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15 11:40:48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第1篇

PGY1为一般性培训,主要培养药师在药物的使用管理和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方面的一般能力,可以作为一个通科临床药师在社区药学服务工作中发挥作用;PGY2是在完成PGY1的基础上进行的专科培训,注重培养的深度,旨在提高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决策方面的专业水平。ASHP为美国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为临床药师完成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升服务内涵和参与多团队合作等工作的便利奠定了基础。经过严格的训练,美国的临床药师队伍趋于成熟,已成为临床治疗团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近些年,美国临床药师在降低药物错误率和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参与抗生素临床应用干预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ollaborativedrugtherapymanagement,CDTM)是近年来美国临床药学发展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CDTM是指在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医师的授权许可下,通过资格认证的药师与医师签订书面协议,独自承担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责任。1997年,ACCP首次就临床药师参与CDTM工作发表立场,鼓励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截止到2011年,美国已经有47个州相继通过CDTM立法。

CDTM中,临床药师可以对患者的药物治疗剂量、给药频率、给药途径、药物治疗方案的转换、营养支持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等进行调整或提出意见。随着临床药师不断参与到CDTM工作中,已经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治疗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经验值得相关工作者好好地借鉴与学习。

日本极其重视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改革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所有临床药师必须进行6年(4年药学基础知识+2年临床知识)的学习,加强临床药师在病区的服务工作管理,随病区主任查房,监测用药记录,治疗干预发生时临床药师填写的给药建议单,医师或护师填写的采纳或执行单,参与病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管理等。澳大利亚由于自身卫生体制的关系,药品服务一直是独立于临床服务之外,社区药剂师、医院临床药剂师、行政药剂师、学术药剂师等分别在社区药店、医院药房和医院病房、行政部门、科研院所等处从事相应的工作[9]。英国的临床药学工作主要是由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一起合作制定并实行治疗监测计划,以达到相应的预期效果[10]。

2国内临床药学发展现状

2.1临床药学发展历程近10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药学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医院药学的工作模式开始由简单的保障药品供应型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等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与医师一起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成为医院药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临床药学事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迈入新世纪后,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2年1月,中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这一规定表明,国家已从政策高度对医院药学转变工作予以关注。200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又开始积极筹划,大力推动中国临床药师制建设,2005年1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关于开展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各地大力推行临床药师的培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总结中国临床药师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12月了《关于开展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相关附件,进一步探索临床药师的职业定位、职责任务、工作模式和相关管理制度,规定了临床药师在二、三级医院的配备数量。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临床药师工作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临床药师建设思路基本清晰,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内容和方式基本明确,临床药师工作的规范化基本建立。2011年新修订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师组成的临床医疗团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临床药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少高校设立了临床药学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和毕业后再教育计划得以实施;临床药学实践在全国二、三级医院基本开展,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药学监护、用药咨询和用药宣教工作;临床药学的科学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2.2临床药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于1989年开始在高等院校试办临床药学专业学士学位教育,到2012年全国至少有34所全日制高校开设了临床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占全国开设药学专业本科高校总数的14.2%。借鉴美国PGY1和PGY2的教育模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6年开始进行临床药师培训教育(1年周期的毕业后再教育),截止到2013年底,在全国各地已批准133个部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肩负着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任务。要达到《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关于医疗机构临床药师配备的规定,中国合格的临床药师数量缺口巨大。如何解决合格临床药师的来源已成为制约临床药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由于临床药师自身综合素质存在差异、考评机制尚不健全、人们对临床药师工作认识存在偏差、现行医疗体制和法律法规对临床药师工作保障机制缺失等,致使临床药师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3新形势下临床药学的发展

现阶段临床药师可以积极参与临床查房、会诊,根据诊断和药物治疗原则,提出用药意见或建议,协同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开展药学查房,实施药学监护,及时向临床医疗团队反馈患者用药情况,并建立相关工作记录和重点患者药历;参与疑难疾病、危重患者的病例讨论,以及会诊和救治工作;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监测与治疗方案设计,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用药的教育;参与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合理用药的培训,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承担临床药学教学、实习带教和临床药师培训工作;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实践,开展临床药学研究等相关工作。为适应新形势下医院药学的发展,除完成上述日常工作外,还应着重关注处方和医嘱适宜性的审核力度,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明确了“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处方和医嘱适宜性的审核”,基于医疗流程的特殊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尚未全面真正实现对门、急诊处方,以及病区长期和临时医嘱实行事前审核,为医疗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临床药师应该联合医务、信息技术部门,进一步加强处方和医嘱的事前审核。2013年上海市医院协会在临床药师培训中着重要求学员进行“处方和医嘱的审核”学习并进行了考核,在这方面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应总结经验继续推行;临床药学人员应积极做好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做好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血制品的处方点评与干预的评价;关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等高端设备在TDM中的应用、药物基因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个体化预测与实施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临床药学工作系统的升级与应用等;大力加强医院临床药学科研计划的落实,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技术的不断应用,临床药学研究在药物临床应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开展的临床药学研究包括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药物专项点评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药物基础研究等相关工作。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药学人员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使临床药学工作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时期。近几年,国家相关部委高度关注国内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制定下发了包括《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在内的多个法规文件,对临床药学工作起到一个很好的保障作用。2010年启动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药学)”的申报与资助工作,目前全国共有15家三级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获得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药学)”的资金资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医院临床药学的建设新思路,为医院药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相关的研究成果必将对中国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集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学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药学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做了一定的工作。学科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药师制试点单位,2008年成为医院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2013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展潜力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共有12名临床药师分别在心血管、内分泌、呼吸、肿瘤、心血管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小儿科和急救创伤中心等科室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内容包括门诊和急诊处方点评、抗生素处方评价、住院医嘱评价、围术期抗生素预防使用评价、药物咨询、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患者用药教育、参与院内和院外会诊,以及社区用药宣教等。4年来,心血管、内分泌、呼吸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带教点为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培养合格临床药师60余名。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各项临床药学研究,近5年来学科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5项、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研究生点新教师基金资助的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3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药现代化专项课题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引导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课题1项,以及上海市博士后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药学会及其他多项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累计科研经费达700余万元。近3年在JournalofViralHepatitis、ToxicologyLetters、JournalofExperimental&ClinicalCancerResearch、PublicLibraryofScienceONE(PLSDNE)、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等知名的国际期刊发表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论文20余篇,主编《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新编治疗药物学》、《肾内科常用药物的联用与辅用》和《新编临床药物治疗学》等6部专著。副主编全国规范化电子教材《临床药理学》和《体内药物分析》等专著。

5结语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单病种;医疗质量;满意度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县级医院,目前门诊共设有35个诊室,10个专家门诊诊室,年门诊量6万余人次,医院目前开放床位300余张,设有7个病区及手术室,年出入院6000余人次。为响应国家医改要求,提高病人满意度,我院于2012年开始筹划住院临床路径及单病种限价的程序实现,并于2013年年初成功上线,获得了临床医生和来院患者的一致好评,在日常工作中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大幅度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医院的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 临床路径的介绍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由医院各种背景的专家,根据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方法,制定一种大家同意认可的治疗模式,让病人由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来接受治疗,并依据治疗结果来分析评估及总结每个病人的差异,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控制医疗成本,维持并提高医疗质量。临床路径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组织一时兴起提出而产生的,它是医学和护理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常见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固定的流程,于是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最适当的有时序性的治疗护理计划便应运而生,这就是临床路径。

2 临床路径系统的设计

我院住院临床路径前台人机交互界面采用.NET架构设计,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5,与原有HIS系统无缝链接。

2.1 前期准备

医院成立专业组,认真选择本专业1个以上病种,制定出诊疗、护理具体的临床路径诊疗日程安排表。以卫生部网上公布的临床路径作为参考模板,结合具体情况,作相关的修改,经专家组确认后实施。

2.2 流程信息化

以方便医护人员使用为宗旨,信息系统采用“大的成套医嘱”、“阶段性成套医嘱”的方式,将某种病种的某阶段的医嘱进行成组,采用“包”、“组”的概念,尽可能地为医护人员提供方便,节约时间。简单概括为“打钩下医嘱、下拉框填变异、一键点发送”。同时,还设有路径变异、变异豁免、分支路径、路径统计、路径评价等路径管理功能,以及入院指导、入院评估、检查、治疗、护理、宣教、饮食、出院计划等功能。

2.3 规范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路径中的安排程序进行各项诊疗活动。临床路径的具体执行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患者病历及病程记录,以日为单位的各种医疗活动多学科记录,治疗护理及相关医疗执行成员执行相关医疗活动后签字栏,变异记录表,分开的特殊协议内容。临床路径所设立的内容根据患者的诊疗过程及诊疗效果不断更新,与疾病的最新治疗标准或治疗指南保持一致,充分保障患者的治疗质量。

3 临床路径系统的应用

3.1 路径定义

各科室提供材料,信息科负责路径的定义,实行分阶段医嘱维护,并适当进行修改。明确各个阶段顺序不能改变。依据某一病种的病情发展与变化,制定出该病种、基本的、必要的、常规的医嘱,如治疗、用药、护理等等。这标准化的医嘱应与临床路径的内容相对应。使之相对全面化、程序化,并相对固定,方便明确临床路径的进行。

3.2 路径执行

医生录入诊断后,系统自动对照ICD10编码,以及与纳入准则和除外内容进行匹配,并提示是否入路径。正常对纳入路径的病人,医嘱只要打钩选择即可,必选项已经自动选择。如要新增医嘱、医嘱日期不符必须输入变异原因。完成第一阶段的医嘱后,点击“继续下一疗程”,即可转入下一步流程,此时如有必选项未执行,会提示录入未执行原因,并且后期会有统计。如不在适合路径,可以选择退出路径。

3.3 路径变异

变异是假设的标准临床路径与实际过程出现了偏离,与任何预期的决定相比有所变化。实施临床路径时有时会产生变异,即任何不同于临床路径的偏差。变异有正负之分,负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没有进行(或结果没有产生),或推迟完成,如延迟出院、磁共振检查延迟;正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或结果提前进行或完成,如提前出院、磁共振检查提前等。变异可分为病人/家庭的变异、医院/系统的变异、临床工作者/服务提供者的变异。医嘱分为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自动打钩,并能生成到医嘱,对于部分必选项在入院前已经做过的,此时可以强制不选,但是必须填入变异原因。

3.4 路径监管

医院也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再培训工作,既有全院性培训,又有消化科、普外科等试点科室的培训,并充分利用院周会、医疗例会、科主任会、专题会等形式进行培训,逐步提高广大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知晓程度、认识程度,激发了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程序设计有专门检索界面,可以查询临床路径的相关情况,比如路径使用情况、变异率、变异原因统计分析、入路径费用情况等,并用饼图进行对照比较,实现了可检索可质控的临床路径管理分析。

4 临床路径系统的成效

4.1 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

将临床路径系统应用于单病种的费用控制中,按照路径要求,可以对每日医嘱用药和检查费用进行控制,同时对住院天数进行有效控制,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负担,有效地促进了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4.2 提高医疗质量

在病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会以临床路径表单为标准,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过程。临床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性,使得医护人员能有序、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工作,从而避免因为个人因素而造成的疏忽差错。同时,有利于培养低年资的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某病种的医疗服务规范,从而使得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5 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在HIS系统的支持下,临床路径的管理,加强了各科室的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有时存在各种因素导致临床路径的不能高效的顺利进行,比如检查检验仪器坏了,在维修或保养期间,按照路径要求的检查检验未能正常进行;药房药品库存不够,病人医嘱未能正常执行等。再如,为能确诊是否可以纳入路径,某些检查可能在门诊已经进行,此时就不能重复检查,便产生变异。同时,因个人差异,临床路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异等。当然,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工作,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经验交流。同时希望一线医务工作者,以及有关负责方面人员不断总结探索,提出更多宝贵意见,促使此系统不断更新进步,更适合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郎黎薇,葛啸天,杨希琴,等.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684- 686.

[2]马骏.临床路径备要[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12(1):2-3.

[3]吴蓓华,史正星,辛民宣.基于信息化与临床路径指导下的单病种费用控制[J].中国数字医学,2007,2(10):51-53.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产科;剖宫产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医疗供求关系的复杂化,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看病贵、看病难”成为影响百姓生活的焦点问题,让病人“早日康复、降低医疗费用”也是护理学者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住院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保证诊疗效果的基础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是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外研究表明,临床路径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为特征,具有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卫生资源、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品质的重要作用[1]。临床护理路径是为具有特定诊断和治疗(手术)的患者群体制定的一种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模式,是一种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的整体服务计划,包含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多种专业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进行治疗和护理[2],属于临床路径范畴。

我科在总结归纳以往护理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剖宫产的临床路径研究。通过设定路径表实施护理,使孕产妇得到全面相同的护理,达到护理优质化的目标,并且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增加了其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标准性。通过临床应用的效果比较,表明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可行途径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0 年1 月~2010 年9 月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64 例计划性剖宫产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内的504例剖宫产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产次、职业、经济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研究组根据临床路径表(见附表1),由医护人员按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流程合作完成治疗和护理,并接受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采用随机教育方法。

1.3 研究步骤

1.3.1 临床护理路径准备

在推行临床护理路径前对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特点、应用价值等进行宣传教育,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分层次开展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和护理骨干的重点培训,系统学习临床路径的相关知识、实施要点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1.3.2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

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研究组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按制订的路径表实施临床路径。由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流程,向产妇详细讲解临床路径的目的、经过、服务和目标,取得理解和合作,征得产妇和家属的同意后,按标准确定产妇进入路径后按照临床路径表来完成各项治疗、护理、观察、健康教育等任务并详细记录,实施过程中不断了解产妇和家属的感受和意见,并定时讨论、修改。

1.3.3 评估指标

①平均住院日即从住院当日到出院当日;②平均住院费用即住院的所有医疗费用;③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制健康教育知识评估表,内容包括是否认真阅读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文本,是否理解及产前产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④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在产妇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

1.3.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

2 结果

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两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与费用的比较

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越来越高。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化,对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质量,节省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作用。

3.1 提升患者满意度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可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及目标,并且可以就诊治计划提出自己的问题,增进了医患、护患之间多层面的交流沟通,有效地改善了医患关系,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在医疗护理工作面临挑战、竞争、机遇的今天,临床护理路径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我科今年开始开展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由于病例数有限,尚未得出满意结论,有必要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实施临床路径的优越性已经有所体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各基层医院得以普及。

3.2 提高医疗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基本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制定,护理工作者根据临床路径表,对患者实施自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化和动态化、连续性而又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改变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和被动地服务,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化健康教育,充分显现健康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 [3]。

3.3 改善医疗品质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促进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能有效加强初产妇母乳喂养基本知识、新生儿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及母婴保健基本技能,提高医疗品质,增进母婴健康。

3.4 缩短平均住院日

临床护理路径制定了合理的标准住院天数,并明确规定了每天的医疗计划,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合理高效的利用医疗资源,有效缩短不必要的住院天数。

3.5 降低住院费用

临床护理路径引入了成本医疗的原理,对医疗费用实行限额控制,规范医师行为,减少浪费,降低医疗成本,以达到降低住院费用的目的。

本研究今年刚刚开始,病例数有限,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优越性已经有所体现。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6.88%,与对照组相比,满意度大大提升,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研究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也有所降低,但因病例数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随着临床路径的开展,护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护理计划的完善,实施临床路径的优越性和科学性将得到进一步验证。

4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主要通过路径表的使用,可以提高护理效率,促进整体护理的深化,增加护理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标准性、规范性,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Levin RJ, Ferraro RE, Kodosky SR,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a“clinical Pathway”in the management of laryngectomy Patients [J].Head Neck, 2000, 22(7):694-699.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第4篇

临床路径式的医护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使患者病情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产生一些新的资料,而对这些资料数据的收集则需要病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参与。正如前文所说,病案是各种医疗信息的载体,是整个医护行为的直接佐证,因此病案信息管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医护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行为,如治疗依据、诊断方案、治疗方案等。对这些医疗行为进行准确及时详细记录,不仅会监督医护人员的行为,确保医疗行为完全按照临床路径医护计划进行,而且患者出院后,这些资料、数据又可以作为下一个医疗计划制定、实行的参考资料。另外,收集临床路径的各种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比、统计等对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推广进展形成直观了解,为医院日常管理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2临床路径对病案信息管理的影响

2.1影响医院病案质量

病案是各种医疗行为资料的载体,对医疗过程及效果具有评价作用,先进医疗管理模式下的医疗过程更加高效,医疗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其病案质量更高。在201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对2866份同时期病案的终末质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后,终末病案的甲级病案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案,而乙级和丙级病案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案;同时,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出院患者病案在3d内归档的比率及病案的完整率均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充分证明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病案管理的质量。医院在进行病案管理时可通过临床路径工作内容、流程等制定统一临床路径管理病历书写治疗考核标准,从而加大了对护理病案质量的管理监控,进而提高了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提高了病案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

2.2影响病案标准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子病案逐渐取代传统病案,被广泛推广应用。这是因为:临床路径模式下的病历书写有着严格的要求,需做到规范与统一,如实际出入院时间应与计划保持一致,一旦出现出入则需说明原因;同时临床路径医护计划与实际不相符时,需对其进行迅速修订更改[7]。若此时病历仍需要医生手写,那么由于医生语言表达水平、个人书写习惯等不同,导致病历书写随意性较大,很难确保其规范性与统一性。而采用电子病历可对医学术语、手术方法等信息的格式进行统一标准,提高了病历的规范性、准确性;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电子病案可确保病案管理人员随时对病案的准确性、易用性、可用性等效用进行测量[8]。另外,电子病案还支持多种信息检索方式,便于医护人员快速准确查找提取,从而提高了临床工作、医疗科研的效率。总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模式下,实现统一的病案管理标准成为了可能,提高了病案的质量,并进一步改善了临床路径质量。

2.3对病案管理人员提出新要求

临床路径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医护管理理念,因此该模式的推广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院传统病案信息管理理念与模式。新出现的病案信息管理理念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首先,要求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从以往的收集、整理病案资料扩展为收集、整体、提取、分析以及归纳病案资料;其次,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最后,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相应医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统计学知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知识。

3总结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第5篇

1 转变教育观念,充分理解工学结合内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及学校为中心,难于培养医学生的优秀实用技能,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工学结合之教学理念,学以致用的办学思想,必须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了解医院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具体应本文由收集整理做到教学与医院的工作环境紧密结合,技能训练的目标和毕业以后的工作岗位密切相连,确立同医院岗位类似的教学工作环境。必须参照以后在医院的工作岗位,制定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同以后在医院的工作任务紧密衔接,根据以后在医院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需求选择与之适应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学校同医院人力资源结合,让医院业务骨干丰富的临床经验同学校老师过硬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医院的医疗、保健、防疫资源同学校的教学、培训资源相互结合,发挥学校优势大力为医院培养临床工作人才,为医院科研发展提供仪器、设备,让医院深刻体会到与学校工学结合有实实在在的益处,能促进医院的发展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2 制定工学结合的教学汁划,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

传统的的教学特别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一味要求医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把握,以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肯定会导致一部分医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不能适应由医学生到临床医生角色的转变,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成临床能力,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增加临床技能教学,要求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安排要与理论教学同样受重视。必须强化临床技能课程,加大医学生到医院见习的力度。要分阶段确定和落实临床实践教学目标,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实施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检查,评价完成情况。要早期接触临床,将理论学习与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密切结合,把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3 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以突出实践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实践实训教学课时计划分配教少,实践实训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训课以演示性、验证性课程为主的弊端。成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临床实训课程整合成为内科和外科综合临床实践技能课程,另外,学生实习前除了要对临床实践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以外,并且增加了常用的治疗技术训练,整合以后的内、外科实验训练课程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相应地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内容和临床实践技能培训项目。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课程的考核,分别实施实习前结业考核和毕业考试科目考试,考试方法比照国家助理执业资格考核标准实施,内、外科毕业实践技能考试考核按30%计入毕业考试总成绩。这样就使得实践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是相对的独立又相互联系紧密,突出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4 建立专兼结合、专业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教师在圆满完成教学计划中起的关键作用,驱动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是持续办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一方面聘请教学医院执业经验丰富的医生担任兼职教师,并参加专业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医院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现学校和医院双赢。随着专业的发展,教师队伍必然逐渐扩大,一些年轻教师必将充实临床专业教

师,他们有教学热情和工作精力,但缺乏一线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由此,学校必须要求临床专业教师拥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与教学医院共同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可组织和要求教师在暑期或不定期到教学医院从事一线临床工作或者学习,使他们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临床经验。还必须对临床医学专业新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实施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并引进一些专业术拔尖人才充实到临床医学教师队伍中,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强、水平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5 编写出一些案例版的校本教材,以加强专业课教材建设

以临床岗位的需求为目标,以实践实训教学内容为依据,与有关出版社及医学院校合作,编写适合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案例版教材。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教材的编写,并将具体的实践操作要点落到实处,如诊断学这门专业实践技能课,就是结合学校、医院实际设施,编制出相应的临床技能操作教材,要求医学生亲自动手,熟悉每一个具体的操作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水平。

6 工学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成为工学结合的主导,卫生行业成为工学结合的主体,现在的工学结合基本上是学校自己的行为,学校成本高,效率低。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鼓励、引导政策,使相关部门和行业之间在工学结合方面形成联动。学校要找准卫生行业需求,迎其所好,才可能一拍即合。

(2)完善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目前学校与医院工学结合的机制是学校和医院同意,一般缺乏法律的约束,特别是一些学校急于寻求工学结合项目,医院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为了签署合作协议,往往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而适应医院,当学校和医学生的权益受到侵害,学校往往陷入被动,学校应高度重视,必须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再则,医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是有严格的管理考评制度的,而在医院顶岗实习期间,医院方面经常只是考评医学生能不能为医院和临床科室产生经济效益,并不关心对医学生教学的考核和医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大多认为教学主要是学校的事。因此,确定校院双方责任及其义务显就得相当重要。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ICU; 护生; 临床教学

重症监护室(ICU)是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基地[1],是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地方。作为临床实习的一个重点科室,ICU复杂的仪器设备和多变的病情往往使实习生茫然不知所措,不能很好进入角色。为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笔者对本院ICU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5月我院外科ICU共接收36名实习护生。其中男生4人,女生32人。本院校学生20人,在ICU实习时间为3周;外校学生16人,ICU实习时间为4周。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4人。ICU实习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技术操作及专科理论知识。

1.2 教学方法

采取一对一方法实施临床带教。入科前3天由总带教老师负责培训,包括介绍ICU的组成、职能、环境、进入ICU的注意事项、ICU的工作特点及服务理念等,让学生对ICU及危重病医学有初步的认识。根据实纲的要求制定带教计划,要求细化到每周的教学安排。

实习最后一周进行出科成绩评定。评定指标及考核内容包括:评价表(包括思想品德、工作纪律、工作整体性、计划性、独立性、合作能力、应急能力等的总评)占20%、过关项目占20%、护理程序运用占10%、基础操作占20%、专科操作占20%、理论成绩占10%。

2结果

36名学生全部按照计划完成ICU实习,掌握ICU基本工作流程和基础的监护抢救技术。护生出科平均成绩为87.2分,理论成绩平均84分,技术操作成绩平均89分。

3讨论

ICU收治的是各种急、危重病人,涉及多个临床专科,集各种先进监测、仪器设备于一体,实习环境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教学大纲针对ICU的实习要求存在内容广泛、操作复杂与实习时间较短的矛盾,因此认真分析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的ICU护理教学方法是临床教学的重点之一[2,3]。我院作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任务繁重,而且ICU接收的实习护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实习时间有所不同,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1护生进入角色困难

重症医学虽然已经成为二级学科,但在部分医学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在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危重病医学的专科知识,仅是在各门临床课中学到一些疾病危重阶段的内容,这可能导致学生到ICU后不知从何学起。而且ICU环境特殊,工作压力大,具有仪器设备多、报警声音不断、患者病情危重、突发事件多等特点。部分护生可能因环境陌生或压力过大产生恐惧心理,很难适应实习角色,面对病人感到束手无策。

3.2不重视基础护理

ICU基础和专科护理操作较多,护生往往在实习初期对技术性较高的专科操作,如动脉采血、气管插管、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等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但对床上浴、口腔护理、更换床单等基础护理重视不够,在完成实纲的要求后不主动参与生活护理。

3.3缺乏整体医学观念

ICU 集中了各专科危重病人,而且同一患者的疾病往往涉及多个脏器、多个学科。与传统学科不同,危重病医学更强调以整体的思维来诊治患者[4]。护生从其他专科轮到ICU 实习,往往只能观察到患者片面的生命体征的改变,缺乏从患者整体进行综合判断的思维方式,需要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加强。

3.4带教老师压力大

带教老师是临床教学的主体之一,其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5]。ICU工作高度紧张,护士队伍较年轻,带教老师要承受来自学生和危重患者的双重压力,需要付出双倍精力,在某种程度上临床教学可能成为工作的负担,致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未得到老师足够的专业指导和实践机会,ICU实习有可能变成单纯的观摩学习。

4管理对策

4.1临床教学循序渐进

为减轻护生压力,教学应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展开,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制定每周的教学计划,第1周以熟悉环境、了解ICU理念和工作模式为主,消除学生对ICU恐惧、排斥等心理。第2~3周实习内容逐渐接触ICU常见的危重病人护理及基本抢救监护技能,理论讲课和临床实践同步进行。第4周进行考核,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此教学计划接受度比较高,能较快转变角色,顺利完成ICU实习。

4.2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

带教老师的言行对护生的临床实习和今后的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带教老师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临床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设立总带教老师,负责整体把握教学计划和日常教学工作的安排和调整。所有带教老师必须参加医院的教学培训后方能担任教学工作。每年度教学结束后实习护生评出优秀带教老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4.3培养临床整体思维能力

在ICU临床教学中要坚持整体思维,无论病人还是疾病都要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教会学生不仅要观察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还要考虑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带教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病人的基础生活护理,提高学生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度。

4.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采取教、学互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查房时选择有代表性的病例,或将临床常见问题、重点问题制作成讨论题,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练习从整体的观念思考临床的问题。

由于ICU病人周转快,一些很有教学意义的病人往往很难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碰到,因此,总带教老师将平时遇到的典型病例收集整理,做成多媒体教学材料,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ICU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认真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因人施教,教学计划与时俱进,有利于提升护生的临床护理水平和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大为. 21世纪的医师丛书-危重病医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2]梁玲, 高海莲, 曾新芝. 高职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探讨[J]. 实用全科医学, 2008, 6(2): 161-162

[3]张春英. 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探讨[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6): 692-693

[4]叶进燕, 林锡芳, 潘景业. ICU临床见习带教的方法和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11): 1056-1057

[5]边巍, 罗媛, 张媛, 等. 临床实习管理及带教工作体会[J]. 华北国防医药, 2008, 20(2): 34-35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 剖宫产;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探讨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1]。我院自2010年7月起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计划性剖宫产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剖宫产产妇190例,其中95例作为非计划组,采用的是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另外95例作为计划组,采用的是临床护理路径。两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孕周、胎次以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计划组结合手术过程、特点等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出临床路径表,按照标准化护理路径图表严格执行护理工作。非计划组则根据常规医嘱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1.2.1成立临床路径推行小组,由住院处医务人员组成,由科主任任诊疗组长。小组主要收集相关资料,由科主任制定剖宫产手术临床路径,医生护士按照表单内容执行路径。非计划组与计划组的工作基础都是整体护理,科护士长对责任护士执行临床路径流程进行严格检查指导和评价。

1.2.2制定剖宫产术临床护理路径表。横轴为住院时间,纵轴为每天标准化医嘱和规范化护理工作计划和质量目标,对入院到出院的每一天的健康教育、诊疗护理进行规范,主要包括入院指导、出院指导、检查、治疗、活动等内容。

1.2.3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非计划组和计划组都在整理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在计划组的95例中,临床护理路径推行小组根据制订好的路径表来完成各种护理,并对临床路径表进行详细记录,在实施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及时掌握产妇和家属的意见,并对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及时修改和完善。

1.3评价标准剖宫产术临床路径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住院天数是指从住院当日到出院当日。住院费用指住院的所有医疗费用。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是通过产妇在出院时填写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来体现出来。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2.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2.结果

非计划组与计划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对照表如表1所示。

表1非计划组与计划组产妇指标对比(x±S)

由表1可以看出,在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上,应用了临床护理路径的计划组产妇住院时间比非计划组产妇要缩短了2天,医疗费用降低了800元;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应用了临床护理路径的计划组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比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的非计划组要高出2.7%;在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应用了临床护理路径的计划组比按传统常规进行护理的非计划组要提升3%。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制定了合理的住院天数,对每天应给产妇做的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做了明确规定。我科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最佳的临床服务,避免了时间上的浪费,使住院天数缩短。临床护理路径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成本,进而使产妇住院费用降低,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合理节约了卫生资源。

临床护理路径是为具有特定诊断和治疗(手术)的患者群体制定的一种清晰明确的常规护理模式,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医疗护理工作模式[2]。临床护理路径可指导医疗护理人员更加全面、准确地进行护理工作。在我国,临床护理路径发展迅速,我院实行这一模式以来,不但促进了工作效率,也使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使产妇得到及时、准确的健康知识,并能够熟练掌握,促进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具体化。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同时也增进了医疗工作者与产妇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我院能够及时得到产妇及其家属的反馈信息,进而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我国迅速发展,对国内护理时间模式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3]。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规范了医疗护理人员的操作,促进了产妇很好的掌握健康知识,提供了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认识――“临床护理路径”.医学教育网,2007,5.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剖宫产;临床路径;住院费用;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

为研究临床路径在我院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剖宫产中的应用,自2010年10月1日起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进行分析研究,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2010年10月1日~2011年10月31日在我院住院,妊娠期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两组在年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路径的制定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11号)[1]中《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2009版)》,印制《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表单》,对妇产科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熟练掌握计划性剖宫产的临床路径的内容,制定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告诉患者入院后每天医生、护士的工作,患者及家属需要做哪些配合,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1.2.2临床路径的实施 孕妇入院后由当班医师接诊,诊断排除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后,当班护士向孕妇讲解临床路径内容,取得孕妇配合,发放《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表单(孕产妇版)》,各班医师和护士分别按《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表单》上内容进行观察和治疗,每落实一项就在相应栏内打“√”,每班签名,科主任和护士长对路每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出现变异情况及时调整。

1.2.3评价 采用电子表格分别记录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剖宫产原因、术前住院天数、住院天数、住院日、住院费用、药费、检查费、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电子表格,计算两组的平均住院术前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费、平均检查费、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

2 结果

两组平均住院术前住院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费、平均检查费、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表2,表3。

3 讨论

3.1临路径降低了剖宫产住院费用 我院所在地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剖宫产费用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有一定的差距。从表2分析,实行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平均费用减少468.66元,下降12.91%,平均药费少225.51元,下降25.52%,平均检查费减少21.77元,下降5.59%,药用费下降比例较大,占减少费用的50%。由此可见,剖宫产临床路径管理,产妇用药更规范,从而减少产妇住院费用,节约医疗资源。

3.2临路径提高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 临床管理的对象,每班护理人员根据路径表中要求,对孕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和指导,并根据路径要求进行护理工作,完成后在表格中打“√”,可以说是对工作人员的提醒和督促,确保完成。同时,孕妇在手术前已得到一份《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告知单》,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工作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更理解和支持诊疗过程,健康知识知晓率100%观察组与对照组多24人,提示观察组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

3.3临路径提高产妇满意度 孕妇在手术前已得到一份《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告知单》,对在院期的医疗护理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预期期望更贴切实际,同时能更配合医护人员实施的诊疗,医护沟通更顺利,从而提高了产妇在住院期的满意度。

对医护人员实施的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国内外的研究认为,临床路径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临床路径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团队的协作性,增强患者本人的介入可使医疗护理质量更加合理化、人性化。CP管理可以减少护理差错,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2]。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仍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3]。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111号).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第9篇

临床技能培训是我国教育部、卫计委对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的培养、考核重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对医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意义重大。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共识。在实际的医学院校学习过程中,受考试的内容和评分机制导向、地方院校软硬件条件的不足等多种因素限制,临床医学学生的培养手段、方式与培养目标协同性不够,重理论学习,轻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学生的团队意识淡薄,与病患的沟通能力不足,学生个人的培养需求和培养目的渠道不畅,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无法较快的适应临床工作,甚至给造成医疗事故,引发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既往的研究中,多数从管理角度、考评绩效角度,研究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对策,忽视了培养主体的培训诉求和感受,没有更充分的调动被培养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本课题从临床医学生的视角切入,对安徽省属三所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24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在校期间和实习期间临床技能培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医学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改进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对安徽省属三所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2012 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放学生问卷252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5.2%。

1. 2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组选择了分布全省各地的25 家实习医院,对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现状进行了调研,从培训组织和计划、培训设备和场所、师资情况、实习带教、培训和考核等五个方面设计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现状调查表》。调查表结合所在学校临床技能培养基础条件、临床技能培训组织和计划、临床带教情况、以及本科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内心诉求等几个纬度对医学生的临床医学技能培训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1. 3 统计学方法对收回的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3.

1 软件进行数据的双录入,用SPSS16. 0 进行资料分析,组间等级资料比较行秩和检验分析。显著性水准 =0. 05。

2 结果

2. 1 临床本科生在学校期间临床技能培养情况

三所省属高等医学院校都设置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配备了专职、兼职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配置了培训仪器、设备,并将临床技能培训纳入了正常的教学计划,有培训有考核。240份问卷中有130人(54.2%)认为其所在学校对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比较重视,有110人(45.8%)认为重视程度一般。

2. 2 临床本科生在实习医院临床技能培养情况

三所省属高等医学院校的25家实习医院中18家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72%),并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和兼职教师。15 家实习医院(62.5%)将临床技能培训项目纳入了本科生的实习计划。240份问卷中有118人(49.2%)认为所在实习医院对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较重视,有92人(38.3%)认为重视程度一般,30人(12.5%)认为不重视。

2. 3 临床本科生对临床技能掌握程度评价分析

被调查的240名学生中,93人(38.7%)认为通过临床技能培训和临床实习其个人临床技能掌握程度一般,124人(51.7%)能较熟练掌握临床技能,仅有23人(9.6%)不能熟练掌握临床技能。

2. 4 临床本科生对临床技能重视程度分析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133人(55.4%)的学生对院校和实习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非常重视,仅有19人(0.8%)的学生这方面意识不强,不太重视。学生对临床技能重视程度组与临床技能掌握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5 临床本科生临床实习情况与临床技能掌握程

度分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临床本科实习生每月参与抢救危急重症病人次数、参与完成穿刺项目技374安徽医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7 Feb,21(2)能操作次数、心肺复苏掌握程度以及体格检查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6 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

你认为现阶段医学生在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选项中,79.2%的学生选择了病人维权意识增强,带教老师为避免医疗纠纷,减少了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机会;63.1%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压力大,过多消耗了有限的临床实习时间;另有37.2%的学生选择了带教老师业务繁忙,无暇顾及实习生带教。

3 讨论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自身临床技能培养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被调查的学生认为整体临床技能的操作次数少,熟练程度不高。对本科阶段须熟练掌握的心肺复苏技能和体格检查技能达到较熟练掌握的比例分别才只有22.1%和20.4%;参与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次数和参与完成四大穿刺技能的次数均偏少。根据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临床技能培养需求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建议如下。

3. 1 加强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及管理被调查的三所地方院校虽均建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但在规模和管理、培训水平等方面距临床医学生的技能培训目标仍存有差距,这也是地方医药学院在条件建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目前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中,临床技能操作培训课程很少被单独设置,仅在临床相关课程中有所涉及,在实习前对临床医学生进行常用的各项临床技能操作实践培训较少。针对本课题在你认为现阶段医学生在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选项中,79.2%的学生选择了病人维权意识增强,带教老师为避免医疗纠纷,减少了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机会。地方院校和实习医院均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临床技能中心建设,作为本科教学的重中之重,增加培训场地和培训设备,在学生在校学习和实习前安排并鼓励学生进入培训中心操作练习,以全面系统地掌握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改进培训形式,增加培训内容,增加培训中心对学生的开放时间。通过临床技能培训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等一系列设备设定标准的操作模式,在问诊、体检、穿刺等基本操作项目上对学生进行反复操作、反复训练,增加实践操作机会,切实解决临床实习中病源不足、病人不配合、不能反复操作的问题,同时也为医学生将来进入临床实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 2 更新教学模式,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在现行的医疗环境下,医患关系紧张,医院对医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不仅需要高超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对相关专业知识和医患沟通技巧有所了解和掌握。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安排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比较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负责带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思维训练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通过临床真实病人及相应教具模型模拟演练,教师示范讲解和学生动手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关键点,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目的。通过模拟临床实景,医生与病人的角色扮演,熟悉和掌握接诊、问诊和诊断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训练,以及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的能力。

3. 3 严格临床轮转,加强临床技能考核按照实习计划,医学生在实习期间需要在十几个临床科室轮转,每结束一个科室的实习须进行严格的出科考核。为客观评价学生临床实习和技能培训的效果,考核内容除理论笔试外,还需增加问诊、查体、书写病例等内容。带教教师可以从病房中挑选一些典型病例,让学生模拟从接诊、问诊到提出初步诊疗方案的全过程,并根据病例向学生提问,现场评分并给予点评。实习结束后可集中增加胸穿、腹穿等临床操作项目的训练、综合病例分析讲座以及多学科综合会诊。通过理论学习和病情分析,在多学科共同参与的诊疗过程汇总,能交流各专科最新的共识意见和最有效的临床实践经验。经过这样一整套实战训练,既达到了临床综合技能考核的目的,学生在考核中又得到了教师的现场操作指导,充分体现了临床技能培训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原则。

3. 4 增强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心临床技能课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医生是临床技能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业务素养、带教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质量。临床教师教学意识和责任心的增强是提高临床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对教师以及教学方法的需求上,希望临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多指导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临床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变以前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在实习中通过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等各个教学环节,结合病例向学生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原理及规律; 查房和讨论中通过提问让学生开拓思维,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模拟演示及示范操作,教授诊疗的技能和操作技巧,以增强其动手能力和临床技能。同时,医院也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大力培养临床技能培训师资,发现好苗子着力培养,并对临床技能培训教师在职称晋升及相关待遇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切实提高临床教师带教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