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化学药品管理制度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14 11:23:36

化学药品管理制度

化学药品管理制度第1篇

【关键词】 规范化;药房管理;药品服务;应用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01-02

药房是医院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也是医院面向病人和社会的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它反映了医院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能否做好药房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1]。同时药房作为医院药品分销的重要部门,规范化管理水平关系着患者用药的安全。医疗机构中药房的设置、各类药品的购买、检查、管理以及储藏等因素均会对患者药品使用的质量带来影响,对药房进行规范化管理既是新医改政策环境下的迫切要求也是医院自身求得发展的必然要求。

1 规范化管理定义

规范化管理也可以叫做标准化管理,是指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遵循标准化原则,以规章制度为必要手段,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的,对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确化、数据化[2]的改变或调整的过程。通过规范化管理可以创造出一种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

2 目前医院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药房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改进 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少有到医院药房工作的,医院药房的从业人员大多是没有经过系统药学知识学习的人,工作内容一般仅局限于收费发药,对于来咨询药品相关知识的病人他们不能很好的解答疑惑,整个药房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综合知识相对低下。

2.2 药品管理秩序混乱 药房对普通药品、特殊药品、贵重药品、医院自制药品分类保管不善,入库检查出现疏漏,药品存放清点记录不清,对于新入药、过期药、储备药等都没有详细可查的记录,保管责任人不明确,在后期工作中就容易出现错误,出现错误责任追究不清。

2.3 药房管理制度不完善 药房处方制度、库存管理制度、绩效评审制度等对于规范药房管理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制度中不完善的地方会导致药房管理无序、事故发生概率增加,同时影响着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4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药房采用原始的窗口模式不仅使医务人员取调用药品复杂,难以精确快速掌握新药品信息,而且对前来查询的患者及家属造成了大量时间的浪费,因此使整个药房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2.5 药房硬件设施落后 虽然药房是医院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但对于要考虑经济效益的医院来说更换增加新设备也不是容易的事。很多药房的设备已经老化,影响了一些需要特殊保管的药品的临床疗效和质量。

3 药房进行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首先,在人员管理上要积极提高药房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对药学人员的教育培训学习,鼓励支持进修或者学术交流,提高药学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和综合业务素质,针对不同的药房工作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技术优良、道德教育良好的专业药师队伍[3]。比如,可以选派药房人员到国内外著名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培训,或到大医院进修,同时通过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了解国内外医药学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积极吸纳药学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来医院工作[4]。

在加强专业知识和技术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因为药房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药房的服务质量和持续发展,医务人员缺乏相关的药事法律知识,对工作中出现的法律纠纷就不能妥善处理。

其次,在制度建设上药房要在遵循国家基本药品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已有的规章制度,如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价格管理、药品采购管理、人员责任管理等制度,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制度,把“药品、服务质量第一”的理念融入到各项制度中去,并把各项制度整理成规范性的文件积极落实[5]。定期检查汇报制度落实情况并进行督促和监管,防止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制定公平、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规范奖惩制度,尽量使一些指标量化考核,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药房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

再次,在管理手段上药房要更加重视信息化管理、一体化管理[6]。网络具有快速、准确、集成等优点,能快速实现药品信息的共享和可得,不仅能减少差错的产生也能提高管理的效率。但药房的网络化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实的发挥网络的作用,做到实际与网络相一致。注重流程化管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强化各岗位人员的团结分工合作[7],以病人为中心推行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对不合理的工作流程大胆进行流程再造,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整体水平。

最后,在环境设备上,要合理布局药房结构,根据药品出入数量决定药房规模大小,中药房、西药房、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要划分清晰、标志清楚。对存储药品的设备要定时检查,必要时要及时更新,对每个药房要做好温度、湿度的检测,做好防虫防鼠工作,保证药品质量[8]。

4 小 结

药房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模式必须规范化、科学化,包括人员管理、制度创建、信息化平台利用、药品的采购和库存、设备管理、服务流程等,从各个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是药房形成一个规范化的整体运作系统[9],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卫生服务产品,让群众满意。

参考文献

[1] 林由文.规范化管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53-154.

[2] 阿不都热合曼・库尔兹,关于医院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4-75.

[3] 郭元春.规范化管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7):689-690.

[4] 谢光辉.药房实施规范化药品管理效果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5):9-10.

[5] 韩庆礼.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当代医学,2011,10(7):34-35.

[6] 杨潜.中心药房实施药品调剂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体会[J].海峡药学,2004,16(03):116-118.

[7] 林由文.规范化管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1011,18(35):153-154.

化学药品管理制度第2篇

[关键词] 医院药房;质量管理;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a)-146-02

Management of establishing standardized pharmacy in the hospital

ZHANG Lip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ufe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China, 651200)

[Abstract] The main points of related provision in the criterion of the standardized pharmacy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to probe the measure of standardized pharmacy management. The goal of the standardized pharmacy will be reached by way of acquiring modern equipments for storing medicines and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Pharmacy; Quality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为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药品生产企业实施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药品经营企业实施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药品使用环节也应同步加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云南省药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规范化药房”创建评定标准,为达到“规范化药房”目标,我院自2007年6月以来,积极筹化,以改善基础设施,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确保药品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本院实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规范化药房”的创建工作:

1药品质量管理机构与人员配备

医院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对药品的使用、评价,“首用品种”的审核,不良反应监测上报、药品质量分析等进行管理、监督、指导。建立供货购进企业药品合法资质档案。配备具有执业药师技术职称的药品质量管理人员,负责药品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把好药品质量关,从事药剂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是药学院校毕业并有药剂士以上职称者,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发现有精神病、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立即调离直接接触药品岗位。

2建立、完善规范化管理制度和各项操作记录

根据“规范化药房”的标准,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及时调整补充了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记录,主要包括: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等管理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拆零药品管理制度,特殊药品购进、储存、保管,使用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药品质量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药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首供企业”和“首用品种”质量审核制度,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退换货药品管理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中药饮片购进、验收、储存、养护和出库复核等20项管理制度。每批进购的药品具有真实完整的购进验收入库记录,品使用记录、温度记录、拆零药品记录等。

3 药品的采购与验收

药品是特殊商品,必须严格把好采购关,选择药品集中招标,统一配送、合法的供货单位主渠道进购,以保证药品质量。严格对供货单位进行合法资格的验证,对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及易制毒化学药品),严格按目录管理规定,从具有相应经营资格的药品经营企业购进。执行“首供企业”、“首用品种”审核制度,药品到货后,库房管理人员逐一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品、、特殊管理的药品实行双人验收制度,同时对进口药品索取相关资料。

4 药品的储存与养护

随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强制实施以及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的不断深化,医院药品的储存与养护成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之一[1]。药品养护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综合性工作,不仅在药品经营企业中占重要地位,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2]。《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凡例,第11条对药品贮藏条件规定:“贮藏项下的规定,系对药品贮存与保管的基本要求,以下列名词术语表示:遮光,系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密闭,系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密封,系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熔封或来封,系指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处,系指2~10℃;常温,系指10~30℃[3]”。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药品严格按以上规定进行储存与养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硬件设施,配备了冰箱、冷柜(2℃~10℃),改建阴凉库(≤20℃)配置空调机,除湿机,温湿度计,实行药品按说明书贮藏规定进行分库储存,药库、药房订做了木质地架,整件或整箱药品直按摆放地架上,离地面10 cm,墙、顶30 cm、通风、透气、防潮,普通窗帘换成避光窗帘,药房的木质药架全部换成喷塑钢贮药架,配置了调剂台,每月定期对药品进行养护,药房将药柜、架上的药品全部分配到各人管理,每人负责一组药品的清点、整理、对有效期在6个月以内的药品进行统计汇总上报药剂科,科室积极与临床医生尽快使用或与医药公司联系退货,避免过期失效,造成损失。品实行“五专”管理使用,对在库药品实行色标管理。

5药品的调配与使用

药房凭执业医师处方和医嘱调配使用药品,品和须凭专用处方开具和调配,并做好记录,药剂人员调配处方必须做到“四查十对”,药品发放坚持“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和“按批号发放”的原则,处方审核人员及调配人员应及时鉴名,处方按规定期限保存,调配药品需要拆零时,需做好拆零药品记录,普通处方一般可开1日常用量,急诊处方3日常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量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4],定期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并按规定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6结语

我院自实施“规范化药房”创建工作以来,领导高度重视,投入资金,改善硬件、软件,建立并完善规范化的管理体系,规范人员行为。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规范化药房建设明显成效。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师要顺应形势的变化,从过去简单的进药、发药模式中解脱出来,“以患者为中心”,加速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的建设,提高药品配置质量,减少输液反应,发挥药师在药物使用与控制方面的特长,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协助医生合理用药,解答患者用药咨询,转变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服务[5]。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S].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0号,2000.

[2]李琼,田国涛,胡欣.我院药品养护工作的体会[J].中国药房,2009,20(13):1036.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ⅪV.

[4]国家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国家卫生部令第53号,2007.

化学药品管理制度第3篇

关键词:药品经济管理;医院;经济效益

    药物经济学,是以卫生经济学为基础而发展建立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是一门将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评价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并以此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效果处方为主要宗旨的应用科学。可见,药物经济学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药品资源的优化配置、新药的研制与开发、临床药学服务、药政管理和医疗保险等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能够使药物治疗达到最好的价值效应。由此,药品经济管理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效果对医院及职工的利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药物经济学与药品经济管理

(一)药物经济学

    具体而言,药物经济学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在药品领域内的具体运用。它通过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医药领域的特殊性,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最大的健康效果,对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品资源的优化配置至关重要。狭义的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运用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并以药物流行病学的人群观为指导,从全社会角度展开研究,以求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医药卫生资源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广义的药品经济学主要研究药品供需方的经济行为、供需双方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药品市场定价及药品领域的各种干预政策措施等。

(二)药品经济管理

    随着我国医院管理逐渐规范化,药品经济管理逐渐走向了系统化、制度化和信息化管理轨道,有效控制了药品经济管理的各个流程。从商品管理角度考虑,药品经济管理主要包括药品购入、药品入库、药品周转、药品付款、各调剂室领药、核查、退库药品与残损药品报告及药品调价等内容。由此可见,药品经济管理渗透于药物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需要医院加大对其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每一个管理环节。为了有效增强药品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质量,药物经济学才会被广泛应用于医院药物管理中,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我国药品经济管理现状

    现如今,人们对社会卫生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药品经济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越加重要。严格控制药品经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减少药品消耗、控制成本,成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鉴于药品经济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医院对其每个管理环节加大了人力、物力及财力投入,加强了药品经济的规范化管理,使得以往医药药品经济管理中管理制度不健全、药品保管絮乱、药物品种杂、药品价格不规范、用药不合理等情况有所减少。除此之外,还加大了“有效期”药品管理及“无失效期”药品管理力度,提高了对药品细节问题的重视程度。这种健全的药品经济管理内容使得医院管理的深度和信度有了质的提高,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药品经济管理的方式逐渐向信息化和集约化发展。信息技术在医药管理中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药品经济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而新兴的经济核算方法则是医院药品经济管理集约化发展的特征之一。

三、药品经济管理对医院经济效益与质量的影响

    尽管医院在深刻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医院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整体效果不高、药物资源浪费、财务管理弱化等问题,尤其是片面引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过度强调规避经营风险及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最优化等问题。这些行为完全背离了医院的服务方向和社会责任感,以至于形成了不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基本医疗需求的药品经济运行机制,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药品经济管理把药物的经济性与安全性、高效性、适用性置于同等位置,可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和治疗决策科学化提供相应的依据,它一方面保障患者的健康,另一方面又能有效的降低药品费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对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际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必将使药物的利用更加趋于合理,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最经济、合理的应用。科学有效的药品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它,能够加强成本控制、合理使用药品资源、确定较为规范的药品收费制度,有利于确立“让病人满意”的标准式服务,保证人民群众得到切实的  医疗服务保障,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更上一个新台阶。

    具体而言,是将药品成本与其所产生的效益规划为以货币为单位的数字,用以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性。这样一来,能够消除药物治疗效果不易用货币为单位表示的弊端。成分-效益分析方法为总体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基本信息,关注的不仅是药物治疗的直接效果,更加关注药物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因此,通过这种分析方法不仅可以为科学、合理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基础信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命意义。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与分析,使我们充分了解和掌握了药品经济管理对医院经济效益和质量的重要作用。鉴于药品经济管理发挥的重要作用,医院经营管理中不能忽视药品经济管理这一重要环节。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医院应当加强药品购入、药品保管、药品调价等诸多环节的控制,进一步优化药品资源配置,提高药品经济管理的效率,全面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收获。

参考文献:

[1]李连新,吴小琼.加强医院制剂质量管理的体会[J].中国药业,2012,(4).

化学药品管理制度第4篇

【关键词】药事管理 规范管理 规范药房内容

笔者借助进行井冈山市县乡(镇)级医疗机构规范药房验收的机会,对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周边县市的约50家县乡医疗机构(其中县市级医疗单位8家、私立县级医疗机构1家、乡镇中心卫生院12家、乡镇卫生院29家)药事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期望通过调查和分析探讨县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进对策,进一步推动县乡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更好地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和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1 罗霄山脉中段县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面对的问题

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市和周边县市的一些乡镇农村,山高林密,地势险峻,平均海拔381.5米,属于边远山区,这里人口居住分散,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分布特点。过去,罗霄山脉中段部分县乡(镇)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存在如涉药人员缺乏必要的药学知识与技能,药房建设投入不足,药库(房)简陋,药品购进、验收程序不规范,储存、保管、养护的管理不到位,冷藏设备不足等诸多问题,对医疗机构用药安全构成一定隐患。从调研情况看,这些医疗机构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 药学专业人才匮乏。《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从调研的50家医疗机构159名从事药剂工作的人员基本情况来看,50家医疗机构只有26家配备药学技术人员,159名从事药剂工作的人员中只有87名药学技术人员,其中只有68人经过药学专业院校毕业的,41家乡镇卫生院只有19家配备药学技术人员25名。由此可见,从事药剂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没有取得药学技术职称或执业资质,一般由医生、护士兼职,甚至无医药知识的人员也在从事药品采购、调配、养护工作。由于这些涉药人员缺乏必要的药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执行药事法规的能力较差,从而降低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水平。

1.2 药房基础设施差。长期以来,医疗机构药房建设投入不足,药房药库的面积过于狭窄。大部分医院药房药库面积与医院规模不相适宜,有的医疗机构的药房(库)面积不足15平方米,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药房(库)大都在12平方米以下。大部分医疗机构的药房设置在一楼,库房陈旧、潮湿、通风避光条件较差,药库没有安装风扇,夏天闷热、春季潮湿,室内最高湿度达到90%,最高温度达到33℃。按照规定,药品贮存湿度应在45~75%,阴凉库温度应

1.3 软件资料不健全。在10余种必备的常用软件资料中,大部分医疗机构最多只能查到药品购进记录、验收记录、出库记录等三、四种资料,与药品零售企业50余种档案资料相比,还不足10%。各类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如药品的购进、验收、储存养护、入库出库、处方调配、事故处理、特殊药品、不合格药品、进口药品管理等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健全,上墙制度更是难觅踪迹,没有收集药品质量信息,也没有记录近效期药品催销情况,部分医疗机构没有温度调控记录。对供货方资质的审查普遍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和供货方签订药品、医疗器械质量保证协议合同并留存相关资质证明就可以了。对招标药品,认为政府统一采购的药品质量不会出问题,既没有和供货方签订药品、医疗器械质量保证协议合同,也没有留存供货方的相关资质证明。对于进口药品及一些特殊药品,没有索取《进口药品注册证》、《口岸检验报告书》等相关证明文件的留存件。

1.4 药品采购、验收、储存、保管和养护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单位缺少对药品进货入库的全面质量验收,往往只注意数量验收和金额校对,忽视质量验收和项目登记,没有把验收工作作为一项必要的工作程序,没有对购进的药品进行逐批验收,也没有验收记录和验收人员签名。近效期药品没有做到近期先出,致使许多医疗单位或多或少存在过期药品。药品储存未实行合格药品与不合格药品的分区管理,对不合格药品、过期药品管理、报废没有严格手续和记录、不合格药品随地堆放或丢弃现象较多。药品堆垛没有与地面墙壁保持一定距离,部分药品直接堆放地上,由于罗霄山脉中段地区雨量充沛,空气湿度较大,而医疗单位又缺少必要的温湿度调控设备,药品受潮现象时有发生,又不能定期对药品检查养护,造成了许多药品霉烂变质或被虫蛀。药房、药橱、药架药品摆放零乱,倒置、横放药品时有发生,内服药与外用药、药品与非药品、药品与器械、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未明显区分,生活用品与药品混放现象也较多。品“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用帐册、专册登记”等“五专”管理要求不严格,帐册登记、专用处方书写不规范,同其它药品有混放现象。进口药品验收把关不严,发现有无进口药品注册证、口岸药检所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等证明手续使用进口药品的现象。

2 县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根本原因是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缺乏制约机制,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机制不完善,加上医疗机构对医院药学、医院药事、医院药事组织、医院药事管理部门等认识不清,由此导致医院药事管理不力,这是近年来医疗机构药房管理中存在的最大失误。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重医轻药”的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医疗机构对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认识不到加强药事管理对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作用。加之现在医疗机构间竞争激烈,医疗机构多把工作重点放在经营上,对药事管理缺乏主动性。个别医疗机构负责人甚至片面地认为,加强药事管理和创建“规范化药房”,是增加成本的“作秀”活动,对这些工作有一定抵触情绪。还有一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经过监管部门耐心的宣传和指导,虽然愿意加强药事管理和创建“规范化药房”,但缺乏长效管理意识,认为通过了“规范化药房”验收就万事大吉了,为了节约药品管理成本,出现安装的降温设备不再启用、温湿度不严格监控、记录填写不及时等不规范行为,药品质量管理水平与改造后的硬件设施不相匹配。不能把药学人员的培养教育摆在与临床医生同等重要上来认识,有的医院管理者对此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把药学人员的培养教育放在从属的或被制约的地位,对历史和政策原因造成的药学人员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偏低,采取另眼相看或歧视的态度,即给临床医生学习、深造机会多,给予药学人员的少。对药品购销、利润注重多,对人员培养教育、内涵建设考虑少,有的把药学部门的职能异化为普通事务管理部门,以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充任药学技术工作,给人造成一种医院无需药学人员的感觉。

2.2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不到位。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包括:为临床医学、临床病人提供药学服务;保证供应安全、有效的药品;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提高药物治疗的质量;采购、配制、分发和控制医院所使用的全部药品;给医生、护士、患者传播和评价有关药物及其使用的全部信息;监督、评价药物使用质量等。但实际情况是,医疗机构受规模、人员等因素的限制,一般无条件设置药事管理机构,药事管理的基本职能缺失,医院领导或者药房人员的药事管理意识停留在日常配发药品等简单工作上,其他如保证临床安全用药、传播药物信息、评价药品质量等职能没有履行。

2.3 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机制不完善。由于创建“规范化药房”是一项探索性、试验性的活动,缺乏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对相关部门的职责、义务均缺乏明确规定,卫生部门的参与程度、重视程度往往要视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关系而定,缺乏主动性,如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和创建"规范化药房"没有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导致医疗机构创建不积极;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是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进行的,但相关部门对此项工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认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和责任机制,导致前期工作互相配合、有声有色,后期跟踪检查只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单打独斗”,达不到预期目标。

2.4 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缺乏制约机制。药房管理的好坏有赖于科学、健全的规范管理,但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和“规范化药房”创建活动始终没有很好地开展。由于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因素,《医疗机构药械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等配套法规尚未出台,目前医疗机构的药房管理制度处于可有可无状态,就连《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的“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药品保管制度”等,由于没有规定医疗机构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中没有得到落实,给药品的安全使用带来很大隐患。

2.5 现行法规相应的责任条款缺失。现行的《药品管理法》对医疗机构只有禁止性或者义务性规定,缺乏相应的罚则;新颁布实施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在医疗机构购进、储存药品方面有明确规定,但是对违规行为仅做出 “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的处罚,起不到有效遏制和处理不同形式的违法行为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诸如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各项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药房、药库面积必须达标且必须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等要求,即使医疗机构做不到,监管部门也无法采取限制和强制性处罚措施。

3 促进县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如何使县乡医疗机构药事工作由传统的供应服务模式向规范化模式转变,是摆在医疗机构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加强县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3.1 建立以县(市)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组织为龙头的区域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协会。建立区域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协会,是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辖区医疗机构药剂工作的领导,总揽医院药事管理全局,集中研究具有共性的药事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提高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实现形式,这是完成上述任务可靠的组织保证。乡镇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受规模、技术力量等因素的限制,一般无条件设置药事管理机构,而县(市)级医疗机构却具备人财物的优势,在这种情形下,就有必要建立以县(市)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组织为龙头的区域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协会。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协会要根据医疗机构药学自身的特点、规律和工作要求,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与药学会工作结合,让区域内药学工作者参与管理协会有关学术、业务、管理方面的活动;同时区域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协会要协调、指导区域内医疗机构开展药事管理工作,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切实解决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推进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3.2 加快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标准。如在现行《药品管理法》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医疗机构药剂管理许可制度,并联合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制定可参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建立统一的“规范化药房”验收标准。但也应考虑到医疗机构的特殊性,除了对药库、药房软硬件建设制定标准外,还应考虑急诊室、防疫室、中药炮制室、病区药房、化验室、煎药室的药品管理问题,使药房、药库在人员、设备的配备和管理上得到有效规范,各项具体措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实施办法、实施步骤可由卫生部门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同制定。当然,在此之前,可先考虑制定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性《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

3.3 重视药学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药学技术人员的潜在力量。无论是从药学事业发展的宏观上看,还是从各单位微观上说,药学人员是药学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的承担者、执行者,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德才兼备的药学技术队伍,并管理好这支队伍,是发展药学学科和医院药学事业的重要保证。如何来解决好药学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呢?一是加强社会宣传力度,鼓励一批药学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医疗机构工作,并向社会公开招聘药学人才,解决乡镇医疗机构药学专业人才匮乏问题。二是积极鼓励现有药学人员参加再教育,提高药学服务水平。要充分利用函授、广播电视、网络教育、讲习班等方法培养和复训医疗机构药学人员,并把重点放在偏远、贫穷、少数民族地区,尽快提高乡镇药学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同时,应将乡镇药学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乡镇卫生人才培训计划。

3.4 加强药房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营造良好的药学服务环境。作为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药学工作,应加强基础设施,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重点改善制剂室、门诊药房、病室药房的基础设施、设备及用具条件,并要根据质量控制检测需要,充实药检室的仪器设备。同时应按照临床药学、合理用药监管的要求,搞好图书情报资料、用药咨询、药物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等软件咨询系统及信息网络,充实实验室建设;改善药品存放条件,力争达到《医疗机构药剂管理规范》的标准,为完善服务功能,延伸和扩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技术水准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加强县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县乡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需要多方协作,尤其是医疗机构管理机关、区域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协会和药学会等组织,应当发挥指导与协调作用,综合运用法制的、政策的、自律的、经济的手段,使县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为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医疗机构药剂管理规范(赣卫医发[2007]6号)

2 吉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吉安市卫生局制定的《吉安市乡镇级医疗机构规范药房验收标准》

3 卫生部医政司陈虎编著.我国医院药事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考

化学药品管理制度第5篇

    1确立以人为本观念

    最近几年以来,医院药剂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表现在其内涵与服务模式方面,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是由面向药物转而面向患者,从单纯的药品保障向知识服务的技术服务型转变,逐步实现医院药剂工作的知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药学人员能够真正地参与临床实践,达到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目的[5]。配药发药工作仅仅是药剂师工作的一部分,而他们更重要的工作是给公众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服务,像对药品不良反应的主动报告等。在深入临床的工作实践中,要始终以患者的利益为本,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做到真诚、主动、热情;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临床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指导患者科学服用,解除患者痛苦,促进其生命质量提高。就此而言,加强药师对药品使用知识的要求,提高药师用药的责任感也十分重要,在为患者服务上,逐步实现全程化药学信息服务,形成药师与医师、护士的一体化团队关系,达到良性的互动与合作,在临床用药上又形成相互干预与制约的关系链[6]。

    2平台建设——药品管理信息系统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只有依靠完善而强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才能有效地提高医院对药剂和药品的管理效率。所以,建设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各大医院的必然选择,建设好医院的网络管理系统,特别是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促进药品管理的规范化、网络化。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把品种繁多、种类多样的药剂或药品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然后将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保存在电脑中,方便以后的查询和管理,而且药剂或药品的名称、存量和价格等信息一目了然。它的实施为真正实现药品管理的实时性、效率性、安全性、科学性提供了有力保障。药剂知识管理系统的药剂操作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真正的统计便捷、方便质控、实时查询等。像现在使用的药剂管理系统,完全符合GSP规范要求,突出了专业性,它在对药剂管理过程中,药品的库存量能准确显示出来,对药品进行盘点、入库、发放、价格调整、处方分类等综合统计,并能对有效期、积压商品、储存环境温度自动预警。

    3制度建设

    我国为加强对医院药剂的管理,颁布了《药品管理法》,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医院药剂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乃是当务之急,医院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补充和完善药剂管理制度。第一是要做好对药剂和药品质量的监督与检验工作,切实保障药剂药品的质量。第二是对相关医护人员从制度上要求他们严格医院药剂的管理,绝不容许粗心大意等问题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4设置临床药学机构

    临床药学机构包括临床药学资料信息库、药学咨询室等。药学资料室的建立要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收集、整理相关的药学资料和信息,掌握国内、国外药学资料及发展动向,建立药学资料信息库,方便药学人员查阅专业资料。对于合理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追踪和检测,积极加入药物评价、会诊、查房以及应用药物经济学对目前的诊疗方案进行评估等工作。设置药学咨询室,进行药物咨询工作,为患者提供各类药物的咨询。在临床查房、会诊、药学监护、药物评价等工作中为临床科室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优质服务。坚持临床药师下临床制度,这样,就可以深入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及指导工作,然而,现在医生们对临床药师工作的重要性理解不够[6]。大部分医院对此都比较重视,也逐渐重视培养此类人才。具体做法是要配备临床药师上岗,把药物咨询窗口专设在西药房,对患者的用药疑问进行解答。临床药师协助医生查房制度在住院病房实行。使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在他们临床用药实践中得到解决。更合理的用药方案地产生,往往是临床药师对医嘱、处方进行筛查过程中,从而可能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和医师商讨的结果。加强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工作:提高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减少漏报率,对发生的ADR进行因果关系评价分析[7]。目前,ADR检测工作的开展还不到位,如工作流于形式、上报局限的存在等问题,全方位加以改观很有必要。从制度上要加强人才培养,形成专职技术人员引入机制,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分析的水平,要建立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报告制度,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5药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由于药库是医院的药品管理中心,所以其管理的好与坏,药库数据的准确与否,对医院的发展影响很大。而现在药库的管理还需改善,要进一步全面实现信息化系统管理,按GSP要求规范化管理。要保证质量,进行货比三家,采购优质价廉的优质药材。对药材进行规范化管理,分类存放,杜绝出现发霉变质的中药材[8]。西药房的管理应全面实行信息化、知识化,推行OSM现场管理系统。作为OSM管理系统实行的示范科室,对工作现场实施规范化管理,引导员工养成的良好习惯,保持工作场所整洁、秩序井然,形成标准化且有自己的特色。药品的整理、柜台的清洁,冰箱的维护,冷藏药品的管理等,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专人专柜,工作流程的各环节达到精细化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降低配发药品的差错率。理顺各病区的用药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大部分需分装的药品使用自动分药机分装,做到单剂量发药,配发药品准确无误,使住院患者服用起来方便卫生。

化学药品管理制度第6篇

我院畜牧兽医系有5个专业,包括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宠物养护、兽医医药和实验动物。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实践教学的比例不断加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教学都在60%以上,除少部分(约10%)实践课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外,其余实践教学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承担了所有实践教学任务的50%左右,学生和教师在实验室每天都要使用各种药品,其中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化学药品;有动物手术的麻醉药品;有疫病诊断的生物试剂盒等。药品种类的多样化,管理难度较大,笔者在畜牧兽医实验室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就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管理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实验室药品管理方面存在的本文由收集整理主要问题

1.实验室药品存放分散。畜牧兽医专业经历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办学水平评估”及“部级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新建了“胚胎移植中心”、“种禽繁育中心”和“宠物训养中心”三个校内实训基地,扩建了“动物医院”和“兽药生产与检测中心”两个校内实训基地,加上原本有动物药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检测、动物疾病诊疗、动物手术、兽药检测等十五个实验室,便于教师进行实验,各实训基地及实验室都配备了药品,导致药品分散,达不到药品的共享,时间久了存在大量过期药品,尤其化学试剂过期的数量比较多。

2.教师的实验药品采购计划与开设的实验项目存在差异。学院耗材管理办公室要求,在每学期的期末上报下学期实验耗材计划(包括实验药品计划),教师虽然有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书,但是通常还没有做出实验、实习及综合实训的教学计划,就报了实验耗材计划,这样就会造成耗材与实验内容不相符合,作为耗材一部分的药品也不例外,存在差异,导致药品多余或不足。

3.药品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药品是搞好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保证。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支撑,必然在药品的采购、保管、使用等方面出现问题。除常规的药品管理制度之外,要完善特殊药品(麻醉药、毒性药品、生物制剂)的管理制度。

二、提高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1.建立药品申请、审核、审批制度。教师根据实验、实习和综合实训计划,制订药品采购计划,由实验管理人员审核并统计,在清点库存药品的基础上,取消库存药品中的申购药品,综合考虑药品使用情况,适当的补充药品,进一步完善申报计划并签字。然后经系部主任审批签字,交学院中心实验室耗材管理办公室,根据学院经费情况审批并采购。药品申购只有层层把关,才能防止重复购买带来的过期浪费。

2.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建立药品分类及保存管理制度,降低损耗,防止事故发生非常必要。实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药品试剂的性质、分类与存放保管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实施分类摆放好药品。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有以下几类:(1)化学药品:化学试剂按无机物、有机物分类存放;无机物按酸、碱、盐;盐类中按金属活泼性顺序分类存放;不同性质的药品要分类摆放,氧化性和还原性强的物质就不能放在一起,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产生爆炸。如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就要离还原性材料远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也不能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混合后会放出大量的热,也会产生危险;容易自燃、或者受撞击能爆炸的材料要单独放置,离其它材料远一些;易挥发的材料需放置在通风柜里,最好不要放在密闭的地方;有毒、有害的物品需要做出明显的标记。最后,在药品柜上的位置,标出药品名称,并且在记录本上写药品的数量。(2)兽用药品:根据畜牧兽医实验室常用药品类型,本着便于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原则,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注射剂、片剂、散剂、溶液剂。注射剂种类多、数量大,按药理作用分为:抗菌药、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泌尿生殖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和消化系统用药等几类。分柜或分层摆放这些药品。(3)生物制剂:根据试剂要求存放,使用时严

格按照说明书使用。(4)特殊药品:畜牧兽医实验室的特殊药品主要指麻醉药(如陆眠醒、舒泰、巴比妥类、静松灵等)和有毒化学试剂(如亚硝酸盐、丙酮、有机磷类),依照《药品管理法》,对这些药品实行特殊管理。①采购应做好年度计划,按规定逐级申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到指定兽药公司采购。②入库应按最小单位包装逐支逐瓶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③药品存放在加锁的铁柜内,专人负责保管和领取。④药品仅限本系兽医实验和科研使用,不得转让、借出或移作它用,严格按规定控制使用范围和用量,实行领用经申请、审批、双人登记签字的制度。未使用完及时归还库房登记入库。

3.建立生物制品低温保藏领取制度。畜牧兽医实验室生物制品主要有:疫苗、诊断抗原及阳性血清、疾病诊断液及生化试剂盒,具有价格贵、运输、保存条件要求严格等特点,采取集中保存专人管理的有效措施。药品入库时,至少有两名人员参与,做到账物相符,使用时认真填写领取登记表并签上姓名日期,表示经手认可。有两点建议:一是后勤部门保证实验室冷藏设备的正常供电,如有特殊情况要提前通知。二是实验管理人员应该经常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关掉电源停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想办法妥善保存好生物制品。

4.建立药品定期核查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药品的库存清点制度,对库存试剂必须定期检查,发现有变质或有异常现象要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贮存条件和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领导处理。发现试剂瓶上的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立即贴好标签,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兽用药品及生物制品要重点核查有效期。

5.建立完善的药品报废销毁制度。原则上失效、过期、破损的特殊药品每年报废一次。对于兽用失效、过期药品,如注射剂、片剂、散剂、酊剂等,可以暂不处理,特别是过期药品出现变色、沉淀、分层、析出等变化时,可放在展示柜内,供学生在药理课上作为识别过期药品的样品。

6.实行药品计算机管理。实验管理人员将实验室各类药品的规格、数量、有效期及具体柜号输入计算机,实行计算机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实行全院范围内联网的管理模式。定期更新网上资料,有利于相关系部及中心实验室及时解药品情况,在审核采购计划时作为重要依据,控制了药品重复购置带来的过期报废损失。帮助使用者在网上快捷查找所需药品,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化学药品管理制度第7篇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新医改; 医院; 药剂管理; 模式; 知识服务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以知识管理,知识服务为主导。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国家“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医院药剂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医院药剂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医改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必须转变医院药剂的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使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1 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是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内,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组织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21世纪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知识的质量,利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对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挑战。

2 医院药剂管理

药剂管理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整个医院药事管理的核心之一。

2.1 药剂管理的内容 它不仅是包括了药品采购、验收和保管的过程,而且还涉及到用药的计划管理、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药品的市场价格管理、药剂的财务经济管理等一系列内容[1]。

首先是药品采购,药品采购是药剂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药剂管理工作的第一步[2]。关键因素是质量、价格、数量等。其次是药剂调配,药剂调配要求调剂人员根据临床医生的处方甚至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需要,对药品进行合理的搭配以及调剂,调配出能够治愈疾病的药剂[3]。它包括了一些普通制剂、灭菌制剂和中药制剂的生产。第三是药剂入库,在药剂入库时,要对药剂的制作人员信息进行记录,要标明药剂的制作日期,保存时间以及药剂的编号,做到有迹可循[4]。而且要保证库房的温度、通风性、湿度达标。

2.2 药剂管理的作用 首先表现在药剂管理是确保医院用药安全的基础,其次表现在药剂管理有效地降低了医院运行的经济成本[2],第三表现在药剂管理是保障医患关系正常发展的关键,它为医生的用药安全提供了绝对的保障,这是确保患者疾病正常恢复的关键。

3 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药剂管理模式

根据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和国家“新医改”的实施进程,按照信息社会的知识管理,知识服务的时代需求,传统的药品和药剂的供应型医院药剂管理模式遇到挑战,要进行变革,一种医药协作与结合的临床应用技术服务型呼之欲出,专业知识型药剂的调剂工作也将取代传统的发药型。其发展趋势是专业化、信息化、服务化的模式。

3.1 确立以人为本观念 最近几年以来,医院药剂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表现在其内涵与服务模式方面,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是由面向药物转而面向患者,从单纯的药品保障向知识服务的技术服务型转变,逐步实现医院药剂工作的知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药学人员能够真正地参与临床实践,达到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目的[5]。配药发药工作仅仅是药剂师工作的一部分,而他们更重要的工作是给公众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服务,像对药品不良反应的主动报告等。在深入临床的工作实践中,要始终以患者的利益为本,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做到真诚、主动、热情;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临床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指导患者科学服用,解除患者痛苦,促进其生命质量提高。就此而言,加强药师对药品使用知识的要求,提高药师用药的责任感也十分重要,在为患者服务上,逐步实现全程化药学信息服务,形成药师与医师、护士的一体化团队关系,达到良性的互动与合作,在临床用药上又形成相互干预与制约的关系链[6]。

3.2 平台建设——药品管理信息系统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只有依靠完善而强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才能有效地提高医院对药剂和药品的管理效率。所以,建设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各大医院的必然选择,建设好医院的网络管理系统,特别是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促进药品管理的规范化、网络化。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把品种繁多、种类多样的药剂或药品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然后将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保存在电脑中,方便以后的查询和管理,而且药剂或药品的名称、存量和价格等信息一目了然。它的实施为真正实现药品管理的实时性、效率性、安全性、科学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药剂知识管理系统的药剂操作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真正的统计便捷、方便质控、实时查询等。像现在使用的药剂管理系统,完全符合GSP规范要求,突出了专业性,它在对药剂管理过程中,药品的库存量能准确显示出来,对药品进行盘点、入库、发放、价格调整、处方分类等综合统计,并能对有效期、积压商品、储存环境温度自动预警。

3.3 制度建设 我国为加强对医院药剂的管理,颁布了《药品管理法》,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医院药剂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乃是当务之急,医院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补充和完善药剂管理制度。第一是要做好对药剂和药品质量的监督与检验工作,切实保障药剂药品的质量。第二是对相关医护人员从制度上要求他们严格医院药剂的管理,绝不容许粗心大意等问题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3.4 设置临床药学机构 临床药学机构包括临床药学资料信息库、药学咨询室等。

3.4.1 建立临床药学资料室 药学资料室的建立要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收集、整理相关的药学资料和信息,掌握国内、国外药学资料及发展动向,建立药学资料信息库,方便药学人员查阅专业资料。对于合理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追踪和检测,积极加入药物评价、会诊、查房以及应用药物经济学对目前的诊疗方案进行评估等工作。

3.4.2 建立药学咨询室 设置药学咨询室,进行药物咨询工作,为患者提供各类药物的咨询。在临床查房、会诊、药学监护、药物评价等工作中为临床科室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优质服务。

坚持临床药师下临床制度,这样,就可以深入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及指导工作,然而,现在医生们对临床药师工作的重要性理解不够[6]。大部分医院对此都比较重视,也逐渐重视培养此类人才。具体做法是要配备临床药师上岗,把药物咨询窗口专设在西药房,对患者的用药疑问进行解答。临床药师协助医生查房制度在住院病房实行。使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在他们临床用药实践中得到解决。更合理的用药方案地产生,往往是临床药师对医嘱、处方进行筛查过程中,从而可能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和医师商讨的结果。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工作:提高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减少漏报率,对发生的ADR进行因果关系评价分析[7]。目前,ADR检测工作的开展还不到位,如工作流于形式、上报局限的存在等问题,全方位加以改观很有必要。从制度上要加强人才培养,形成专职技术人员引入机制,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分析的水平,要建立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报告制度,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3.5 药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5.1 药库 由于药库是医院的药品管理中心,所以其管理的好与坏,药库数据的准确与否,对医院的发展影响很大。而现在药库的管理还需改善,要进一步全面实现信息化系统管理,按GSP要求规范化管理。

3.5.2 中药房 要保证质量,进行货比三家,采购优质价廉的优质药材。对药材进行规范化管理,分类存放,杜绝出现发霉变质的中药材[8]。

3.5.3 西药房 西药房的管理应全面实行信息化、知识化,推行OSM现场管理系统。作为OSM管理系统实行的示范科室,对工作现场实施规范化管理,引导员工养成的良好习惯,保持工作场所整洁、秩序井然,形成标准化且有自己的特色。药品的整理、柜台的清洁,冰箱的维护,冷藏药品的管理等,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专人专柜,工作流程的各环节达到精细化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降低配发药品的差错率。

3.5.4 住院药房 理顺各病区的用药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大部分需分装的药品使用自动分药机分装,做到单剂量发药,配发药品准确无误,使住院患者服用起来方便卫生。

3.6 人力资源建设 新时期国家医药制度的改革及药学功能模式的转变,医院药剂管理模式不再是管着药品的配制和发放,而是必须为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知识服务。所以,药学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医院要从管理机制上加大力度,调整与改善药学人员结构,创立激励人才竞争机制和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定时进行药学知识讲座培训。要不断引进和选拔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特别要抓好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应根据药学人员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学识水平合理进行人才配置,充分、合理地利用人才资源,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药剂工作人员的素质,形成一支技术型、管理型、专业型的学习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团队[9]。

总之,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新医改工作,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医院药剂管理模式,基于知识管理,向专业化、信息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为患者的用药打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保证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钢柱,李青素.如何提高医院药剂科的管理水平[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8):146-147.

[2]邹清波.现代医院药剂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4):186.

[3]周建国,沈靖才.新医改对医院药剂管理转变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7):152-153.

[4]张立.医院药房管理要素的建设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39-340.

[5]程凤娟.浅谈医院药剂科的管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4,8(8):1459.

[6]陈冰璞,王蕊.新医改背景下药剂科发展的思考[J].中国医药,2011,6(2):75-76.

[7]刘卫卫,王爽,王小虹.我国医院药剂科发展方向[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2):1695.

化学药品管理制度第8篇

方法:我院药房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11名药房管理人员开展药房规范化管理活动,成立药房规范化管理小组,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结果:药房的管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药品管理水平,增强了药品的安全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提高了医院的声誉与综合竞争能力。

结论:药房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药房规范化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48-02

药房是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窗口,是医院进行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药房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接受治疗所使用的药品的质量,关系到患者康复水平与生命安全,关系到患者的根本利益与家庭幸福,关系到医院的声誉与综合竞争能力。因此,大力加强医院药房管理措施研究,提高药房的管理质量,对于提高医院救治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医院的声誉与综合竞争能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开展药房规范化管理活动,其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药房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11名药房管理人员开展药房规范化管理活动,男5名,女6名。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36.3±1.8)岁,主任药师级别0名,副主任药师级别0名,主管药师级别2名,药剂师级别4名,药剂士级别5名。其中本科学历2名,大学专科学历2名,中专学历7名。

1.2成立药房规范化管理小组。为加强药房规范化管理,成立药房规范化管理小组,小组设组长一名,由主管药师担任,其他药师均为小组成员。全体组员均参与药房规范化管理,每15d定期召开药房规范化管理小组讨论会,提出药房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并制定药房规范化管理措施。

2分析当前我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行之有效的药房管理制度。药房尽管是医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药房的管理上却存在着政出多门的现象,除医院外,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部门都可以行使对药房的管理权,这样出现了药房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划分问题,责任划分不清,即使医院制定了具体的药房管理制度也难以执行。同时,在药房管理中还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这样就导致药房管理人员积极性低,难以有效进行管理现象的出现。

2.2药房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近几年来,由于医院工作重点倾向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以及增加日常业务量等方面,导致药房管理工作在医院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专业人员配置较少,一个人负责全程医疗用药的现象已经成为常态,这样无疑增加了药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严重的管理任务使得药房管理人员疲惫不堪,工作压力显著增大,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药房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意识慢慢消失,滋生消极应付心理,从而对取药人表现出态度冷淡,应答不周,甚至和取药人发生冲突,导致纠纷的现象。

2.3药品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药房药品的管理过程中,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未能严格执行药品有效期的检查,未能建立科学的药品损益追溯制度,药品陈列未能按照分类摆放的原则进行摆放,部分药品存在标签缺失或者标签不正确的现象,药品保存缺乏应有的条件,未能严格执行药物退换登记制度,特殊药品等级不够规范甚至不登记,缺乏严格的药品验收制度等。

3制定有效的药房管理措施

3.1加强药房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药房管理制度建设,是提高药房管理质量,提高药房服务水平,降低事故率的重要保证。加强药房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必须明确上级管理部门的职责,按照各自的职能行驶对医院药房的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引导与帮助,避免滥用权力现象的发生。其次,药房管理层要针对药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管理问题的每一个细节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药房管理制度的全覆盖。其次,要大力加强绩效考评机制建设,将药房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和个人绩效相联系,通过绩效考评机制调动药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药房管理质量意识,及时发现管理质量问题并进行认真的处理,将药房管理质量问题处理于萌芽状态。

3.2加强药房管理队伍建设。医院药房要想提高管理质量,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管理队伍是其必然选择。加强药房管理队伍,首先必须改造药房管理人员的思想,增强管理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团队理念与服务意识。医院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让管理人员认识到提高药房管理质量的重要性,让药房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只有提高药房管理质量,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药服务,才能实现药房管理人员的人生价值,才能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其次,医院要大力加强专科药物管理知识技能培训与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药房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只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药房管理人员应对管理问题,处理管理问题的能力,将药房管理质量问题降低到最低水平。

3.3加强药品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药房管理,还要大力加强药品管理制度的建设并严格执行。在药房管理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药品养护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药品清点制度,退药登记制度,药品验收制度,规范药品摆放等各种制度的建设,并且制定相关措施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有序进行。

4结果

经过开展药房规范化管理活动,我院药房的管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增强了药品的安全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提高了医院的声誉与综合竞争能力。

5小结

总之,在医院药房管理过程中,开展药房规范化管理活动,认真分析存在于药房管理过程中影响药房管理质量的因素,制定有效的药房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增强药品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值得在药房管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俊,丁玉梅.新医改政策下县级医院中药房管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2,33(36):8061-8062

[2]许巧巧,邵希跃,谢戌颖,叶晓兰.“品管圈”在提升门诊药房医疗服务品质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2,24(11):284-286

化学药品管理制度第9篇

药品分类管理是根据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 依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处方药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使用, 非处方药则由消费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我国建立并完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监督管理深化改革的大事, 对促进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 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增强人们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 合理利用医疗卫生与药品资源产生重大作用。

对药品实施分类管理有利于提高药品监督管理水平。通过规范并加强对非处方药的指导,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保健。

我国药品分类管理政策的发展情况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这一管理模式作为药品政策立法议题;1997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国家建立并完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1999年4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SDA) 与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五部局联合了《关于我国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1999年6月,SDA 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 》, 同年10月18日起开展药品分类管理流通试点工作, 11月公布了《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及管理规定》( 暂行) 。12月制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并了相关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000年1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颁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将开始对药品实行分类管理; 2004年2月又对注射剂的使用进行了规定, 规定注射剂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售出; 2004年7月1日又作出规定抗菌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 这标志我国全面实行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已进入攻坚阶段; 2005年1月1日规定抗肿瘤药、激素类( 避孕药除外) 处方药等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 2005年7月1日规定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内分泌疾病的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2005年12月31日以后, 实现全部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请记住我站域名/销售,在药师指导下才能使用。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首先,相同分类名词所指的分类范围不同。国家药品质量公告中的“化学药品”所指的分类范围不包括抗生素、生化药品;新药审批办法等规章中的“化学药品”则包括抗生素、生化药品。此类情况在“中药”、“中成药”等分类中亦有发生。由于名称所指的范围不固定,造成管理制度所指的管理对象不固定,在不同的管理者或不同的管理制度之间发生矛盾,引起混乱。如:对经营企业使用“化学药品”、“中成药”或“贵细中药材”等分类名词来限制经营范围时,就难以准确地认定“超范围经营”的违法行为,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行政诉讼。

其次,同类药品使用不同的分类名称。化学药品与西药在上述规章及有关文件中被随意使用,没有专门的释义依据,缺乏科学、严格的范围界定,互相代用或混用,很不规范。同时,两个名称在《药品管理法》中均未使用。在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中,按“X”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F”代表“辅料”的解释,“X”的含意应该理解为“西药”第一个字“西”的拼音首写字母。中文所指既然是“化学药品”类, 为何要用“西药”,“西”字的首写拼音字母,而不使用更为合理、规范的“H”( 化学药品“化” 字的拼音首写字母) 来表示。

再次,“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分类缺乏依据。按《新药审批办法》的分类规定,分别将以中药为主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划归“中药”;以化学药品为主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划归“化学药品”。如此划分虽有依据,但未注意到两者其实都已不是单纯的或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和“化学药品”。其它法律、法规或规章使用的“中药”或“化学药品”所指的范围也没有包括“中西药复方制剂”。分别归类时如何认定是以中药为主还是以西药为主,也没有具体的依据。

以上种种分类名词不规范, 不仅会给药品监督管理、科研、档案、教学等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产生物价、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对具体管理对象的分类归属各持己见,造成管理工作的混乱。

最后,缺乏对药品分类名称含义的规定及其对原规定含意的更新。

对较常用的“中成药”、“中西成药”、“中草药“、“草药”等名称缺乏专门的含义规定。有些文献对药品分类名词的解释也需要进行修改或调整。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对策。

由有关部门制定药品分类及其名称的管理规定。药品分类方法、分类名称及其含义是对药品实施法制管理的依据之一。分类名称及所指范围如同药品的通用名称一样应该具有法定性、规范性,不能随意改变、随便使用、任意发明。以便在制定药品管理法规、审批药品事项、学术交流活动、资料 统计、文件等相关工作中有章可循。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实现理解统一、用语规范,达到管理准确有效的目的。

及时调整药品分类,更新分类专用名称药品的类别及其分类名称、各类药品的含义等,均应随着医药学的发展而发展。新的理论、技术、剂型不断产生,旧的观念、认识、概念、定义要不断更新。如:由于中西医的结合,产生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中西医结合的医生,中西药结合的疗法,同时也产生了中西药结合的“西药复方制剂”其中西医药理论(术语) 结合的药品说明书。但是,的药品分类却没有“西药复方制剂”分类地位,们只能被一分为二,行“非中即西”的分类原则。笔者认为,确立“中西药复方制剂”的独立分类地位,可以开辟一条新药研究的新路,有利于中西药理论的结合,进而支持中西医理论的结合,同时也符合《药品管理法》发展现代药的基本原则。

另外,对已经形成传统的一些分类名词,如:中成药、中草药、抗生素等,也应吸纳新的理论及研究成果,更新定义的内容。使药品分类工作体现医药科技的整体发展水平,并通过药品分类促进有关工作得到最新医药理论及技术的指导与支持。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