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19 16:03:53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第1篇

关键词:工业网络 培训平台 冲孔板 网络连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c)-0000-02

1 培训平台研发的背景和意义

河北地处京津经济圈的中心,大中城市密集,市场容量庞大,是中国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相当强的生产制造能力。邢台是冀南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新型工业基地,是以装备制造、煤盐化工新能源、汽车工业、新型建材为主的新型工业基地,有冀中能源、中钢邢机、邢台钢铁、晶龙集团和旭阳焦化等一系列知名大企业,拥有邢湾工业园等多个产业集中的工业园区。以Profibus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在这里被广泛应用,对这类大型设备,大多数企业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维护维修水平低下,设备改进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极大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对设备使用和维护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同时邢台拥有多所职业院校,需要培养大批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这些条件为平台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但是目前能够真正用于培训,满足实践与理论教学需求的基于ProFibus总线的工业网络实践操作设备很是缺乏,教育设备厂家生产的教学设备大多是用于演示练习,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灵活性也很差,很难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考虑,开发出基于ProFibus总线的工业网络培训平台,一方面可以用于学生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企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设备维护与使用能力,并能迅速适应企业生产设备的技术更新。由于所开发的培训平台结构简单,功能完善,实用性强,值得大范围的推广。

2 培训平台的培训内容选取

在对地区内的部分知名企业自动化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基于ProFibus总线的工业网络技术、PLC应用技术、变频使用技术、触摸屏技术等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例如邢台钢铁集团公司轧钢生产线、邢台泰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的矿井口风机监控系统,冀中能源公司四处机厂的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等生产设备都应用到了这些知识。

区域内的职业院校大部分开设有《PLC应用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课程,例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

经调研得知以PROFIBUS总线为主的工业网络通信技术已经在生产企业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使用范围将逐年扩大;各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当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纷纷开设相关的课程,但是目前都没有很适合的设备满足这些需求。因此,需要研发一套功能完善、可操作性好,灵活性强的基于ProFibus总线的工业网络培训平台,以实现PLC、变频器、组态软件、PROFIBUS、工业以太网以及电气设备的安装与接线等知识的学习。即能用于教学,又能用于企业培训,既满足教学过程中的简单训练,也能用于工程开发。

3 基于ProFibus总线的工业网络培训平台设计

3.1 培训平台结构设计

工业网络培训平台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实用性,耐用性,框架整体采用方钢结构焊接而成,材料选用40mm*40mm*2t的不锈钢材料。设计图和平台实物框架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方便移动和固定,在框架底部设计四个带有刹车功能的万向活动轮,万向活动轮采用尼龙材料,坚固耐用,万向轮安装位置如图3所示。

为实现多种不同设备、不同规模的网络连接,同时方便元器件的安装与拆卸,选取了冲孔网板作为设备搭建的平台。冲孔板结构如图4所示。培训平台还创新设计了一个两用水平平台,采用冲孔板结构,左侧预留的空间用以放置一台显示器或者笔记本电脑,供平台使用者进行训练或者工程开发,平台其他部分用于需要水平放置的电气设备灵活固定。工业网络培训平台总设计高度1850mm,高度适合被培训人员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操作。

3.2 培训平台的功能设计

基于ProFibus总线的工业网络培训平台能自由装配各种常用的自动化设备,实现相互之间的组网和灵活控制,能满足技术人员对“工业网络技术”、“现场总线技术”、“PLC技术”和“组态监控技术”等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知识的需求,可以应用于相关行业技术培训和自动化技术应用开发。

基于ProFibus总线的工业网络培训平台主要的功能有:

(1)西门子S7-200与S7-300 PLC的选型与功能模块配置;(2)西门子S7-200与S7-300 PLC的编程与接线训练;(3)基于西门子PLC的Profibus工业控制网络组建训练;(4)变频器参数设置与外部接线训练;(5)变频器接入Profibus现场总线训练;(6)触摸屏使用技术训练;(7)组态监控技术使用训练;(8)工业以太网组建训练

除此以外,由于平台的新颖设计,使用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各种I/O设备,例如按钮、指示灯、接触器、电机等。能实施从设备选型、电气元件布局、安装接线、程序设计调试到设备运行维护的一个完整的工程实践训练。使被培训的人员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迅速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工程技术性人才的培养。

4 结语

设计的基于ProFibus总线的工业网络培训平台目前已经应用于邢台兴泰发电有限公司、邢台市泰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职工技能培训中,培训效果良好。

另外设备开发是一个很难的技术工作,特别是现在工业网络设备种类多,使用行业广泛,没有完全成熟和值得大面积推广的成熟设备,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进行研究与实践,最终开发出能够立足于区域经济,具有行业特色,满足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企业技术开发的训练平台。

参考文献

[1] 陶权.高职工业控制PROFIBUS现场总线网络实训平台的研发.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4期.

[2] 谢彤.基于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的自动化实训系统研究与实现.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第2篇

摘要:

“总载体”是系统化教学载体,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承载起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等系统化的教学载体。基于“总载体”平台设计的课程体系,能有效弥补工程技术类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切实提高学生技术技能。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体系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力图探索出基于“总载体”平台的课程开发及“总载体”选择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职业教育;系统化载体;总载体;课程体系

一、“总载体”的提出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而课程体系设计建构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必要运用系统理论来指导。教学载体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系统要素,通过系列化和系统化,成为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即系统化的教学载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依据系统理论和思维,以训练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采用系统化教学载体进行人才培养是当今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总载体”的提出

在一些工程技术类专业中,适合于采用系统化教学载体进行人才培养。而用一种设备、装置或技术系统起到系统化载体的教学作用,在学生学业全过程中总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技术应用,在课程体系中起到主线索的作用,作为学生学习训练主要的关键的载体,因此称之为“总载体”。

(二)“总载体”的含义

“总载体”,就是把专业能力培养所涉及的教学载体进行系统化,通过选型、设计等技术工作和教学准备,开发成一个(或一台)设备、装置或技术系统,以承载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作为涵盖和贯穿学生学业全过程的教学载体平台,在学业递进中,学生参加并亲手完成“总载体”的设计、制作、安装、调试、应用等工程技术工作,实现产品功能;“总载体”逐步递进最终制成产品的“做中学”和“学中做”过程中,学生将完成各项专业技术课程学习、养成职业精神、形成职业能力、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总载体”的结构

“总载体”是个载体系统,可以分解成若干具有各自功能的分载体和子载体。其结构模型见图1。分载体和子载体就是总载体设备、装置或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独自功能的“总载体”的组件或部件,它们组合装配在一起就形成了“总载体”,具有产品属性和功能。分载体和子载体的划分,对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课程的开发,并按照生产模式展开课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从课程体系的角度上看,分载体是在总载体框架内,具有各自独立结构和功能,且与其他机构构成互不相属,但彼此间又有信息上的联系,并可进一步分解成若干简单结构构成的载体。分载体承载不同信息、知识,有独立功能,可用于一门或几门联系紧密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总载体和分载体可以拆解成单一(简单)结构和功能的子载体。除在信息上联系外,子载体在结构上与总载体或分载体存在被包纳的所属关系,是载体系统的基础单元。子载体主要用于一门课或相对独立情境的训练,以及重要知识点的学习。

二、“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及体系

“总载体”的开发、适用和“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体系设计、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在“总载体”平台上进行课程开发设计,有别于其他课程体系设计方法,需要坚持“总载体”用于人才培养的原则,凸显“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特点,充分展现“总载体”在人才培养上的特殊功能。

(一)“总载体”平台上课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原则

利用“总载体”实行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的两个核心原则是:“总载体涵盖和贯穿学生学业全过程”、“具有产品功能的总载体由学生动手制作完成”。这也是“总载体”平台上进行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总载体”平台上课程开发

“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设计采用“以载体为基准对接融合课程”、“以课程为依据指导载体开发设计”这两种方式进行。即将“总载体”由大到小、由难到易、由多到少、由集成到分散等方式逐级分解成分载体和层级不同的子载体,再以各层级载体为基准与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对接融合,融合的结果就演化成了“新”的课程。反之,以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或“整合课程”为依据,“反作用”于“总载体”,指导“总载体”的选型、开发和设计,“总载体”的分解,规定各层级载体的结构构成、技术原理应用、技术性能实现方法、零部件和元器件选择等。

(三)“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职业教育思想,顺应学生能力成长规律,对“新”课程以及按情境教学法分解成的教学情境进行整合、序化,使各门课程形成合理的逻辑顺序,再纳入和优化其他教学资源,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上下沟通和横向延展构成网络,建成“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体系(见图2)。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总载体”选择

根据“总载体”的含义和用途,“总载体”的合理选择、开发、设计至关重要,将决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应当根据“总载体”不同的来源,结合专业的实际教学资源,校企合作的情况,学生就业的方向及潜在岗位等等因素,按照“总载体”平台上课程体系设计原则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合理选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知识面宽,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技术应用能力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人才培养难度较大的工程技术类专业。因此,“总载体”的选择除了涵盖专业技术外,还应与学生就业相关联。

(一)“总载体”选择

经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与企业调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首先明确了学生就业的重点岗位———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基于学生面向区域经济中工业园区汽车城的就业方向,该专业选择与汽车制造相关的“模拟汽车装配生产线”作为人才培养的“系统化教学载体”———一个涵盖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具有产品功能的成套机电一体化设备———“总载体”。“总载体”———模拟生产线由“生产线”和“车模”两个分载体及其子载体组成(见图3、图4),车模在生产线上最终“自动装配成型”。生产线对照汽车装配流程分解成上线、一次内饰、发动机安装、车身安装、下线等工序,是机电一体化技术集中应用的系统化教学载体,也是一个具有产品功能的设备。生产线每个部件各自独立,具有不同的技术应用,针对专业技能各种要求,满足技术进阶的变化。车模和生产线所构成的“总载体”完全承载和具备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学业阶段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能力养成的功用。

(二)总载体与课程

车模分载体由普通钢材和常用非金属材料制成,除用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并制作进行技能训练外,也是生产线分载体的生产对象———对车模自动装配。车模分载体用于机械制图、工程材料、零件手工制作、机械制造、零部件装配、工程测量及公差配合等课程或情境的学习和训练。反过来,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可以重新设计并制作出新的车模,达到一般训练不能起到的作用。生产线是一整机电一体化设备,是机械技术、控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实际应用的产品,囊括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绝大部分技术应用。生产线分载体可以进行机械装配工艺、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PLC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课程或情境的学习和训练。另外,可以通过改变装配工艺,在生产线上增加相应的技术应用,采用不同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完成相同产品功能等方式,拓展学生能力训练。

(三)“总载体”的教学适用

该生产线设备具有产品特征,其功能最终在学生手中实现。除少量零部件及构成用于技术技能训练需要重新加工制作外,绝大多数零部件及构成都可以重复利用,以控制教学成本。在教学和生产同步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按结构构成分解的各层级载体均对应机电一体化专业各课程或情境的学习训练任务,教学过程和“总载体”生产制作过程协调且同步进行,贯穿学生学业全过程。学生从零件制作的基本技能训练开始,逐渐完成单元、单元组合技术技能学习训练,综合应用技术技能的训练,最终达成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岗位能力。生产线产品的实现,意味着学生专业学习训练的完成。

四、在“总载体”平台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为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所具备的能力、素质的特殊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采用“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培养是十分适合的。可以通过车模、汽车模拟装配生产线所组成的“总载体”,将对应的课程进行融合,按照职业教育规律整合排序,构建起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要点

从人才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上分析,可以将基于“总载体”设计的课程体系层次分为:专业认知阶段、基本技能阶段、技术技能阶段、综合应用阶段等四个层次(见表1)。这种将能力和素质在层次上的区分,有利于从专项能力出发,进行课程的划分、排序和课程体系的架构、组合,符合在“总载体”平台上课程体系设计、构建及实施的基本原则。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使其从进校就直接进入到相应专业技能理解之中。在专业技术认知阶段,引入“总载体”进行相应教学,直观、清晰,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往往是十分重要的。

(二)基于“总载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所选择的模拟装配生产线“总载体”的车模分载体、生产线分载体的结构、功用,经过生产线、车模与课程的对接、融合形成“新课程”,由此建立起“基于汽车装配生产线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见表2)。在表中的课程深入开发时,课程设计或情境任务规划已经使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产生了变化,因为这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提出的,并经过“总载体”与课程融合和课程目标要求反作用于“总载体”的结果。该课程系列基本涵盖了以生产线安装、调试和应用岗位的知识、技能学习训练的需要,并适合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行业领域里的就业需要。

(三)“总载体”平台上课程实施关键措施

设置专周。考虑到在“总载体”产品功能的特殊性,应当安排“特别训练学习专周”。该专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程实训或毕业设计,是以子载体、分载体、总载体为教学对象的综合能力训练,也是学生完成载体工程制作任务的必要环节。在表2中的每学期适当的时间,设置相应的专周,并作为主要的课程,纳入整体课程体系之中。专业化教材编制。实施“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体系需要编纂全面的易于指导实际操作的教材,应汇集教学资料、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源,编制具有高度专业性教材———《总载体技术手册》和《总载体教与学指导书》等。教学资源配置。“总载体”平台上的课程体系设计、建设及实施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能够顺利高效施行,还应该优化配置教学设施、实验实训条件等教学资源,组建合适的师资团队,建立起围绕“总载体”生产制作的质量检测评价体系等,这才能综合有效地实行人才培养。

五、结束语

基于“总载体”的课程体系设计是适合于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手段,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措施。通过“总载体”课程体系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切实提升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操作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处理具体工程技术问题能力,使之成为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3]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申爱民.试析高职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的“岗位导向型”模式[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4-6.

[6]李杰臣,申爱民,等.机电专业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6-38.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第3篇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在原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维修电工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校内原有实训设备主要围绕维修电工职业标准配置,由于高职教育和技工培养在目标、起点、学制的差异,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建好机电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定位

通过对30余家大中型企业调研,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应以机电设备生产和维护、维修为两个主要方向,根据企业机电岗位需求,定位为:机、电、气、液、信息化五位一体,突出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

二、校内实训基地概述

1、基地主要实训室

学院现有机电技术实训室11间,可完成电工基本技能、电子产品装调、PLC/单片机应用、常见机床电气线路检修、机械装调等实训。

2、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实训室设施设备基本能完成维修电工(高级)及以上培训及鉴定考核,能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铁道机车车辆、铁道电气、化工设备维修等专业对电工安全、电气控制等基础实训的要求,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设备数量偏少。学院2011年前仅有4个高、中职专业开设机电类实训,年实训人次在600人左右,目前已增加到9个专业28个班约1700人次,由于每个实训室平均工位不足30个,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2)现有设施设备难以满足高职办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求。现有设备从技能培训方面看,可基本满足维修电工的培训,但高职相关专业由于学制为2+1,在校学习时间中又有将近1半为国课、省课,因而难以沿用原中职教育8周以上的集中实训,根据目前高职教育课改的大趋势,都以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对实训设备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虚拟工厂、仿真实训等来满足教学。

(3)现有设施设备系统化、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对各专业差异化实训教学需求。

三、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基地建设要为专业群建设服务,有利于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岗位群职业能力;

(2)基地建设要有利于教学改革,要以融“教、学、做”合一的项目实训为载体,注重内涵建设;

(3)实训模块包括基本实训模块(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及设备构成的模块),项目实训模块(岗位项目训练的内容及设备构成的模块);

(4)基地要有利于各专业的资源整合;

(5)可供本地区实训条件不足的学校进行实训,发挥辐射作用;

(6)基地具备一定生产服务能力,要开展产教结合,直接对外经营服务,让学生实现近距离就业;

(7)面向社会开展相关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针对本区域经济结构及发展趋势,把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科研结合在一起。

2、建设内容

根据调研企业机电设备及控制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校内机电实训基地拟采用工业网络控制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工业现场总线、PLC控制系统等,将原来独立的各个实训室有机联系在一起。新建一个总控室,利用组态软件,将重点企业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制做成动画、图型,将生产工艺、流程等画面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并可通过网络系统,与对应的实训室连接,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学生在实训中心,首先到总控室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工作任务不同,可完成从机械部件组装调试、电路安装调试维修到编程、组网、组态等项目的实训。

(1)总控室

总控室配置2台工控主机(服务器)、现场总线模块、主流组态软件及工业以太网附属设备。

室内前期可利用投影机作为教学屏幕,根据专业拓展,在开设楼宇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等专业方向后,应配置拼接屏,用于安防、视频监控相关课程实训。

(2)各功能实训室

1)电气自动化实训室

该实训室以现有设备为主补充现场总线网络模块,根据专业需求,定制机车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等部分实训挂板,完成考核实训任务。

2)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室

该实训室利用现有部分设备,补充网络、组态、伺服、步进、传感、检测等功能模块,增加常见机构拆装台架,根据开磷集团矿山运输线、化肥生产线,轮胎股份公司轮胎生产线、雪花啤酒生产线等实际工作任务,搭建项目实训平台。

该平台除满足教学实训外,可为企业科研、培训提供服务。

3)电液综合控制实训室

该实训室利用现有部分液压气动实训台架,以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为工作任务,增加液压拆装、仿真挖掘机、挖掘机电控系统和现场总线网络功能模块,搭建实训平台。

4)数控机床装调实训室

利用现有数控装调、维修设备,针对主流数控操作系统,进行经济型数控机床装调实训。增设带现场总线网络功能的DCS控制系统模块、DDC控制模块,为复杂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实训、科研服务。

(3)仿真实训

1)电工电力拖动仿真软件

可满足学生对电气元件结构、作用、安装、接线、电路分析的多媒体教学和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虚拟接线实训及应知考核测试功能

2)PLC类仿真软件:

PLC仿真系统包括PLC仿真软件与仿真模块。通过仿真软件可以真实地改变PLC输入点的状态,完全真实地展示出PLC的工作过程。

3)气动液压仿真软件

该仿真软件包含液压和气动两部分,提供了各种气动和液压元件的实物图片、工作原理剖视图和详细的功能描述。逼真地模拟这些元件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四、结语

不断改进校内机电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营造学习和工作一体化的情境,开发“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课程,打造集教学、培训、科研、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机电实训基地,可大大提高机电大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第4篇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检修;重点课程;岗位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46-02

重点课程建设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实训室、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本文从院级重点课程《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检修》建设的实践出发,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自动生产线作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融合了机械控制、PLC控制、网络通信、触摸屏、电机与变频控制、传感器、气压传动等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检修》课程适用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通过该课程训练,使学生巩固机电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生产线自动化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适应机电行业现状和发展的理实一体化新型人才。

一、教学目标

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而进一步指导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经过课程组的调研,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主要有:PLC程序员、高级电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机电设备维修工和机电设备设计师。岗位需求的核心能力主要有: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能力、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能力、机电产品的加工或设计能力以及机电设备的控制与操作能力等。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检修》课程以自动生产线实训装置为载体,针对其安装、控制、调试运行以及维护等过程所应掌握的核心技术进行课程开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常用设备及器件的安装、调试、控制、保养、故障诊断与维修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备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和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操作、调试、维护、营销、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及技术服务等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

我院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现有6套天煌教仪THJDAL-2型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装置,为本门课程的校内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根据该实训设备的工作流程设计了教学模块,分别为:认识自动生产线、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分拣单元、输送单元、自动生产线的整机调试等7个模块。由于有些模块包含很多工序,在这七个模块中又分了21个工作任务,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另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还要完成以下内容:(1)完成完整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2)完成课程练习题库和测试题库建设。(3)完成实训项目、设计教学内容资料建设。(4)所有教学内容均实现校园网共享。(5)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不断加入先进的技术内容。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学的方法,又包括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高度融合和有机统一。因此,掌握好的、合理的、有效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针对课程性质和本校学生特点,采用分组讨论、视频教学和启发等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1.任务驱动法。通过对教学任务、教师情况、学生情况和教学资源的综合分析,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以落实“从做中教,从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2.视频教学法。考虑当今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单纯的理论讲解会让学生产生疲劳和乏味的感觉,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引入微视频教学,既给课堂注入了新鲜气氛,又能简明扼要地将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事实证明,学生普遍乐意接受该教学方法,且能较快地掌握该任务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

3.分组讨论法。首先由教师按学习任务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答,在教师引导下,由小组成员围绕这一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4.启发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总结反思,以研究出更加适应本校学生的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后期的工作重点主要有:(1)总结现有的教学方法,做教学经验交流。(2)研究可行的新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实践。(3)研究实践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技能能力。(4)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学评价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对学生学的评价”、“对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三部分,目的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其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采用学生自评、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学效果总评是指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统计,通过计算达标人数比率来衡量整体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师、学生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效果会从不同角度得到反馈,促使教师及时改进策略,制定整改措施,完善教学设计方案,最终形成教学过程循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本重点课程的建设不仅能有效提高课程组教师的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够使得课程资源更加全面,学习资料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在重点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能够为本课程申请自治区精品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本课程组成员将会不遗余力的致力于重点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魏海波,张君薇,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22-25.

[2]吕景泉,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模块化生产线; 资源共享; RS-232C总线

1 引言

在工业控制领域,传统的现场控制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工业自动化的要求,这种控制方式不但耗时、费力而且很不完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到今天,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摆脱了以传统的现场控制方式为主体的控制方式,出现了利用上位机通过现场总线通信来控制生产线的全新模式。本设计中的控制系统是针对FESTO公司生产的模块化加工生产系统设计的现场总线网络控制系统。

德国FESTO公司的MPS(Modular Production System)模块化生产加工教学与培训系统,是一个完整的面向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培训系统,它由多个模块组成,是一个完全开放型的操作系统,操作人员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各种模块的组合、扩展和控制。MPS系统很接近实际工业生产系统,因此基于MPS系统的培训在大学工科教学中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但MPS教学培训系统价格昂贵、数量有限,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MPS教学培训系统的资源,充分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设计一套完善的资源分配与管理系统,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分时选用等要求。本文对实现资源共享的总线网络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软硬件设计内容进行了描述。

2 总体方案设计

德国FESTO公司的MPS模块化自动加工生产线是一套模拟加工生产线教学与培训设备,可以由西门子公司的S7-300型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控制系统,对整个自动加工生产线进行过程控制。

总线网络系统设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对控制MPS自动生产线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资源共享。所谓资源共享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描述就是“多选一”和“一选多”。“多选一”就是指多台PC机可以分时与同一台PLC进行通讯,实现多台PC机对MPS生产线的某一个工作站进行控制;而“一选多”就是指某一台PC机能够分别与多台PLC进行通讯,实现一台PC机对MPS生产线的多个工作站进行控制。

在进行总线网络系统设计时,首先要确定硬件设计方案,也就是把总线网络系统中的硬件环境设备——多台PC机和多台PLC,通过硬件电路设计有序的连接在一起,再配合一些必要的其他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和分配管理工作。为了实现多台PC机对PLC资源共享,本设计提出了一种以一台单片机为控制站的总线网络设计方案。这一总线网络设计方案是由多台PC机,一台AT89C51单片机,通过RS232总线和总线适配电路实现对PLC的资源共享。

要通过总线网络实现资源共享,除了完善的硬件环境外,还必须开发相应的通讯程序与之匹配。通讯程序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单片机的通讯程序设计,二是PC机的通讯程序设计。单片机通讯程序是利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它的主要功能是轮询各PC机,以便接收PC机发出的联机申请,并根据申请内容发送联机许可信号。PC机通讯程序是应用现成的编程软件来设计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发送联机申请并接受联机许可信号。这些通讯程序不是独立的,它需要与总线网络的硬件适配电路相配合,两者只有共同作用才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管理。

3 总线网络的硬件设计

总线网络的硬件设计就是要设计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分配管理的总线适配电路。总线适配电路由两部分电路组成,一部分是单片机轮询电路,另一部分是资源共享电路。总线适配器电路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由作为控制站AT89C51单片机采用轮询的方法,通过RS-232C总线接收各PC机发出的联机申请信号和联机机号等信息,单片机经程序分析后向该PC机发出允许联机信号,并发出指令接通PC机所要连接的PLC的控制信号线,接下来就可以把在PC机已编好的程序通过总线RS-232C下传到PLC,实现PLC的资源共享。

3.1 单片机轮询电路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第6篇

同志们:

下面,就总公司安全工作,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上半年总公司安全工作的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总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在路局、路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全局及辅业系统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先后开展了春季安全平推检查、安全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安全管理,强化了安全基础。截至6月30日,总公司实现安全生产304天。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扎实开展了春季安全平推检查活动。为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大力围剿从业人员“三违”现象,总公司成立了春季安全生产集中检查整治活动检查组,由分管安全副总经理任组长,总公司安保部、人力资源部、技术质量部和党群工作部为成员部门,自3月4日至4月3日,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总公司所属各单位进行了一次安全平推检查。这次检查是总公司近年来自己组织的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安全平推检查,检查组从党政联席会、行政办公会的有关安全管理的会议记录到建标推标,从五项专项整治到企业现场管理,从安全管理写实到关键岗位的培训,从企业第一管理者抓安全工作实效到工班长班会制度的坚持,从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等十个方面、七个重点,进行了逐项平推检查,共检查出了各类安全隐患126起、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缺失37项,使总公司绝大多数员工感受到了总公司安全检查的工作力度,调动了全体职工保安全的自觉性。同时,这次检查活动还总结了印刷厂“严、小、细、实”的安全管理经验、青岛物资段运用gps网络技术确保交通安全和济南物资段一线党员安全承诺制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总公司各基层单位提供了很好地借鉴,推动了各单位的安全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又为建立一条适合于总公司实际的、上下统一、行之有效,又各具特色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探索。

2.扎实开展了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4.28”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使全局的安全生产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路局、路局党委将4月28日定为“局耻日”,为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总公司根据部局的统一部署,自4月30日起至北京奥运会结束,在全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以“查思想、查管理、查设备、查现场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活动。在活动中,总公司各级领导班子带头自查,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和领导,杜绝表面文章,全面、彻底地对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检查。截止目前为止,总公司共发信息专报78期,整改安全隐患问题近900项,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

(1)广泛进行宣传发动。4月30日,全局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总公司当天即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单位党政正职及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召开了紧急会议,将“4.30”会议精神进行了学习传达,5月1日又组织了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机关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并召开专题会议,对总公司开展“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进行了具体部署。在第一阶段,各基层单位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层干部会、职工大会、领导深入一线传达、开形势报告会、编发宣传提纲等多种有效形式,迅速将会议精神记名传达到了每一个岗位、每一名职工,总公司应记名传达人数为2513人,实际记名传达人数为2513人,记名传达率达到了100%。瑞通公司、印刷厂、华锐公司、青岛物资段等单位通过张贴横幅、出黑板报、宣传栏、简报,以及在办公信息网上设立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安全形势教育、事故影响教育、安全责任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克服和防止了“与己无关、不以为然、麻木不仁”等错误认识,营造出了大反思大检查的浓厚氛围。

(2)深刻进行反思自查。按照工作计划,总公司从机关到各单位、车间、班组,围绕“四查”内容,层层开展了安全大反思。总公司领导班子召开了安全专题反思会,紧密联系分管工作和个人思想、工作、作风实际,深挖了工作作风、安全基础管理和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参加了各基层单位的反思会;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基层单位班子成员,也都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写出高质量的反思自查材料。各单位都按时组织召开了领导班子安全大反思大检查专题民主生活会,在车间、班组间层层展开反思。同时还以班组为单位,组织职工围绕“严管安全到底为了谁、我该如何保安全、三违为什么杜绝不了、我自身还存在哪些三违现象、如何杜绝三违”等主题,通过召开座谈会、班组安全活动、主题演讲、专题报告、播放安全警示教育片、写心得体会等各种形式开展安全大讨论,使职工进一步明确保安全的重要性和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反思自查阶段,总公司领导按分工包保,带领综合、商贸和工业三个督查组深入生产一线,对20个基层单位,106个班组的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各类问题141项。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总公司各督 查组逐条逐件分析,带着问题到车间、班组逐项逐条督促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反馈给总公司活动办公室进行销号,确保问题的彻底解决。各单位也都发动职工进行了认真自查,例如青岛物资段自查设备和现场作业方面问题331项,工务器材段153项,瑞通公司103项,华锐公司208项,圆满完成了第二阶段工作任务。

(3)认真进行整改提高。为促进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隐患问题的整改,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公司实行了周安全例会制度,每周五由分管安全副总经理召集,总公司工业督查组、物资商贸督查组、综合督查组和信息组有关人员参加,通报每周安全检查情况,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逐件进行分析,提出整改要求,同时对存在问题比较严重的责任单位,责令其负责人在会上作分析检查,对问题分析不透彻、原因不明确、措施不得力、整改效果不明显的,继续在下周安全例会上进行分析。各基层单位对在检查过程中暴露出的隐患和问题,严格落实整改责任人,明确责任分工,细化隐患排查整治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排查和整治计划及措施。例如济南装机厂在资金特别紧张的情况下,不等不靠,积极筹措资金对44处出租房用电线路进行了整体改造。截至目前为止,总公司累计整改安全隐患问题891项,对不能及时解决和需总公司帮助解决的问题,各单位都形成了书面报告材料上报总公司。

3.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隐患“查摆改”活动。上半年总公司通过发动群众,全面排查了生产工艺、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制度建设、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了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1)组织开展了“我身边的安全隐患查摆改”活动。为促进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职工自我防护意识,变被动整改为主动预防,总公司将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发动职工开展“我身边的安全隐患查摆改”活动。在活动中,广大职工群众以身边存在的物的不良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规章制度的缺失为重点,从标准制度的制订和执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安全生产的投入、防火防爆、各类应急预案及日常演练、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安全保护装置配置等9个方面进行了“查、摆、改”。截止目前为止,各单位共查找各类安全隐患800余项,解决了一大批安全生产中的“老大难”问题。同时还按要求对问题进行了梳理,从隐患问题的重要性和整改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评审,按时将初评结果报总公司大反思大检查活动办公室。总公司将于8月初组织进行综合评审,并设立一、二、三等奖各十个,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扎实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根据路局《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3月份组织各单位在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基础上,对遗留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类,确定各类隐患治理的层级。各单位对属于自己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制定了整治方案、整治时限,落实到人,按期完成了131项隐患问题的整改;对于需总公司帮助解决的问题,都上报到总公司,总公司领导对各单位上报汇总后的32项问题进行了审阅,由专业部门与有关单位一起制订整改计划,采取强力措施加以解决,有效促进了“隐患治理年”活动的开展。

4.组织开展劳动安全“五示”工作法活动。上半年,总公司按照路局劳动安全“五示”工作法的推进计划,做好了宣传发动、规划设计两个阶段的工作要求,并在试点单位组织进行了实施。在宣传发动阶段,各单位运用黑板报、宣传栏、厂内广播站等各种宣传载体,以及班前会、班组学习等多种形式,把路局全面推行劳动安全“五示”工作法的部署要求宣贯至每一名干部职工,使全体干部职工明确了“五示”工作法的内涵和要求,做到了在思想上接受,行动中支持,为实施“五示”工作法做好了铺垫。在规划设计阶段,各单位紧密结合各自劳动安全工作特点和实际,细化“五示”工作法的具体内容,制定出了本单位具体的实施意见及推进计划。印刷厂作为总公司选树的试点单位,现以在全部班组、岗位推行了“五示”工作法。一是完善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

利用路局、总公司编发的事故案例教材,组织职工班前解读学习并纳入安全预想,做到班班有案例学习、作业前有安全预想。同时将一些事故图片资料制做成展板,在各车间进行流动警示教育。二是建立了自控明示卡片,根据不同工种岗位作业特点,完善优化《岗位劳动安全自控表》内容,明确劳动安全的关键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卡控措施。三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温情提示。重新规划布置了由职工家庭照构成的亲情园地,并附有职工或其家人写下的心里话,形成同志、亲友之间浓厚的互帮互助互爱氛围。在一线生产班组制作了亲情对话框、人机对话框、工友对话框等文化套餐,用温馨的话语提示员工,用亲情的投入感染员工,用彼此的提醒警示员工,潜移默化地向员工宣传安全思想、安全理念,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意识。四是设立代价揭示栏,统一制作了“代价揭示栏”,在车间、班组张挂揭示。五是完善考核公示制度。严格落实月度、季度安全考核评价制度,对检查结果定期公示,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了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5.精细组织了“安全生产月”活动。为保证“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顺利开展,总公司成立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组织动员全体干部职工,以车间、班组为单位,开展了“查一起事故隐患、纠正一次违章行为、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当一天安全员、做一件预防事故的实事、忆一次事故教训、读一本安全生产方面的书籍、接受一次安全生产培训、举办一次安全生产演讲、搞一次安全生产宣传”十个一活动。有关单位还按要求对职工进行了一次《人身安全作业标准》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的考试。总公司工会、党群工作部、安全保卫部和技术质量部还汇集了部分单位及相关行业在劳动安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方面发生的事故案例28起,编印了《安全事故案例汇编》,各单位将《安全事故案例汇编》作为干部职工的必读教材,积极借鉴和利用事故案例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利用班前会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切实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6.强化了工业产品质量检查。上半年总公司对11个工业生产单位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结合“4.28”特大交通事故教训,重点对委外协作厂家、原材料、工艺过程、产品出厂进行了检查评估,共查出问题37项,并在总公司办公网进行了产品质量通报,督促各单位制定并落实了整改措施。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总公司内部大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从业人员“三违”行为、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交通安全管理漏洞以及上线上车上线产品质量问题还时有发生。存在的问题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交通管理尚不规范,交通安全管理亟待加强。在上半年总公司组织的多次检查中,各检查组均发现在许多基层单位存在派车单填写不规范,有缺项,未建立驾驶员违章记录簿,汽车管理办法缺少派车单制度、安全监督岗制度,汽车综合记录簿没有汽车月度安全检查记录等问题。交通安全管理的不到位,给总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带来极大隐患。1月9日,济南物资段送往徐州物资段急用料车行驶至京福高速枣庄段时,遇大雾,发生车辆追尾,造成2人重伤,1人轻伤,车辆严重损坏。总公司及时召开了“1.9”道路交通事故扩大分析会,虽然枣庄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京福高速公路大队认定此次交通事故系因辽ajb613车辆驾驶员一人违法所致,但此次事故也暴露出济南物资段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被路局认定为济南物资段负有重要管理责任。事故的发生给总公司造成了极坏影响和经济损失,严重干扰了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并给当事者本人和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及肉体上的痛苦,各单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2.劳动安全形势严峻,“三违”现象仍大量存在。个别单位现场作业控制不到位,少数职工作业标准化不落实,无视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盲目冒险作业,致使违规违章作业时有发生。如2月10日,总公司春运检查组发现中铁现代物流公司门吊司机严重违章作业,上行车越限位撞击挡车板,设备质量受损严重。5月29日,总公司综合督查组检查淄博工务器材段时发现机加工车间职工实施气割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与气割作业点安全距离不够;热处理车间作业人员吊装钢轨作业中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未按规定使用辅助工具,存在严重安全隐患;6月10日,青岛办事处安监室检查时又发现个别叉车司机作业标准执行不到位,存在转弯不打转向灯、不鸣笛现象,发放整改通知书一份。这些劳动安全问题接二连三地发生,一方面说明个别作业人员安全责任心不强、标准不高,但另一方面也说明部分单位的现场控制不到位。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路局和总公司关于对从业人员“违章、违纪、违标”行为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查纠力度,克服干部好人主义,及时发现和制止违章违纪行为。

3.线路作业问题突出,隐患问题性质严重。上半年,总公司因线路作业问题先后被路局通报三次。一是1月30日上午,三新公司兖菏组张家瑞、王建、刘培良3人在兖州站1站台停留的5013次列车尾部安装涂油装置时,因在线路股道中作业没有穿黄色防护服装,危及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被济南办事处安监室发放通知书。二是7月8日,青岛办事处安监室检查青岛-四方声屏障工程现场时发现,科技公司下属的环保公司在一没与设备维护管理单位济南维管段签订安全协议、二没送达施工配合通知单、三没有维管段人员配合的情况下,擅自施工,造成多根接触网支柱基础被挖严重,严重违反了《济南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针对此问题,路局翟局长在7月14日路局周安全例会上对总公司提出了严厉批评。三是7月17日济南办事处安监室在济西编组场检查发现,科技公司三名工作人员在五场29股缓行器北端为装设行车设备上道测量股道数据时,未穿防护服,未设专人防护,也未与车站联系在驼峰楼设置驻站防护。违反了《济南铁路局对从业人员“违章、违纪、违标”行为的处理办法》有关规定。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营业线施工及线路作业安全,今后,凡在线路及周围施工、涂覆、安装设备、及测量有关数据的,必须按规定穿防护服,设专人防护,杜绝通报问题的再次发生。

4.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薄弱,工作力度有差距。从检查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各单位领导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没能抽出必要的精力牵头组织职工教育培训具体方案的研究制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缺乏主动性,只是被动应付总公司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求。在培训中,对部分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往往以生产任务紧、经营业务繁忙、抽不出人等原因,降低培训要求或不培训,没有采取主动的措施解决“工学矛盾”。二是职工教育培训基础工作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单位职教职能在人力资源部,少数单位在安全或技术部门,但全部都是兼职,专业人员从事职教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受到限制。职工教育培训的基础台帐、资料,包括教学计划、培训班点名册、试卷、成绩汇总表、培训合格证发放台帐等,普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三是职教、技术、安全、生产等业务部门工作协调配合不够。很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和考试考核主要由职教部门操作,相关业务部门参与较少,而专业业务工作单纯由职教组织培训、出题、考试,容易出现培训、考试内容与上级业务工作标准、工作要求脱节的问题。四是培训、考试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性。考试的内容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多,通用性的较多,大而化之,缺乏系统性,培训质量较差,流于形式。

5.一线管理不到位,基础管理差距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一线工班安全薄弱,安全意识不高。在春季平推检查中,检查组通过对20余名工班长的现场检查和沟通,查看工班长记录,结果发现安全记录基本没有,班组也没有安全培训、学习记录,许多工班长对本工班的安全重点心中无数,绝大多数单位,早班点名制没有坚持,多数是围堆派工,较多的工班中零星假制度不坚持,没有明确的早点名制度和班会制度,班组管理以工时管理为主,基本处于松散型的自主管理。二是设备保养差。除印刷厂和瑞通公司部分关键设备外,其余各单位普遍存在班前、班后无擦试设备的要求,维修保养不及时,尤其是华锐公司的济南工程厂、工务工厂、新汶厂、泰培中心的培训车间设备积尘严重。三是标准体系中存在着照搬照抄、不符实际的现象。不少单位标准体系虽然建立,但存在着明显抄、搬应付检查的问题。如应急预案不切合实际、消防预案只对正式职工培训,未对外聘人员培训等。

上述问题虽然有些发生在生产现场,但问题关键在管理、在干部,特别是干部思想认识和观念上的问题,是制约总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部分领导干部“安全第一”思想树立的不牢,安全管理职责不履行,干部作风弱化,对大反思大检查出现厌倦心理,这些问题和差距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弥补,将会严重威胁总公司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对此,总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安全重点工作

上半年,总公司安全生产保持了基本稳定,下半年总公司所面临的经营任务更加繁重,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安全管理工作难度更大,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对党、对企业、对职工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负起确保安全生产的政治责任。要变压力为动力,振奋精神,稳定队伍、稳定人心,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坚决打胜安全生产翻身仗。总公司下半年的安全工作目标是:劳动安全无责任轻伤及以上事故,消防安全无任何责任火灾事故,产品质量安全无d类及以上责任行车一般事故,特种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不被路局通报,道路交通安全稳定,无严重“三违”行为,无重大隐患被路局、办事处安监室和投资公司通报。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按照路局要求,继续深化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

一是层层深化安全反思。根据路局党委、路局要求,“7.20”胶济线临淄--高密段大要点大拨接施工结束后,全局要层层召开安全反思会。各单位要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抓好落实。要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本单位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的基础上,高质量地开好安全反思会。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要深刻反思检查,干部要写出书面反思材料,职工要记名参加反思检查,做到人人反思、全员覆盖。反思材料要联系实际,抓住关键,认真查摆在思想、作风、管理、规章、设备、作业、队伍素质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二是圆满完成大反思大检查第四阶段工作任务。第四阶段是检查验收阶段,总公司将根据路局及投资公司制定的验收标准,结合总公司实际进行细化形成总公司验收标准,并由党群工作部、安全保卫部、技术质量部、物资商贸部和综合部组成验收组,在8月20日前对各单位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验收,各单位对验收组提出的问题要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按时完成整改,在此基础上接受路局和投资公司的检查验收。

2.强化奥运安保,确保厂段的内部治安稳定

第29届奥运会即将于8月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举世瞩目,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的政治大事,总公司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做好奥运会期间安全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好路局、路局党委7月22日召开的关于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总公司7月24日会议有关要求,以非同寻常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以维护稳定和治安保卫工作为重点,严格落实各项治安保卫防范措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努力化解各种内部不安定因素,全力做好奥运会期间的安全稳定。

3.精心组织,认真做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近期,路局连续下发文件,专题部署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职教处、人事处、投资公司等也从不同的职能角度,对持证上岗、规章制度培训,以及制卷、考试、阅卷等作出具体要求。路局参与部门之多、投入精力之大、要求之具体,是近几年所没有的。组织职工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已成为当前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要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要高度重视职教工作。各单位领导要亲自参与培训计划、培训方案的研究制定,要协调建立职教、技术、安全等部门的配合机制,形成部门推进职教工作的合力,避免仅仅由职教部门拟定培训计划;要配强职教专业工作人员,给职教兼职人员合理安排工作,使之腾出更多精力投入职工教育培训;在配备人员时选配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的人才;要在生产组织上合理安排,切实解决工学矛盾问题。

二是明确培训谁、学什么、如何学、怎么考的问题。培训谁主要是界定培训对象和持证上岗的人员范围,按照路局规定,培训对象基本涵盖了全部管理人员和一线生产人员。学什么主要是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是各类人员必知必会的安全业务知识,包括技术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知识及新设备、新技术等三个方面。各单位要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细化不同岗位干部职工的应知应会培训内容,编印本单位分工种的《安全关键岗位干部职工安全业务知识学习手册》,作为本单位安全培训教材,人手一册。如何学主要是明确培训方式,可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等方式进行。怎么考要求考试要由总公司或单位统一组织、统一制卷、统一考试、统一阅卷,不得下放到车间、班组;要采用标准试卷,闭卷、笔试考核;试卷内容必须覆盖培训要点,题量适中,多场次考试要采用不同试卷。试卷满分100分,最低80分及格。不合格者,限期10天内补考,补考再不合格者下岗学习。各单位考试试卷要于考试前上报总公司备案。同一类人员的考试须备多套(一般不少于5套),每套试题为1小时题量,考试前由监考人员随机抽取,考试后密封装订,组织专业人员阅卷。

路局投资公司将会同职教处、人事处于9月下旬到有关单位,以闭卷考试的方式,分别组织对安全关键岗位干部职工的抽考。抽考人数一般不低于培训对象总人数的10%(或不低于20人)。凡验收不合格的单位,一律推倒重来,重新组织学习培训,10月份进行复验。

4.周密部署,学好聊城车务段安全基础管理经验。7月16日,路局下发专门通知,要求各单位学习聊城车务段强化安全基础建设管理经验。聊城车务段自建段以来,不断探索站段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强化安全基础建设,自连续4年被铁道部、路局表彰为安全优质车务段、火车头先进单位、全局车务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其主要做法有:

一是全面加强干部的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以一流的管理者队伍保安全。坚持“以会代训”,利用每月的运输安全例会,对车站干部进行业务知识考试;坚持“月度演练”,利用每月的车站工作平推检查,对干部进行接标和调标演练。设计开展了“三当”主题活动,即“段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业务科室管理人员每月到所包保的车站当一天站长、当一天书记、当一天班组长”,实现了“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政绩在一线体现”的“四一”目标。

二是狠抓职工技术业务提高,以过硬的队伍素质保安全。以提高岗位技能和非正常应急处理能力为重点,不断优化“培训、考核、使用”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开展全员岗位练功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认真落实“每周一课”,长期坚持“班前提问”,将班组的业务演练纳入日常管理,要求每个班组每周必须组织两次演练。对在各级技术比武中脱颖而出的职工在干部选拔任用、晋升工人技师、评先表彰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是紧盯现场作业,加强检查监督控安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时段的现场安全控制,用严格的现场作业控制确保安全生产。以月、季平推检查为主,抓好月、季安全考核、排序、兑现。每周一至周四,由两名段领导带队对每个车站的关键作业、关键时间进行动态抽查,纳入机关干部月度考核。同时利用远程监控设备检查现场作业,在26个关键岗点安装了远程监控设备,做到了随时监控,实时掌握现场动态。

四是狠抓机制建设,加大考核力度促安全。对干部出台了《干部撞红线管理办法》,每季对车站管理干部进行综合评定,对不合格的实施黄牌警告直至给予免职。对段业务科室人员制定了《“五定三率”检查考核办法》和《干部收入二次分配办法》,加大对专业技术干部的考核力度。对职工实行岗位达标考核,逐岗位、逐工种、逐关键作业制定了《岗位达标作业标准》。对班组长制定了《班组建设管理办法》,赋予班组长生产协调指挥、职工优化组合、二次分配建议、职工评先晋级、职工提职改职、50元以内奖惩、三违分析处理等7项权责,真正实现了“岗位保安全、收入靠贡献”。

8月份,总公司将按照路局提出的“抓班子、带队伍、严管理、盯现场、抓关键、重考核”要求,在月度安全例会上对如何学习聊城车务段“狠抓队伍素质,加强现场盯控,严格安全考核”等强化安全基础建设的做法进行专门部署。

5.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任务

今年,总公司共确定了从业人员“三违”、产品质量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生产现场五项专项整治,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专项整治工作,克服厌战情绪,切实加强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总公司有关专业部门要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日常检查指导推进力度。各单位要对安全专项整治的进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本着“手续完备,程序规范”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专项整治的阶段性目标,特别是目前进展比较缓慢、没有按计划推进到位和整治效果不好的项目,要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加快整治步伐。各单位要做好自验,8月底前完成所有专项整治项目的评估验收并写出书面报告报总公司;9月份总公司将组织进行检查、验收,对在专项整治工作中走过场、措施不落实的,将对有关领导给予进行通报批评,以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

6.下一步工作:一是各级领导应提高质量意识,特别抓好上车上线产品的工序、工艺和出厂检验关,杜绝出现质量问题,二是及时做好产品质量回访,加强同用户的沟通,掌握产品使用信息;三是做好5个单位的iso9001体系复审或认证,做好蓄电池产品crcc认证,进一步提高总公司质量管理水平。

7.全力以赴,切实抓好当前暑期安全工作

一是抓好季节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要加强对油库、加油站等防火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定期对油罐的喷淋、降温设施进行检查,完善消防应急预案,提高防范意识和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确保消防安全。

二是抓好“防中暑、防雷击、防食物中毒”工作,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各单位要针对7、8、9月份高温酷暑、暴雨集中的季节特点,积极开展预防中暑和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技能,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按规定和实际需要购置防暑降温设备设施,积极开展为现场职工“送凉爽”活动,严防中暑事故。要加强防雷电技能教育,根据天气情况开展安全预想,防止雷击伤亡。要加强对食堂及单身宿舍的管理,改善饭菜质量,严防食物中毒。

三是抓好暑期交通安全。要针对暑期天气炎热的特点,细化落实交通安全防护措施。汽车驾驶员要做好出车前的安全预想,针对天气变化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防止车辆因高温造成性能衰减、自燃、爆胎以及疲劳驾驶、超速超载等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第7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性实训;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5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KY12A06)资助项目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优化管理体制,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建设一批对接我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精神,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前校后厂”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结合学院机电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重点从体制机制、硬件环境、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社会服务能力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基地建设成效。

1.建设背景

1.1 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工程机械稳居全国第一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湖南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已经初步形成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工电器和汽车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在“十一五”期间,每年生产总值保持30%以上的发展速度。数据显示,2007年,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在全省工业领域中率先“过千亿”,2011年机械装备工业总产值6107.45亿元,2012年有望突破8000亿元,正一步步逼近“万亿产业”目标。工程机械2011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53.56亿元,占全国工程机械营收的三分之一,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1.2 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对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

现代工业生产技术正在向智能化、集成化和信息化发展,机械装备产品呈现出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和人性化的特点,装备制造业的深刻变革急需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据《2011—2012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目录》统计,近2年,我省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总量超过17000名,其中高技能人才5000余名,需求量中排在前3位的就是装备制造业中的机械制造加工工、机电产品装配工、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人员。

1.3 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目前省内共有29所高职院校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新要求。基地服务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等专业群,深度融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服务于工程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的产品装配、维修及售后服务岗位,为湖南装备制造业培养大批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建设思路与目标

对接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创新基地建设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基地教学与社会服务能力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专基融合、产教协调、共建互赢”的基地市场化运作机制,完善“工位足够、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基地硬件环境,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理念先进、技能精湛”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能力主线、产品引领、精细培养”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把基地建成为机制灵活、设备先进、资源丰富、名师云集、管理高效的集教学、生产、培训、认证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3.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师资提升、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该专业2010年立项为“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2011年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立项为“全国机械行业创新专业”、“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湖南省职业院校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

3.1 初步形成了“企业化管理,双主体育人”的基地运作模式

学院依托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在实训产业园区“筑巢引凤”,引进湖南凯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湖南中青自动洗车设备有限公司、大友机械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校企合作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基地内企业对外开展生产经营和服务,对内开展实训教学,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企业拿出30%的生产能力用于实践教学,专业60%的教学案例来源于生产经营项目。企业推行现场“6S”管理,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按市场化要求进行目标管理、生产成本和实训成本核算,加强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教学管理。确保了实训教学优质高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3.2 建设了“工位足够、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实训硬件环境

学院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经费用于基地硬件建设,建有电工电子、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等3大实训中心,建有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数控系统维护维修等38个实习实训场所。引进湖南凯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湖南中青自动洗车设备有限公司、大友机械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建设了机电产品加工、机电设备维修等3个“校中厂”。基地总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总工位1600个,基本满足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3.3 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的实训教师队伍

基地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基地兼职实训指导教师。现有专职与兼职教师共24人,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比例100%。

基地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教科研成果丰硕。团队教师近5年共主持省级以上课题2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15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项。基地教师近三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均取了优秀成绩。其中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院选手陈豪、曾相权、严凯获“楼宇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一等奖,李尚源、高贤昭获“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二等奖,陈红兵、贺朝阳获“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赛项三等奖。

3.4 构建了“项目载体、能力递进”的模块化实训教学体系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三模块有机结合、能力逐级递进的实训教学体系。专业基本技能部分包括普通机床控制线路装调与检修、机械零件加工与测绘两个模块四个项目;专业核心技能部分包括机电设备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液(气)压系统装调两个模块,含四个项目;专业综合技能包含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及工程机械维护维修等三个方向模块。

以机电技术应用为导向,实施项目载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教学效果好。毕业生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100%,获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近50%。

3.5 依托“双平台”,开发了丰富的立体化、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

依托职教新干线和校园网,完成了《PLC及其应用》、《普通机床线路检修》、《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教材、课件、考核题库等教学资源开发,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立体化教学资源。

基地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了工学结合的实习实训教材《电工技术》、《PLC职业技能教程》、《自动化生产线拆装与调试》等6本,校本教材《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实训指导书》等5本。

3.6 立足区域,社会服务初见成效

(1)人才培养:本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深受企业欢迎,就业率为100%。每年有近40%毕业生进入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广汽菲亚特、山河智能等装备制造重点企业工作。

(2)社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企业职工转岗培训等培训项目。每年举办了3-4期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数在1000人次以上;先后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铁建、广汽菲亚特、中大创远、力元新材等企业举办了中高级维修电工、钳工培训,超过1000人次。

(3)承担省级师资培训与技能大赛:2010-2012连续三年承担了湖南省中职机电技术应用类专业教师培训,培训学员100余人。2010-2012连续三年承担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楼宇自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电气安装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赛项的竞赛工作。

(4)生产经营与技术服务:基地依托引进企业对外开展经营和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地教师近三年主持省级以上课题2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15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第8篇

油田企业是国家能源建设的主力军,基层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为推进油田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技术支撑保障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提高队伍素质能力、适应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和根本途径。随着新的政治形势变化和油田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育培训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探索教育培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找准定位,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技术应用平台。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远程教育――在线培训,是教育创新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企业基层员工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直至教育方法、手段的变革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

1.1 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下面以油田某单位为例。某单位是集企业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成人学历教育、幼儿基础教育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现有员工1500余人,其中培训管理人员和教师300人,幼教系统管理人员和教师1200人。年培训人次5万人,技能鉴定人数1.9万人,成人教育在校生3400人,所属30个幼儿园在园幼儿7500名。某单位按照集团公司和油田发展战略目标,着力做优培训教育和技能鉴定项目,为油田“建设三大基地、打造百年基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履行社会文化素质提升职能。在将教育培训办出特色、亮点和品牌的同时,致力于方式方法的创新,如培训管理体系建设、优质课评比、教材开发、外培内训师资队伍建设等手段有效推动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

在这样一个学历层次相对较高、知识体系相对完善的单位,基层员工同样面临着诸如如何能够较好地处理工学矛盾,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及时查找自身业务水平现状不足,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将知识、技能快速转化为能力素质等许多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1.2 知识能力提升的需要

前不久,为有针对性地找准差距,围绕提升员工素质能力、支持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进一步激发教育培训工作活力的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员工能力开展评估调研。在评估方式上采取集中座谈、个别访谈或查阅资料等方式,根据岗位基本要求和评估内容对基层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的各个岗位进行调查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找出找准问题症结、提出改进建议。

评估范围为部分基层单位的管理骨干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通过需求调查、设计策划、组织实施、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等各环节开展实施。

评估内容包括:

a统计员工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员工类别、健康状况、工种工龄等信息;b开展岗位人员所需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调查;c员工岗位需求和实际持证情况;d开展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情况调查。主要包括管理运行、需求调查、学习方式、设施条件、师资队伍、教具教材、量化考核等方面,按照知识、技能需求,制定中长期教育培训计划。

幼儿教育工作是某单位的主营业务之一,在油田和谐建设、社会职能承担、国家未来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幼教系统作为培训管理人员和教师人数占培训中心员工总数的五分之四,30所幼儿园分布在油田基地、前线百里油区,点多、面长、线广。管理跨度、难度较大,对员工教育培训的组织不易集中实施,员工队伍建设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状。(举例说明对某单位员工技能报告的分析)

1.2.1 人员结构现状及分析

a员工用工形式

全园教职工56人,其中正式工38人,占总人数的68%;劳务工18人,占总人数的32%。

b 员工队伍(岗位)类别

管理人员:3人,占全园职工总量的5%。专业技术人员:33人,其中副主任师13人,主管师15人,助理师2人,技术员2人,工作未满一年1人。占全园职工总量的59%。技能操作人员:20人,其中(按现工种统计):高级工14人,中级工2人,初级工3人,未取得相应证书2人。占全园职工总量的36%。

c员工年龄结构

现有员工平均年龄41.5岁,其中35岁及以下7人,占员工总数的12%,36―40岁20人,占员工总数的36%,41-45岁18人,占员工总数的32%,46―50岁7人,占员工总数13%,50岁以上4人,占员工总数的7%。

d员工文化结构

全园教职工成人本科学历15人,占员工总数27%;成人专科学历20人,占员工总数36%;中专学历6人,占员工总数10%;高中学历15人,占员工总数27%。

1.2.2 存在的问题

a专业技能水平需继续提高

“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幼教工作要求每位教职工都是多面手,但在个体差异、兴趣爱好等方面,教职工存在着能力水平的不同,在技能技巧方面需要强化,缩短教职工之间的差距。员工平均年龄为41.5岁,主要原因是近十年油田没有进行相关专业的招工,造成幼教队伍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前些年幼师毕业的大、中专生已逐渐步入中年。现在幼教一线的主力军以35―45岁的员工为主。部分教师在知识学习、技能更新等方面,较难满足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部分教师反映,工作实际经验很多,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做到游刃有余,但由于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在进行教育随笔、论文、教育反思等书写时稍感吃力。

b学历知识水平需继续提高

全园教职工通过自学、函授等形式,文化程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63%,整体的学历分布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差距。中专及高中学历人员占了37%,说明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知识的多样性、专业的互补性,力求高升专、专升本、本升研学历层次的递进性。从全园发展的方向以及让员工接受新知识、新理念的能力上分析,教职工的文化素质提升对幼儿园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是队伍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方面。

2 对企业基层员工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的探索性实践

过去,员工提升学历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面授辅导、课堂答疑、书面作业、卷面考试等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培训主要是通过集中脱产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现场参观、实际操作等相结合的方式。这些教育培训形式不仅有利于直观接触教师、教材、教学设施,也能更多了解、熟悉其他单位参加的学员,取长补短、学习借鉴。但是,基层单位普遍存在分布点多、面广、线长,工作任务繁重,值班轮勤频繁,人员调训困难等实际问题,单一的利用长时间脱产教育培训方式容易引发工学矛盾的激化。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企业要结合实际,探索有效利用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多种教学媒体媒介组织学习的新思路。

2.1 拓宽思路,优化方法

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远程教育、在线培训是学习创新的产物。相对于传统方式,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有其显著的优势。诸如:学习者及时获取新信息,学习到新课程;通过消除地域、空间障碍,降低费用开支,节省路途时间;课程选择灵活、便捷;学习者可以根椐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教师和课程,实施学习目标与方案;学习时间、地点灵活,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并多次反复学习有关内容,增加理解和掌握。

基于学历教育、专题培训的网络课程,集中优质的品牌和有影响力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其内容也来源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现场规范演示,可根据需求随时更新内容,是对面授和集中脱产学习后续的有效跟进和补充。[2]

2.2 强化措施,突出效果

2.2.1 在线培训方面

近几年来,集团公司开发应用的覆盖全员远程培训网络已广泛开展,收到较为明显的成效。油田举办的多期培训项目中设置远程培训课程,例如我们在线学习的《跟毛泽东学领导》、《骨干人员心理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等课程确实受益匪浅。某单位从2012年开始着力开发HSE管理、技术安全、井控操作等近1000个移动学习微课件,已实现与手机、台机、现场的无缝对接,微信、微博、QQ群等媒介发挥着强大的信息支持作用。在幼教系统定期组织的教师基本功擂台赛、公开课观摩评比、活动案例设计、论文成果发布等活动中应用远程平台作为主场,扩大了影响力,提高了参与度。

2.2.2 学历教育方面

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设施先进的教学网站,发挥好集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与管理、各类教学资源库与数据库于一身的教学平台,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网络教育为学员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如学生工作室的教学平台上,可观看课程录像;可查询、浏览教学资源和信息;可参加网上答疑和论坛讨论等。在学习期间,学员可以上网利用课件学习,它的内容包括老师的讲义、课程重点、难点问题、自测题、期末总复习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在线学习的形式越来越得到认可和推广。本、专科学历教育的在校生从最初开办的两个专业50名学员到现在的1200人的在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源是立足成人高等教育规律特点的办学思路和理念。

3 对企业基层员工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的推广性应用

3.1 归纳认识

远程教育在线培训为学习风格的个性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借助随时访问的能力,学员能按照自己的计划随时复习学习内容,并将学到的每一部分知识在工作实践中运用,掌握后再学习新的知识或课程。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将网络信息技术融于教育,实现了教育媒体多元化、传播知识开放化、教育功能多样化、资源分配平均化,以及员工学习自主化,使不同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同年龄和学习要求的组织成员都有机会参加学习,不受时空限制,这是其他任何教育模式所无法比拟的。远程教育在线培训能够利用教学和通讯技术实现多种互动和协作环境,如提供案例分析、情景描述、讨论组、教师指导、临时项目小组、聊天室、测试练习、电子邮件、公告板、提示、指导、常见问题解答以及练习向导等工具。提高了学员的群体效应、相互间的协作和互动能力。

3.2 前景方向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突破了原始竞争的层次,不再是提供了足够多的优质产品就可以轻易取胜。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在于对市场的把握,在于生产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竞争能力,但说到底拼的还是人才的竞争。如果说,传统的教育培训在理念宣贯、技能训练方面具有优势的话,那么远程教育在线培训在传递企业文化和理念、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则具有其更加明显的优势,必将使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3]

3.3 创新思考

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的进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从以下一些方面改善和提高:

3.3.1 网络学习环境宽泛

用好中石化远程培训网的同时,实现与中国能源网、石油高等院校等高端网站信息资源的互补共享。实现员工自主选学菜单的课程丰富多样性。

3.3.2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基层单位应设立公共学吧,同职工书屋等相依托,营造良好的学习上网氛围。做到无线网络覆盖等基础条件的完善。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第9篇

论文关键词:配电网;培训管理;团队

2009年6月,在公司“大营销”体制改革启动之后,华北电网廊坊供电公司配电中心正式成立,专业负责廊坊直供区域内10千伏配电网络的规划、基建、技改大修、运行检修、配网调度以及市区低压配电网的运行检修、急修任务。成立之初的配电中心共有干部职工177人,设有配网调度班、保护直流班、带电作业班、综合管理班、线路运行(检修)班等17个班组。人员全部来源于改革之前的各个基层单位,个人素质、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承担保障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任务艰巨。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一、廊坊城市配电网概况

截至2010年底,配电中心管辖10kv开闭站25座;电缆分接箱245座;柱上开关397台;10千伏出线261条,线路总长度2743km(架空裸导线1297km,绝缘架空导线495km,电缆线路951km);配电变压器1097台;0.4千伏线路2589km,其中架空线路2092km,电缆线路497km。配网线路绝缘化率52.71%,电缆化率34.67%,拉手线路比例42.53%,开关无油化率达到100%。

二、配电中心人员结构分析

年龄方面,配电中心35周岁以下人员65人,占配电中心总人数的36.7%;35~45周岁61人,占总人数的34.5%;45周岁以上51人,占总人数的28.8%。生产一线员工占总人数的80%,且45岁以上员工主要集中在基层一线。随着现代化手段的不断应用,生产一线人员不能适应岗位要求、不能胜任工作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年轻员工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亟需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实践来提高工作能力。

知识构成方面,配电中心大专以上学历(含后续学历)占中心人数的36.2%,大专以下学历113人,占63.8%。尤其是35周岁到45周岁年龄段内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职称方面,配电中心有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33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4人,高级工52人,缺乏高级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将影响工作效率,影响配电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

随着配电网精益化、标准化的需要,生产一线员工与电网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电网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上来;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管理岗位上来。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势在必行。在岗人员需要通过学习、培训、实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以提高配电中心整体队伍素质,适应打造坚强配网、实现“四好”配网工作目标的需求。

三、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为适应配电网的发展需求,配电中心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围绕“我与企业共发展”培训主题,提出建立健全培训机构,运用多种形式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使职工在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精神风貌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使配电中心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

1.健全机构,理顺教育培训流程

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发展之本。先进的配电网技术需要高素质的职工来掌握和使用。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取决于企业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配电中心自2010年初提出“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岗位技能”的培训方针。建立培训组织机构,负责培训、考核的管理工作,使配电中心的培训工作日趋制度化和规范化,培训和考试均有计划、有档案、有成绩、有考核、有总结。职工的培训学习观念与学习状态也有了明显变化,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逐步适应配电网发展要求提供了保证。

在公司培训中心的指导下,配电中心于2010年初认真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以及实施措施,建立培训项目负责制。保证培训项目开班前有计划、有申请,开班中有记录、有考核,开班后有报道、有测评。健全职工培训、考核台帐。2010年度,配电中心计划内培训项目25个,完成率100%;参加华北电网公司组织的培训项目16期;参加设备厂家组织的新设备新技术学习班8期;积极组织参加普调考和技能鉴定工作;认真做好带电作业兼职培训师工作;圆满完成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与配电线路专业技术比武。

2.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开展培训

2010年,配电中心结合重点工作和职工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职工教育培训。有计划地进行了基础理论知识、安全教育、专业技术、信息系统应用、自动化建设、智能电网、企业管理、消防等培训活动。

(1)安全培训。安全意识薄弱、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都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配电中心加强了全体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春检、秋检前的《安规》、“两票”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中心领导亲自授课,严肃培训、考试纪律,培训成绩纳入月度绩效考核,使每位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进而做到“我能够安全”。职工安全思想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从源头堵住事故隐患,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技术与技能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扎实做好一线员工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入职和转岗员工。采取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交叉培训的方式,使员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上岗。针对所有在岗员工进行的在岗培训主要包括本岗位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知识。专门制定相应的岗位培训计划,按照“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专业、班组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现场实操、定期测评、技术比武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员工的学习动力。

(3)新技术与新技能培训。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要使员工适应新形势要求,就必须加强对员工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的不断学习。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配电中心组织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拓展为重点,紧密围绕生产实际,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取得明显效果。通过培训学习,先后完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建设、配电综合应用平台设计、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

(4)融入中心,开展实践活动。配电中心在40天时间组织5次配网春季检修会战,配合主网停电对21条10千伏出线进行清扫检修。在完成检修任务、保障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2010年4月中旬启动“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月”活动。配电员工走进“三场”(商场、广场、施工现场)、走进农村集市开展用电宣传,发放5000余份《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册》。在汛期及夏季大负荷到来之前,协调地方政府解决树线矛盾,清理树障5300余棵,保障了线路的安全运行。5月启动“安全宣传月”活动。采取安全宣传“赶大集”、安全警示片连环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宣传与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5)素质提升拓展培训。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是高素质、高绩效职工队伍的核心,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0年配电中心分两期组织全员参加素质提升拓展培训。通过相应的项目设计,让员工通过富有挑战性、充满激情的项目活动,磨练意志和毅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及应变能力,加强团队协作沟通和信息交流,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

四、培训工作亮点

1.建设实训基地,搭建培训平台

配电中心把总经理在2010年初职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方案策划、设计审核、材料准备、现场施工等各工序严格按照建设方案有序进行。在基地施工安装现场,配电青年员工把基地建设作为检验与提升专业技能的良机自觉加班加点,仅用一周时间就建设完成。速度快、标准高,得到公司领导的好评。新建成的实训基地在10月下旬举办的配电线路专业技术比武实操中得到首次应用,为提升配网作业队伍专业技能提供了高质量训练平台。

2.设立“迎迎课堂”,打造培训品牌

配电中心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设立“迎迎课堂”,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师作用。先后组织开展了管理时间、有效沟通、信息写作、系统应用、智能电网知识等多项培训,多角度、多形式提升全员素质,打造配电中心学习品牌。积极引导一线员工立足本职开展“五小”创新创效活动。2010年,配电中心有4项“五小”活动成果、2项合理化建议被推荐到网公司参评,有4项管理创新、5项qc成果被推荐到公司参评。市区运行班专责工白庆永研制的带电安装10千伏线路驱鸟器等两项工具在华北电网公司“五小”创新创效活动推进会上获得好评,白庆永同志也被推荐为河北省“金牌工人”,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五、实施效果

通过强化培训体系建设,配电队伍团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员工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营销体制改革的“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管理效果得到初步显现。

配电网运行平稳。未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设备事故,未发生误操作、误调度事故,未发生人员责任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供电可靠率rs-1完成99.934%,比预控指标高0.0229个百分点,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v用完成99.77%,比预控指标高0.03个百分点;完成带电作业119次,节省8630时·户数,增加供电量101万千瓦时;圆满完成“省运会”、“城博会”及“热气球节”等重大活动保电任务;圆满完成新奥高尔夫智能小区建设任务。总之,全面完成各项绩效考核责任目标。

六、2011年培训重点工作

认真落实网公司营销部务虚会议精神,做好基层调研,发挥专业主管优势,认真做好2011年培训规划,确保切实可行。

梳理规范学习培训制度,完善培训机制建设,确保培训工作运转常态化。

积极利用配电实训基地平台,不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水平。

持续开展“迎迎课堂”,创新培训形式,推进企业文化、班组文化落地,打造配电中心学习培训品牌。

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推进班组建设。通过开展教育培训,促进配电职工岗位成才,提高配电作业水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