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父母自我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03 19:13:51

父母自我总结

父母自我总结第1篇

1、阅读经典,体验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活动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为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本节班会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畅谈并体会父母的爱。

活动准备:

1.布置黑板和教室。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3.搜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及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

4、《父亲》、《疯娘》、《烛光里的妈妈》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场宣布班会开始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背景音乐中主持人上场)

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乙: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高一9班《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欣赏配乐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

甲:我们对大自然心存感恩,因为她无私地给予我们一切生命的源泉。

乙: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给予我们生命,让我健康成长。

甲:最能激起我们心底最深的感恩的字眼莫过于“父母”。

甲:是的,不论我们走到哪里,不论我们有多大年纪,在父母的心中,我们永远都是最可爱,最需要被保护的孩子。

乙:我们不断地接受着父母无私给予我们的爱的雨露。

甲:首先,请欣赏配乐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两名同学朗诵)

三、回忆、感动——诉说父母的爱

甲:冰冷的冬天,凛冽的风,皑皑的白雪……

乙:温暖的阳光,慈祥的您,我们的父母双亲。

甲:父亲,您是一缕阳光,丝丝屡屡地温暖着我。

乙:母亲,您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

合: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源泉,就没有生命的可贵。没有父母,就没有了我们。

甲:是他们精心抚育我们长大,把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

乙:同学们,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让我们回忆父母所给予的爱!(同学们畅谈我与父母的故事,有的学生还拿着照片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1、播放录音《疯娘》

甲:(总结)发言

2、优秀学生作品

乙:(总结)发言

3、学生讲述自己切身的感受

甲:(总结)发言

甲:多么伟大的父母,他们不求回报,默默地付出,我们要好好珍惜。那有令父母最痛心的事吗?(学生各抒己见)

乙(总结):我们向父母索取得太多,然而作为子女我们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四、收取并统计“感恩调查问卷”

甲:同学们,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了解吗?了解有多少?下面我们做一个小调查,请每组的组长收回课前完成的“感恩调查问卷”进行统计。

1、爸爸、妈妈每天早上几点上班(下地)?晚上几点下班(回家)?

2、下班回家后,还要为你做些什么?

3、你知道爸爸、妈***生日吗?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

4、爸爸妈妈每年挣是多少?为你花费多少元钱?

5、你与自己父母的关系怎样?

6、你会厌烦父母的说教,甚至恨父母吗?

7、你的父母文化层次低或社会地位低,你有看不起父母的行为吗?

8、你能为父母分担忧愁吗?你知道父母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9、你会为父母做家务活吗?

10、你知道你的父母最喜欢的东西吗?

11、你知道爸爸妈妈对你的希望是什么吗?

数据统计,各小组汇报自己小组情况,随机抽取几位学生的答卷说明。

甲(总结):从刚才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我们对父母的付出和家长的付出比较起来是多么微不足道啊!我们的家长,为了我们能接受好的教育,省吃俭用,日夜操劳!只要听到子女需要有关学习的资料,学校需要交什么的钱,穿什么样的衣服,家长们毫不犹豫地掏钱,而面对几十元一件的自己心仪的衣服却斟酌再三,这就是我们的家长。

五、学生才艺表演

1、 配乐诗朗诵《白发亲娘》。

甲:感谢同学精彩的朗诵,将我们带入诗的意境。

2、独唱《父亲》和《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表演)

3、感恩歌曲欣赏

4、合唱歌曲《感恩的心》

乙:总结发言

六、感恩父母方案大搜寻(学生发言)

甲:该说“谢谢”的时候大声说出来,不要把谢意在心底深埋。

乙:行动起来,用真诚的心回应真诚的心,用爱回报得到的关怀。回家之后将你所提的方案至少实施2条。

七、班主任总结发言

八、宣布活动结束

甲:非常感谢王老师的总结发言。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在参加了这次主题班会以后,心里一定也不平静。

乙:是啊,如果说母爱是水,温柔而恬静,那父爱就是海洋,博大而又深沉。

甲:如果说母爱是三月的阳光,给儿女带来缕缕春风,那父爱就是巍峨的高山,为儿女撑起一片晴空。

乙:我们的班会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全体起立,请让我们对我们的父母说声:“爸爸、妈妈,我们真的感激您们!”

甲:感恩是一杯美酒,

乙:感恩是一曲颂歌。

合:让我们心怀感恩,学会感恩,赞美感恩吧!

乙:最后感谢班主任,**老师参加我们的班会。现在,我宣布高一(9)班《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附:播放FLASH歌曲《天下父母心》

背景音乐钢琴曲《眼泪》

歌曲《父亲和我》

歌曲《父亲》、

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录音资料《疯娘》

歌曲《感恩的心》

感恩父母方案推荐

1、 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一杯茶,揉揉肩,讲讲笑话。

2、 每天好好学习,回家谈收获,讲感受,给父母一个好心情。

3、 多体谅、理解父母,不与父母争吵,多为父母着想。

4、 学会拥抱父母,说声“谢谢”。

5、 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和烦恼。

6、 学会节约,不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

7、 每天反思,学会对父母说“对不起”。

8、 学会尊重、关爱身边的人。多做有心人,及时送上温暖……

《感恩父母的爱》

是您 将我带到人间

教会我在成长中 如何走过沟沟坎坎

是您领我认识世界

天寒地冻时 将我双手放入怀中温暖

您用爱心穿引的线

那一针一线 都是您的爱在悄悄蔓延

如果我是风筝 您就是拉动风筝的线

如果我是一条船 您就是灯塔是港湾

这就是父亲的爱 这就是父亲的情

她柔柔如水 轻轻如烟 深沉如海 恩重如山

父母自我总结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

自我和谐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的协调。如果个体体验到的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的差距过大,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与纷扰,是一种不和谐状态。个体为维护其自我概念,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这就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心理和谐与否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①。

家庭是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已有研究证明了父母所提供的经验对儿童发展会产生短期以及长期的影响。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实现的。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育观念、教养行为以及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它主要受父母的文化背景、父母的人格特征以及亲子关系的特点的影响。

本研究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进行探讨,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培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家庭教养方式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本研究随机选取山东某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四个平行教学班,共510人,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被试498人,人数分布分别是大一132人、大二138人、大三130人、大四98人;男生254人、女生 244人。文科学生258、理科学生240人。平均年龄20.05岁。

(二)测量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②,该量表共有66个题目,包括11个维度,其中父亲教养方式有6个维度,它们分别是: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5个维度,分别是: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该量表为4点量表,1,2,3,4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本量表修订时选用的被试平均年龄为19.5岁,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从0.46-0.88、分半信度0.50-0.91、重测信度0.50-0.91。

2.自我和谐量表(SCCS)

采用王登峰根据Rogers有关自我概念的阐述编制而成的自我和谐量表④。量表有35个题目组成,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量表采用5级评分,分量表的得分为其所包含题目的得分之和,量表总分是将“自我灵活性”分量表反向记分,再与另外两个因素得分相加得到。分数越高说明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三)施测方法与程序

本研究主试由作者本人担任,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先由主试向被试讲清楚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保证为他们严守秘密,打消被试的顾虑,以鼓励他们真实作答。

(四) 数据处理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输入、整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结果分析

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城乡大学生在自我和谐的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因子上差异显著,城市学生的自我灵活性得分高于农村学生;自我刻板性得分低于农村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上城乡学生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性别学生的比较发现,男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在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因子上二者没有明显差异。

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在自我和谐量表的各因子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比较也没有明显的差异。

(二)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由相关分析结果可知:除父亲过分干涉和父亲过度保护外,父母教养方式的其他因子与自我和谐总分均呈显著相关,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因子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自我经验的不和谐负相关显著;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母亲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与自我灵活性正相关显著。父母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与自我刻板性呈显著正相关。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以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自我和谐总分为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别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是:母亲情感温暖与父亲惩罚严厉依次进入了回归方程,它们能联合解释自我和谐变异量的7.7%,其中母亲情感温暖的解释量为6.4%,父亲惩罚严厉的解释量为1.3%。也就是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子女自我和谐的影响较大。

三、讨论

(一)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差异比较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城市大学生在自我灵活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自我刻板性的得分显著低于农村学生。大城市的学生相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更为民主,他们对于自我的信息获得途径更多,处理事情更加灵活。而本研究中的农村学生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环境及经济条件的限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接触外界的机会少,造成他们的刻板性较高。

关于不同性别学生在自我和谐各因子上的差异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男生在自我灵活性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其他因子和总分没有明显差异③。大学生自我和谐不存在性别差异④。本研究中,女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他因子上二者没有明显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独生与非独生学生在自我和谐的所有维度上都没有显著差异。这和王玮等研究结论一致④。这可能由于随年龄的增长,学校、同伴、大众传媒等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独生子女的意识明显下降,导致二者在自我和谐各因子上没有明显差异。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相关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的多数因子与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有着密切关系。其中父母情感温暖与自我不和谐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负相关;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情感温暖、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与自我刻板性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自我和谐总分呈负相关,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与过分保护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这与邹琴、李文虎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

以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以自我和谐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母亲情感温暖与父亲惩罚严厉对自我和谐水平有显著的预测力。其中,母亲情感温暖对自我和谐水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惩罚严厉对自我和谐水平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母亲情感温暖表现为尊重、理解、信任子女,注重与孩子的交流,经常给他们鼓励和赏识,有利于子女自我评价的提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而父亲惩罚严厉表现为对孩子的强制性约束和控制,使孩子产生挫败感、缺乏信心、紧张害怕,这些不良情感压抑在内心,对他们人格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使他们自我和谐水平降低。

注释:

①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1) 19.

②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汪向东等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修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32-334.

父母自我总结第3篇

【关键词】大学本科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

28-03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Rearing Styles),是指父母为使子女身心健康成长所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使用的方法和具体的行动等相对稳定的行为的集合及其所营造出来的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是对父母价值观、文化修养、教育态度等多方面的集中反映[1]。自我和谐(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5]。家庭教养对青少年自我和谐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家庭环境因素、父母教养方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就曾对此进行了研究。如关于家庭经济问题,家庭经济贫困的孩子自我和谐程度较低,这可能是由于父母的拒绝和惩罚引起的。[15]

Pattersont,Baldwin发现,严厉惩罚型父母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更有容易出现自我与经验的不一致,形成问题行为。[2]我国学者邹琴、李文虎研究发现,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相关,与自我和谐各个维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且父亲的教养方式(如过分干涉)与总体自我和谐的相关要高于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它们的相关,父亲和母亲的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正相关。[3]沈怡芳、蔡春岚等研究发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家庭亲密、情感表达及娱乐性呈负相关,自我的刻板性与家庭成功性呈正相关,自我和谐总分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与娱乐性呈显著负相关。[4]罗薇、戴晓阳研究表明,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自我和谐有正相关。[6]王彦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自我和谐总分与家庭环境矛盾呈显著正相关。[11]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上海某大学3个院系的大一、大二及大三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问卷406份,有效问卷387份。其中男生58人,女生329人;城市182人,乡村205人;独生子女140人,非独生子女247人;大一新生215人,大二、大三分别为105人和67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岳冬梅等人在1993年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量表的父亲教养方式量表与母亲教养方式量表各有66题(每个量表均有8题不进行计分),是岳冬梅等人通过对390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初测和重测得到的,并被广泛作为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工具。

采用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该量表由35个陈述句和相应的问题条目组成,包括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较高。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计算总分时先将“自我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在大学生中,可以以低于74分为低分组,75-102分为中间组,103分以上为高分组。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运用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2研究结果

2.1SCCS和EMBU的评定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得分见表1和表2。男女学生得分经t检验发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得分越高,表明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越多,而其他因子的得分越高,则表明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越多。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惩罚严厉因子存在性别差异:父亲对男生更加严厉,而对女生更多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虽然偏爱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上没有统计学显著性,但是男生分数均高于女生,说明父亲对男生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较多,而对女生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较多;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偏爱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其中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女生分数显著高于男生,而在偏爱因子上,男生分数显著高于女生。

表1父亲教养方式性别差异

注:* P

表2母亲教养方式性别差异

2.2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关系

2.2.1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运用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分别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各因子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各个维度总分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结果发现:自我和谐总分与父亲及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及母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因子、母亲的自情感温暖,母亲的过分干涉因子和偏爱因子、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与经验不和谐与父亲及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拒绝否认因子、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及偏爱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灵活性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及母亲偏爱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刻板性与父亲及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及拒绝否认因子、母亲过分干涉因子及偏爱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2.2.2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因子、自我灵活性因子及自我刻板性因子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的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表4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自我和谐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可见,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和谐及各维度的回归效应显著。可以解释自我和谐总分变异的21.9%,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变异的19.3%,自我灵活性变异的8.8%,自我刻板性变异的26%。

3讨论

本研究发现,父母对男女的教养方式存在差异。父亲对儿子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各方面分数均高于女孩,母亲在女孩的情感温暖较多,而对惩罚严厉上得分较高,说明中国的父亲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不良教养行为,但对男孩也更加宠爱和保护,与前人研究相一致。母亲对女孩更加保护,给予更多情感温暖,对男孩要求更加严格,可能由于母亲认为女儿更好教养,并且感情细腻,需要更多感情上的照顾。父母亲的温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度保护的归因主效应显著。说明这些不良的教养方式与不良的归因方式有密切的关系,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9]在不良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的归因方式,往往把坏事情归因于自己,把失败归因于普遍的,持久的、自我内部的原因,把成功和好事情归因于暂时的、局部的和外在的原因,长久持续地消极归因,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因而产生消极的归因方式。

研究发现,父母亲的过多干涉和过保护与归因方式产生交互作用,说明过干涉和保护对男孩作用不大,对女孩作用明显,使女孩产生消极的归因方式。[14]虽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父母对女孩的过度干涉和保护被视为一种正常的现象,而容易使男孩产生无助感,从而形成消极的归因,这一点与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

参考文献

[1]Robert A. Wicklund:The fallacy of the private-public self-focused distinction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September 1987,55(3):491-523.

[2]Rick E. Ingram.Self-focused attention in clinical disorders:review and a conceptual model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0.,107(2):156-176.

[3]Green,Jeffrey Constantine Sedikides,et al:Happy mood decreases self-focused attention [ 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3,42(1):147-157.

[4]Pyszczynski,T.,&Greenberg.Evidence for a depressive self-focusing style[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1986,50:95-106.

[5]Rogers CR.A theory of therapy,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J].In KOCH,S(Ed.).Psychology:A Study of science.New York:McGraw Hill,1959:184-256.

[6]Naney Darling&Lawrenee Steinberg,Parenting Styleas Context:An Integrative Mode[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3:113(3):487-496.

[7]Frances F.Prevatt(2003).The contrbution of parenting practices in a risk and resiliency model of children's adjustment:The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Nov.21,Proquest Psychology Journals 469-470.

[8]石彩虹.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关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69-70.

[9]陶莎、林磊.3―6岁儿童母亲教养方式及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第3期:40-60.

[10]王春莉、廖风林.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9月(20):35-37.

[11]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J],1994年第2卷第1期:19-22.

[12]王丽芳,阎克乐,王志波.高三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自尊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 6月14卷6册.

[13]王蔓娜,刘金凤,韩凤玲.不同自我和谐程度大学生的个性差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58.

[14]张松.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156-158.

[15]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137-146.

[16]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5月(6):81-93.

[17]杨云云等.儿童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比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第6期:152-155.

[18]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3).

[19]夏利民.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综述[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4,(5).

[20]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1]侯静,陈会昌.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2,(2).

[22]陈陈.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96.

[23]岳冬梅,李鸣杲,金魁,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精神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第五期.97-100.

[24]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父母自我总结第4篇

关键词 父母婚姻满意度 父母冲突 亲子依恋 网络成瘾 青少年

分类号 13844

1 问题提出

家庭是一个大系统,由父母亚系统、亲子亚系统和兄弟姐妹亚系统构成。然而自1979年全面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我国绝大部分家庭的主流模式,因此父母亚系统和亲子亚系统就成为家庭系统中影响中国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主要来源,自然也受到研究者更多的关注。在父母关系领域,研究者发现,儿童青少年感知到父母冲突的频率和强度越高,孩子越容易出现情绪、行为甚至睡眠等适应问题。在亲子关系领域,大量的实证研究都表明亲子关系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保护作用。

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来解释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如何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如Belsky用社会学习理论解释了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强调父母行为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直接作用。Anderson等人提出“溢出假说”(spillover process),强调父母关系对孩子的间接影响,认为父母亚系统的情绪和行为会迁移到亲子亚系统,父母间的良好感情会带来和睦的亲子关系,进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反之亦然。与此相似,Davies和Cummings提出了“情绪安全感假说”,认为父母冲突可能破坏亲子依恋关系,进而间接地引起儿童问题行为。此外,Magnusson和Stattin还提出了“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Person—Context Inter—action Theory),该理论认为,对儿童青少年来说,父母关系这一相对更远端的环境必然通过亲子关系等近端环境的作用从而决定儿童青少年的发展。

从上述理论和假说来看,父母关系要么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要么通过亲子关系,尤其是亲子依恋来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产生影响。然而这是否适合用来解释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新兴问题还有待探讨。在我国,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已非常严重,最近的一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网络成瘾青少年已经超过2000万。遗憾的是,目前只有少数几篇文献分别探讨了夫妻亚系统和亲子亚系统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这些研究发现频繁而强烈的父母冲突和消极的亲子依恋会增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有关家庭因素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研究还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一方面,已有研究更多地关注家庭消极因素,如父母冲突或亲子冲突的影响,而对一些积极因素尤其是父母亚系统中的积极因素关注较少;另一方面,尽管上述提到的理论已经将不同亚系统的因素放在一起进行考虑,但是已有研究者更多是单从父母亚系统或者单从亲子亚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很少有研究将不同亚系统的因素整合到一起进行深入探讨。如前所述,家庭是一个大系统,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产生作用,单独地或者人为地将其分开来探讨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可能会得出不全面的结论。为此,本研究将家庭环境中的积极因素(父母婚姻满意度)和消极因素(父母冲突),以及不同亚系统(父母亚系统和亲子亚系统)的因素放在同一个研究中进行考察,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不同性质和不同亚系统的家庭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如何?(2)不同性质和不同亚系统的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力如何?(3)父母关系(父母婚姻质量和婚姻冲突)是否通过以及怎样通过亲子关系(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对青少年网络成瘾产生影响?

总体上来讲,本研究有以下假设:(1)父母冲突、父母婚姻满意度以及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都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相关;(2)近端环境因素(亲子关系)比远端环境因素(父母关系)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力更强;(3)父母冲突和父母婚姻满意度都会通过父子依恋及母子依恋间接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具体的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重庆和河北石家庄三个城市各抽取一所普通中学,再从每所中学抽取初一至初三学生共1100名完成问卷调查,剔除一些没有完整填写或填答不认真的问卷62份,最终有效问卷为1038份,有效率为94.4%,其中男生480人,女生554人,性别数据缺失4人,具体被试信息详见表1。

2.2研究工具

2.2.1基本人口学变量

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学校和家庭基本情况等信息。

2.2.2父母冲突

采用池丽萍和辛自强(2003)修订的《儿童感知的父母冲突量表》(Children’s Perception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 Scale)中的冲突特征分量表进行施测。该分量表共19题,由冲突频率、冲突强度和冲突解决三个维度构成,为4点量表,从“完全不符合(1)”到“完全符合(4)”,各维度分由各维度的题目得分相加而得,分数越高代表感知到的父母冲突越强烈。各维度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陛系数分别为0.78、0.80、0.80,总量表为0.91。

2.2.3父母婚姻满意度

采用Huston和Vangelisti(1991)编制的“婚姻关系问卷”(The Marital Opinion Questionnaire),该问卷主要用于测量夫妻关系的总体幸福感指数。该问卷共10题,采用7点语义差别量表,用两极形容词来评价父母的婚姻状况,比如“享受的——痛苦的”。最终经过对部分题目的反向计分,分数越高代表婚姻满意度越高。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imh’s α系数为0.93。

2.2.4亲子依恋

采用Armsden和Greenberg(1987)编制的“青少年对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PPA)中的父亲和母亲分问卷,主要用来评价青少年对自己与父母间关系的感知。每个分问卷均包括25题,分信任、沟通和疏离三个维度,其中信任指被试被依恋对象了解、尊重以及彼此相互信任的程度,沟通指被试与依恋对象言语沟通的程度与品质,疏离指被试对依恋对象生气及觉察出与依恋对象情感分离、孤立的程度。该量表采用5点评分,从“完全不符合(1)”到“完全符合(5)”,由各维度所含题目得分相加得到各维度的总分,分数越高代表信任、沟通或疏离程度越高。将信任和沟通总分相加再减去疏离的总分即可得到个体依恋质量的总分,分数越高代表依恋质量越高。在本研究中,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总问卷及各分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79~0.86之间。

2.2.5网络成瘾

采用陈淑惠等(2003)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进行施测。该量表共26题,由耐受性、戒断症状、强迫上网、时间管理和人际健康五个维度构成,采用4点评分,从“极不符合(1)”到“非常符合(4)”,各维度分由其所属题目得分相加而得,分数越高,表明网络成瘾越严重。总分在63分及以下为非网络成瘾者,在64—67分为网络成瘾倾向者,在68分及以上者为网络成瘾者。各维度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在0.70~0.82之间,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

2.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管理,并使用SPSS19.0和AMO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首先,根据陈淑惠网络成瘾量表的标准对本研究的被试进行网络成瘾分析,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者有13名,网络成瘾者有32名,这两类被试共计45名,占有效被试的4.8%。

3.1父母关系、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见表2),父母婚姻满意度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父母婚姻满意度越高,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小;同时父母冲突的频率、强度和解决程度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父母冲突的频率和强度越高,解决状况越糟糕,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此外,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总分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质量越高,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小。进一步分析发现,母子信任、母子沟通、父子信任和父子沟通得分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母子疏离和父子疏离得分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3.2父母关系、亲子依恋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以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总分为结果变量,父母冲突频率、冲突强度和冲突解决、父母婚姻满意度、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结果表明(见表3),只有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和父母婚姻满意度进入了回归方程,并且都是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父母冲突并未进入回归方程,说明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明显。

3.3父母关系、亲子依恋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父母冲突、父母婚姻满意度和亲子依恋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机制进行考察,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假设模型的估计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指数很好(x2df=5.057,TLI=0.955,CFI=0.975,1FI=0.975,RMSEA=0.063)。

从图2可以看出,亲子依恋在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而亲子依恋在父母婚姻质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的效应大小分析发现,直接作用占总效应的69.13%;间接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3.06%(父母婚姻满意度通过母子依恋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和17.81%(父母婚姻满意度通过父子依恋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

4 讨论

本研究对家庭环境中不同性质和不同水平的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父母婚姻满意度、父母冲突、亲子依恋等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关系。但是进一步的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父母冲突并不能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要通过亲子依恋才能起作用,而父母婚姻满意度不仅可以直接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且还可以通过亲子依恋间接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就以上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将展开以下两个方面的讨论。

4.1家庭环境的作用:积极因素的影响作用大还是消极因素的影响作用大?

已有研究更多是单独考察某一个或某一个亚系统内家庭因素的影响,然而,正如在本研究中问题提出部分提到的那样,家庭环境是一个系统,不同因素交织在一起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产生共同影响,如果单独考察某个或者某些因素的作用就可能得出一些偏颇的结论。本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领域需要同时考察不同家庭因素作用的重要性。

很多单独考察父母冲突的研究几乎一致地表明父母冲突对儿童青少年多方面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破坏作用。然而本研究发现,当同时考察夫妻亚系统的积极因素(父母婚姻满意度)和消极因素(父母冲突)的作用时,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而父母婚姻满意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从而凸现出夫妻亚系统中积极因素的重要影响。当然,得到这一结果也可能跟本研究的样本大多数属于网络使用正常群体有关。

4.2家庭环境的作用机制:远端因素通过近端因素起作用

本研究发现,母子依恋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最大,其次是父母婚姻质量,最后是父子依恋。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近端因素,还是远端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产生影响,然而,近端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一些。对于家庭而言,父母亚系统是家庭的基石,为家庭氛围确定基调,有什么样的父母关系,就会形成相应的家庭氛围,生活在其中的孩子很难不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而独善其身。然而,相对于父母关系这个远端因素,亲子关系对于直接参与其中的青少年来说影响自然就会更大,更为直接。在近端因素中,母子依恋的作用又大于父子依恋,这与总体上来看母子交往的时间和质量都优于父子交往有关系。

本研究还发现,作为近端因素的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在父母婚姻满意度和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和完全中介作用。可见,父母关系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更多是通过亲子关系产生间接影响,尤其是父母冲突的作用。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人一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和“溢出假说”。

5 教育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为了更好地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我们提出以下教育建议:

(1)应该更多地将重心放在如何促进良好的夫妻关系上。在家庭治疗理论看来,父母关系是家庭的基石,决定着家庭氛围的基调。如何才能促进父母关系更好地发展呢?沟通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制定好的家庭分工,增加父母之间的共同活动,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等等都会对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2)应尽量减少父母的冲突。尽管本研究没有发现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直接作用,但父母冲突会破坏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进而破坏家庭氛围,从而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寻找父母都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父母冲突在所难免,在父母有冲突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这样可以降低父母冲突对孩子的影响。

(3)培养积极的亲子关系。本研究发现,亲子依恋在父母关系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对父母冲突而言。这一结果告诉我们,即使父母关系不好,但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抵消父母关系不良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除了促进父母关系健康发展外,非常重要的是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如何才能和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我们认为,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并积极地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每个孩子都有心理需求,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有很多心理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这是促使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重要原因。很多父母在孩子网络成瘾之后,想到的只是不要让孩子上网,并没有想用什么样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上网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自然而然地就会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埋下冲突的种子,破坏亲子关系。此外,父母还会因为孩子上网而对青少年产生很多负面的看法,认为孩子一无是处,可以通过让父母看到孩子除网络成瘾以外的好的方面来改变父母对孩子的看法,这也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6 结论

(1)父母婚姻满意度、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均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

父母自我总结第5篇

时常洗礼心灵的我,总是孝心满怀,努力让父母晚年生活更快乐。

多花时间伴父母。单位工作较忙,但上班时我总抓紧时间把活干完,下班后尽可能谢绝一些应酬,回家陪伴随父母。晚饭后常和父母一块儿散步,还时常和他们一块儿逛街;常为父母做可口的饭菜;跟他们谈自己工作的事,谈自己在外的见闻感受;还常利用假日带父母外出旅游,如今年的“五一”节假期,我就带上父母及妻女自驾游,年近七十的父母精神抖擞,玩兴浓郁。回来后,父母就把相机里的图片全导入电脑中,精心制作动漫影集,这都是孙女教会他们的。我们边欣赏老人制作配有优美音乐的影集边赞美,父母笑容灿烂。

常带父母去体检。每年春节过后,我都带上父母去医院做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以好无病放心,小病重视,大病早治,把病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老人健康长寿。在多年的健康检查中,常发现一些新增的病症,如父亲尿酸偏高,母亲患肾结石等,因及早发现病症,医生对症下药消除隐患。父母也在多次的健康检查中,懂得了如何来养生保健,避免病症发生,延缓身体衰老。身体无病少思,无压力,轻松快乐度晚年。

努力营造幸福家。父母都希望儿女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只有儿女生活富裕了,家庭幸福美满了,做父母的才能没有牵挂安心生活。我理解老人的思想愿望,自觉搞好夫妻关系,维护家庭团结和睦。我还时时处处为女儿作出表率,树立榜样,让女儿各方面表现良好,深得家人喜欢,全家生活其乐融融。

父母自我总结第6篇

关键词自悯 父母养育方式 大学生

1问题提出

自悯(self-compassion)包含自我友善、普遍人性感和正念三种成分。自我友善指友善、宽容的对待自己,容纳自己的“小缺点”,而不是严厉的自我批评。普遍人性感是自悯的中心,指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各种经历,而不是将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孤立开来,认识到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足和失败。与普遍人性感相对的是孤立感。正念是指以一种清晰和平衡的方式觉察到当前的情形,既不忽视也不对自我或生活中的不利方面耿耿于怀,与正念相对的是过度沉迷。

自悯作为自我观的一种新形式,会对个体的心理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Leary等研究了自悯对于个体应对负性事件的作用,发现自悯能很好的预测个体面对负性事件时的情绪及认知反应,且自悯也能较好地缓解负性事件带来的不良体验。高自悯个体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会更多地运用情绪聚焦应对中的接纳、积极再解释和成长等策略,较少采用回避策略。自悯水平高的个体抑郁症状在5个月的调查时间内有更多的减少或较少增加。对于年轻的女运动员,自悯与其羞愧、害怕失败、社交体型焦虑、恐惧负面评价、强迫练习等负面情绪和行为呈负相关,也拥有大于自尊的预测力。这说明,除了提高自尊,发展自悯对年轻女运动员来说更利于培养积极的运动经验。”

Neff和McGehee对青少年群体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母亲的批评和紧张的家庭关系与自悯呈负相关,而那些体验到来自父母接纳和肯定的个体则报告了更高的自悯。这或许说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悯水平关系密切,但已有研究中,自悯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甚少,自悯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也尚不明确。期望通过本研究,一方面能够为阐明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悯的关系增添新的证据,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从而促进个体自悯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1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5所高校共计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482份,有效问卷435份,有效率为90.23%。其中大一110人,大二116人,大三112人,大四97人。

2.2工具

(1)自悯量表。采用自编的自悯量表,量表由16个条目组成,由被试独立完成,包含自我友善、普遍人性感、正念三个维度。量表采用5点记分,“完全不赞同”记1分,“比较不赞同”记2分,“不确定”记3分,“比较赞同”记4分,“完全赞同”记5分。该量表信效度良好,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914~0.974之间,间隔14天的重测信度为0.566~0.778,结构效度为0.818~0.962。(2)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BD。采用杨红军等2009年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arental BondingInstrument;PBI)的中文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是评估个体对儿童时期(16岁以前)父母养育方式的认知的自陈量表,分为包含23个相同条目的父亲量表(PBI-F)和母亲量表(PBI-M),分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三个因子。该量表采用4点记分,“非常不符合”记0分,“比较不符合”记1分,“比较符合”记2分,“非常符合”记3分。修订后的中文版PBI具有良好的信效度,m合于我国大学生。其同质性信度为0.745~0.858,分半信度为0.661~0.844,重测信度为0.746~0.941。

2.3实测程序

先将两个量表合并编排,以班级为单位,尽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团体施测。问卷委托任课教师协助施测,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并事先让任课教师熟悉指导语。再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完整性与真实性检查,之后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3结果分析

3.1大学生自悯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自悯得分及父母养父方式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父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子女自悯均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见表1),表现为:(1)父母亲的关爱及鼓励自主因子与总体自悯及各维度之间呈中等程度正相关;(2)父母亲的控制因子与子女总体自悯及各维度之间呈较低的负相关。

3.2大学生自悯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悯的影响,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以大学生自悯的3个维度和总体自悯得分的均分为因变量,以父母养育方式6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自变量入选方法为逐步删除法。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1)在总体自悯因变量上,有3个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一共可以解释自悯55%的变异量,按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它们分别是:父亲关爱因子、母亲鼓励自主因子和母亲关爱因子;(2)在自我友善因变量上,有2个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一共可以解释自我友善51.3%的变异量,按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两自变量分别是:父亲关爱因子和母亲鼓励自主因子;(3)在普遍人性感因变量上,有3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一共可以解释普遍人性感44.5%的变异量,按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它们分别是:父亲关爱因子、母亲鼓励自主因子和母亲关爱因子;(4)在正念因变量上,有2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一共可以解释正念50.6%的变异量,按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两自变量分别是:父亲关爱因子和母亲鼓励自主因子。(5)在所有自变量中,父亲教养方式对自悯的预测力大于母亲教养方式。

4讨论

一般而言,父母亲的关爱,有利于子女形成良好的依恋。Mosewich等的研究显示,安全的依恋与自我怜悯呈正相关,而先占和恐惧依恋与自我怜悯呈负相关,从而表明了依恋在自我怜悯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张雪琴等又发现,父母亲的情感温暖还能减少大学生的孤独感,而孤独感与普遍人性感的反面――孤立感极为相似。上述研究都提示,自悯与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相关。

父母自我总结第7篇

【论文关键词】父母文化程度;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议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又有学校环境因素,同时还有家庭环境因素。有研究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父母关系等相关,不良家庭环境可导致大学生抑郁、焦虑等情绪。本文旨在通过家庭背景问卷调查,了解父母文化程度高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期引起家长及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研究方案设计

1.1研究目标一是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比较;二是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与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三是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与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四是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与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1.2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家庭状况问卷,包括性别、家庭住址及父母政治背景、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父母关系和家庭结构等,父母文化程度分为大专及以上、中学、小学及以下三个层次;第二部分为心理健康自评(sc 0)问卷,包括10个因子分量表,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按1—5个等级评分。

1.3调查样本的选择被试为四川某大学学生,实发问卷430份,回收问卷418份,回收率为97.21%,其中有效问卷405份,有效率为96.89%;男生101人,占33.22%;女生304人,占66.78%。问卷采用spss11.0社会统计软件包进行统一数据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其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学生占6.42%,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的学生占65.93%,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学生占27.65%,说明大学生中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占的比例较少,绝大多数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近三分之一的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

2.1大学生总体scl——90各因子检出率

从表1可知,大学生总体scl——90的10因子阳性检出率较高的主要为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强迫、其他、敌对和精神病性,躯体化和恐怖检出率较低。

2.2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从表2可知,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二者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三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可能本调查样本有一定的局限性,限于一所高校取样,不能从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考察所研究的问题。

2.3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与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从表3可知,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与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差异,二者在强迫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余9因子差异不显著。

2.4、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与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从表4可知,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与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二者父母的文化程度差别不大,可能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所处的家庭文化氛围没有太大的区别。

2.5、父母文化程度为大学与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

从表5可知,父母文化程度为大学与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差异,除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外,二者在强迫和其他二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能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自身素质也越高,越注重日常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教育方法也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子女的教育也越好,并对子女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较好的示范作用。相反,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尤其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一般处于农村或城市下岗,自身素质不是很高,家庭文化氛围不浓,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欠佳,为子女成长创造的条件艰苦,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形成极为不利,往往造成子女的心理脆弱而固执,极易使子女形成心理障碍。

3讨论与建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人的心理与家庭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美国学者lang(1946)曾指出:家庭在中国比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更重视,因而获得了更重要的地位。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所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素养,对子女的心理成长影响很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家长文化程度高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影响,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其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越高,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心理发展越健康,此结果与吴敏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3.1家长应树立终身学习观。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党的十六大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终身学习不仅成为面向21世纪的生存理念,而且已成为现代人们的典型生活方式。同时,随着信息化及知识经济浪潮的不断涌入,人类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信息和知识正在取代资本成为推动社会财富增长的重要资源。家长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要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及时地吸收、处理外界信息,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在工作的同时,也不放松学习,通过终身学习获得持续动力,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家长只有适应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而不断反思与创新,才能适应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父母自我总结第8篇

201x年首届春季幼儿亲子趣味运动会终于拉下了帷幕,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运动会上那一场场精彩的画面、热闹的氛围仍然记忆犹新。在这次活动中,幼儿收获了他们的成功;父母收获了他们的童贞;教师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现对这次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真正让幼儿体验到了体育运动的快乐,增强了幼儿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和竞争认识,高质量完成了运动会的活动目标。

活动中五颜六色的彩旗、欢快的音乐等本身就是给幼儿带来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让幼儿感到原来运动如此快乐。活动中以年级为单位同时进行,趣味竞赛项目让幼儿从小就有了竞争认识,幼儿在同父母合作的过程也增进了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和合作能力。整个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增强了家园联系,促进父母对我园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本次活动面向全体父母开放,父母既观看幼儿的轻器械韵律操表演和孩子们的才艺展示,了解自己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又亲自参与了亲子游戏。活动中父母参与主动、配合默契, 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活动中及活动后的反响来看,父母对本次活动的组织和安排都感到非常满意。

三、向社会展示了我园趣味亲子活动特色及成果,展现了我园教师的优良风采及素质。

我们提前一周将这次活动对父母进行了通知。活动前在园内挂横幅、彩旗等,为运动会的开展营造了一个优良的氛围。活动当天, 进行了全程录像。还邀请了六道河学区中心校领导、其它三个幼儿园的园长和一百六十多名父母参与观看,较好地向社会展示了我园特色活动成果和我园教师的风采。

四、活动组织紧凑,策划成功。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在 园长总指挥下,特邀明德小学贾长亮校长及所有上午没课教师来协助,一起布置操场。这些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活动环节设计紧凑,场地安排合理,虽然场地较小,幼儿、父母、教师等三百多名,但在园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得到了领导和父母们的一致好评。

五、时间上把握得当,差不多刚好三个小时。

这次亲子趣味运动会圆满结束了,此次活动不仅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还能让幼儿和父母在运动会上体验到了快乐,而这是我们幼儿园教师的最好回报。同时,又发现了一些不足,也是在下次举行的时候,要注意的地方。相信,以后的运动会会举办的越来越顺利,越来越出色。

幼儿园首届亲子趣味运动会活动总结

筹划了近一个月的会同县机关幼儿园首届亲子运动会终于成功拉下帷幕,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运动会上那一幕幕精彩的画面、热闹的气氛仍然记忆犹新。本次运动会以“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为主题,在运动会中,幼儿收获了快乐与成功,父母们收获了童贞,老师们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现将本次运动会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策划成功

我园领导十会重视本次运动会,为了保证运动会的顺利进行,我们园全体行政人员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由杨园长担任总指挥,由甄银华、向天飞负责策划,梁成香则负责道具及安全保障。其他成员也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活动时间及场地安排合理,运动会活动环节设计紧凑,每个活动环节都开展的十分顺利,得到了父母们的一致好评。

二、让幼儿真正体会到了运动的快乐

本次活动是以孩子和父母为主体,主要体现“亲子同乐、运动快乐”这个主题,所以我们各班在体育游戏设计上,都符合各班年龄层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非常有趣味性。活动当天,幼儿与父母们都玩的很开心,让幼儿感觉到原来运动是如此的快乐。

三、增强了家园联系

本次活动面向社会开放,父母们既参与了孩子们的热身操表演,了解了自已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又亲自参与了亲子游戏。父母接力赛将运动会推向高潮,父母们都主动参与,孩子们在一旁为爸爸妈妈加油,气氛十分热烈。从活动中和活动后的反响来看,父母们对本次活动的组织和安排都是十分满意的。

四、展示了我园教师的优良风采

父母自我总结第9篇

最该为父亲做的事1:

出差后,每天一个电话。

或许,结婚前,多数做儿女的,能做到这一点。结婚后,再逢出差,要打的第一个电话,却是给自己的老公(老婆)孩子报平安。而忘记了翘首期待着的父母,也或者,父母连自己的儿女什么时候出差,因何事出差都不知道,更不要说一天一个电话。

最该为父亲做的事2:

平时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这一点,只能说做的勉强凑合。虽然这是自己最关心的,却也达不到每天问候。在我的心里眼里,似乎父母亲仍如儿时那般强大。却忽略他们老了,开始需要自己的呵护与照顾。

最该为父亲做的事3:

儿女能够当家作主,从不让自己操心。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看到自己孩子的幸福,没有吃苦,没有被欺负...

最该为父亲做的事4:

生病的时候,陪在身边,端茶递水,陪着说说话,安慰一下。

父亲那年生病,我们姐弟三人竟无人能整日整夜陪在床前,更不要说端茶送水。当时,姐姐在外地,弟弟忙于生意。而我呢,因几米刚出生不久,婆婆回老家,没有人能替自己照顾孩子。对于自己的父亲,我除了去医院看望,除了金钱上的补偿,竟连句贴心温暖的话都无法给予更多。父亲养育三个孩子,到老唯能靠得住的却只有自己的老婆。我们欠父亲的,无法偿还。

最该为父亲做的事5:

从不忘记他的生日。

这更是愧疚的事,从小到大,因为家里人没有过生日的习惯,父母亲更是没有为我们或者他们自己操办过生日。以至于,说起父亲的生日,至今都不确定具体的日期。那时候,母亲总说,年纪轻轻的过什么生日呢?老了再说。

如今,在我们的忽略中,他们在悄无声息的衰老。该过生日了。

最该为父亲做的事6:

常回家看看。

结婚生子后,有了自己爱的小人儿,加之父母在另一个城市,回家的次数日益减少。总是忘了,我们能见到父母的次数会越来越少,见一面会少了一面。

最该为父亲做的事7:

帮父母完成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

我甚至不知道父母的梦想是什么?我让他们失望了吗?

最该为父亲做的事8:

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最后一条,只能勉强说达标。家庭,幸福。事业,说不上有成,只能说尚属稳定,不会为他们再添烦心事。

理顺一遍后,发现我们是如此的贪婪与自私,理所当然的从父母那里,接受全部的父爱母爱,然后,毫无私心的把这样的爱传给自己的孩子,一代一代...却忘记了反哺之恩...

天下,只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父母。

这个父亲节,你准备了什么?只是一个电话?一个拥抱?一次散步?一顿饭?抑或只是送一束花?

或许,对于父亲,这个父亲节,最大的礼物,是将自己打包回家。

最该为父亲做的事9:

回家后亲自下厨,给他们做好吃的。

我是一个被宠坏的女儿,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有为父母做过一顿饭。不知道父母的心里,有没有期望过,他们最爱的小女儿,专门为他们做一顿饭呢?或许没有。因为,那样他们会心疼,他们甚至连厨房都舍不得让我进去。。。

最该为父亲做的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