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短期投资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27 15:51:10

短期投资论文

短期投资论文第1篇

(1)采用单项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的划转

例1:假设甲企业采用单项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1999年6月30日因股票C市价明显下跌,为避免变现损失而划转为长期持有。

股票的有关资料如下:

成本890000元

市价890000元

跌价准备40000元

账面价值850000元

在划转时,甲企业应做如下会计凭证: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5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4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上例中,划转日恰在资产负债表日(6月30日为中期报告日),此时股票c的市价正好等于其账面价值。但是,若股票C于7月26日划转为长期股权投资,而当日的股票市价为840000元,则甲企业应首先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补提跌价准备10000元。甲企业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补提跌价准备:

借: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0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10000

划转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4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5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如果7月26日划转时股票C市价上涨至860000元,则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6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4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0000

(2)采用类别比较法或总体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的划转

如果企业采用类别比较法或总体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企业只能确定某类或全部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而某一项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是无法确定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划转就只能从总体上冲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例2:接上例,假定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为840000元,则无论采用类别比较法还是总体比较法,甲企业的划转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4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5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如果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为870000元,则划转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7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2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如果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涨至895000元,则依据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应按成本890000元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划转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90000

短期投资论文第2篇

关键词:DSSW模型;投资者情绪;预期时间跨度;股价指数;好淡指数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0)04-0053-05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 Sentimentand Stock Index Based on DSSW Model

CHEN Jun, LU Jiang-ch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Based on DSSW model, this paper structures model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 sentiment of different expected horizon and stock price. 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of mean and variance on investor sentiment, this paper refers that investor sentiment of different expected horizon has different influences to stock price. Moreover, this paper uses Haodan Index as the index of investor sentiment,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aodan Index of different expected horizon and stock index. The result supports our theoretical conclusion. At last, this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Key words:DSSW model; investor sentiment; expected horizon; stock index; Haodan index

1 研究文献综述

1.1 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自Kahneman和Tversky[1]通过研究人们的非理性决策进而提出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并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投资者情绪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基于认知心理学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进行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De Long,Shleifer,Summers和 Waldmann[2]通过构建两期代际模型(Strip-Dow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发现股票价格由理性预期的投资者(Sophisticated Investor)和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共同决定,非理会导致股票价格对价值的背离,这个模型被称为DSSW模型。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3]基于两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即股票价格对类似盈利公告信息反应不足和股票价格对好消息和坏消息在序列上的过度反应,构建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定价模型,并揭示了投资者信念的形成模式。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4]将投资者分为知情交易者(Informed)和不知情交易者(Uninformed),后者存在两种心理偏差,包括过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和自我归因偏差(Self-Attribution)。过度自信使私人信息比先验信息的权重更高,从而引起过度反应;自我归因偏差不仅导致短期的惯性效应和长期的反转效应,而且强化了过度自信。Mehra和Sah[5]利用贴现因子(Discount Factor)和风险回避程度(Level of Risk-Aversion)这两个主观性参数描述投资者情绪,构造出了投资者情绪波动下的资产定价模型。Brown和Cliff[6]认为在某一期间,如果投资者非常乐观,就会抬高股票价格,当然也很可能获得好的收益率,即“浪潮”效应(

Bandwagon Effect),此时投资者情绪与市场同期收益正相关。但当投机者看到市场股价变得很便宜时,他们会将此视为购买机会并变得乐观,这种“便宜股购买者”效应(Bargain Shopper Effect)将使投资者情绪与市场同期收益呈现负相关关系。

我国学者王美今和孙建军[7]通过构造理论模型证明,投资者接受价格信号时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影响均衡价格的系统性因子,他们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不仅显著地影响沪深两市收益,而且还显著地反向修正沪深两市收益的波动,并通过风险奖励影响收益。陈彦斌[8]在Mehra和Sah[5]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对投资者情绪波动与股票价格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情绪因素是风险回避系数、跨期替代弹性和主观贴现因子这3个变量的波动。

1.2 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Fisher和Statman[9]实证发现,个体投资者本月的情绪水平与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统计上显著负相关;投资媒体本月的情绪水平与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统计上也是负相关,但不显著;华尔街战略投资者本月的情绪水平与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统计上显著负相关。Chan和Fong[10]对香港市场的个人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指数越乐观,该成交日的收益率越大,但随后几天的收益率则较低。Verma和Verma[11]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S&P500指数研究发现,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其投资者情绪与市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市场波动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Kling和Gao[12]利用央视看盘数据对我国机构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大多数观点不同的是,他们认为机构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并不存在长期相关关系,只存在短期相关关系,他们发现,投资者情绪并不能对市场收益进行预测,但市场收益却可以通过正反馈效应对投资者情绪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市场波动和市场收益的重要因素。但现有文献没有将投资者情绪根据预期时间跨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因此研究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本文认为,预期时间跨度不同,投资者情绪的均值和方差有不同的特征,对股票市场有不同影响,这在前人研究中较少受到关注。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投资者情绪进行细分,研究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关系。

2 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关系模型的构建

在已有投资者情绪定价模型中,只有DSSW模型利用预期分布对投资者情绪进行了描述,因此本文以DSSW模型为基础,细化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投资者情绪。

根据该模型,本文给出以下分析:

(1)(10)式右边第一项为完全理性条件下风险资产的基本价值,第二项和第三项为由于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噪音交易者的存在对风险资产价格的影响。

(2)从第二项和第三项的结构看,长、短期噪音交易者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方式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它们对风险资产的预期价格分布不同(均值和方差不同),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同。

(3)从整体上看,风险资产的价格由基本价值、长短期噪音交易者对风险资产价格的预期分布、及整体市场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投资者结构决定。

3 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关系分析

3.1 投资者情绪时间跨度特征

对短期投资者来说,股票市场走势接近于随机漫步模型,即股市本期收益率为上期收益率加一个白噪音的冲击。投资者预期时间跨度越短,其情绪变化就越接近于随机漫步模型。极端情况看,假定投资者的预期时间跨度为1天,则对未来1天看多与看空的投资者数量从长期看是相当的,即预期时间跨度为1天的投资者情绪的均值为50,方差为白噪音方差。

对长期投资者来说,股票市场长期走势是一个带时间趋势项的随机过程,即从历史角度看,股票市场长期走势是震荡向上的。因此,对预期时间跨度为长期的投资者来说,其预期均值大于50。极端情况看,假定投资者的预期时间跨度足够长,则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应该对足够长的未来市场看多,因此,其投资者情绪的均值接近100,同时由于足够长的未来市场年均收益率可以用市场资本化率表示,其预期方差接近于0。

总之,短期投资者情绪的均值比长期投资者情绪均值小,而其方差比长期的方差大。

3.2 投资者情绪预期均值和方差与股票价格的关系

3.3 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从(12)式和(13)式可知,投资者情绪的均值和方差影响股票价格。由于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的均值和方差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对股票价格有不同的影响。

(1)短期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时间跨度由长期逐渐趋于短期时,其预期均值趋于减小,因此有dρt/dρ*

(2)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时间跨度由短期逐渐趋于长期时,其预期均值趋于增大,因此有dρt/dρ*>0,所以由(12)式得,长期投资者情绪均值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为正向的。同样,随着投资者预期时间跨度由短期逐渐趋于长期,其方差趋于减小,所以由(13)式得,长期投资者情绪的方差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为正向。

4 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与股价指数关系实证检验

4.1 指标选取及平稳性检验

在我国,投资者情绪指数主要有央视看盘情绪指数和《股市动态分析》的好淡指数。央视看盘情绪指数只分别给出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情绪指数,没有给出市场整体情绪指数和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情绪指数。好淡指数的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能够较好地反映市场整体状况,并且其情绪指数有短期和中期两种(没有长期好淡指数),前者预期时间跨度为1周,后者为1至3个月。可以用这两个指数作为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的短、长期投资者情绪的变量。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的时间跨度是2005年10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剔除“黄金周”等节假日的闭市,共有163组数据。另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每周收盘价作为股票价格指标,为了消除异方差性,均对其取自然对数。

采用SC准则(由EViews 6.0确定滞后阶数)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短期和中期好淡指数在原序列上平稳,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在原序列上不平稳,但其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因此,对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取一阶差分序列。

4.2 因果关系检验

将长、短期情绪指数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

(1)在5%显著性水平下,短期好淡指数是引起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变动的Granger原因,上证综指也是引起短期好淡指数变动的Granger原因,但深证成指不是引起短期好淡指数变动的Granger原因。这可能因为:上证综指在代表性方面强于深证成指,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市场进行短期判断时,更看重上证综指。

(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中期好淡指数是引起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变动的Granger原因,但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不是中期好淡指数变动的Granger原因。这可能因为: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时间跨度越长,对市场判断越倾向于基本面分析,受前期市场走势的影响也越小。

4.3 脉冲响应检验

(1)股价指数对短期投资者情绪的脉冲响应。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受到短期好淡指数冲击后,第1期达到正向最高点,其后出现负向反应(第4期有小幅正向),第7期达到负向最低点(见图1,深证成指图略)。即股价指数对短期好淡指数的反应是:短期为正向、长期为负向。

(2)股价指数对长期投资者情绪的脉冲响应。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受到中期好淡指数冲击后,基本上都为正向反应(第2期有小幅负向),分别在第6和第7期达到正向最高点(见图2,深证成指图略)。即股价指数对中期好淡指数的反应是正向的,特别是较长期的反应。

5 结论及建议

通过细分投资者情绪和构建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关系模型,研究得出长、短期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不同影响。进一步,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我国投资者情绪与股价指数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长短期投资者情绪均是股价指数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股价指数仅是短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股价指数对短期投资者情绪有负向脉冲响应,对长期投资者情绪有正向脉冲响应。支持理论分析结论。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给出如下对策建议:

(1)引导和鼓励长期资金入市。由于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有正向影响,股价指数不是长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所以长期资金入市,不但可以获得正向投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其不受前期股价指数变动的影响,更多关注基本面分析,因此不会像短期投资者那样追涨杀跌,这对保证我国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2)扩大机构投资者规模。由于投资者情绪是由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的持续性和理性投资者的套利有限性造成的,扩大机构投资者规模,提高理性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比重,一方面可以降低股票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理性投资者的套利能力,从而有利于稳定股票市场,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

(3)短期投资可以运用技术分析,长期投资应基于基本面分析。因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有正向影响,而股价指数不是长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所以在进行长期投资时,不应过多基于前期股价指数的走势和技术分析,而应更多关注股票的基本价值和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对长期走势进行价值判断,并通过长期持有获得收益。但由于股价指数是短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所以判断短期走势、进行短期投资时可以运用技术分析。

(4)依据短期投资者情绪指数仅能进行短期投资,依据长期投资者情绪指数可以进行长期投资。因短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的影响除第1期外均为负,所以依据短期情绪指数只能进行短期投资(即1期,这里为1周,与短期预期时间跨度相同),进行超过1期的较长期投资不能保证收益为正。但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有正向影响(第2期除外),特别是6~7期的投资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与预期时间跨度均值吻合),所以依据长期情绪指数可以进行与预期时间跨度相当的较长期投资,而进行短期或更长期投资均不能保证收益为正。

参 考 文 献:

[1]Kaneman D, 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esk[J].

Econometrica, 1979, 47(2): 263-292.

[2]De Long J B, Shleifer A, Summers L H, et al.. Noise trader risk in financial marker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4): 703-738.

[3]Barberis N, Shleifer A,Vishny R. A Model of investor sentiment[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8, 49: 307-343

[4]Daniel K, Hirshleifer D, Subrahmanyam A. Investor psychology and security market under- and overreaction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8, 53(6): 1839-1886.

[5]Mehra R, Sah R. Mood fluctuations, projection bias, and volitility of equity prices[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02, 26: 869-887.

[6]Brown G, Cliff M. Investor sentiment and the near-term stock market[J].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2004, 11: 1-27.

[7]王美今,孙建军.中国股市收益、收益波动与投资者情绪[J].经济研究,2004,(10):75-83.

[8]陈彦斌.情绪波动和资产价格波动[J].经济研究,2005,(3):36-45.

[9]Fisher K L, Statman M. Investor sentiment and stock returns[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2000,

3/4(2): 13-23.

[10]Chan S Y, Fong W M. Individual Investors’ sentiment and temporary stock price pressure[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4, 31(5-6): 823-836.

短期投资论文第3篇

关键词:国际投机资本;概念界定;测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1.7 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国际资本流动以庞大的规模、惊人的速度和多样化的形式得到空前的发展,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投机资本是国际资本流动中最活跃的部分,它的大规模跨境流动往往伴随着当事国资产价格和货币汇率的异常波动,甚至与区域性货币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密切关联。在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投机资本问题逐步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到了2005年的汇改以后,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强和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国际投机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的数量不断增加,国内理论界和社会各界对国际投机资本的讨论进一步升温,逐渐达到了高潮。

国内理论界对国际投机资本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投机资本的概念与特征;(2)国际投机资本的触发机制与影响因素;(3)国际投机资本的结构、流动渠道与出入规模;(4)国际投机资本跨境流动的经济冲击效应;(5)趋利避害的有效监管机制。综观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在国际投机资本的问题上直到目前国内理论界仍然在许多层面上都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甚至在国际投机资本的具体称谓和概念界定上都没有达成一致。

国内文献中已出现的与“国际投机资本”可以相互替代或大同小异的概念,有热钱、国际热钱、国际游资、国际短期资本、国际金融资本、跨境短期资本、短期国际资本、投机性短期国际资本、燕子资本、逃避资本、外资潜入和非直接投资等等①,尽管这些概念在视角或侧重点上互有差异,但所指对象却是大抵相同的。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偏好,使用不同的称谓,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而在其规模的统计口径和测算方法上也同样是各抒己见,各从其志。国际投机资本的概念界定与规模测算方法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以期对统一研讨平台的确立及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二、国际投机资本的概念界定

中外文献对国际投机资本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可按视角的不同划分为以下四类:

(一)期限视角的概念界定

在早期的国外文献中,一般按照资本的期限将国际资本划分为短期资本和长期资本,即借贷或投资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为短期资本,一年以上的为长期资本。IMF在《国际收支手册》第四版(1977)及之前各版都沿用了这种传统的划分方法,并据此在国际收支平衡表(BOP表)内资本账户下设立了长期资本往来和短期资本往来科目。国内的文献有很多是严格遵循《国际收支手册》标准界定国际投机资本的。田宝良(2003)认为国际长期资本是指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国际资本;国际短期资本(即国际投机资本)是指使用期限在1年或1年以下的国际资本。冯菊平(2006)认为国际游资是实际发生周期在一年期以下的国际投资资金流动,包括没有明确投资期而流动性强、可变现的各种金融资产的跨境流动。

王国刚、余维彬(2010)认为“国际热钱属于短期国际资本,所谓‘短期’,按照国内外的标准,就是不超过一年”,“如果有一笔国际热钱流入中国,那么从流入之日起计算,它必须在一年内流出中国,否则就不是国际热钱,而一旦它流出了,中国境内(例如外汇储备的当年增加额或者外汇储备余额中)也就没有这笔热钱了”。但是,这种简单按照期限进行划分和界定的方法存在很多不足。第一,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长期和短期资本的界限日益模糊,期限较长的投资工具也往往有很高的流动性,即使在受到严格管制的市场上,长资短用或短资长用也并不鲜见。第二,这种划分的意义和必要性也倍受质疑。一笔期限为一年以上的长期资本,如果剩余期限不足一年,其实与真正短期资本的区别并不大。世界银行专家Claessens(1995)按传统的划分标准对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借贷期限长短不一的资本流动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是相似的。IMF在《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1993)中也特别强调,根据一年(或不足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合同期限,划分长短期资产和负债的传统做法,只适用于实际期限比较固定的贸易信贷、贷款、存款以及各种应收款和应付款等其他投资领域,而对于许多国内和国际易而言,除合同的实际执行期限固定的以外,这一界线已毫无意义。因此,在《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和第六版(2009)中,IMF对原来的BOP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进行了较大调整,取消了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的分类,将资本和金融项目改按投资类型、信用主体和投资主体进行划分。我国的BOP表已从1997年开始执行这一标准,联合国近些年来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也将资本期限的长短淡化了。

(二)动机视角的概念界定

短期投资论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防御;投资短视;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信号博弈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01.29

中图分类号:F272.3;F2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5)01-0135-04

Game Researching of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Managers

Under the Hypothesis of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LI Bing-xiang, WANG Meng-ze, YAO Bing-sh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Abstract:This paper application of game theory to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managers investment decisions, discus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ing managers choose the long-term investment or short-term investments, using complete information game and incomplete information game two elaborate on the managers choice of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game analysis of subsidies size and scope.The results show that moderate subsidies can make managers give up short-term investment and choose the better long-term investment for shareholders

Key words:managerial entrenchment;investment myopia;dynamic game of complete information;signaling game

引言

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价值是否最大化,然而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企业经理人存在着管理防御的现象,会导致经理人进行非效率的投资,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而导致低效率投资。管理防御( managerial entrenchment)又称职位固守,是指经理人在公司内、外部控制机制下,选择有利于维护自身职位并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1]。管理防御作为一种假说,起源于有关内部人所有权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最早由Morck、Shleifer 和Vishny 提出[2]。袁春生、杨淑娥两位学者认为经理人因为要巩固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而产生的管理防御行为是导致企业发生非效率投资的主要原因[3]。由于在企业中经理人管理防御行为的存在导致经理人会采取一些有利于提高个人声誉、巩固个人职位、获取私人收益最大化的投资决策倾向,甚至不惜损害公司的整体价值;现代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则认为,在现实决策中不存在完全理性的经理人,经理人具有与最优决策相偏离的心理特征,如嫉妒心理、过度自信、规避个人损失、规避个人风险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不良因素。同时短视倾向、模仿倾向、敲竹杠倾向、建造个人帝国倾向和投资多元化倾向也会导致经理人做出不能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的投资选择[4]。本文以如何避免短视倾向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经理管理防御行为对经理人投资行为的影响。

投资短视倾向:经理人通过进行短期过度投资可以使得经理人市场对自身能力的评价最大化,但经理人获得的这种收益是以损害股东长期利益为代价的[4]。工资扭曲理论表明在投资项目的业绩作为股东判断经理工作成绩的情况下,经理人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快速取得投资回报而不是能给公司带来最大收益的项目[5]。因为通过迅速的投资回报能够引起股东的关注,从而经理人能够建立良好的个人声誉。国外学者Browning T R指出,当经理人需要进行选择长期与短期两个互斥的投资决策时,由于企业所进行的投资不容易被股东所观察,所以任职时间较短、能力尚未获得认可的经理人自然会偏好选择盈利较快的短期项目,而放弃从长远来说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长期项目[6]。但是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经理人的激励机制来改变经理人的投资行为。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经理人所选择的投资行为与经理人的防御程度有关。由于经理人存在职位固守动机,在投资中必然会选择对自己较为有利的投资方式。国内外学者对投资短视有大量的研究,但是从数理模型角度分析如何减少因为管理防御因素而产生的投资短视行为的较少。其主要原因是经理管理防御属于经理人的内心变化,从直观数据上不好判断。博弈模型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文通过使用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对经理人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进行理论分析,从数理模型的角度说明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减少投资过程中经理人的管理防御程度,从而使经理人能选择对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投资方式。

1 模型构建

1.1 经理人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地位

经理人存在的管理防御行为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现代经理人在企业的投资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股东数量众多,所以股东将大部分权利授予董事会,而董事会又将对企业的日常管理权授予给经理人,经理人向董事会负责。股东实质上只保留了控制权,所以经理人就拥有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和决策权。同时随着管理的专业化和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完善,经理层变成了公司最有影响力的决策层。企业的投资选择基本上是由经理人把控,经理人的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投资选择。

根据博弈论揭示的个体理性与团体理性之间的矛盾――从个体利益出发的行为往往不能实现团体的最大利益。同时也揭示了个体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从个体利益出发的行为最终也不一定能真正实现个体的最大利益,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7]。所以只要企业能够对经理人实施一定的激励措施,就能有效地减少经理人在企业投资中的管理防御程度。这样就会改变经理人对投资决策的选择,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总而言之,企业可以通过对经理人施加影响来改变经理人的选择,从而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1.2 管理防御行为与投资决策的关系

在李秉祥等人[8]的研究中发现,经理管理防御行为虽然会损害企业的长期价值但也会利于经理人的短期利益,而投资决策的经理管理防御是经理人进行非效率投资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现有研究中经理人管理防御行为对经理人投资决策的影响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分别为:年龄、学历、任期、预期转换工作成本、专业和职业经历。并且通过研究发现:经理人的能力和转换工作成本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最大。以下重点讨论学历和预期转换工作成本这两个指标对投资决策的影响[9]。

学历(能力):虽然高学历不能代表高能力,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高学历的求职者更容易获得新的职位,管理防御程度较低。而且高学历的经理人通过良好的职业教育也更容易偏向于长期投资。而低学历的经理人为了保住现有职位,享受职位上带来的待遇必然会选择回报较快的短期投资。

转换工作成本:对于有低转换工作成本的经理人来说其存在的管理防御程度较低,也更倾向于长期投资,而转换工作成本高的经理人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必然会采取投资回报较快的短期投资。

1.3 模型的建立

为了更明确地阐述博弈模型,本文分别运用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博弈两种模型进行阐述分析。对完全信息博弈下的投资行为决策模型条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股东对经理人的个人能力和转换工作所需的成本有充分的了解,同时经理人和股东也都对所进行的投资项目信息有着充分的了解。

假设2:经理人对股东希望进行的投资选择完全了解,并且经理人完全了解所选择投资决策的产出结果。

假设3:由于受到企业现金流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企业所进行的投资项目分为长期和短期投资两种类型。长期投资项目的投资周期要远大于短期项目的周期,长期项目的成功概率要低于短期项目的成功概率。同时两个投资项目相比较,长期投资项目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短期投资项目所获得的收益。并且无论什么类型的经理人都比较擅长经营短期项目,即短期项目成功的可能性较高。但是在长期投资方面来说高能力的经理人比低能力的经理人更容易成功。

假设4:转换工作成本高的经理人和转换工作成本低的经理人都有高低能力之分。即经理人具体分为四种类型。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低能力且转化工作成本低的经理人非常少,几乎不存在,所以本文中不进行讨论[10]。

假设5:经理人为企业所创造的收益可以被股东直接观察,股东仅根据经理人所创造的收益值来判断经理人的工作能力程度,对企业收益贡献大的经理人发放高薪并且选择留任,对企业收益贡献小的经理人发放较低的薪酬并且解雇。其次进行长期投资项目的时间要远大于短期项目,在投资收益方面长期项目不能随时变现,必须要等到投资结束后,而短期投资在当期就能得到投资回报。

假设6:所有的经理人都是风险中性的理性人。

根据以上假设条件对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参数构建如下:

(1)长期投资的收益为Fc,短期投资的收益为Fd 且 Fc>>Fd。

(2)经理人的报酬由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而定,带来高收益的经理人发放高薪酬Wh,带来低收益的经理人发放低薪酬Wl。同类型的经理人进行一个长期项目的收益要远大于进行两个短期项目的收益。即Wh>2Wl。若经理人经营短期投资项目失败则没有收益。

(3)Pl和Ql分别表示高低能力的经理人选择长期投资成功的概率,并且 Pl>Ql。Ps和Qs分别表示高低能力的经理人选择短期投资成功的概率,并且Ps>Qs。同时每种经理人短期投资的成功率都会远大于长期投资的成功率,并且对于低能力的经理人来说进行短期投资成功的概率要远大于进行长期投资的成功概率,而高能力的经理人两者概率相差不大即Pl≤Ps,Ql<

(4)股东对于选择长期投资的经理人发放补贴V。并且假设补贴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即只要经理人选择进行长期投资就会发放补贴。

(5)经理人转换工作需要高成本的用H表示,转换工作需要低成本的用L表示,因为对于经理人转换工作的成本很多不能够进行测量(如经理人的在职消费等)。本文认为H>>L。并且转换工作低成本的经理人与高成本转换工作的经理人所需要的成本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

2 模型分析

短期投资论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周期;中短期投资;低风险投资

中图分类号:F12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5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22-03

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的信号频频显现,眼前的复苏到底能持续多久,复苏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等问题都摆在投资人面前,这将是影响投资收益的重要方面。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现象十分明显,抓住经济周期的本质才能抓住经济脉搏,降低中短期投资风险。

一、经济周期的内涵及阶段性特征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波动现象。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或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一般为2-10年,因此属于中短期经济的范畴。西方学者认为经济周期并不具有钟摆似的精确性,相反可能更像天气那样变化无常。现在通行的四阶段划分法将一个周期分为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在投资实践中,正确识别衰退阶段最为重要。衰退是指经济负增长或停滞的时期。学界通常将衰退定义为“在一年中,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季度出现下跌”。美国政府认为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即为衰退。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则将经济衰退定义成更为模糊的“大多数经济领域内的经济活动连续几个月出现下滑”。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经济衰退的普遍特征:消费者需求、投资急剧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产出下降、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价格和利率一般也会下降。

笔者认为,凯恩斯关于经济衰退的定义更偏向于经济衰退的结果,因而本文采用美国政府关于经济衰退的定义。

由图1可以看出,自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至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一直经历着经济衰退,这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2009年1季度,我国经济处在谷底。图1中的扩张阶段是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接下而来的又是两年的衰退。这一点说明了我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依然在经济谷底徘徊,未来走势有不确定性,同时也佐证了关于经济周期不具有严格规律性的特征。

把握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十分重要。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对经济周期有一个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还可以帮助我们研判现在的经济形势,为经济主体的投资决策把握方向。本文所要讨论的关键点即是这一点。

二、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的客观过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在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特别是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了一系列内外政策的改革。这些措施进一步开放了中国市场,使得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也更易受到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

(一)美国的经济周期性波动

美国的经济一直以来经历着周期性的波动,对世界经济有重大影响。自二战后,在工业经济不断繁荣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但限于自然资源以及生产规模的影响,在高速增长30年后,基本面上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供求背离,导致了美国经济开始下行。上世纪90年代科技水平快速发展,在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大力推动下,美国的经济不但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其通货膨胀率也维持低位。这是一段长达十年的黄金时期,知识化的投入有效抵消了自然资源稀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不断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段时间美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相对稳定,经济整体也出现稳定上升的态势。随着美国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金融手段不断得到创新与发展,虚拟经济快速实现了繁荣。到2007年快速繁荣的虚拟经济终于导致了美国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海啸般瞬间击垮了美国的经济,引起了美国经济再一次急剧下滑。因此可以看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一共出现了三次中周期的波动。在这三次波动过程中,美国政府分别采取不同的金融手段来应对,从而使美国经济起伏不断。

(二)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与美国具有相似性特征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整理。

图2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网站整理得到的我国自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走势图。由图可以直观的看出,自1978年开始,我国的经济一直在大幅震荡。同时具有比较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在1978-2012年这34年间,大约可分成三次经济周期。其中三次谷底出现在1982年、1992年和2000年,平均时间跨度约十年。这表明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中周期特征,与美国情况相近。

分析我国的周期波动原因,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受美国等国际影响较大。第一次周期约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而导致的美元超发和中东战争爆发导致石油危机使国际经济受到牵连。第二次周期也是由于美国引起的局部战争导致的油价飙升和美国经济的低迷而引起。第三次中周期则是以美国和日本的泡沫经济破裂而导致的经济衰退引起。而现在我们经历的周期则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经济周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必须面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不单纯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也不是平稳的,而是同样会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即使在完全计划经济的极端情况下,也会存在过度投资、内需萎靡等情况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因此,在进行研究或者是实际投资时,必须将经济的周期性特征考虑进来,而不能将经济周期看作是毫无规律或者作用的随机波动。

2、经济周期协动性越来越明显。不仅各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性越来越明显,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周期的协动性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大。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完全独立于世界经济周期之外,都会或多或少地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因此,在认识经济周期波动性存在于各国经济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各国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存在。在研究经济周期的定义、特征及地位和作用时就要对相关经济体的周期性做研究,这样,才能全面的把握经济周期的规律性。

三、经济周期的波动性特征使短期投资获利成为可能

(一)经济周期是短期价值投资的基础

投资学中有两种对立的投资派别:一是以格雷厄姆为代表的价值投资派,这一投资方法力图寻找被低估的资产,并长期持有以获取其投资收益。这一投资方法关注资产的长期价格趋势,而忽略其短期波动性。一是以西蒙斯为代表的量化投资派,这一投资方法将数学和信息技术运用到投资中去,他不对投资标的资产做价值分析,也不对其长期持有,而是充分利用资产价格在极短时间内的波动性来赚取差价。这两种投资方法都具有十分强的技术壁垒,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并不现实。

而经济周期给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利用经济周期进行投资,并不是长期的资产持有,也不是极短期的投机行为,而是处于中间地带的中短期投资行为。同时,利用经济周期进行投资也与价值投资和量化投资具有相似之处:

1、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是进行短期投资的基础。波动性对于经济而言是一个中性词。波动并不等同于损失,相反,利用好波动性可以为自己的投资套利。经济周期具有的波动性,使得投资者可以在经济的谷底买入资产,持有至经济复苏乃至顶峰。这样就可以看作是较长期限的量化投资。

2、经济周期的规律性造就短期投资,而非投机。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入有价证券以实现其资金增值的目的。而投机则是在证券市场短期买进或卖出一种或多种有价证券以赚取差价的行为。对于两者的风险性来说,投机的风险程度远远大于投资。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最大的不同点是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是有规律的波动,通过细致的研究可以把握。

因此可以看出,经济周期有利于投资者进行短期价值投资。短期价值投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投资,它依然着眼于对于资产价值的发现,力图在一个短的经济周期中发现经济的谷底,买进并持有相应资产。

(二)经济周期有利于投资者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投资离不开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握。而由于经济周期的存在,国家颁布的许多政策都具有十分明确的指向性,即尽量熨平经济波动。

以我国2003年开始的这一中周期为例。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快速扩张,再度出现经济过热现象。为此我国的金融政策再度转为适当紧缩,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等措施降低市场的热度。2006年我国经济热度继续升高,为此央行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大规模回收市场的流动性。2007年我国延续2006年的金融政策,持续收紧。通过连续6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和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继续回收市场的流动性。2008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受经济危机影响的程度日益增加,为了确保GDP的正常增长速度,政府出台四万亿投资来拉动经济。这一政策举动是放了巨大的流动性,使我国的经济形势不至于下行。

这一系列货币政策的实行,均是用来平滑周期。因此,若能对经济周期认真研究,仔细研判,利用周期规律的波动性即国家颁布的相应政策指导投资,就可以基本消除投资的风险,基本做到无风险投资。

四、结论:利用经济周期指导中短期投资

一般的经济学理论都认为,投资是有风险的,并且风险不能完全消除,收益越大则风险越高。而经济周期理论则给投资者提供了这一种低风险交易机会。这就赋予了经济周期研究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使得经济周期理论脱离了原有的纯形而上学的特性,而具有了更加实际的实用意义。本文认为:作为投资者首先要认识到经济周期实际存在且影响广泛,同时要深刻理解经济周期的地位和意义,努力学习经济周期规律,顺经济周期行事,以降低中短期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 曼昆(美).宏观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孙晓娟.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与金融政策的选择[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

[4] 熊豪、李天德.关于当前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特点的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0,(05):60-64.

[5] 郭靖、肖文帅.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与货币政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1,(06):111-115.

短期投资论文第6篇

关键词:国际短期资本;套利动机;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9-0030-04

一、问题的提出和概念的界定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可以自由输出美元,无需承担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兑换黄金的最终职能,这使得美国可以通过大量输出美元货币资产获得铸币税以调节本国的逆差。大量输出的美元是当今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本质原因,在此背景下,国际资本市场上积累了大量的短期资本,他们频繁地出入一国,希望通过短期的投机来获取巨额的利润,与此同时,宏观上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成为国际资本关注的焦点;微观层面,中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行情高涨;国际上对人民币存在着一致的升值预期;加之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正随势进入加息的紧缩周期。中国与美国的利差也在逐渐缩小。中国经济的宏观与微观层面都表明:以人民币和人民币标价的资产短期内具备升值的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短期资本的主要目标,流入中国的国际短期资本正在不断增加。

(二)短期资本概念的界定

1 以期限界定:一年以下为短期资本。学术界有一个公认的划分标准,即借贷或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为短期资本,一年以上的为长期资本。

2 以意图界定:著名经济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伯格首次提出,应当按照投资者的意图来区分国际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所谓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投资者的意图旨在短时间内改变或扭转其在国际间流动的方向。即使这一时刻目前尚未确定,但在未来时机适宜时仍会如此。

3 国内学者的概念界定:国内学者在研究短期资本时基于期限和意图两种分类相互借鉴,结合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具体项目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完善和规定:短期资本指借贷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本和随时可能改变方向的资本(曲风杰2006),即BOP表内借贷期限一年以内的其他投资,证券投资的货币市场工具,以及BOP表外隐性和非法的资本流动。李杰(2007)认为,将BOP表内直接投资和长期借款排除在外是无可争议的,但证券投资虽然到期期限无穷大却拥有发达的二级市场,变现比较容易,应视为短期资本。另外许多隐性和非法的资本不一定都在BOP外,它们可能混入正常的资本项目或借助其他项目流入境内,可能反映在BOP表上。因而对曲风杰的定义略作了修正,短期资本指投资者的意图旨在短时间内改变或扭转其在国际间流动方向的资本,在统计上,将其分为正常合法和隐性非法流入两部分,反映在BOP表金融项目中(除直接投资和长期借款的各项目),后者指受制于资本管制通过各种隐蔽和非法渠道进入的资本。笔者对国际短期资本概念的界定基本参照国内学者的观点。

二、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的规模

关于对短期资本的测算,王世华(2007)认为,由于用国际收支平衡表可得的数据最小频率一般是半年度数据,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基于海关数据计算短期资本流动时,常用的算法是用非贸易及FDI资本流动(也有人称之为非FDI资本流动)表示短期国际资本的净流入,其计算公式为:非贸易及FDI资本净流入=国际储备增加额-净出口额-净FDI资本流入。

根据此测算方法,我们将2001~2007年的月度统计数据经过计算得到国际短期资本流入量绘制成柱状图1如下:

根据图1我们可以发现,短期资本的流入在2003年初后短期资本有一个急剧增加的趋势,到2007年流入量增加幅度大增,达到316.69亿美元,这与2003年以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增强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不断走高即以人民币标价的资产收益率不断走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预测,短期资本在2003年以后大量流入主要是想套取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标价的资产收益率增加的双重收益。

三、套利动机影响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的理论分析

关于套利动机影响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理论主要是国际短期资本的存量理论,该理论的实质即为资产组合理论。它将风险因素引入了资本流动问题之中,认为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相对称,理性的投资者将通过分散化的投资来实现既定收益下的风险最小化。资产组合理论从市场有效和投资者风险规避者的角度出发,衡量了投资的预期收益和风险,并以此勾勒出资产组合的有效边界,同时与投资者的预期效用无差异曲线相结合得出最佳资产组合模型(见图2)。

在图2中,横轴表示方差,即投资者面临的风险;纵轴表示均值。是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为其带来的收益,这里假定投资者所持的资产组合仅包括货币与债券。投资者最佳无差异曲线RM与资产组合曲线ON相切于点M,则点M成为投资者最佳资产组合点。投资者会选择财产中的M部分投资于债券,其余财富以货币形式持有。而当债券收益率下降时,资产组合线从ON降至ON',无差异曲线Ru也降至RM',二者相切于点M',这也说明,当有价证券预期收益率降低时,投资者会减少其持有量。转而增加无风险资产的持有。

因此,投资者对某项资产的需求就具有如下特征:首先,这一需求与该资产的预期收益正相关,与该资产的风险负相关,其次,这一需求与投资者财富总量正相关。当投资者资产总量增加时,对各种资产的需求也随之上升。最后,该资产的收益率与其他资产收益率之间的负相关程度越高,对该资产的需求也就越大。因此,资产组合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投资者的投资愿望主要是追求预期收益,同时承担尽可能小的风险,投资者的目的是实行风险和收益的最佳组合,这就很好地解释了短期资本的国际间流动。

由资产组合理论可知,当两种风险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为零或负相关时,将大大降低它们同时遭受风险的可能性,此时组合资产的风险必将低于单一资产的风险,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一致和各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其经济波动周期不一以及它们在经济结构和宏观政策、投资环境方面的差异,使得不同国别的金融资产收益的相关性要远远低于同一国家内部不同资产的相关性。因此,在国际范围内配置资产较之仅投资于一国国内资产,既能基本消除投资中的非系统风险,又能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

四、套利动机影响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的实证分析

为了检验理论解释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的现实情况,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以中国的资本市场收益率替代中国的资产收益率,依据套利动

机影响短期资本流人的存量理论,比较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收益和非系统性风险,通过收集和计算2000-2007年世界26个主要国家的年度收益率,依据田素华(2001)的研究方法,首先计算出这些国家的资本市场收益率在这8年之间的波动方差和均值。其中波动方差我们可以将其近似看为该国的资本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值σ,将2000~2007年这8年的平均收益率和波动方差相比得到,世界26个主要国家的单位风险收益的值θ=R/σ,而这个θ是国际短期资本决定进入一个国家套利所依据的指标,这个值越高表明一国的资本市场的单位风险收益率越高,国际短期资本就越希望流入该国资产市场套取利润。

通过表2可以看出,2000~2007年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单位风险收益率在亚太地区与日本并列位居第三,在世界26个国家中位居第七,处于前列,并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另外,投资者在进行国际投资组合时,除了考虑一国的收益与非系统风险的比值即单位风险收益率之外,往往还要考虑不同的国家证券市场相对世界整体投资收益率变化的程度,即系统风险的大小。根据田素华(2001)的方法。我们测算出上述世界26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系统性风险B系数的大小(见表3)。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略作改变,求解反映各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B值,修正后的CAPM如下式:

ri(t)-Rf=αi+βi[rw(t)-Rf]+u(t)

ri(t):t年第i国年度投资平均投资收益率

Rf:世界无风险利率水平,我们取4%作为无风险利率进行回归计算

rw(t):t年世界年度平均投资收益率

αi:大于0表示i国证券市场收益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反之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βi:表示i国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绝对值大于1表明该国(地区)大于世界平均水平,对世界范围内的投资扰动因素反应较为敏感,反之则表示该国(地区)投资风险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世界范围内的投资扰动较不敏感。

结果显示: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小于1,未能通过t检验。由此可以认为,中国证券市场受世界整体投资活动的系统性比较小,内生化倾向明显。

由此可见,中国资本市场单位风险收益率较高,另外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当今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普遍存在共振性的情况下,中国资本市场自然会成为国际短期资本的避险和套利港湾。

短期投资论文第7篇

关键词:不完全契约;投资期限;增值服务;控制权

引言

创业投资作为一种对新兴的、快速成长的企业进行投资的方式,极大地促进创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创业企业成立时间短、投资家与企业家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双方不能签订一份完全契约,当出现合约中未规定的事项时,就出现控制权配置问题。

由于投入资金、提供增值服务的不同,以及与企业家签订契约的条款和期限不同,投资家可以分为短期与长期投资家,短期投资家积极参与到创业企业中,提供高质量的增值服务,但是由于受到资金的约束,会选择较早的退出企业,如独立的创业投资机构(IVC);而长期投资家没有资金约束的压力,可以一直向企业提供资金,但是提供的增值服务质量较低,如附属公司的投资机构(CVC)或附属银行的投资机构(Captive VC)。由于两类投资家存在差异,导致两类投资家与企业家合作时在公司治理、契约设计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进而对企业控制权配置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从投资家投入资金、提供的增值服务等方面研究创业企业控制权如何配置,对于完善企业控制权配置、促进创业投资的成功与发展意义重大。

1文献回顾

目前,学者主要从投资家投入资金、提供增值服务等方面研究投资家的这些特征如何影响企业控制权配置。(1)在投资家投入资金方面。学者主要研究投资额的大小会对投资家是否拥有控制权与拥有多少控制权产生影响。有学者认为投资额越多,投资家拥有的控制权越多[1]- [3]。而另有一些学者认为随着投资额的增加,企业的均衡控制权安排分别是企业家控制、相机控制和投资家控制[4]- [5]。(2)在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方面。有学者认为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可以提升企业绩效[6]- [7]。另一些学者发现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影响到企业决策权,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配[8]- [10]。

学者在研究创业投资机构特征时,发现由于投入资金、提供增值服务的不同,投资机构存在不同的类型,独立的投资机构与附属公司或银行的投资机构向企业提供的资金、增值服务以及在契约设计、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较多学者认为独立的投资机构能够向企业提供更高的增值服务。Julia等[11]发现,独立的投资机构相比附属公司的投资机构使用更多的契约设计机制,能够积极的参与,拥有更多的投票权。Chemmanur等[12]发现附属公司的投资机构在培育企业创新方面与独立的投资机构存在差异。Giacinta [13]发现附属公司的投资机构比独立的投资机构分配更少的控制权。

综合国内外研究发现:首先,虽有研究投资家提供的资金和增值服务对于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但是很少有学者研究不同类型的投资家在投资金额、提供的增值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差异如何影响控制权配置。其次,已有研究很多是在一次性融资架构下研究控制权配置,而对阶段化投资下控制权的最优配置缺乏研究。再次,创业企业具有高度的人力资本依赖性,而现有研究往往忽略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因素,忽略对企业家进行事前激励。最后,已有研究忽视了创业投资的专用性特点,忽略了投资家由于对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而产生的成本,以及投资家提供的管理监督服务对于企业家努力水平的影响,进而产生对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

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以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基础,在金融契约和控制权配置理论的框架内,应用博弈、公司治理等理论与思想,基于两类投资家在投资金额、增值服务等存在的差异,引入企业家努力水平、投资家投资额和管理监督成本、项目清算价值等变量,构建控制权动态配置模型,分析投资家控制与企业家控制下投资契约参数,在此基础上确定创业企业最优控制权配置。

2模型构建

2.1模型描述

假定企业家拥有一个市场前景良好的项目,由于缺乏资金,需要向投资家筹集资金。项目存在4个时刻, 。在时刻0,企业家计划向投资家融资;项目需要两个阶段的投资,在 需要资金I1,在 需要资金I2,投资家通过投资获得企业股份。市场上存在两类投资家,一类是长期投资家,用下标L表示,能够提供项目初始阶段和中期阶段所需资金。另一类是短期投资家,用下标S表示,只提供初始阶段所需资金,在项目中期阶段退出企业。假定企业家与投资家都是风险中性。

在 时刻,企业家与投资家签订契约,投资家投入资金,企业家付出事前努力水平( )( ),投资家付出管理监督成本( )。企业家凭借良好的项目拥有完全的讨价还价能力[14],向投资家提供契约。

在 时刻,投资家与企业家根据观察到的关于企业状态的信号,有两种选择:(i)清算项目,清算价值为L,双方根据契约分配各自获得的清算收益,投资家获得的收益为 ( ,是长期投资家获得的清算收益, ,是短期投资家获得的清算收益),企业家获得的收益为 。(ii)继续经营项目,长期投资家会继续向企业投入资金I2。而短期投资家将其持有的股份出售给外部投资家,外部投资家以 的价格购买股份( ),并投入中期阶段企业所需资金。

如果项目继续经营,在 时刻企业可以成功IPO,获得收益R,成功的概率取决于企业在中期阶段的自然状态( )。企业存在两种自然状态, 。如果企业状态好,产生收益R的概率为1,如果企业状态差,以 的概率获得收益R,否则以 的概率获得等于0的收益。企业状态由企业家付出的努力水平和企业盈利能力 共同影响[15]。因此,企业状态好的概率是 ,状态差的概率是 。由于企业家付出努力,将会产生努力成本 , 是单位边际努力成本。

2.2模型假设

根据对学者的研究发现,两类投资家向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两类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又会对企业家投入的努力成本产生影响。用 和 分别表示企业家与长期和短期投资家合作时付出的单位努力成本。由于短期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质量更高,其对企业的贡献使得企业家可以在经营过程中投入较低的努力成本[11],即 。同时,短期投资家比长期投资家付出更高的管理监督成本,即 。

假设:企业状态好时,项目继续经营收益大于清算收益,即 ,应选择继续经营;企业状态差时,继续经营收益小于清算收益,即 ,应选择清算项目。一旦项目清算,投资家收不回投资成本,即 。投资家的激励约束是 ,即项目收益要大于投资家付出的资金和管理监督成本。

2.3确定企业家最优努力水平

首先,计算出企业家与投资家在博弈过程中达到均衡时的项目净现值,即企业收益减去初始投资、企业家努力成本和投资家管理监督成本。

接下来对比分析在企业家控制或投资家控制下的投资契约参数,确定可能的最优控制权配置。

3投资家控制权配置分析

假定投资家拥有控制权,当其认为项目不成功时有权决定清算。分别比较企业家与长期和短期投资家合作时的契约参数,选择能给企业家带来较高收益的契约,确定哪类投资家拥有控制权可以实现相对较优配置。

3.3两种契约比较分析

如果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其会选择出售项目而不是清算,这会产生无效的结果,即不成功的项目未被清算,反而获得额外资金。但是,短期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对于企业的成功十分重要,这也促使企业家投入更高的努力水平来增加企业成功的可能性。

接下来比较两类投资家拥有控制权对项目净现值的影响。通过比较两种契约下的净现值,帮助企业家选择更适合的投资家。

命题3如果下面条件成立,长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时契约的净现值高于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时契约的净现值。

如果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其会采取无效的经营决策;如果长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其会采取最佳的经营决策,但是此时企业家的努力成本较高,投资家增值服务质量较低。因此长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时企业的经营收益应足够补偿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质量的不足。如果上述条件满足,长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对企业家更具有吸引力。

4企业家控制权配置分析

如果企业家拥有控制权,比较企业家与两类投资家签订的契约参数,选择能给企业家带来较高收益的契约,确定与哪类投资家合作时,企业家拥有控制权可以实现相对较优配置。

4.1选择长期投资家时企业家控制权配置分析

如果选择的是长期投资家,对于前面讨论的结果(长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不会产生影响。在 时刻如果企业状态好,双方会同意继续经营项目;如果企业状态差,企业家会由于不能获得中期阶段资金而被迫选择清算项目。

4.2选择短期投资家时企业家控制权配置分析

短期投资家由于受到资金的约束,在中期阶段退出企业。如果企业家选择继续经营项目,短期投资家会出售持有的股份。如果企业家清算项目,清算价值根据契约在企业家与短期投资家之间分配。

企业家根据企业状态、不同决策下的期望收益,决定是继续经营或是清算。企业状态好时,企业家选择继续经营。企业状态差时企业家会选择不同的策略。

这种情况下,短期投资家与外部投资家的参与约束条件、企业家目标函数与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时是一样的。约束条件产生的结果与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时也是相同的。

命题4当企业家拥有控制权,与短期投资家合作时,如果企业家选择不清算项目,契约参数与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时是一样的。

此时,企业家拥有控制权与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产生相同的结果,应该被清算的项目被继续经营,这支持了很多学者所发现的,企业家总是倾向于选择继续经营项目。

随着投资家投资额和管理监督成本的增大、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项目清算价值的增加,企业家努力水平随之减少。该契约下,企业家总是采取最佳的经营决策。然而,由于投资家必须向企业家分配一部分清算收益,该契约也不能获得最优的均衡结果。

4.3两种契约比较分析

文章显示不论企业家或投资家谁拥有控制权,企业家与长期投资家合作可以产生相同的契约参数和决策行为,实现控制权相对较优配置。在企业状态好时继续经营,在企业状态差时清算。

而与短期投资家合作,会产生两种契约,一种是企业家选择继续经营项目。这与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时一样,产生了无效的经营结果:不好的项目被继续经营而没被清算。然而,还存在第二种契约,可以剔除无效结果。企业家选择在企业状态差时清算项目。此时,企业家需要从清算项目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如果项目清算收益低于继续经营收益,企业家不会选择清算。总之,在企业状态差时分配控制权给企业家比由短期投资家拥有控制权更好。

5结论

文章以不完全契约为基础,考虑了对企业家进行事前激励,并引入企业家努力水平、投资家投资额和管理监督成本、项目清算价值等变量,在阶段化投资的条件下,构建了控制权配置模型,研究如何根据两类投资家在投资金额、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差异设计创业投资契约,在此基础上研究在各变量的影响下,哪种控制权配置可以实现相对较优。

通过模型分析发现:(1)如果企业家选择的是长期投资家,投资家会采取最佳的经营决策,即在企业状态差时清算项目;在企业状态好时,继续经营项目。在这种情况下,不论企业家或投资家谁拥有控制权,均可实现控制权相对较优配置;然而,由于长期投资家没有像短期投资家一样提供高质量的增值服务,不能实现控制权的最优配置。(2)如果企业家选择的是短期投资家,当企业状态差时,短期投资家不愿清算不好的项目,而是将其出售给外部投资家,这产生了无效的结果,不好的项目被继续经营。在这种情况下由企业家拥有控制权可以实现控制权相对较优配置。

由于企业家和投资家的有限理性,而演化博弈的有限理性基础允许参与者拥有有限的认知能力,因此,采用演化博弈的方法研究创业企业控制权的最优配置可能是后续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培宏,刘卓军. 多阶段创业投资过程中控制权转移范围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 6):29-32.

[2] 王雷,党兴华,王修来. 基于不完全契约的创业企业控制权配置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4):59-66.

[3] 王声凑,曾勇.阶段融资、再谈判与风险投资企业控制权的配置[J].系统工程学报,2011,26(3):291-297.

[4] 燕志雄,费方域.企业融资中的控制权安排与企业家的激励[J].经济研究,2007,(02):111-123.

[5] D. Cumming,S. Johan.Preplanned Exit Strategies in Venture Capital[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8,52(7): 1209-1241.

[6] 鲁银梭,郝云宏. 创业企业控制权初始配置影响企业成长的机理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1):113-117.

[7] Xuan Tian.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venture capital stage financing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1,101:132-159.

[8] 王雷. 两类控制方式下创业企业剩余控制权、特定控制权配置机理――以金融工具为载体的创业投资两阶段投资分析[J].科研管理,2014,35(5):107-117.

[9] Yunfei Li, Zongfang Zhou. Research on the allocation of cash flow rights and control rights in 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 contract[J]. Modern Economy,2012,3(1):54-60.

[10] Bengtsson O,Sensoy. Investor abilities and financial contracting: Evidence from venture capital[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11,20(4):477-502.

[11] Julia Hirsch,Uwe Walz.Why do contracts differ between venture capital type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3,40(3):511-525.

[12] Thomas J. Chemmanur, Elena Loutskina, Xuan Tian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Value Creation, and Innovation[EB/OL]. SSRN: http:///abstract=1364213, 2013-11-05.

[13] Giacinta Cestone. Venture Capital Meets Contract Theory: Risky Claims or Formal Control? [J]. Review of Finance, 2014,18(3):1097-1137.

短期投资论文第8篇

[关键词] 债务期限结构; 理论; 面板数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52

[中图分类号] F8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101- 02

0 引 言

资本结构问题实际上是对企业最佳负债率及其结构的决策问题。MM理论及其之前的传统资本结构理论都是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确定最优的债务权益比例上面,对于企业债务资本的内部构成并不关注;直到1976年Jensen和Meckling提出了理论的分析框架,此后Jensen、Myers等众多西方学者开始以理论的视角深入研究企业最优债务结构,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本结构理论学说。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进程中的市场化改革和政府非盈利干预的独特背景使得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务结构表现出不同于西方上市公司的特点,由于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在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性,分行业研究债务融资结构更具有现实价值。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抑制高速增长的房地产投资带来的市场泡沫成为国家的调控热点。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其资金来源高度依赖银行——单一的资金来源有助于将房地产行业的资本结构研究聚焦于债务期限之上。鉴于此本文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进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从理论角度研究债务期限对于房地产行业投资的约束作用,以期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结构调节提供微观数据经验。

1 文献综述

Jensen和Meckling(1976)明确指出,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着股东-经理层以及债权人-经理层两种委托关系。在股东-经理层的委托关系中,经理有建造“企业帝国”的强烈动机,其个人效用是企业规模的增函数(Hart,1995),当企业拥有较多的自由现金流时,即使不存在好的投资机会,出于增加企业规模的个人私利,经理会将这部分现金投资在那些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上,从而产生过度投资行为(Jensen,1986)。Myers(1977)提出企业可以通过缩短负债期限来制造短期负债的流动性压力和再融资困境以减少过度投资的观点,一方面短期债务的偿还压力较大,使企业被迫面临经常性削减自由现金流,另一方面管理层出于对再融资困境的考虑,不得不更有效地利用资金以保证企业的流动性,因此短期债务有利于对过度投资行为进行约束。

理论下,当企业出现财务困境或是投资项目净收益较低时,债权人将获得盈利项目的绝大部分收益,新的投资机会将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补偿债权人,因此尽管投资项目净现值为正,股东仍倾向拒绝它们,Ross(1973)称之为投资不足行为。Myers(1977)认为,如果债务期限在投资项目生命周期之前,企业则拥有了与债权人重新签订贷款契约的机会。因此在投资机会集中的企业使用期限较短的债务,能够减轻投资不足的问题。Parrino和WcisSach(1999)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期限越长的负债,股东债权人冲突越严重,成本越大的结论。

小企业承受的市场竞争风险较大,股权多集中于管理者,管理者与债权人的问题较为严重,因此不得不依赖缩短债务期限以减少冲突。大企业的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对较轻,良好的声誉和雄厚的有形资产使其更易被银行和其他投资人信任,因而更容易获得长期债务融资(Jalilvand-Harris, 1984)。国内学者全林(2003)也论述了企业的规模与融资约束成反比,规模越小越可能面临融资约束问题,主要体现为债务融资比例低和融资期限短。

2 实证研究

2.1 样本的选择和变量定义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2008—2012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样本来源于和讯网财务数据,剔除了ST公司和只发行B股的公司,以及数据异常和指标缺失的公司,按照系统选样抽取了50家公司,5年共获得250个样本观测值。

既定债务总量下,债务期限结构的确定等价于长期债务或短期债务其一的确定。因此被解释变量最终定义为长期债务账面价值占债务总账面价值的比例,用符号Y表示。解释变量方面,本文采用资产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比(即托宾Q值)作为公司投资机会的变量,用以衡量投资不足行为,该变量表示为X1。在衡量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时选取自由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 × 托宾Q值/总资产账面价值作为另一个自变量,用符号X2表示;以公司总资产账面价值的对数作为公司规模的变量,并以符号X3表示。

2.2 模型设计和基本假设

本文主要研究债务期限结构与理论中的投资过度、投资不足以及企业规模的关系,采用计量软件EViews处理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中会用到单位根检验、Hausman检验和F检验来确定回归模型,具体过程会在下一部分阐述。现根据上述变量的设置,建立如下待检验的基本命题:

命题1:如果房地产行业普遍存在投资过度现象,则债务期限结构与自由现金流量关系显著,而与投资机会关系不显著;

命题2:短期债务对房地产过度投资具有约束作用;

命题3:房地产行业的债务期限与企业规模呈正相关变化关系。

2.3 实证结果

首先利用单位根检验分析数据的平稳性,结果见表1所示。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的相伴概率在95%的置信度下拒绝序列非平稳的原假设,数据未呈现序列相关性应该是由于样本只选取了5年的时间跨度,各变量均是平稳的,因此可以直接进行模型构造。

接下来利用Hausman检验确定模型的参数估计量是否存在个体效应以及其类型。检验结果显示Chi-Sq.Statistic = 2.343 5,Prob. = 0.504 2,模型在95%的置信水平下不拒绝存在随机个体效应的原假设,因此随机效应模型优于固定效应模型。在相同置信度下的F检验结果为:F(147,50) = 0.685 7 小于临界值1.50,因此接受原假设认为变截距模型优于变系数模型。最终本文采用的回归模型为变截距随机效应模型,样本估计模型为:

Yit = 0.197 0 + C*i - 0.037 0X1it - 0.069 1X2it + 0.006 6X3it式中,i = 1,2,…,50 ;t = 1,2,…,5; Ci*为各个截面成员的个体截距项。

从回归结果(表2)来看,投资机会的变量X1与长期债务负相关,实证结果支持短期债务能够减轻由股东债权人冲突引发的投资不足问题的观点。代表自由现金流量的变量X2与长期债务负相关,支持相对于长期债务,短期债务更有利于对过度投资行为进行约束的观点,命题2是成立的;但从显著性来看,房地产行业上司公司的样本数据显示变量X1在90%的置信度下显著而X2并不显著,因此命题1不成立,实证结果不支持我国房地产行业普遍存在投资过度现象。代表公司规模的变量X3与公司长期债务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在95%的置信度下显著成立,因而命题3成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获得长期债务融资。

3 相关结论

通过实证检验,影响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自由现金流量和公司规模的表征变量与债务期限结构的运动方向与预期值一致,实证结果支持理论界关于短期债务对由委托关系引发的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问题的约束作用;但与预期相反,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对债务期限有显著影响,而自由现金流量不显著,结论不支持房地产行业存在过度投资现象,对于是否存在投资不足现象或是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并存问题,有待进一步检验。综上,长期债务由于期限较长、发债规模受限,因而对经理人和股东的不良投资行为的制衡作用较弱,而短期债务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投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债务比率为27.84%,相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债务比例均值14%(胡援成,2011)而言,仍可以结合自身公司的状况通过适度增加短期债务来调节投资行为,寻求最优的负债结构,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S C Myers.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7(5):147-175.

短期投资论文第9篇

Key words: debt maturity structure;non-efficiency investment;excessive investment;investment shortage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052-03

0 引言

1958 年,Modigliani 和 Mille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随后,学者们对企业的投融资进行了不断深入地研究。债务期限结构是公司融资决策的重要内容,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债务期限结构关系着公司的资金成本和债务偿还方式,还对由于股东、债权人、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的非效率投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西方学者的理论,债务期限结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首先,短期负债可减少股东-债权人冲突引起的投资不足问题;其次,相对于长期负债来说,短期负债增加由于股东-债权人冲突引起的资产替代动机的作用更小一些;最后,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相比,更能够抑制由于股东-管理者冲突引起的过度投资行为。债务这三方面作用程度的变化,会使得债务期限和投资支出关系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

虽然国外对这一问题已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但我国对于债务期限结构的理论研究很少,实证检验结果也不一致,有的甚至与国外的理论假说相悖。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环境与国外有较大的差异。那么,西方关于债务期限结构对公司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对于我国的上市公司是否适用,应该怎样辩证的应用,有待于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和特殊的社会环境做进一步的研究。

1 债务期限结构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2012~2015年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债务期限结构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选择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是因为国有上市公司的银行借款硬约束作用很弱,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不能很好的体现。本文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是SPSS19.0。

1.1 变量设计

①因变量设计(表1所示)。本文选取投资效率为因变量,并且使用Richardson残差模型对投资效率进行度量。Richardson(2006)构建了一个以新增投资支出为因变量,以成长性、经营活动现金流、杠杆率、盈利能力等为自变量以及公司规模、公司年龄等为控制变量的回归模型。该模型将企业的预期投资支出作为估算值,模型的残差就是企业的非预期投资支出。若残差符号为正,表明实际投资值大于理想值,属于投资过度;若残差符号为负数,表明实际投资值小于理想值,则为投资不足。

本文根据需要将修正的Richardson残差模型定义为:

(I/K)t=?茁+?茁1TQt-1+?茁2Casht-1+?茁3Levt-1+?茁4Sizet+?茁5(I/K)t-1+?茁6Aget+?着(模型一)

②自变量的选取。本研究的自变量为债务期限结构,沿用Ozkan(2000)的做法,用一年以上全部债务的比例衡量长期债务,一年以下的债务比例衡量短期债务。

③控制变量的选取。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长性不同的公司在投资上也会有不同的特征。公司的成长性越高,其进行投资的需求更强。因此,本文在进行研究时将成长性作为控制变量,以排除由于投资机会不同所导致的研究差异(表2所示)。

此外,自由现金流量是管理层能够自由进行投资决策的资金基础,因而管理层的投资行为会因为自由现金流的减少而受到约束。所以,现金流量是另一控制变量。

而营业收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未来的增长机会以及公司规模。营业收入越高,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产生的现金流量越高,因而亦能促进公司投资行为的发生。

经理人和股东利益不一致会导致企业发生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因此本文设置委托冲突变量来控制其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黄乾富、沈洪波(2009)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能更好的反映公司的委托冲突,其越分散,委托矛盾越小。所以本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衡量委托冲突。

1.2 构建回归模型

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以下回归模型如下:

UINt(OINt)=?茁0+?茁1SDt-1+?茁2LDt-1+?茁3TQt-1+?茁4(CF/K)t-1+?茁5(S/K)t-1+?茁6FSPt-1+?着(模型二)

1.3 实证检验和分析

①非效率投资检验。利用模型一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的检验结果如下:

由Richardson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公司的成长性、现金流量以及上一年的投资水平都与当期的投资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公司的规模和上市年数与当期的投资水平显著负相关,与之前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本文中Richardson残差模型的变量选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用模型一度量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是可靠的。

表4是模型一回归残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连续3年的样本数据中有1263条样本表现为投资不足,543条样本表现为投资过度,仅有75条样本表现为投资适度。可以发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情况严重,而且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

②债务期限结构与投资不足行为的实证分析。通过残差模型的回归分析,本文发现我国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所以接下来本文主要研究债务期限结构与投资不足的关系。

表5看到,投资不足组中,长期负债的均值为0.076,短期负债的均值为0.403,是长期负债的5倍左右,说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进行债务融资时,以短期负债为主。这与我国的融资现状相符合。

本文用SPSS19.0对自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后,得到表6。

在进行Pearson多重共线性检验后,可以看出,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8,所以本文初步认为回归模型中的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可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债务期限结构与投资不足的回归结果如表7。

在投资不足组中,短期负债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支出显著负相关,长期负债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支出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短期负债没能发挥减轻投资不足的相机治理功能,没有验证Jenson提出的由于短期负债较短的偿债时间的优势,可以减少公司投资不足行为的产生。而长期负债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投资不足行为。另外,托宾Q值、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正相关,这与前文的分析一致。

2 研究结论与对策

通过上文的研究发现,我国非效率投资行为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而且债务期限结构对民营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相机治理功能还不够理想。虽然我国企业普遍倾向?用短期负债进行融资,但又存在短期负债长期占用的情况。同时,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得短期负债无法较好的抑制投资不足行为。长期负债作为资金的另一主要来源,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支出显著正相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不足。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问题:

2.1 尽量减少短期负债的长期使用行为,增强负债与资产期限的匹配

由上文的回归检验可以看出,就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而言,虽然短期负债率高于长期负债率,但短期负债对于公司投资的扩张的抑制作用并不奏效。这主要是由于短期负债被长期占用导致的。因而本文认为公司需要优化设计债务期限结构,将短期负债限制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以内,减少短期负债长期占用的现象,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2.2 推进银行产权结构的改革,强化负债的预算硬约束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短期负债的相机治理功能并没有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是由于预算软约束现象的存在。我国应该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体制改革,减少甚至是避免政府对银行业务的干预,使银行的各项业务市场化。并且,应该完善适用于债务收回的法律体系和有效程序,充分的发挥银行作为市场参与人以及债权人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