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五个认同心得体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12 00:16:00

五个认同心得体会

五个认同心得体会第1篇

首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对于上述五个认同,我认为:“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只有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才能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第二,如何做到“五个认同”,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在认同伟大祖国方面: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首先表现在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的精髓,爱国精神穿越时空,一直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灿烂不熄,历经磨难而不分裂就是最好证明。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爱国主义一直是我们凝聚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的鲜艳旗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绩,切实加强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在认同伟大的中华民族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有共同认同的血缘融通、流动交汇有机体,是一个历经五千年风雨锻造而成的“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是最具共同意识的民族。56个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毛泽东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向我的学生讲述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历史,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但是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要让孩子们记住那些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让他们明白,我们无论哪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无论哪个民族遭难,其他民族不会坐视不管,我们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着一起,共同前进,共同进步。

在认同伟大的中华文化方面:伟大的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优秀文化的汇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解决文化认同问题重要而关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把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传授给我的学生,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孩子们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树立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

在认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方面:对领导56个民族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政党认同尤为重要。当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将在不断增进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的同时,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详细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艰辛历程,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在认同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其中实现了“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的伟大功绩。

现在,通往民族地区的大道一条接一条的畅通,处在深山的百姓通过异地扶贫搬迁政策过上了新生活,贫困百姓住上了窗明几净的新房子,用水用电用网用燃气安全快捷方便,孩子们上了新学校,每个人都有了基本医疗保险保障,那些曾经困扰在民族地区的行路难、上学难、致富难等各种问题一去不返。这一切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和坚持走正确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五个认同心得体会第2篇

摘要:心理学家作的有关幸福的研究中,有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可以提高幸福感。在中国社会管理中,也运用过“忆苦思甜”来实施对民众的思想教育。以上两种前者是科学,后一种是社会实践,而今我们将两者结合,创作出一项积极心理技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幸福体验。通过身体味觉的刺激唤醒心理的记忆,通过“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让每个个体去重新体验和再经验过去的酸甜苦辣咸,并从中收获幸福的体验。

关键词: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幸福体验

一、积极心理技术研发的理论背景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一段记忆都是有意义的,而味觉记忆作为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存在,是我们最不容易将其与心理联系起来的一种记忆类型。为什么不同的味道会使我们联想起不同的生活事件和经历并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主要是运用了心理学的“具身认知”原理。

具身认知,也称“具体化”,是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具身认知理论主要指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生活体验“激活”心理感觉,反之亦然。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具体的个体在实时环境中产生的,储存在记忆里的认知信息并非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生动的,同身体的特殊感觉通道相联系。通过具身认知的原理,用生理刺激去诱发相应的情绪,就如导弹制导一般,让对方回忆起相应的事件,并且进行表达和分享,这是一个通过艺术的形式实现心理澄清的过程。让成员回想起那些曾经对自己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事件,在分享中有一个相对客观、理性的认识,并且引发一些思考。

二、“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的意义

人生中有很多不同的经历,就像是酸甜苦辣咸这些不同的味道,有些时候我们会想跳过所有的看似不那么舒服的味道,不要酸、不要苦、不要辣,直奔如恋人相处般永久的甜蜜,我们以为那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不枉此生。有时候我们觉得如果人生只剩下苦,将会没有欢乐、没有收获。究竟怎样的人生才是理想的人生?没有任何人能代替我们说出答案。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百味的,不同的味道的混合,才可以体验出人生的真谛在于――珍惜。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在一次痛苦经历之后,每天逢人诉苦,苦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她用自己营造的苦难埋葬了自己的人生。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厌倦了总是“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深挖伤口,甚至创造问题来处理的模式,这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人们真正的心理需要了。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需要治疗的病人,而是想要追求幸福生活的积极向上的健康人群。我们需要的是转身,而不是沉浸在问题中整日以泪洗面。珍惜人生的每一段经历,尽量把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朝积极的方向转化,这就是“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制作的意义。

“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以具身认知理论为背景,以五种不同味道的茶水来刺激味觉,从而激发个体对相应经历的回忆,由此积极创设一个再经验的情境,并从正向加以引导,由个体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段经验的不同解读来重新认识现在的生活,从而体验幸福感。最后,由“人生五味茶”的体验,进入到诗歌的创作,其实是一个升华的过程,诗歌是所有艺术表达形式中,最具有升华意义的一种方式,在作诗的过程中会自然地有一个向积极方向转化的过程,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引导方向。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生活,但当我们的观念作了一个调整和转化,真正去感激和珍惜我们所经历和将要经历的一切时,眼前的世界其实已经出现了另一番光彩。人生五味,皆有其意义,唯有珍惜,方能真正了解其中的滋味。

三、“人生五味茶”积极心理技术的操作步骤

1.召集5~8个好朋友,找一个安静的适合喝茶的地方相聚在一起,事先不向他们作任何消息的透露,由几个组织者策划整个活动的流程。准备好材料,包括泡好酸、甜、苦、辣、咸五壶茶,每人一个茶杯。

2.首先,每个人手中拿一个杯子,先倒上第一杯苦茶,告诉参与者不能闻也不要提前喝,不讨论不分享,当引导者喊“开始”,大家一起一饮而尽。

3.喝下去之后,每个人先不说话,顺着自己身体的感觉,可以先闭上眼睛,静静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回忆这种感受是否和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有相同的地方。

4.参与者依次分享自己想到的事情、自己过往的经历和体验等。

5.依次按照苦、酸、辣、咸、甜的顺序上茶,由组织者下口令,参与者一饮而尽,再闭目静静体会,然后依次分享各自的故事。

6.喝完五种茶之后,顺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现场作一首诗,题目就叫作“人生五味茶”。

7.每个参与者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

8.结束前,所有人一起唱一首能表达大家心声的歌,例如《驿动的心》等,结束活动。

四、注意事项

1.酸、辣、苦、咸、甜五种茶的味道要尽量重一些,这样感受相对较深,能更好地引发回忆。辣的味道用芥末而不是辣椒,会有更理想的效果。

2.每位成员分享的时候,其他成员保持安静倾听,不评价,不回应,不分析。

3.五杯茶一定都要一饮而尽,不是慢慢细细品尝。

4.如果过程中某个成员出现一些情绪反应,例如哭泣等,都属于正常现象,其他成员可以鼓励其表达,并且给予支持。

[1] 陈宪年.从感觉到心觉[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8):21-23.

[2] 马丁・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3] 张粹然.心理学与文化[C].四川省心理学学会,2005.

[4]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5):705-710.

[5] 杨鑫辉.现代心理技术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 韦志中.幸福干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五个认同心得体会第3篇

会议发言稿范文一同志们:

现在开会。

今天,镇党委、政府在这里召开全镇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动员部署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海宁市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动员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和省、市六五普法规划,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全面部署六五普法工作。

出席今天会议的人员有:斜桥镇人民政府镇长蒋执安,镇党委、人大、政府班子人员,镇属部门负责人、村(社区)负责人、企业代表和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

今天会议的主要议程有四项:一是表彰先进;二是镇党委委员潘伟标同志作五五普法总结和六五普法部署报告;三是蒋镇长代表斜桥镇人民政府与各村(社区)签订六五普法责任书;最后,镇长蒋执安同志作重要讲话。

现在进行会议第一项议程,表彰五五普法先进,举办颁奖仪式 首先,请镇党委委员糜志龙同志宣读镇党委、政府表彰决定,大家欢迎。

下面,为五五普法先进集体颁奖

请五五普法先进集体代表上台领牌;

下面,为五五普法先进个人颁奖

请第一批五五普法先进个人代表上台领奖;

请第二批五五普法先进个人代表上台领奖。

现在进行会议第二项议程

请镇党委委员同志、镇普法办主任潘伟标同志作五五普法总结和六五普法部署报告,大家欢迎!

现在进行会议第三项议程

请斜桥镇人民政府镇长蒋执安同志与各村(社区)签订六五普法责任书

现在进行会议第四项议程,请斜桥镇人民政府镇长蒋执安同志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我镇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广大

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改善,各项事业正逐步走向法治化管理轨道,为完成xx计划的各项任务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镇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对法律的信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建设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实施我镇xx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平安斜桥的法治保障。

刚才,蒋镇长作了重要讲话,还与全镇各村(社区)签订了六五普法责任书,对五五普法期间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并举行了颁奖仪式。伟标同志回顾总结了五五普法工作,并对六五普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蒋镇长站在加强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平安斜桥、构建和谐斜桥、法治斜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深入贯彻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蒋镇长的讲话十分重要,全镇各部门、村(社区)一定要认真学习、认真贯彻。

一是要认真组织这次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贯彻六五普法规划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层层发动,做好贯彻落实。

二是各部门要结合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以及本部门的实际,认真组织制订适合本部门的普法规划,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工作。

三是全镇各部门、社区要充分认识开展六五普法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担负起领导法制宣传教育的重大责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普法工作的合力。

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散会!

会议发言稿范文二各位亲爱的家人:

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我们xx保健一月一次的员工大会很高兴各位家人积极参与。首先感谢各位上晚班的家人与请假休息的家人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赶到公司开我们一月一次的员工大会借大家的双手给他们三遍爱的掌声,谢谢大家!

感谢来自从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加如xx保健与xx保健同甘共苦为xx的明天而努力谢谢大家!把三遍最热力的掌声送给优秀的自己。

xx保健开业半年多它本着以技术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的理念创下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同行业的认可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当然xx保健这些优异的成绩是在站的家人们不断的付出、不断的努力而得到的。

大家都知道服务行业竞争很大,我们要在同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哪就必须把技术、服务做到极致。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摸索,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商人叫白圭,他曾提出了国家赖以生存(的五个条件,它们分别是信、名、亲、财、功。我们也以这五个条件作为xx保健发展的基矗信是企业存亡的最基本因素,失信于天下必亡国,失信于客户,企业谈何能发展!名是企业的名声,声名狼藉必不长久,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们树立的是xx保健的声誉!亲即/是人心,我们将尽全力为全体员工提供最舒适的生活环境、最和-谐的工作氛围和最大的发展平台!财是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存在和拼搏的目的!功指的是建功立业,一个管理者不能造贤举能就不配做团队的带头人,我们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你们发挥才能的机会,只要你们可以,xx保健的明天将由你们领导。

作为xx保健运营管理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和使命,但是困难与希望同在,在站的你们是支撑xx保健存在并运作的信心和源泉,面对挑战,面对困难、我坚信只要有在站的家人们的支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付出xx保健一定能发扬光大。

会议发言稿范文三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今天是XX月XXX日,再过XXX天我就在XXX局工作整整一年了。回首过去,感触颇深。一年的锻炼使自己思想更成熟,工作也有所成就,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市局的正确领导分不开,与班子成员的密切配合分不开,与全体干部的辛勤努力分不开。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我就谈谈近一年来的感受,再剖析一下自身的不足之处。

感想之一,做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责任心。上任伊始,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压力一方面来自组织对我的信任,另一方面来自我自身经验的不足。但是,我还是充满信心地来到了XXX这片热土,我想首先我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这是做好市局党组交给我的重任、带好XXX局这一班人、收好每一分税的首要前提。有压力才有动力,有紧张感才有紧迫感。所以我想我既然来了,就必须对上级负责、对我的干部负责。近一年的工作证明,同志们对我的工作是十分支持的,尤其是三位副局长的鼎立帮助更使我感到欣慰。尽管在这里不谈成绩,但是,我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这都是XXX局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凭我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的。

感想之二,领导干部要有驾驭全局的思想和能力。我认为,作为一个小局的领导也要树立全局听思想,也要锻炼驾驭全局的能力。这是自己从做副职到做一把手的深刻体会。做一个局的负责人在思想上要站得高。也就是说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整体工作思路,布置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与省、市局的治税思想保持一致,同时要结合本局实际,引导全体干部转变观念,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这样才能避免凭个人喜好出发,导致顾此失彼的偏差局面,才能保证维护整体利益的同时兼顾了局部利益。

感想之三,群众是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x局长来我局调研时十分中肯地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税收中心工作最终就是征管工作,征管抓好了,收入自然会上去,要从关系上要税,从人情上要税。这一观点可以说切中税收工作要害,从中我受到的启发是,要抓好征管一定要抓好群众。制度是靠人落实下去的,再完善、再有效的制度得不到落实或执行不到位等于白纸一张,不完善的制度认真执行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所以说做好群众工作是关键,但是怎样能做好群众工作,我认为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爱护有佳。首先是严管,放任自流等于害干部。要从制度上约束他们自觉地去遵纪守法,执行制度必严肃,落实政策必到位。其次是爱护,不爱护群众的领导不是好领导。只有关心群众的疾苦,了解他们所想的事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才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排除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感想之四,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做官如做人,为人正派为官才能公正严明。这是我的一个观点。领导干部不管官位大小,其一言一行都是群众的一面镜子,不论在工作纪律方面还是在廉洁自律方面都为干部起着表率作用。所以决不能搞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而应该表里如一、言出必行。放下一切私心杂念,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中去。在XXX的这几个月,我们在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或重大决策等问题,都严格按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集体决议,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便于群众监督。

管住自己,就一定能管住自己的干部。这是我的又一个观点。威信是自己树立起来的,不是别人吹出来的,廉政是自己做出来的,不是别人写出来的,想让干部们廉洁自律,自己本身要廉洁。与此同时,还要为干部们创造能够廉洁的条件。从创办食堂这件事上来说,杜绝了许多人到纳税人中吃喝问题,同志们也有了拒请的理由。应该说,近一年来,我对自身、对集体的廉政建设都十分重视,严格按市局要求和各项廉政制度办事,对大宗物品采购、人事任免、基建工程等重大事项都采取了集体讨论决定的方式,同时为防止基层干部的不廉行为,我们召开了义务监督员座谈会,并在全地区推行了政务公开,有效地遏止了腐败现象滋生。

感想之五,要积极鼓励副手和中层干部发挥作用。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有时体现了领导工作的认真细致方面,但有时会束缚中层干部的手脚。做为领导要掌握好抓大与放小的关系,围绕中心工作去布置具体工作,让副手和中层干部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这样宏观决策与微观指导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让每个干部在组织收入和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既施展才能又不违法违纪,让他们在进一步理解如何严格执法的基础上更好地为纳税人热情服务。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才能做到一级指导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根本问题得到解决,两个文明建设自然会上新台阶。

干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都有,主观动机向好的方向发展是人人所想,但工作中出偏出错也都在所难免,我想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总结与改正中取得进步的。下面就剖析一下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给予指正,以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问题之一,深入基层调研少。对基层工作的实际掌握不十分透彻。分析这一问题,从主观上讲,领导分工负责制,把事情都推给了副手管理,工作过于放手;从客观上讲,自来到XXX局,事务一直繁杂,没有很充欲的时间深入基层搞调研。前几天动员干部广泛给班子提意见时,有的同志就提出了这一问题。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不管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不深入实际调研本身就是一个领导者的问题,掌握不了第一手材料怎么能够统领好全局的工作。

五个认同心得体会第4篇

为了让每个队员都能熟知“五维三段”的道德品质培养目标,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校充分发挥少先队阵地的辐射、整合、育人功能,利用鼓号队和规范队室开展少先队礼仪教育、队前教育;利用系列国旗下讲话和红领巾小讲堂开展宣讲活动,开展主题黑板报竞赛、手抄报展,让队员自己的家务自己搞,自己的阵地自己建,充分彰显队员的自主精神。

二、以“少年警营”为载体体验“五维三段”目标行动

在队员对“五维三段”的培养目标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我校利用与南山区公安分局、西丽派出所开展警校共建活动的契机,开展少年警营活动,为角色体验岗设定“五维”岗位职责,让队员在角色体验中深入领会“五维三段”的目标要求。队员在少年警营中像军人、警察那样穿上小制服,参加规范训练,了解岗位职责,体验角色的神圣责任感。在这种角色体验过程中,队员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可以在其他队员面前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起到“同伴影响”的独特效果。而其他队员对“少年警员”的一举一动会从观察到羡慕到模仿,并逐步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觉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达到“自主育德”的目的。为了让小警员实现多方面的示范作用,我校独创性地将少年警队拓展成少年警营,组建了“国旗班、鼓号队、督查队、交警队、礼仪队”五支队伍,赋予每支队伍独特的教育功能。比如国旗班,小警员们每周一服装整齐步伐坚定地走上升旗台,在嘹亮的国歌中将国旗升起,对队员来说,这就是爱国的最好诠释。历经多年发展,现在少年警营已有整套管理体系,设岗、定责、自主选拔营员,制定岗位规范,日常管理规范。实践证明,每个参与体验的小警员都会对自我有要求,并在体验中对“五维三段”培养目标加深认识。

三、以榜样影响、同伴互助强化“五维三段”目标行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今年的六一讲话中要求队员心有榜样。少年儿童最认可的榜样往往是身边的同龄人,所以开展树榜样、学榜样的行动非常必要。要让队员感受到榜样就在自己的身边,他做得好,我也做得好,互相影响产生正效应。做得好的队员也可以帮助其他队员,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行为,进而做得更好。我校主要通过“五星闪耀”的学期期末评优、两年一届的西丽二小之星评比和寻找中队榜样来树立队员学习的典型。特别是在寻找中队榜样活动中,每个学期每个中队选出5名队员作为守规则、懂礼貌、有爱心、讲诚信、倡环保的优秀典型,制作事迹展板在校内展出,同时让队员自主完成图文并茂的事迹材料,编辑成册,在中队内通过主题队会的形式宣讲事迹,供全体队员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成长。

四、以家校互联、社区活动延伸体验“五维三段”目标行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和第一环境,也是一个人道德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所以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要让家长也参与其中,家庭、学校要形成教育合力。我校将“五维三段”的培养目标与社区活动相结合,让队员走进社区跟家长一起进行体验活动。今年3月我校跟西丽街道共同发起了小小红领巾志愿者培育计划,联系学校附近的社区试点来开展。社区每学期为小志愿者量身设定50~100小时的社区志愿服务体验岗,小志愿者拿着特制的志愿服务卡到社区参与服务,社区给予服务时数确认。另外,学校组织开展的社区建队、清洁社区、关爱养老院老人、爱心义卖等活动,也拓展了队员体验的范围,让队员对学校的道德培养目标有了更深入的体验。两年来,我校紧扣自主发展,从小事做起培养队员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队员理解核心价值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今年六一以来,通过深入学的讲话,我深感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核心价值观,把之前做的工作进一步梳理和深化,最终落实到队员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

1.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承载着民族文明的梦想和力量。总书记要求我们,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少先队辅导员要为孩子提出具体要求,树立可学习的榜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把核心价值观化为队员可学习、可操作、可实践、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少先队活动,让队员在生活中践行核心价值观,进而转化为行动和习惯。

2.把学校已开展的工作进一步深化。

总书记讲话中提到要让孩子记住要求。中国教育报评论中指出,少年儿童记住要求,前提是教育工作者善于提出要求。要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正视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提出要求,在水平上、层次上体现差异。我校制定了“五维三段”的培养目标,并开展了教育行动研究,就是为孩子提出了道德行为习惯上的具体要求,但这五个维度只是核心价值观的一小部分,现在我校正着手把“五维三段”扩展到“十维三段”,增加爱祖国、勤学习、爱劳动、善创造、会感恩五个维度,对应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平等、自由、民主五个指标,同步制定相应的具体指标要求。通过这样的扩展,把核心价值观化为十个孩子可理解的指标,这也是把核心价值观简化的过程。我校还准备结合雏鹰争章活动,在校内开展争这“十维”奖章活动。目标是在两年的时间内,让每个学段的队员都能争取得到十个奖章,达到该学段的道德行为目标指南的要求。

3.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落实。

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从自觉追求达到外化于行的自觉践行。对少先队教育而言,就是既要使其成为队员的自觉追求,更要转化为队员的自觉行动,所以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自我教育的功能,让队员在自觉追求中将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开展自觉的行动,进一步践行核心价值观。我校计划以红领巾小社团的形式,让队员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和道德辨析活动,让队员自己收集资料,开展研究、讨论活动。比如为什么守规则、守规则有哪些好处,收集国内外关于守规则的典故等;又如现在的“扶不扶”现象等,让队员自己判断社会现象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让队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实现道德培养的内化于心。下一阶段,我校会将已开展的四大行动进一步梳理,将各行动中的活动由大队部主导变为队员自觉自发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大队部会从组织变为倡议,以中队、小队为单位,让队员自己主导、自觉地开展活动,大队部负责进行汇总整理和展示。让队员通过自发少先队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道德培养的外化于行。

五、结语

五个认同心得体会第5篇

[关键词]情绪教育 心理适应性 五年制定向师范生

[作者简介]崔丽君(1980- ),女,河北张家口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史;左光霞(1953- ),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江西 南昌 3302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江西省五年一贯制定向师范生心理适应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YB03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091-02

五年一贯制定向师范生,是为促进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而设立的学制体系,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五年连读,毕业即可获大学专科文凭。在某些省份(如江西)学生数量有不断增多的趋势,生源质量也较好,多数为当地重点高中分数线以上。入学前,其签订的就业协议表明,其毕业后要到相应的小学就业(多为偏远山村的小学)。因此,选择就读五年制定向师范生多是迫于现实的无奈选择。与理想无关的“被迫式”选择,不再为毕业找工作奔波的“安乐窝式”生活,成绩远远高于同校普通班学生的“优等生”身份,使其在适应大学校园生活时所产生的问题既有新入大学校园学生普遍有的共性,又有其个性。基于此,本文关注情绪教育对五年制定向师范生心理适应性所产生的影响。

一、理性情绪教育理论运用于五年制定向师范生适应性干预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理性情绪教育的基本内容

情绪是人类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人的心理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情绪具有适应作用、动机作用、组织作用和通讯作用。情绪教育,就是运用有关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恰当表达、调控、处理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快乐、健康情绪的一种教育活动。

理性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学者认识到了非理性思维的存在。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认为,人是有非理性思维的,而情绪的困扰是由于非理性思维的存在。理性情绪治疗理论的核心,就是教导人们如何主动有力地驳斥自己的非理性想法。驳斥成功后,便能产生新的情绪体验及有效的辅导效果,其图解模式如下:

理性情绪教育,就是通过有效干预来抑制非理性思维的作用,同时增强理性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学会认识和控制情绪,学会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技巧,达到有效控制自我情绪,并进行自我接纳和自我指导的目标。

(二)五年制定向师范生的心理特点

学界已经普遍关注运用情绪教育调适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问题,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教育可对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性产生积极影响。五年制定向师范生作为大学生群体范畴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大学生群体的一些共性,如学校相对松散的管理模式,以个人自学为主导的学习模式,以工作为导向的学习目标,以及生活中与中学时代迥异的自我生活管理等。同时,五年制定向师范生相较于其他大学生群体又面临其独特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相对较小。五年制定向师范生其入学年龄与高中生相当,多处于十五六岁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心理应激机制相对较差,对于面对的问题往往不能做出理性判断。

2.学习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读五年制定向师范生都是迫于现实的无奈选择,缺乏兴趣,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就业压力的缺失,也是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研究者曾对五年制定向师范生的入学动机进行考察,家庭经济困难、家长干预以及对未来就业的担忧,是其选择就读的主要原因。

3.较易产生理想破灭的失落情绪。研究者曾对一个51人的定向师范生班集体的生源状况进行考察,数据显示:中考分数均超过所在县区教体局划定的重点高中录取控制线,其中最高分567分,最低分451分,平均分496分,500分以上的19名。五年制定向师范生的生源多是基础较好且比较聪明的学生,他们的人生完全有另一种可能。而现实是,他们需要回到农村从事乡村教师的职业。很多人因此容易产生理想破灭的失落情绪。研究表明,理想与现实的突出矛盾,是其产生心理不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理性情绪教育理论干预五年制定向师范生心理适应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五年制定向师范生的心理特点是理性认知不足,进而产生了心理困惑。其年龄生理特点,影响了其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压力的缺失,其实也是一种错觉,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有修改自己职业生涯的可能;读重点高中,进而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如今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也是一种奢望。很多学生忽视了上述的种种现实,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梦里不能自拔,进而陷入一种更深的痛苦中。因此,五年制定向师范生的一些适应不良的同学需要理性思维的指导。而理性情绪教育就是通过理性情绪干扰非理性情绪,进而纠正不正确的认知,并同时树立正确的理性认知的过程。因此,运用理性情绪教育理论对五年制定向师范生的心理适应性进行干预是必要的。理性情绪治疗理论的核心,就是教导人们如何主动有力地驳斥自己的非理性想法。驳斥成功后,便能产生新的情绪体验及有效的辅导效果。

对五年制定向师范生运用情绪教育理论进行心理适应性进行干预具有可行性。首先,五年制定向师范生的特殊年龄阶段,决定了其认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的引导,学校的教育,环境的熏陶,使其易于改变自己已经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其次,在人们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升学压力、就业压力、职业变迁等经典的案例,而实际案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最后,师范院校多有一支优良的从事心理教学及心理辅导的专业团队,这使得对学生的引导具有科学性,保证了心理引导的效果。

二、情绪教育运用于五年制定向师范生心理适应性干预的方案探讨

情绪教育理论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理论,将这一理论引入五年制定向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学习已有的科学成果。此外,还要注意“因人制宜”的原则,不能忽视五年制定向师范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同时在探讨群体共性的同时,也要注意群体内部个体的差异。当学生具有“绝对化要求: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过分概括化: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非理性思维方式的表现;糟糕至极: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等情绪特征的时候,尤其要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总之,笔者认为情绪教育在本领域运用的总原则是:借鉴、创新、关注个体。

(一)情绪教育的基本目标

正确认知自己,合理规划人生;正确认识现在,合理规划五年校园生活;学会情绪调适,将有破坏及伤害性的情绪表达方式转化为无害的、积极的表达方式;心怀梦想,走向未来,乐观积极地应对人生路上的挫折与苦痛。上述基本目标,既是分立的又是统一的,且有一定的层级性。对于五年制定向师范生而言,很多学生心理不适的出现是由于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没有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而处于忧怨或迷茫中,因此正确认识自己,规划人生,是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一步,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许多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认知现在,规划五年校园生活则是有实质性的一步,是化解心理不适的物化手段也是通向规划人生的必经之途。情绪调适则是我们情绪教育的核心,也是成功地度过五年校园生活并拥有美好未来的心理保障。乐观积极的性格则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

(二)情绪教育的内容

考虑到五年制定向师范生心理适应性的特性,本情绪干预内容的设计兼顾了问题趋向应付策略(问题趋向应付是指通过改变事件而不是改变自己来减弱心理应激反应,如重新定义问题、考虑替代解决方案、衡量不同选择的重要性等,这样个体面对问题情境,如果经过努力,问题获得解决,从而降低个体的紧张程度和压力)和情绪趋向应付策略(情绪趋向应付是通过改变自身、调节自我而摆脱应激事件造成的影响,主要是从心理中介因素调节策略的角度着手进行心理应激调节)的长处。内容涉及以下四部分:

1.正确认知自己,合理规划人生。以辩论会、讨论会等形式让学生畅谈对人生的认识、理性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现在的心理状态以及对专业和自己身份的认知等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给予相应指导。指导者应具备相应的心理专业知识或者是有较丰富的人生经验,且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2.正确认识现在,合理规划五年校园生活。(1)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解决以下问题:准备度过一个怎样的大学三年?面对新的校园生活有哪些心理困惑?大学阶段应该学什么?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的基本方法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上述问题的解决不是枯燥的说教,而应是结合生动案例,并在教学方法指导下的、生动的心理辅导课。建议作为入学初期的心理辅导课。(2)请优秀的在校学生现身说法,让他们来谈适应校园生活的感触。(3)学校尽力为学生创造好的条件,加速其适应校园生活的速度,减少其不适应感。

3.学会情绪调适,将有破坏及伤害性的情绪表达方式转化为无害的积极表达方式。感知情绪,通过集体活动展现喜怒哀乐让学生感知情绪;宣泄情绪,让学生谈自己的情绪感受;认知情绪,让学生认识到情绪是可控的,是不可怕的,而且不好的情绪还可以转化为积极的情绪;心理教师指导控制情绪并传授情绪调控的基本方法。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礼仪教育。良好的礼仪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时,不妨先学学礼仪。《百家讲坛》金正昆教授所讲的礼仪的部分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让学生以听讲座的方式得到熏陶。(2)以讨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考量情绪教育运用于五年制定向师范生心理适应性干预的效果,可在干预前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CCSAS)进行测试,测后选取结果相近的四个班分两组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然后每组选取一个班为实验班,一个班为对照班,进行干预比对研究。

上述研究成果提供了情绪教育干预五年制定向师范生心理适应程度的一个思路,在实际操作中则要更完善地制订把握细节的方案,以更好地达到干预期望,提升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五个认同心得体会第6篇

1、对阳江五金企业管理层的调查结果分析(1)对阳江五金企业管理层基本情况调查分析。对阳江五金企业管理层的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访谈的方法,选择17家有代表性的五金企业41位中层以上管理者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男性占78.40%,女性占21.90%。政治面貌上,非党员比例较高,占87.9%,党员仅占22.1%。访谈发现,阳江五金企业管理层主要是从生产一线出来的,学历普遍较低,管理水平及理念相对落后,与企业的规模不匹配。(2)关于管理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及获取渠道的调查结果分析。在进行中层管理人员社会责任认知及获取渠道的调查中发现,仅有21.90%的调查对象表示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73.2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知道什么是社会责任。调查发现,管理层获得社会责任这一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报刊、电视及网络等新闻媒体,而政府在使管理者知道社会责任方面所发挥作用较小。(3)关于管理层对社会责任理解的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管理层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75.12%的管理层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对社会所做的公益事业;另外,64.50%的管理层认为是公众利益,53.50%的管理层认为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可见,企业管理层在社会责任的理解上是不清晰的。(4)对阳江五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态度调查结果分析。关于企业是否应履行社会责任的调查结果显示,65.31%的管理层认为企业应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且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层面上,90%的企业曾参与过捐款救灾及参与扶贫的社会活动。

2、对阳江居民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对阳江居民基本情况分析。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样本中男女居民的比例趋向于1∶1;年龄上,具有各个年龄层次的代表性;在学历方面,调查的样本60%是大专以上学历;在工作年限方面,10年以上的占了47.20%;工作单位类别比重较为均衡,因此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2)对阳江五金企业发展及社会责任履行调查结果分析①对阳江五金企业目前实际情况调查结果分析。调查发现,居民对“阳江五金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在履行社会责任”评分均值较高,处于3分至4分之间;但对“阳江五金企业的管理水平、发展战略、竞争力以及对当地环境资源的影响”评分均值较低,处于2分至3分之间。另外,居民均认可五金企业是阳江的支柱产业;对“阳江五金企业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得分均值为3.36分,居民认同五金企业是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受调查者普遍认同阳江五金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起到的贡献作用;但受调查者普遍认为阳江五金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五金企业的发展会对当地的环境资源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是当地居民普遍担忧的。可见,阳江居民总体上对阳江五金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持的态度是乐观的,但是对阳江五金企业的管理水平、发展战略、竞争力以及对当地环境资源的影响又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②阳江居民对阳江五金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评价。阳江居民对阳江五金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评价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经济责任层面;二是社会问题责任层面;三是环境资源责任层面。调查结果显示,阳江市区居民对所调查的“阳江五金企业具体在经济收益、对社会问题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认同度较低,处于2分至3分之间。③阳江居民对五金企业经济、社会问题、环境资源具体社会责任的评价一是阳江居民对阳江五金企业经济责任的评价。经统计发现,阳江居民对阳江五金企业经济责任中对股东及社会具体经济责任的调查满意度相对较高,三个问题的评价均处于3分到4分之间。阳江五金企业的社会责任中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是得到当地居民认同的,能在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股东及当地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还为当地社会提供了更多平等的就业机会。二是阳江居民对五金企业社会问题相关责任履行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对员工、社区、公益及消费者等四方面社会责任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均认为阳江五金企业能较好地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但是对社区、员工以及公益性社会责任次之。三是关于企业对员工、社区、公益及消费者社会责任的调查。首先,对于员工社会责任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阳江五金企业在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的社会保险、劳资关系方面认同度较高,但在职工的工作环境、生产安全及职业健康、对员工利益的注重方面认同度较低,这是阳江五金企业在往后履行其社会责任时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次,对于社区社会责任方面,受调查居民对阳江五金企业在履行对社区的社会责任的认同度较高,得分均值在3~4分之间。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对“阳江五金企业能有意识地维护社区的利益,建立良好和谐的社区关系”的调查,得分为3.41分,居民普遍认同阳江五金企业对社区社会利益的和谐关系;受访居民对阳江五金企业对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社区规划、交通状况、教育文化、环境卫生和公共事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的认可度也较高,得分均值3.29分;再次,关于社区慈善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的调查结果显示,阳江居民对阳江五金企业的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是比较认同的;最后,对阳江五金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居民的认同度较高,得分均值为3.49分,其中,对“阳江五金企业能向消费者提供安全、高质量、价格合理、服务完善的产品,使消费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9.2%的受访居民表示“较为同意”;16%的受访居民表示非常同意;但仍有28.8%的受访居民表示基本同意,9.6%的受访居民表示较为不同意,6.4%的受访居民表示非常不同意。④阳江居民对五金企业在环境资源社会责任的评价。调查结果说明,居民对阳江五金企业在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评价较低,受访者普遍认为阳江五金企业的发展会影响当地环境资源。其中,“阳江五金企业能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得分均值最低,为2.91分,且在样本居民中选择“非常不同意”或“较为不同意”的占35.20%,这说明阳江五金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的体系是比较欠缺的;而对“阳江五金企业的发展能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效率”的认同度是相对比较高的,这证明阳江五金企业在受访居民的心中是能合理利用资源的;26.50%的受调查居民对“阳江五金企业能对土地、森林、草原、江河湖泊、空气等环境问题负责,以使自己和自然社区、社会之间处于良性循环”表示非常不同意及较为不同意;22.40%受调查居民对“阳江五金企业能正确处理企业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效保护当地环境,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表示非常不同意及较为不同意。

二、对阳江五金企业社会责任落实优化建议

阳江五金企业作为阳江的支柱产业,既是一个与公民个体一样的“企业公民”,又是一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经济组织,我们在大力鼓励其发展的同时,还需妥善处理其社会责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但这需要阳江五金企业自身、当地政府和社会民众三方面共同努力,给阳江五金企业营造一个勇于、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微、宏观的社会环境,使阳江五金企业把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商业利益协调起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构建适合阳江五金企业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路径。依据上面的调查结果及结论,在社会责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阳江五金企业的地方特性,对阳江五金企业发展及社会责任的具体优化建议如下:

(一)阳江五金企业自身的不断完善,实现自我发展。调查结果显示,阳江居民总体上对阳江五金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持的态度是乐观的,但是对阳江五金企业的经济收益、管理水平、发展战略、竞争力以及对当地环境资源的影响又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因此,笔者认为阳江五金企业发展及其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具体包括管理水平、管理制度及管理者素质三个方面。一是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五金企业经济效益。目前,阳江大部分的中小五金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是以家族企业的模式展开,缺乏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管理水平低下。因此,要想提高其经济效益,首先得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和强化内部管理,改变目前阳江五金企业落后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创造更多的利润,为实现其经济方面的社会责任及更好地履行其他社会责任提供经济基础。二是建立健全伦理管理制度,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阳江五金企业战略目标当中,并将其制度化。在对阳江五金企业关于对员工、社区、公益及消费者、环境资源等伦理方面社会责任的调查结果说明,阳江居民对阳江五金企业在这几方面认同度相对不高,阳江五金企业要想做好伦理管理工作,把肩负的被动的社会责任变为主动的社会责任需做到以下方面:首先,保障员工权益,激发创造活力,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的因素,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实行人格化管理,尊重职工人格,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关注职工生命安全,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保证生产安全,增进员工的身心健康,这是阳江五金企业重要的社会责任;其次,加强诚信经营的伦理管理。市场经济下,诚信经营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阳江五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对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对竞争者,公平竞争,不假冒他人产品,不侵犯他人商业秘密;对供应商,严格履行合同,不彼此拖欠和赖账;对政府、社会,恪守法规法令,照章纳税、合法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贡献社会福利等;再次,构建奉献社会,树立良好形象的管理理念。五金企业的发展壮大,最终应回归到奉献当地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发展当地社区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关心和赞助社会慈善活动,通过支持公益事业,达到提高阳江五金企业声望,建立良好公众形象的目的;最后,坚持可持续发展为本的生态伦理管理,实现幸福和谐阳江的建设。阳江五金企业的发展,必然要涉及到对自然资源的摄取、对社区环境的影响。因此,阳江五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合理利用资源,和谐处理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关系。通过工艺创新,实现生态化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减少浪费等。总之,把上述社会责任融入到阳江五金企业的战略目标当中,将其制度化,将更加有利于阳江五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三是提高阳江五金企业管理者素质。调查结果显示,阳江五金企业的管理者存在学历不高、管理理论缺乏、管理水平低下、对社会责任了解不全面等现象。而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其管理水平和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要想企业获得长远发展,为社会公众谋福利,必须要总体上提高阳江五金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

五个认同心得体会第7篇

一、世界历史范围的涵义及其与民族史、地域史的关系

第一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范畴,它不是各民族历史的简单的总和,它是资本主义建立大工业以来各民族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世界历史是由民族历史构成的统一整体,但它又有不同于民族历史个体运动规律的整体运动规律。因此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的关系,具有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不是通常的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即整个人类历史,而是特指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进入相互依存状态,使世界整体化以来的历史。因为:世界历史虽存在于今天,但它却形成于近代,即资本主义时代。稍后这一观点稍有变化,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类总体历史。二是特指18—19世纪世界“一体化”以来的历史。但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世界历史概念主要指后者,世界历史形成之后,人类历史与民族历史的关系不再仅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而且同时具有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第三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与历史学学科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范畴含义不同,两者不可混淆。首先,从时间上看,上限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特指16世纪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来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历史。而历史学的世界历史,在时间上则包括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历史。其次,从空间上看,其涵盖范围和意义上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以交往及其扩大所造成的世界性后果为特征,是指世界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一体化,即世界形成了有机整体。历史学的世界历史范畴则强调把全球各个民族和地区的历史包括在内,即在地域上包括全球。再次,从学科划分的级别上看,层次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一个哲学范畴,历史学的世界历史范畴是一个具体历史学科的范畴。

第四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是一个多层次含义的范畴,在黑格尔时代,世界历史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历史学、编纂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它在空间上是指相对于民族史和地域史而言的世界史、全球史。它在时间上是包括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历史、总体历史。二是指由维柯以来到黑格尔所完成的哲学精神层面上的世界历史概念。从纯粹思想史的角度看,马克思又发掘出世界历史的第三层含义:即自18世纪以来,由资本主义生产和交往方式的迅猛发展而使世界成为统一整体、统一格局的历史。但同时这种观点又认为,当然,马克思并没有完全排斥上述两种世界历史观。相反,他的世界历史概念统率了前人的观点,并以前人的理解为基础,来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五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有四层相互联系的含义。一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及其共同基础。二是指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系统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总体。三是专指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四是特指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所产生的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及其结果。这种观点还特别强调指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这四层相互联系的含义是不可分割的,它构成了科学的“世界历史”范畴整体的规定性。

二、世界历史与“三阶段”、“五阶段”的划分

(一)“三阶段”和“五阶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

把世界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或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是苏联和中国理论界根据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有关论述所做的传统的划分。长期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五阶段的理论曾被我国理论界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或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经典表述。然而,近十年来随着马克思的“伦敦手稿”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社会发展“三阶段”或“三形态”理论的提出,我国理论界一部分学者,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五阶段”或“五形态”理论提出了疑议,其主要理由如下:

1.“五形态”理论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附加和曲解。2.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其实质是对他50年代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的否定。3.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是严格按照“五阶段”或“五形态”的秩序依次演进的。4.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五阶段”理论一方面虽然比较好地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但另一方面它又是社会主义“早产儿”、资本主义“补课论”提出的理论根据。5.“三阶段”说与“五阶段”说相比,一方面它较好地说明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避免了“五阶段”说所造成的认识混乱,另一方面它还能更好地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对上述观点持不同意见的观点认为,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地准确地表述过社会历史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五种基本的经济形态依次更替,但“五阶段”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奠定的。其理由如下:

1.“五阶段”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两书中提出的,虽然存在着用“部落所有制”、“亚细亚生产方式”这样一些术语来表述原始共产主义这一社会形态具有不确切性。

2.斯大林关于“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的经典表述渊源于马克思。从现有资料看,最早指出人类的社会有五个发展阶段的不是斯大林,也不是马克思,而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他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程度和阶级关系的状况,把人类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神学和封建的社会、过渡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即15世纪以来破坏神学和封建体系的时代)、未来的“实业和科学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但因圣西门根本不懂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终动力,坚持唯心史观,这种历史分期只是一种猜测,而没有作出理论上的阐述。马克思的最突出贡献在于对社会形态依次更替规律作了理论上的论证,指出了更替的内在依据。

3.对单个的社会有机体(民族和国家)来讲,在历史上是很少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的。但就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而言,用五种社会形态来概括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却是成立的。因为在一定时代,总有一定所有制的社会有机体,用为世界性的体系,位于该时代历史发展的中心,它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到当时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例如,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前资本主义形态,可就人类历史发展整体而言,却意味着封建时代已告结束,世界的资本主义时代已经降临人间。所以,对人类社会五种所有制形态依次更替过程及其规律的把握,只能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总体或“类”出发,而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现象。

4.“三阶段”说也是马克思社会历史进程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它在马克思著作中只占有次要地位。“五阶段”说与“三阶段”说有不同的历史作用:前者能较好地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后者则能较好地说明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超越商品经济阶段。“三阶段”说中的第二种形态属于商品经济,马克思的本义也是指资本主义,而不包括社会主义。我们今天以“三阶段”说作主题来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只是对马克思理论的运用,而不是马克思的“本义”;如果把这说成是马克思的“本义”,即把马克思理论同对这一理论的运用不加区别,硬把二者说成是一致的东西,就不对了。

(二)“三阶段”与“五阶段”划分的视角及其关系

有的论者认为,“三阶段”说是马克思从人的发展角度对依次演进的社会形态进行划分的;而“五阶段”说则是马克思从生产关系或所有制的角度进行划分的。有的论者根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有关生产的“普遍的光”的观点的论述认为,“三阶段”和“五阶段”的划分是马克思分别从社会生产、生产方式的不同视角对世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概括。社会生产虽然是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社会生产的不同形式即“人类自身的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所起作用的方式、大小、范围的不同,从而使整个世界的历史呈现出三个不同的阶段来。“三阶段”与“五阶段”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展开和深化。有的论者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98页注32的有关论述认为,“三形态”是从“社会生产类型”的角度来划分的,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实质上是社会生产的不同类型。“五形态”则是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展开来说,生产方式=社会生产类型+基本生产关系。社会生产类型是生产方式的抽象形态;生产方式是社会类型在逻辑上和历史上的展开。并且一种生产类型可以容纳不同的生产关系,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生产方式。有的学者认为,生产关系的二重结构(人们对个别劳动的占有关系;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是理解“三形态”和“五形态”关系的枢纽。“三形态”侧重于生产关系的宏观结构的历史运动,它反映了个别劳动与社会总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五形态”说侧重于生产关系的微观结构的历史运动,它反映了人们对个别劳动占有关系的历史变化形式。

三、世界历史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世界历史时代是否有一个中心

第一种观点认为:与黑格尔的日尔曼中心主义相对立,马克思并不承认世界历史体系有什么特定的中心。在马克思看来,真正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开创世界历史的,并不是哪个国家、民族的直接推动,而是世界范围内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动。如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文中就指出:“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确认为各个民族和国家都以特定的方式参与世界历史演变发展过程的前提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并不否认某个或某些民族和国家在一定的世界历史时代中的领先或“中心”地位。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把世界历史分为两部分:“机器生产中心”和为中心发展工业服务的“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区”。恩格斯也曾形象地说:“英国是农业世界的伟大的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着它运转”。同时这种观点还认为,承认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某种中心的存在与“欧洲中心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依据一定的世界历史时代的性质以及一定的世界历史时代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的演变发展规律,来确定“中心”和“非中心”的。而“欧洲中心论”则是依据所谓种族的优劣、国力的强弱、战争的胜负等来确立“中心”和“非中心”的。其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一个“中心”的形成是世界历史时代的整体作用的结果。而“欧洲中心论”则认为,“中心”是与生俱来的。其三,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来,“中心”是随着世界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这里所讲的“发展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心”本身的变化;二是“中心”的转移)。而“欧洲中心论”则认为,西方世界的中心地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其四,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一定的世界历史时代的“中心”与“非中心”是互为前提、相互作用的,离开了这种相互作用就无所谓“中心”。而“欧洲中心论”则撇开这种相互作用,把“中心”及其作用绝对化或“超世界历史化”。其五,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来说,确定“中心”也是对一定的世界历史时代的性质及其演变规律作典型分析的需要。目前学术界有的人为了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欧洲中心论”区别开来,断言前者不承认世界历史时代中有什么“中心”,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尽管其用意是好的。

【参考文献】

1.孙显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范畴,攀登1993年第3期。

2.杨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3.杨耕: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4.江丹林:东方复兴之路,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第242—243页。

5.顾红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及其意义,学术月刊1997年第11期。6.叶险明: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中的两个问题,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1期。

7.刘佑成: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形态理论,哲学研究1988年第12期。

8.郑镇: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进程理论考评,文史哲1988年第5期。

9.江丹林、孙麾: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哲学动态1993年第2期。

10.王友洛: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进程理论与商品市场经济,学习论坛1995年第2期。

11.景中强: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与唯物史观,河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12.刘佑成:社会发展三形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7—20页。

五个认同心得体会第8篇

关键词:仁义礼智信 道德 中国传统美德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归纳的五个最基本的道德范畴。 以 “仁义礼智信” 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中, 并形成人们的价值追求和文化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离不开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提炼与升华。

一、“仁义礼智信”的提出

“仁”的提出,最初与氏族宗族血缘关系项链,主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人,其完整思想首先是由孔子阐释和传播的。

“义”最初的含义,即指仪表和风貌,也指适宜和正当,后来泛指一切道义,其作用是维持社会秩序。

“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经过儒家的改造,其内容由单纯的习俗仪式发展成规范婚姻、血统﹑长幼﹑尊卑等关系的行为准则,并逐渐制度化、法律化。

“智”最初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迅速准确,后来被春秋时期赋予明辨是非善恶、自制知人等道德内涵,予以倡导。

“信”最初是指祭祀上天和先祖时诚实不欺、不敢妄言,后来逐渐摆脱欺宗教色彩,特别是经过春秋时期儒家学者的倡导,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

“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这一整体德目由官方确定,是在董仲舒去世183年后(汉建初四年即79年)的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的会议上,其会议纪要为《白虎议奏》(《后汉书·章帝纪》)。《白虎议奏》已亡佚。会后,班固奉命整理讲议记录,编辑成《白虎通德论》。其文云:

五常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者也。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是也。(《白虎通德论·情性》)

二、仁义礼智信的发展

我国魏晋至清代中叶,是“仁义礼智信”不断扩大影响并有所发展的阶段。魏晋隋唐时期,“仁义礼智信”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得到大力倡导,逐渐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宋明清时期,儒家学者进一步从理论上对“仁义礼智信”加以阐发,从而使仁义礼智信整体德目得到不断发展。

1.周敦颐的“诚,五常之本”说

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将以往的“五常”归结到一个本源——诚,要求人们必须诚仁、诚义、诚礼、诚智、诚信。这就将“仁义礼智信”真正整合成一个整体道德体系。

2.二程的“五常全体四支”说

仁义礼智信整体德目,在宋明理学伦理思想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即二程那里,发展成为“五常全体四支”说。他们由天人“一理”的道德本体论,推演到人性论上,提出了“理、性、命,一而已” (《二程外书》十一)。也就是说,“性即是理” (《二程遗书》卷十八)。既然“性即是理”,而“天理”“具备万理”,它包含了普遍道德的各个条目,所以说“性无不善”(《二程遗书》卷十八)。因而他们将“仁义礼智信”发展成为“五常全体四支”说。

3.朱熹的“五常之性”即“五行之理”

朱熹在继承二程“五常全体四支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常之性”,即“五行之理”。朱熹将五常同五行、五常之性同五行之理的关系揭示出来之后,最后将天下道理全归结为出于“性之所以为体,只是仁、义、礼、智、信五字”,要求人们以仁爱为本,恪守做人的这一根本道理,努力实践“仁、义、礼、智、信”五常伦理,做真正的圣贤君子。朱熹不仅继承了二程的“五常全体四支说”,而且还提出了“仁包四德”,“百行万善总于五常,五常又总于仁”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认为这是做人的基本品德,被后人称为“朱子八德”。此后,王守仁、王夫之等人也对仁义礼智信的有关德目作出了新的解释。

4.“仁义礼智信”遭遇挑战并被补充调整阶段

晚晴至民国初年,是“仁义礼智信”遇到挑战并被补充调整的阶段。自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外国侵略者的炮声,惊醒了先进的人们;清政府的不堪一击和屡遭失败,使人们从思想上开始寻找中华民族从强盛走向衰弱的愿因,寻找先进的理论,比较与中华民族不同的道德观念,从而在旧道德的基础上阐发新的含义。

5.“仁义礼智信”被重新认识的阶段

至今,是“仁义礼智信”被重新认识的阶段。经过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宣传、改良和革命的洗礼,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的“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逐步发展成为反对孔教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的全面冲击封建主义文化的潮流。五四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鲜明口号。人们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学习西方新思想,批判封建旧道德,体现了历史的进步,但存在全面否定传统道德的倾向。

在革命到来时候,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必然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旧道德的前提下建立新道德,这是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发展的必然规律。在革命过后,对旧有的文化遗产再作重新的清理和整顿,则也是必须和必然的。还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道德得到了重新评价,中华传统美德得到了重新认识,其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要求的合理价值得到了发掘和弘扬。

三、仁义礼智信的价值定位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也是人们遵循的最重要的五种社会道德规范。从性质上看,“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应该履行的基本、主要义务,而非从属、次要义务,被认为是五种永恒的道德,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德目是一个完整的价值系统,在中华传统美德中“一以贯之”地起着文化规范和导向作用。离开了它们,就很难正确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得道德内涵,也很难对传统道德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大力弘扬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形成促进民族认同、祖国统一的共同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认同,最重要的是思想意识层面和精神心理层面的认同。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是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最牢固的精神文化纽带,是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文化基础。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对全体民族成员具有内在感召力,催生和强化着民族向心力和民族认同感。当前,有人认为,祖国大陆一段时期内曾割断了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而台湾则较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因而中华文化的“根”已不在祖国大陆而在台湾。应该清楚的看到,目前“台湾”分裂势力活动不断加剧,台湾当局大力推行“去中国化”的渐进式“文化”活动,妄图在文化上割断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弘扬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和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增强海外华侨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最大限度地把海内外中华儿女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孙中山讲:“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核心道德,也就是不能没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是治国安邦之纲,我们有理由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建构符合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为全体人民普遍遵循的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

四、弘扬中国传统美德

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使得我们当代的道德文化建设。须要做好内外两个层面的文化对接工作,要自觉地吸纳人类优秀的外来道德文化,要积极地承继我国传统的优良道德文化。为此,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着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因而,深入研究我国的优良道德文化、系统地梳理和阐述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合理地诠释传统美德的时代精神。则成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中华传统美德中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 等伦理道德规范, 是平衡和协调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剂。它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和睦相处, 同舟共济。中华美德中既有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流传至今并仍然发挥积极作用的美德内核, 也有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崭新时代美德。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多元并存。用熔铸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人们共知共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社会风尚, 是顺应时展的强烈呼唤。应该把弘扬和培育中华传统美德置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 突出弘扬和培育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这就把中华传统美德置于世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上, 为弘扬和培育中华传统美德提供了开阔的思维视野。“仁义礼智信” 对于提升国人道德水准, 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正处于一种新文化新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 像“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等,,具有普世价值,我们应当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荆惠民.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五个认同心得体会第9篇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科学地开展节日教学活动呢?我们尝试为幼儿构建适合她们认知发展水平的节日主题,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感知各节日的核心价值,从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让孩子从小知道自己的民族文化,让孩子们沐浴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海洋里。

我们在借鉴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园课题《传统节庆文化儿童化体验的研究》以及地域特点,尝试构建具有我园特色的节日主题,下面谈谈我们在实践研究中的一些做法:

一、确定各节日的核心价值,为确定主题目标服务

我园主要围绕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进行主题构建(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通过翻阅资料、请教专家,我们认识到四大节日所体现的核心价值分别是:“春节-----辞旧迎新、长大一岁、新的开始。”“中秋节----团圆、思念。”“端午节-----竞争、驱毒避邪。”“清明节-----缅怀先人、感恩;冬去春来、季节轮换。”明确了各节日的核心价值后,为我们确定主题目标明确了方向。

二、主题构建凸显年龄层次,有重点的展开节日教学活动

无论是主题构建还是教学活动,我们都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主题安排上确定了年龄段目标:小班重在认识感知;中班重在操作体验;大班重在情感体验。以端午节为例,如:小班主要是对节日的一些元素的认识和感知,知道端午节的名称,时间是五月初五,以及端午节的一些风俗:赛龙舟、挂香蒲、挂香包、小孩穿五毒衣等,还可以参与一些欣赏活动,如:欣赏节日里人们过节的一些活动、节日环境、哥哥姐姐的活动。品尝活动,如:品尝粽子、咸鸭蛋等让小班幼儿在看看、听听、尝尝中初步的了解节日体验节日;中班则参与一些操作活动,制作香囊、画龙舟等,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来感知加深节日的一些风俗;大班则可以通过包粽子、赛龙舟、制作五毒衣等实践体验活动来达到一些情感的渲染,如通过话说五毒、制作五毒衣、送五毒衣等活动,了解端午节驱毒避邪的主题价值,并萌发关爱弱小的情感。这样我们在实施主题上就可以有重点、有目的的展开,并可以有效避免各年龄段在某一个知识点上的重复教学。

三、紧扣节日核心价值、有机融合五大领域内容

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主题课程构建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选择合理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内容呢?我们以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为基点,同时融入时代精神,自然渗透本土节日文化的教育。具体操作时围绕核心价值确定主题目标,通过多种形式有机融合五大领域内容,使得节日主题思想饱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幼儿园指导纲要》提出:“主题的目标与各个领域的内容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由于节日核心价值本身是由习俗提炼而得,也是我们确定主题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每一个活动其本质都紧密围绕核心价值展开,活动形式主要包括阅读、讲述、谈话、讨论、体验、操作、参观、游戏、专题性的节庆活动、纪念活动等,并巧妙地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融合进来,各种活动手段的交替使用,有益于幼儿对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乐此不彼地主动参加活动,使幼儿能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如:“端午节”我们以阅读的方式为切入口,通过图片阅读、视频阅读、生活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幼儿获得端午节的节庆活动、来历、风俗等有关的知识,然后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操作、情感入手,通过幼儿的实践体验来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识、情感、能力。如:端午节民间一直流传的小孩穿五毒衣的习俗,我们通过阅读活动让幼儿认识五毒———蝎子、蜈蚣、蛇、蜘蛛、蟾蜍(五毒的内容因地域差异稍有不同),知道这些有毒的动物在端午时节都会出来并容易伤害到小孩,于是民间就有给小孩穿五毒衣的习俗,这样我们又以五毒为素材设计成美术活动:画五毒、手工制作五毒衣、印染五毒衣等,最后送五毒衣萌发幼儿关爱弱小的情感,这样以五毒引出的阅读、艺术、社会领域的活动,帮助幼儿逐步理解端午节驱邪避毒的核心价值。同样端午节最有名的活动———龙舟竞渡,也可通过阅读、画画、体育游戏、歌唱活动、手工制作、社会体验等来帮助幼儿理解端午节所蕴含的竞争的核心价值。所有活动内容的选择从核心价值出发、为核心价值服务,立足于幼儿的视角,层层展现不同活动中对于节日核心价值的理解,通过多领域多形式达成主题目标。

四、打造节日经典活动,为主题锦上添花

为了能更好的凸显节日核心价值,为主题锦上添花,我园下重墨进行节日经典活动的打造,旨在让每个小朋友在每个节日中通过参与经典活动,留下对每个节日的深刻印象,活动中愿意表达、表现,从而理解节日的价值内涵。我们通过反复的推敲和专家的指导,对四大传统节日“经典活动”内容确定为:春节———老鼠嫁女;清明节———白花朵朵寄哀思;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嫦娥奔月。活动的设计要从幼儿需要、兴趣出发,关注社会发展,活动内容和形式都要以幼儿的兴趣点出发为幼儿所喜欢,这样幼儿才能轻松、积极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知识。

五、主题环境的创设、公共资源的预设和利用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更广的理解),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园充分利用环境进行教育,每到一个节我们就和孩子们一起搜集材料,一起来创设与节日主题相符的教学环境,每条走廊成为节日的盛典,墙面上有有关节日来历、传说、风俗的图片和文字,另一面上有小朋友自己动手制作的节日物品,如:立体纸艺的年糕、团子,泥工的元宵、月饼,剪纸的窗花等等,有亲子制作的物品,如:用废旧的红包做的红红火火的灯笼、用硬纸板、冰棍棒等制作的龙舟,用花布做的香包等等,使得我们的走廊成为节日一条街,这里有手工坊、美食坊,物品琳琅满目。让幼儿在节日的海洋里初步体验和感知该节日的民族文化。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