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二上册语文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28 19:15:12

高二上册语文总结

高二上册语文总结第1篇

练习是语言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的编写模式、题量与题型和课型的目的密切相关。不同语言、相同技能的语言教学具有相似的教学原则与方法,因此,不同语种教材的编写理念及方法可以互相学习、借鉴。

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汉韩二语写作研究数量明显不足(刘弘、凌雯怡,2012),汉韩二语写作教材练习的研究更为薄弱。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杨惠元,1997),汉韩二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也在于练习。对写作教材练习的考察,有助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中级汉韩二语写作教材练习编写模式、题量、题型进行考察,同时对教材使用者进行调查,获得教材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中级汉语写作教材练习的编写提出建议。

本文考察的两套写作教材分别是:

(一)《发展汉语中级写作》(I、II)(蔡永强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以下简称《汉语写作》,是中国汉语二语写作较为广泛使用的中级教材。

(二)《???????????(中级韩语写作)》(I、II)(韩国延世大学韩语学堂编,韩国延世大学出版部,2008年),以下简称《韩语写作》,是韩国二语写作方面经常使用的中级教材。

二、两套教材练习编写模式的考察

(一)《汉语写作》(I、II)练习编写模式

从形式上看,《汉语写作》(I、II)练习按照三大模块编写:范文分析、写作实践、课后作文。

范文分析部分主要包括范文内容解读与范文写作思路的整理与归纳,以I册第1课练习为例:

1.解读范文《我的朋友――李明》

(1)李明是从哪儿来的?

2.分析范文《我的朋友――李明》的写作思路。

在《我的朋友――李明》中,“我”是这样介绍李明的:新朋友李明的基本情况“我”周末常和李明住一起。

写作实践部分由三个小组活动构成,“活动I”一般包含5-7个词语替换、改写/仿写句子、改写/仿写语段等的练习,“活动II”通常是口头语段练习,“活动III”则是语段写作练习。下面以I册第2课练习为例:

小组活动I:

1.试试看,用“原来……,所以……”改写下面的语段。

我和她说了半天,她好像什么都没听懂。她不懂英语,我就把汉字写在纸上和她交谈,这时我好像感觉不到自己是外国人了。

小组活动II:两人一组,说说你从“飞机降落”到“坐上出租车或机场大巴”的过程。(可以尝试使用范文《来到中国》中的重点词语或结构)

小组活动III:互相说一说你刚来中国时遇到的困难,并写一写。(可以尝试使用范文《来到中国》中的重点词语或结构)

课后作文部分主要包括课后写作,以及上次作文的修改抄写。

《汉语写作》从范文解读,到熟悉范文重点词语与结构的句子/语段的改写、仿写,再到语篇的创作,体现了练习安排的层次性,反映了“过程训练”的写作教学理念。

(二)《韩语写作》练习编写模式

《韩语写作》I、II的练习编写模块不太一致。

《韩语写作》(I)练习按照四大模块编写[1]:导入、准备、写作、整理。

导入部分是写前热身活动,主要引起学生对写作的注意和联想,以I册第1课练习为例:

1.导入:

你们有博客或个人网页吗?

你们在博客或个人网页上留过评论吗?

准备部分是与写作相关的词汇与语法练习。下面以I册第2课练习为例:

①想一想如果写下决心的内容,需要什么样的词。

②用所给的格式完成句子[2]。

写作部分包括“思路仿写”和“语篇仿写”。“思路仿写”即写作过程中的步骤模仿;“语篇仿写”即对照范文进行作文仿写。

整理部分是对前边仿写作文内容的拓展,以I册第4课练习为例:

③看看朋友写的广告,你想买什么东西?

④你想卖什么东西?请把你想卖的东西贴在广告栏里。

《韩语写作》(II)练习按照三大模块编写:范文解读、句法练习、语段语篇写作。以II册第1课练习为例:

范文解读:

2.根据范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收信人 寄信人 希望

1) 祝你成为一名好大学生

2)郑老师

句法练习:

①用“托您的福”句式改写句子[3]

语段语篇练习:

②根据提示完成生日卡的写作。

(三)两套写作教材练习编写模式比较

比较两套写作教材的编写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写作教学理念基本相同――重视“过程训练”的写作教学理念。《汉语写作》I、II与《韩语写作》II的编写模式基本相同。《韩语写作》I关注应用文的书面表达,试图将语言运用、语篇形式、表达功能结合起来,依然关注写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训练。

三、两套教材练习题量的考察

(一)《汉语写作》(I、II)练习题量

练习题量以可以单独抽出作为练习题进行统计。如“课后作文”虽然包含“参考题目”、“口头作文”、“作文要求”三个大题,但是每题不能单独抽出,属于课后作文的一部分,算作一题。如果一个练习题包含两个练习项目,如“下面的语段中,‘当然’的前面省略了哪些内容?试试看,用‘对……来说’改写下面划线部分的句子。”我们将看作两个两习题。据此,《汉语写作》I、II各15课,题量统计如表3-1:

表3-1《汉语写作》(I、II)练习题量统计

课堂练习题量 课后练习题量 总题量 总平均题量

第I册 263 30 293 19.53

第II册 279 30 309 20.6

合计 542 60 602 20.07

由表3-1可见,《汉语写作》I、II总练习题量为602题,平均每课20.07题。第I与第II册练习题量相差不大,第II册总题量比第I册多16题;第1册每课平均题量为19.53题,第II册每课平均题量为20.6,稍高于第I册。

写作练习通常分为堂上练习与课后练习,课堂充足的练习是顺利完成课后练习的保证。从表3-1可以知道,课堂练习题量占总题量的90.03%,说明该教材非常重视课堂练习。

我们为了直观地了解《汉语写作》(I、II)练习量每课变化情况,根据统计结果制作了图3-1。

图3-1《汉语写作》I、II每课题量分布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汉语写作》I、II折线波动基本一致。每册除第8课(写作复习课,主要是语段、语篇的写作)题量较少以外,其余每课题量比较相似。第I册20-21题,第II册比第I册稍多,在21-24题左右,显示该套教材练习量有规律可循,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韩语写作》练习题量

练习题量统计方式与《汉语写作》一样。《韩语写作》I、II各20课,题量统计如表3-2:

表3-2《韩语写作》(I、II)练习题量统计

课堂练习题量 课后练习题量 总题量 总平均题量

第I册 256 83 339 16.95

第II册 358 65 423 21.15

合计 605 148 762 19.05

由表3-2可见,《韩语写作》I、II总练习题量为762题,平均每课19.05题。第II册总题量比第I册多84题;第1册每课平均题量为16.95题,第II册每课平均题量为21.15,高于第I册。课堂练习题量占总题量的79.4%。

图3-2直观地展示了《韩语写作》(I、II)练习量每课变化情况:

图3-2《韩语写作》I、II每课题量分布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韩语写作》I、II折线波动差异较大。第1册练习题量分布较为平均;第II册练习题量则分布不均,变化较大,练习少的一课仅9题,练习多的一课达到34题。

(三)两套写作教材练习题量比较

比较两套写作教材的练习题量,我们可以发现在练习题总量方面,《韩语写作》题量较大,比《汉语写作》多150题。在课堂练习题量方面,《汉语写作》课堂练习题量占总题量的90.03%,《韩语写作》则是79.4%,说明《汉语写作》更重视课堂写作练习。在每课练习量方面,《汉语写作》两册练习题量分布均匀,《韩语写作》则分布不均。

四、两套教材练习题型的考察

(一)《汉语写作》(I、II)练习题型

题型是指为了考察某一内容的理解情况,或为了训练某一语言项目而采取的具体练习形式。我们对《汉语写作》(I、II)练习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考察,归纳出14种题型,见表4-1。

表4-1《汉语写作》(I、II)题型表

序号 题型 具体例子

1 解读范文 找出描写张雨外貌的语句。

2 分析范文写作思路 分析范文《我的“三分钟热度”朋友》的写作思路。

3 句子分析 下面句子中,哪个词语的后面可以加上“着”?

4 语段分析 下面的语段中,什么地方可以加上“虽然”?什么地方可以加上“但是”?

5 改写句子 试试看,用“虽然……,但……”改写下面的句子。

6 改写语段 试试看,用“……。其实……”改写下面的语段。

7 仿写句子 试试看,模仿下面的句子,介绍一个地方的气候。

8 仿写语段 请模仿下面的语段,写一段话。

9 语段写作 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个性,并写一写。

10 口头语段表达 两人一组,说一说你对青岛的了解。

11 补写语段 试试看,把“于是”后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2 词语填空或替换 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下面的语段中,哪一个词语可以换成“这时”?

13 语篇写作 课后作文

14 抄写作文 我的作品(即抄写修改好的上次课的作文)

各种题型的题量分布如表4-2:

表4-2《汉语写作》(I、II)各种题型题量分布

题型 解读范文 分析范文写作思路 句子分析 语段分析 改写句子 改写语段 仿写句子 仿写语段 语段写作 口头语段表达 补写语段 词语填空

或替换 语篇写作 抄写作文

第I册 137 14 10 5 19 17 2 13 15 14 13 4 15 15

第II册 140 14 2 13 22 14 2 13 17 14 28 0 15 15

合计 277 28 12 18 41 31 4 26 32 28 41 4 30 30

使用

频率 9.23 0.93 0.4 0.6 1.37 1.03 0.13 0.87 1.07 0.93 1.37 0.13 1

1

从表4-2可以发现:

1.从题型上看,第I册与第II册相比,“词语填空或替换”为第I册独有题型。第I册与第II册题型基本一致。

2.从题型的题量上看,范文分析的题量最大,“解读范文”和“分析范文写作思路”共计305题,占总题量的50.66%,显示出编者对范文示范作用的重视。

与词语相关的练习――“词语填空或替换”共计4题,占总题量的0.52%;与语句相关的练习――“句子分析”、“改写句子”、“仿写句子”等题量共计57题,占总题量的9.47%;与语段相关的练习――“语段分析”、“语段句子”、“仿写语段”、“语段写作”、“口头语段表达”、“补写语段”等题量共计176题,占总题量的29.24%;与语篇相关的练习――“语篇填空”、“语篇写作”、“抄写作文”等题量共计61题,占总题量的10.13%。可见,词语练习的比重非常小。语句、语段、篇章题型占总题量的比例分别是9.47%、29.24%、10.13%,说明编者注意句子、语段、篇章之间的组合关系,重点练习语段的表达。

《汉语写作》与《韩语写作》教材的练习模式各有特色,汉韩学习者对各自教材练习模式的认可度也有差别,具体调查结果见图5-1及5-2:

图5-1《汉语写作》I、II练习编写模式对写作的帮助

由图5-1可知,《汉语写作》I册练习编写模式对使用者写作帮助少的比率占4%,帮助一般占25%,帮助比较大占33%,帮助大占38%,帮助比较大或大共占71%;《汉语写作》II册练习编写模式对使用者写作帮助一般占4%,帮助比较大占56%,帮助大占40%,后二者相加共占96%。

可以看出,使用者对《汉语写作》练习编写模式总体比较认可,认为帮助比较大或大均超过71%,对《汉语写作》II册的认可度更高,高达96%。

图5-2《韩语写作》I、II练习编写模式对写作的帮助

由图5-2可知,《韩语写作》I册练习编写模式对使用者写作帮助一般占38%,帮助比较大的占50%,帮助大占12%,后二者相加共占63%;《韩语写作》II册练习编写模式对使用者写作帮助一般占30%,帮助比较大的占60%,帮助大占10%,后二者相加共占70%。

可以看出,使用者对《韩语写作》练习编写模式比较认可,认为对写作帮助较大或大均在63%以上,对《韩语写作》II册的认可度比第I册稍高。

比较图5-1、5-2可以发现,使用者对《汉语写作》练习编写模式的认可度总体高于《韩语写作》。

2.关于每课课堂练习题量[4]

写作属于语言的输出,对语言运用的要求最高,是语言难度最大的一项技能。在有限的课堂时段,过多的写作操练会让学习者不堪重负,练习过少又无法检验学习者是否真正习得,因此,适量的写作操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教材小题为计算单位,调查2个课时的适宜练习量,调查结果见图5-3、5-4:

图5-3《汉语写作》I、II适宜的课堂练习量

由图5-3可知,《汉语写作》I册的使用者有6%的人认为适宜的课堂练习量为1-2题,43%的人认为3-4题适宜,38%的人则认为5-6题适宜,13%的人认7题以上适宜。可见,认为3-6题题量适宜的人数最多,占81%。

《汉语写作》II册的使用者有20%的人认为适宜的课堂练习量为1-2题,

48%的人认为3-4题适宜,28%的人则认为5-6题适宜,4%的人认为7题以上适宜。可见,认为3-6题题量适宜的人数超过一半,占76%。

由上可知,《汉语写作》I、II册的使用者大多认为适宜的课堂练习量为3-6

题。

图5-4《韩语写作》I、II适宜的课堂练习量

由图5-4可知,《韩语写作》I册的使用者有24%的人认为适宜的课堂

练习量为1-2题,25%的人认为3-4题适宜,38%的人则认为5-6题适宜,13%的人认为7题以上适宜。可见,认为3-6题题量适宜的人数最多,占63%。

《韩语写作》II册的使用者有20%的人认为适宜的课堂练习量为1-2题,

60%的人认为3-4题适宜,各有10%的人认为5-6题或7题以上比较适宜。可见,超过半数的人认为3-4题题量适宜。

由此可见,使用者认为《韩语写作》II册的练习量应该比I册相应减少,

如果I册适宜的课堂练习量是3-6题,那么II册则是3-4题。

3.关于题型实用性

不同的练习针对不同的语言技能,实用的练习才能有效促学。《汉语写作》的常设题型实用性调查结果如表5-1、5-2:

表5-1《汉语写作》I常设题型实用性统计

我们将表5-1中各种题型实用性较高和高的百分比相加,得出各种题型实用性由高到低的排序:语篇写作(60%)――分析范文写作思路(57.5%)――语段写作(仿写/改写/补写)(52.55)――口头语段表达(45%)――改写句子(40%)――解读范文(25%)。

表5-2《汉语写作》II常设题型实用性统计

我们将表5-2中各种题型实用性较高和高的百分比相加,得出各种题型实用性由高到低的排序:分析范文写作思路(60%)、语段写作(仿写/改写/补写)(60%)――语篇写作(56%)、口头语段表达(56%)――解读范文(52%)、改写句子(52%)。

我们将《汉语写作》I、II册6种题型实用性较高和高的数据分别合并,取平均值,得到表5-3:

表5-3《汉语写作》I、II册6种题型实用性较高和高的数据合并表

从表5-3可以看出各种常设题型实用性由高到低的排序:分析范文写作思路――语篇写作――语段写作(仿写/改写/补写)――口头语段表达――改写句子――解读范文。比较而言,改写句子、解读范文两种题型的较高实用性未达到50%,是实用性偏低的题型。

《韩语写作》的常设题型共有6种,第I册仅使用了“完成句子、回答问题、仿写语篇”3种题型。我们分别对使用者对题型的实用性进行调查,结果如表5-4、5-5:

表5-4《韩语写作》I常设题型实用性统计

我们将表5-4中各种题型实用性较高和高的百分比相加,得出各种题型实用性由高到低的排序:仿写语篇(62%)、完成句子(23%)-回答问题(6%)。三种题型比较,“回答问题”属于实用性较低的题型。

表5-5《韩语写作》II常设题型实用性统计

我们将表5-5中各种题型实用性较高和高的百分比相加,得出各种题型实用性由高到低的排序:仿写语篇(58%)、句子(完成/改写)(50%)――解读范文(29%)――词语搭配或选择(21%)――回答问题(17%)。比较6种题型,后3种实用性偏低。

六、结语

通过对两套汉韩中级写作教材练习的考察,以及使用者的反馈调查,我们发现:

(一)两套教材的编写模式基本相同,反映出相同的教学理念,都重视过程写作的训练,这种编写模式得到学习者的认可。

(二)在练习题量方面,《韩语写作》总题量比《汉语写作》大;《汉语写作》课堂练习题量的比重高于《韩语写作》;《汉语写作》每课练习题量分布均匀,《韩语写作》分布不均。学习者认为的适宜练习量均比现有教材练习题量少。

(三)在练习题型方面,两套教材共有6种共选题型,《汉语写作》的常设题型比《韩语写作》丰富。从学习者反馈看,分析范文写作思路、语篇写作(仿写)、语段写作(仿写/改写/补写)、口头语段表达、句子(完成/改写)等题型实用性较高,而解读范文、词语搭配或选择、回答问题等题型实用性偏低。

注释:

[1]蔡永强.发展汉语中级写作(I、II)[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2]韩国延.世大学韩语学堂[M]???????????(中级韩语写作)(I、II).韩国延世大学出版部,2008年。

[3]李绍林.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编写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4]刘弘,凌雯怡.国内外而与写作研究现状与特点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3).

[5]杨惠元.论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的练习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3).

高二上册语文总结第2篇

下面,以长春版小语教材三年上册和四年上册为例,从教材编写的角度作一简要的分析。

一、学习词语

两册教材的许多课文后面都安排了“读一读”和“写一写”这样的题目,这是课文要求让学生掌握的词语。应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学会运用,并且会写,力争读熟的基础上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1.学习常见词语。如三年上册8页安排了“读词语”的题目。包含了“道别 离别 掠过 辽阔 透明 一片片 一排排 一阵阵”这些词。这些词语简单,容易掌握。这里既有动词、形容词,还有数量词,都是经常使用的书面词语和口头词语,应该理解运用。

2.学习难理解词语。还有一些词语,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借助工具书来理解。如三年上册50页“读一读,不懂的词查一查词典”。这里的“仰天长叹翻滚奔腾光明锃亮永恒不泯”学生有些陌生,要查字典来理解。

3.学习叠词用法。四年上册41页 “读一读,比较下列各组词语有什么不同。”其中一组词语是“一层 一层层 一层一层”。这体现了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叠词,需要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和表达效果上进行认识和体会。

4.学习词语运用。把词语放到词组中或句子中,这是词语运用的常见形式。课后题中也经常出现。如三年上册3页“读课文,写句子”中有“金黄的________ 雪白的________天蓝的________ 紫红的_______”四年上册14页“读一读,填一填”是把两组音相同,但字不同的词语填到具体的句子中。59页“读一读,填上恰当的词语”包括“_______草原________晚霞 ________夜晚 ________光芒”这也体现了词不离句的原则。

二、掌握句子

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可见,句子是词语和段落的连接纽带。掌握一些基本的句子,对于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关系重大。长春版教材在课后题的编排中也非常重视让学生掌握句子。

1.积累词句。对于课外书中一些好的词句,学生要善于搜集、整理、学习。如三年上册6页安排“做一做,我要搜集一些描写秋天味道的词句”。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找一找课外书中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阅读欣赏,积累语言,感受秋天的特点。在学习具体课文时,老师可以根据篇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积累。

2.仿写句子。儿童的特点是善于模仿,在模仿中学习。对于常见句式进行模仿练习,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如四年上册59页“读一读,再仿写一个句子”。是对常见句式“……是……,也是……;只有……才……”的学习和运用。其实,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

3.学习表达。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四年上册45页“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中的第二句采用具体描绘的方法,使句子表达更生动。四年上册56页,“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让句子更生动。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具体描写和用修辞可以让句子更形象,更生动。这也为习作表达奠定了基础。

4.学习关键句。总起句和中心句对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些句子需要学生学习和认识。如四年上册45页“句子的研究”中给出了如下的句子:

“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

三个句子都是每个段落的总起句和中心句。是对全段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一点,要引导学生认清楚。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三个句子在内容表达上是递进的关系。中国古代——中华民族——世界历史。范围不断扩大,意义更加深远。体现了长城的伟大。

三、理解内容

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这样的习题。如“读一读,你想到了什么?”,“读一读,想一想”,“讨论问题”,“讨论交流”等等。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提示的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本语言,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1.围绕问题理解内容。编者根据课文的特点,直接编排体现课文重点内容的问题,引导师生共同学习。如三年上册66页“读一读,想一想从哪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日月潭确实是‘风光秀丽’?”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风光秀丽”结合课文中具体的语句来感受日月潭的美丽。

2.复述课文理解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教材这方面体现的也很明显。如三年上册74页复述课文。84页“根据下面句子的提示练习复述课文”。四年上册30页把幽默讲给别人听,67页分成几段故事讲内容。86页复述课文。这要求我们要根据课后题的要求,扎扎实实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四年上册10页,“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其中“咕噜一转”“缩了一下”“怔怔地”“发呆”非常形象细致地表现了“我”初尝白糖的兴奋、紧张和陶醉及母亲见到白糖吃光后的无言与无奈。结合词句能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学习词语、句子,还是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都应该以语言的习得为核心。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四、教给方法

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长春版教材的课后题的编排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教学习词语的方法。如三年上册71页,向我们介绍了学习词语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看图片。74页,也介绍了学习词语的方法。做动作(张望),换个词(仿佛),画画(弧线),找反义词(危险),模仿声音(汽笛)等等。四年上册38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这些方法如果能熟练应用,学生就会迅速掌握大量的词语并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2.教朗读课文的方法。“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第二学段对朗读的总体要求。学生的朗读水平体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三年上册8页“怎样朗读课文呢”就明确提出了朗读的方法。对学生朗读《我们去听秋的声音》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即要注意停顿,表示声音的词语要读轻一些。32页“品味词句”这一内容提示我们可以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其实,朗读方法不仅仅这些。语气、语调、停顿、重音作为朗读的四大支柱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很关键,教师在这个方面要下工夫。

3.教默读课文的方法。“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是第二学段对默读的总体要求。四年上册77页安排了“默读”方法的专题。“在默读时,我把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做上了标记,有些问题要向大家请教。”“我一边读,一边把认为比较重要的词句都画出来了,如……”这些具体的指导对于我们指导学生学习默读非常重要。真正做到了读与思,读与画,读与批注相结合,我们应该努力实践。

4.教提出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怎样教学生提问呢,教材给我们很多的提示。如四年上册21页编排了“读课文怎样提问题?”这个专题,告诉我们“可以结合课文题目提问”;“可以结合重点段落提问”;“可以从不懂的地方提问”,等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重要。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善于提问。可以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归纳典型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长期坚持,学生的问题意识必定会增强。

5.教学习文章的写法。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一大基本原则。课后题的编排上也体现了一特点。三年上册66页《日月潭》“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日月潭的?”课文是按照位置——名字来历——清晨景色——中午景色——总写风景秀丽来写日月潭的。即按照总写——分写——总写的顺序来写的。四年上册53页的《桂林山水》课后题编排了“连段成篇”。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按照总写——分写——总写的顺序行文的。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片段或全篇的仿写,如,写一写《南湖公园》《净月潭公园》《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小区》《我家的院落》,等等。学习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五、扎实积累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最佳记忆年龄是青少年时期,这一阶段如果能大量记忆一些经典的东西,比日后记忆会事半功倍。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大赛上说:语文之道是积累之道。这不无道理。只有充分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掌握语言,运用自如。长春版教材这方面也比较重视,课后题中安排了大量的积累内容。

1.词语积累。如三年上册15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头昏脑胀眉清目秀腰酸背痛昂首挺胸。”四年上册16页的“成语研究”,18页“有趣的数字”(数字成语),69页“马的成语”等。这对于学生积累成语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名言积累。三年上册28页“真正的美和真正的智慧一样,是非常朴素的。——(俄)高尔基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罗丹”。这些对于学生积累语言,指导学生为人做事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3.课文背诵积累。三年上册31页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38页课文语句积累。“从文中摘抄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64页背诵课文《七子之歌——澳门》。四年上册中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虽然没要求背诵,但有的值得背诵片段或全篇。如《桂林山水》《威尼斯的小艇》《田园诗情》等。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自行安排。

4.古诗文积累。经典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历来备受重视。长春版教材对此也做了精心的安排。三年上册12首。有胡令能《小儿垂钓》,杜牧《清明》,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汉乐府《江南》,刘禹锡《浪淘沙》,王维《鹿柴》,贾岛《寻隐者不遇》,柳宗元《江雪》,白居易《鸟》,欧阳修《画眉鸟》,《青松》,王冕《白梅》。四年上册11首。有高适《别董大》,王昌龄《出塞》,卢纶《塞下曲》,王翰《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李贺《马诗》,韦应物《调笑令·胡马》,王之涣《登鹳雀楼》,李商隐《乐游原》,李白《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这些内容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开阔视野会有很好的作用。

当然,以上仅是对第二学段的两册教材课后题的简要分析,不能穷尽小学语文教材的全部内容。不过,我们仍然要明确,语文学习离不开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离不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如何教学,方法多样,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做法和经验。但无论怎样,都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乐学、善学。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探索、实践和总结。

高二上册语文总结第3篇

听课要求

1.认真作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是系统复习的重要资料;

2.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以保证听课效果;

3.尽可能抽时间做配套的练习册,巩固所学知识。

第1周

1.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词汇为857个,自我检查词汇量是否到要求。如果已经达到要求可以直接进入课堂第二册学习,否则,需要安排1周时间背诵词汇(可结合背诵四级词汇),作好听课前的准备。

2.根据教材给出的测试题,作一个自我测试,了解自己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

(1)整体能力是否已经达到学习要求;

(2)对四方面能力的强弱做到心中有数,学习过程中加大对弱项的训练。

第2-19周

听课要求

1.课前预习要求能够背诵下一课的生词并复习上一课的单词;结合上课语法要求、关键词组,能复述文章大意;

2.根据录音朗读课文,每天至少坚持1个小时以上;

3.完成教材要求的课后练习,不懂部分及时向老师反映解决;

4.完成老师要求的背诵内容,并根据磁带听写课文内容;

5.掌握老师教授的基本语法以及词汇、短语的用法;

6.课堂上要踊跃发言,让老师有机会给您纠正错误,有助于提高口语水平。

备注

1.第25、55课时的学习完成后,建议安排阶段复习;

2.全部课时结束之后,安排时间进行总复习,根据课堂笔记,复习重点内容;

3.教材第4单元课文的生词和语法已在前面课程中通过同义、近义和类似的联想教学作出了讲解。据统计,新概念教材第二册词汇量为1126个,而课堂实际要求掌握的词汇则达到了3000个;

4.第二册学员应在40课以后听懂纯英文授课,能进行简单的书信写作,在听、说、读、写方面水平显著提高;

5.完成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学习内容的学员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考试技巧培训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高二上册语文总结第4篇

关键词:华文教材;中文;语言;交际;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217-03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137

一、教材概述

华文教材《中文》是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委托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专为欧美地区周末制中文学校的华裔小学生学习中文而编写的。主编为中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贾益民,副编为暨南大学于红梅、于珊、王碌取U套书基本按照小学6年制,12个学期进行课程教材的编排,书册的数字越大所对应的年级越高,如本文中所选的《中文》修订版第九册一般为小学五年级的教材。整套教材共包括48册,其中《中文》的课本有12册,练习册有24册,并设有A、B两册,教师课堂参考用书有12册。本文中所采用的《中文》为1997年二次修订版。

二、编写理念与原则

第一,华文教材《中文》的编写旨在通过配合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第二,课文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普及中华文化常识。

第三,因为华文教材《中文》的对象为小学生,即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且多为少年儿童,所以教材基于儿童心理和习得的特点,更注重趣味性及直观性。同时,鉴于此教材的对象所有的特殊的环境和家庭背景,对教材的内容选取和思维方式也有专门的思考与编排。

第四,教材的编写依据《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及《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进行科学定量的编排。

三、总体框架

四、 《中文》每课结构体制表

五、教材课文分析

这里我们选取《中文》第九册作为研究对象对课本中各项作分别的分析说明。

华文教材《中文》(修订版)第九册教材的整体结构体系如下表所示。

教材名称 《中文》(修订版)第九册

页数 156页

单元数 4

每单元课数 3

组织结构 目录

第一单元:第1课至第3课

综合练习(一)

第二单元:第4课至第6课

综合练习(二)

第三单元:第7课至第9课

综合练习(三)

第四单元:第10课至第12课

综合练习(四)

总练习

附录 查字典(一)

查字典(二)

查字典(三)

音序生字表(简繁对照)

音序生词表

句子

第一册音序生字表(简繁对照)

第二册音序生字表(简繁对照)

第三册音序生字表(简繁对照)

第四册音序生字表(简繁对照)

第五册音序生字表(简繁对照)

第六册音序生字表(简繁对照)

第七册音序生字表(简繁对照)

第八册音序生字表(简繁对照)

分析可看出,本教材将12课分为4个单元。每一个单元之后都紧跟着一个综合练习,用以及时巩固每个单元所学知识。在整个教材的最后还有一个总的练习,用以对整册教材作总结性的提炼和复习。同时,在部分单元之后,如一、二、三单元之后都有额外的一部分查字典,通过三部分的讲述和操练,能够使学生学会使用汉语字典。附录部分有音序生字表(简繁对照)、音序生词表及句子,用以方便教师及学生查找学习。在修订版的华文教材《中文》中还很贴心地设置了前期教材的音序生词表附录,以方便教师和学生查找、对比学习。如我们在这里所研究的《中文》(修订版)第九册的附录上就增加了第一到第八册的音序生词表。

(一)语音

从语音设置上看,《中文》(修订版)第九册在每篇课文及阅读课文中的文段上都标注了清晰的拼音以供学生学习及朗读。这样的设置很好地避免了学生在不认识生词的情况下,随时进行字词的查询而导致无法通读文章、了解大意的情况的发生,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及课堂时间的占用量。但是,这样的设置也有它的弊端,如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惰性,学生将不再查阅学习工具,朗读文章时也会直接索取标注好的拼音,不会加深对不了解的生词的记忆和掌握。这种现象的结果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可能会比较慢,学生在脱离书本之后可能不会很快地反应出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字

从生字的设置上来看,不论是数量还是选取的范围都有一定的特点。

从数量统计来看(见下表),教材所选取的生词数量适中。

《中文》生字数量统计表

数量

对比项 生字量 每课平均 一课最多 一课最少

课文 196 16 19 12

阅读 69 6 7 4

《中文》(修订版)第九册的教学对象应该是年龄在10岁左右的小学五年级(六年制学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度及接受能力都与教材所给的生词量及难度基本匹配。

从难易程度上看,本教材中的生字的难易程度略微偏难。鉴于《中文》课程的设置是对华裔的学生全日周末制版型提供的教材,我更觉得应该将兴趣放在首位。虽然说华裔的学生对象基础背景有优势,但是这些学生毕竟从小在非全汉语的环境里成长,并且在一周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非汉语的课程,加之周末的课程原本就很劳累,中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比较枯燥难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应该让汉语学习轻松化、简单化、交际化。所以,我认为在生字设置上可以相应的简化或趣化。

从汉字教学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教材的每一汉字设置部分都有田字格的给出,同时练一练的设置还给出了空白的田字格留以学生巩固练习。中国汉字是汉语魅力组成的一部分,它表达着中华文化的秀美,也展现着中国精神的奥秘。我们说中文的推广也便是文化的推行,中国汉字就是中国文化很好的一张名片,所以中国汉字教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虽然在教材的设置少了一些趣味性,但我们同样可以把汉字部分抑或用漫画图形,抑或用象形表达的方式将它们的美展现给学生。

(三)词

从生词设定的角度来看,教材的编选还是做得很好的。先从数量上说(见下表),本册教材的生词数量并不多,基本涵盖文中的生词。但是从正本教材来看,词汇选取并没有很好地遵循再现复现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仔细认真分析,充分做好备教材,将所学知识和词汇有机结合,并做到前后呼应,融会贯通。

《中文》生词数量统计表

数量

对比项 生词量 每课平均 一课最多 一课最少

课文 112 9 22 2

阅读 73 6 8 5

(四)句子

《中文》教材的句子的设置十分巧妙,其并没有设置语法这一项,而是由句子来充任。从根本上说,语法的学习就是要造出合乎情理的句子,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语法都是枯燥难懂的,所以编者出于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的考虑,将句子部分作为了学习重点部分,通过让学生分析句子,从句式入手将语法知识内化。这种方法的选取,在少儿汉语教材的编写上面是不可多得的。

(五)课文

从题材的选择上看(见下表),《中文》(修订版)第九册选取了多种题材的文章供学生学习,如记叙文、说明文、童话、传统文学、成语故事、古诗、名人故事、外国文学及对话等。在这些选材当中,记叙文、说明文及名人故事为多选题材,对话部分只出现在练习板块。从这样的布局倾向上看,编者是注重记叙文体、说明文体及人物传记故事的阅读培养的。在经过了之前八册的分别学习之后,水平达到这个层面的华裔学生此阶段应该加强记叙文及说明文等描述性文体,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写作的增进也是大有裨益的。

《中文》课文题材数量表

数量

体裁 记叙文 说明文 童话 传统文学 成语故事 古诗 名人故事 外国文学 对话

课文 3 2 1 1 1 3 1

练习 10

阅读 1 3 1 1 1 1 3 1

各体裁在课文中所占的比例表

比例

体裁 记叙文 说明文 童话 传统文学 成语故事 古诗 名人故事 外国文学 对话

《中文》

第九册 11.76% 14.71% 2.94% 5.88% 5.88% 5.88% 17.65% 5.88% 29.41%

从主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来看,本教材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课文和阅读(见下表)。这两个部分构成了我们综合课的课文主干,并且其中的课文部分作为精读课来学习,而阅读部分则是用作为拓展延伸,充当阅读材料或泛读材料。鉴于这样的设置,这两部分的后续相关部分也有不同的安排。课文之后除了配以生字、生词、句子之外,还有相关的练习,而阅读部分则只配备了生字和生词。

《中文》每课名称表

课号 课文 阅读

1 剪纸 我的小制作

2 中秋之夜 丰富多彩的中秋习俗

3 家庭音乐会 迎春音乐会

4 猪八戒吃西瓜 三打白骨精

5 皇帝的新衣 小红帽

6 成语故事 返老还童 叶公好龙

7 桂林山水 海上桂林

8 神奇的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

9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今译)

10 孔子求教 闻过则喜

11 杨振宁获奖 诺贝尔

12 总统道歉 拿破仑开枪救人

表格中的各个名称都简洁生动,有吸引力,尤其是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接受及认知范围。这一个个由故事组成的课文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我们再从这些文章的话题分类看(见下表)。中国传统文化占总文章的比例最大,然后是现代生活及科技。所以,这些话题的设置依旧遵循文化优先的原则和与现代中国生活紧密相关的原则。

华文教材《中文》话题数量统计

话题

数量 《中文》(修订版)第九册

现代生活与科技 7

外国文化故事 4

自然景观 2

中国传统文化及知识 11

另外,外国文学的提及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材料产生认同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中国自然景观文章的设置,能够丰富教材种类,增添教材可读性。

(六)练习

练习部分在整个华文教材《中文》中拥有不容小觑的地位。练习作为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良好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重头戏。对外汉语教学也一直强调精讲多练,操练为主,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所以,《中文》(修订版)第九册也遵循这个原则,在练习部分进行了认真的排布。

练习部分包括:写一写;读一读;替换;对话;想一想,说一说;综合练习;总练习。

下面我分别从这几部分进行简单分析。

1.写一写。这个部分主要是田字格生字的重复巩固练习。在之前课文部分已经分析了汉字教学的优点,为了让学生能够复现所学的汉字,练习部分的写一写应运而生。田字格本来就可以很好地规范汉字的布局结构,加之一课当中复现多次,更加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及掌握。

2.读一读 。这个部分选取大量的词语让学生进行词汇的感知。这些词语并非随意选取而是根据课文中的生词,抑或同根抑或相近拓展开来,集结在一起供学生学习。这部分的设置很好地将课文中的生词及词语进行扩展,加大了学生的词汇认知量,有效地提供了词汇积累素材。

3.替换。替换部分是正本教材的一个最巧妙的设置。在这个部分编者通过句子的替换设置将句法学习渗透其中。在教学对象所处的年龄段,对语法的理解及接受相对困难,而且语法的设置相对较难且枯燥,也不利于这个年龄段的学习者进行高效学习。通过找相同及不同进行对比学习,学生能够相对轻松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4.对话。对话的设置旨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交际中。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交际的无障碍化,所以在《中文》教材编写的时候,根据文章内容设立类似交际情境的对话的编入也是要将交际引入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与实践并上。这样的安排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只掌握教本语言而不善生活会话的现象。

5.想一想,说一说。这部分的设置有些类似于阅读理解,旨在查看学生对文章含义的把握,提高阅读能力。这一部分在文章学习时也可以充任教师对文章阅读的问题考察,减少教师备教材的任务量。

6.综合练习。在《中文》(修订版)第九册中,每一个单元结束都会设置一个综合练习。综合练致包括:音、字、词、句子、对话、写作等部分。通过不同方面的整合对整个一个单元所学习的重难点进行总结概括。这部分的设置可以很好地向学生和教师指明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还能依据遗忘理论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7.总练习。总练习的设置是在全书所有单元结束后,它大致包括:查字典、选词、句子、阅读、写话。这个练习比总练习升级了很多,对这本书的掌握的考察和知识贯通的练习都比综合练习要求要高。

(七)其他

高二上册语文总结第5篇

摘 要: 目前《体验汉语》高中1―5册教材正在泰被广泛使用,是一套泰国本土化的汉语教材。副词在这一整套教材中属于比较大的一类词,副词学习是泰国学生学习掌握的重要语法部分。本文通过对教材中的副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此套教材中的副词等级分布较为合理,副词作为语法点在教材分布上不均衡,复现率较低,类别分布不平衡,教材中出现的副词难度均大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大纲》和新《HSK词汇等级大纲》。针对以上这些特点,结合相应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原理,对教师进行对泰汉语教学时,尤其是对泰高中生汉语副词教学,就教学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 《体验汉语》 副词 教学策略

据统计在《体验汉语》(以下简称《体验》)1―5册中共有七十个副词。在《体验》1―5册中,66%的副词为甲级词汇,丙级和丁级副词分别只占总数的6%和1%。从词汇等级来看《体验》1―5册中出现的副词大部分为甲乙两个等级的词汇,这样的等级分布符合教材编排要求;副词在这一套教材中作为语法点共有十六处。副词作为语法点呈现主要分布在第三册、第四册和第五册,第一、二册很少涉及;这七十个副词在1―5册中分布不均,最多的一册有24个副词,最少的只有3个副词,从数量上看这样的比例差距相当大;对《体验》1―5册中七十个副词进行了频次统计,结果显示各副词出现的频次不一。在1―5册中重复出现最多的共计231次,而最少的只出现过1次。分析结果显示,整套教材中的副词复现频率比较低,在1―5册教材中只出现1次、2次、3次的副词约占总数的43%。复现次数在10次以下的副词,占了总数的66%,不超过3次的又占很大一部分。重复出现次数在30次以上的副词只占了总数的17%;在《体验》1―5册中一共有八类副词,统计结果显示这八类副词在教材中数量不一,分布相对较分散;教材七十个副词难度均大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大纲》和新《HSK词汇等级大纲》。鉴于以上这些特点,本文就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注重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此系列教材使用对象是泰国零起点的高中生及相应水平的其他汉语学习者。通过实际教学发现,泰国高中生平均年龄在16岁―18岁,正处于特殊年龄层次,兴趣广泛,对事物充满好奇。在心理上,他们渴望外界的认可和赞扬,在课堂上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急于确立自我存在的价值。由于所处年龄层次的特殊性,他们虽然渴望收获新的知识,但又缺乏持久的耐心,这是他们表现最突出的特点,再加上泰国本身的教育制度,泰国高中生这一特点更为突出。近年来泰国大部分高中生通过义务教育获得学习汉语的机会,但能在新鲜期之后仍然保持汉语学习兴趣的学生却凤毛麟角。目前汉语课程在泰国大部分高中作为选修课,少部分学校作为必修课,随着汉语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汉语作为必修课程必将是未来汉语教学在泰国高中发展的一个趋势。泰国的教学体制和理念都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习得也是如此。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的展示。泰国高中生比较活跃,课堂上勇于表现自我,教师如果能把握好学生这一特性,为课堂所用,就会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否则教师将难于驾驭课堂。大部分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即为了修满学分,少部分是想把汉语作为参加高考的一门语言科目。另外,调查发现部分必修课班级汉语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划分的,不是学生自愿选择的,这样就存在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泰国高中生汉语学习内容基本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与操练,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比较少。由于缺乏教材,除了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外,学生很少拥有其他相关汉语教材。泰国高中生一般没有做课后作业的习惯,并且学生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也不十分理想。除了教师课堂讲解以外,课后只有部分学生能借助电子词典查阅解决遇到的难题,但是目前能拥有电子词典的学生十分有限,课后能自主学习汉语的学生相对较少。关于汉语的课时量,每个学校要求不一,总体上课时量都相对较少。

二、找准教材副词重点和难点

《体验》1―5册七十个副词中,哪些副词多讲、精炼、多练,哪些少练,应该有所侧重,找准教材中副词的重点和难点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分别对高中三个年级六个班的173名学生就教材(1-3册)中的副词,根据学习程度测试他们对副词的掌握情况,结果发现高一年级出现偏误较多的是副词“有点儿”、“最”、“才”等;高二年级出现偏误较多的是副词“已经”、“从来”、“刚”等;高三年级学生副词偏误较多的是“好像”、“好”等。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句子具体如下:

1.我有点儿包子(书/木瓜/米饭)。

2.他高真!/他帅最!/我爱妈妈最!/刘新爱老师非常!

3.我有才100块。/我给茉莉花才妈妈。/我给水才她。

4.我去中国已经。

5.从来我不喜欢喝咖啡。

以上所列副词,学生出现偏误比较多。“有点儿”是大部分高一学生容易产生偏误的副词之一。《现代汉语八百词》把“有点儿”看作副词,表示程度不高,稍微,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有点儿”有时是“动+量”。在教材中“有点儿”基本上都是副词,对于学生出现的这些偏误,教师可以多加举例说明,先介绍其最主要的用法。副词“真”、“最”、“非常”等几个副词,在泰语里被修饰的词是放在修饰语之前的,如“他很帅”。泰语的表达就是“他帅很”。因而学习之初出现这样的偏误在所难免。同样副词“才”也是受学生母语影响。在高三年级测试中,学生对属于兼类词的副词掌握得不是很好,产生的偏误比较多,有时只知道其中一种词性的用法。如“好”,大部分学生只掌握其形容词词性,而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副词词性基本上没有掌握。另外,副词“好像”也是如此。据前面分析统计,教材中虽然大部分副词不属于兼类词,但是七十个副词当中也有36.1%的副词兼有其他词性,这些词将成为学生学习副词的重点和难点。另外,据前面统计分析,教材中出现了部分语法等级比较高的副词及水平等级高的副词,对于这些高等级的副词,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优先学习等级较低、使用频率较高的副词,把它们作为教学的重点,等级较高的副词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酌情考虑。找准教材中学生副词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坚持汉泰对比的教学原则

泰国高中生在副词习得过程中,由于副词的特殊性、复杂性及重要性,汉语副词不同于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因为大部分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都可以在学生的母语中找到意思对等的词,汉语副词却很难在学生的母语中找到意思及用法都对等的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副词教学时应该坚持汉泰对比的教学原则。对比教学原则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表现在汉泰语副词间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要从意义上进行对比分析,更重要的是要从语用上进行对比分析。如汉语否定副词“不”第一次出现在教材第一册第4课的生词表中,对应的泰语是[mai41],泰语大部分表示“不”的意思基本上都用[mai41],对于初次接触汉语的高中生来说,首先对“不”的意义和用法有了大体的了解。而“没”第一次在教材中出现是以“没有”这个词语呈现的,生词表中“没有”对应的泰语是[mai41mi33]。教材中否定副词“没”出现的次数比较多,但是教材中却没有明确标出相应的泰语。这样对于这两个词,根据前面教材的相应泰语解释,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不”跟“没”都相当于泰语的[mai41],然而在实际运用当中,汉语“没”是跟泰语[mai41]+[dai41]和[yan33]+[mai41]两个词组相对应的。对于这样的副词,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很有必要进行汉泰语之间的对比,尽量减少学生母语对汉语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另外,进行副词间的对比很有必要,主要表现在两组或两组以上近义副词间的辨析。汉语副词中存在很多近义副词,它们意义相同或者相近,但是在语法功能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此外,在前面统计中发现,教材中出现的七十个副词大部分只有副词一种词性,但是也有一部分副词兼有其他词性,教材生词表中也没有明确注释词性,由于词性不一样,其语法功能大不一样,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注意区分,区别对待,不让学生混淆具体用法。

四、对副词进行归纳教学

《教材》1―5册共出现八类副词,这八类副词各个类别分布不一。如否定副词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第一册;语气副词分布较为广泛,1―5册中均有分布。针对副词类别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教师教学时可以采用归纳法。例如否定副词“不”和“没”出现在教材的第一册,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两个否定副词有了初步的掌握,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否定副词,在教材后几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否定副词语用法进行归纳总结。教材中“不”出现的次数比较多,“没”出现的次数相对少一些。两者都经常出现在口语里,意思基本一致,但也有一定的区别。“不”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没”主要用于客观叙述,限于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学生学习初期在这一点上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偏误,如“我明天没来学校”。另外,“不”可以用在所有助动词前,“没”只限于“能、能够、要、肯、敢”等少数几个。如以下一些例句中只能用“不”,不能用“没”:不会讲。/不该去。/不可以用。/不应该问她。/不愿意走。

对于两者之间的这些差别,教师可根学生的学习水平对知识点进行归纳,随着学生学习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就否定副词“不”的另外一些用法进行归纳补充。如否定副词“不”,有时候表示没有某种习惯或癖好。如“我不吃辣的”。“不”还可以表示假设,例如“不吃药感冒能好吗”?教材中其他类的副词也可以进行归纳教学。针对分布较为广泛的副词及类别数量较大的副词,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掌握实际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总结。

五、注意副词教学的有序性

副词在教材《体验》1―5册中分布不均,各册之间副词数量差距比较大。副词数量在教材1―5册中的呈现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材副词整体分布没有较好地呈逐步上升或下降趋势,这样的分布情况不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参照前文统计,充分考察教材副词的等级分布情况,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水平,优化教学顺序,同时结合副词在教材中的使用情况对副词进行有序化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由于教材1―5册副词数量差距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材副词等级分布情况对副词进行有序化教学。比如教材第二册是整个教材中出现副词最多的一册,各个副词出现的频次不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副词优先重点进行教学,如“太、就、一起、最、又、更、特别、更、只、一定、一直”等。剩下的一部分副词可以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在教材课文中的意思,在下一册教材中再次出现时再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就可以把教材第二册中部分副词分流到第三册中,既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掌握第二册副词的难度,又可以弥补第三册副词数量分布的不足,使得二、三册之间有序地连贯起来。同样,第四、五册中出现的等级难度较高的副词,教师也可以先优化设计,从易到难层层推进。另外,具体到每一课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出本课学生需要重点学习掌握的副词,让学生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习掌握的内容变得有序化。整体上1―5册各册间做好相应的衔接,把教材中副词数量分布不均现象在教学上变得有序可循。

六、针对教材特点查漏补缺设计教学

根据副词在教材中的呈现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特点查漏补缺设计教学。如教材中副词的平均复现率比较低,大部分副词只重复出现过1、2次。副词复现率低是此系列教材中副词呈现的特点之一。另外,参照《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大纲》,教材中部分副词难度较大,超过学习者学习水平要求。针对这两个特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教材特点查漏补缺设计教学。首先,针对复现率低的副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复习、巩固。尤其是第四册、第五册教材中的副词,这两册中的副词大部分只在教材中重复出现一两次,而大部分属于常用的、等级难度不高的副词,如副词“忽然、必须、尤其”等在教材中只重复出现一次,而在使用中又属于常用词语且等级难度较低。教师对于这一部分副词,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应练习,编排相应的复习资料,在练习中增加副词重复出现的次数,加强学习掌握。其次,参考《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大纲》,部分超过学生掌握要求的副词,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删选,有针对性地教学。如副词“居然、竟然、颇”等,对于这一类副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简讲解,让学生明白其意思即可,没有必要重点讲解。教学重点放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应该掌握的词汇,与学习者水平一致的语法点。教材1―5册中没有出现处所副词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一定条件下适当补充处所副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部分处所副词。在新《HSK词汇等级大纲》三级词汇等级中出现了“必须、几乎、总是、终于、其实、别”等副词,教材中这些副词却没有出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参考学生的实际水平补充学习,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更充分地参加新HSK考试。最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习对象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不同学习阶段学习者水平不一,同一阶段的学习者其水平差异比较大。就副词的学习来说,即使有的副词难度较大,但对于学习水平较高者来说,教师也可以补充其用法,为学生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基础,最大限度地查漏补缺,完善副词教学。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张义.副词“又”和“再”的对比分析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常见问题的解释[J].长沙铁道部学院学报,2010(2).

[3]冯芳.对外汉语教材评价研究――以泰国初级汉语教材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4]赵金铭.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其教学主旨[J].世界汉语教学,1996(3).

高二上册语文总结第6篇

关键词:教材;修订;英语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85-02

从2001年,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通过教育部审查开始使用,至今已有十五年时间。教材以其设计新颖、题材丰富、语言活泼生动、情境自然、内容积极向上等鲜明特色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随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调整,教材编者根据使用地区广大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小学英语》教材进行了修订。修订工作从2010年开始启动,历经五年。修订原则是保留冀教版的优点、特色,吸收中国教师及学生建议,使其更符合中国课堂教学实际。截止2014年12月,从三年级(上)到六年级(下)全部1~8册送审通过、出版完成。现将本次修订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修订目标

1.遵循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发展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实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

3.保持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地道活泼的语言特色,并保持教材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特点。

4.在实用的基础上提高教材的可操作性,调整教材内容的容量和难度。

二、修订依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综合分析2001和2011年两个版本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注重英语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教材的实验情况。根据2001年以来教材的使用情况,吸取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及英语专家等对教材的建议和修订意见,增强教材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继续保持教材内容生动活泼、语言自然地道等特点。

三、整体修订内容情况

1.调整话题内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加强人身安全教育及绿色环保健康生活观念的形成。例如四年级上册的故事The Black Bike提倡环保出行,六年级上册Unit 2,坚持早餐和刷牙,健康饮食,按时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六年级上册单元小故事中体现安全意识、交通规则,乐于助人、互助友爱等价值观念。

2.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使用英文介绍自己民族传统的能力,彰显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五年级上册,利用将近一个单元的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及民俗,有春节中国人通常怎样度过:包饺子、打扫房间,走亲访友,有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传统文化。这种编排既介绍了本国文化,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适应中国教师需求,加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适当减少新授内容,增加各类活动和练习,方便教师使用。教材中加入了大量原来在教参中体现的听、说、读、写、玩、唱、演等活动,方便学生练习。例如通过Memory Game,Stop!Go!等喜闻乐见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练习所学内容。

4.降低教材的难度及总体容量。1~8册书中,每册书减少4课新授课,即每单元减少1课。同时,将原来学生感觉难的部分话题内容简化、分散,调整顺序,不再集中出现。例如四年级下册Unit 2,原来星期、月份、节日、序数词都在此单元,学生反映难于掌握,此次修订,将这些知识点分开排布,星期前移到四年级上册,序数词只讲到1~12。同时,对一些有规律的词在颜色等表现形式上进行提示。以此降低难度,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

5.强化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复现率。每单元的最后一课改为故事课(三年级上册1~2单元除外),既能体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又符合儿童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内容的复现率。

6.科学分类词汇。教材将词汇分为三类:掌握词汇、认知词汇和接触词汇。其中掌握词汇是要求听说读写的,认读词汇要求听懂、会说、认识就行,听说词汇是要求听懂、会说的。小学阶段1~8册共出现词汇约800个,其中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词汇控制在450左右,其余为认读词汇和听说词汇(包括短语)。

四、修订后教材的基本框架体系

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按学期分册,从小学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共八册书,每学期一册。每册书包括4个单元,每单元包括6个教学课和1个复习课共24课和4个单元复习。

1.新授课。每单元前5课是新授课,每课两页。新授课采用学习内容加活动的形式,即首先呈现学习内容,然后设计相应的活动练习所学内容。新授内容的标题是学习内容的重点提炼和概括,活动标题通常以Let’s play!Let’s do it! Let’s act!等形式出现。在版式设计上,新授内容标题是黄颜色字体,活动标题是白颜色字体,区分明显,非常清晰。

2.故事课。从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开始,每单元有一课故事课即每单元第6课。故事课围绕本单元主题,主要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及语句编写而成,注重知识性与思想性、趣味性的统一。冀教版教材的故事均为作者原创故事,而且生动有趣、可读性强,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3.复习课。每单元最后一课是复习课。根据单元重点,设计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练习,训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音素(Letters and sounds)。修订后的教材加入了语音内容。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每单元第5课有Letters and Sounds板块总结归纳语音知识。包括元音字母、辅音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常见发音规律。小学高年级涉及单词重音、连读,语句升降调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小学生单词拼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音,为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5.评价。修订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评价的体现。在每单元复习课专门创设一个“How am I doing?”版块,用于体现学生在校、在家,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形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过程多元评价形式,有助于全方位观察学生。

6.词汇表。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建议,本次教材修订在教科书后附两个词汇表。第一个词表words in each unit是掌握词汇表,列出每单元需要听说读写的四会词。第二个词表是整体词汇,按字母排序,列出本册出现的所有词汇,用黑体、星号等标注学习要求。

五、修订后教材的主要变化

(一)结构变化

1.在保持原教材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由每单元7个新授课加1个复习课的模式改为6个新授课加一个复习课,即由每册4单元共32课,减少到每册4单元共24课加每单元一个复习课。以此方便教师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安排教学。

2.修订后的教材内容基本遵循每课“新授+活动”的形式,即每部分新授后面跟随相应的活动,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3.将原来附在教科书后面的故事编排到每个单元中,作为新授一课。从第1册第3单元开始每单元最后一课编排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再现单元重点。

4.从第1册第3单元开始增加了letters and sounds部分,总结字母及字母组合的简单拼读规则。本套教材将在1~8册中系统呈现音素的拼读规律。

5.复习课结构调整由原来重点词汇罗列调整为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练习形式,涵盖单元重点,形式活泼多样。这样,单元重点融入练习中,再次进行复现和巩固。复习课增加了评价部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6.每册书附两个词表。表一为掌握词汇表,表二为总词表,包括掌握词汇、识别词汇、听说词汇三类。

7.为了便教利学,把新授内容和活动通过标题颜色进行区分,以免有些老师把活动作为新内容教授。内容标题由整条变为色块,使页面更清晰,脉络更明了,给人轻松、清新、错落有致之感。

(二)话题变化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在保留原来整体安排的基础上,对单元话题进行调整,使前后内容更连贯,主题更突出。比如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其兴趣和好奇心,原第3册中的动物话题调整到第2册,服装话题相应后移。

(三)难度变化

总体难度降低。

1.教材总容量减少。由原来每册32课减少到28课。

2.新授内容减少,活动增加。每课新授内容控制在两部分以内,充实、丰富了教科书中的练习,形式多样、活泼,内容紧密结合课本,增强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其创造力。

3.学生反映较难较集中的内容简化、分散。

3.游戏、歌曲难度降低。游戏用图示,简单易懂,易操作。改写歌曲,减少生词。低年级增加了一些歌词简单、曲调优美、琅琅上口的经典儿歌,既能提升孩子的素养,又能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4.词汇量减少。根据课标要求,总词汇量由实验教材时1100个,缩减到800个左右,掌握词汇控制在课标要求的范围内。

六、修订后教材特色

1.修订后的教材使小学生更能感受到真实的语言情境,话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够培养其有意义的交流能力,更好地体现了“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学习情景。

2.修订后的教材内容更加充实,练习形式多样,活动更加丰富,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体现教材“既容易又有趣”的特点。修订后教材弹性增加,教学更加灵活,更加便教利学。

高二上册语文总结第7篇

摘 要:本文根据自身实际,选取了所在任教的小学的汉语教材进行分析。通过系统了解该套教材的编写内容和配套资源,加上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该套教材进行评价,以利于日后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韩国;小学;教材;分析

教材作为联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于对外汉语教材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成果,都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然而进一步地了解,发现关于国别的,再到同个国别的不同阶段的教材资源方面,所能利用的资源还是不足,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笔者现在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在韩国的小学教汉语,利用自身实践,分析教学使用的教材,以此更好地指导教学。

一、教材现况

(一)所用教材概括

笔者在小学所使用的教材是《》,翻译为《好棒儿童中国语》,分三册,每册10课。课文里有很详尽的韩文翻译,很适合汉语零基础的儿童。

(二)体例安排

《好棒儿童中国语》这套教材一共分三册,每册十课。内容如下:一册包括,1.你好!2.你叫什么名字?3.这是什么?4.他是谁?5.珍妮去小熊家。6.你是哪国人?7.你几岁?8.你喜欢小狗?9.你去哪儿?10.匹诺曹,你去哪儿?其中第五课是第一至第四课的复习课,第十课是第六至第九课的复习课。

第二册包括,1.你吃什么?2.你喜欢什么颜色?3.我有铅笔。4.这是谁的?5.金斧子银斧子。6.今天几月几号?7.现在几点?8.妈妈去哪儿?9.我会游泳。10.灰姑娘,你去哪儿?其中,第五课是第一至第四课的复习课,第十课是第六至第九课的复习课。

第三册包括,1.你怎么了?2.天气怎么样?3.你想当什么?4.你在做什么呢?5.奶奶你怎么了?6.这个多少钱?7.哥哥比我高。8.你坐什么去中国?9.怎么走?10.白雪公主比您漂亮。其中,第五课是第一至第四课的复习课,第十课是第六至第九课的复习课。

在每一册的第五和第十课作为复习课,都是以童话故事的角色进行叙述,用前面学过的句子来讲故事。每一课的具体内容都分为几大板块。以第一册为例,包括课文、节奏歌、发音练习、说一说、儿歌、做一做、步步高和生词汇总。每个生词和句子都附有韩文翻译。每册教材还配有CD,便于辅助教学。

(三)语音编排

该套教材的语音编排采用分散式的布局。其中第一册全部介绍声母,按发音部位将声母分散到每一课。第二册全部是韵母教学,大致按四呼将韵母分散到每一课。第三册的语音部分则是声调练习。

(四)生词

作为低龄初学者的汉语教材,其选用的生词难度并不是很大。该套教材对生词的处理,着重体现在第一册,每课的最后一个版块就是生词汇总,先是汉字,然后是拼音,再后面是韩文翻译。

(五)课文

依据前文教材体例的介绍,该套教材三册的话题大致如下,如打招呼,自我介绍,介绍他人,询问年龄,爱好,颜色,日期,询问时间,地点,运动,天气,理想,买东西,交通工具,问路等。

(六)练习

该套教材在第一册部分并没有安排练习部分,在第二册和第三册才专门加了一个练习版块。该练习部分以三道题为主,分别是看图补充音节,填空题;听力题,判断对错;句子练习,将生词排列成句等。

(七)中国文化

因为是零基础的汉语教学,所以该套教材采用先语言后文化,再语言文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排。该教材在第一册没有文化部分的内容,在第二册和第三册用中国文化版块替换了第一册的生词汇总版块。该文化部分的内容在教材的表现上也比较简单,以指导性为主。如第二册第二课,你喜欢什么颜色,在文化部分,就是简单介绍了红色是中国人认为的幸运色。

二、对该套教材的评价与教学建议

经过细致了解该套教材,同时笔者根据使用该套教材进行教学的实际情况,认为该教材总的编写都比较科学,符合了教材编写应遵守的原则: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但是还是存在一点瑕疵,可以进行改善,从而更有助于教学实践。

在教材的体例安排上,尤其是第一册,以话题为主。从第二册开始,课文的前面会出现简单的语法知识点,如第二册的第一课就是,吃+固体,喝+液体。这种设计遵循了学习者的习得规律。其中每课内容细分为几大板块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教材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但是不足的是几大板块的顺序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发音练习插在说一说节奏歌和说一说的中间,就显得有点脱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备好课,灵活安排。

语音方面,该教材将汉语拼音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大部分分别教学,其中声母又按发音部位,韵母按四呼以及声调拼合规律各自分散到每课当中去。优点是很系统很细致地呈现了汉语拼音的情况,每个语音知识编写得也很规范。不足的是,整个拼音知识分散到三册才讲完,没有总的概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忘记前面学过的,得不到系统性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的时候,自己进行汉语拼音的调配,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将拼音相对集中地挪到前面学完,然后再分散到剩下的课文里进行不断地复习巩固。

生词方面,第一册的生词汇总版块,任务量有些庞大,尤其是对于零基础的小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该教材在第二册、第三册的处理上比第一册更加进步。直接将生词标注在课文句子和练习的旁边,便于学生理解。但是不足的是太过分散,学生有时把握不住重点,需要教师加以整理。

课文内容上,句子编写得简单实用,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把握该句型,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不足的是课文内容话题性不足,缺少交际性。课文的人物对话缺少关联性,为了句子而说句子,缺少一定的灵活性。

练习方面,因为教学对象的特点,该教材的练习部分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用于复习语音知识和句型,学生容易掌握。但是每课的练习形式都很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建议部分练习加上汉字书写部分,这样既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又弥补了该套教材对汉字的处理不足问题。

中国文化部分,该教材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简单,都是从课文的某个部分引申出来的。笔者认为这样过于随性,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不便于教师的教学。建议教师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学生的喜好,灵活地选择文化话题进行教学,既引起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同时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形象。

以上主要从教材体例安排、语音、生词、课文、练习、中国文化等六个方面对《好棒儿童中国语》这套韩国汉语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其优点,弥补其不足,希望能对工作在一线的对外汉语教师们提供些许参考和帮助。(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M].2000年

[2] 张晓曼.韩国汉语教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7(6):244-247

高二上册语文总结第8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 《桥梁》 修辞格 分析

教材是教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材料,规范、合理的对外汉语教材编排对教师教学和汉语学习者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向前发展,教材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针对性也逐步增强,已初步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对外汉语修辞格教学中,教材中是否涉及修辞格知识,修辞格知识的编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修辞格的教学,影响到学生对于修辞格知识的学习效果。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以下简称《桥梁》)是由陈灼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一部对外汉语综合教材,共分为上下两册,供中级汉语水平学生使用,是一部非常实用而且很受欢迎的教材。《桥梁》上下册一共有30篇主课文,120篇副课文,课文的选材大部分都比较贴近现实生活,能让汉语学习者了解当代中国人的教育、婚姻、家庭、科技、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桥梁》中的修辞格考察可以了解修辞格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地位,通过对修辞格的分布情况考察可以帮助对外汉语教师制定合理的修辞格教学计划。

一、《桥梁》中修辞格的分布情况统计

为了全面了解《桥梁》中修辞格的分布情况,笔者采取了计量法,对教材中的30篇主课文,120篇副课文以及练习题进行了全面考察。

(一)教材中出现的修辞格种类

由于学界对于修辞格的定义和分类尚有争议,所以笔者参照了多家观点,综合考量,最后主要采用吴士文《修辞格论析》(1986)一书中对于修辞格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即将我们常用的大概20种修辞格分为描述类、换借类、引导类和形变类4大类,其中属于描述类的有比喻、比拟、夸张和移就4种修辞格;属于换借类的有借代、婉曲和双关3种修辞格;属于引导类的有拈连、设问、反复、对偶、映衬、对照、排比、回环、顶真和递进10种修辞格;属于形变类的有反问、反语和仿拟3种修辞格,共计20小类修辞格。

可以看出,桥梁上册中一共出现了13种修辞格,下册中一共出现了12种修辞格,上下册中出现的修辞格种类差别不大,唯一的差别就是上册中出现了婉曲,而下册中没出现。其次,从四大类修辞格来看,教材中出现了比喻、比拟和夸张3种描述类修辞格;出现了借代和婉曲两种换借类修辞格;出现了设问、对偶、映衬、排比和顶真5种引导类修辞格,出现了反问、反语和仿拟3种形变类修辞格。教材中没有出现移就、双关、拈连、反复、对照、回环、递进7种修辞格。

(二)《桥梁》中各小类修辞格的分布情况

《桥梁》上下册中共有30篇主课文,120篇副课文,加上练习题,笔者进行了穷尽式统计,并对上下册中修辞格出现的频率进行了比较,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桥梁》上下册中出现修辞格的句子总数分别为63和60,差别不大,上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比喻、反问和设问,分别占总数的31.7%、14.3%和11.1%,下册中出现频率排名前3的也是比喻、反问和设问,分别占总数的36.7%、18.3%和8.3%。上下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修辞格和最低的差距都比较大。

二、《桥梁》中修辞格的分布存在问题分析

从笔者对《桥梁》上下册中的修辞格统计可以看出,教材中修辞格的出现频率跟我们汉语日常运用的频率基本一致,说明教材的编排是基本合理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材中修辞格的种类不全

《桥梁》上下册出现的修辞格种类一共有13种,其中上册出现了13种修辞格,下册出现了12种修辞格,上下册中出现的修辞格种类差别不大。虽然修辞格的命名和分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学界也还有一些争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可以独立成立的超过100种,但是我们常用的修辞格只有20种左右。教材中仅出现了13种辞格,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不全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二)修辞格的分布不均

从笔者的统计可以看出,《桥梁》上下册中一共出现了123个带有修辞格的句子,其中上册63个,下册60个,上下册出现修辞格的句子总数差别不大。从修辞格出现的频率来看,比喻是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修辞格,一共有42个句子使用了修辞格,占总数34.1%,其次是反问和设问,分别占总数的16.2%和9.8%,这3种修辞格一共占了总数的60.1%,而其他10种修辞格加起来只占总数的39.9%,由此可见,教材中的修辞格分布不均匀。

总的来看,教材对于修辞格知识的重视不够,教材中修辞格的种类不齐全,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即使教材中出现了修辞格,但是在练习中也没有设计相应的练习。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是教学的参考依据,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的编排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是否能有序开展。《桥梁》上、下册虽然是一部非常全面的教材,但是为了更有利于修辞格教学,再修订编排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增加汉语修辞格知识的比重

就目前的对外汉语教材来说,没有一本是专门给学生介绍汉语修辞知识的,目前这个现状很难改变,但是可以在现有教材的条件和基础之上,适当增加修辞格知识的比重。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修辞格的接触主要在教材的课文或者阅读材料中,从我们对教材《桥梁》中的修辞格统计也可以看出,几乎每篇课文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修辞格,但是修辞格的种类不多,整部教材仅出现了13种修辞格,修辞格出现的频率也不合理,有的修辞格出现了很多次,有的仅仅出现了1次,而且文章中几乎没有涉及修辞格知识的讲解,修辞格知识的欠缺已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在以后的教材编排中,应该适当考虑在不影响课文难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修辞格知识的比重,把我们常用的,学生相对容易掌握的修辞格编排到初、中级教材中,把相对难一点的修辞格编排到高级教材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修辞格知识体系,这样不但便于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教学,也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材《桥梁》中仅出现了13种修辞格,分别是描述类的比喻、比拟和夸张,换借类的借代和婉曲,引导类的设问、排比、顶真、映衬和对偶,形变类的反问、仿拟和反语。可以在教材中适当增加我们常见和常用的修辞格,像换借类的双关,引导类的反复、回环等修辞格,让教材修辞格数量达到20种,然后在课文后面添加相应的注释,简单介绍课文中的修辞格和基本结构,并给出相应的例句,在教材的最后几页可以用图表的形式把本册书中所涉及到的修辞格都列举出来,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20种修辞格可以依照难易程度编排到《桥梁》中,这样的话,在两册书中可以把我们常用的修辞格学完。

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教材跟汉语本体的教材是有区别的,在修辞格知识的编排上应该注重启发学生学习并能够自如地运用修辞格,而不是单纯地介绍理论知识,所以在对修辞格进行讲解的时候要注重修辞格的基本结构和语用规则,而不是单纯对辞格的定义进行描述。

(二)合理规划修辞格的分布

从统计可以看出,教材中出现了13类修辞格,但是常用修辞格的种类并不全面,分布也不均匀,那么在教材的编排上就应该注意难易程度,有梯度、合理地规划各种修辞格的分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首先要期望学界尽快制定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大纲,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有依据和参考标准。其次,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当中,对修辞格的运用要灵活,所选择的语料要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生活,并且难易适中,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也不能把修辞格相关知识全部编排在中、高级教材中,在初级教材中也应该有所涉及。初级教材要注意导入,引导学生入门,不主张涉及过多修辞格,只涉及例子,不给学生讲解修辞格知识;中级教材要注重常用修辞格的讲解分析,强调各种常用修辞格的基本形式和语用规则,让学生为更高阶段的修辞格知识学习打好基础;高级教材应该注意修辞格种类要全面,所选择的语料要对学生修辞格知识的学习和使用有所启发,以培养学生自觉使用修辞格的意识。

对于教材《桥梁》中修辞格的布局,笔者的建议是,每一课涉及一到两种修辞格,总的有30课,可以把我们常用的20种辞格全部包括进去,另外,有的修辞格之前已经学过,但在教材中也应再出现,越常用的修辞格复现率应该越高,像比喻、比拟等,这样的话,学生在学习新修辞格的同时也巩固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修辞格。但需要注意的是,修辞格的编排不能生搬硬套,单纯为了增加修辞格而不顾课文内容,应该适当考虑课文的难度,修辞格的复现频率等,让学生在基本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自然地习得辞格。

(三)设计相应的练习

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对学生学习至关重要。通过对教材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教材中涉及到了一些修辞格,但是缺乏具体的对修辞格材料的解析,以及对修辞格知识针对性的练习,这对学生学习汉语修辞格是极其不利的。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的建议是:在课文后面语言点的部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修辞格知识的解析,特别是针对文章当中出现的修辞格,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教学安排适当地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有一定的修辞格知识积累。在课文练习部分,根据课文中出现的一些修辞格知识来设计相对应的练习,比如让学生仿写排比句,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汉语思维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其提高汉语表达能力,此外,还可以设计判断练习,给出语料,让学生判断句子或者语段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修辞格的理解和运用,进而区别不同的修辞格;也可以设置改错练习,通过对使用错误语料的修改加深对修辞格的印象,加深对汉民族文化的理解,进而达到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修辞格,用汉语准确表达意思的目的。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及时有效的输入,学习者通过造句、判断和改错等方式的练习帮助其输入,并进行有效信息的筛选,达到储存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士文.修辞格论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2]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高二上册语文总结第9篇

刘彩霞

本学期我代九三、九四两个班的语文,中考平均成绩为:九三班101.4分,在全局排名第九。九四班101.84分,全校语文最高成绩九三班黄倩同学119分,第二李丽117分,平均分和其他学校相比,不是十分理想,下面我就一学期来,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两个班级,我都是中途接上的。九三班,八年级第二学期李正玮老师请假,学校安排我接代这个班的语文课。九四班,王校长来了之后做了调整,接替高洁老师的课。

(一)九三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变动频繁,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没有紧迫感,学习自觉性较差。最大的问题是不交作业,逼急了就抄作业。在这方面我也下了不少功夫,具体如下:

(1)抓抄作业的学生。早上到校那段时间抄作业的人多,指定班长负责抓抄作业的学生,被抓到的,第二天早上站在讲台上抓其他抄作业的人,被抓到的接替前一个。执行了两天,就进行不下去了,因为抓不到抄作业的人了。但并没有完全杜绝,只是早上到校这段时间没有了。

(2)成立语文学习小组,组长检查并收交作业,给课代表提供不交作业的名单,课代表交给老师,有老师处理,如扣德育分、课堂上点名批评、课下做思想工作等。

2.背课文慢,能按时完成背诵任务的寥寥无几。在提问检查背诵方面浪费了不少时间。

3.好学生少,差学生多。学习自觉、主动的少,女生好于男生。不学习、不交作业的多。如张涛、詹培琛、杜生贵、于腾飞等,从不交作业。后面复习时,早上到校迟,杜生贵还经常不上课。

4.字写得认不出来的多,如朱宏亮、何翔霖、詹培琛、石瑞、杜生贵、于腾飞、张涛、张晓海等,字迹潦草,奇形怪状,影响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成绩。

可喜的是,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在李正玮老师代课时,一直高于同行班其他班级,我接上之后,也一直保持这一良好势头。

(二)九四班存在的问题

1.作业收不上来。全班31人,作文收的最好的时候能收上18本。练习册十来本,由于收不上,五一后再没收过作业,在抽查时多数学生没完成作业。

2.好学生少,差学生多。尽管是补习生,但学习自觉性也差,课文背诵总有部分学生完不成任务。一部分男生上课说话,不学习。

3.对语文复习不重视。由于是补习生,从接上这个班,就着手复习,先复习了九年级上下册,之后是八年级上下册,最后是七年级上下册,同时穿插复习《中考通》。《中考指导》,八套卷子全部复习完,另外还印发了中学生必备50首古诗词、2009年各省古诗词默写汇编等,作为老师,我尽心尽力了,但部分学生并不领情,有厌烦情绪。不过中考成绩还算可以。

二、复习工作

九四班是补习班,复习工作做得扎实,按九年级、八年级、七年级的顺序,复习了课本。现代文,重点复习了字词、文学常识。文言文、古诗词是复习的重点。复习课本时,同时做《语文中考通》。之后做《语文中考指导》,还给学生印了一些2009年各省中考古诗词默写。后几周又第二轮复习了九年级上下册文言文,初中六册书中的古诗词。冲刺阶段,做了几套卷子。总的感觉,九四班复习的比较扎实,按计划圆满前完成了复习任务,没有什么遗憾。

九三班,有所欠缺。由于时间不足(第一次摸底考试结束开始复习的),课本的复习,走马观花的复习了文言文、古诗词。《中考通》做完了,《中考指导》中的现代文阅读没做,8套卷子最后几天紧赶慢赶做完了。文言文、古诗词背诵默写本计划再复习第二遍,可时间不足,后面两天临近考试,学生情绪不稳定,没有心思学了,没有完成预定计划,有点遗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