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高考政策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20 10:25:16

新高考政策

新高考政策第1篇

xx届三中全会《决定》最权威最详细描述了招生和考试改革的框架,其核心内容是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改革路线

此次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改革历程

2019年1月5日,《学习时报》刊登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文章《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文章中明确了高考改革的主要思路,包括探索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减轻高考压力。2019年7月印发的被称为中国未来2019年教育蓝图的教育规划纲要,就已将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写入其中。[1]

2019年教育部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各省根据教育部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于今年上半年出台改革实施方案。在有意愿、有条件的省份和高校开展改革试点。改革试点包括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相关省份和高校要于上半年出台试点实施办法。

高考改革事关重大,强调有意愿、有条件这两个前提缺一不可。

针对考试公平公正的问题,要建立校长作为法人代表签发(或授权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公布各校录取通知书签发人名单。对学生作弊、作假、经查实除按规定处罚外,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就学、就职单位了解。

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高考改革的风险评估。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提前公布高考改革方案。[2]

改革内容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9年9月4日正式,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1、2019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省份

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9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2019年高考统一命题的省份:

新课标全国I卷使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

新课标全国Ⅱ卷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

2、不分文理科 高考总分由两部分组成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 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 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3、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地方性高考加分只适用省属高校当地招生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9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2019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4、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5、2019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规 范招生简章,强化招生委员会,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录申诉机制,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2019年起推行自主 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 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9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6、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综 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 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9年录取率最低 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9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7、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8、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

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9、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各 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2019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建立规范的学 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 践等内容。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2019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10、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9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9年成为主渠道。

11、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

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注册入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为残疾人等特殊群 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 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2019年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

新高考政策第2篇

9月初国务院了中高考(微博)改革的顶层设计框架,相比于全国的改革,山东高考会有什么变化?考生和家长更为关注。山东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了2019年高考改革的细节:明年山东省高考英语科目将启用全国卷,今年被取消的英语听力将重新回到高考行列中,艺术类考生提前批可以填报两个顺序志愿。

明年英语将用全国卷

9月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从2019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当时就有老师猜测我省明年高考可能会使用全国卷。

尽管山东卷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但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虽然最近几年山东卷质量也比较高,但毕竟一个省的专家水平与全国专家水平还是有所差距的。

省教育厅在新闻通气会上明确表示,根据国家关于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省份的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报请教育部批准后,2019年起夏季高考外语(含听力)科目使用全国试卷。

英语启用全国卷意味着去年退出高考行列的英语听力测试将重新恢复。作为高考一项重大改革,我省在2019年取消了高考外语听力考试,2019年高考英语试卷满分从现在的150分降到120分。

听力恢复有利于英语学习

记者采访了多名英语教师,对于英语试卷的调换老师们都有些吃惊。青岛市普教研英语教研员武继国表示,英语听力恢复是个好事,毕竟作为一种语言工具,英语的听和说两项技能要比读和写重要。武继国说,取消英语听力考试的时候,一线英语教师就认为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恢复。

青岛15中教导处副主任、英语教师杨睿也认为,恢复听力考试有利于英语的学习,不考听力了,学生们对听力的重视程度就会下降,但学英语主要是为了交流,听不懂如何跟人交流?杨睿说。

对于单项选择题的取消,武继国认为同样是一种引导,山东卷中的单项选择考查的多是独立的小语境以及语法记忆等,改用全国卷后将更多地考查英语知识在语境中的应用,更加重视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杨睿说,近年来山东卷中有一个阅读表达的题型,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们知道不用全国卷了都很高兴,终于可以摆脱这个题型的困扰了。杨睿说,不过全国卷中的改错题难度同样不小。

无论是山东卷,还是全国卷,执行的教学大纲是一致的。青岛58中副校长吴峰说,山东卷和全国卷相比,题型上可能会有些差异,个别内容也会有所偏重,但总体来看,考查的内容基本一致,考生也不必太惊慌。

春季高考高职继续扩招

的《关于2019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继续实行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分类考试制度,适当增加春季高考高职(专科)招生计划,使其逐步成为高职院校选拔学生的主渠道。

来自省招考院的2019年录取数据显示,2019年山东省高考本专科录取人数均下滑,其中本科层次共录取考生249859人,比去年少了3341人;普通高校招生专科(高职)批录取第一次填报志愿投档共投出224062人,明显低于去年专科(高职)批266508人的录取总数;专科(高职)批征集志愿仅投出18698人,录取人数约为50万左右。依据昨日的2019年高考新政,春季高考高职(专科)招生计划的增加有望使得专科录取人数企稳回升。

2019年我省将完善春季高考技能考试形式和内容,规范和细化评分标准,严格考试分数评判,加强考试组织管理。2019年技能考试按专业类别组织进行。2019年我省春季高考首次进行技能测试,技能考试将17个专业类别细分成了37个类目,这意味着技能测试将按大类别进行。

春季高考首试平行志愿录取

2019年山东省将改进春季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实行在专业类别内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提高志愿录取满足率。

从十几年前平行志愿最初现身高考录取,并从补录逐渐扩展到其余批次,直至2019年我省普通文史和理工类的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专科(高职)批首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2019年春季高考也将实行平行志愿,改革直指提高考生高考录取率。

所谓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录取批次设置的高校志愿均为并列的志愿。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的主要区别在于投档方式上的区别。春季高考平行志愿是首先将专业类别内所有考生分按照投档分数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位次排序,然后按照顺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志愿,当被检索到的高校招生计划未满额时,该生即被投到该高校,体现了分数(位次)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而传统的单一高校志愿投档中,考生只能在一个高校中排名投档,遵循志愿优先,按分排序的投档原则。平行志愿不仅能缓解高分考生撞车现象,较好地解决高分考生落榜问题,有效保护考生的利益,而且绝大多数高校在第一次投档时,就能完成招生计划,出现空档或断档的现象大为减少,提高了考生志愿满意率,缓解了录非所愿现象。

注册入学首设最低分数线

完善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招生办法。注册入学试点院校范围扩大到所有招生录取有缺额的高职院校,并设定考生注册入学最低分数线。

2019年山东省25所高等职业学校试点注册入学,共计划招生2660人。注册入学招生计划与统一录取招生计划性质相同,考生入学后的在校待遇和毕业文凭与统一招生的考生相同。省考试院规定,凡在当年高考统招批次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向纳入试点范围的高职学校申请注册入学。注册入学须通过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设立的注册入学网上管理平台进行,注册入学包含考生申请、院校审核、考生确认三个环节,但并未设定最低分数线。

此次高考新政,将2019年注册入学的院校范围扩大到所有录取未满的高职院校,并设定最低分数线,使得注册入学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省属高校不再招专科运动员

据市招考办副主任梁军介绍,此前我省对已经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测试但未被省外高校录取的考生一直实行山东省内政策,可以由省属高校接纳。但此次省教育厅明确2019年省属高等学校不再招收专科层次优秀运动员。

此前下半年举行的高水平运动员专项测试也被叫停。业内人士分析,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门槛将提高,录取也将更加透明公正。

艺术类提前批可填两个志愿

1个高校志愿,2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这是目前艺术类考生在本科提前批中可以填报的志愿。从明年开始,我省将调整艺术类提前批次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艺术类提前批取得两个以上专业合格证的考生可以填报两个顺序志愿,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

青岛17中教导主任高金华告诉记者,为了提高高考录取的命中率,艺术类考生会参加多所学校的专业测试,并拿到多个专业合格证,可到高考正式填报志愿时,考生们辛苦拿到的合格证需要他们做出取舍,原因是每个考生在本科提前批只能填报1所学校,即使考生们拿到了五六个,甚至是近十个合格证,他们也只能选择1所学校填报。高金华认为,艺术类本科提前批院校志愿从1个变成两个是一个进步,有利于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

高考加分政策将调整

规范和清理高考加分政策同样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按照这一要求,我省明年将进一步规范高考加(降)分政策。省教育厅表示,我省将严格控制高考加(降)分项目,合理设置加分分值,取消部分加(降)分项目,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昨天的通气会上,省教育厅并没有公布具体的调整方案,相关负责人表示需要等待教育部出台新的政策后,我省再做调整,最终的加(降)分调整内容报教育部备案后另文公布。

严格规范高校招生

新高考政策第3篇

关键词:高考;高中;化学教学

众所周知,当前较大难度高考笼罩之下教师即使想要开展素质教育也是束缚较多,教师依然是无法提供学生更为充足自由时间进行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等方面的发挥,各个中学看重还是学生各课程知识掌握接受能力,而学生在该种教学背景下则是将自身大把时间交给了做题以及考试。针对化学课程来讲,本身知识难度较大,以往滞后的灌输型教学方式则无疑是将化学教学演变为了建立在强制记忆基础上的理论知识教学,学生无法感受化学课程的学习乐趣,更加对其提不起兴趣,而高考新政策背景之下,改善上述状况提升化学教学效果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初探高考新政策背景下高中阶段化学课程教学发展之融入学科文化

高考新政策强调的是学生对于课程文化的实际掌握,简单来讲就是不仅仅要学会课程知识,还需要能够掌握课程中包含的学科文化以及历史源h,做到学习是为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解决一道题目,针对高中阶段化学课程来讲。以往教师仅仅关注的是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的掌握学习状况,并不关心学生是否了解化学或者是将化学相关知识有效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这与高考新政策显然背道而驰,为了更好的适应高考新政策或者是可以说是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化学教师就需要将学科文化融入到化学教学之中,可以增加关于化学方面的历史发展知识等,如人教版化学课本中关于苯的介绍仅仅是局限在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等方面,学生通过了解苯具备的燃烧反应以及取代反应来解决相关题目,而在该种状况下学生较为容易形成一种认识,就是学会化学知识仅仅是为了解决相关作业考试问题,其实有机物苯的产生到后续发展历经四十年岁月,这期间众多的化学学者予以了不断的研究思考,付出了较大的研究努力,而教师就可以将苯的发现以及研究历史的艰辛讲解给学生,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促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背后的学科文化,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推动其在大学学习阶段中能够沉下心去对新的化学领域知识予以专研。这才是化学教学融入学科文化的真正用意,让学生真正的去爱上化学并为之努力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融入学科文化更是当前高中阶段化学课程教学良好适应高考新政策的根本。

二、探析高考新政策背景下高中阶段化学课程教学发展之丰富教学手段

高考新政策的及时颁布本质上是为了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能够更好的深化,新政策也与素质教育相符,而当前高中阶段化学课程教学要想更好的适应高考新政策,就需要将教学手段有效丰富。具体来讲,以往针对化学课程展开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建立在填鸭灌输型方式基础上,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课本知识,学生老老实实的待在课桌前听讲,该种滞后教学手段无疑是较大化的回避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良好发挥,对此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良好丰富,如教师可以讲小组讨论以及实验教学等新型教学手段融入其。促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也可以在此教学背景下更加深层次了解化学知识,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糖、油脂以及蛋白质的时候就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三个大组,之后各个小组分别探讨糖组成结构以及油脂组成结构和相应的蛋白质组成性质,这样避免了以往依次介绍知识点需要耗费的大量时间,而且还促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成自主学习,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予以总结并进行点评以及知识补充等。建立在新型教学手段基础上的教学效果将翻倍,学生也对化学学习充满热情,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小组学习以及实验学习提升了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学到的化学知识也会更加扎实。总的来讲丰富教学手段是当前高中阶段化学课程良好适应素质教育以及高考新政策的重要途径。

三、探析高考新政策背景下高中阶段化学课程教学发展之多元化评价

以往高考最终的分数就是学生整个高中三年学习的集中体现,其实这样的分数并不能将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完全表现出来,这与高考新政策也是背道而驰,当前众多的高中阶段化学课程教师就需要将关于学生方面的学习评价予以多元化,打破“分数定论”,将理论学习评价和相应的实践操作评价两者联系起。具体来讲,教师将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操作作为考核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指标,例如教师讲解人教版“电解质”的时候就需要一方面评价学生对于电解质方面知识点的具体掌握,可以通过考试来评价,另一方面则可以考查学生电解质方面实验的具体操作能力以及掌握状况,通过两方面的综合评价促使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着全面的了解,而多元化评价也是高中阶段化学课程教学在高考新政策背景下的发展途径之一。

四、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时展以及社会更新,在该种环境背景下我国不仅对工农业予以了极大的关注,而且也对文化教育予以了新的发展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并将新课改真正地深入推行,国家颁布了高考新政策,可以说新政策是保障课改顺利推行的基础,更是化学课程能够实现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本文将高考新政策背景下高中阶段化学课程教学作为研究核心,期望为后续关于化学教学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更旨在为高中化学优化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郭义丰.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的理念[J].化工管理,2013,04:115.

[2]王后雄.新课程下高考化学试题内容选材及能力结构要素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1,08:22-28.

新高考政策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有的放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86-01

高三是高中阶段最为特殊、最为重要的一年。进入高三,学生和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时间紧张,但复习内容却非常庞杂。因为备考,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更加繁重。为了成功备考,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更要合理的安排复习,给学生有效的方法指导,才能使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有大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更加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试题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命题思路更加多元开放。这些信息既反映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也为我们的备考工作指明了方向。

高考政治的复习备考,一般有两个必须的环节: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和二轮热点专题演练。这两个环节的递进是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一轮复习是整个备考过程的基础环节,作用也最为重要。那么,一轮复习应如何有效的实施呢?

一、立足教材基础,整合主干知识

一轮复习的进行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内容,以章节为单位,以模块为整体,逐步推进。只有对基础知识做到准确全面的把握,才能谈到能力的提升。在复习《经济生活》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价值与价格,价值量与价值总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互补品与替代品、外汇与汇率、效率与公平、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这些基本的概念,还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分析辨别,理解运用,进而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在掌握宏观调控这一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与财政的作用;宏观调控与价格等的关系。最后还要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生长点: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宏观调控措施。我国现阶段为什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我国的经济形势有何关系;为什么要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为什么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为什么要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关注生活,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说明,才能将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处理好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复习过程中不要想当然删减知识点,更不要平均用力。《经济生活》是整个备考复习中内容最多,难度最大的部分,所以在时间的分配上应有所倾斜。教师在复习中要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线索展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将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管是复习生产消费,还是经济制度、财政、税收、银行;不管是对内的制度完善、体制改革,还是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都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明确主干知识,就能对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更好的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做,对于学生理解具体的概念、原理大有帮助,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二、进行规范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对于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理解上的错误,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要通过练习和讲解及时纠错和澄清,尽量避免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遗漏和错误的积累。在复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配合进行强化训练,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比如每节课针对已复习的内容,教师都应筛选和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进行及时的巩固练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自查自改,自我提高、自我进步。在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价格的变动与影响》这一框题时,针对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的知识点内容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我挑选了一些典型的、难度适中的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当堂训练和讲解。通过知道怎么考来指导我们怎么教,怎么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也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试题的选择上要做到精选,要注意选易错点和易混点;要选凸显重点、核心考点的试题;要选能教给学生答题思路的典型试题;要选有时政和时代特色的新颖试题。其次,教师要研究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向,研究试题的典型性和适用性,考虑学生的负担和承受能力。再次,在试题的讲解过程中,要讲疑点、讲结构、讲思路。在课堂上讲到关键处,易混处,不在于教师讲多少,而在于学生掌握落实了多少。最后,在讲评中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同类考题的转换。不要就题论题,要适当发散,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注重知识的跨度和整合,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练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笔,勤总结,乐反思,训练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新高考政策第5篇

【关键词】考点 基础 能力 高效备考

2013年是我省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纵观推行新课程省区的高考试题,为今后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提供的重要信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高考命题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学推行新课改的力度和发展新课改的深度以及高三备考复习的方向。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我们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呢?

一、研究考点,夯实基础

分析2012年宁夏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要求,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因此,一轮复习的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悉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基本知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复习中要学会抓住“点、线、面”,建构起考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二、立足课堂,合理高效,以能力培养为主导

新课程要求采用恰当方式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2012年的新课程政治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了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训练考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考生基本的解题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导考生解题时能遵循以下思路:阅读题目;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高考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包括对考点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的不够完整清楚,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不够准确,专业术语表述的不够规范,也缺少对题型的强化训练。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能力和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

三、研究方法,熟练运用

(一)抓主干知识,抓实抓细

复习时,要以基础理论为主线,整合知识专题。基础主干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其相互联系。基础主干知识构成了学科的骨骼,这部分知识必然成为高考重点。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文综政治卷强化了对考生各种能力的考查与导向。因此,要求考生既要夯实学科基础,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要关注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注重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理解分析实际的能力,更加重视时政热点、政治导向、知识能力以及三者的关联度。

(三)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复习教学中,要注意落实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的学科特色,把握方向,活化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如:学会运用经济和政治常识分析某个问题(现象)形成的原因,说明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及解决问题的意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某种做法(政策、措施)的哲学依据,指导我们解决某个问题的思路,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等等。

(四)掌握文综答卷答题基本要求

培养文综答卷良好习惯,控制训练难度,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工夫,提高审题技巧和解题能力。细节决定成败,实施复习的精细化学习管理,要精选习题,优化训练;精心批改,指导激励;精讲习题,提升水平;精细分析,全面掌握。

四、科学处理好复习备考的四个关系

(一)传统复习模式与新课程下复习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下的复习既要继承传统复习模式的优点,又要体现新课程新高考的特点。传统的复习模式是多年复习经验的积累,在新课程下的高考复习仍然有效,建议第一阶段夯实基础为复习目标,紧扣教材,单元、模块过关,加强落实;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以能力提升为目标,整合知识,构建网络,辐射热点;第三阶段模拟训练以反馈改进为目标,综合演练,查漏补缺,调整心态。

(二)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

① 注意教材的变化。②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从生活主题入手,处理好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不要把新教材强行纳入教师所熟悉的旧教材体系中,克服自觉不自觉地回归老教材、老教法的现象。对待教材的态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具备课程整合概念,不要被教材束缚了手脚。③适当关注“名词解释”“专家点评”等辅助文栏目中与重大时事相关的重要知识。明确新课程高考范围和要求,合理规划教学复习进度立足于夯实基础,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新高考政策第6篇

虽然每年的高考时间是固定的,但是每年的高考政策可能是存在差异的,我们一定要及时了解高考的政策方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新高考政策及改革方案,希望对你有用,仅供参考!

 

8省份新高考采用“3+1+2”模式

2021年,8省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1+2”模式,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为750分。

“3+1+2”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汉语)、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据了解,统一高考科目试题由教育部命制,选择性考试科目试题由各省份自主命制。

此外,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均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

2021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八省新一轮高考将采用“3+1+2”模式,根据计划,八省新一轮高考将采用“3+1+2”模式。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采用国家试卷,考试时间为2021年6月7日至8日;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六门科目由各省组织,考试时间为2021年6月8日至9日。

高考将于6月7日开始,持续3天,8个省的高考将于2021年6月7日至9日持续3天。

其中,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数学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选修科目考试时间为75分钟。8省市公布2021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据悉,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时间计划为语文9:00—11:30,数学6月7日15:00—17:00,外语6月8日15:00—17:00。选修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8日9:00-10:15物理/历史;6月9日8:30-9:45化学、11:00-12:15地理、14:30-15:45思想政治、17:00-18:15生物。

同时,各省提醒考生,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告为准。如有调整,省内选拔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将相应调整。

自2021年起,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等省高校将以“高校专业群”为志愿填报单位。一个学院将被分成几个学院专业组,一个学院专业组是一个志愿者。

据了解,“高校专业群”是高校招生专业的组合,是考生填报志愿、报考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个学院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学院专业组”,每个“学院专业组”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同一高校专业群中各专业的选课必须相同,选课要求不同专业设置高校专业群。

此外,各省、自治区教育厅提醒考生,增加选课后,考生必须符合学校选课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填报。

新的高考秩序将从2021年1月到4月在部分省市顺利实施。具体测试时间为2021年1月23日至25日。演习将模拟从考试组织、阅卷到招生计划、志愿填报的全过程,帮助考生了解新高考的考试方式,熟悉新高考的录取规则。

新高考填报志愿需要注意的事项

新高考录取模式下的平行志愿,新的录取投档模式还是遵循平行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那么考生考了多少分,全省的排名就至关重要了。平行志愿的一个原则就是分数优先,按照分数高低,从高到低开始录取。

填报志愿的浙江模式-专业+院校模式,浙江模式的本质是选专业重过选学校,这种选择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高校的每个专业或专业组作为志愿,你可以选择不同院校的同一个专业,也可以选择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分别都是不同的志愿。

新高考政策第7篇

关键词:新高考;化学教育;学科文化;多元评价

随着2015年新的高考相关的政策的颁布,高考科目及录取工作都有了革命性的改变[2]。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中教师,无疑影响是最大的。化学由高考理科的必考科目转为学业类型的考试,随着这一改变化学的教学肯定也要随之进行大幅改进。回顾近几年的化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各地都兴起了新课题、素质教育等多种新形式的课堂教育模式[3-5]。但是这一切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进行的有点举步维艰。在高考难度大的前提之下,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的时间来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校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在学校大多把空余时间用于做题,这也是各个学校的要求知识过关。教师把总结好的结题模板灌输给学生,甚至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把化学教学变成了一种纯粹记忆的模式。教师把知识点分割成不同的模块,提供解题的途径和方法,有时这些途径或方法都是脱离化学知识本身的。这就把高中化学教育变成了教师和高考命题人的一场博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该是高中阶段一门让学生感觉很有趣很新颖的学科,但是以上的这些行为极大的剥离了学习的乐趣。化学的学科价值不应由高考科目非高考科目,高考成绩的高和低来决定。新高考模下笔者认为作为一位在一线的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准备。

一、讲学科文化,强化学生科学素养

现在很多同学经过三年的学科的相关练习,能够解答一些很难的习题,但是如果谈到学科文化如化学学科发展历程,化学学科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化学学科知识的背景等等。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心里是很模糊的,如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对有机物苯的学习。苯的结构在书本上的体现很简单,但是实际上从苯被发现到结构初步确定出来中间经历了大约四十多年的历史。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接触这些内容,他们中一部分人把化学实验看成是很好玩很容易的一件事,对化学枯燥艰辛的一面没有认识。这些在他们以后升入大学后如果继续从事化学类相关学科的学习时不容易沉下心来艰苦钻研和研究。在新高考模式下作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把化学科学严谨一面体现出来,让学生真正了解化学的相关文化,真正热爱化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真正的内涵。

二、课后发散,锻炼能力

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尤其理工科毕业论文撰写近年来被媒体诟病,究其根本原因是现阶段在高中阶段科技类的论文的撰写几乎绝迹。尽管新课程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了,但是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并没有实质改变。对学生的考察一直是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出来。尽管现在中国的论文总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但是从媒体的调查来看普遍质量不高,引用率低[6]。笔者认为撰写科技类的小论文应该是作为一名高中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作为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小论文,字数不必太多,但是对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手段。这要求学生自己找途径来获取所需素材,自己甄选素材。如果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熟练掌握这些技能,那么相信他们在大学撰写毕业论文是相对要更为轻松。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他们通过一些社会调查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在新高考模式下积极尝试的一个方向。

三、多元评价,解放思想

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在破除“一考定终生”和“唯分数论”都做出了很多很好的尝试。这些政策同样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方向,在学校评价一个学生是我们应该引入多个因素来全面考察。就化学学科而言应该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模块来考察学生,理论和实践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各占相当一部分的比例。例如某个学生有可能理论学习不是特别透彻,但是有可能在学期学习阶段设计出来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或者完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社会调查。这些在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中应当予以体现,而不是单纯的像以前一样学生的成绩单就是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之,教育应该是教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现阶段的高中化学应该准确来说大多只能说是教学而不是教育。随着新高考的来临希望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能够将化学教育回归到应有的轨道上来,化学教育应该提供给高中学生一些更为实际的能力。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亲自体会化学的乐趣及其中的艰难之处。这对学生能够走的更远是有很大帮助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参与实验希望传递给他们化学学科中不怕失败,为了真理漫漫求索的精神,以及由此给予学生一些人生指导。新高考模式下,化学教师能有更大的自由,教师自由才能引导学生自由。教育应该基于书本知识的教授但是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高于课本,着眼于更远的未来。今后的化学课堂应该可以更为开放,在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后应该鼓励其应用于生活实践。化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品格。让我们的学生有能力动手去解决问题,有方法来分析问题,有意愿去思考问题。希望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化学能真正走向教育而不是仅仅只是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汪玲.四川高考明年全部回归全国卷2020年实施新方案[EB/OL].

[2]高升.新轮高考改革高中将迎三大变化[EB/OL].

[3]侯晓丽.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2):1-5.

[4]惠婉婉.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之我见[J].长安学刊,2013,4(5):90-92.

[5]陈玉兰.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0,13(13):38

新高考政策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考备考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64-01

新课标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内容。无论从教育教学理念,还是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指导。同样,对于考生的知识水平、各方面能力及心理素质等全方面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夯实基础知识,为提升学生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练习的迁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厦的建成需要一砖一瓦作为基石,同样,完美的答案来源于一条一块的基础知识。俗话说:千能力,万能力,背诵基础是第一能力。没有它,其余就是纸上谈兵――空谈。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教材主干知识的讲授,强化一下学生的整体知识构架,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真正能够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另外分析现在学生惰性强、能力差、基础薄弱等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二、照应课本,做好与高考的链接,精选精练,引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阶段要想学好,最重要的是学会会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着重强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运用及以迁移的能力。同时,应针对每一类题来给他们以适当的解题技巧上的指导。选择题部分可以分为计算型、组合型、诗词引文型、漫画型等等。主观题可分为图表型、措施型、探究型等等。例如漫画型选择题,就这类题型,现在出现比较普遍,越来越受欢迎,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因此,掌握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漫画题,漫画中的各要素以及要素间的联系,是做题的关键。尤其是说明性文字是漫画的点睛之笔,其主要作用是对漫画内容给予某种提示、说明。把握住这些关键,进一步审题干、题肢,最终做出正确判断。

再比如图标型主观题:1.审图表数据和材料,坚持“三审三明”:一审图表表题(标题),明确是什么表。表题名称蕴含着试题的中心意思,可以提示我们有的放矢地阅读图表;二审图表的内容,明确各栏目数据的情况、变化趋势和走向。这是图表的具体内容,要注意围绕核心进行具体分析,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图表数据进行横比和纵比。还应分析图表与图表,图表与其他材料之间的关系,依据相关原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三审图标的小注,明确“注”提示的主要内容。小注的存在就是为了解释通过图表数据没法分析出来的内容,它往往会涉及到思维的走向和答题的角度,因此我们在做图表题的时候,务必不要忘了从小注中提取有效信息。2.审图表的设问,做到“四个确定”:(1)“确定观点”“确定主体”“确定方向”“确定要求”。要根据设问,确定知识点来回答问题,与此同时要注意确定相应的时政观点;确定所答问题的行为主体是什么。主题包括国家、党政府、企业、劳动者、公民等;确定围绕主题回答什么。是回答“意义”还是“启示”,或者是“为什么”“关系”及“体现”等等。方向不同其具体答案的描述亦不同;确定有哪些答题要求,我们在作答时要注意措词和用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良好的教学方法,养成学生自我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只有是自己真正消化吸收的营养对自己才有用,学会学习就成为学生汲取养分的根本途径。可见,掌握知识已经不再是当前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是提升能力的前提条件,学会“打鱼”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三、在教学中要渗透热点问题

政治这门课程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时政性强,尤其是高考本着考查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会把热点作为其中的重头戏,如国家政策变化、国家重大事件、国际重大事件等,作为背景材料来展现学生的能力。

四、做好学生高考前的心理辅导工作

高考压力大,要让学生学会放松,多参加体育锻炼,放松身体;多和同学老师之间进行交流,放松精神。同时,排解学生心中的忧虑情绪,不要让情绪左右自己,要做情绪的主人。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考试只是检验的一种手段,重点看对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程度,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发挥能力”,考出属于自己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曾建明.政治学科考试命题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上的着力点[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0(07).

新高考政策第9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形势与政策 教学创新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具有特殊性,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自1987年起,教育部决定在普通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教育必修课。2004年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强调,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高校纷纷贯穿和落实相关要求和精神,但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大学生仅靠个人努力,难以科学分析形势、正确判断是非、准确把握方向。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认清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发展趋势,了解党和国家取得的重大成绩和面临的挑战,有助于大学生拓宽视野、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大局意识和发展眼光看待时事问题,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脉搏,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幸福感,明确历史使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因此,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否能够顺利推进,意义深远。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形势政策教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科学的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考核和学生课程考核方法不科学,大多数高校采用大班授课模式,以至于很多教学手段难以实施,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影响教学质量;教学内容过时或者不是学生关心的重大热点事件和问题,讲授深度不够,导致学生上课不专业、不用心,反而更愿意自己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获取咨询,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单向理论灌输现象比较突出,教学模式单一,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不足;不少教师教学欠缺方法和技巧,习惯于照本宣科,缺少丰富的影音图像等多媒体素材。而任课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主要由辅导员担任,其本身已有繁琐的本职工作,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很多任课的辅导员并不具备思政教育专业背景,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支撑,然而对于任课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完善,甚至是没有培训,使得大多数教师不能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讲授得不够深刻,剖析得不够精辟。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创新的主要措施

1.明确教学管理体制,规范课程教学。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学时安排、课程考核、教学考核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全面组织教学活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具有动态性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提出要求。自1987年以来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前都会定期印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这对各高校教学大纲的制定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教师教学考核上,既要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又应重视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学生的课程考核,避免使用单一的开、闭卷考试或单纯论文撰写形式,而将理论知识考试和社会实践考核相结合,在理论知识考核中,增加分析、创造能力方面的内容。在实践能力考核中应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质量的高低给予相应的评分[1]。

2.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开展实践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调查显示,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方面,92%的学生选择参观考察、基层走访等,最好的方式是社会实践[2]。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各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由于形势与政策教学课时少、对象广,应当适当地将本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把实地教学、现场观摩、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如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参观学习、引导学生对焦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真实感受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成效,帮助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

3.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学习动力差。根据教育部201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广大高校学生高度关注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3]。尽管有时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课因为教学内容过时,教学方法枯燥和教师本身素质的原因,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但这不代表学生不愿意了解时局,李静瑞的调查表明,有85.7%的男生和67.67%的女生在通过不同渠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了解形势与政策[4]。因此,要创新教学内容,仅靠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还是不够的,必须结合教学任务,充分调研,掌握大学生的兴趣点,紧扣大学生最关心的国际国内形势与社会热点话题开展教学。

4.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式。以传统方法向学生灌输本课程的基本思想理论已不符合当今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采用形势报告会或专题讲座形式代替传统课堂讲授,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人大代表、杰出人物、成功人士等做专题报告。同时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方法上,变教为导,适当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比如,由任课老师选定专题,让学生单独或者分组制作课件、备课、登台讲解,也可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学生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教学活动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将学生关心的国内外形势与热点问题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影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重视网络舆论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舆论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充分运用这些媒介开创形势与政策教育新平台,建设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形势与政策相关基本理论的宣传、政策解读、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评析、人物访谈等,同时,开设问卷调查、论坛、群聊等,加强师生互动,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全方位施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具有特殊性,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学内容具有多变性,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而不断更新,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而当前高校担任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的老师主要以辅导员兼职为主。然而多数辅导员不具备思政教育专业背景,专业水平有限,并且日常工作事务繁琐,没有太多时间系统地开展学习。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培训制度,增强任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构建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另外,将形势与政策研究领域划分不同研究方向,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感兴趣领域,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或专题集中精力钻研,而同一个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定期探讨交流教学经验、科研经验和研究成果,以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和科研深度,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教研水平。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全面剖析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智慧.基于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3.

[2]陈国财.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