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派出所发展党员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12 03:24:50

派出所发展党员计划

派出所发展党员计划第1篇

一、进一步完善农组和选派工作机制

(一)完善了农组和选派工作相关制度。镇党委完善了农组和选派工作汇报制度,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农组和选派工作。明确了农组及选派工作重点,对党建工作重点管理村完善了整改帮扶措施。完善了镇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村和联系选派村,建立了联系社区和党员中心户制度、帮扶贫困党员制度。

(二)完善了党建督导机制。为充分发挥机关组工干部支持参与村党组织共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镇党委在原来四人的基础上,增加聘请了一名“五老”同志为村级党建工作督导员,实行联系村制度,坚实按月指导、按季督查、按年考核制度。

(三)完善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镇党委在推进和谐社会进程中,立足镇情、村情、民情,开展“五个一”大力实施党内关爱工程,并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党内和谐,体现党内关爱。一是完善离任村干档案。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已颁发离任村干证书(或镇党委已下发文件确认)的离任村干部,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镇为单位按年完善并更新离任村干档案。二是建立党内关爱增补长效机制。对文件确认的13名离任村干部,在基础上,按每年10元每月增加补助。对参加养老保险的8名离任村干部,按年240元予以补助;对未参加养老保险的5名离任村干部,按每年480元配套予以固定补助。并将根据财力情况,建立增补长效机制。三是完善离任村干部特别救助措施。对离任村干部因突发性灾害、事故或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离任村干部和农村老党员,年末按程序确定为救助对象,并根据困难程度按200元、500元、1000元三个标准给予救助。在离任村干部配套政策中规定,离任村干部配偶因突发性灾害、事故或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适用本办法,离任村干部直系子、孙在上学,参军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待遇。四是完善定期帮扶制度。对离任村干部,除每年在“七一”和春节分两次开展离任村干部慰问活动,实行镇班子领导结对联系制度,规定除集中组织慰问外,每年联系人要不定期到离任村干家中看望,掌握具体情况,对生活特别困难的,要实行定期帮扶制度,落实脱贫项目和资金,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以期体现党内关爱、帮扶和激励。

(四)完善和建立了村级财务管理和村干部激励机制。全面组建了村党员议事会;坚持村第一书记、书记述职诺廉制度,今年元月在全镇11个村的第一书记、书记中开展了述职述廉测评工作;进一步规范党务公开工作;制订并全面落实《镇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就下一步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将探索邀请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参加,坚持村级财务“一年一审计”制度,“一季一例行检查”制度,并根据群众和在工作中发现的有关村级财务情况“随时对相关村进行确认检查”制度。为巩固成果,我镇正在探索建立村干关怀激励机制。计划从开始推行,在县委政策规定原则内,允许各村在集体经济充裕、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情况下,对村干给予交通、通讯每月补贴50-100元,对部分经济基础较差的村,镇党委政府将考虑适当给予转移支付的方式,实现对村干的关怀和激励。

二、进一步深化第四批选派工作。

镇第四批选派村有5个,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委组织部的领导下,紧密结合实际,切实加强选派工作,进一步创新机制,采取得力措施,探索出了一条锻炼干部与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组织建设相结合的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一)落实选派工作职责。在3月4日前,5名选派干部全部到村报道,镇党委安排专人联系,并就工作和生活进行了安排。明确了书记、镇长、人大、政协、副书记,每人联系一个选派村。每季度一次,由分管副书记或组织委向党委会集中汇报全镇选派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切实做到了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机关单位和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有力地促进了选派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建立选派工作机制。制发了选派工作要点,明确了各村选派工作重点,建立了选派干部教育管理办法,实行定期听取选派工作汇报制度、个别谈心制度和党政班子定期研究选派工作制度。完善选派工作目标考核工作。3月11日上午,召开了选派工作推进会,全体第三批、第四批选派干部参加会议,会上,认真总结了第三批选派工作成绩,部署和安排了第四批选派工作目标和任务。

(三)坚持加强选派干部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树立选派书记的先进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开展深化“双向承诺”活动。六名选派书记根据调查研究的情况,一方

4月农组和选派工作汇报第2页

面在选派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上向党支部和镇党委作出承诺;另一方面,在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在为民办实事、好事上向广大党员群众公开承诺。并建立了科学定诺、组织审诺、公开承诺、认真履诺、民主评诺相关长效机制。在选派村受到了党员和群众的好评。

(四)选聘工作扎实开展。按照县委的安排和部署,镇、村领导高度重视选聘工作。选聘生刘文奇同志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自动化系研究生,9月被组织选派到该镇溪河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近半年来,刘文奇同志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重点开展了溪河社区文明创建、农业气象服务站、组建溪河社区志愿服务站等相关工作。为执行县委要求定期开展选聘工作交心谈心活动的要求,及时掌握其工作动态、工作体会和要求。元月26日,选聘工作镇、村联系人镇人大等相关同志深入到刘文奇家----金盆村新屋组开展家访工作。了解到他家基本情况,基础差,父母亲身体多病,当场帮助协调解决了存在的实际困难,并要求刘文奇同志要正确处理好工作、学习、家庭三者关系,争取在选聘工作上更上一层楼。

三、进一步狠抓“载体”建设

(一)以“双向承诺”为抓手推进载体建设全面展开。坚持以承诺为抓手,切实推进农组工作载体建设,重点开展了“双向承诺”的评议和“双向承诺”工作,各村党组织和选派书记的专项承诺工作,并在3月12日全镇农村工作会议上签订了村党组织和选派书记双向承诺目标责任书。规划“双培双带”、“党员创业”示范基地12处,在规模和特色上,在示范带动作用要求更加明确。全镇357名无职党员设岗履责,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乡村文明等事务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开展了流动党员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对泉州流动支部明确了专人联系,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党员中心户”带动作用明显,全镇50名“党员中心户”每人都就近联系了5至10名党员,定期开展了学习培训、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或建议,并定期开展了公益活动,桃阳村、司空山村、联庆村广泛开展了党员义务植树活动。

(二)组建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站。在条件成熟的司空山村、联庆村、桃阳村、溪河村、石咀村等农村社区依托农民书屋,全面组建社区志愿服务站,按照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乐于为群众服务、高中以上文化、年龄在35岁以下的条件,招聘专、兼职社区志愿服务者。并出台制度,制定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活动,镇党委安排一定经费实行以奖代补。目前,司空山村、联庆村、桃阳村、溪河村、石咀村对照条件,共推荐社区志愿服务者10名,镇党委即将对人选开展考察和聘任工作。

(三)深化城乡结对帮扶工作。继续深化机关单位党组织、

党员与村级党组织、党员的结对共建工作,进一步推进选派、帮扶单位与选派、帮扶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逐步构建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长效机制。一是设立了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先进集体奖。坚持把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村、单位和机关党组织建设考核内容。每年在全镇范围上开展评比和表彰工作。在今年的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会议上,对农村社区结对共建中取得较大成绩中心学校授予了“农村社区结对共建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二是加强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继续强化机关单位和党组织、党员与村级党组织、党员的结对共建工作,逐步完善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三是推动县直选派、帮扶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组织6个选派帮扶单位与司空山村等6个选派村党组织签订了结对共建承诺书,率先开展了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统筹城乡发展,让干部经常受教育,让群众长期得实惠,共同建立干部人才共育基地和机关党员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基地。

(四)狠抓重点村治理工作。镇党委启动了整顿农组工作重点管理村罗铺村相关工作。坚持把整顿工作与罗铺村实际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因村制策,找出工作落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成立组织、选准切入点、找准关键点等方面落实各项整改任务,切实建立整改工作长效机制。为抓好整顿工作,该镇党委专门下发文件督促、指导工作开展,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和组织委员为副组长的重点管理村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为成员。坚持以整顿党支部班子、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坚持思想整顿与组织整顿相结合;坚持走访群众,找准落后原因;坚持深入调研,制定整顿工作计划,确保整顿工作有序开展。针对罗铺村班子涣散的问题,坚持把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整顿工作的切入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该村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等原因,坚持加强农组载体的推进,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发挥党员在茶叶种植、高山蔬菜的种植上发挥引领作用,推进整顿工作深入开展。

派出所发展党员计划第2篇

关键词:高校党委 派 多党合作

一、中共与派关系的内涵

1.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高校中共是政治领导核心,包括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委领导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人事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高校中共领导的方式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实现党管制度、党管干部、党管群团组织、党管派,主要通过管决策、管监督、管党建的领导方式。派是参政党,在政治上是被领导者,是中共的同路人。派成员大多是在高校党委和行政双重的领导下完成工作。

2.共存与监督的关系。共存是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保证,长期共存是政党关系的历史选择,长期共存才能相互促进。因为中共掌握全部的政治资源,所以监督多指派对中共的民主监督。监督是以中共可能犯错误为前提,就是派对学校党委领导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帮助高校党委了解民意,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所谓“监督”是不能就学校大政方针提出反对的见解。

3.合作与参政的关系。高校中共与派合作的目的就是彼此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彼此配合、共同奋斗,一道致力于和谐校园建设的共同目标。合作的基础是中共与派有相近的政治目标、相近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合作形式是在多党合作制度的保证下,双方采取一种积极的心态,通过座谈、谈话、组织活动、情况汇报、视察等方式实现的。参政是派的基本职能,高校派的参政党职能是通过民主管理来实现的。

二、处理好中共与派的三个重要关系

1.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首先,高校党委要坚守多党合作制度。要认识多党合作对基层民主政治、创建和谐校园、提高党委工作实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派也要在思想上和认识上掌握中共的统战理论。其次要创新多党合作渠道。如派参加高校党委相关活动,组织派参加考察,采用座谈会的形式听取派的意见,选派派成员担任高校部门的检查员、督查员、巡视员等,党委领导与派成立对口联系单位,党委成员与派负责人交朋友,全方位支持派的社会活动等。最后,派要主动接受中共的领导。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中共核心领导作用在高校的反映,派要主动学习中共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管理规定,自觉保持参政党的积极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维护学校的安定团结,做好学校党委部署的一切任务。

2.政党间的共存与监督的关系。首先,要建立长效的共存机制。要防止派工作在高校中边缘化,要热情地帮助派开展组织建设工作,主动推荐高校中的知识分子加入派,积极推荐高校优秀知识分子担任派负责人。要落实相关多党合作制度,要在计划上、时间上、经费上、分工上等环节落实相关制度。其次,要发挥派在高校中的监督作用。高校派地位比较特殊,派没有党政权力,他们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他们代表着一定群体的利益和诉求。监督的内容包括学校规章制度实施情况;学校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学校人事任免情况等。最后,中共要做好政务公开和透明。要通过一定的制度确保高校政务公开和透明,党委重要决定应事前征求意见或事后通报。包括学校制度建设、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工资福利等问题。

派出所发展党员计划第3篇

1.强化领导抓帮扶

省农委党组高度重视“三帮扶”和“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提出帮扶工作“一年打基础、二年迈大步、三年变面貌”的总体要求,明确下派干部要做到:围绕实际需求抓帮扶,突破重点问题抓帮扶,坚持统筹兼顾抓帮扶,增强内生动力抓帮扶,用好强农惠农政策促帮扶,坚持在求实上下功夫,切实把帮扶任务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委党组会议要求,成立了由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副主任为副组长,帮扶干部所在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从组织上保障了活动顺利开展。委党组考虑“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政治性强、任务重、标准高、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决定从全委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政治素质好、组织领导能力强、熟悉业务的处级干部,每批1年时间,实行接力帮扶,一帮三年不变,集中全委力a量做好帮扶工作。在下派前,举办了帮扶干部专题培训班,委党组书记、主任任克军同志亲自到会并讲课。同时举行了“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欢送仪式及时把下派干部送到位,第一时间与帮扶地搞好对接。为深入推进“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委领导结合帮扶工作实际,建立了帮扶联系点,带头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以模范行动引领和带动各级党员干部,广泛参与“三帮扶”工作。同时建立了委领导包保责任制,落实每位领导的帮扶工作联系点,9位委领导分别帮扶1个薄弱村、1户困难党员和1户困难群众,作为帮扶工作示范点,较好地发挥了领导在帮扶工作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委里定期对“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进展情况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全面掌握和了解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做到勤沟通、常调度、解难题,确保整个工作抓得紧、落得实、见成效。

2.突出发展抓帮扶

围绕“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的目标任务,把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放在被帮扶村的发展上,做到真帮真扶,动真情办实事。

2.1制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前提。据不完全统计,7月份以来,省农委下派干部深入帮扶村调研200多人次,平均每名下派干部到基层都在5次以上。在调研的基础上,全委每名选派干部都结合帮扶村实际情况,提出了三年发展规划的意见和总体想法。目前,所帮扶的20村,已经有9个村制定完成了发展规划,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其余11个村的发展规划正在着手编制。帮助协调解决发展规划资金20多万元。

2.2真抓实干,破解发展难点 与群众和基层息息相关的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委下派干部从被帮扶村实际需要出发,都把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到三年规划中,共需资金3000多万元。目前,已帮助修建公路10多公里,经管站帮助东辽县建安镇营场村修建农道桥1座,农垦处帮助安恕镇关门村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7万元。

2.3因此制宜,打牢发展基础 根据调研和当地实际情况,下派干部把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帮扶的主要抓手,增强被帮扶村的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东丰县南屯基镇北屯基村等把发展蔬菜棚室建设作为产业发展重点、东丰县白泉镇西柳村把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作为发展重点、东辽县建安镇革新村等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区建设作为重点、东辽县建安镇营场村、安恕镇大道村、白泉镇安全村等把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等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

3.发挥优势抓帮扶

充分利用对农村工作熟悉、对农村政策熟悉的优势,积极发挥职责优势,认真抓帮扶。

3.1充分发挥政策优势 农业处提出在帮扶工作中落实国家补贴政策的程序和对象、投放的资金在合法基础上,对帮扶村进行重点倾斜,把好事办好。乡企处把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拉拉河镇增福村帮扶重点,农机推广站把被帮扶村纳入到辽源国能秸秆发电原料基地,可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00元。

3.2充分发挥科技优势 省农委农业总站、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绿办、乡企处、环保站、蚕研院、蔬菜院等帮扶处室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在帮扶村积极开展重大增产技术、农民职业技能、绿色食品、蔬菜种植、蚕业放养等科技培训,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20多期,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

3.3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结合被帮扶村实际,积极组织本系统、本行业农业专家、技术员直接到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家里,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直接帮扶。下派干部根据本身业务,也直接到村入户进行帮扶。半年来,共组织农业专家、技术员到村入户指导、培训1500多人次,充分发挥农业部门人才和智力的优势。

4.整合资源抓帮扶

4.1整合农委资源 省农委党组对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委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根据帮扶工作实际需要,在认真研究有关政策基础上,为每个村争取国家“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20万元,全委共争取整合资金400万元。

4.2整合处室资源 1人深入基层帮扶,所在处室单位做后盾、全力支持,是农委工作的突出特点。全委20个下派干部所在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都多次深入到帮扶村进行调研,把帮扶工作作为全处室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集中力量,全力做好。省农机鉴定站为帮扶村引进两台单行玉米收割机,节约资金5万余元;委计划处计划为帮扶村解决项目资金50万元。

4.3整合其他资源 为做好帮扶工作,对上积极与农业部沟通,争取支持,对下积极与市、县两级帮扶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各出其力,各负其责,把帮扶工作做实。乡企处与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积极沟通,把推广新型粮食烘干设备和能够防鼠防潮的新型储粮仓建设列入到2012年农业部科研专项中,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与辽源市检察院一起筹措帮扶资金10多万元。

5.立足长远抓帮扶

“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增强被帮扶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按照建强一个班子、发展一批党员的具体目标任务要求,各下派干部和帮扶处室单位,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以增强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引领发展的能力为核心,以健全和完善村“两委”班子和各项工作规章制度为重点,以改善村委员办公环境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村干部素质和致富能力。农机处帮助白泉镇安全村筹措资金10万元,新建(部分维修)村部12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40平方米。蔬菜院计划在杨木林镇兴安村发展一批年轻党员,把能率先致富,又能带领村民致富的党员培养成村领导班子的接班人或入选领导班子。农机鉴定站、土肥站等帮扶单位带领被帮扶村村干部到发展较快的乡、村学习,转变观念,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省绿办把发展党员纳入计划,重点发展年轻同志入党,增强村支部的活力,培养新时期带领农民致富的年轻党员。

派出所发展党员计划第4篇

一、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强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1、切实抓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扎实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第一、二批选派干部的指导员作用,高质量抓好学习动员、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工作,努力解决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和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2、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继续推进和规范党组织设置调整工作,依托产业链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置专业党支部。建立健全村党总支(党委)和专业党支部工作制度,形成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村级党组织和专业党支部的班子建设,突出“创业能力强、奉献精神强和公道正派理念强”的要求,继续做好村党组织继任书记人选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年底前,以县(市、区)为单位,对选派村党组织继任书记进行专门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

3、大力加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按照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全面深化“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为民服务全程工作。会同科协等部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以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双技”培训,提高党员的创业本领。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台帐,深入开展“双向带动”活动。按照党员标准以及“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创业能力强”的要求,加强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发展党员联名推荐工作。健全和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全面推进选派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4、认真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选派干部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九次全会,以及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以及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讨论,精心制定符合村情民意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实施。

5、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宣传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稳定粮食生产,推广良种良法。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发展规划养殖小区。会同商务部门,积极发展连锁化“农家店”。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6、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引导农民根据村情实际,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加大实施“阳光工程”的力度,切实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权益。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和乡土实用人才。落实好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抓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

7、努力增加村集体收入。指导选派干部通过开发资源、盘活资产、兴办实体、搞好社会化服务等多种途径,发展集体经济,重点在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增加集体收入。继续抓好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按照“投向合理、产权明晰、安全可靠、效益明显”的要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合同文本。第四季度,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8、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指导选派干部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沼气,推进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对省里支持选派村通村公路和水利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和工程实施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和工程质量。各级要以发改委、财政等部门为主、党费适当补充,筹集资金,支持选派村建设好村部。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管护制度。

9、深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进党务公开,深化村务公开,每个选派村都要建有党务公开栏,维护好村务公开栏。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

10、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弘扬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经常开展形势和政策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和睦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以党员“双技”培训为契机,大力开展科技入户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陋习。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安全祥和的社会环境。

三、以教育管理为重点,继续加强对选派干部的培养锻炼

11、不断激发选派干部的工作热情。二月底前,各级都要召开选派干部动员会议,学习中央、省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部署,以及2006年选派工作要点,明确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选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4月份以前,省、市组织优秀选派干部进行巡回报告。7月份以前,市、县(市、区)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动选派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12、继续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认真执行选派工作各项规定和管理制度,坚持抓好选派干部吃住在村。及时落实选派干部年度办公经费和生活补助费。加强选派干部廉政建设,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选派干部往来资金备案和公开制度。对选派干部第二年度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研究制定选派干部第三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工作的意见,以及选派干部离任工作验收办法。

四、进一步加强对选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13、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各级选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继续制定支持选派村建设的具体措施。县乡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好选派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并将履行职责情况作为2005年度“三级联创”活动考核的重要内容。选派单位要认真履行选派工作职责,力所能及地帮助选派干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联系领导和责任处室每季度要深入一次选派村,指导选派干部开展工作。认真执行选派单位履行职责情况半年报和各级领导干部联系选派村制度。

派出所发展党员计划第5篇

加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细则

为深入贯彻中共四川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加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川委发[20xx]2号),切实加强我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现结合我市政协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细则:一、切实加强党委对政协工作的领导

第一条把多党合作和民主党派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以及民主党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中共什邡市委常委会议每年至少应两次专题研究人民政协工作。

第二条党委积极支持政协就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政治协商;对宪法、法律、条例、规章的实施情况以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民主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开展视察、考察和调研,反映社情民意,密切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

第三条市委主要领导每年应有1—2次到政协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政协工作中的问题;对人民政协反映的重大社情民意应亲自阅批。

第四条市委、人大和政府应分别有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政协工作。市委常委、政府常务会议成员,应分别联系1—2名党外人士,同他们交朋友,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

第五条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列席市委书记会议和政协领导同志列席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并形成制度。

第六条政协全委会期间,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应到委员小组会上听取意见,接受咨询。

二、积极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第七条市委应坚持对重大决策要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主动与政协协商或征求意见的原则;坚持制订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先协商后决策,对重要的人事安排和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先协商后决定,对平时出台的重大政策和法规先协商后定案的原则。

第八条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协商。

政治协商的内容主要是:

1、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方针政策、重要部署和重要措施。

2、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创建“平安什邡”、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举措。

3、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以及重大改革措施。

4、重大投资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市人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换届时、换届后的人事安排以及其他人事安排。

6、行政区划的调整和重要机构的变动。

7、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重要方面的政策调整及资费调整。

8、协调和处理统一战线各方面的关系和人民政协内部合作的重要事项。

9、党政各部门提出的需经市委决策的重要方案和草案。

10、市委、人大、政府提出的其他政治协商事项。

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有:政协全委会,常委会议,主席(党组)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根据需要展开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代表参加的协商座谈会。

凡需协商的事项,一般应在10天前提交政协,政协应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协商工作,并将结果反馈有关方面。

第九条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遵守法纪、为政清廉等方面情况,参加政协的各单位和个人遵守政协章程和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

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有:政协全委会、常委会议或主席会议向市委、政府提出的建议案,各专门委员会提出的建议或有关报告,委员视察,委员提案,委员举报或以其他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参加市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和检查活动。

第十条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参政议政的内容与形式除第八、九条规定的以外,还包括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政协有条件做的课题,组织调查和研究,积极主动地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多种方式,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充分发挥委员专长和作用,为改革发展稳定献计献策。

三、健全政府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第十一条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措施,如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地方性法规草案等,要征求政协、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政府负责人可应邀参加政协常委会议或其他重大协商活动。

第十二条政府全体会议,要邀请政协、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列席;政府讨论重大工作问题的有关会议,可邀请 政协、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

第十三条政府可就一些重大问题或专业性问题,委托或邀请政协、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调查研究。政府组织的各类检查活动和监察、审计、工商行政、税务等部门的调查,应吸收政协委员或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参加。

第十四条坚持和完善政府有关部门及司法机关聘请符合条件的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制度,拓展民主监督渠道。

四、努力营造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环境

第十五条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要把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列入党员教育和干部培训计划,认真落实。要把人民政协的理论和多党合作理论教育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学习内容,并纳入党校、行政学校的教学计划。

第十六条市委宣传部和市内主要新闻媒体,要把宣传我国政党制度列入年度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政协和民主党派的重要活动,一般应作宣传报道。

第十七条各级党政部门要切实保障政协委员的民主权利。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政协委员有提出批评的权利和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凡政协提出的建议案、提案、报告以及批评意见,经政协办公室以正式文件送达有关方面或部门后,要认真对待,督促办理,并将办理结果以正式文件作出答复。

第十八条政协委员所在单位要关心支持政协委员工作,为他们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第十九条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秘书长联系会议制度,坚持政协秘书长和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联系会议制度,通过会议加强联系,互通情况,协调关系,推动工作。

五、切实加强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

第二十条努力加强政协思想政治建设。政协要有计划地组织委员和机关干部,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协组织的整体素质,增强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增强政协机关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命感。

第二十一条政协党组要认真履行市委赋予的职责,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充分发挥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作用。

第二十二条政协的专门委员会是组织委员开展经常性活动的工作机构,要建立和健全同市委政府有关部门实行对口协商的制度,应建立密切联系,经常通报情况,交换有关文件资料,参加有关的会议,共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第二十三条政协机关干部要纳入整个党政机关干部的交流的序列,合理流动,做到有进有出,在培训、教育、使用和提拔上同党政机关一视同仁,以保持政协机关的活力。

第二十四条政协委员要增强履行职责、参政议政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积极参加政协的工作和活动。要努力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联系自己所代表的党派、团体及有关方面的群众,积极主动地反映社情民意,在参政议政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二十五条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中的共产党员,要政治坚定,廉洁奉公,敬业崇业;要真诚团结党外同志一道工作。

派出所发展党员计划第6篇

问:最近,我们团场有不少私营企业主要求入党,请问考察和接受私营企业主人党要把握好哪些具体条件?

(晓钟)

答:吸收私营企业主中的先进分子入党,要坚持规定的党员标准,贯彻十七大提出的“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符合党员条件”的要求。同时,还应注意把握以下具体要求:财产来源合法,用之得当,模范守法经营,自觉依法纳税;关心爱护员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诚实守信,有良好的品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群众公认;积极支持建立企业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组织,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兵组)

对党组织议定的需要留在党外的知识分子要求入党,必须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问:我市有几个党外知识分子多次要求入党,但他们是经党组织议定,适宜留在党外,参加派的人选,请问该如何处理好这件事?

(石河)

答:党组织议定的需要留在党外或适宜向派推荐的党外知识分子,本人坚持要求入党、符合党员条件的同志,其所在单位党组织或上级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要出面做说服解释工作,向他们开诚布公地讲清楚,留在党外是党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希望他们能够服从工作的需要。同时,为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其所在单位上级党委要将关于“因工作需要,劝说其留在党外或加人派”的意见填入《劝说留在党外人士登记表》,此表应与其申请加入中共的材料一起存入本人档案,以备查考。党组织要像关心党员同志一样关怀和帮助他们,让他们阅看不纯属党务工作的文件,组织他们参加党的有关会议和活动。(兵组)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可以入党,但要从严掌握

问:我连队有一职工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就是前几年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受到处罚,最近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请问像他这种情况能培养发展入党吗?

(连生)

答: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每个公民的职责。作为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和共产党员更应该自觉执行。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申请入党,要严格掌握,在短时间内不能发展入党。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和考察,对计划生育的重要性有了正确认识,并采取了切实的措施,具备了党员条件的,可以吸收入党。(兵组)

派成员可以入党,入党后也无需退出原来的党派

问:我市有一派成员要求加入共产党,请问对派成员可否吸收入党,入党后要不要退出原来的党派。(童明)

答:根据中央有关文件规定,对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派的一般成员,只要他们具备共产党员条件,就可以按照规定为他们办理入党手续。但任派各级领导职务的,应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加以控制,鼓励他们留在党外工作。这样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如个别需要吸收入党时,应由同级党委审议后,先征求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的意见,然后按照规定办理入党手续,报上级党委审批。派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不要求他们退出原来的党派,他们可继续参加原党派的活动和工作,但必须编入我们党的支部过组织生活。(兵组)

因退休书记职务免去后。其委员职务可以保留

问:我厂原党委书记最近办理了退休手续,上级党委已下文免去他的书记职务。但该同志又被聘为厂里的顾问,组织关系还在我单位,请问他在党委会中的委员职务是否可以保留?(丁文)

答:担任党内职务的党员在任期内退休,如果离开了原单位,并转走了党员组织关系,其党内职务即免除。如果退休后继续留在原单位工作,且党员组织关系仍在原单位的,其原任书记、副书记职务一般应免除,委员职务一般可保留至任期届满。如果本人提出申请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担任委员职务的,可按有关规定办理免去委员职务的手续。(兵组)

党组织每半年应对积极分子考察一次

问: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一年多了,不知道党组织对积极分子的考察多长时间进行一次?

(海英)

答:作为入党申请人经党支部研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就进入了考察期。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规定,党支部每半年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入党动机是否端正;思想觉悟是否有所提高;工作学习是否积极努力等。其形式有党组织负责人或联系人找其谈话,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审阅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通过参加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考察等。考察结果要记人“入党积极分子教育考察登记表”,作为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的基础材料。(兵组)

党小组与团小组、工会小组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派出所发展党员计划第7篇

一、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把“三农”工作落实到基层

福建农村地域较大,农村人口2686.2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6.5%。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央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全省农村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三农”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比较脆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民收入低和增收难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70多万,人均收入1000—1500元的低收入人口还有130万。二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一些偏远、贫困乡村在饮水、用电、道路、广播电视、通讯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较为简陋。三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乡村,不少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外出经商、务工,乡土人才缺乏的矛盾逐步显露,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四是一些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党员队伍素质不高,党组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少数村级组织存在“无钱办事”、“无人管事”、“无章理事”、“无址议事”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年6月,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的卢展工同志用一周时间到南平农村调研,深入农户、田间向下派驻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广泛听取反映,总结南平市自*年6月以来下派干部驻村任职的做法和经验,亲自撰写调研报告,并在《福建日报》上发表。省委常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建立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提出从农业科技推广、土地流转、农业经营、社会化服务、劳动力转移、“三农”投入、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组织工作等方面,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并总结推广南平经验,把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强化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加强“三农”工作的关键举措。*年7月,从省、市、县(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央驻闽单位选派出4134名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党员干部到后进村、薄弱村任职,每期任职3年。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基本形成了“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农村工作新机制。

高位嫁接,强化核心。选派208名素质较高的党员干部到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任第一书记,以此带动更多的人才、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弥合乡村工作断层,激发农村基层内在动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组织部门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依托党校、涉农部门科研院所对驻村任职的村支书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农村工作能力。明确下派村支部书记的主要职责,每轮任职工作结束前都要进行检查考评,面貌没有明显变化的村,干部驻村任职工作不能断档,挂钩联系的领导和部门不能脱钩;有明显变化的,则继续指定党建工作指导员,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巩固和扩大帮扶成果。

重心下移,夯实基础。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或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移向农村,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所需要落实的各项工作,直接延伸到了基层的村一级,也把农民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及时地反映到了上级有关部门,构建了一条上下紧密沟通的渠道。任村支书的下派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第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全身心投入、全天候工作、全方位服务。

互动联动,形成合力。通过“下派”,将上级所布置的“千条线”由下派干部这“一根针”直接进入基层,进一步推进城市与农村、机关与基层之间的联动,统筹城乡各种资源,形成推进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把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成效作为挂钩联系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一整套各级党政领导挂点联系、部门挂钩、村企结对共建等帮扶责任制,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通力协作,党委组织部门牵头负责,主动协调,加强指导;涉农部门在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搞好农产品流通等方面搞好服务;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在资金安排、项目审批和立项、信贷等方面向农村基层倾斜;民政、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部门,重点支持农村低保、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一体运作,整体推进。在创新机制的实践中,始终围绕发挥村支书的核心作用来整合力量,展开工作。下派村支书与农民技术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村级计生管理员、文化协管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乡村医生等“六大员”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组成一体运作的有机整体。强化村支书权责,村支部参与“六大员”选聘、任务安排、日常管理、考评考核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劳动力转移服务员、流通信息员、兽医服务员等不同岗位,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依托下派村支书,全面开展“挂村服务、互动联动”工作,建立健全挂村服务的考评办法和督查制度,并与创业竞赛活动紧密挂钩,由组织部门或县(市、区)委农办具体抓落实,使原来下派一个人变成下派一个部门甚至多个部门,形成整体推进的态势。

二、围绕农村发展要务,充分发挥驻村任职干部的作用

省委对驻村任职干部提出“建设好班子,带领好党员干部,建立好工作机制,创造好小康建设业绩,赢得广大群众拥护”等五个方面的职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又增加了“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职责。驻村任职党员干部作为“第一责任人”,直接承担全责,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突出加快发展,在促进农村脱贫致富中发挥引领作用。驻村任职干部视野宽、信息灵、门路多,为农村带去了发展经济的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他们积极引导村两委干部和群众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选准脱贫致富路子,千方百计把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引向农村,大力引进项目资金、创办龙头企业、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帮助农民群众发展种养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仅福州、泉州、南平、宁德市的下派干部村就上了5700多个生产项目。驻村任职干部还在创办村集体企业和生产基地、盘活集体资产、搞好生产和流通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培育村财固定收入来源,增加集体收入。一些村结束村财零收入的历史,走出“无钱办事”的困境。泉州市272个下派干部村*年平均集体收入8万元,比上年增长52%。漳州市79个省、市部门下派干部村,去年新增村集体收入545万元,平均每个村增加6.8万元。

维护农民利益,在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中发挥推进作用。据统计,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帮扶资金达3797万元,各级各部门共投入派驻村的帮扶资金达3亿多元。驻村任职干部善于用好政策,积极协助有关部门督促各项扶贫资金落到实处,同时抓好项目立项、工程招投标、资金支出审批等环节,严格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各级扶贫资金落实到位并发挥效益。除发展生产性开发项目外,在改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方面也办了大批好事、实事,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看电视难等问题,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的支农哺农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

加强教育疏导,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发挥聚合作用。一是倡导文明风尚。驻村任职干部通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成立农民夜校,建立图书室、文化站,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等,向农民群众传递现代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引导他们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为农村发展营造文明和谐的环境。二是密切干群关系。驻村任职干部注意抓好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如建立健全户代表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和村务民主决策听证制度,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三是化解基层矛盾。驻村干部与当地无利益关系,处事公道,对农民群众有较强的亲和力。他们身处最基层,便于了解群众的意愿和思想动态,有利于及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福州市原有20个集体上访重点村,下派干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疏导工作,化解矛盾,使上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增强基层活力,在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一是强化了思想教育。驻村干部都十分重视健全党组织生活,解决村支部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工作。同时,他们的良好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也对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健全了规章制度。驻村干部组织村民讨论制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村民议事制度、村财管理制度,保障村里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三是培养了后备力量。驻村干部依靠村党支部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推动村级班子后备力量建设,特别是培养一个合格的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福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市的下派干部村共培养近8000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4000多名党员,泉州、莆田、宁德市共培养3000多名村后备干部,一些地方还开展了村党组织“三级核心网络”、“党员科技示范户”等活动,为发挥党员作用构建了平台。

三、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的几点思考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要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从目的性的角度说,是坚持以人为本。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就不能说我们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因此,福建省委始终教育驻村干部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保障权益、培养干部、服务农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促进驻点村经济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民。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抓“三农”问题,正是为了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福建省委提出“融入全局、立足多予、注重运作、重在实效”的原则,要求广大驻村干部从全局的角度、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谋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所驻村的发展成为全县、全市、全省以至全国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派出所发展党员计划第8篇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金华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我市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情况,表彰先进,部署工作,动员第四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第二批科技特派员赴各地任职,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会议。刚才,会议表彰了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先进,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同志表示衷心祝贺!同时,向全市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以及为这项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所有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也希望全市各单位及新任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向先进学习,进一步实施好这项制度。下面,我想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实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取得明显成效

全面实施农村指导员制度和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省委、省政府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战略决策。我市根据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行动,完善机构,科学选派,共派出了759名农村指导员和6名科技特派员到各地开展工作;各派出单位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工作,从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广大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实际,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受到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6年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县(市)”。两项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成绩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深入调研了村情民意,为加强和改进“三农”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指导员们一到村,就积极协助各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外出学习考察,结合村情民情,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破解发展难题。据统计,这一年来农村指导员共走访农户91886户,召开座谈会2906次,制订完善村发展规划3044个。通过调研农村实情、制定发展规划,使得广大农民明确了发展思路,增强了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同时也为党委、政府了解农村实情、检验工作思路、掌握政策效应、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兴办了大批实事好事,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着眼于“三农”实际,发挥自身联系广、信息多的优势,依靠派出单位的后盾支持,力所能及地为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解决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一年来,各级指导员为各地在旧村改造、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培训、农村医疗保险、集体经济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共落实发展项目316个,落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893个,争取扶持资金10033.9万元,争取捐赠物质价值达176.36万元,科技特派员积极配合当地镇政府先后开展科普宣传、技术培训71场次,受训农民10893人,发放各类资料18870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完善了村级办事制度,扎实推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广大指导员探索了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对照“三级联创”要求,指导所驻村制定创建“五好村”规划;帮助建立健全村重大事项通报制、民主议事决策制、村务公开制,促进村务决策的民主化和制度化。积极协调村两委班子的关系,帮助培养后备干部,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夯实农村组织基础。据统计,农村工作指导员共协助制订(修订)村规民约686个、主讲党课1045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92人、协助发展党员658人、帮助建立村民活动场所347个。广大指导员还积极协助做好村级组织办公场所的建设工作,全程参与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建设、筹资等各个环节。目前全市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已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所有这些,都扎实地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4、化解了一批突出矛盾,为农村的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干群矛盾、人际矛盾较为普遍的状况,广大指导员正视困难,直面矛盾,发挥相对超脱的优势,通过实施问题收集机制和集中交办制,全面了解村级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社会治安、土地征用、外来人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耐心开展思想工作,努力协调各方关系,积极解决反映强烈的问题,妥善调处矛盾纠纷,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将问题解决在农村基层。据统计,一年来,全市指导员参加调处矛盾纠纷2477起,避免(劝阻)集体上访或275起,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成为了建设“平安义乌”的一支重要力量。

5、注重科技项目建设,增强科技示范带动作用。科技特派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和自身特长,积极筛选申报科技开发项目。6个科技项目总投资880.5万元,财政补助52万元。经过两年的实施,5个项目已完成,科技局于2007年5月29日组织技术、环保、财政等7名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科技开发项目进行了验收。通过现场核查、资料审阅、听取实施单位负责人的工作与技术汇报及提问等方式进行,5个科技特派员项目通过了验收,并对每个项目形成了验收意见。5个项目增加经济效益1117万元,节约费用500多万元,增加税收68万元。

6、锻炼了一支干部队伍,为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树立良好形象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服务,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更加了解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学到了许多在机关无法学到的东西,体会到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锻炼了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农村是最能锻炼人、培养人的地方,广大指导员积极地投身到农村这块广阔天地中去,获得了真知,增长了才干,进一步转变了作风,强化了群众观念,提高了为农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本领和自觉性,通过锻炼,有部分已经走上了更重要的工作岗位。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指导员素质参差不齐,作用发挥不平衡,少数指导员的事业心、责任心不强,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二是一些乡镇对指导员的日常管理不到位,在制度上和工作中还有不完善之处;三是一些派出单位对指导员工作支持力度不大、生活关心不够,后盾和依托作用不明显。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和克服。

二、提升工作,坚持和完善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制度

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的要求,总结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坚持和完善农村“两员”制度,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实施镇(街道)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镇(街道)选派的指导员是整个指导员队伍的主体,其素质高低、作用发挥得如何,决定着指导员工作的整体成效。随着农村基层管理服务要求的提高,也对创新乡村管理体制、加强基层工作力量提出了新的任务。我们必须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和任务,全面建立乡镇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队伍,尽快实现从“兼职”、“联村”向“专职”、“驻村”转变。要确保人员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努力使农村工作指导员队伍成为“农村社区工作者”的中坚力量。要从实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派驻方式。要突出重点,向新农村建设任务较重或问题较多的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集中村,要求每村派驻一名专职驻村指导员;人口规模较小、总体情况稳定、工作量较少的行政村,可根据镇(街道)干部资源状况,实行“一人带多村”的模式。要严格选派条件,建立科学的选派方法。出任专职指导员的镇(街道)干部要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敢于直接面对问题,热心服务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擅长协调各方关系。要认真分析镇(街道)干部的现状,按照专职驻村指导员的基本条件,坚持因村派人与因人定村相结合,采取镇(街道)干部与拟驻村双向选择等办法确定人选。

2、进一步优化市机关干部出任指导员的派驻机制。市机关各单位要选派善于解决农村基层问题的干部,到最需要的村去,并建立各级机关帮助指导机制,推动各级各部门关心、支持、服务“三农”,更好地落实农村的各项工作。

要建立经常性的选派机制。市机关选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主要从三类人员中考虑的,一是派驻地迫切需要的有专长、有工作经验,能够为派驻村解决实际问题的干部;二是尚未经过基层锻炼的后备干部和需要到基层锻炼的年轻中层干部;三是在机关工作两年以上的新录用公务员和干部。下去后要重点指导帮助解决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帮助农村改变面貌、更上一层楼。这次我们市机关选派的指导员派驻村与单位的新农村建设联系村统一起来,派出单位要当好农村工作指导员的坚强后盾,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尽力支持派驻村。各派出单位每年要专题研究指导帮助工作,领导要深入派驻村指导工作,部门分管领导要每两个月去一次派驻村,主要领导要每半年去一次派驻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

3、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重在把科技的供需双方紧密连接起来,更好地满足农村的科技需求,探索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要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专项行动计划。以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主线,以“抓二产(兴办企业)、促一产(发展规模种养业)、带三产(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为重点,进一步拓宽扶持领域,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扶持形式。要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长效运作。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农村科技体制创新的重要途径,发挥市场对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要突出科技特色,进一步明确科技特派员的定位;突出互动联动,发挥农村科技工作者的整体优势;突出能力建设,提高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水平;突出目标管理,继续发挥政府在深化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方面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要根据各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实行不同的派驻和服务模式。

4、进一步完善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作用的工作机制。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以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下一步,要围绕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重点建立健全四个方面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对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阶段性工作的布置机制。我市要根据“十一五”时期的总体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年度计划,对指导员特派员任期的不同阶段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和工作任务。

二是健全镇党委、街道党工委的日常管理和指导机制。各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切实承担日常管理主体的职责,对各级选派的指导员特派员实行属地管理。通过定期召开指导员工作例会,听取指导员的意见建议,及时布置落实工作任务,经常进行督促检查。

三是建立健全指导员特派员的工作参与和沟通协调机制。要认真落实有关规定,通过安排市机关派出的指导员出席或列席各种会议等形式,实行驻点带面,促进与镇、村工作衔接和全局工作的落实。有关部门和镇(街道)在安排村级有关建设项目及资金补助、发展党员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等工作,要认真征询驻村指导员的意见。镇(街道)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向上申报科技项目等也要多征求科技特派员的意见,逐步形成沟通、参与、协调的机制。

四是完善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反映问题与难事交办督办机制。镇(街道)党委要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及时收集、梳理指导员和特派员反映的问题,责成有关办公室及时处理解决。要建立农村“两员”反映问题的收集梳理、集中交办、检查督办制度,通过领导专题现场办公等形式,帮助解决镇(街道)难以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部门服务的延伸。

三、勤奋务实,努力做好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工作

这次会议以后,各位选派的指导员、特派员必须在本周内全部到位,同志们将奔赴新的岗位,到农村任职。在这里,我对新任指导员、特派员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1、大兴学习之风,珍惜机会,锻炼自身。基层工作经历是机关干部不可缺少的一课。各级指导员要珍惜机会,把驻村工作作为锻炼自己、增长才干的良好机会,虚心学习,安心工作,在帮助所驻村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特别是要做到学以致用,把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2、大兴务实之风,真抓实干,办好实事。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要按照“六大员”的职责和要求,进一步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深入群众,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最大可能地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要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作为当前工作重点来抓。要重视抓好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稳定以及基层组织建设。要认真梳理任期内必须完成的工作,做到善始善终。一些重点项目的确难以在任期内结束的,要帮助做好延续和衔接,使得这些工作能够顺利实施下去,做到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3、大兴创新之风,积极开拓,有所作为。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要在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一定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要与基层干部一起,明确任务,求真务实,大胆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和具体办法。工作创新需要观念创新作基础,要更多的给村干部和农民带去新的信息、新的观念,帮助干部群众树立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全新观念。要善于总结提炼群众的创造,善于把自己建设性的意见转化为村班子的集体决定,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派出所发展党员计划第9篇

当前全党全国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奋力开创各项建设事业的新局面。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动员会议,就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个具体行动。刚才,刘部长宣读了《中共临颍县委临颍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的意见》,乡镇、局分别代表乡镇党委和县直单位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希望大家认真领会这次会议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

下面,根据县委研究的意见,我就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讲三个问题:

一、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事关农村发展大局,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抓紧抓好

大学生是极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和选送优秀村干部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是县委、县政府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四个迫切需要”上来。一是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村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农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农村面貌正在逐步改变。尤其是围绕新农村建设,从中央到地方,上级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就我市来讲,年初,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办好的“十六件”实事,大都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如“双汇产业化工程”、村村通、安全饮水、沼气建设、“两免一补”、农村低保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有今年我县加大了对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的奖励力度,在项目、资金等方面较往年都有了较大的投入。但由于历史的、体制的等多方面的原因,破解“三农”问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就我县来看,全县73万人,农业人口就有近60万人,占总人口的近8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临颍,重点、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尽管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县“三农”工作取得很大成效,新农村建设不断实施突破,但也必须正视,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农村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再加上农村吸引人才的政策体系和配套机制尚未形成,人才缺乏导致新农村建设动力不足问题,已成为当前必须着力破解的突出矛盾。就乡镇来讲,目前在乡镇机关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也是屈指可数,而村一级除了南街、北徐等几个强村外,相当一部分村班子中几乎没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人才的缺失,就意味着知识、信息的缺失和一些稀缺生产要素的缺失,这个问题必然在“三农”工作的各个层面反映出来,必然制约县城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们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和选送优秀村干部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就是要通过向农村输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帮助农民群众理清思路、加快发展,引导农民群众崇尚文明、弘扬新风,进而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二是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尽管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但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根本、是关键,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基本要求,哪一个方面也离不开一个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党支部。近年来,我县以“三级联创”和驻村工作为载体,以培育“双强”党员干部为重点,不断深化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村级干部队伍和村级组织也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比如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高,村级班子的整体效能还不够强,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等等,直接影响着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同时,大量的优秀人才包括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经商,虽然开阔了视野,带回了信息,但也给村“两委”班子选配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很难通过自身力量得到改观,亟需借助外力来激活、来促进、来提高。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可照搬的模式和经验,需要我们立足实际,大胆探索,不断闯出新的路子。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和选送优秀村干部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为农村干部队伍输送、培养新鲜血液,有利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功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共建新农村。三是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是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的迫切需要。“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近年来,我县农村经济社会之所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强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关键在人,在于有一支拼搏进取、勇于创业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这是我县农村发展的希望之所在。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这支队伍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建设更高标准的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在结构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从组织部门掌握的情况看,全县村干部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468人,占总数的21.6%,30岁以下的只有256人,仅占11.6%;从知识结构看,村干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28人,占总数的1.8%。通过这一组数据,不难看出,要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必须在优化干部队伍年龄、文化结构上狠下功夫。通过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和选送优秀村干部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可以不断改善农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根据市委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我们决心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县“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这个目标实现了,就会有效促进农村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断优化,逐步造就一支年纪轻、文化水平高、作风优良、综合能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四是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是加快干部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实践出真知,基层出人才。干部的成长,一靠学习,二靠实践,而最根本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实践。农村是一所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大学校。就我们选派到村任职的同志来讲,在那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选派的同志,都是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的部分同志,生活在县城,工作在县城,这些同志基层实践经验欠缺,对农村工作知之甚少,处理一些基层问题时往往感到心中无数、办法不多。选派大学生村干部,为机关干部的锻炼成长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和平台。派驻后,大学生村干部能够真正深入到农村,零距离和农民打交道,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去了解农村、农业和农民,听到平时听不到的话,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事,学到在办公室不能学到的东西,解决许多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从而增强派驻干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和选送优秀村干部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这项工作搞好了,全县上下建设新农村的内在动力必然不断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迸发出新的活力,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将早日实现。

二、围绕新农村建设重大任务,扎实推进大学生兴村计划

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推进大学生兴村计划,必须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特征,积极探索新路子,不断完善新机制,使这项工作更好地发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进而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激励措施,文件上都比较清楚了。在这里我着重就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干部作用问题,强调四点。

(一)要把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成十七大精神的宣传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把党的十七大精神宣传到基层,贯彻落实到基层,使之成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大学生村干部文化知识和政策理论水平相对较高,在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各乡镇党委和有关部门要注重发挥他们的优势,组织他们认真研读十七大文件,原原本本学习十七大报告和,全面准确地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带动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好、引导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把十七大精神真正宣传到农村、贯彻到农村,尽快把广大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上来。特别要紧密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和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等方面的新要求、新举措作为宣传贯彻的重点,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十七大精神,不断在认识上取得新提高,在实践上取得新成效。

(二)要把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成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突击队。十七大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作为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发展,始终突出发展,毫不放松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建设新农村,必须夯实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力的提高,就没有农民生活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经济基础。谋发展需要理清思路,思路正确才会有出路。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在讲到农村发展问题时曾提出实施“五个一”工程的具体要求,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我们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就必须教育引导他们不仅自己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且要根据村情民意,积极探索新思路,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村情民情,找准村里的优势、现状和潜力,选准推进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科学确定发展规划和针对性强的具体措施,尽快使所在村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针对大学生村干部任职村的不同情况,认真分析每个村的特色优势和有利条件,努力在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求突破、找路子。实践证明,选准一个产业,可以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我县的靠粮食深加工,北徐靠生猪养殖、屠宰分割加工走上了强村之路。当然培育主导产业,必须立足村情,顺应民意,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种则种、宜养则养,但不论走哪条路子,都要始终绷紧发展这根弦,只有这样,我们实施大学生兴村计划,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和选送优秀村干部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工作成效才能得到体现,广大大学生村干部也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按照建设新农村的总体布局,积极创造条件,统筹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并注重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动农村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三)要把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成与农村干部群众并肩战斗的工作队。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要靠一个强班子、一支好队伍。“给钱给物不如配个好支书,发家致富关键要有好支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极其重要。无论是从全国各地市的一些强村看,还是从我县的一些强村看,一个村工作干得好与坏,经济发展得快与慢,精神文明建设如何,与村级组织的强弱,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头雁”的素质高低,对一个村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说外地的,就说我们临颍县南街、北徐庄、龙堂、和胡桥等这些强村,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这些村之所以成为好的典型,说到底在于有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的好班长,带出了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我们选派大学生村干部,就是要培养更多的带领群众创业发展的领头雁、带头人。这次会议之后,我们就要选派一批优秀大学生到村里工作,不管是在村党支部任职,还是在村委会任职,都是对村“两委”班子结构的改善、力量的加强。从一定意义上讲,通过这种形式,帮助村里建好一个班子,就是为群众谋取的最大实惠。有了一个好班长,带出一个好班子、好队伍,再加上理出一条发展的好路子,建立一套工作好机制,村里就会不断发生新变化,这项工作就一定会赢得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肯定和欢迎。

(四)要把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成农民群众拥护的服务队。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十七大报告的最大亮点。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县开展“三级联创”和驻村工作的实践表明,切实关注和改善民生,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是赢得农民群众支持、迅速打开农村工作局面的重要切入点。驻村工作为什么被群众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工作队为什么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关键就在于广大工作队员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像省政协驻皇帝庙乡商桥村工作队,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积极协助村“两委”搞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今年以来,帮助所驻村成功申报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国债资金沼气发展项目、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学校课桌凳更新项目、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和农民体育健身项目等7个项目正在陆续实施中,援建的标准化肉牛育肥养殖小区也已破土动工。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我们选派大学生干部到村里工作后,一定要把解决好农民群众最紧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切实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认认真真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农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脚踏实地的干什么,农民群众缺什么、愁什么,就想尽一切办法给予帮助,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感到温暖、受到鼓舞。应该说,我们的大学生村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方面同样有不少优势,特别是选派的大学生都有单位作后盾,可以发挥单位的职能优势,为群众联系项目、提供信息、传授技术,以及帮助改变村容村貌,开展一些扶贫帮困活动等等。就是大学生村干部本人,也有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完全可以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引导大学生村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进而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为党和政府增添光彩。

三、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大学生兴村计划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