都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讲授,一个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中大约要用800个案例

由于城市科学类课程群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交叉性强、理论性强等突出特点,使得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的独特优势在这类课程中正可得到发挥。因此。自2007年开始,我们开始吸收哈佛等模式的优点,有意识地筛选针对各种教学内容和目的的教学案例,利用教学网站做成案例库,将案例教学渗透到越来越多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三年的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势,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能制造各种讨论点的各类案例,并将其改编以适应各种不同教学目的,同时做好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案例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设计,对学生增进学习兴趣、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用生动、形象、有趣、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专业知识的价值,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城乡地域的划分时,我们根据学生多来自长三角的苏、锡、常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苏州、常州在行政区划调整时不同的处理方式对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效果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在这两个案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应用于另一个案例城市滁州的行政区划调整建议中,学生在学完之后发觉“专业知识居然能对城市建设实践产生如此大的指导作用、是否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能够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城市发展进程”的感觉,缩短了教学和实践的距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其次,案例教学法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对抽象的理论,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分析实践。由于所有案例均是城市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事实,很多是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案例,所以学生能够轻易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譬如讲授城市群时,我们选用学生生活于其中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案例,并与珠三角城市群进行对比;讲授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时以美国东北部和我国福建沿海地区为案例,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城市都出现在山麓、河口,而且河流越大、城市就越大等现象。上课时应用这些案例,使学生通过思考深刻认识到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条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学生夸后从事与城市有关的规划、调查、研究等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最后,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案例中都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寻的许多问题,学生要透过众多的、暗含的、看似不相关的情景去观察、分析、讨论和体验。作出判断、推理和论证,无形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的能力、群体协调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同时,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不唯一的。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二、科学设计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重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竞争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这也决定了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积累现成知识。而且是让学生充分运用认知过程来感知现象,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将知识通过“内化”转化为素质。项目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综合培养学生各种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城市科学课程群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广泛地引入了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操作模式是:将综合性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设计成若干个研究性项目。譬如某城市交通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某城市空间布局与地价的关系分析、某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等,分别布置给由若干学生自由结合形成的各个项目小组,由项目组成员负责研究方案设计、实地调研、报告撰写。最终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并制作PPT在课堂上汇报。学生为了完成这样一个项目,需要调动所有学过的相关知识、主动补充未学过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际研究课题的设计、调研、报告撰写及汇报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地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譬如。05级有一个组的 同学为了得到部分资料,连续多日到某个政府机关去“报到”,最后终于打动对方。给他们提供了系统的资料,学生自己也领悟到了许多调研的技巧,感到收获颇多。而项目小组一次次的汇报,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在相互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锻炼了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对比发现,从大三开始,设计课程较多、经常开展此类项目教学的资源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上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用人单位也时常反映“该专业的学生显得比较成熟”。

三、积极建设教学网站。畅通师生沟通渠道,形成“无限”课堂

网络课程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利用学校局域网提供的条件,搭建了课程群教学网站,网站的功能模块有教师介绍、课程简介、多媒体课件和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参考资料、试题库、习题库、教学论坛、课后答疑、典型问题、优秀作品、学生成绩管理、考试管理、作业递交与批阅等等。随着应用的深入,教学网站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巨大促进作用日益显现,解决了长期困扰教学活动的一些突出矛盾。

首先,城市科学类课程群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内容纷杂,交叉性强等突出特点。且由于我国处于高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各类新现象、新事物发展日新月异,城市科学类课程的许多知识更新非常快,任何优秀的教材都难以赶上时代的变化,不断压缩的课堂教学时数又使教师很难给学生补充足够的最新知识和理论。而教学网站首先是一个资源中心,借助教学网站,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时时更新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信息的资源库,使师生紧贴学科发展前沿,学生可以突破时间、地域限制,根据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同时也可以将自己拥有的资源共享,丰富网站的资源库。这就解决了教学时数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此外,网站还能够将任课教师精心准备的讲义、教学课件、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制作的优质课件、作业等积累起来,实现开放式共享和反复利用。

其次,在以前的授课活动中由于许多课程为大班上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渠道狭窄、严重缺乏互动,教师不知道学生的需求,学生则选择“爱听就听、不想听不听”的态度,不会主动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反馈。调查中甚至发现一些学生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还不知道任课老师姓名的事情。借助网络平台,很好地实现了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把需要解答的问题张贴到电子公告板上,教师在公告板上作答。其他学生也可通过公告板看到问题。的解答,也可以通过意见箱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建议和反馈,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或需要深入学习的内容随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

第三,由于我系所开设的城市科学类课程群面对的是三个培养方向不同、基础差别较大的专业,学生的基础和素质又千差万别,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由以教为主变为,从学为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长城教案第8篇

为了顺应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转型与变革,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的专业特点[6],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构建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就成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工作的关键。对此,各高校已在积极探索不同的培养方案和体系,例如:阳建强等[7]提出“以课程设计与相关理论为主线,技术、人文与认知、实践并行,微观―中观―宏观循序渐进,强调从基础教育(本科一、二年级)到专业教育(本科三~五年级)转型的两个重要培养阶段”的课程体系;杨俊宴等[8]探索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微教学模式,通过开放联动式、协作研讨式、师生交互式、情景再现式四种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万艳华[9]提出以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为主体目标,以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为核心内容,工程、经济、社会、环境、建筑等多学科知识并重的专业教育模式;施德法[10]提出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等。

针对上述学科发展背景,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在2004版、2010版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导向的2015新版培养方案,这也是第一版真正意义上的“城乡规划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本文通过重点梳理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2015新版培养方案制定的初衷、改革的重点与特色,旨在探索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天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于《城乡规划法》颁布之初,目标是培养具备城市规划与设计及建筑设计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城乡规划师。方案注重从综合能力、设计技艺和创造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较为广博的知识面。从培养目标和计划可以看出,该方案重点在揭示城镇建设发展和人居环境整体优化途径及其基本规律,以塑造学生的物质空间环境规划理念为核心。当然,除此之外,该版培养方案还注重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综合学科的特点,将课程划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创新与研修类六大模块(如图1所示)。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张 赫,等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探索――解析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1.课程内容相对滞后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规划学科名称、工作内容等的变化,方案中与“乡村”规划相关的课程内容明显不足,特别是乡村规划、存量规划等新兴知识内容相对滞后。

2.学分分布不尽合理

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于城市规划专业还是建筑学(下)的二级学科时期,因此,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方面的课程比例分配过于均质,受建筑学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尤其是城市规划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后,专业学时比例不突出,难以体现自身专业的学分分布重点、特点和要求。

3.部分类型课程选择性较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2010版培养方案中创新与研修类和集中实践类课程(见图1)的数量和类型相对较少,且多分布在本科三年级以前,因此,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余地较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积极性。

二、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制定

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起点和关键阶段。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应及时跟踪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拓宽传统城市规划学科的视野,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向,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5版培养方案正是在城乡规划实践、理论和教育的新形势下,面对专业教育发展新要求和行业发展新趋势的一次教学改革成果。

具体而言,制定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5版培养方案的理念是:

(一)实现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天津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11],并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由培养专才到培养通才或通才有专长(即有某项或几项专长的通才)的转变[9]。由此,天津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城乡规划专业正是在这样的总体目标下,提出了突出实践类课程,丰富课程体系,培养综合型、多口径的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策略。

(二)紧跟专业教育发展步伐,引领专业课程建设

针对《城乡规划法》中对“城乡”概念的修订、增补,以及《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1]对专业知识结构的相关要求,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新版培养方案修订中着重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补充和完善城乡规划领域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增充乡村规划、生态规划等方面的专项课程;二是,建立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城乡规划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的教学变化和要求;三是,在遵循专业指导规范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天津大学自身特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培育未来行业领军人才

面对未来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发展趋势,适应城乡建设步伐放缓、追求精品的行业发展趋势,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本科教学改革中,强调了存量规划、实践案例评析等实际课程建设,使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与调整后的专业名称相一致,满足了行业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型未来行业人才。

三、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一)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

在办学思想上,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秉承天津大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原则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办学方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综合培养,积极响应城乡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培养适应城乡建设发展,能够胜任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与开发、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新版本科培养方案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规划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适应中国当代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厚基础、广视野、精技能、高素质,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二)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变革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总课时(含必修课和选修课)为3 088学时,实践教学环节为54周,占总学时比例的20%,创新研修类课时304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7%。课程延续原分类方式,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和创新研究类等六大类别。相对于2010版培养方案总课时略有增加,创新研究类课时比例提高。修订后培养方案总学分为266分,其中选修课88分,学生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214.5分。相对于原培养方案,增加了选修课数量,提高了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兴趣的课程选择度(如图2所示)。

(三)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特色

1.协调课程关系,搭建课程体系,强化课时的合理分配

在原培养方案中,公共课主要集中于本科低年级,专业课则以三四年级为主,造成学生在不同年级的课业负担差距较大,且相关课程前后脱节。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秉持公共课逐步减少、专业课逐步增加的原则,并考虑课程的相关性,延长基础类课程分布周期,将基础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本科学习过程。并通过对现有专业课课程内容数量的删减调整,增加低年级的专业概论类初步课程,将原集中于三四年级的专业课合理分配到各个学年,从而形成了新的以低年级的初步入门到高年级专业领域前后相衔接的特色教学安排和课程体系,同时也保证了各个学年课时分配的均衡和选择余地(如图3所示)。

(1)建立以设计课为核心的各类课程相衔接的特色课程组织架构。在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探索以城乡规划设计为核心,衔接城乡规划理论内涵和应用实践的课程群整体建设思路,形成了从本科三年级至五年级贯穿始终的教学组织框架,从而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绘图技能的培养,实现了综合学科的拓展学习。例如:在三年级课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学习阶段,结合设计课程内容,相应开设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存量更新规划、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场地设计、城市设计概论、环境设计概论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同样,就四年级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乡村规划等设计课程内容,开设GIS与数字化城市、城市生态规划概论、乡村规划原理、区域规划概论、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相关课程,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设计课相结合,并通过前置理论课程、伴讲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实践课程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快速更清晰地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图4所示)。

(2)增设实践调研和实践评析类课程,强化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为强化实践类课程,突出对本专业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规范对实践课程的考核和评析,克服该类课程评分过程的难点,天津大学新版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完善。例如,在二年级暑假增设城乡规划建设实践调研与建筑遗产测绘实习,丰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野外考察实践的选择余地,将历史文化名村、名街等纳入特色调研对象。在本科五年级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实习之后,增设城乡规划实践案例的分析与评价课程,要求学生公开讲述实习体会和成果,公开点评实践效果。

(3)鼓励师生创新,扫除学分认定障碍,在课程组织上激发教学改革动力。为鼓励师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设计的前沿理论和创新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为解决传统教学中设计竞赛、workshop等非课程环节类设计难以量化工作的问题,在新版培养方案中,特别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学科竞赛和联合工作坊等任选课程,鼓励不同的师生团队,根据创新设计和合作交流的需要,灵活选择该创新类课程和学分,从而将分散的课外设计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激发师生教学改革的动力。

3.改革学时设置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基于《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建立了三大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其包含对应指导规范中10大核心领域的专业必修课程的“核心模块”“相关课程模块”以及5个“推荐选修模块”。除了改进、增设乡村规划原理、GIS与数字化城市、城市生态规划概论、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城市社会学概论、城市存量更新规划理论与实践、国内外城市规划前沿导论等课程外,更鼓励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应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主题性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从思辩式教学向案例式(Case)教学转变,从教育过程管理向教育目标管理转变[12]。具体体现在每一门课程的学时配置中增设了实践调研、学生案例教授、课下实践训练等课外学时,并适当提高其比重,从而为新开课程探索课题讨论式案例讲授的教学方法预留了空间。

长城教案第9篇

当前,适于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基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集中表现为城建档案信息技术水平落后,办公软件存在区域上的人为限制,导致城建档案信息工作出现检索量不足、信息不完整、效率不高等实际问题,这不但不利于城建档案信息的规范收集,也会影响到城建档案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更会从基础上形成对城建档案信息深层次加工与系统性开发的制约,影响到城建档案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2.人员素质不足

城建档案信息化需要信息专业、档案专业和城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具备这种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少之又少,很多从事城建档案信息工作的人员存在学历不足、专业不对口、信息操作和处理能力不足的实际问题,导致落后的城建档案信息工作方式长期存在,城建档案人员思想陈旧落后,形成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影响。

3.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意识。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意识要从三个环节入手,一是,要提高社会对城建档案信息化的重视,要通过成果展示和宣传教育使社会看到城建档案信息化的优势和长处,争取社会上对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政策支持与物资保障。二是,要提高管理层对城建档案信息化的重视,着力培养主要领导和管理者的现代化城建档案信息工作意识,提升对城建档案信息化的组织保障水平和资金保障水平,为建设信息化的城建档案工作形成稳固的基础。三是,要提升城建档案信息人员的自身意识,将城建档案信息化看做职业成长的机遇,在勇于接受城建档案信息化挑战的基础上,形成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支持。

3.2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工作的前期准备。要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的专业性工作,做到对城建档案信息工作的基础性强化,要做好对城建档案信息前期的加工、整理,通过规范的手段提升城建档案信息的通用性与实用性。应该建立适于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准备体系,通过对电子文件、图像文件、声音文件各种信息的有效整理提升建档案信息的准确性,进而为建档案信息工作提供前提性的保证。

3.3加强城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的应用。城建档案信息工作应该紧跟科技的步伐,要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更为准确、快捷、系统地应用到城建档案工作之中,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的目标实现。应该建立起城建档案行业规范的操作系统和专业软件体系,扩大城建档案的信息量,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检索速度,完善城建档案信息,提高城建档案工作的效率,从基础上建立起城建档案信息化的信息技术平台,做到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有效保障。加快城建档案信息化人才培养。要以城建档案信息化为目标,建立起人才的培养机制,通过继续教育解决城建档案信息工作中存在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意识问题。

4.结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