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旅游业发展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09 18:02:57

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发展现状第1篇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扣除1989年因素),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自我服务的散客多,有组织的较少。1986年,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1991年800多家二三类旅行社组织招徕国内旅游者423.623万人,散客仍占86%。旅游过程中,自带饮料、食品的游客较多。

5、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6、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点、美化环境,修建规格不等的饭店,设立专门接待国内旅游者的二三类旅行社,1992年这类旅行社己发展到1400多家,但是,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为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国内旅游者基本上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离享受差距很大。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1993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本世纪末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

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人均GNP将达到800—1000美元,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目前,我国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要求乘坐飞机往返,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8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现,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扣除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由于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长速度过慢以及经营中的不正之风,服务质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国内旅游者多以散客出现。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改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

4、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了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公费旅游中的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仍将在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

6、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旅行社的数量将增长,饭店业的比重基本平衡,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交通将有所缓解落后局面,但由于我国旅游者人数庞大,紧张局面仍将存在,特别是在热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7、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由于边境旅游口岸的增加,使边境旅游日益成为焦点。中国旅游者到越南、缅甸,前苏联人数日益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小部分富裕阶层把目光投向州际旅游。

8、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在本世纪末,第三产业比重将达1/3强,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一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急需外汇,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方针,因而一提到旅游,人们就会想到接待海外游者,全国各地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放在国际旅游上,一方面是热点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温冷点的高档设施的闲置浪费,造成“高级宾馆无人住,国内游客无处住。国内旅游业长期从属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国内旅游者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统计资料不全,国内旅游业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数的统计,其他方面还是空白。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也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

2、对国内旅游业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如自费和公费的纠缠不休,一提起国内旅游业,人们就会敏感地想到“自费”、“公费”问题,“不许到风景区开会”“不许公款旅游”虽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如何正确认识自费公费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瘘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价不符”的现象。

4、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1)交通瓶颈的制约:旅游业依赖交通的发展,交通又经常合理地牵制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超负荷运载:从火车看,一般超员50%—80%,全国每天约有80万人站着乘车。长江和沿海航行的客轮经常超员30%,有时甚至高达50-80%,我国航空运输更是爆满,一般人购票都要靠关系。我国公路诅车里程有沥

青和水泥路面的仅占23%。因此,发展我国国内旅游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交通问题。

(2)旅游景点缺乏规划: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性。桂林市1992年同时出现1O家民俗旅游点便属此类。旅游景点到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现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3)其它问题:有关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国内旅游业真正向效益质量型过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观念。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1)经济上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定优质优价,特质特价,大众低价,竞争保护价的内容。二是调节淡旺季差价;二是对温冷线实行中档价格,对旅游服务配套优越的城市实行高档价;三是对于特殊吸引力,骑种旅游项目及线路,有限的客源容量的资源,一律实行垄断价格。

(2)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管理,改善国内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3)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指导国内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在产业布局上,热点要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适当兼顾国内旅游业;冷点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内旅游业;温点努力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花一定力量抓好国内旅游业,引导投资的正确投向,使旅游设施高中档比例协调,物质设施和精神设施比例要适中。

3、正确认识公费旅游,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1)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旅游,如参加订货会,展销会,采购生产资料过程中的旅游以及对客户的旅游服务,符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应属于计人成本旅游。

(2)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疗养旅游,工会和党团组织为了丰富职工生活组织的观光旅游,这是合理的,应当提倡,富裕起来的农民利用集体公积金组织旅游活动,开拓农民眼界,增长见识,这都属于福利型旅游。

4、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1)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2)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时盲目性。

(3)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类旅行社的发展速度。

(4)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有关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参考文献:《旅游经济》1984—1992年合订本,1994年第1期。

《消费经济》1988—1993合订本。

旅游业发展现状第2篇

关键词:旅游资源品牌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福海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勒泰地区中部,总面积3.33万平方公里,县辖5乡1场1镇;全县总人口6.65万人。县境交通发达,国道216线,省道318线,奎北铁路穿境而过,在准噶尔盆地和阿勒泰地区形成了环形旅游线路。

从发展战略角度来看,福海具有沿边的地缘优势,跨国商贸的经济优势和畜牧、矿产、水产、旅游的资源优势。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福海县旅游资源优势显著,拥有湖区和山区秀丽的自然景观和奇特的民族人文风俗;具有开发本地客源市场、开发以克拉玛依为首的北疆片客源市场及借助喀纳斯分流部分游客的客源优势。目前,自治区把福海列入全疆“五区三线”的重点旅游线路规划线,地区已把福海列为旅游发展重点县。这对我县发展旅游业是十分有利的。

一、福海旅游业“十一五”工作回顾

(一)、景区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

福海旅游业自1997年起步,通过十几年来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从2006年至201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35.74万人次,各项旅游总收入29899万元。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通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现阶段,福海县已开发的主要旅游资源集中体现在以海滨式的“休闲度假”为主要特征的湖泊资源上。目前,乌伦古湖景区已累计投入资金7200余万元,建成了功能较健全的AAAA级旅游景区乌伦古湖海滨旅游度假区,景区基础设施及接待服务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游客需求。但总体来看开发项目显得过于单一,影响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正积极筹备互补性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蝴蝶、高山温泉、边贸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以“较为成熟的乌伦古湖开发为中心,山区开发为重点的建设思路,逐步推进,把旅游景点推向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市场。

二、旅游资源

综合福海县优势旅游资源,可分为乌伦古湖旅游区、红山嘴温泉旅游区、南部荒漠特种旅游区三大块。1997年,福海县提出了“下海、上山、出国”的旅游发展思路,就是先开发乌伦古湖区的旅游,再开发红山嘴温泉的山区旅游,然后利用红山嘴边防口岸发展中蒙边境边境旅游,整个开发过程要到2020年全部完成。

主要资源景观有:阿尔泰山区自然风光、森林公园、金塔斯草原森林保护区、阿拉善温泉群、蝴蝶沟、霍加雪夫岩画群、卡拉额尔奇斯河、卓尔特河风光区、萨尔布拉克奇石沟、乌伦古湖内陆湖波、海上魔鬼城、乌伦古湖南岸硅化木滩等。

人文资源有:库依热克巴依登阔腊期古遗址、石棺墓、草原石人、霍加雪夫岩画群及大量的文物。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福海发展旅游业这些年,基础设施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宣传促销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管理服务水平也在不断加强,但仍然形不成气候,发展缓慢,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影响发展的因素。

1、基础工作没有做好,高档次的旅游规划没有及时出台,不能科学有序的进行开发,致使起点较低,难以进入国家项目资金的大盘子里,内部环境没有得到了有效改变,对投资商缺乏吸引力。

2、福海旅游缺少品牌效应,目前开发的湖区景区只能定位在疆内,主要集中在北疆客源市场,对内地客人缺乏吸引力,而红山嘴温泉景区因道路制约及无资金开发到目前仍未启动。

3、福海旅游缺乏文化底蕴,没有生命力,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及地方文化,结合山区旅游的逐步开发,打造特色旅游,以独、特、新来吸引更多的客源市场。

四、今后福海旅游业发展思路

(一)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景区建设

抓好各种旅游资源的整合。把单一、分散的旅游资源集中培育为整体系列优势,把旅游资源由潜在的价值上升为现实的产品,从而提高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益。积极筹备互补性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蝴蝶、高山温泉、边贸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以乌伦古湖开发为中心,山区开发为重点的建设思路,逐步推进,把旅游景点推向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市场。

(二)加强景区管理

优化管理模式。需要加强人治和规治工作。加大旅游管理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市场的管理整顿,规范经营,完善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行之必严,为广大游客创造一个安全、优美、和谐的旅游环境。

(三)着力品牌打造

1、主动接轨阿勒泰地区旅游经济圈。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具有空间上的整体性、文化上的同源性、资源上的互补性,以及明显的区位优势和活跃的体制优势。其旅游互补侧重于原始森林、神秘山水、湖泊、人文,秀美的自然风光是其卖点,以龙头喀纳斯景区为中心区,乌伦古湖海滨风光、阿勒泰市人文资源为重点,幅射带动其他县市旅游资源开发。

2、引导景点大力深化内涵挖掘。积极引导大企业介入旅游业,加快旅游景点的内涵提升,尤其要大力开发参与性和知识性旅游项目,使之与福海得天独厚的湖泊、山水、温泉资源有机结合,提升旅游景点的品位和档次,增强旅游景点的市场覆盖率和吸引力。

3、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搞好旅游资源整体宣传促销。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扩大福海知名度。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改善旅游景区(点)的交通状况,完善旅游景区(点)内环保、卫生等配套设施,做好景区(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积极引导旅游商品开发,提高旅游商品的档次、品位和产业综合效益;不断开发和完善旅游资源的多媒体资料库和查询网络,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民俗旅游

大力支持哈萨克民族风情园建设。利用高标准牧民定居发展牧家乐,把独具特色的哈萨克族风情民俗、传统节目、婚丧嫁娶、宗教仪式、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歌舞等融入到旅游开发之中,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真实的哈萨克族生活,集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让游客亲身体验、了解感悟民族文化环境。

(五)农家乐旅游

立足于我县农村实际条件,着眼于让农民得利、让农村受益,把开发农家乐列入新农村建规划,加快把农家乐旅游培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阿勒泰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阿勒泰地区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P293、P367、P573;

2、福海县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福海年鉴,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P33、P37、P89、P97、P125;

3、福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福海县人民政府,2013.4 ;

4、建设“阿勒泰千里旅游画廊”,史发强,2011年10月31日;

5、福海县乌伦古湖冬捕文化旅游节方案(2006―2014),福海县旅游局;

旅游业发展现状第3篇

关键词: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前景;措施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快速的发展起来。中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等,它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大部分游客住宿低档旅馆,饮食简单。

3、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客源主要是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较少。

4、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职工干部的奖励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游,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

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1、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形成了无比丰富的旅游资源。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2、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将推动国内旅游需求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同时,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这些为我国旅游提供了巨大的的市场。

3、从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

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三、大力发展我国旅游业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建全旅游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旅游地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游客的迅速增长,对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对国际游客的人身和财物的保安工作方面,总的情况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可仿效澳大利亚的对日本团体游客,派保安人员随队护送以确保安全的做法。同时,必须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特别要责成风景点所属的主管政府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3、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

象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一切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这情况在近几年不致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

4、做好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客源国的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往我国在旅游宣传方面做得很不够,必须加以改进,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宣传工作,每年划出一部分经费,其来源可从各级政府税收拨款,另一方面也可敦促各有关旅游企业支付一定的宣传费用,群策群力,把宣传工作做好。对主要客源国,宣传应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5、国家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6、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在很多旅游景点,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着很大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把环保工作作好,为旅游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蒲蕾,论我国发展旅游商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技术与市场,2007年01期.

[2]王玉明 詹烁,我国当前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3期.

旅游业发展现状第4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发展;现状;对策

一.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应用性、专业特性要求实践实验体系的完备。实验实践主要体现在实验体系构成、实验基地(研究所、中心等)、实验人员配置等。在实验师资配备上,一般院校无专业实习实验老师,一般由任课老师担任实习员,这会增加教师工作负担,影响教师开设实习环节的积极性。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中,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清晰和有特色化是判断专业定位的重要指标,一般可以通过专业描述和授予学位体现。课程设置是否匹配专业定位,课程开出先后顺序是否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配置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其是否与专业定位符合也是考量指标之一。同时社会对一个专业的认知了解程度将影响其专业方向选择,认知模糊或认知度较低则要求专业在发展时必须进行改进或调整。这些在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都得以体现。

二. 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背景与专业匹配协调度不高

在教育部学科专业设置中,旅游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但仅有很少部分的高校选择设立在管理学背景下,很多的院校的教师师资大都具有地理学或中文学科背景,虽然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拓展旅游研究内容,但旅游专业思维毕竟不能等同于地理学的时空思维,中文文学的想象发散思维。

(二)各院校专业定位特色度不够,同质化现象突出,与市场接轨性不高

按现代市场竞争理论,高校专业发展需要寻求差异化定位,以求立于不败之地。有些院校进行了专业方向上的差异化发展;但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传统的旅游管理大专业下的传统方向(酒店和旅行社)。另外,很多高校在进行专业拓展时考虑市场变动需求不够,主要是旅游行业发展变动趋势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方面,会议会展和专题旅游方向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三)专业社会认知度不高

根据前面分析,在知晓度上,高校间存在较大差异度,导致学生选择报考学校时,存在较大偏好度。专业就业率上总体偏低,说明专业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专业就业流失率较高说明专业市场吸引度不高,这与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不相匹配。

三.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一)培养师资队伍,专业发展与研究方向有机统一

通过进修、学术交流、企业顾问、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提高一些非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与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管理专业院校进行合作与专任教师培养。让教师参与国内外知名景区、酒店、旅游规划公司与旅行社实践合作,担任管理咨询顾问或者是见习经理。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旅游的学术年会交流或者是论坛研讨,积极和旅游理论前沿的领域接轨。

(二)拓展专业范围,实时发展特色方向

在那些设置旅游管理专业高校中,大部分高校的学生80%来自于本地,所以其专业定位和拓展面临较大竞争压力。考虑他们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高校竞争实际情况,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进行缩小或者是放大两个层面专业发展定位。所谓的放大型专业定位那就是突破传统旅游专业局限于长时间与远距离研究特征,进行全方位休闲专业定位。这样一方面学生就业面就比较宽,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教师不同的学科专业特长。缩小型专业定位就是在传统旅游管理专业大方向基础上进行分市场群体的专业定位。比如旅行社方向深化专题旅游课程群设置,瞄准旅游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大趋势;酒店管理方向新增商务酒店课程群设置,瞄准重庆商务客源日益增大趋势;同时新增会议展览服务管理方向应对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需要。新增旅游策划方向,因为本科旅游专业竞争不是服务技能竞争,而是营销策划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三)外引内联,提高社会专业认知水平

所谓的外引,那就是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闭门式模式,通过进行与旅游产业界、旅游政府部门的联合合作进行订单式复合型人才培养;内联指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在地理学科和中文学科背景基础上的高校可以与校内外管理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宏观战略管理能力。

四.小结

综上所述,各院校可以通过培养师资队伍,专业发展与研究方向有机统一、拓展专业范围,实时发展特色方向、外引内联,提高社会专业认知水平等对策来加快对旅游专业的发展,目前,提高各教师的综合能力是各旅游院校加快旅游管理专业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樊信友.关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25~26

[2]田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了,就业了吗?[N].中国旅游报,2010.7.28

[3]胡弼成、陈远位.尽快为高校学生开设思维课程[N].科学时报,2010.6.1

[4]牟红.塑造重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工商管理化特色之我见——兼议理性智慧导向型旅游教育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04)

旅游业发展现状第5篇

论文关键词:威海,国内旅游业

一、从威海旅游业看国内旅游业的现状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威海旅游发展迅速。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各种新式建筑、星级宾馆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旅游人数稳步增加,旅游业已成为威海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其他一系列产业的兴起。但是从威海旅游部门了解到,由于旅游的种类不是很多,只是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所以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于游览购物很多,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这也是我国旅游业目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还不是很完善,还没有达到享受型的服务。有的地方虽然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交通等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观光旅游的人很少,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像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国内旅游热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由于交通的限制,我国居民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条件的改观,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高涨。我们可以从旅游业的现状预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水平也将逐渐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旅游消费结构也将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这从人们出行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就可以看出来:现在人们出门旅游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甚至乘坐飞机往返。

2、由于硬件设施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也就是说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3、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人们的旅游区域将扩大。

4、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们和国外的联系越来越多。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发达的交通,到国外旅游已不在是一个梦。例如近几年中国旅游者到越南、缅甸、前苏联人数日益增长。

5、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国内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由于我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方针,因而全国各地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放在国际旅游上,一方面是热点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温冷点的高档设施的闲置浪费,造成“高级宾馆无人住,国内游客无处住”。国内旅游业长期从属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国内旅游者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统计资料不全,国内旅游业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数的统计,其他方面还是空白。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也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

2、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

3、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这主要体现在交通和旅游经典的规划发面。还有诸如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等问题。

四、健康、顺利发展旅游业应采取的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观念。

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3、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1)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把旅游交通与一般性交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2)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盲目性。

(3)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类旅行社的发展速度。

(4)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有关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5

〔2〕 吴国清·中国旅游地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

〔3〕 向三久·旅游管理法规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3

〔4〕 钟海生,郭英之·中国旅游市场需求与开发·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6

〔5〕 李柏槐·旅游市场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10

旅游业发展现状第6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展业以其强大的功能、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崭新的形象。正在迅速崛起并成为第三产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兴行业。经济学界许多权威人士认为:会展业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是21世纪最有希望、最有发展潜力的热门产业之一。而会展与旅游联姻的婴儿——会展旅游,具有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客人停留时间长、利润丰厚、受季节影响小等优点而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并迅速成为世界各国各地竞争的一个新亮点。本文拟就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谈谈一己之见。

关键词:会展旅游现状发展

一、会展旅游的概念

会展旅游是随着会议展览的不断增加和旅游业的日趋成熟而出现的新的旅游类型。从产品角度看,会展旅游属于旅游产品中的公务旅游;从其特征看,会展旅游兼具旅游业与会展业的特征,即服务对象的异地流动性;从发展现状看,在我国,会展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它是介于旅游业与会展业之问的衍生产品。因此,我们可将会展旅游定义为:借举办各种类型的会议和展览活动来招徕客人洽谈业务、沟通交流、参观访问和旅游观光,为他们提供食、宿、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刺激消费,从而达到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形式。会展旅游是旅游业与会展业有机结合的产物。一方面,旅游业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诸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会展业为旅游业提供大量的客源,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二、我国的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和现实条件

1.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现状。随着我国会展活动的高速发展,会展旅游也声名鹊起,几乎所有的会展活动都有会展旅游的伴随行之,其发展速度和扩张规模都非常快。会展行业被称为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称为众多旅游企业效益增长的新方式。各地方政府为鼓励本地区会展行业的发展,纷纷制定了各种鼓励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无疑对会展旅游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2.我国发展会展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①交通。国家为促进经济和地区发展,在交通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尤其是为了促进旅游的发展,专门修建了通往某旅游景区的马路、高速公路、铁路等,一些更为稍微奢侈一些的交通方式如高铁、飞机等也为旅游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②旅游资源。我们国家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几乎每一个会展举办地的周围都会有许多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这些资源内容丰富,旅游吸引力强,有许多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非常强,这些资源使得会展了旅游的目的地选择丰富了许多。③会展业和旅游业。我国的会展业相关政策出台使得该行业愈发成熟,会展活动的安排愈加合理,这给许多商务人士的旅游提供了便利。其次是旅游业,我国旅游业发展历史悠久,行业发展和接待能力完善而成熟,这些都给会展旅游的可行性加了分。

三、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

发展会展旅游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目前,我国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共存。那么,如何使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建设。首先,各个城市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对会展旅游设施的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其次,在会展中心的建设规模上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避免在举办大型会展时感到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这样也不利于我国会展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再次,发展会展旅游,还应该不断完善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交通、通讯、酒店等接待设施条件,使之适应会展旅游的发展需要。

2.坚持特色制胜,加大产品开发。随着会展旅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实施别具一格的特色发展战略,便成了各地发展会展旅游的制胜法宝。会展旅游持续时间较长,能否给旅游者提供独具魅力的观光旅游项目也成为吸引他们的内容。各个城市应该结合当地的特色,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精心开发具有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形成品牌,以特色提升竞争力,从而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3.注重培养人才,形成PCO队伍。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培养一批精于会展旅游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的PCO(专业会议组织者)队伍。其次,要加大对会展旅游发展中所需要的翻译、导游及服务接待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的力度。目前,国内很多大中专院校都开设旅游专业及课程,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学校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与会展旅游相关的课程内容,造就高层次的会展管理人才,从根本上提高会展旅游的策划、服务、管理、现场操作水平。

我国会展业的近几年的发展及其迅速,尤其是数量方面,但是其组展质量却没有同比增长,这影响了会展旅游的顺利健康发展。会展旅游的前景是乐观的,但是现实又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多方面的人和部门参与配合,我国的会展旅游市场化程度不够高,规范程度也有待改进。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迅速,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缺乏专门的会展旅游机制,大型会展旅游服务系统不完善,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员等。但会展旅游业发展潜力极大,尤其是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更是我们忽视不得的,我们应多关注该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改进,这样才能使会展旅游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覃洁贞.会展业: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J].社会科学家,2001(4).

[2]何鸣.国际会议:申城都市旅游新亮点[N].旅游时报,1999-8-29.

旅游业发展现状第7篇

>> 连云港旅游业发展基本条件分析 “一带一路”下连云港的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施 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析连云港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开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韶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竹岛建设现状及管理模式研究 平昌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惠州市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崇礼县滑雪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舟山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鄂尔多斯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灾后重建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连云港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连云港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 连云港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周永广.旅游业环境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7:45-46,237-238.

[3] 熊元斌.旅游业、政府主导与公共营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9:63-68.

[4] 周海燕.连云港水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模式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4, 12(4):99-101.

作者简介:

袁榕,女,四川省自贡市人,淮海工学院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李辉,淮海工学院商学院;

徐戴辰,淮海工学院商学院;

旅游业发展现状第8篇

[关键词]陕西 云南 区域旅游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49-02

陕西是旅游大省,旅游业一直是陕西的支柱产业,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大、品位高、特色显著、多样性强的总体特征。旅游业已成为陕西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陕西的旅游行业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景观类型少,资源开发层次浅,发展速度与资源不符的缓慢状态等一系列问题。

一、陕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纵向比较

(一)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十三朝古都的深厚内涵给予陕西“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称号。早在1980年旅游业刚刚兴起之时,陕西就凭借诸如兵马俑、法门寺、大雁塔、古城墙等知名的人文资源成为当时的旅游大省,享誉中外。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陕西省旅游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内外客源市场不断壮大。然而近年来,同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其他省相比较,我们明显已不能相提并论,远远落后于昔日并驾齐驱的北京、海口甚至同为西部省份的云南四川等地。

(二)陕西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1.关中地区。

以西安为中心及其毗邻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给该地区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安及其毗邻地区汇集了大量高品位的旅游景点,占陕西高级别旅游景点总数的90%。

(1)发展优势。西安旅游业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以“古老”为特点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其二,西安旅游业后续开发优势明显,管理体制有潜力可挖。其三,发展思路准确,带动作用明显。思路新,发展快,旅游业已完成了从“接待产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培育支柱产业型”的升级过程。其四,旅游资源挖掘潜力大,开发前景不可限量。随着资金的进一步投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相信更多的宝贵资源将逐渐被发掘出来,西安对广大游客的吸引力也会大大的增加。

(2)存在的问题。目前西安旅游业即依仗上述的各种优势,进行粗放经营,简单再生产,在客源空间结构及市场空间拓展中面临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①旅游生态环境缺乏保护,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西安旅游业一直遵循“一次性投入,持续性消耗”的发展模式,不重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②由于不够重视管理,经营者对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差,服务秩序混乱,大大破坏了西安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③从旅游资源竞争力来分析,西安偏离了经济发达、旅游需求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位于城市化水平低、居民出游率和旅游花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严重影响开发该区的旅游市场。

2.陕南地区。

汉中地处陕南南部,北倚秦岭,南靠巴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气候、地貌特征,使汉中的旅游资源与毗邻地区的旅游资源不同,形成了以“汉”“绿”“水”为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但是,由于汉中地处西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资源优势一时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1)发展现状。汉中以其自身的特点,多年来发展一直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旅游资源丰富。全市现有旅游景点110余处,其中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部级自然保护区两个,部级森林公园3个;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旅游产品风格独特。旅游景区景点离中心城市较近,汉中市辖十县一区,旅游精品线及环市休闲度假旅游村以汉台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2)存在问题。从总体上看,汉中旅游的开发程度和产出水平与旅游资源大市的地位很不相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甚远,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①规划设计落后。②资金投入不足,投资方式不灵活。③精品线路打造缓慢、资源利用率低。

3.陕北地区。

延安是陕北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一朵奇葩,红色旅游已成为延安的一张名片。据调查显示,陕西省具有影响的红色旅游资源总共有486个,延安就占360个;延安的红色旅游资源总数、五级红色资源数量、四级红色资源数量、三级红色资源数量分别占到陕西省的74.074%、100%、85.71%和86.87%。延安旅游业具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延安的革命遗产资源具有垄断性,是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其吸引力优势、竞争优势非常明显;二是延安已成为我国的优秀旅游城市、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三是延安一直是游客向往的革命圣地,国内外认知度非常高。

二、陕西旅游业与云南旅游业的比较分析

(一)从营销角度对比陕西与云南的旅游业发展情况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旅游业是个外延比较大的产业。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旅游业也符合现代营销学的4C原理,即:旅游产品、旅游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的方式。只有把旅游业的4C有效结合,才能最终形成好的赢利模式推动本地区GDP的增长。

(二)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借鉴经验

随着云南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云南在全国及全世界的地位和形象已在不断上升。云南省为了提高自身旅游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竞争力,提出了4点对策,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在旅游产品的竞争中具有垄断性民族文化的作用十分突出,实践证明了越是民族的越富有国际竞争力。

2.进一步加强旅游业的区域竞争能力。目前,全国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重心西移,旅游区域内的联合发展都是云南发挥区域优势,提高旅游业区域竞争力的有利条件。

3.进一步调整形象定位。把云南省的旅游资源与中国西南部的其他省份及其相邻国家相比,云南省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多样性的,云南省全年舒适的气候就占有明显的相对优势地位。

4.进一步重视市场研究,增强促销力度。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只有认真研究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了解游客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出游客喜欢的产品,才能扩大客源市场。

三、加强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陕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旅游业的竞争优势理论,进一步促进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中地区

第一,旅游产品的绿色化。产品绿色化是全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主题,也日益成为旅游产业国际化、文明化的重要标志。第二,进一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和创新,是西安旅游业转变优势的关键问题,通过制度创新来改善软件因素对发展西安的旅游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陕南地区

第一,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激励整体的框架体系;第二,投资应多元化,首先,投资环境要宽松;其次,投资方式要多元化,这样才能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进入,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三,集中力量开发旅游线,在客容量不成问题而资金成问题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名牌旅游线,是最佳有效途径。

(三)陕北地区

第一,认真定位和包装延安的旅游资源,开发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关键就在于对红色旅游资源内涵的深层认识。第二,改变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延安应从全局考虑,优化整体优势,发挥所长,建立能有效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管理模式。第三,设计“体验型,参与型”系列旅游产品,通过各项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满足游客的新需求,从而转向参与性的旅游项目。第四,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景区首先要改善经营体制,吸引素质高的人才。

四、结语

发展旅游业的实质是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从而拓展并稳固旅游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以,陕西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加快陕西各地域旅游业的发展。再通过三的合作,使得陕西旅游业的整体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实现旅游业持续、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辉,刘联党.陕西旅游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07.

[2]韦鑫.陕西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2007.

[3]郁广健.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创新路径[J].西安财经学院,2006.

旅游业发展现状第9篇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状况;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008

湖南是中部旅游大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崛起,旅游业对湖南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逐步受到各界关注。当前,湖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总结旅游业发展优势与不足,探寻旅游业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为旅游业的科学发展提出可行建议,或具有一定理论与实际意义。

1湖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1.1旅游业总量情况

从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看,2013年全省共实现旅游总收入2681.86亿元,同比增长20.0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630.92亿元,同比增长20.94%;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30.66万人次,同比增长2.72%,接待国内旅游者3.58亿人次,同比增长18.31%。各项指标均处于中部六省中上水平。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居全国11位,国内旅游者和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处于全国12和14位,具有比较优势。

1.2旅游业增速情况

从连续六年国内旅游收入全国和我省的增长速度来看,除2011年全国增速高于我省,其余各年份我省的国内旅游总收入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水平,由此可见,我省旅游业发展具有良好态势,增长速度维持在20%以上。

1.3发展潜力大

第三次经济普查显示,2013年全省新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家、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0家。其中5A级景区全国共有153家,我省6家,在中部六省中次于河南(9家)、湖北(7家)位列第三。自然保护区情况见下表,和第二次经济普查相比自然保护区增加33个,其中部级自然保护区增加9个;部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五年前增加15.8万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增加08个百分点。

2湖南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

研究我省旅游业竞争力,即研究在宏观经济、自然、社会环境下,区域旅游业如何以旅游资源、区位等因素为基础,通过产业管理等生产过程获得竞争优势,并最终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课题通过筛选相关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而进行有关测算与评价。

2.1构建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模型

本模型依据旅游业持续发展影响程度的重要性不同,将构成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因素分为三个层次,即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2.1.1环境竞争力因素

反映一个国家的大环境对旅游业的支持情况以及旅游关联带动性。它包括整体经济状况、科教发展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和区域安全状况,旅游产业在这些宏观环境影响下运行,控制和影响能力都很少,是被动接受的产业发展条件。

2.1.2基础竞争力因素

它决定着未来竞争实力的发展态势,对竞争力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起到保障和支持作用。主要反映与旅游直接相关的行业或产业的发展状况,即:从旅游的投入或效益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一国的资源、基础设施和服务对旅游业发展的保障作用。

2.1.3核心竞争力因素

构建核心竞争力因素指标直接反映一国能够创造的旅游产品和收回旅游收入的能力。它包括国际旅游竞争力、国内旅游竞争力两部分。

2.2构建旅游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2.2.1收集数据

从第三次经济普查、《2014中国统计年鉴》、《2014湖南省统计年鉴》中获得相关数据。

2.2.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本文构建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次、7大要素、26个具体指标(见表1)。其中恩格尔系数与废气处理项目完成投资/GDP为逆指标。

2.2.3选择评价方法并确定指标权重

(1)选择评价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2)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所构建的竞争力模型以及层次分析法选取的各指标数据,结合波特钻石模型,并且考查数据指标的可获得性,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了层次划分并确定选取的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

(3)计算统计数据。

由于在选取的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数据的量纲不同,数量级差别也较大,故,需要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无量纲处理)。无量纲化的方法为正态标准化。公式如下:

x′=(x-)∑(x-)2/n

x代表原始值,为指标的平均值。

(4)湖南旅游业竞争力的对比分析。

本实证研究选用2013年国内各省市的旅游竞争力指标数据,用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湖南作为一个区域旅游竞争主体,分别从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三大方面评价了湖南旅游业竞争力状况,具体见表1。

(5)环境竞争力对比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核心竞争力的各项指标中,指标排名居中。广东省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绝对优势,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北京排名第二,浙江排名第三。湖南省国内旅游核心竞争力排名第17位。湖南省应该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湖南旅游业的竞争力。

从指标排名可见,广东省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遥遥领先,北京排名第二位,浙江排名第三。而湖南省环境竞争力排名第13位,基础竞争力排名第10位,核心竞争力排名第17位,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湖南旅游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3提升湖南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湖南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湖南整体旅游业发展趋势较好,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两大战略目标,任重道远。提出以下建议:

3.1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把旅游业纳入转型升级提质的系统工程,创新发展模式,在转型升级提质上下功夫。一要坚持差别化发展。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分区域、分地区、分产业,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施策。二要坚持融合发展。旅游吸引的是人,要促进人流带来信息流和资金流,就要坚持融合式发展,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现代金融、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三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规律,提升旅游业发展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3.2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中必须把保护置于首位,选择最适宜的方式开发。第一,要在生态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开发。要精心测算最佳游客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等,避免游客“一拥而上”,超出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对环境造成破坏。第二,要增加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保持并尽可能地增加资源的文化含量,是促进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和保护的有利途径。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要避免短期行为,避免豆腐渣工程,避免急功近利的工程,变粗放型开发为集约化开发,使旅游资源得以持续的保护与利用。

3.3坚持以人为本

旅游业是富民产业,让老百姓真正在旅游发展中得到实惠。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力大、就业机会多的优势,有效带动居民就业和增收。一引导居民围绕旅游发展配套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二要让游客满意。要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倡导诚信旅游,提升服务质量,保证旅游安全,让广大游客明白消费、健康消费。三要优化社会治安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和广大游客的安全感。要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大力推进服务质量标准化,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3.4加大营销力度

有效推动入境旅游市场提升不仅是推进湖南建设旅游强省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打造湖南旅游升级版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针对入境旅游市场营销宣传还有待加强,尤其需加强对主要入境市场客源地游客偏好的研究,采取更多与国际接轨的促销手法,立足品牌打造,提升整体形象,进一步推动市场营销创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