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01 14:50:10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第1篇

一.发挥集体智慧

开发校本复习材料,组长组织有效分工细致,老师们认真完成,尤其是疫情期间精工合作,共克时艰; 充分吸取往届经验,并研究高考最新动向,合理订制复习进度,调整复习重难点,例如数列和概率统计的复习;

二.仔细研究考试大纲,了解高考新动向

《考试大纲》对高三备考的参考价值,它是高考的导航灯和牵引线,给我们明确了考试的范畴和重心,备课组进行集体研读,每位老师对大纲内容至少有整体的把握,以及“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察内容的研究。

三.认真做好三轮复习的合理规划

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三轮的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有讲有评,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将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整理,有机的串联,构建成知识网络。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常规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第二轮复习:在疫情期间,我们针对高考 “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特点,对重点的能得分的章节进行适当的小专题综合,建立知识的跨章节联系,狠抓学生的练和错题讲评,落实到每位学生,同时也是对第一轮复习的巩固提高!限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专题的综合度较小、难度也不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轮复习:疫情后回到学校,主要是查漏补缺,对二轮的分模块专题又进行了一遍专题强化,拔尖促高,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知识和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四.重点模块循环重现,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互交替

因为高考数学复习的知识既有系统性特点,又有独立性特点,在第一轮复习各知识点得到巩固后,数学知识网络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但第一轮复习前后横跨的时间很长,就会出现学习后面忘记前面的情况,而模块知识循环重现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二轮复习每个模块的同时,布置一些其他综合试题给学生留作业做练习,一般不多,同时,我们还进行了每周一次的综合测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且在进行三轮复习之前,我们针对二轮期间易错点,重难点进行里又一次的补漏筛查,使学生又巩固复习一遍,效果良好。

五.重视小题的限时训练,加强解答题的得分能力

要让成绩上去就一定得小题分上去,所以我们在小题的限时训练方面从三轮后期开始狠抓,基本上是每天一次限时练,每次训练的题目都按照高考的要求,训练的时间是一节课,每次练完以后我们都会及时而详细的讲评。同时,对客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了专门训练。在第三轮复习中,我们还特别向学生强调解答题的答题要求,就是常说的容易题争取不丢分(规范表达少跳步);中等题争取少丢分(得分点不能省);难题争取多拿分(知道一点写一点,不知道也要写一点);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对于学生做的每一个解答题都按照考试评分标准给分,让学生了解解答题怎样去得分。

六.加强学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们一直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的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须联系题设和结论,寻找突破口,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2)要求学生养成解后反思,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解完题后,要不失时机地回顾下列问题,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解题后的回顾和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写出心得,进行更正,日积月累,反复查看。不少问题就会豁然开朗,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位。

2022年高考备考建议

1.回归课本。课本是根基,在进行复习时,要回归课本,发挥课本例题或习题的作用,注重基础,抓牢基础,充分利用课本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对知识追根溯源。

2.从今年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依然坚守“重视通性通法,淡化技巧”.因此高考数学备考不宜过难过偏,要多从归纳解题通法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备考。

3.从2021年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较好,存在主要问题有:第16,21题。在考前复习时,我们讲过类似的题目,所以说学生大部分是有思路的,但是最后结果往往没算出来。计算能力较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重视探究运算技巧和熟练程度。

4.要充分利用高三的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练习,优化答题策略、思考答题技巧,培养好的答题习惯和书写习惯。

5. 及早强调和要求答题规范,后期很难改变;

6.科学安排专题练习和综合练习,针对性、实用性强

7.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班级情况适当拓展;加强数学练习,丰富练习类型,试卷的风格要有变化、多样,出题人的想法往往与众不同

8.适当增加限时训练,注意提醒学生在平时做题中培养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9.加强尖子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10.重视基础,强化基本题型的反复训练,力争该拿的能拿到满分;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第2篇

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愿望。如果数学课程把握住了这一点,那么就有可能引导学生表现出更充足的自信、更认真的思考,就有可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

下面,我就谈一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经历”与“体验”机会的几点做法。

一、给学生创设“经历”的生活情境和机会,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现的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

如在教授《三角形稳定性》时,我创设了这种一个生活情境:“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在这样一个情境问题的驱使下进行实践操作,探索出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有了这样一个“经历”,学生得到了具体的亲身体验,达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想认识的统一。

二、给学生创设“经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经历”不应只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还应延伸到课外,伸展到社会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在数学《统计》(人教版七上)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设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处理数据――交流――写调查报告”的流程开展调查。学生的调查方法、调查的群体、获得的信息各不相同。这样在交流时学生就有言可发,有题可议,同时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合情,言之有理。学生不但调查了课程内容,而且做了相关的链接。学生有了这样的社会经历,大大发挥了学习潜力,创造力,满足了强烈的求知欲与表现欲。这样既密切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绪化。经历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与社会沟通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利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使学生在“经历”中学会总结推理,体现数学思想和方法

有时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所得到的结论往往是表象的、浅显的、粗糙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经历”中学会总结,学会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对数学思考进行推理。

如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让学生准备了10cm,7cm,5cm,3cm的木棒进行拼摆,同时进行记录、思考、交流、总结。而学生只总结出了哪几根木棒能拼成三角形。此时,我适时引导:“拼成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任意三角形都有这样的规律吗?”这样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但学习了数学知识,也总结了数学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经历”后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四、对学生在“经历”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只关注智力因素,势必造成“厌学心理”,所以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全部的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把学生解决问题,寻找结论的过程,使用的手段方法都作为评价的内容。

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之后,往往会产生知识上的、思想上的、能力上的积极情感体验。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学会了怎样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怎样去分析、推理,怎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有的同学说:“老师,这个知识我学得这么高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此时,我经常会推波助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感受表述出来,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第3篇

自开展“三查三进三解三提升”学习活动以来,我通过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和个人在工作之余的自学,认真学习了“三查三进三解三提升”的基本内容和目的意义,使自己对开展此项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有了全面的认识,知道了开展“三查三进三解三提升”主题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县“两会”精神,为实现今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县委“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继续深化,是巩固“三为”主题实践活动成果的有效举措。随着此项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发展的需要,做好新时期的各项工作,我认为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尤其要强化意识,谋划理念,深化“经常”。

一、 解放思想,强化三种意识

强化争先意识。要以创先争优,勇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全力做好工作,无论是各项工作都要用心谋划思路,用心研究办法,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完成。

强化创新意识。要正确认识、分析和把握形势,在具体复杂的工作和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开拓,大胆创新,勇于摒弃传统的、固定的、静止的思维定势,自觉吸取新观念、接受新事物,体现出敢于突破常规、突破经验的改革精神。

强化责任意识。不论工作大小,都做到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力戒漫不经心,随意为之,保证认真负责、高质量的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始终保持工作的良好形象。

二、 扎实工作,谋划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首先,在本职岗位上,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其次,把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再次,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决心。学习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学习才干。最后,要善于从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去学。向领导学习,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家庭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三、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 ; 与时俱进,深化两种“经常”

经常思考。在工作中,有时难免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或那样的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妥善处理好矛盾,让头脑时刻保持足够的清醒,善于思考,善于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始终保持正确的思维走向。

经常总结。深入开展“三查三进三解三提升”教育活动就是要求我们做好常总结,一是既要学会总结经验,又要学会总结教训。必须注意强化与时俱进的意识,及时对工作经验进行梳理,摒弃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东西,不断总结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经验,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二是既要学会总结具体的,也要学会总结抽象的。要总结工作的得失,也要总结工作方法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第4篇

关键词:学习动机;思想政治课;团体辅导;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介绍到我国大陆以来,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目前它在心理健康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取得了较好的实证效果[1~5]。而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仍以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学习动机呢?由于团体辅导本身的特点和优势[6],以及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方面的共通性[7],能否把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以促进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呢?本研究以参加高等院校四门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准实验的设计的方式对比团体辅导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作用机制,以考察团体辅导式教学的干预效果及机制。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综合性重点大学的2010级大一学生6个班参加本次研究,总人数为897人,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59.4%,女生占总人数的40.6%;汉族学生占到了总数的93.8%;在专业分布上,工科学生占总人数的55.4%,而文科占总人数的23.7%,商学为2.1%,医学为15.5%,理科为3.3%。

2.2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在自然状态下选择6个班分为实验组、控制组、对照组三个组别,每个组别两个班级。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被试都接受《基础课》的教学,但是两组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实验组采用团体辅导式教学方法,而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同时,两组在教学内容、教学老师和教学时间段等方面相同。而控制组在干预时间段内,不做特殊处理,他们在自然状况下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在实验阶段,他们没有接受《基础课》的教学。在干预前后分别对三个组别使用同样的问卷进行测量,以考察干预效果。

2.3 研究工具

2.3.1 大学生《基础课》学习动机问卷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基础课》学习动机问卷”进行干预的前后测。该问卷由20个项目组成,分属四个维度,分别为:认知修养动机、情绪情感动机、人际互动动机、获得认可动机。量表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学习动机越强。经过检验,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四个因子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1、0.83、0.78、0.69。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X2/df=3.65,RMSEA=0.045,NFI=0.985,RFI=0.980,CFI=0.989,IFI=0.989。结果显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3.2 教师教学态度他评问卷

该问卷有10题,总分为100分,由高校教务部组织学生给教师的教学态度进行打分,不同题目有不同的权重。它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指标,是独立于教师和学生以外的第三方进行的,可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该问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所以,可以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态度及其对学生的期待的指标。该问卷将作为本干预研究的辅助工具来检测干预中的教师期待效应。

3 团体辅导方案的设置

本研究采用成长式结构性团体,团体规模为120~150人,分成10~13个组,每组组长1名,副组长1名。团体领导者由具有5年以上该课程教学经验的老师带领,并有1名研究生作为助手。团体活动共18次,每周1次,持续18周,每次活动时间为1.5h。

本团体辅导法以认知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整体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团体阶段目标为:①适应大学生活、学习;②树立理想信念、理国;③人生观、价值观的探索与树立;④提升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⑤具备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4 研究结果

4.1 干预前各组的学习动机基线水平比较

以不同组别为自变量,以大学生《基础课》学习动机的前测总分和各个维度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自变量具体而言有以下类型:使用团体辅导教学方法进行《基础课》的教学的班级为实验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基础课》教学的班级的为对照组,不进行《基础课》教学的班级为控制组。在三组都没有进行学习动机的干预以前,对其进行前测,结果如表1。

从结果可以看出,在干预以前,三组在学习动机总分以及各个维度上都有显著性的差异。使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在《基础课》学习动机的总分、情绪情感动机维度和获得认可维度上,控制组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5)。在认知修养动机维度和人际互动动机维度上,控制组和对照组的分数显著高于实验组(P

4.2 干预后团体辅导组与其他组别的学习动机结果比较

自变量同上,以大学生《基础课》学习动机的总分和各个维度的后测分数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经过4个月左右的干预,结果如表2。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动机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到学习动机各个维度,在认知修养动机、情绪情感动机和人际互动动机等方面三组都有显著性的差,而在获得认可动机维度方面三组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使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在《基础课》学习动机的总分上,实验组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控制组,而对照组与控制组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在学习动机的具体维度上,实验组的认知修养动机和情绪情感动机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对照组与控制组差异不显著。在人际互动动机维度上,除了实验组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控制组以外,对照组的分数也显著高于控制组。而在获得认可动机维度上,三组没有显著差异。

将研究结果对照研究假设,发现在学习动机总分方面,研究假设得到部分验证;在学习动机之认知修养动机、情绪情感动机两方面,研究假设也是部分得到验证;在人际互动动机维度上,研究假设得到完全验证,而在获得认可动机维度上,研究假设没有得到支持。这说明,使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除了在提高学生人际互动动机方面有显著性的效果,在其他方面效果不明显,而团体辅导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基础课》的总体学习动机。

4.3 同一组别中的《基础课》学习动机干预效果检验

实验组、对照组、控制组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进一步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习动机的干预效果。结果如表3。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控制组在人际互动动机维度上,前后测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而在学习动机的总分以及其他维度上,后测分数都显著的低于前测分。这说明,没有进行《基础课》教学的班级,对《基础课》的学习动机有个自然下降的过程,而且这个下降的幅度还是非常显著的。

对照组除了在认知修养动机方面,后测显著低于前测,在其余的维度以及动机总分上,前后测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合控制组的前后测比较结果,对照组的前后测比较结果说明:使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对大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动机有部分干预作用,虽然没有显著提高学生《基础课》的学习动机,但是避免了学生总体学习动机的自然下滑。而在认知修养动机方面,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无法显著阻止学生学习动机的下滑。

可动机上,则是后测显著低于前测。在认知修养动机和情绪情感动机两个维度上,前后测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合控制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结果,实验组的前后测结果表明,使用团体辅导的教学方法不仅阻止了学生学习《基础课》的总体学习动机下滑,还显著提高了对课程的学习动机,具体而言,其显著提高了学生对《基础课》的人际互动动机,有效阻止了认知修养动机和情绪情感动机的自然下滑,并显著降低了学生学习《基础课》的获得认可这一外部动机。因为获得认可动机指的是希望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而学习的动机,属于外部动机的范畴。

4.4 教师期待的组间差异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尽量减少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此我们设计为同一名教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同时,为了检验教师期待是否对实验结果造成额外的影响,我们使用“教师教学态度他评问卷”的得分为因变量,以实验组与对照组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同时这次施测每个班至少有30名同学参与评分,也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T检验的结果显示,实验组(M±SD=91.73±2.22)与对照组(M±SD=91.09±2.38)的教师在教学态度以对学生的期待方面没有显著性的差异(T=0.707,P=0.484)。这说明,从统计学指标而言,教师的态度以及期待没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5 讨论

5.1 干预前三组的思政课学习动机的组间差异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干预以前,实验组在《基础课》学习动机的总分以及各个维度上的分数都显著低于控制组,同时在认知修养动机维度和人际互动动机维度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情绪情感动机维度和获得认可动机维度上的则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者是在自然状态下随机选择实验组、对照组和控制组,这样就无法保证三组在干预以前处于相等的状态。之所以会选择在自然状态下随机选组,是为了不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最大程度上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便于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推广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如果根据90后大学生《基础课》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来选择在基线水平上相等的三个组别,无疑可以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但是在现实条件下,研究者无法根据实验的需要自由选择教学的班级,而是受制于学校的统一安排。所以就造成了实验组、对照组以及控制组在干预以前差异显著的状况。虽然前测中实验组的学习动机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控制组的,但经过研究者的干预后,实验组的学习动机显著高于另外两组的话,更加说明了团体辅导法对于提高90后大学生学习动机具有显著性的作用了。

5.2 团体辅导教学法的干预效果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团体辅导的教学方法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基础课”的学习动机。具体而言,团体辅导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基础课》中获得有关理解他人、认知自我、提高适应力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愉快、高兴、释然的感受,并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而至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动机的总分以及认知修养动机维度、情绪情感动机维度上,与不进行《基础课》教学的控制组班级,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这说明了传统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基础课》的学习动机方面,效果并不明显。综上所述,团体辅导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对于同一组别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使用团体辅导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基础课》的学习动机,而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基础课》教学,前后测的学习动机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而不进行《基础课》教学的班级,其《基础课》的学习动机有一个显著的下降过程。

具体而言,使用团体辅导教学方法,同学们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很多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的机会,满足了他们人际互动的需要。这是因为团体辅导法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给予了同学们一个互动的平台,同时任课教师鼓励同学们进行积极的交流,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平等、宽松、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团体氛围,这增强了组员对团体的归属感,增加了学生的互动,满足了其人际互动的需要[7]。同时,由于他们对《基础课》的内部动机提高了,所以,在外部动机方面,也就是获得认可动机方面反而会下降。

对于对照组,也就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基础课》教学的班级,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认知修养方面,学生感到自己的收获与预期相差甚远。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显著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动机。

而对于控制组,也就是没有进行《基础课》教学的班级,在学习动机的总分以及其他的维度上,都有一个显著下降的过程。这可能因为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动机本身有个自然下降的过程,也可能跟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有关。比如,思想成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额外变量。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对学校各类课程的期待可能存在一个过高的现象,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们对大学的认识逐渐深入,思想更加成熟,从而对课程的期待也有一个理性回落。再者,实验的前测与后测实施的环境不同,主试的不同等都有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当然,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效果,因为其可以维持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动机的水平保持相对稳定,而避免了学习动机的自然下降。

6 结语

团体辅导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思政课的总体学习动机,尤其体现在激发了学生的人际互动动机。同学们觉得用团体辅导法教学的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很多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的机会,满足了他们人际互动的需要。这基于团体辅导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宽松、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团体氛围,使同学们在互动的平台上彼此进行积极的交流,增强了组员对团体的归属感,满足了其人际互动的需要。另外,由于团体辅导法相比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对思政课的内部动机,而外部动机也相应地转化为了内部学习动机,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高校思政课学习内容的认同与内化,提升了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Aghrafie M. The effect of Rogeian group counseling on the self-esteem of female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J].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2006(19):273.

[2]Branson B M, Peterman T A, Cannon R O, et al. Group counseling to prevent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and HIV: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1998(25):553~560.

[3]Hutchinson N L, Freeman J G, Quick V E. Group counseling intervention for solving problems on the job[J]. 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 1996(33):2~19.

[4]Larkin R, Thyer B A. Evaluating cognitive-behavioral group counseling to improv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elf-esteem, self-control, and classroom behavior[J].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1999(14):147~161.

[5]Taft C T, Murphy C M, Elliott J D, et al. Attendance-enhancing procedures in group counseling for domestic abusers[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1(48):51~60.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第5篇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面临新高考,老师们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因此,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宁夏等课改先行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宁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已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主干知识:是学科知识树的树干部分。由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组成,是支持学科的脉络,约25条(略)

核心知识:考试大纲中对测试内容要求为理解(掌握)层次的知识。《考试大 通过归纳、总结、类比、联想,既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

三、切实抓好三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打好基础、落实基础是首轮复习的首要任务。进入第一轮复习前,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遗忘较大,这一轮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约六个月左右。

第一轮:夯实基础,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

任务:以课本为中心,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知识的落脚点,而且还要勤于动脑、动手,做一些各种类型的练习。

措施:回归教材,突出知识“全、联、活”,采取“查、讲、练、考”四环节进行。全:细致

无漏,知识覆盖面要全。联: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把分散、零碎的知识要联系起来。活:专题训练,思维变通,灵活运用。查:检查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情,教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讲、练、考”的针对性。讲: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练:每讲完一个专题,配以适当数量的练习;考:每考一次,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做好错误统计;教师自我反思、回顾、诊断、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

第二轮: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质。

任务:重点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和网络化。即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阶段。

措施:分块归纳,专题讲座、强化训练。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

第三轮: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考试准备,提高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和应试能力。

四、抓落实,向规范化训练要质量

学生的应试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卷面上,在卷面上,不会做和会做做不对及会做做得慢都是等效的,所以,有人提出高考成功的秘诀是:会题做对。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怎样才能做到“会题做对”呢?这些可以通过规范训练、规范讲评,得到较好的解决。

1、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要营造规范训练的氛围,将规范教育寓于常规训练之中。提出“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标语口号,时刻警示告诫学生。

4、创设条件,让学生

充分暴露思维过程,针对学生思维上的缺陷,对症下药,讲清错因,并辅以跟踪补偿训练,在纠错改错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6、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与指导。审题不严谨。最常见表现是:题干中的信息审不全;隐含的信息审不出等。会做的题目不得分或得不全,70%以上的原因是审题造成的。尝试用“读、划、联、挖”四字审题训练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还是很具实效的。

7、积累错题,力求做到“题不二错”。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建好用好错题笔记(或抄或剪或贴),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批阅,专题补偿。每次考试或练习后都引导学生反思①错在哪里?②错的原因?③补救措施?④有何启发?

术问题,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

五、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就是学生运用已具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构思解决问题方案的本领,它是实验的最高层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是学生最感头疼、最难得分的领域。在复习备考时,可先易后难,先常规后创新。如可先将学生熟悉的实验“改头换面”,后做陌生实验的设计,先设计能力要求较低的简单实验,后设计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实验。教师在讲评实验时,应着重突出实验设计的思路,鼓励大胆假设,自主创造,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要组织学生对提出的方案分析评价,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训练学生思维的批评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题海无边,盲从必陷。双基训练,思维首选。纠正对中学实验考查的错误认识。有人认为高考实验题的设计通常不用课本上的常规实验,而是一些颇具“创新”的新实验。所以,综观近几年部分省市高考题和各地大量的模拟题,似乎很难见到课本中的原有实验。这一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走入歧途。有的教师认为不考课本中的实验,复习时敞开课本中的实验或者对课本中的实验关注程度不高,而是一味搜集大量所谓新颖的实验题,死泡题海。须知,课本中的实验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基础性内容,而且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典型性。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以课本中的实验为本,而不能离开课本另搞一套。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第6篇

中央的《决定》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用五个字对《文选》出版发行的重大意义作了高度概括:“最好的教材”。具体讲,就是为我们更深入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最好的教材;为我们更好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最好的教材。那么,《文选》为什么能够成为“最好的教材”呢?这是由《文选》内容上的三个特点所决定的。

《文选》生动记录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非同凡响的历史进程,因而它也成为我们更深刻理解这13年艰苦奋斗历史的最好教材。这段历史是我们很多人都亲身经历的,许多事至今都历历在目。但人类的认识规律告诉我们:感觉到了的东西,并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的水平上,更应上升到理性的水平。因此,通过学习《文选》,重温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在这13年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从而可以帮助我们从理性上更深刻地理解这段历史。这对于帮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文选》科学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我们党在战胜各种困难中所形成的宝贵经验,因而它也成为我们更深刻领会这13年所形成的基本经验的最好教材。我们党从来是一个高度重视总结经验的党,并且也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党。通读《文选》,我们会深切地感觉到,《文选》中绝大多数文章,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在总结方方面面工作的经验。在《文选》一至三卷中,最重要的总结经验的文章有三篇:即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改革开放20年经验的总结;在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的讲话中对主政10年经验的总结;在十六大报告第一部分中对主政13年经验的总结。这些基本经验,标志着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的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通过学习《文选》,深刻领会并长期坚持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我们提高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局面、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第7篇

王羚说:

每天埋头学习,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学了些什么,有多少进步,别人不知道,我自己也不太清楚。一天是这样,一个月也是这样,眨眼就到期末了。粗粗一想自己好像有很多问题:语文的基础知识需要强化;复习数学时急于求成,总想做大题,结果小题失分;英语听力、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都有问题;化学老是审题不清,基础也不扎实……啊,这么多问题,看来是没救了!

爸爸妈妈说:

高三第一个学期马上要结束了,我们问了孩子几个问题:你觉得这一学期收获了什么?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制定的目标为什么没达到?下学期又有什么计划?我们希望孩子空下来的时候,总结这一学期走过的路,为下学期的学习找到方向。

心理老师建议:

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会时常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收获启发感悟。对同学们来说,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发现不足也不气馁,据实总结得失经验才能更好地学习。期末已至,对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作一个客观的评估尤为重要。让我们和王羚一起来填一张“期末总结表”吧。

首先,成绩和不足是总结的中心任务。表中有期末成绩、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三项内容,同学们可以对每一门功课的成绩作出评价,列出进步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分析奠定基础。

其次,分析自己的学科兴趣和自我管理情况,了解自己对学习的主观态度。比如王羚认为自己语文期末成绩一般、基础知识薄弱的原因是主观上比较懈怠;而英语词汇量不足是因为计划每天复习的词汇不能按时按量完成,所以在“自我管理”一项中均填了“不足”。而她对数学兴趣十足,感觉每节课都能学到许多东西,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较浓”,“自我管理”也“较好”。

然后,总结经验和教训。整理归纳取得成绩的经验和失败带来的教训,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经验可以填写在 “有效的备考策略中”,用几个关键词概括。

最后,根据以上总结制订下学期计划。通过前三步的总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应结合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当然,还可以和老师沟通一下,把他们的建议记录下来,这样制订的计划会更有针对性。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第8篇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42-01

1.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能有效地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2.课题研究目标

(1)施一系列的培养实践,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使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发生可喜的变化。

(2)研究,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师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3)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3.研究的具体内容:

(1)调查并分析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

(2)对成功的家庭教育和不满意的家庭教育进行个案分析。

(3)探究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

(4)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细则)。

(5)编写培养学生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4.课题的研究方法

(1)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5)成立“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起止时间及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起步探索研究阶段。选题,撰写课题申请评审书;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人员;撰写实施方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前期调查与分析;收集资料,初步开始研究。

第二阶段 (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为实施试验阶段。分工合作,分头行动,集中研究。做好阶段性组织实施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不断提高研究质量,总结经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艺术和水平。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个案分析等。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全面研究阶段。研究内容: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典型个案材料进行研究,集结素材,整理成相关的有价值的文集。 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论文、调研报告、教师教育随笔等。

第四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总结升华阶段。成果形式:论文、课题结题、课例、典型个案、校本教材等。

6.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6.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细则),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6.2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育人观念得到转变,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习惯的管理为基础,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重点,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发展”;

6.3提高家长、教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6.4教师工作札记、反思、案例、故事等。

6.5形成一套培养学生习惯、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7.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7.1经验保障。课题组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从事教育科研的愿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养成教育经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能力。

7.2组织健全。有专职或者兼职负责教育科研工作人员,学校有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为课题提供硬件支持。

7.3领导重视。学校领导班子科研意识强,学校领导在人员、经费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7.4措施得力。①实行责任人负责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②实行定期检查,期末总结。③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方法,互相学习。

8.课题研究对象和课题组成员分工

8.1研究对象。从2011年9月起,在新乐中学小学部针对低、中、高年级学生组 织实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研究实践,实践周期为三年半。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第9篇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1

  一、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 “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显”是显明易见,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二、“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 通过亲自实践, 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 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学生实验是物理考查的重点, 不管是学期考试还是中考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方试, 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实验操作考试。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对此, 笔者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

  1、 注意力分散。在教师讲时, 学生只管自己边看边玩。导致一些学生在十分基本的知识点上也要发生错误。2、 仪器无端损坏。在教师介绍实验原理时主要是因为教师只利用静态的示意图及板书, 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有不少学生在自已摆弄仪器, 导致实验器材无端损坏。3、热闹而无序。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及积极参与是在“仪器安装及调节”“操作并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及处理”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很高, 但实验效果较差, 这是由于前面几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 导致学生的操作无序。

  针对以上问题, 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 1) 变视听信息相互干扰为协调一致 , 笔者认为在开始讲解器材作用与介绍实验原理时可以用视频展示台将实验器材放大, 这样学生既可

  以看到清晰的仪器, 又可以听教师讲解。在实验原理讲解时,力求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学效率大大提高。(2) 用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指导动作技能的学习, 学生的动作技能是比较缺乏的, 由于教师不熟悉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的缘故。有的教师把动作技能的学习等同于知识的学习, 认为我己经把它讲清楚了, 你们也就会了。有的教师由于自己已经掌握了动作技能, 而认为动作技能的学习很简单。其实既使是比较简单的骑车、游泳等动作技能, 哪个人是一学就会的呢? 只有通过教师很好的示范作用, ( 示范的可见性非常重要)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率才会大大提高, 教学效果及教学的吸引力大大提高。

  三、 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学习好课本知识之后, 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而对知识更进一步的领会和掌握, 探究实验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认为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实验探究教学。

  1、科学选取探究性实验的课题

  探究性实验的选题要切合 《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要准、新、奇。准──即准确, 科学合理。新──即新颖, 别致, 有趣。奇──即想象丰富, 思维创新。因此选题应注重科学性、需要性、趣味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

  2、认真地组织好探究性实验的活动

  首先探究性实验的活动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 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 积极主动参与, 并经过认真的观察, 实践,思考, 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 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其次活动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想象, 勇于提问, 大胆实践, 可采取不同的方法, 不同的形式, 不同的思路, 不同的步骤来进行研究,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协作精神, 要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 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 不宜对学生制定统一的要求, 规定相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器材, 选择自已的实验方法, 设计好实验的步骤, 制作好实验的记录表格。根据各自的猜想和假设来相互协作地进行自主探究, 实验验证, 并得出结论。

  总之, 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的教法学法各有不同, 功效不同, 但他们之间有必然联系。实验教学是中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实验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2

  20XX学年,我们学校初三化学学科在中考中取得了优秀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

  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②。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③。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今年化学试题中的科学探究内容试题,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20XX学年初三化学取得了这么优秀的成绩,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3   

  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除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传授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确定课堂上要讲的主要内容。

  一、提高业务技能

  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扣紧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加强同学科老师交流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学科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三、作业及时批改,对于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将学生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面对面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