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学生会组织部职责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11 16:29:29

学生会组织部职责

学生会组织部职责第1篇

  设立——课程管理部、课程研发部、课程服务部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充分提高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学校本着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及时总结,加强调控,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进行职能部门管理机构的改革。   一、将原政教处、教务处合并改为课程管理部。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实施国家、地方及校本课程,负责德育及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校本教研工作。   二、将原现代教育处改为课程研发部。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组织校本科研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三、将原总务处改为课程服务部,其主要职能是为课程实施、课程研发提供后勤服务。   四、新成立课程协调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代表校长室负责课程管理部、课程研发部、课程服务部的组织协调工作,完成校长室的对外联系工作。   课程协调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   课程协调办公室主任在校长室的领导下,代表校长室负责课程管理部、课程研发部、课程服务部的组织协调工作。   1、协助校长处理学校日常行政事务工作,负责和上级部门联系,及时传达领导意见,协调平衡学校各部门工作,及时向校领导反馈信息。   2、负责并组织学校的工作计划、总结、规章制度和各种请求报告等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   3、负责组织各部门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材料的汇集及整理工作。   4、负责学校公文、函电报表的审批、拟办和催办工作。   5、负责打印材料的审批工作,加强办公室的管理。   6、做好来访、参观的接待和来信处理。受校长委托出席有关会议及活动,处理与社会各界的公共关系。   7、安排每周工作日程、会议及其他活动。   8、协助校长做好课时、岗位津贴的审批以及奖金、加班费的汇总。   9、及时了解、汇集各部门情况,为校长的各项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和材料。   10、做好对外宣传和通讯报道工作。   课程管理部主任岗位职责   课程管理部主任在学校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学校课程实施的日常工作。   1、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组织实施《课程标准》,执行学校计划,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管理理论业务,领导本部门的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   2、负责本部门各职员岗位工作安排,做好督促、检查、协调及思想政治工作。   3、负责制定学生管理工作和课程实施工作的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落实,及时总结。   4、深入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发现问题,反馈并及时指导。   5、负责安排和核定班主任和教师任课课程和工作量,对教师进行工作量和业务能力的考核工作。   6、负责审批教师的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负责各项考试、考查的安排和实施工作。   7、审订教材、教学参考书,核定仪器、教具、挂图、资料等各种物品的采购计划,报校长审批。   8、安排图书馆、电教室、实验室、专用教室、教具室的教学业务工作。   9、负责组织班主任及教师开展与课程实施相关的校本教研活动。   10、负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研发部主任岗位职责   课程研发部主任在学校分管课程研发工作的校长领导下,负责校本科研、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校本教师培训工作。   1、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研究制订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2、组织和指导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水平。   3、负责科研课题的申报、审批、论证和研究过程的管理,直接承担有关重大课题的研究。   4、负责对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成果的鉴定、评价、奖励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   5、收集、管理、评审并推荐教师论文著作。   6、设计、审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并总结推广经验。建立教师业务档案,会同有关部门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7、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指导教师参与并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8、负责组织教师完成上级布置的各种教师培训工作。   课程服务部主任岗位职责   课程服务部在学校分管行政工作的副校长或校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课程改革与实施的一切后勤服务工作。   1、制订服务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对职责进行合理分工并管理好本部职员。   2、组织职员会,总结工作,布置工作,研究工作。   3、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4、按照有关法规制度管理学校财务,并负责年度经费预算和月报。   5、组织本部职员为师生提供教学及生活服务。   6、组织本部职员增收节支。   7、组织本部职员管理好学校财产和教学设施。   8、负责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9、负责组织采购工作。   (武汉四十五中校长梁垂东提供)        

学生会组织部职责第2篇

【关键词】 职能细分;协作;卡片

一、高校学生会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学生会以主席团为领导核心,在主席团下设置若干个职能部门,包括学习部、实践部、宣传部、纪检部、生活部、文艺部、科技部等(各个学校设置的部门可能不同)。职能部门内部还拥有自己的财务、内外事部门等。各个职能部门的中心任务分别是:学习部:提高学生学习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师生之间的桥梁;实践部:服务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宣传部:负责学校宣传工作;纪检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检查学生行为活动;生活部:营造文明舒适的校园生活环境;体育部:以组织体育活动为工作重心;文艺部:组织各类文娱活动。

图1组织结构改造前高校学生会组织结构图

通过自己的实际经历和分析研究,主观地认为当前高校学生会组织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组织结构层级过多,且等级森严、体积臃肿,信息反馈环节多,不利于学生会高级干部了解一线信息,信息反馈难度很大,易滋生官僚作风和权力欲望。(2)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较为独立,缺少有效的合作机制,不利于分工协作,易培养“小团体”。(3)各职能部门机构设置重叠太多,造成太多的资源浪费和冗员过多,各职能部门特点不突出,缺少核心竞争力。(4)工作效率低下,缺乏问责机制。为了使我们的观点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我们有导向地设计了“在校大学生对学生会满意程度”的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对学生会的看法以及学生会中是否存在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问题三点进行调研,从实际中来支撑我们的观点。

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地点是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内进行,在该校随机选取了100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后,在调查的100名学生中,有67%的学生都在或曾经在学生会有过任职经历,只有33%的学生没有任职经历。从现在或曾经在学生会有任职经历的同学处了解到,学生会中的确存在官僚气息,学生会组织结构中部门重叠、办事效果效率低、问责不明确等问题,学生会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需要进行改革和再造。而从未有任职经历的同学处了解到,同学们对进入学生会的激情不是很高,同时对学生会的印象也有所下降,他们也希望学生会在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甚至是人员招聘等环节进行改革。调查结果支撑了我们前面所分析出来的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学生会组织结构创新

针对学生会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从组织流程的角度进行了剖析,认为将学生会的组织结构进行职能细分可以为精简学生会的组织结构和节约学生会内部资源,也可以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明确分工。

(一)学生会组织结构创新的理论基础:职能细分与协作

基于流程再造的原理,提出学生会组织结构创新。流程再造是从根本重新思考企业业务流程,并加以完全的重新设计,以达成重大的绩效改变。些绩效改变的评估标准应该是根据当代绩效评估的重要测量标准,如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

图2流程再造示意图

先来看看职能细分的好处。以学生会组织结构为例,说明职能细分有利于协作(如图3):图3(a)中三角形a表示在一次作业中需要学生会各个职能部门投入的资源;图3(b)中,为了满足a三角形的资源需求,学生会各个职能部门就应当准备b那么多的资源来满足a的需要。其中会发现阴影部分是准备的过多资源,是资源的浪费。如何减少这种资源的浪费?

图3(c)中告诉我们取切线可以节约一部分资源。我们发现取切线后图3(c)中的阴影部分面积远远小于图3(b)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可见节约了一部分资源。但是阴影部分――浪费的资源依然很多,从b出发来减少浪费的思路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得转换思路,从a三角形本身出发,将其进行细化分工。

在图3(d)中,我们将a分成了3个部分,根据每个所分部分需要资源的多少来进行准备,就会出现图3(d)中的情况。从中可以发现,阴影部分的面积比起图3(c)中又少了很多,实现了资源节约最大化。

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会在投入资源时是不可能不变的,如图3(e),我们会发现a三角形的身旁又会出现c、d两个三角形,也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底部,称这个底部为基础共同体。若按照上述思维,分别给这3个三角形准备资源的话会耗费很多很多资源,而且由于三个三角形的不同,很多资源只能使用一次,再次造成很大的浪费。于是我们在为他们准备资源时只需要自己储备底部基础共同体所需的资源,而其它非共同体部分(图中红色阴影部分)则不需自己来准备,可以通过协作和(或)租赁的方式来解决。这样便可以大大地减少资源的消耗,也实现了各个职能部门的协作,使各个部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a)(b)

(c)(d)(e)

图3职能细分示意图

(二)高校学生会组织结构创新

依据前述思想,我们将高校学生会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设置,找出其基础共同体、专业部门以及辅助部门:

1.基础共同体。通过长期对学生会的活动观察,发现每个职能部门均有组织和策划等部门,且每次活动时均会使用,将这些部门提出来综合成一个整体的大部门。

2.专业部门。专业部门里的各个部门并不每次使用到,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合作潜力,如同学术、实践、科技、宣传等单个部门,并对这些单个专业部门内部的编制进行修改,将其进行职能细分,突出各个专业部门的核心竞争力。

以文艺部为例说明专业部门的设置(如图4)。

图4新的专业部门中文艺部设置图

图5新的学生会组织结构图

3.辅助部门。将原来每个职能部门都有的如财务、内外事务、物资等部门,对学生会提供辅助功能的小部门组织个大部门,对作业活动进行辅助支持。

学生会新的组织结构可按照图5来设置。与原有的学生会组织结构相比,新的组织结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集中同时也精简了一些重叠部门,提高组织的运作效果和效率。(2)专业部门里的各个部门职能更加细化,能突出自己的特点,工作中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3)形成了扁平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各个大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打破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三、高校学生会新组织流程及卡片逐级问责制度

(一)学生会新组织流程

通过一个活动来了解新组织的运作流程。例如学校将组织一个“绿色校园”主题活动,按照学生会新的组织结构,其运作将按以下流程进行: (1)新组织中的基础共同体部开始进行组织、策划,在此过程中辅助部门将向其提供有关于财务、物资等信息,以及一切策划组织中的辅助工作,帮助基础共同体做出最合理的决策。(2)一切组织、策划完成后,基础共同体填写“卡片”,如图5。(3)将此“卡片”交予专业部门,要求其按照“卡片”进行活动准备。

绿色校园活动

一.时间:2周

二.活动具体方案:

1 活动前一周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环保知识教育,并举行 1-2次大型讲座

2 组织一次绿色歌舞大会,其中有4个歌舞表演

3 每天定时宣传环保知识,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思

4 开展美化校园实践活动

5 组织环境知识大辩论,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卡片"完成时间:10天

专业部门签字:

高层管理签字:

(二)卡片逐级问责制度

上述流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卡片逐级问责制度作为制度保证,具体可按以下方式操作:

(1)在活动过程中,如果专业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卡片”上的内容十分满意,并能如期完成任务,专业部门负责人就在“专业部门签字”处签字,根据卡片内容专业部门内部各个小部门进行准备,如专业部门中的实践部则开始准备第四条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学习部就准备第一和第五条等。

(2)若专业部门对送来的“卡片”存在疑虑,比如第二条,专业部门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准备4个歌舞活动,只有能力准备2个,专业部门就在“卡片”上进行修改,拒绝在“专业部门签字”处签字,将“卡片”退回给基础共同体,要求其按要求重新制定。

(3)卡片逐级问责制度贯穿活动全过程,即哪个部门在卡片上签字哪个部门就承担全部责任,如专业部门在卡片上签了字,本次活动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时,一切后果由专业部门负责。专业部门没有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基础共同体的组织策划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就签字同意,说明他们对基础共同体没有进行良好的监督和控制,出现了失职情况。这一制度要求各个部门在考虑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对其上一个部门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发现问题责令其立马修改,以免自己在签字后承担所有责任。

(4)专业部门将自己已签字的“卡片”交予高层管理,高层审核后觉得认可的话就在“高层管理签字”处签字,即批准方案,然后将“卡片”送回给专业部门。

(5)专业部门凭“卡片”(必须是有两个签字)找到辅助部门,辅助部门核查“卡片”后向专业部门提供活动所需的一切资源,如物资、资金、人员等。

(6)签字完毕即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由学生会的监督评价部门(这个监督评价部门由学校负责学生会工作的老师组成)打分,记录在册,供学期结束考核使用。

卡片逐级问责制度的好处是:(1)活动的设计运作包含了所有部门的参与,活动最终方案是集体智慧结晶。(2)卡片逐级问责制度贯穿活动全过程,即哪个部门在卡片上签字哪个部门就承担全部责任,使得各个部门在活动的设计和运作中都十分谨慎,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决定。(3)问责明确,一旦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很明确地找到问题出处,从而追踪责任,对出现问题的部门进行惩罚,使大家总结经验教训。

四、结论

按照以上改革思路,我们在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部分社团和年级学生会组织进行了组织结构改革和流程再造,经过实践,我们的学生会和社团在以下方面出现了些进展:(1)打破了等级森严的制度,创立了一个扁平的专业分工和相互协作的模式;(2)“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个职能部门相依为命,形成一个大集体;(3)责任明确,问责清楚,包“责到户”;(4)能及时实施有效和多层次的监督,方便及时纠偏;(5)大大节约了资源和成本,使组织更加灵活、敏捷。

参考文献

学生会组织部职责第3篇

一要认真做好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今年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原则上安排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有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村和有其它项目的村工作。中共正式党员的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也可推荐选举为村委会副主任;共青团员的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按照省、市委组织部通知精神。也可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职务;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特别优秀的可推荐兼任乡镇团组织副书记,也可安排负责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工作。为确保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在村上干得好、留得住,这次选聘到村任职的13名高校毕业生中,安排到新建电信模式远程教育站点的村10个,有其他项目的村2个,有合作经济组织的村1个。

二要妥善安排好选聘大学生的生活条件。根据省、市委组织部要求。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到县委组织部报到9月2日前,选聘大学生到任职村上岗。有关乡镇党委要按照到村任职情况,召集大学生任职所在村干部,由乡镇党委书记负责,召开任职村全体干部参加的会议并宣布大学生所任职务。要确定专人,认真负责地安排好选聘大学生的食宿。宿舍要干净、安全,伙食可自己起灶,也可在农民家里有偿用餐,女大学生要全部安排到乡镇政府食宿。乡镇党委书记是负责大学生工作、生活和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检查选聘大学生的食宿安排,经常了解大学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农村工作生活环境。

三要做好选聘大学生的管理服务并及时上报到村工作进展情况。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和有关乡镇党委、村党组织要严格按照《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规定。开展好教育培训、管理服务和考核奖惩等工作。县人社局、县财政局负责核定发放选聘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和一次性生活安置费。选聘大学生上岗后,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乡镇党委每季度末要向县委组织部上报《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实绩报告单》B5纸)要严格按照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规定,坚持请销假等管理制度,1天以内向村党支部、村委会请假;3天以内向乡镇党委请假;因事因病或特殊情况,需要外出或住院治疗3天以上的经乡镇党委签字后报县委组织部批准。请假15天以上的由市委组织部审批。选聘大学生自行离职、另谋职业的要及时与县委组织部取得联系,切实做好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管理工作。要积极创造工作条件,落实帮带责任,督促选聘大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树立并展示当代大学生“村官”良好形象。

学生会组织部职责第4篇

Abstract: As a par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areer planning has a positive meaning for personal development in an organization. Introduce the idea and method of career planning into government sector is good for enhancing the government efficiency, locating the civil servants clearly, and making the “people oriented” government actualized. This study base on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career planning in government, analysis the difficultie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nse of liability of civil servants, and then to table the proposal that making the civil servants’ liability system and the caree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ed.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政府部门 公务员 责任意识

Key words: Career Planning Government Civil Servant the Sense of Liability

作者简介:陈晶妍(1987-),女,汉族,浙江衢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府管理与府际关系。

自美国人事管理专家施恩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以来,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从事工作经历的总称,特别包括其职位变迁、职务变化以及个人通过工作实现理想和愿望的发展历程,反映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行为的取向和态度、价值观”(1)。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组织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通过职业指导、咨询、培训等手段,加强组织成员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认知,从而在促进组织发展的过程中,鼓励成员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套管理工具一直被运用于私营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之中。随着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及其对企业家精神的呼吁,私营部门的许多管理方法都在政府部门中得到了借鉴和运用。在政府人事行政管理改革进程中,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也被引入政府,成为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传统人事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区别。鉴于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在人力资源运作上的本质性区别,政府部门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当注重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公务员的角色复杂性,把握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导方向。

一、政府部门参与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政府部门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政府参与公务员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政府之所以需要参与公务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建立相应的支持体系,是有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一)职业生涯规划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本”理念的独特体现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行政管理的本质区别是对组织中“人”的态度。以工具理性为原则的传统人事行政管理,把个人与组织对立起来。一方面,认为个人只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工具,强调个人对组织的义务,而忽视组织对个人的关注;另一方面,“经济人”假设单纯从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认为个人从事工作只是为了获取利益。(2) 在这种人事管理理念的诱导下,组织与个人总是消极地看待对方,不仅影响了组织的运行效率,也减损了个人在组织中的有效贡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出现,在理念上转向了“人本主义”,把人的能力、兴趣、潜能等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使其可以挖掘和开发。当然,关注组织中的个人,仅有理念和态度还不够,形式的存在与外显也是必须的。职业生涯规划,以组织参与个人职业路径设计、兴趣爱好表达、工作能力测量、自治潜能开发等职业发展内容的形式,为个人在组织中设置了合理的自我实现途径,既有利于加强个人在工作中的自我认知,又能促进组织与个人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展现了人在组织中价值。因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理念上,更胜于传统人事行政的最佳佐证。

(二)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与之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是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支持。政府部门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以取代传统的人事行政,重在吸收现代管理的先进理念,激活原本就贮存在政府部门内的人力资本。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中不应被扬弃,相反,应当结合政府自身特点将其吸纳以至融合。二是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架构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按照私营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本设置,经过吸收和借鉴,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分为六个机制,其中占据首位的就是“规划与职业发展机制,其设计重点在于政府部门规划与公务员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和目标的互动,使公务员在政府部门中成为自主有效发展的人”。(3) 在使公务员个人价值与政府目标有效匹配的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位管理、工作分析、绩效评估、薪酬管理、教育培训等多个制度体系形成一种相互支撑、串联交错的关系,为公务员施展才能、规划事业搭建平台。

(三)政府参与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公务员的角色定位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讲求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契合,政府部门也不例外。然而,政府部门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同于私营部门的,这是政府的特殊职能以及公务员的特殊角色使然。相对于私营部门以盈利为主的组织目标,政府部门的组织目标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政府为民而设,想民所想,组织目标的设定来自于社会需求,服务于公共利益。公务员身处于政府部门之中,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有合理的自我实现需求。公务员的双重角色,增加了政府部门职业生涯规划的难度,也让其负有特殊的使命,即不仅要实现公务员个人目标与政府目标的兼容,还要促进公务员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公务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增强服务的主动性,找到工作的愉悦感,在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的同时,达到自我价值最大化。

二、政府部门职业生涯规划的困难

(一)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

尽管国内外专家、学者不断寻找公、私部门职业生涯规划的共同点,但这种共同点多停留于操作层面,两者的差异却是本质性的。例如,政府部门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准绳,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拥有强制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回应性,这是私营部门所不具备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对受雇于这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将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企业为载体的个人,对于政府公务员的职业规划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4) 近几年,国内对政府部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不断成熟,在许多方面结合政府特点进行了探究,包括概念界定、职业阶段划分、基本理念、主要方法、支持体系、主要困境、实现手段等。然而,总体来看缺乏一套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尤其是在角色划分、技术手段、价值匹配、路径设置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因而,也无法有效地指导政府部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

(二)公务员自身目标与政府目标的低匹配度

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匹配,达致组织与人共同发展的境界。政府部门受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影响,对个人在心理和价值层面的关注度一直很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实现公务员管理的“去价值化”,专门将公职人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事务官作为职业文官,不隶属于任何政党,不能带有政治偏见,以完成政府事务为首要任务。事实证明,这种完全的“价值中立”陷入了工具理性的困境之中。我国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一直强调党和政府的目标高于公务员自身目标,人民利益高于公务员自身利益。政府部门对公共利益的重视和对公务员公共责任的要求十分正确,问题在于需要一条渠道、一种方法,将其转化为公务员能够理解、认同、吸纳的工作动力。这一点,我们至今仍在探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或许是一个较好的途径,但效果如何还要看这项制度在政府部门的适应性。总而言之,既不能因为重视个人职业发展而过多地抬高个人需求,也不能因为强调政府目标和公务员责任而轻视公务员的自身利益。

(三)公务员的职业发展路径的单一性

促使员那个政府部门的职业发展路径比私营部门相对单一,这也是由政府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在私营部门,如果个人对当下的工作存在物质或精神上的不满意,相同技术领域内还有很多私营组织可供选择;然而在政府,晋升、选拔和岗位调动是更换工作的主要方式,并且作为行政命令的一部分来执行。公务员虽然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内、政府与企事业单位间的岗位交流和干部选拔更换工作,但选择面和自主性显然不如私营部门。因此,在有限的职业发展通路内,公务员的职业发展面相对较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能有一种价值追求,也并不意味着“当领导事实上成为公务员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5)。

在职业发展路径单一的情况下,公务员对于自我角色的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了政府公务员这个角色,就等于选择了公共利益和政府责任,如何在服务公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才应当是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要获致公务员的这种认知,政府部门应尽可能地为公务员提供各种交流、晋升、培训机会,当然,这种机会的获得也是以良好的工作绩效为前提的。有了这种认知,公务员就仍然可以在上升渠道有限的前提下通过服务公益来寻求多元化的发展。

三、政府部门职业生涯规划的选择――对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中责任意识的再审视

(一)公务员的角色特殊性决定了其责任的特殊性

“责任”对应于“角色”,“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负有什么样的责任义务,以及所负责人义务的重大程度,完全取决于他所应承当的社会角色的性质”(6)。然而,“人在职业活动中,人的社会角色职业化了,固着在人的岗位和职务上。因而,人在职业活动中的责任义务总是与他所在的岗位和所拥有的职务联系在一起的”(7)。基于此,公务员的责任与政府部门的具体职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因而政府部门工作的特殊性将直接反映在公务员的责任义务上。公务员代表政府行使行政职权,其责任具有多重性的特征。“公务员的责任应包括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8) 其中,政治和行政责任是公务员区别于其他从业人员的主要职业责任,要求公务员以公共利益为重,以行政命令为先。这是公务员的职业特点,也是其角色定位。

(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要求职业生涯规划中建立有助于公务员主动承担责任的机制

公务员责任的实现依赖于自身的责任意识,它影响着公务员的自我认知、价值判断、工作兴趣以及对工作绩效的期望值。重申公务员责任意识对政府部门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责任是构建一个组织的必要条件。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言:“在后资本主义社会,构建社会与组织的原理一定是责任。这种组织社会或者知识社会,要求组织必须以责任为基础。”(9) 责任意味着忠诚,是组织认同感的表达形式。社会任何组织的稳定和发展都离不开组织成员的责任意识,政府部门尤其如此。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不仅关系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更关系民众的利益与社会的安定。

其次,责任意识是个人寻求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组织有责任感,对工作有责任心,才会时刻提醒自己不断进步,做好工作的同时也期望在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个人价值。“一般说来,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也就是这种内在动力。主要来源于公务员个人所具备的良心、责任感、道德水平。”(10) 一个责任意识强的公务员,往往会自觉、自主地履行责任,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一种辅的自我管理方式;相反,一个责任意识较弱的公务员,在处理事情时往往缺乏原则性和方向性,职业生涯规划在这类公务员身上总是很难实现,因为再多的技术手段也解决不了个人内心的职业发展困惑。

最后,政府部门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要求格外重视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官僚制的金字塔结构从本质上限定了政府内的职业发展通路,绩效薪酬虽然可行,但工作量的差别并不大。正如“职业锚”理论对职业的分类,政府部门的工作本身就属于安稳型。因而,公务员仅凭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想实现自己在政府部门内的重大飞跃还是很困难的。只有提升公务员的责任意识,让公务员在有限的职业发展空间内较好地表现自我,在具体的工作中较多地展现才能,才能在责任意识的引导下实现职业生命与社会责任的契合。

有鉴于此,政府部门职业生涯规划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有助于公务员主动承担责任的制度机制,惟有如此,才能不断巩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并使其转化为现实的责任行政。由此,政府部门职业生涯规划就实现了它的社会使命。

参考文献:

【1】 孙柏瑛、祁光华编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P231

【2】参见孙柏瑛、祁光华编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P231

【3】 宋斌、鲍静、谢昕著: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P8-9,转引自宋斌:试论政府整体性人力资源数字开发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1(11)

【4】 汪洪艳:我国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8.1

【5】梁文懋、杨龙兴:我国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支持体系建设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6.8

【6】 张康之著:公共管理伦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P187

【7】 同上,P183

【8】 郑维杰: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与价值观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学生会组织部职责第5篇

1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拥有对学校教育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的决策权。

2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握办学力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整体效益及水平;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治校,保证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和教育教学秩序;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对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3 、依靠学校党组织和广大教职工领导和管理学校,通过一定的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学校党组织对学校工作的保证、监督作用;坚持民主办学,通过学校教职工代表会等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4 、负责学校内部人事管理,提名副校长人选,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免或聘任,组成高效精卜的领导班子,聘任教职工,确保学校人员数量和素质符合学校工作要求,建立科学管理系统,调控好各项工作环节,同心同德实现办学目标。

5 、制定和完善学校的岗位职责,全员考核评价、奖惩、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常规等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检查落实,规范各项管理,创造安定和谐工作局面。

6 、全面规划、统一安排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制订学校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规划及奋斗目标,制订学校学年及学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落实。

7 、主持召开校务会议、行政会议、校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协调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确定德育、科研、教学、行政后勤等工作的目标、任务、体系;及时听取各部门工作汇报,研讨改进和改革举措,就学校的发展计划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处室建设、办学设施、规章制度及招生等重大问题组织研讨,作出决策。

8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关心教职员工,及时了解全校教职工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熟知教职工的业务能力及工作成效,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的政治和业务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9 、指导和帮助共青团的工作,支持民主党派的工作。

10、负责处理学校偶发性或阶段性事件,负责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工作,反映学校意见,认真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的检查、评估与督导。

11、负责组织做好学校的档案工作、语言文字工作、综合治理工作、安全工作、计划生育工作。

12、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与家长委员会,乡教育委员会、政府部门的联系,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严格管理学校经费,加强学校硬件建没和软件投入,加强巩固学校舆论阵地,力争强校际联络,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学习、生活、工作条件,不断提高教职工经济福利待遇。

二、党支部书记岗位职责

1、负责主持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批示,研究安排党支部工作,将党支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2 、制定党支部工作计划,安排每学期党组织活动。检查党支部工作计划和决议的执行情况,按时向党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听取党员批评,接受上级党组织的监督和指导。

3 、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4 、经常与党支部委员会和校长保持密切联系,交流情况,支持行政工作,协调党、政、团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 、加强党员责任区工作,指导各党小组制定学期党小组工作计划,经常检查各党小组工作情况(宣传、组织、学习)。做好党支部学期工作总结和表彰、奖励工作。

6 、负责关心、指导共青团的工作,共同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7 、积极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和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

8 、抓好党支部委员的学习,按时召开党支部委员的民主生活会,加强团结,充分发挥党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作用。

9 、负责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全校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努力提高两支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指导教职工开展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依法治校,促进学校的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三、副校长岗位职责

1 、协助校长分管学校的德育、教学、后勤工作。

2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组织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一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落实。

学生会组织部职责第6篇

一是加强学校党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机构,选拔高素质的干部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并推行党政领导分设,实施党建与教育工作双百分考核制,把党组织及学校行政负责人的工作实效共同考核,加强了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使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是在党委的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都把建章立制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重大问题决策、领导班子建设、科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执教等方面,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并在运行探索中明确了管理思路和目标,规范重大问题议事决策程序,使办学管理逐步规范。

三是能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学校党建工作,加强学校政治理论教育和师德建设,致力抓好“四支队伍”(党员队伍、领导干部队伍、教职工队伍、学生队伍)建设,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成为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核心,不断促进学校整体工作。

四是学校党建工作始终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通过抓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素质,凝聚人心,增强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达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使学校党建工作能服务教育形势发展需要,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成为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劲动力。

五是在学校两委班子职责分解及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形成了一些较好的运行机制,党组织与学校行政班子相互配合,协调组织各部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工作,通过支委会、党政联系会、校委会等形式,努力形成党政关系协调相互沟通、高效运作的管理体系。

一、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越来越强调民主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文明管理的今天,由于领导班子成员思想理论及管理素质水平的不同以及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程度不同和习惯性做法,使在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具体操作环节中仍存在问题和不足。

1、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党政权利关系不够明确。虽然一直在倡导“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书记与校长谁是“中心”,谁是“核心”等认识仍不能明确。如果相互不能理解沟通,往往影响团结。没有搞清楚这一实质性的问题,例如个别领导在思想认识和言谈中表明“党组织的领导是虚的,校长负责才是实的,校长是学校的一把手”。在实际管理行为中架空党组织对学校的领导,甚至把“校长负责制”理解为校长说了算,一切事务校长决定,把校长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导致党政关系不协调,不能相互支持配合形成管理合力,甚至影响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职责分解不够明确。主要表现在个别学校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管理体制赋予校长过多权力,校长成为学校领导的核心,校长抓中心工作的作用处处能够体现,而党组织对学校中心工作的核心作用却常被忽视而难以保证,致使党领导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民主监督作用以及党管干部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个别学校重大事情的决策、重要岗位干部任免、教师的调动、晋职、评优等决定都取决于校长,学校党组织的管理决策权力不能被尊重和实施,往往是(1)通知时能参与,不通知时不能参与;(2)必须参与的人不让参与,不该参与的却要参与;(3)党政关系协调时能参与,不协调时不能参与;(4)在行政领导素质高、政策观念强的学校能参与,反之则不能参与。

3、党组织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及对学校重大问题决策权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在学校管理具体操作中,个别党组织的定位不明确,对党组织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方式、范围、内容和途径没有规定明确,出现纯粹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围绕校长转,而没有主动决策和作出决定的权力。本来是学校党组织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再由校长组织实施,校长在党组织领导决策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努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对党组织负责。而事实上有些校长却不让书记过问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连参与过问的权力都没有,也就很难谈党组织对学校工作的领导作用了。党应对所决策的问题负责,校长依据党组织的决策负责组织实施并对党负责,这才是正常的管理体系。

4、学校支委会、校委会、教代会的职责范围和操作程序上不够规范合理。书记与校长是同级同志关系,是分工合作的关系,都应共谋学校发展这个共同目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个别学校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只强调“校长负责制”,忽视强调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从理念上形成了校长是学校一把手,书记是二把手,造成了个别学校无论什么工作,包括工、青、妇的工作甚至党建工作,书记都需要去请示校长才能顺利开展工作。而学校支委会、校委会、教代会各自的职权范围和相互的关系更是不能正常运行和体现,这是造成书记和校长关系不协调、管理机制不顺畅的根本原因,

5、对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理解程度和操作运用上还存在差异。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对学校工作的全面负责的认识,导致学校成员对书记和校长角色作用认识的偏差,个别校长更习惯或乐于全面负责,不尊重书记的管理权力,甚至出现在安排学校工作上,校长可以不跟书记说,但书记不跟校长讲就行不通的现象,而书记如果在学校管理中无所作为,就会削弱党组织对学校的领导而不断强化校长负责制,给党政协调共进,整体推动学校党建、教育工作带来阻力,影响整体工作成效。

二、解决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党政领导自身综合素质。党政班子目标、方向一致,力求同心形成合力,关键在于党政一把手的综合素质。作为书记要具有乐于奉献、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精神,要把搞好班子团结作为一项大事来抓,积极配合和协调班子其他成员搞好中心工作,把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党政互相渗透,协调配合,发挥整体功能,推进整体工作。校长要有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待人以诚的仁者风度、晓之以理的智者风度、刚正不阿的强者风度。从精神气质、言行举止、人格修养上显示校长的人品、胸襟、学识,能容人、让人、育人、用人、爱才,作师生的道德表率。以灵活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处理好学校工作中的各种事宜及其之间的关系。

2、要摆正党政权利关系。应该从思想认识和管理运行中明确定位书记和校长分别是学校党政一把手,书记是党组织和集体领导的一把手,校长是行政负责人,下级对上级负责,书记和校长同时对党组织负责,这样既有利于强化书记校长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意识,又有利于党组织准确定位及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校长正确行使学校行政管理权。对事关学校发展、教职工利益的重大决定,要征求党组织的意见,确立党政联系渠道和方式规范党政互动行为和关系,校长不能凌驾于学校党组织之上,书记应主动为校长工作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把学校工作的难点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为校长有效管理提供组织保证和坚强后盾,从而形成党政和谐、优势互补、各司其职、同心协力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3、要明确党组织参与决策的程序和方式,切实履行党组织的职责。根据《》第三十二条规定:“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党的十六大提出“从严治党、党管干部”的要求,在明确分政权利、职责的基础上,党组织要主动参与,提高管理决策能力。(1)在学校重大问题决策酝酿初期,党组织要深入实际,广泛听取党员和教职工的意见,把群众的智慧和领导的智慧结合起来,是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具有针对性、预见性和可行性。(2)决策审议中,党组织要反映党员和教职工的意见,主动提出思路,引导决策朝着有利于维护学校发展,有利于教职工的长远利益的方向发展。(3)决策后,党组织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实施决策提供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保证。动员组织党员、骨干起模范带头作用,克服和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收集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馈,纠正偏差,减少失误,以实现党组织参与决策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理顺体制,明确职责,协调处理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关系。

4、加强党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权力,建立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机制。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学校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在建立高素质、强有力的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基础上,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落实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明确规定凡以下五个方面(包括①发展方面重大问题:如发展规划,工作目标任务,学校建设规划,招生规模方案等;②财务方面的问题:如学校年度预决算,大额资金的使用,财务收支情况等;③改革方面重大问题:如用人机制与任务分配制度改革,内部机构设置调整,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除等;④人事工作方面重大问题:如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及相应制度的建立,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和奖惩措施,教职工培训、聘任、评优考核、职称评定等;⑤教职工切身利益方面重大问题:如工资奖金分配方案,教职工劳动保护,住房分配,职工医疗及生活保障措施等)明确规定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确定以上问题必须提交学校党组织会议研究决定后,由校长负责实施。学校党组织只有落实把握上述决策内容和程序,正确行使管理决策权,才能正确发挥其组织、监督作用,才能使学校管理方式和决策保持正确的方向。

5、要明确学校支委会、校委会、教代会的职权范围和相互关系。要强化“三会”,坚决克服会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学校管理中的“家长式”,决策中的“一言堂”,教代会的“走过场”。需要研究建立统一、规范、可操作性强的程序和规则,发挥党组织监督保证作用,实施校长、书记交叉任职办法,即书记兼副校长成为校委会成员,校长兼副书记成为校委会成员,使校长不断增强党性意识,正确操作上述会议制度及之间关系,自觉接受党组织和教代会监督。书记也要做到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支持和监督校长依法正确行使管理职权。同时,还要加强学校党组织对德育、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的领导,健全管理机构,保证其在学校的管理职能和作用。将各部门和组织的主要工作纳入党建教育“双目标”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紧密联系师生群众,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实行民主科学管理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学生会组织部职责第7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教学管理部门;管理角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60-02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角色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通常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机构之一。笔者所说的教学管理部门主要指学院层面的教务处等。在通常的理解中,教学管理部门会扮演管理者、改革者、服务者等角色。但笔者认为,这些角色定位对教学管理部门来说还不全面。

管理者 通常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会被定义为承担着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实验实习、实训的管理与组织,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负责制定各类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监控教学质量和测评等主要教学管理工作职责。当然,这种权威的、上位的管理者角色也可能被分别描述,比如“领导者”、“指导者”、“监督者”、“思考者”等。

改革者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存在的持续性和必然性。在现实情形中,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也是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所以,教学管理部门会不断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志组织教师及基层学术组织(系、部或学科等)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敦促基层学术组织(系、部或学科等)、教师进行各种各样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等。反过来,基层学术组织(系、部或学科等)、教师有时候也觉得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过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事情。

服务者 因为高职院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的推进,学院层面的不规范的教学管理行为影响教学正常运行的可能性在下降;相反,随着教学管理中心下移以及教学活动主体的明确,真正能够影响教学秩序稳定运行的唯有教师和学生。这种变化也体现了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服务功能的转变。加之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的发展,教育主体更加明确,管理者服务意识不断强化,教学管理部门扮演服务者的角色也是必然的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服务者的角色被不断强化。

“替罪羊” 这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经常扮演的一个“非典型”但常见的角色。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常会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指责:教师会指责其管理过于严格,不理解、不尊重教学规律和特点,又不能帮助阻挡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做不到坚持“教学为中心”;学生会指责课程太紧,没有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基层学术组织(系、部或学科等)会指责教学管理部门任务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不顾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学院领导也会指责教学管理部门办事不力,让教师、系(部)和学科等不满意;甚至还会被其他管理部门指责,打着“教学为中心”的旗号而影响其工作开展。所有的指责似乎都能指向教学管理部门。

影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部门管理角色定位的因素分析

教学管理部门通常扮演的角色似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又不完全合理。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对管理科学基本概念阐释和理解的差异等可能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管理角色定位的重要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轨迹的影响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往往是适应特定行业的,行业属性显著,加之后期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有中专校升格的背景,导致即使是一所优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其规模也无法与普通的综合性本科院校相比,教育组织的学术属性、学术力量的体现较之本科院校更加微弱。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行业属性显著,高等职业院校内外部对其基层学术组织(系、部或学科等)应有的学术力量、学术权力的关注不足,同时,也影响对其教学管理部门应有角色的合理定位。

对管理科学基本概念的阐释与理解差异 管理职能、管理角色等是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根据管理学教科书通常的定义,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从事一定的活动以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协调他人的工作,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而所谓的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过管理者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来恰当地描述,明茨伯格还具体分出了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制定角色等。现代管理科学还有另外一些管理理念,比如学习型组织,特别关注对变革的态度、对新思想的态度、创新等问题。通过对这些管理概念的理解,我们发现常见的管理角色界定,如“管理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具体到权威的、上位的“领导者”、“指导者”、“监督者”、“思考者”等描述又混淆了管理职能和管理角色的关系(当然,也可能很多管理科学概念表述中两者的关系本身都是互为依托的)。而“改革者”则是现代管理科学对变革、对创新的关注,改革与创新精神是现代组织管理者的基本管理素质,改革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服务者、“替罪羊”可能是对管理人员在履行管理者职能时担负的某一角色的扩大化或形象化表述。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

管理角色准确定位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学术组织属性乃至现实中的尴尬处境,都要求理顺教学管理工作权责和工作脉络,以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能够准确、有效地开展,能够为推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好服务工作。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高等职业院校比其他所有类型和层次的教育组织都更贴近社会,社会服务属性在人才培养层面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就此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乃至学术组织应该更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执行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及人才培养方针并不断适应之。这一特点要求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内部应该厘清关系,准确地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定位,使得教学管理部门和基层学术组织(系、部或学科等)各自发挥其应有作用。

高职院校学术组织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管理部门在学术组织架构中所处的位置 作为学术组织的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位置。在教师—教研室—系(部)和学科—教学管理部门—学院这一学术组织架构中,纵向而言,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教学管理部门往往错误地被当作管理者和发号施令者;横向而言,高等职业院校内部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又认定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师及基层学术组织(系、部或学科)是统一战线且具有上下属关系;然而,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和特点表明其实质乃是学术组织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并不是最具发言权的一个环节。学术组织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及基层学术组织(系、部或学科等)才是学术权力的起源并真正发挥作用。基层学术组织(系、部或学科等)与教学管理部门从行政权力的角度来说是平等的,但在学术权力面前是从属的。所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处境尴尬。尴尬的现状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效率的提高、学术权力的发挥、学术组织的发展乃至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部门管理角色的应然分析

结合以上论述,笔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本质上是通过管理活动为高等职业院校教与学提供服务,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其服务者的角色。其次,考虑教学管理部门作为行政管理部门且作为学术组织一部分的双重属性,又应体现出具有特定学术管理能力的服务者的角色特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管理角色定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通过统筹安排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 教学管理部门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服务,但教学管理活动并不是教学管理部门直接向系和学科等基层学术组织直接发号施令,而是统筹一切教学管理资源,协调其他管理资源,沟通学术组织各个方面的人际关系,为教学活动服务。在学术组织内部,真正的决策者应该是学术组织的基层及其构成者——教师与学生,而学术组织架构是松散的。所以,教学管理部门的功能体现在统筹一切资源,树立、强化学术权力的权威,搭建或提供教师展示和发展平台,促进教师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推进人才培养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通常所说的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实验、实习、实训的组织与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和测评等,本质上都是教师及基层学术组织在实施的。

通过支持教育教学改革为教学服务 就一所高等职业院校而言,教育改革活动应是自下而上的。只有教师、学生等学术主体参与主导的改革才有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结果;教学管理部门或者科研管理部门都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者。由于学术权力在非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微小,所以教学管理部门理应在改革启动准备、收集资料、组织外部人际关系处理、推进过程的保障和服务、成果的整理和推广等方面开展支持工作。当然,这样的支持还可以扩展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

通过开展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为教学服务 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的学术组织架构中,学术基层组织与其外部的沟通有其不足,教学管理部门作为学术组织的一个环节有责任做好信息传递、信息解读工作:做好学院领导层与院系、院系与院校、院系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解读,弥补教师与院系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足,让教师及基层学术组织(系、部或学科)的教育理想能够得以展示、传播并被人理解。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学管理部门制定各类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使业已证明为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解读固化为一种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制度保存下来,以便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最后,笔者要说明两点:首先,高等职业院校是社会组织,但首先是学术组织。所以,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在从事管理活动过程中,其行为必然会验证管理科学的理论与原则,但学术组织的显著特性会改变角色表现的形式。本文借用了管理角色的概念,但与管理学家所阐述的角色定义又有所区别。其次,本文并没有对学术组织、学术权力做出严密的界定和定义,以上表述涉及其概念仅仅基于以下基本认知: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是典型的学术组织,因为这一组织首先是学者的团体;而学术权力是伴随研究高深学问而生的,学术权力的合法来源是高深学问。

参考文献:

[1]赵平.高职院校教务处在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中定位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4.

[2]斯蒂芬 P 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9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

[3]李泽彧,等.科学与民主: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多视角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299-305.

学生会组织部职责第8篇

“组织”是为了达到共同目的,有关人员同心协力并按照一定的程序组成的组织结构形态”[1]。组织用部门划分、职位设置、权力设计等方式来反映组织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而组织结构则具体体现这种关系。组织结构是指构成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也就是组织各部门和各层次之间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事、人与人的相互关系[2]。组织的高效运行,首先要求组织结构设计的合理[3],因此组织管理工作首先是对组织进行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作为一个组织———大学公共体育部(亦被称作体育教研部,以下简称公体部)是大学体育教学和群体工作的管理和执行部门。我国高校公体部原先普遍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在转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亟待重新设计相对合理的组织结构。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我国高校公体部相关专家进行访谈,结合组织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技术,从而了解我国公体部的组织结构现状,发现现有组织结构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2我国大学公共体育部管理机制的现状

本研究所涉及的高校公体部是指不隶属于体育学院(系)的相对独立的公体部,选取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部、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研部的组织结构设计,具体分析我国高校公体部在职能设置、职权划分、职务设计和部门设置等方面的现状和相关问题。

2.1我国高校公体部组织职能现状

组织部门的设置要依据组织的职能划分,根据各职能的轻重程度和相关领导的个人能力来设置相关部门和确定部门职权范围。要确定我国大学公体部职能部门设置,就必须了解高校公体部的组织职能现状。见表1:学、科研、群体、训练竞赛,非业务性职能包括行政、后勤保障、财务、人事等。2.2我国高校公体部岗位与职权划分就公体部组织结构看,管理层一般设置主任和书记岗位各1个及若干副职岗位。公体部之间的职位设置和职权划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管理层副职的设置上。虽然各高校公体部在管理层的部门设置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小组内负责人的职务设置上基本相同。见表2:我国高校公体部的主任和书记岗位共同负责公体部的全面工作。主任岗和书记岗相对也有分工,主任岗统筹管理各种职能工作,书记岗着重于党务及保障监督工作。

2.3我国高校公体部执行层部门(岗位)设置及职权划分

我国高校公体部执行层的各职能部门(岗位)具体地执行上级指令和本部门(岗位)所负责的具体职能业务。各大学的业务性职能岗位和非业务性职能岗位设置和职权划分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高校公体部的业务性职能工作主要包括教学、群体、科研、训练竞赛。在这四个方面,各高校公体部执行层的部门设置和职能划分各具特色。五所高校公体部的教学教研室都是按照职能部门化的方式设置,总体上分为两种教研室———“基础课教研室”和“专项课教研室”。北科大公体部设置了一个“女生教研室”,这表明我国高校公体部已重视针对女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模式。在清华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实施的是四个年级体育课教学,学生在学校网站上选课。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其大学体育课分三个阶段:大学一年级为基础课;大学二年级为专项课;大学三、四年级为体育俱乐部选修课程。从基础课到专项课的课程设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大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此外,通过按运动项目设置“篮球教研室”、“田径教研室”等“专项课教研室”和“体育俱乐部”,表明我国公体部的教学教研室设计开始表现出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随着我国高校校际间体育竞赛的不断增多,各具特色的大学生代表队训练和竞赛工作成为各高校公体部的一项基本职能。训练竞赛部门(岗位)作为独立的部门(岗位)设置,体现了这种需求。而为了保证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公体部在招收体育特长生方面的职能得到加强,大部分高校公体部都将招生工作职能在组织结构图中明确标示出来。在高校公体部传统的教学和群体职能基础上,科研职能逐渐受到各高校公体部的重视。科研部门(岗位)在多所高校公体部中作为独立部门(岗位)设置以及图书、资料管理等工作岗位的设计,代表了这一趋势。我国高校公体部的非业务性工作主要包括:行政、后勤保障(场馆器材管理、资料管理等)、教务(教务安排、成绩管理等)、日常事务(上传下达、接待等)、人事、创收、外事(宣传、对外交流等)和工会。清华、北大和北科大公体部组织结构图中将“工会”标示在“办公室”或“行政办公室”下,这反映出在某些高校的公体部,“工会”一般被视作行政工作进行管理。

3我国高校公体部管理机制的分析与优化

3.1关于我国高校公体部管理机制的问题

3.1.1权责划分不清

我国高校公体部的一些部门(岗位)之间存在不合理的职权划分。突出表现在一些非业务性工作职能划归业务性工作管理部门(岗位)进行管理,不同类型的业务交叉在一起,给工作的开展与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3.1.2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集权程度较高

党政联席会议是我国高校公体部普遍采用的集体决策机制,这种管理层决策增加了决策风险,由于决策缺乏民意,也会影响决策的执行效果。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很难避免领导者的集权倾向,使组织产生。我国高校公共体育部的主任除负责全面工作外,还多兼管一项以上的具体职能业务,过多的权利集中在“一把手”身上以及“一把手”负责制的普遍存在,使得我国高校公体部的集权程度较高。

3.1.3工会的本职作用有限

工会是代表职工利益并为职工利益服务的群众性组织,本应独立于行政机构而存在。但在我国高校公体部组织结构中,工会通常被设置为行政办公室下属的一个部门,更多的行使福利职能,自身的维权职能有限。

3.2关于我国高校公体部管理机制的优化

3.2.1组织职务与工作划分清晰化

清晰地界定部门职位权力范围,使得部门和岗位间不存在权力交织现象。通过明确组织内各项业务的重要程度,做好各岗位工作说明和岗位要求,使各职位的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务、职权和职责。对于提高公体部的组织工作效率,优化资源利用,促进组织发展等都是有益的。

3.2.2机构精简

将相同或相近类型的职能划归一个部门或职位负责,精简、剔除和合并组织职能相对较弱的部门。明确管理层次,提高部门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真实性。我国高校公体部的人员规模一般在五十人左右,属于小型组织。将所有的非业务性工作综合到一个“综合办公室”处理,是可行的。

学生会组织部职责第9篇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不断增强人民的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掀起全民健身新高潮,激励全区干部群众以健康的体魄、高昂的斗志投身于加快建设“四个”,全力推进“第二个率先”的创新实践。

二、竞赛日期和地点

1.运动会开幕式于2014年5月底举行。各单项比赛在3-5月举行。

2.开幕式地点:市体育中心。其它各单项比赛在各镇(街道)及部分学校等场地举行。

三、参赛单位

1.镇(街道)组:各镇、街道。

2.机关组:区机关党工委、发改局、经信局、教育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林局、商务局、住保房管局、卫生局、城管局等区直属党委(总支)局;区公安分局、区机关党工委下属的分党委(党组、总支、支部)在经得区机关党工委和运动会组委会同意后可单独组队参赛。区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工商局、国税二分局、地税七分局等驻区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单独组队参赛。

3.学校组:各中小学。

四、竞赛分组

分职工部、老年部、中小学部、残疾人部。

1.职工部参赛单位为各镇(街道)、区直属党委(总支)局、驻区单位。职工部比赛由区文体局负责。

2.老年部参赛单位为各镇(街道)。老年部比赛由区老年体协负责。

3.中小学部参赛单位为各中心小学、直属小学、中学。中小学部比赛由区教育局负责

4.残疾人部参赛单位为各镇(街道)。残疾人部比赛由区残联负责。

5.各组各部均由参赛单位统一报名参赛。参赛单位每组每项只限报一个队参赛。

6.每位运动员只能代表一个单位一个组别参赛。

7.区机关不单独组队的部门由区机关党工委负责统一组队。

五、竞赛办法

1.比赛采用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公布的各项竞赛规则和有关补充规则、规定进行。

2.各组各项比赛办法按单项规程规定执行。

六、竞赛分组及项目设置

1.职工部:

比赛项目:田径(200米、800米(女)、1500米(男)、4×100米接力、立定跳远、铅球)、三人制篮球、七人制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中国象棋、围棋、拔河、掼蛋扑克牌、长绳接龙

展示项目:第九套广播体操、健身项目(广场舞)

2.老年部:

比赛项目:乒乓球、中国象棋、围棋、掼蛋扑克、趣味比赛

展示项目:健身项目(功、拳、操、剑、舞等任选两项)

3.中小学部:具体竞赛分组、项目设置由区教育局制定。

4.残疾人部:

设肢体残疾人、聋哑人、盲人三个组别

比赛项目:田径(100米、200米、400米、跳远、铅球)、乒乓球、羽毛球、趣味比赛二项

七、运动员资格

1.运动员必须具有区户籍或工作在区且身体健康者。

2.机关组运动员必须是2014年2月底前在编在册的人员;镇(街道)组职工部运动员必须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并持有社保缴纳凭证的人员,或2014年2月底前持有地区居住证且有社保缴纳凭证(或劳动合同)的新市民。市属条线驻区单位如不单独组队的,工作人员可代表所在镇(街道)参赛。

3.老年部年龄为男子1954年2月28日以前出生,女子1959年2月28日以前出生;职工部年龄男子为1954年3月1日至1994年2月28日出生,女子为1959年3月1日至1994年2月28日出生。学生部参赛资格由区教育局制定。

4.残疾人部参赛资格由区残联制定。运动员经专业部门进行医学鉴定、分级,按照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制定的分级标准参赛。运动员参赛前须持有市、区级医院身体状况检查证明,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参加所报项目的比赛。

5.凡符合条件的参赛运动员,只能代表一个单位参加一个组别比赛,不得跨单位、跨组别参赛。

6.在校读书的学生及武警部队服役人员一律不得参加职工部的比赛。

7.成立运动员资格审查委员会,严格审查运动员资格,如发现弄虚作假或冒名顶替的,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八、录取名次及奖励办法

(一)团体总分和名次:

1.职工部各组别、老年部均取前三名。

2.中小学部由区教育局制定。

3.残疾人部由区残联制定。

(二)单项名次:

1.职工部各组别、老年部单项团体名次取前四名。

2.职工部各组别、老年部集体项目、单项比赛名次取前六名。

3.中小学生部由区教育局制定。

4.残疾人部由区残联制定。

(三)优秀组织奖:

组委会根据各单位参赛项目数量、代表队入场、大众广播体操、健身展示和观众组织等情况综合评定优秀组织奖。

(四)奖励办法:

凡获得团体总分、名次、单项团体和集体项目名次的颁发奖旗、奖杯或奖牌,获个人项目名次颁发证书及物质奖励,获开幕式优秀组织奖的单位给予一定奖励。

九、经费

运动会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职工部、老年部、残疾人部各项竞赛组织、开幕式组织及奖励经费由区财政统一支出,各镇(街道)、机关部门组队参赛及开幕式相关任务费用由各参赛单位承担,中小学部各项费用由区教育局承担。区政府在区运会结束后以奖代拨。

十、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区第三届运动会成立组委会(见附件1)。下设七个工作组,工作职责是:

1.办公室:由区委办、区政府办、区文体局负责。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安排并组织相关的工作会议、协调会议,审定各部门制定的工作方案,邀请、落实并接待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及嘉宾,负责拟定开幕式的各类讲话稿。

2.宣传组:由区委宣传部负责。负责开幕式场内外环境氛围的宣传工作;负责聘请广播播音员在开幕式上解说;负责各参赛单位解说词的收集及审核;负责撰写开幕式总解说词;负责对开幕式的摄影、录像及宣传报道工作;负责开幕式及各单项比赛的新闻宣传报道并撰写新闻稿。

3.竞赛组:由区文体局牵头,区残联、教育局和老年体协共同负责。文体局负责起草运动会竞赛总则和各单项比赛项目的竞赛规程,负责竞赛的组织实施工作;残联负责残疾人部赛事的组织协调工作;教育局负责中、小学部赛事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协助做好所有赛事裁判员的组织和执裁工作;区老年体协负责老年部赛事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4.表演组:由区文体局、教育局、民政局、人武部等部门负责。负责大型文体表演的艺术创作,设计会徽、会歌,制定开幕式文体表演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各仪仗队、礼仪队、方队、文体表演的组织和排练工作。

5.后勤组:由区文体局负责,区政府办协调,区机关党工委、团委、国资局配合。负责与竞赛组的对接,制定开幕式的环境布置方案,购置比赛器材,制作秩序册、定制奖杯、奖牌、证书等,裁判员、工作人员补助的发放;对讲机借用及管理;开幕式通行证的制作和发放;现场志愿者的招募、组织等工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