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橡皮泥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12 07:24:10

橡皮泥教案

橡皮泥教案第1篇

郑妍君

设计意图: 漳浦肉圆是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城民间一大特色小吃,纯手工肉丸,独特工艺为民间祖传不外露,没有添加任何色素和添加剂,肉丸吃起来清脆而且有弹性,又Q又好吃。班级的孩子也都和喜欢吃肉圆。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橡皮泥团圆的技能。

2、初步尝试分橡皮泥,知道橡皮泥越多,搓的球越大。

3、了解肉圆是漳浦县的一大特色小吃,体念泥工活动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活动准备:

1、实物肉圆。

2、各种颜色的橡皮泥若干、人手一个泥工板。

活动过程:

1、观察肉圆,了解肉圆是漳浦的一大特色小吃。

讨论肉圆的外形特征——圆圆的、香香的。

出示肉圆,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颜色的?请幼儿闻一闻,感知肉圆的味道。

教师总结:这个白颜色的肉圆是圆圆的、闻起来香香的。还有肉圆是漳浦的一大特色小吃。

2、教师出示橡皮泥,示范用团圆的方法做肉圆。

教师:圆圆的肉圆真好吃,这里有许多彩色橡皮泥,我们用它来做圆圆的肉圆好吗?教师示范用红色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圆圆的红肉圆。

3、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才能变出一个大肉圆?

使幼儿知道泥越多,搓的肉圆越大。

4、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引导幼儿先分泥,再搓球,鼓励大家用橡皮泥做一个彩色的大肉圆。 提醒幼儿将不用的和搓好的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帮助。

5、展览作品。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肉圆搓得最圆?

橡皮泥教案第2篇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第一步,新课导入。老师说:“这节课我们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前老师已经批改了大家的学案,并进行了批注。请对照学案,把你的想法和组内的伙伴们交流一下,交流的同时并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动手操作来验证你的想法。”学生组内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对“学案”的先学过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感知。教师在课前对学案的批阅,知道了学生的 “疑惑处”,使教学真正达到“目中有人”“以学定教”。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组内交流,尝试同伴互助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提出新的困惑。

第二步,全班交流释疑。①完成“学案”1题: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如:橡皮泥、土豆等,它们的形状是: 。(填“规则”或“不规则”)②完成“学案“2题:想办法求出它们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组1:我们认为橡皮泥、土豆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全班都正确)。

组2:我们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数据,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板书公式)算出橡皮泥的体积。这是我们小组的想法,请问哪个小组还有补充?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组3:在捏橡皮泥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保证捏成标准的长正方体,否则测量它的长、宽、高数据时会出现偏差,体积算不准确。

师:你的建议非常好(指组3)。在把橡皮泥捏成长、正方体的过程中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形状改变了,体积没变。

师:在数学中,这叫“等积变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演示计算橡皮泥的体积,学生学会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分别达成了学习目标①③。

师:这个土豆能变形吗?怎么办?

组3:我们把土豆放进水中来测量它的体积。先看好原来水的体积是600ml,土豆放进去,水面上升了,这时水和土豆的总体积是750ml,用750ml-600ml=150ml(板书),就是土豆的体积。

师:像这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水法”。你知道有和这个方法类似的故事吗?

生:“曹冲称象”“乌鸦喝水”。

师:在数学中,是运用了“等量替换”思想(板书)。在刚才测土豆体积中,谁的体积等量替换了土豆体积?

生:上升水的体积。

师:在“曹冲称象”中谁的质量等量替换了大象的?

生:石头的质量。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三类,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用“排水法”求体积的操作中,能让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体会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并能联想到“曹冲称象”“乌鸦喝水”故事,体现了思维的层层递进。分别达成学习目标②③。

巩固知识,拓展应用

第一步,完成“评价检测单”1题:求玩具小鱼的体积吗?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检测单上,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完成情况。全班交流。组4学生说:450-300=150ml=150cm3。全班正确,达成学习目标②。

第二步,完成“学案”3题:你的方法还可测出 、 和 的体积?(选择一个物体操作验证)

生:石头等可以沉下去的物体的体积,如苹果(边说边演示)。

师:能准确测出吗(边说边演示)?

生:不能,因为不能全部浸入。假如把苹果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就可以。

师:乒乓球呢?

生:不可以,可以把乒乓球放进装满沙子的杯中测量,这叫排沙法,对吗?

师:正确。图钉的体积怎么求?(把一个图钉扔进水中)水面有变化吗?

生:看不出来,可以先求100个图钉的体积,再算出一个的。

第三步,完成“评价检测单”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评,最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评教学的一致性最易被教师忽略,一节课学什么(学习目标)、怎么学(学习过程)、学得怎么样(学习结果),必须从始至终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练习检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堂完成、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逐一对应是否达成学习目标。

反思总结,深化理解

师:回顾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内容?

生1:学会用“等积变形”或“排水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生2:知道了“等积变形”“等量替换”数学思想。

生3:我通过动手操作学会了怎么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生4:我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橡皮泥教案第3篇

习作教学一直是所有师生的痛,教师怕教、学生厌写,现今常态下的习作教学要么有些学生抱着作文选在那儿认真“借鉴”,要么就是咬着笔头皱眉深思;要么苍白无力地想象所谓的过程,真是苦不堪言。

最近读了《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深受老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启发,在我的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案例设计]

“玩”出来的作文

一、激趣导入,动眼看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橡皮泥吗?

2.介绍一下你的橡皮泥朋友。看到这一大盒(桶)橡皮泥,你想到什么成语?彩虹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你的橡皮泥朋友可不止这些颜色哦,你的橡皮泥分别有哪些颜色?怎么来形容它?

3.大眼观察。其实,我们在《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学过不少表示鲜艳色彩的词,比如:金黄、雪白、天蓝……它们都是什么样的颜色呢?你能找出一种橡皮泥来表示一下吗?你能用“像____一样的____色”来说说吗?

[简单直接,开门见山,这是语文教学的倡“简”。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积累词汇,调动视觉感官,加深印象,为后面教学作好铺垫。]

二、亲身体验,动手玩

这么多漂亮的颜色丰富的橡皮泥,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用你的巧手做出来吗?下面我们就用你的巧手来捏一捏,变一变,用它向我们展示一个神奇的世界吧!

友情提醒:玩的时候记住你是一步一步怎么玩的,待会儿,如果你的作品特别生动,你要当小老师教教大家的哦!

[动手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这是生活的再现,也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更是学生取材、获得创意的重要过程。]

三、习作展示,动笔写

如果把今天的活动记录下来,那是非常精彩的、令人难忘的。

出示习作选题:

1.你的橡皮泥如何?你是怎样用它来完成你的作品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创作过程。(注意讲清色彩、形状和先后顺序)

[老师提供的词语超市]

捏 切 戳 粘

按 压 揉 搓

生动 灵活 栩栩如生 五颜六色

惟妙惟肖 形象可爱 活灵活现 五彩缤纷

2.把你们小组的橡皮泥作品集中起来,编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围绕以上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进行习作展示。

[两个选题留给学生创作选择的空间,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欲望,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他们自主内化教学内容,积极地面对习作教学,这是我们习作教学的最高境界。同时,写作空间得到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也就得到解放,创新的灵感也不可遏制地迸发出来,各种独具创意的表达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了。]

[案例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来源于生活,写作是生活的提高。”在本节习作课上,学生充分享受了生活,反思了生活,创造了生活。

一、看是生活习作的准备

视觉感官所接收到的是最真实的生活原景,在学生的思维中,生活是丰富的,但大多是他们的无意行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停留”并产生兴趣。因此,我在课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回忆一些与本课有关的信息,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气息,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挖掘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玩是生活习作的经历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其实就是说,生活,特别是印象深刻的生活是学习的基础。玩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印象的过程,在经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方法的指引,在学生的意识表层中已经有了非常愉快的积淀,以往排斥习作的感觉大大减少。

三、想是生活习作的创作

放飞自己的思想,让眼中的、手中的东西都富有生命,这是小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想象是语言内化和生成的最佳途径,学生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之上,把生活体验转化为自己习作的基础语言,同时插上想象的翅膀,构建一个童话世界,让手中的东西富有生命,让学生享受创作的乐趣。

四、写是生活习作的再现

橡皮泥教案第4篇

橡皮泥――益智的世界

小小软软的橡皮泥,怎么会给宝宝带来那么多的快乐?看看下面几个场景,就可以领略橡皮泥的魅力了。

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

宝宝拿着几个做小饼的切割器,切下来一个一个的饼坯,妈妈拿着擀面杖,把宝宝切好的饼坯压扁,擀圆,包成小饺子。

益智效果:宝宝想象力的点滴渗透全在妈妈的掌握中,妈妈的肯定对于宝宝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即使宝宝捏得什么也不像,妈妈也要极大地发挥个人想像力,给宝宝的作品加以总结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宝宝的想象翅膀也会越飞越高。

初识斑斓色彩

色彩斑斓的橡皮泥让宝宝爱不释手,一会儿把红色和蓝色的橡皮泥揉到一起,一会儿又把白色和黄色的橡皮泥揉到一起。仔细看一看,咦,发生什么变化了?

益智效果:有些妈妈对于宝宝把多种颜色的橡皮泥捏在一起,感到很恼火,认为宝宝浪费了橡皮泥。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宝宝在对单一颜色有了认识之后,便期待多种颜色结合起来后产生的效果,妈妈不妨配合宝宝的好奇心,和宝宝一起融入多彩的橡皮泥世界。

培养发散性思维

宝宝乐此不疲地玩着橡皮泥,成品一个接一个新鲜出炉。在妈妈看来,这些不过就是一些或扁或圆或者粗细不等的长条,但在宝宝眼里这些就是汤圆、胡萝卜、薯条……

益智效果:橡皮泥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带给了宝宝创造的空间。在妈妈的引导下,宝宝完成了压一压、拧一拧的麻花:盘一盘、卷一卷的小蜗牛:搓一搓、剪一剪的面条……妈妈尽可以放手让宝宝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给宝宝提供一些如牙签羽毛等辅材料,让宝宝自己动脑筋:圆圆的泥块四周装上牙签就是太阳。装上羽毛就是小鸡。宝宝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会更积极地去创造,从而培养他的发散性思维。

橡皮泥“保鲜”法

橡皮泥在外放的时间一长就会变硬。在不玩的时间里,应该如何“保鲜”呢?

橡皮泥“保鲜”法

橡皮泥长时间在空气里就会变硬,这样的橡皮泥很难提起宝宝玩的兴趣。所以,妈妈还是让宝宝把玩过的橡皮泥“请”进密闭的容器内吧。还可以将冰箱的冷藏室作为橡皮泥休息的地方,因为冷藏室的温度和湿度适宜,橡皮泥待在那里不会变干弯硬。

Tip:如果橡皮泥真的变硬了,妈妈千万不要轻易把它扔掉,可以在变硬的橡皮泥上加点甘油、水、反复捏,慢慢地,你就会发现,橡皮泥又恢复到柔软的状态了。

作品保鲜法

通常橡皮泥作品的保存时间都不长,但宝宝费那么大力气做出的“大作”,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它变质呢?可以试试熬一点浆糊。和透明指甲油以1:1的比例调稀一点均匀涂在作品表面,这样的话,“大作”就可以保持一年左右。

1个小认知

孩子的学习向来脱离不了连贯性、故事性、幻想性和趣味性,而趣味性的学习更是为孩子们所倾心接受;尤其适合于年纪小的宝宝,因为趣味就是游戏的延伸。唯有趣味性的引导和学习,才能令宝宝体会,在没有压力之下学习所产生的乐趣;还能从小培养孩子拥有幽默感。只有心中常怀喜乐,才能养成乐观的个性。

1首儿歌

船儿在水中摇,

云儿在天上飘。

鸟儿在不停地唱着,

花儿在微微笑。

妈妈在前面跑,

爸爸在后面笑。

我在中间蹦蹦跳跳,

生活呀多美好!

一本书

《我会永远伴着你》

用心去爱一个人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鼠爸爸耐心照顾着鼠宝宝,保护它们的安全;小羊虽然胆怯,但它们还是喜欢在一起玩耍;就连小刺猬们也喜欢蜷缩着身体依偎在一起。原来,一句 “我爱你”有这么多种表达方式。

书目推荐/妈妈宝宝书友会省略

1个本领

认识水的浮力――在浴缸里接满水,然后把宝宝的玩具放进水里。让宝宝了解水是有浮力的。看看哪些玩具会沉到水底,哪些玩具会浮在水面上。让宝宝知道塑料玩具可以浮在水面上,铁制玩具和木制玩具都会沉到水底。

1个小测试

接种甲肝疫苗以后多久能产生免疫力?

A 4周

B 8周

答案:(B)

木玩世家穿线龟价格:55.00元

以色彩来刺激宝宝的视觉系统,接触基本图形。特殊图形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练习宝宝的抓、捏等基本动作,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反复让宝宝自己随意抓、捏,并在宝宝取到手中时认真告诉他:“这是红色(绿色或黄色)。”教宝宝认识该款产品的所有图形,并让他能够动手穿线。简单的图形学习,在组合过程中可有效地促进宝宝的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

橡皮泥教案第5篇

1 发现并分析问题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对猜想“导体的电阻和哪些因素有关”时,由于“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它的认识也处于比较肤浅的阶段,再加上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在课堂上表现茫然,觉得无从猜起,尤其是“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这两个影响因素。不少老师采用将“电流”类比“水流”,借助“水管中的水流受到水管的阻碍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而联系到“水管的长度”和“粗细”,再迁移回“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效果仍然不佳,只是将一个抽象的问题换成了另一个抽象问题,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结果成为教师的“启发式”猜想,学生思维被迫跳跃,难以理解。

2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了解了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认识了一些常见导体,也知道可以用同一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来显现导体电阻的改变,电路见图1,为便于接入导体,图中M、N处接两只鳄鱼夹。

3 思考问题的解决途径

在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很多时候华丽的语言也显得苍白无力,“事实胜于雄辩”,如果能设计实验,为学生的猜想提供真实的猜想依据,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猜想。在实验中如果能让学生们亲眼看到当我们改变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时,导体的电阻也发生明显变化,那该多好啊!只是在选择导体时,难以找到能轻易改变长度、横截面积的“柔软”导体,于是笔者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进行突破。

实验方案1 能够“拉长”的铅笔芯。考虑到铅笔芯是学生比较了解的导体之一,准备采用将两支铅笔芯并排捆绑,然后进行局部“拉长”的方法进行。为使两根铅笔芯之间接 触良好,选择了普通文具店也能购买到的“考试专用”扁口铅笔芯。将两支铅笔芯叠放,用两枚小橡皮筋进行固定,注意两头分别露出一小段,便于用鳄鱼夹接入电路,如图2。实验时用两只鳄鱼夹分别夹在铅笔芯两端(单根),观察电流示数。然后将两只鳄鱼夹轻轻拉开一定间距(注意不要使笔芯脱落),如图3,此时可以看到电流表示数有明显减小,实验完成。

由于铅笔芯比较细,这种实验方案的器材可见度不是很好,所以又设计了以下方案,使实验的可见度和现象更为明显。

橡皮泥教案第6篇

①乐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②大胆探索,寻找让橡皮泥浮起来的不同方法。③学习变换角度思考问题。

二、活动准备

橡皮泥、盛水的水盆、纸、树叶、泡沫、碗、磁铁、勺子等;有关死海的视频、幻灯片。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出示橡皮泥)小朋友,你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摊开手,孩子们看到橡皮泥),你猜猜它在我的水杯中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下去)

(2)借助外力,将橡皮泥浮起来。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也浮在水面上呢?你来帮忙想想办法。

在每个桌上有一些材料,你看看能不能借助于这些材料将橡皮泥给浮起来呢?

幼儿操作。

小结:借助于一件能浮在水面上的东西,便能让沉在水里的橡皮泥也浮出水面。

(3)改变自身,将橡皮泥浮起来。不过,橡皮泥可跟我说了,老是依靠别人的力量,觉得挺难过的,它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浮在水面上。你有办法吗?

你可以动手试试。

小结:我们将橡皮泥变成船、碗等,船在水中,排水质量等于其重力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因此船能浮在水面上。

(4)改变溶液,将橡皮泥浮起来。我也找到了一个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你们看:我不需要其他物品,也不需要改变橡皮泥的形态,你们信吗?

噢,这是怎么回事呢?秘密就藏在这杯水里。我在这杯水了加了足够溶解的盐,改变了水的浓度,也能让橡皮泥团浮出水面。

(5)经验拓展,介绍死海。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水分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长年累月而成为今天最咸的咸水湖。

四、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幼儿应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于是我在活动中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为此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活动环节,从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出发,激发幼儿一步一步地探索、尝试与总结。幼儿学习科学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活动是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参与的探索活动。

一个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我们备好课,还要备好孩子,备孩子就需要了解孩子们已有的经验。于是第一个环节,我将激活孩子们已有的经验,猜猜橡皮泥在水里的现象,这一关孩子们比较顺利地完成了。

科学活动不仅要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初步的动手能力。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为每个孩子们提供了橡皮泥、盛水的水盆、纸、树叶、泡沫、碗、磁铁、勺子等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尝试,孩子们得出一个结论,借助于一件能浮在水面上的东西,便能让沉在水里的橡皮泥也浮出水面。

活动中我步步设疑,在第三个环节时,我又借助于孩子渴望战胜困难的心理,提出疑问:不依靠别人的力量,自己能否浮出水面。于是我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孩子们再次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在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几次不同形状的尝试,发现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将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出水面。

科学活动的关键是要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思维品质,而逆向思维的培养最能改善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因此,第四个环节,也就是我活动的亮点所在,孩子们是从改变物体本身尝试着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通过观察我的实验,他们惊奇地发现我没有改变物体本身的形状和重量,而是通过改变水溶液让橡皮泥在水中浮出水面。该环节我着重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孩子们的逆向思维,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橡皮泥教案第7篇

课前热身

欣赏绘本大师的力作

在开始我们的盘子课前,先听一个鸟老师很喜欢的故事——《佩泽提诺》吧!这是绘本大师李欧?李奥尼别具特色的作品,里面的人物都由小小的色彩方块组成,而且阿甲老师在翻译时也给每个人物起了好玩的名字,“飞毛腿”、“山顶客”、“飞得高”、“游得快”、“智多星”。大人看起来很抽象,小朋友却能毫无障碍地接受。

鸟老师借讲故事的机会,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一下李欧?李奥尼最常使用的拼贴手法。我们做橡皮泥盘子画,运用的不也正是这种自由灵动的拼贴技术吗?只不过我们要把所有技法、手段都放下,鸟老师不希望小孩子的思维被技术性的名词压着。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孩子们和大师的差距只在技术层面,而想象力方面,儿童绝不输给任何大师。

课程设计

寻找最简单的方法,让孩子的想象力尽情发挥

原始困难:盘子加橡皮泥,以前我们也玩过,但用的是二手市场买来的旧瓷盘,当时就感觉有两个问题:

1.瓷盘子需要用丙烯颜料才画得上,丙烯蹭到衣服上可真是洗不掉;

2.橡皮泥在光溜溜的表面不容易被黏上。

解决方案:

1.橡皮泥粘在纸质盘子底上,比光溜溜的瓷面要牢靠不少。

2.在纸盘子上,可以用水粉颜料画,蹭到身上、手上都可以很容易地洗掉。

如此这般,一来二去,我们琢磨出纸盘子加橡皮泥的“改良版”,这两点小小的改良,让小朋友感到非常顺手。千万别小看这份“容易”,孩子们因此可以用更多玩游戏的心态来创作。

鸟老师这样做

一直以来,鸟老师都在研究简单好操作的课,近乎偏执地寻找合适的材料和方法。

大人给孩子上美术课或者手工课,不是要让孩子感到艰难而心生畏惧,畏惧是生不出崇敬心的。我们应该把不容易操作的部分尽量在大人这个环节解决掉,孩子们上手得越快,越能尽早进入状态,把精力用在创想上,而不是技术上。

所以鸟老师的课往往在准备了好几天之后,形式越来越趋于简便,到了上课那天,小朋友一上手,说:“这么容易啊!”呵呵,这就对了。鸟老师会对他们说:“是啊,谁说难了?我们就是要干又简单又好玩的事!”

上课啦!

拼贴+水粉画

每一位小朋友会领到一个盘子和各色橡皮泥,然后孩子们将这些五颜六色的橡皮泥都撕成小团团,在手里揉呀揉呀,橡皮泥就这样越来越软和。

小纸盘,圆圆的,又轻巧,小朋友拿在手上很开心。我们把搓软和的橡皮泥一小片一小片地贴上去,贴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女孩子总会用去很多粉色、紫色的橡皮泥,贴花朵,贴蝴蝶,贴裙子;男孩子爱用重颜色的橡皮泥,贴轮船,贴坦克,贴恐龙和怪兽。

当孩子们把想做的东西用橡皮泥做完,贴好,向老师报告说:“做完了!”鸟老师摇摇头:“不不,还没有完,我们还有很多办法和很多时间来丰富我们的盘子画!”于是,每个孩子又都领到一些挤出来的水粉颜色和画笔,谁先完成橡皮泥部分谁就可以开始画了。

一用到水粉颜色,鸟老师又会把那句常说的话挂在嘴上:“来呀,让我们消灭空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管孩子们在什么样的表面上玩颜色,都应该善于运用材料的各个部分,不能让哪里空着不管。鸟老师很少会给一张平面的白纸画画,甚至很少说“画画”二字,通常都说“玩颜色”。我们要像开发潜能那样开发所有可以利用的空白,这种时候可以先将绘画中的“留白”理念放到一边,我们要打破拘谨,让自己变得大胆起来。

所以鸟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大声地鼓励孩子们寻找一切可以下笔的地方,不停地提醒:“这里可以画呀,那里还没有用上!”有时候小朋友会平静地回答:“我不想画了。”或者:“我就喜欢空着。”对有想法的孩子,要给予尊重。所谓尊重并不是“不画就不画”,而是来寻找另一个玩的方案吧——要给孩子们一个持续的激发,让创作变得像寻宝一样好玩。

做过孩子们的老师就知道,帮他们保持持续的热情远比一开始激起高涨的热忱难得多。孩子们也会在过程中发现,鸟老师带大家创作盘子画并不会像一开始说的那么简单。

课中花絮

上手一贴,小朋友的问题就来了:“鸟老师,为什么贴不上?”

“鸟老师,我的橡皮泥掉啦!”

就算瓷盘换纸盘,橡皮泥靠自己的黏性也不容易待住。这时候鸟老师已经准备好乳胶,轻轻地在橡皮泥背后点一滴,就粘在纸盘子上了,干了以后牢牢实实的——之前在很多细节上我们都做过实验,聪明的大人会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哈哈。

鸟老师感慨

材料和方法这两样东西,是大人能够提供给孩子的真正帮助。在一个培养想象力的地方,任何材料和技法都可能是想象力的翅膀,来帮助孩子们的想象力往上飞。在为孩子设计课时,提供材料,设计出使用材料的几种办法,不显山不露水地教给孩子们使用,这是老师要做的事情。而剩下最重要的关乎想象力的部分,是属于孩子们的舞台,要高调地鼓舞孩子们,让他们尽可能地去发挥。孩子本来就会飞,有翅膀的孩子飞得更高。但是太大的翅膀也会让孩子飞不动的,做儿童教育的老师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度。

下课啦!

想象中的作品和如实复制的作品,一样值得赞美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主题。你看,小小的纸盘子,此刻就是一个圆圆的花园,开满花朵,蝴蝶飞舞;或者是一座圆圆的池塘,有荷花、荷叶,有青蛙在呱呱叫;或者是圆圆的大海,鱼儿游泳,鲸在喷水;又或者是圆圆的一片天空,呜呜飞着奇形怪状的飞行器……哈哈,还有两位小朋友,热衷在纸盘上开餐厅,做出门、窗、桌、椅,做出碗碗盘盘,真是“盘子虽小,五脏俱全”。

佑佑小朋友是另一种思路,他要在盘子里做“菜”,并且很认真地实施。鸟老师觉得这是特别好的想法,当我鼓励其他孩子尽可能放开思路时,也会鼓励愿意如实复制生活的孩子尽可能做得地道、真实。这是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观察方法,都非常可贵。佑佑用橡皮泥做了汉堡包,一层层的“内容”,有肉饼、奶酪、菜叶、番茄,我建议他用米黄色橡皮泥搓几个小粒粒放在“面包”上面。佑佑恍悟:“是芝麻!”没错,是芝麻,这样才地道嘛!他还尝试了胡萝卜、荷包蛋、烤羊肉串等,都是日常吃过的东西,用孩子稚拙的手法严肃认真地做出来,摆满一盘,我真是怎么赞美都不为过。是啊,盘子里就应该摆放食物嘛。佑佑的理由很充分。

橡皮泥教案第8篇

【关键词】美工教学;智障学生;精细动作

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精细动作缺陷明显,在精细动作的发育上要较同龄的普通学生迟缓得多。中重度学生刚入学时在美工方面表现出来的缺陷犹为明显,例如,涂色方面:有的学生不会握笔,基本上都是先围绕着一个局部重复地涂,然后又开始在整张画纸上乱画;剪纸方面:能用手拿着剪刀,但姿势不协调,纸张剪不开;撕纸方面:能用手拿着纸张,但不能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简单的撕纸活动;折纸方面:折叠时对不齐,容易将纸撕坏。这些能力不经过训练,可能长期不具备。精细动作的缺陷严重地影响与阻碍了智障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但是经过美工教学,这些能力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康复和提高的。

一、涂色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美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能依照样本进行涂色。学生第一次学习绘画技巧是从涂色开始的,运用正确的方法动手涂色,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观察和肢体协调能力。

第一步,通过儿歌和示范手把手教学生学习绘画姿势。在教授绘画姿势时,我先做了示范,同时讲解绘画姿势的要点:头要正,背要直,胸部离桌要一拳。眼高画纸一尺远,才能画出好图画。然后辅助学生练习绘画姿势。

第二步,边示范边讲解握笔姿势:“使用铅笔画图画,拇指中指握住它。指离笔尖一寸远,眼不近视又好画。”“蜡笔质松易折断,握笔需要靠笔端。涂色用力要均匀,涂出色彩才好看。”手把手,一遍又一遍地辅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握笔,并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位置及体验手指使用的力度。

第三步,进行平涂练习。当中笔者安排了三项平涂方法的练习。例如,在长方形里练习横线平涂;在三角形里练习竖线平涂;在苹果图形内练习斜线平涂。学生虽然学会了绘画姿势和握笔姿势,但是假如只是重复地练习姿势,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这样,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平涂方法在不同的图案里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增加了涂色的兴趣。同时,在辅助学生进行平涂练习的同时也要提醒他将图案涂得均匀、饱满而且不超出线外。

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学生的涂色能力提高了许多,从最开始的围绕局部涂色甚至常常将画纸弄破到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地较为均匀地将一个图案涂满颜色了。同时,肢体协调能力和手指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二、绘画

智障学生的绘画基础差异很大,在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详细了解后,笔者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在绘画里,画线是基础。学生学会涂色了以后,已经掌握了握笔的方法,对于画线也有一些基础。笔者采用了下面的训练步骤教学生画线:

第一步,给学生定好两个点,然后请学生把点连起来,连好后,引导学生认识竖线、横线、斜线。

第二步,让学生在点线里连各种线:直线、折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

第三步,描画。在图案中连线,图案由简单到复杂。

经过了连点、描画线段、描画图形几个步骤的训练,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手的灵活性也得到了锻炼,绘画技能也有所提高。运用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对画画有了更大的兴趣,增进了学习信心,提高了绘画能力。

三、泥工

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泥工活动在小学美工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技能技巧、提高素质,开发智力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加强泥工教学,并同时使之与绘画相结合,从而逐步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全面发展。

泥工是以粘土(黄泥、白泥、橡皮泥、面团等)为主要原料,用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捏塑成各种物体、动物、人物形象等。在泥工活动中,学习泥工的技能主要是搓条、团圆、压扁、粘合等。

在训练中,分成以下几个步骤:(1)让学生自由随意地捏橡皮泥。每个孩子都对橡皮泥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没经过教师指导前,有的学生会自己将橡皮泥分的很碎的泥,然后凭借经验给他们命名:豆子、苹果、香蕉等,虽然从外形看来一点都不像,但是学生们还是玩的很开心。(2)在捏塑简单的泥工作品中学习基本泥工技巧。①筷子(搓条)将适量的橡皮泥置于双手掌心,通过双手摩擦,将橡皮泥搓成长条,用同样的方法再搓一个长度相同的长条,就成一双筷子了。②汤圆(搓圆)将适量的泥放在右手掌心,左手逆时针搓,直至搓成圆。在搓圆的技能掌握后,加入新的学习内容――制作冰糖葫芦,将做好的圆串进小棒里。刚开始时,学生们很容易将圆捏变形,或者串偏了许多,需要耐心地指导与示范:一手小心翼翼地拿着圆,一手轻轻地将小棒对准圆的中间。③水饺(压扁、粘合)将搓好的圆放在桌面,利用工具将圆压扁成水饺皮,在水饺皮的中间放入几颗豆子,将水饺皮粘合起来。

在泥工活动中,不仅仅制作出了一些渗透其个性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自由广泛的运用,训练了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个性化发挥,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创造,拓宽了视野。

橡皮泥教案第9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探索;创造力

在美术活动的天地里,他们真正成了活动的小主人。那么,我们应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案例一:在一次绘画课上,我请小朋友们画“公园里的小伙伴”,没有范画,没有过多的限制,只是请小朋友把他们在公园里和小伙伴做游戏时最开心的情景画出来。很多小朋友都马上画了起来,公园里有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小花,还有小鸟、白云、太阳等,草地上都画了很多小伙伴,都画出了各种各样开心游戏的样子。我来到贝贝的面前,发现他也是画了草地、小花、小鸟、太阳。可是不一样的是,别的小朋友画的小伙伴都是下面是草地,中间是草地上游戏的小伙伴,最上面是小鸟、太阳等,贝贝的却是下面是草地,中间是小鸟、太阳,最高的是小伙伴。我觉得很好奇,就问他:“为什么你画的小伙伴比小鸟和太阳还要高啊?”“因为我在公园里玩的实在是太开心了,开心得就像飞到了天上一样!”贝贝高兴地回答,好像从他的脸上还能看到当时开心的样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案例一中,我面对孩子奇特、大胆地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可以看出贝贝的画充满了他浪漫的童心。所以,教师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幼儿开展创造性活动,避免因一时的失误而使幼儿创造的萌芽不幸夭折。

案例二:一次下午活动时,我请小朋友们玩橡皮泥,要求他们在橡皮泥上刻出或印出各种花纹,并且告诉小朋友:掉在地上的橡皮泥要马上捡起来。然后,我就边看边指导小朋友用各种工具画出花纹。一转头,我看见涛涛正在用脚跺橡皮泥,我问涛涛:“你怎么踩橡皮泥了,都踩脏了,赶快捡起来!”涛涛一脸委屈地说:“老师,你看,我鞋子上的花纹多好看。”我一看,果然,橡皮泥上被踩出了漂亮的花纹,于是我摸着涛涛的头对他说:“真得很漂亮,你真聪明,想到了这么一个好主意。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小朋友们都像你一样,用脚踩,那橡皮泥该多脏啊,再拿到手里面捏,是不是很不卫生?你可以想别的办法给橡皮泥印上花纹,一定也很漂亮。”涛涛听了这些话,懂事地点点头,继续玩了起来。

由于幼儿缺乏社会经验,他们的种种创造往往会出现错误、缺陷等,在案例二中,我们可以看出涛涛是一个非常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他能毫不“吝啬”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此同时,也犯了一个小错误。现在想起来,前面我因一时生气对涛涛说的那句话感到内疚,其实孩子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应先问清楚原因再下定论,而不是冲动地指责。那么,幼儿的创造力和绘画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在绘画中有效地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可见,保护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是何等重要。因此,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一般应耐心解答,当然,有些问题也应鼓励、引导幼儿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二、肯定孩子的想法

陶行知说:“只有热爱、理解和尊重儿童,才能启发和教育他们,培养他们自觉活动的创造能力。”教师的鼓舞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式培养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现代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幼儿的标新立异,多给孩子创设尝试的条件、机会,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应多运用积极评价,采用鼓励式教学,对于儿童作品哪怕是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的,只要有益于发展创造性思维,就应当受到赏识和鼓励。如,在案例一和案例二中,老师都能正确地对待孩子,对他们的做法表示肯定和鼓励,这样更加能够增强幼儿在绘画创作中

的自信,以后也能大胆地进行创作。教师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地给予鼓励、肯定,但也必须做到因人而异、适度引导。

三、创设创造的环境

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他们的一切想法和做法,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造力的支持者,切不可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例如:案例一中,教师对“开心得就像飞到了天上”的想法没有进行制止,而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对他们的想法进行了肯定,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的创造力才能有效地得到发挥。鼓励是教师对孩子的信任,当孩子感觉他处于温暖可靠的信任中时,他就会努力做得更出色。创造力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当孩子在实践中增长智力,开发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当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空间广阔、内容丰富多彩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广泛的接触社会,涉足大自然,并有较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

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一致认为,幼儿在情绪兴奋、愉快时其创造力就处于最佳状态。所以,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给孩子营造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给予孩子创造的自由。这样,我们的孩子就能更加自信地走向创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07.

[2]林崇德,沈德力.创造力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08.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