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ct室院感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06 19:24:26

ct室院感工作计划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第1篇

1 扫描前准备

我院的CT机是elscint公司生产的EXEL2000sprint全身CT机。为完成CT室的护理工作,护士必须熟悉CT扫描的全过程及对病人的护理要点,以便主动配合医师完成病人的CT扫描检查。

1.1 药物及用品的准备

1.1 CT室除备足造影剂外,还应备好必要的抗过敏药及抢救药和抢救物品。

1.1.2 根据病人的多少,每天按常规配制好口服造影剂。

1.1.3 把静脉造影剂准备好,随时可用。

1.2 CT室应备好氧气、大小空针,针头及床单和其它的一些物品。

2 预约

2.1 预约病人时,先应仔细审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全,并按不同检查部位,不同要求核对内容是否合乎标准。

2.2 有X线检查或B超检查和外院CT检查者,应将资料一起带来,以便于扫描和诊断时参考。

2.2.3预约病人时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检查顺序。儿童需要有个陪伴,病情危重的应由临床医护人员陪同检查。

3 接诊

3.1 CT室护士接收前来做CT扫描病人的申请单时,应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及CT号,注意病人一般情况,并将病人携带的资料交给医师。

3.2 仔细询问病人有无食物过敏,特别是药物过敏史和肝、肾功能情况,以及有无糖尿病史,对于确定能否进行增强扫描有重要的意义。

3.3 初次进入CT室的病人,有的可能会害怕并产生紧张情绪,这就需要护士耐心地向病人解释,使其从心理上解除恐惧感

3.4 根据病人检查部位需口服造影剂的(如上腹部:肾脏、肾上腺。盆腔等)嘱病人按规定的时间服用口服造影剂。

3.5 病人进入CT室要保持安静,讲究卫生。

4 扫描时的护理

4.1一般护理

4.1.1 扫描前护士应帮助病人取下身上的金属物和其它形成伪影的衣物,耐心地给病人解释扫描程序和方法,并训练病人的呼吸和屏气动作,以便扫描时适时屏气。

4.1.2 凡是做肝,胆检查和需要作增强检查的患者除口服造影剂外,还需要做静脉碘过敏试验并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帮助需做增强检查的病人填写《接受碘造影药自愿书》。

4.2 增强扫描的护理:CT增强的目的是增加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对比以利发现病灶或更清楚地显示病灶范围和性质。

4.2.1 因国产造影剂粘稠度大,不易推,如选用12号针头,并将造影剂稍加热就好推一些,进口造影比较容易推,一般用9号针头即可。但也需要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扫描要求快速静脉推入造影剂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4.2.2 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因碘造影剂皮试虽是阴性,但有较少数患者由于特异体质,也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或其它意外,故应特别谨慎。一旦发现较严重的反应时立即中止注射,进行抢救。

5 危重病人的护理

5.1 急症病人的护理:

急症患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CT室护士应根据病人检查部位,帮助做好准备,注意病情变化。

5.2 危重病人的护理:

危重病人一般是昏迷的,诊断不清的,急需查明原因,护士应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观察病人生命体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6 体会

6.1 不要认为CT室的护理工作很轻闲,其实是很繁重的,CT室的所有准备工作都需要护士有计划的安排。

6.2 在工作中护士必须密切配合医师,使每位患者都顺利做完检查。在CT检查过程中有烦燥不安和不合作的儿童,需要肌肉注射镇静剂,使病人保持安静,以保证扫描图像清晰。若稍活动即可导致图像不清,所以让病人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以取得合作。

6.3 要做好CT室的护理工作,除有较扎实的基础功外,应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与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CT;模拟定位;系统化整体护理

Systematic Holistic Nursing Care of Cancer Patients CT Location Scan

LIU Xiao-qing,GUO He-feng,LIN Hao,CHEN Mu-jie,QIU Jie-dan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Cancer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antou 515031,Guang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nursing effect in cancer patient's ct simulation scanning with systemic holistic nursing care. Methods1580 cases receiving CT simulation scanning from August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give the systematic holistic nursing care basi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venipuncture reached to 95%.Severe badness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occured in one case and was treated successfully. ConclusionSystemic holistic nursing care can help to perform CT simulation scanning smoothly.

Key words: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imulation; Systematic Holistic nursing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放射治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其利用辐射能对生物组织作用后的临床效应来治疗恶性肿瘤[1]。随着放疗设备和技术的日趋发展与完善,精确放疗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是利用影像设备来进行模拟定位,制定放疗计划。2012年我院引进Philips Brilliance螺旋大孔径(85cm)CT作为肿瘤放疗专用模拟机,通过CT定位扫描,使广大肿瘤患者得到了更加精确的放疗。由于肿瘤患者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如果护士的护理工作做得不够充分,风险意识低,技术差或者对患者指导不到位则会影响定位扫描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发生意外。所以,为了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最大程度地避免影响增强扫描的各种不良因素,需要对CT定位扫描的肿瘤患者做好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8月~2013年12月我科共进行了1580例放疗定位扫描,其中1186例增强扫描,男性753例,女性827例。年龄10~90岁,平均50岁。增强扫描的患者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患者中有59例发生过敏反应,约占4.97%,其中轻度反应57例,2例中度反应,无发生重度反应。

1.2方法

1.2.1环境的准备为了给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检查环境,CT候诊室在保证清洁卫生的基础上,增加了等候座椅数量,配置了饮水机和一次性杯,方便患者在检查前后饮水。等候室内同时配置有大屏幕电视,供患者在排队等候期间娱乐,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维持好检查秩序,避免让患者久等而产生焦躁情绪,护理人员要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力争创造舒适的检查环境。CT室内对室温要求较高,通常控制在18~20℃,由于扫描定位的肿瘤患者必须要将扫描的部位完全暴露,所以在患者更衣处配置取暖灯,缓解患者因温度骤变带来的身体及心理的不适。同时配置窗帘及屏风,保护患者的隐私,为患者创建一个温馨的检查环境。

1.2.2扫描室内的用物准备备好血压计、听诊器、氧气、吸痰器、简易呼吸器、急救药物及抢救仪器,检查电源、高压注射泵及对讲系统运行是否良好,制定有效积极的预防和应急措施,确保受检患者的生命安全。

1.2.3护理人员的准备扫描前护士需要对肿瘤患者进行全面地评估,包括基本情况,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等。另外,护士需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洗手、戴口罩。

1.2.4扫描前碘过敏试验认真审查患者申请单以及明确扫描部位,做好碘过敏试验,常规所有患者在增强检查前,均应行碘过敏静脉试验,使用优维显2ml静脉注射,观察20min后无不良反应方可做增强扫描。

1.2.5扫描前的护理定位扫描前,CT室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细致地用合理客观的语言解释CT扫描定位的目的和意义、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及患者应该注意和配合的事项。患者因担心X线对人体的伤害而产生恐惧焦躁不安的心理,应对患者给予耐心的讲解,并告知会为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沟通时使用鼓励性和安慰性语言对患者进行合理解释及善意劝导,消除患者顾虑,缓解其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

1.2.6扫描中的系统化整体护理①了解患者的病变部位,按常规检查方法摆好患者。对非检查部位予以必要屏蔽,以减少患者受线量。穿刺方法:采用大角度、直刺法进针,针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平行进入至少1cm。穿刺部位须稳妥固定,将头皮针软管固定在穿刺部位上方,连接管夹在患者指缝中,使之能随机床移动,以免高压注射时针头移位滑落血管外造成造影失败。②穿刺血管的选择应慎重,因高压注射器压力高、注射快,最高流量达3ml/s,所以应选择粗而直、不易穿破的静脉血管,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窦、血管分叉处等。为方便扫描一般选择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③对高压注射器的应用,首先将本机专配的一次性双筒注射器针筒装好,一筒吸入造影剂约70ml左右,另一筒吸入0.9%生理盐水,药液的吸入量应大于实际注射量。然后用螺纹连接管将注射器与配套针头连接好,整个导管系统必须排尽空气,并将注射器头朝下放置,使一些小气泡浮出而位于针筒尾部,注射量应小于吸药量,针筒内应残留药液1~2ml[2]。再将加热器夹住注射针筒,对造影剂进行加热,特别是冬季,可以减少造影剂对血管的刺激,预防不良反应。注射造影剂的总量及流速、延迟时间应据病灶位置及患者的体质状况,由医生及技术人员制定,其扫描注射总量以1~1.5ml/kg来制定,我院一般静脉注射流速为2.0~2.5ml/s。④放疗患者在做好碘过敏试验后,医师及技师会为患者定位、安放固定器,划线做标记,扫描定位像。这期间大概需要15min,所以再接高压注射器推注造影剂前一定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溢漏现象,先推注10ml 0.9%生理盐水通管,确定静脉通路顺畅,如果无异常再按常规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⑤对行螺旋CT扫描者一定要掌握好注射速度、剂量和压力。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应放慢注射速度。

1.2.7扫描后的系统护理患者做完检查,要及时对患者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问候,与患者多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拔针后让患者按压针眼约5~10min,防止渗出,若发现有药液不慎渗漏,要及时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患者检查完毕后不宜立即离开,应留观30min~1h,防止迟发的过敏反应或其他不可预料的意外情况发生。

本研究中出现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①轻度过敏的患者57例,有的出现面色潮红、打喷嚏,有的恶心头晕、全身发热,并有少量散在荨麻疹,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感。医护人员应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并继续做好解释工作。恶心症状很快消失,出现这些单一症状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有荨麻疹这可给予扑尔敏口服,一般荨麻疹在30min左右就会消失。②中度过敏的患者2例,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慌,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肌注后症状能够缓解。另外,嘱患者回去后多饮水,保证24h尿量在2000ml以上,以促进造影剂排泄;尽量不吃海鲜类等富含碘的食物;避免做弯腰低头动作以免产生头晕症状;不要浸湿穿刺部位以免感染。

2结果

经过对1580名CT扫描定位的肿瘤患者行系统化护理,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得到缓解,在整个扫描过程中给予科学、细致和有效的系统化护理,扫描定位顺利,静脉穿刺成功率达95%,对轻度碘过敏患者处置恰当。

3讨论

肿瘤放疗中的CT模拟定位是患者放疗期间制定出科学放疗计划的基础依据之一,在放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肿瘤放射治要求更精确。在CT模拟定位过程中,特别是增强扫描,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的损害,为了避免损伤,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由于大多数患者因担心X线对身体的伤害而产生焦躁不安的心理,同时缺乏CT增强扫描和使用造影剂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存在一定的恐惧感,从而影响到定位的顺利进行[3]。因此,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顺利完成检查和保证影像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过美化检查环境、提供优质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在CT扫描定位过程中处处以患者为中心,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实践证明,良好的护理服务能较好地解决患者在治疗检查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

CT定位扫描前要做好护理准备工作,包括心理护理、碘过敏试验以及扫描前的健康教育护理;扫描过程中要做好穿刺血管的护理工作,能够正确掌握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在进行螺旋CT扫描过程中,要控制好注射的速度;扫描结束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反应,是否出现不良现象。由于增强扫描常用的造影剂―碘普罗胺,具有高渗性、非离子型及化学毒性,使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常常是护士和医生最担心的问题。实践证明,在肿瘤放疗CT模拟定位中采用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在检查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始终保持一种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确保患者生命安全[4]。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较好的沟通能力,在工作中合理应用所学知识,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使者积极配合,从而获得满意的检查效果。

系统化整体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融以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论方法,将临床护理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5]。在CT定位扫描的整体护理中,特别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灵活应对各种在定位扫描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增强肿瘤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在制定患者健康教育计划的基础上,强调护士的每一个护理行为都要针对患者的特征且包含健康教育的成份,及时给患者以有效的信息,必要的解释、相应的指导等[6]。为了缓解肿瘤患者的紧张心理,保证增强扫描效果,我院在CT室采用系统化整体护理,满足了广大肿瘤患者的需求,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影响增强扫描的各种不良因素,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双莲,丁.临床肿瘤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83-95.

[2]李华玲,陈亮,肖明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7):49-50

[3]甘璐.影响CT增强扫描效果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4):649

[4]沈霞.CT检查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17(6):410-411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CT机;保养维护;故障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肉眼看不见,但却具有很强的贯穿本领,能使某些物质发出荧光和使胶片感光的新型射线,即x射线或称x线。他的这一发现震撼了全世界,同时也掀开了世界科技史上重要的一页。x线发现一开始即用于医学临床,首先就用于骨折和体内异物的诊断,以后又逐步用于人体各部分的检查。1896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支x线管。1972年英国工程师郝斯菲尔德首次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用于颅脑的计算机体层摄影扫描机。这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x线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CT机装置是由X线发生器、计算机系统、扫描床、自动控制部分等组成。是一种技术先进、使用广泛的大型医疗设备,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临床诊断设备之一。因此,如何保证CT设备处于最佳的诊疗状态,正确使用机器,精心维护与保养。以确保机器开机率是极其重要的。CT机对电源供应、环境温、温度、防尘净化、球管等日常维护等均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因素的好坏,是关系到机器能否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在医疗设备迅猛发展的今天,CT机也日益普及,要充分发挥CT机的作用,除了医师、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外,CT机的维护与保养也十分重要。只有正确、及时的维护和保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CT机的正常运转,为诊断提供准确的临床资料。

一、 保养

1.电网供电的稳定

稳定电源CT机的电源最好用专线、专用变压器,避免与电源电压变化大的负载共用,以防突发停电给机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CT机中的磁盘驱动系统,对电源频率十分敏感,当电源频率 波动超大时,转速便会下降,造成读写数据的错误,严重时将使速度保护而停止工作。由于机器的保护系统较多,所以电源电压的忽高忽低都会使机器处在保护状态下。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在机器安装、机房设计时,就必须按机器厂家技术指标要求做好电源线的布线。

2.防尘净化

防尘是电气设备的共同要求,CT机对防尘要求更高。由于静电感应可使灰尘附着于器件表面,影响散热而改变电气设备性能。对机器内部电子器件除尘时,应注意用手风器除尘,慎用电风机除尘,因为电风机转速高、风力大,对电子部件易造成机械性损害,而且易致气流中微尘颗粒带静电,有击毁电子元件可能。例如:磁盘机是CT装置中贮存操作软件和图像数据的大容量贮存设备,每个盘片存放较多信息,贮存密度也较高。磁盘读写工作时,盘片较高速度旋转,磁头与盘面只保持几个间隙。当磁盘或磁头附着灰尘时,不但会影响正常读写信息,而且可能发生盘面与磁头磨擦,导致盘面划伤,损坏磁头。因而,CT机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清洁环境,并经常保持清洁,严格防尘。

3. 环境温度、湿度的恒定

环境温度、湿度CT机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有严格规定:温度要保持在18℃~25℃,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1]。如果室温过高会影响设备散热,从而影响电子器件寿命。CT机位于潮湿的环境时,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并附着于电气元件上,导致电气性能改变,一旦精密机械表面因长期受潮而生锈会降低精密度,甚至引起X线高压放电或击穿;湿度过小,会导致某些材料及结构的几何变形和性能变化,特别是磁盘机,湿度过小会导致盘面变形。CT机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清洁环境,严禁在室内存放无关的物品。室内注意通风、严格防尘,定期消毒和净化空气。

4.CT球管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CT球管是CT设备的中心部件之一。它主要由灯丝、靶、靶油、管套、高压系统几部分组成。

保养内容:

①外部三相电源检测,定期检查机器接地的可靠性,以防电击。

②高压电缆与球管的接触良好,接触零部件无杂质,每年检验一次。

③房间的温度,温度保持恒定。

④CT机停止扫描2h以上,必须进行缓机,同时避免球管在高热的情况下继续曝光。

二、维护

主观因素:CT机中设有严密的自动保护系统,从理论上讲,不会由于错误操作而产生故障,但实际上往往一些严重的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故障,较常见的是:不按计算机或磁盘机的正常开停机程序操作;频繁地快速开停机;过重地敲击键盘、按钮、开关;插取软盘、装卸磁带和更换磁盘不当;X线球管未经预热等。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第4篇

三维影像数据中心 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2013年9月,上海长征医院图像处理中心揭幕,成为国内首家设立图像处理中心的医院。

据该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萧毅介绍,图像处理中心所使用的飞利浦星云三维医学影像数据中心可实现一站式多产品(CT、核磁共振、核医学、超声等)综合诊断、多学科影像综合浏览分析、多个终端同速运行,可完美整合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移动应用和三维交互诊断。

在图像处理中心的基础上,长征医院医学影像科成立了由十多人组成的图像处理中心多学科团队,团队成员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服务不同的临床科室。每个小组每个月都要去对口科室听取意见,一起讨论在过去一个月里有哪些影像做得不符合临床需求,以期对工作有所改进。

随着影像科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三维影像质量的改进,对临床诊断和术前评估有了更多的积极意义,临床科室对三维后处理的需求量开始逐渐加大。三维后处理在很多疾病的诊断中大有成为临床医生“标配”的趋势,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三维影像数据中心改变了诊疗流程和模式。

在另一个层面上,临床科室尝到了三维重建的“甜头”之后,与影像科室互动明显增多。在长征医院,已经有胸外科、心内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到影像科进行讲课、交流,介绍其主要的病种、治疗手段和相关影像需求。这种形式的交流可以使影像医生更加了解临床需求,提升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影像支持,提高了质量的影像服务反过来又会促进临床手术的成功率。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互惠互利。

在年初的一次会议上,萧毅对长征医院影像处理中心进行了介绍,与会的放射科同行对这种模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有句话叫“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三维影像数据中心似乎已有些许端倪。也难怪一位接受本刊采访的飞利浦的公司的经理信誓旦旦:我觉得就像本世纪初的PACS一样,三维影像数据中心在近几年一定会大热。

医用3D打印:连点成面 全面延伸

本刊2013年曾介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用3D打印脊柱外科植入物的案例,今年已经有医院开始用3D打印技术开始真正为临床服务了。

年初,为了给一个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手术,湘雅医院用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医疗三维设计系统做了头颅和病灶的三维模型重建,并用3D打印技术把模型打印了出来。实体头颅模型能把病灶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直观地呈现给手术医生,给手术计划的制定带来了很大帮助。

这个“既能体现手术要求,又能表达患者病理、生理信息”的模型,让手术专家组核心成员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李学军很得意,他觉得打印出来的三维模型不止能用在帮助制定手术计划上,还有教学功能:“可以让医学生或者年轻医生在模型上演练,提高其学习效率。”

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整形外科在国内首次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耳再造,为一名6岁患儿打印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耳朵。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3D打印出“人造骨”,未来可应用于口腔肿瘤的治疗上。

在国内,3D打印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正在全面铺开,大有连点成面之势。

实时三维引导:让术者身临其境

2014年春节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普外科开展了3D腹腔镜手术。该手术利用在患者体内的腹腔镜镜头包含的两个距离非常近的小镜头,各自拍下腔内图像,再通过各自的显示设备把两个角度的图像同步放映,使有细微差别的两幅图像同时显示在显示屏上。术者戴上偏振眼镜后,就可以从显示屏上看到三维立体影像,使其在操作器械时有了立体方位的感觉。

与常规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手术减少了出血和手术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因此越来越受到医患的青睐。目前,包括同仁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等在内的多家大医院都已经开展了3D手术。

用三维影像进行实时手术指导,成为当下手术治疗的热门技术。在医疗设备企业的技术支撑下,“实时三维引导(Live 3D Guidance)”的理念正在被接受和认可。

实时三维引导:通过便捷的床旁操作,三维成像技术与二维X线影像实时融合显示对复杂介入手术进行精确定位和引导,从而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不断扩大介入治疗的临床适应症,体现了目前介入引导技术与介入临床相结合的最新境界。实时三维成像(Real-Time 3D-RA)、动态三维路图(3D-Roadmapping)、类CT软组织成像(Xper CT)、实时介入穿刺导航(XperGuide)等一系列高级功能模块共同组成了该理念的主要内容。

高分辨实时三维成像:可实现实时三维重建技术,旋转采集结束后瞬间得到三维影像;从头颅、胸腹部到四肢,全身各部位的血管及软组织三维重建;无需矫正处理即可进行精确三维测量分析;计算机辅助动脉瘤分析、虚拟支架系统使医生更方便地进行手术方案制定和疗效评估;方便的床旁操作和显示,三维图像与C臂机架的实时联动,与术前CT/MR图像的匹配融合,极大地提高了介入手术的工作效率。

高分辨实时三维成像在实时传导的硬件平台上真正实现了无需人为干预的即时三维重建。全系列的精确三维定量分析技术、三维图像与C臂机架的实时联动,与外部CT/MR图像的无缝结合,让医生对介入治疗决策更有信心。

实时动态三维路图技术:通过把三维血管图像与实时二维透视图像融合匹配,介入手术过程中,可以实时观察到导管、导丝、弹簧圈等介入器材在形象地融合三维血管树、血管病变内行进、治疗的过程。实时透视图像、三维血管图像、机架投照位置三者在术中实时联动,当机架的投照角度、探测器视野、SID改变,甚至患者和导管床有轻微移动时,透视图像和三维图像仍能保持实时动态改变,保证介入三维实时导航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该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复杂扭曲血管树的手术风险,同时降低X线辐射剂量、造影剂用量和操作时间。从神经血管介入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到复杂外周血管介入如子宫肌瘤栓塞,多血供肿瘤超选……3D-Roadmapping极大地提高了介入医生的信心、效率和手术成功率。

类CT成像:类CT成像技术是通过血管机高速旋转采集数百幅图像,进行体数据自动重建,在20~60秒之内在导管室重建出类CT的软组织成像。该技术可以实现控制室或导管室感兴趣部位软组织像的多平面观察,快速的成像能力以及可与常规CT相媲美的成像质量,使得无需再将患者在导管室与CT检查室间推来推去,极大地方便了脑动脉瘤出血介入治疗等紧急介入手术。

实时三维穿刺引导:该功能模块是具有创新性的非血管介入穿刺引导工具,该技术将实时透视图像与XperCT软组织成像或者MR、CT体数据融合显示在同一显示器上,对包括组织活检、穿刺引流和射频消融在内的各种非血管性介入操作进行实时引导。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第5篇

8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态“将重点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

9月28日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在44家委预算管理医院建设工作会提出将出台具体政策支持国产医疗设备企业的发展。

“降低医疗成本,有效遏制就医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患者负担”是政府频繁表态推动应用国产设备的重要原因。

对于我国来讲,当下不仅仅需要推动国产设备的使用,同时,有效购买设备、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行业运行效率也需尽早提上议程,因此,广为诟病的医疗设备监管亟需新举措,并且势在必行。

医疗技术革新之基

“诊断难死人,治疗急死人,治疗效果气死人。”80年代前,CT未被引入国内,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着职业尴尬。神经定位、望触叩听并不能精确诊断出患者脑出血的部位以及出血量的多少,在进行开颅手术时,往往也由于手术设备的“不给力”延长了手术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当CT应用于临床,神经外科医生如虎添翼,尤其是三维可视化医疗影像系统的应用,为医生提供了具有真实感的三维医学图像,从而便于医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观察和分析,甚至不用再为患者开颅探查。

设备技术推动医疗技术进步。如今的医疗设备不仅能够用于诊断、放射治疗等,医用机器人等设备的出现还拓展了以往外科手术治疗的极限。

国家863计划项目微创腹腔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首席工程师、中国总医院教务部教务长周丹指出,医用机器人的出现,使得医生可以在3D视觉反馈下,通过操作机器人实现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分离、切割、止血以及缝合操作。这预示着第三代外科手术时代的到来。

周丹介绍说,机器人的优点非常明显,能够局部三维放大,突破人眼的观察极限;末端灵巧似人手,并且比人手小得多,能够达到人手难以达到的手术位置,进行更加细微的手术,避免了人为操作的颤抖,并且术野干净清晰。

周丹表示,对于腹腔手术,医用机器人效果尤为明显。然而,“这样的医疗技术革新的确对医院设备购置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设备应用就像一把双刃剑,医疗技术提高的同时,广泛的设备应用为医疗行业带来了“军备竞赛”的恶名。不透明的设备投入

正如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16%的CT扫描没有必要。我国高端医疗设备配置上的无序与低效,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建议每百万人口最低需要2台CT设备,在我国,各省、市的CT配备却远超此项标准。如吉林省拥有人口2700多万,2010年该省拥有的CT就达到了258台,其中长春地区就有CT48台,并且绝大部分集中在30公立范围内。

据资料统计,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已经占到医院总资产的30%~50%。然而大型设备的数量究竟有多少,很难查到。

“大型设备配备是有统计的,但是一般不让公开,对于每台设备的使用率、检出阳性率这些是有另外的统计。高精尖设备的过度采购可能会带来后续问题,然而医院是否真的需要配备这些高精尖设备,哪些医院配备的,这些就不知道了。”某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讲,医疗设备投入多少,肯定会反映到卫生总费用中。”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院改革与管理研究室副主任黄二丹表示,高、精、尖”设备的普及与更新,必然伴随着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的增加。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的数据证明,器械检查费用已经成为继药费之后患者的第二大负担。近几年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汁公报》显示,门诊及住院患者药费比重下降的同时,检查治疗费比重呈上升趋势。

某位医生透露,对于北京的三甲医院来讲,200万元的设备收回成本的时间仅仅需要半年,一台CR一年就可以为医院带来500万元的纯收入。

“医院买了多少设备,就会想办法让这些设备都运营起来,甚至导致滥用,导致大量社会资源的消耗。”黄二丹指出,新影像成像技术、新诊断测试方法、新手术工具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是导致卫生总费用增长的重要原因。

“别看我们总是说设备竞赛,但医院它只要投了就能挣钱,从医院运行角度来讲,无可厚非。”黄二丹表示,“然而,我们要看它挣得是谁的钱。”

医院院长的为难

谁该为医疗设备配置的无序与低效承担责任?很多时候板子都是落到了医院身上,在许多媒体的眼中,似乎正是因为医院的竞相购置,才导致了医疗设备竞赛局面的形成。

然而,医院也有着自己的苦衷,首当其冲的是医院补偿的问题。正如日前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政府拨款平均不到医院收入的8%,三甲医院不到3%。

拨款杯水车薪,医院只能自己找出路、谋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并购置相应设备,就成为了医院不得不去做的工作。

“并不是说,医院要奔着好设备、贵设备去买,因为有很多好技术,没有设备你是开展不了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财务处副处长蔡晓峰这样强调了医院购置设备的必要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在近期举办的“2013年度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手术比如腔镜手术能够缓解患者痛苦,提高医疗质量,如果医院想开展相关业务就需要派医生去进修学习,并且还需要相关的仪器设备。“如果没有这个设备,我们拿着管子做吗?肯定得有这个设备。”

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总会计师王彬亦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不管是哪家医院,他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肯定需要相关的设备和技术支撑。”医院学科建设不同,设备需求不同,设备的专科化也让不同的学科有了更广阔的发展。

“现在即使是县级医院,也想有好的设备。因为它也想提升自身医疗水平,提升地区的发展实力。王彬这样反问到,“为什么大医院能够生存,没有高端的医疗设备,它能开展起相应的手术与治疗吗?与其说它是设备的竞赛,还不如说是医疗的竞赛。医院想要发展,达到一定的治疗水平,就需要有相应的设备。”

技术还是面子之争?

设备无疑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竞争力,但在我国,有时这种竞争似乎演化为了一场医院之间的面子之争。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表示,对于大医院来讲,经济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引进一些高精尖设备主要还是想显示自己的医院很“牛”。

在我国,不同的“婆婆”管着不同的医院

委预算管理医院、大学附属医院、省直属医院,不同的医院之间会存在着竞争关系,即便是同一个“婆婆”管理的医院也会有竞争。

“就拿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来说,一家独大的不多,一般都是两三家医院的水平差不多,但是老大和老=PK时,总要有比较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你有我也得有,你没有的我更得有。你说不让他弄吧,也说不过去。”

该人士表示,包含部队医院在内和已经拿到配置证的地方医院,我国拥有的达芬奇机器人已达到40多台。“这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咱们引进得比较晚。但关键在于,是不是这个东西就到了一定要买的程度,这个是需要考虑的。”

该人士认为,我国实际上对于达芬奇机器人的需求并不是非常强劲,大部分还是为了撑面子。他谈到,第一,达芬奇机器人费用非常高,一台的价格在2000万以上,属于绝对的贵族;第二,医院有用,但是未必使用频繁,“一年几十次这算比较多的,有的甚至没几次”;第三,达芬奇机器人优点之一的远程操作并没有体现,手术和人绝大部分都是在同一个手术室完成,或者两个相邻手术室完成。

“虽然这些也代表着国家形象,有一些就可以了,多了也没有必要。”该人士说道。

对此,安徽省立医院总会汁师操礼庆认为,中国需要达芬奇机器人,但是放在哪里,如何放,放在哪个区域,由谁来掌握等一些列问题需要严谨论证。颇有趣味的是,就在9月下旬,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刚刚引进了安徽省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准生证”下的“黑户”

个体最理想的选择未必会是全行业最理想的选择。面对市场竞争压力、面对国家形象,医院不会轻易放弃。正因如此,政府一直试图采取配置规划和配置证制度加强对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

1995年卫生部颁布第43号令

随后,《全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指导意见》、《卫生部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制度(暂行)》、《卫生部关于下达2011-2015年全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等政策陆续出台。

然而,这些设备配置管理与规划政策并未带来明显效果。

2006年年初,北京电力医院购买了国内首台64排128层CT,但是为没有“户口”而受到媒体质疑。

2009年,卫生部向全国通报了北京、上海越权审批北京地坛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配置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的问题。

2012年,宁夏卫生厅对全区35家医院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其中,乙类医用设备未获得卫生行政部门审批而购买的,占到1/3,单价在200万元以上非甲非乙类医用设备未获得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占到近七成。

对此,周丹谈到,医院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多少会有一些负债负担,极少数有院长不管政策先买了再说。之所以医院敢买设备不上“户口”,主要还是由医疗资源整体配置的不合理造成的。

粗放的配置规划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有专家表示,之所有医疗设备有“黑户”,说明医院有这样的需求,我国目前粗放的资源配置规划,以及审批发放配置证的制度,很难解决这一问题。

周丹指出,医疗资源整体配置不合理不单单是设备的问题,还关系到双向转诊机制缺失等问题。“患者纷纷涌入城市,你的这个配置让医院要怎么办呢?”他认为,体现资源配置是否最优,就要看他是否物尽其用。大医院之所以CT等设备多,并不是医院主动去“招”,而是源于整个医疗卫生体系规划的不合理。

“很早的时候我就提出来,政府可以做配置规划,但是你配置得不准确,就只能作为指导意见。”周丹强调,设备的配置问题不能单纯用一个不精确的计划强制去执行。

在周丹看来,政府的配置规划更应该这样去做。“政府可以告诉大家,整个市有多少台CT,使用率大概在多少,那院长做决策时就有了依据,他会考虑这个设备究竟是配还是不配,单纯用行政手段去做,说突破就突破。”

周丹谈到,目前我国采取的配置方法并不精确。设备配置跟医院的效率、技术、患者多少有关系,需要做经济学分析,然而,目前这类工作并没有科学开展。

“政府不能说,就分你这么几台CT,你排队你活该,这样的配置有什么意义?国家为什么要做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就是想让资源充分使用,但是,现状是,大医院里面大量的患者拥在那里,你怎么办呢?”

周丹感慨道,在他的老家浙江龙泉,就那么一所还好一些的医院,急需设备,但是,因为配置证被卡,领导还要走后门找“准生证”。

也正是设备配置证的审批制度,使得“公关”配置证,成为了我国众多医院院长不得不掌握的一门“技能”。

在我国,院长的任免、调动由上级行政部门任命,处于干部锻炼与医院发展的考虑,院长会在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医院之间进行调动,今年在中医院任职,明年或许被调到人民医院,问题随之而来。

或许,院长今年为医院申请到一台CT“准生证”,明年却被调任另外一家相距20分钟路程的中医院,随后,为了医院的发展,院长还得使出浑身解数,再去公关一台CT“准生证”。“自己给自己刨坑。”有些院长自我调侃。

“而且,所渭的大型设备也跟以前不太一样了,比如CT,以前完全属于大型设备,但是CT慢慢变成了不大的东西,专科都要配置了,还能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投入吗?它的性质正在改变,它在医院固定资产中的份额正在改变,所以,你老是拿它以前的地位对待它,又不合适了。”周丹强调,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原有设备的身份定位也需要进行重新考虑。

缺位的监管体系

除了对公立医院设备配置管理与规划的不当,当下,由于社会办医的兴起,原本并没有考虑到社会办医设备配置的监管体系,需要进行整体重塑。

2014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其中在“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鼓励社会投资表”中的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领域,“健康体检、医学检验中心、影像中心”赫然在列。这样的文件无疑使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更加形同摆设。

这并不是第一份让设备配置管理尴尬的第一份文件。当社会资本办医号角吹响时,设备监管难更加“雪上加霜”。

“现在买的方式决定了医院买台设备很容易,虽然说政府禁止,融资贷款还是很普遍的,而且融资手段特别多,现在县医院都很少去买了。”黄二丹谈到,虽然需要行政审批,但是有些医院通过厂家投放设备等手段引入设备。“厂家投放不在医院账目上,而且又不需要财政出钱,你就管不了我了。”

黄二丹透露,以后卫生部门还会对准入有限制,但是其他部门反对意见比较大。财政部门提出来,审批只能针对公立医院,不能针对民营医院,这样的审批,意义何在?在黄二丹看来,随着多元化办医的逐步开展,大型设备的管理需要由事前准入改为事后监管。“到底该不该买,应该从所有者角度来看。我觉着对于大型设备,并不应该有太多准入要求,资本进来后,应该看它能不能有效运行。”

“现在的设备审批制度管不到民营医院,其实民营医院也应该管。”医院评审评价专家王吉善谈到。

截至2013年,我国的民营医院总数已经达到10166家,有专家预计,2014年,民营医院的数量将首次超过公立医院的数量。对于这些医院来讲,同样具备参加医院等级评审的资质。

“你接受我的评审,你就应该接受我的管理,设备管理就应该纳入国家审批。”王吉善表示,我国的医院等级评审制度中,对设备准入审批、人员准入等都有明确要求。同时,评审规定,50万元以上的设备需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5万元以上的设备需要建档;所有设备需要分类进行管理。

等级评审对于医院内部设备的管理提出了从采购到使用的一系列要求。然而,由于设备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到位,经济学论证无法科学、严谨。

一位三甲医院设备科负责人谈到,该院临床科室83个,医技科室l5个,负责组织大型医疗设备论证的质量控制办公室只有两个人,他们不仅要负责组织大型设备论证还要负责对临床科室各项医疗指标进行考核。因为经常出现论证计划不到位,论证过程草率,没有可行性研究,而导致盲目购置。

由此可见,不沦是否加入医院等级评审,医院设备采购在宏观与微观层面均存在挑战。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网这一新的就诊体系的建立,每一级别医院对医疗设备的要求会是什么状况,各医院还在等待政策的继续出台。

谁是治疗的“猛剂”?

“真正的角度应该从医保人手。设备如何提高效率,医院花钱值不值?需要医保做卫生经济学评价。利用价格做好控制,这才是治本。”黄二丹指出,作为支付方,医保可以通过市场杠杆进行医疗价格调控,“通过定期调研,医保可以针对某项技术、治疗给出协议价,就像地铁票、火车票一样,定期进行调整,或许医院投入未必能与医保定价成正比。”黄二丹认为,医保管理才能说得通。

然而,现有的医保还处于发展阶段,统筹层级比较低,并且比较分散,“一家医院会面对七八家医保单位,虽然有些医院70%的报销来自医疗保险,但是,并不是一家,这个时候医保和医院谈判的能力比较弱。”黄二丹指出,随着医保统筹层级的不断提升,当在地市级层面进行统筹,并且基本上是地方医院针对一家医保时,医院的行为就可以受到监管,否则,医保没有谈判权利。

有专家提出,设备监管有问题,最根本在于激励机制有问题。有些地区,医院经营管理的好与坏、效率的高与低与院长没有任何关系,医院也就没有动力去做经济学评价。因此,加强院长激励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我觉着应该由第三方对设备使用、配置进行调研,做评估,来公布这个评估结构,比如,假设北京地区CT有200台,平均使用率只有60%,院长对这个设备还敢不敢买?单纯提设备配置很难去做,我们缺乏第三方的有效数据。”周丹谈到,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经济学效益评价,如果能够有第三方的客观评估,面对物价还未对其批准价格的情况,相信很多医院都会在购买前再三考虑。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洁教授建议通过卫生技术评估来加强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她指出,卫生技术评估包括药物、医疗技术、设备、方案等各方面。“可以从四大方面进行评估,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对人民和社会的影响。”

现在国家很多决策部门开始重视技术评价。“即便是设备要不要以旧换新,要不要淘汰一些东西,都需要进行评估,然后做决定。”

陈洁介绍,技术评估最早是在美国,随后在欧美地区、亚洲地区等国家开展。在欧美国家,对医用设备的评估已经深入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上涉及设备的资源配置,在微观上主要用于可行性论证,设备选型、安全和有效性评价及成本效益分析。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第6篇

因此,在美国,医疗保险对维护健康十分重要。凡到美国留学、进修、探亲,甚至旅游的人,对“在美国看得起病吗”这个问题应有足够的认识。如果是在美国生活,则必须面对是否选择医疗保险和如何决定医疗保险计划等相关问题。

美国的医疗保险计划有老人保险计划、医疗辅助福利计划和医疗补助管理式计划、儿童保险计划、家庭保险计划等,另外,还有专门针对留学生、访问学者,甚至短期访美旅游者的健康保险计划。

美国的医疗保险分为私营与政府保险两大类。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是提供管理式医疗保险计划。首先要选定某种医疗保险计划并确定一名主诊医生,除急诊外,患病时必须去此指定医师处就诊,转诊必须由此主诊医师介绍到保险计划规定内的专科医师处就诊,相关化验及检查也要到规定的医疗机构,否则,医疗费用自付。对于旅游健康保险计划,无需确定主诊医生,但必须去24小时医生和医院就诊。不同的医疗保险计划,保险公司有不同的承担范围,由基本的到较为全面的,因承保范围不同,保险费用也不一样。一定要注意那些保险不支付费用的条例及规定自付费用和共同付费的条例,也就是投保受益者本身仍需负担的费用。例如,有的保险计划提供的是已过专利期的药物,而在专利期内的药物自付费较高;有的保险计划对每种药物有不同的自付费标准,而有的保险计划还规定,对于在专利期内的药物有年度使用数量的限制。另外,应注意保险公司如有自己的药厂或药房关系时,一定不要超越此范围,否则必须白付费用。对于非处方药一般需自付费。另外,像一些物理治疗、心理治疗、检验、处置,一定要清楚是否是保险支付。

此次,我到美国后突然生病,下午5点30分上网办理了旅游保险计划,很快办妥,而且次日即可生效。当地有一个旅游服务中心,24小时以多国语言为旅客提供紧急服务。患者必要时也可拨打911电话求助。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第7篇

江苏省荣军医院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摘 要】目的:评价分段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局部晚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inoma,NPC)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 年2 月~ 2013 年8 月,医院收治Ⅲ - Ⅳ a 期鼻咽癌13 例,均行分段IMRT。结果:治疗后第6 周,左侧腮腺、右侧腮腺、原发灶GTVnx、颈部淋巴结转移灶GTVnd、高危临床靶区缩小率分为(50.2±21.0)%、(59.3±21.4)%、(15.4±5.7)%、(25.8±10.1)%、(28.4±11.3)%,剂量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分泌性中耳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分段IMRT 治疗局部晚期NPC 疗效较好,可显著缩小病灶面积,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 鼻咽癌;晚期;分段调强放射治疗

鼻咽癌对放射治疗较敏感,但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因病灶相对较小,多伴有颅底侵犯,在常规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以及邻近组织器官位置、体积均可能发生变化,仍可能存在过度治疗情况,分段IMRT 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方法[1]。2011 年2 月~ 2013 年4 月,本院以分段IMRT 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13 例,患者预后较少,不良反应较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 年2 月~ 2013 年8 月, 医院收治Ⅲ - Ⅳ a 期鼻咽癌13 例,其中男9 例、女4 例,年龄38 ~ 63 岁、平均(54.2±5.0)岁,Ⅲ 期8 例、Ⅳ a 期5 例。T1 者2 例、T2者2 例、T3 者7 例、T4 者2 例。N1 者1 例、N2 者9 例、N3 者3 例。适应证:知情同意,非姑息治疗,Karnofsky 评分≥ 70 分,可耐受,指标正常。禁忌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器质性与系统性疾病,对化疗敏感。排除标准:①接受靶向药物治疗;②中途退出治疗。

1.2 方法

抽吸式真空体模固定,患者平坦于模拟CT 扫描仪。固定5min 后才可进行正确扫描,120KV、120mA, 据IMRT 照射范围选择层面(一般为3mm×3mm),扫描范围从头顶至锁骨下缘2cm,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完成三维重建。由两位医师共同勾画,定义解剖结构,确定肿瘤靶区中心,分别定义鼻咽部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勾画方案参照第一届全国调强放疗学习班建议方案。以Pinnacle 8.0 系统制定放射计划,所有计划均为SIB-IMRT。物理师按照计划系统优化7 个野共面逆向治疗计划,恭评价DVH、各段面等剂量线分布及3D 剂量分布。确认后以CT 模拟机等中心复位,MLC 静态实现,95%PTV 处方量包,95% ~ 107% 剂量均匀度。

处方剂量PTVnx 69.75Gy、PTVnd6 8 . 2 0Gy 、P TV1 6 2 . 0 0 Gy 、P TV255.80Gy,均为31 次。摆位、定位时,以KV-CBCT 重建三维容积图像,以自带软件包注册、匹配、分析摆位误差值,以OBI系统匹配,采用骨性、软组织匹配,计算各个方向上摆位误差均数、标准差、值域、中位数、90% 分布范围,每次治疗时均进行匹配分析,调整放射治疗偏差,匹配后才开始进行放射治疗。治疗过程中,配合同步化疗,顺铂100mg/m2,3 周1 个周期,第1、22、43 日给药,每周期末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如见严重不良反应需调整放射计划或终止治疗。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 录入, 转spss18.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第6 周, 左侧腮腺、右侧腮腺、原发灶GTVnx、颈部淋巴结转移灶GTVnd、高危临床靶区缩小率分为(50.2±21.0)%、(59.3±21.4)%、( 1 5 . 4 ±5 . 7 )%、( 2 5 . 8 ±1 0 . 1 )%、(28.4±11.3)%。剂量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分泌性中耳炎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分段IMRT 可解决CT 图像设计动态调整个体误差缺陷,可在不影响肿瘤靶区照射剂量条件下,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照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目前,尚无关于分段IMRT 系统标准。分段IMRT 要点:(1)坚持个体化,不同患者靶点区域、肿瘤对放射敏感度存在较大差异;(2)控制勾画靶区时间,一般来说每周至少1 次以上;(3)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CT-RMI 影像融合应用价值较高,可实现优势互补,排除畸变干扰[2];(4)左右侧腮腺在地3-6 周退缩较明显,该时期需重新制定放射计划,尽可能保留腮腺,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3]。

参考文献

[1] 邓鹏,庞学利,张艳玲等. 锥形束CT对颈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探讨[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8(4):743-745.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 PACS;RIS;HIS;DICOM

医学影像诊断在现代医疗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过去近二十年间,各级医院引进了大批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对提高诊断水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其中的绝大多数设备仍采用传统的胶片记录方式,特别是早期产品。这给影像资料的保存和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容量存储介质和图像压缩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提高,使医学图像的实时存储和调阅成为可能;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医学图像可以迅速传输;由ACR-NEMA标准发展而来的DICOM3.0标准使医学图像及相关信息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要实现医学影像的信息管理,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同其他医院一样,在1994年引进西门子公司SOMATOM CR型CT机以后,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我们就深深的感到传统的胶片保存和管理是一个突出的难题,因此1995年初我们在医院的支持帮助下同有关公司协商尝试光盘存储方面的探讨,同年9月份实现了CT机的数字信息的自动采集,通过CDR光盘刻录,实现了对图像的进行永久保存。当时一张650M的光盘可以存储256*256的图像约5000-6000幅,相对于我们的工作量而言,大约3-5天需要刻录一次,同一份光盘要刻录两张,一张原盘,一张备份,以防损坏和借阅后丢失。虽然实现了光盘存储,但成本较高,(当时一张盘约130元左右),3-5天需要刻录一次,相当麻烦。后来又尝试在CT机上加装工作站,但由于数据采集只能取视频信号,选取的图像失真太明显,只能放弃。2000年和2003年我们又相继在螺旋CT核磁共振上加装了光盘存储装置,并且利用e-film软件实现几台重要设备的图像存储和相互间传输。

2005年底至2006年6月,在医院领导及有关公司的支持帮助下,参照天津医学院总院、泰安88医院、贵阳医学院附院等医院的成功经验,根据科室的设备现状和技术力量情况,结合科室的实际需求,对科室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制订了详细的安装计划。我们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开发和试验,完成了登记、诊断报告书写、签阅、科室管理、报告发放等软件的编程,对于非DICOM接口的设备进行了转换,以部分实现DICOM标准,同时个根据需要购置了部分硬件设备,通过半年多的安装调试,对全科17台套设备实现了联网,具备了PACS系统所能提供的所有功能,而整个系统的投资仅不足20万人民币,现面将我们所做的工作作一简单介绍。

1材料与方法

1.1系统环境

1.1.1硬件配置

(1)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及其工作站:①CT:HITACHI PRATICO螺旋CT和SIEMENS CR普通CT不具备DICOM3.0接口,采用视频采集的方式接入PACS;②磁共振:HITACHI AIRISⅡ,支持DICOM3.0,可自动向PACS传输图像并支持PACS回传;③CR:KONICA REGIUS,支持DICOM3.0,可自动向PACS传输图像;④数字胃肠:HITACHI TU-130,支持DICOM 3.0,可自动向PACS传输图像;⑤OEC9600型“C”型臂一台,不支持DICOM3.0;⑥胶片激光相机:KONICA DRYPRO750相机2台,KONICA LI-10A相机2台。

(2)DICOM服务器:浪潮英信NP370G-2服务器:英特尔(Intel)至强(Xeon)CPU,主频3.0GHz;1G动态内存;300GB热插拔SICI硬盘×3组建RAID 5,有效容量600G;NEC SCSI CD-ROM,SUNSUNG 16×DVD-RW,EtherExpress PRO/1000。

(3)影像诊断工作站及RIS工作站共9套:联想启天M460E商务机:英特尔(Intel)奔腾Ⅳ(Pentium)CPU,主频2.8GHz;256G动态内存;80GB IDE硬盘; SUNSUNG 16×DVD-ROM,EtherExpress PRO/100网卡;17英寸SUNSUNG液晶显示器×2。配备报告打印机两台:惠普LaserJet1020激光打印机。

(4)网络设备:①华为 SOHO-S1024-CN以太网交换机2台;②D-LINK DES-1008D交换机6台;③AMP 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UTP)。

(5)网络结构:星形总线拓扑(star bus topology)结构。

1.1.2软件系统

(1)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影像工作站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2)程序开发:程序开发语言为C++程序设计语言及OOP PASCAL程序设计语言;开发环境为MicroSoft Visual C++ 6.0、Borland C++ Builder 6.0、Borland Delphi 6.0集成程序设计环境。

(3)DICOM标准:DICOM每年都会更新其标准,目前最新版为2007版,我们的工作是在NEMA DICOM 3.0标准2003版的框架下进行的。

(4)网络传输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

(5)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2000。

1.2实施方法

1.2.1非标准设备接入:本例中, HITACHI 螺旋CT和OEC9600“C”臂不符合DICOM3.0标准,因此需设计CT图像采集工作站。硬件采用北京嘉恒中自有限公司生产的M20H灰度图像采集卡,图像采集工作站通过同轴电缆与设备的视频源相连,采集到8位灰度图像,将此图像按照DICOM标准第3部分、第5部分、第6部分、第10部分的规定,生成标准DICOM格式的文件并保存在工作站硬盘上。支持DICOM胶片打印,实现了DICOM C-STORE SCU。

1.2.2标准设备接入:标准设备直接采用UTP连接到DICOM服务器。

1.2.3影像诊断工作站:将PACS系统与RIS系统整合于一体,工作站双屏显示,左屏为PACS图像,右屏为RIS信息及报告页面。可同步观察图像并编写报告。支持影像报告在线二级审签,审签成功或输出纸质报告,交发片工作站;审签不合格,退回原报告,继续编辑,直至修改合格。

1.2.4病人检查接口:登记工作站为病人入口,将病人基本信息,检查信息及临床资料等输入RIS系统,生成检查号;发片工作站为病人出口,将检查完毕输出的胶片和报告发给病人,同时监控病例检查进度,保证数据在RIS内部顺畅流动,避免出现信息滞留。通过LED显示屏,将RIS内的病人数据流信息显示给候诊区的病人。

1.2.5DICOM服务器软件:实时在线存储,保证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影像设备都可以将图像传输至DICOM服务器。实现了C-STORE、C-GET、C-FING、C-MOVE服务类,支持CR、DR、CT、MR、RF、US等常见影像设备生成的DICOM图像。

1.2.6布线:由于距我院放射科的设备分部在4层楼近30个房间,为了节省成本,保证传输效果,网线的购置、线路的走行、交换机的配置都需要认真考虑。

2结 果

经过软件的设计开发,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系统整体集成,我们实现了科室级PACS和RIS的应用:①支持TCP/IP协议及DICOM3.0标准,可以在基于TCP/IP的局域网中通信。②实现了DICOM文件的在线存储及离线存储,实现了影像工作站实时调用在线病例;③RIS工作流自动化处理,状态实时显示;④实现了科室管理的计算机化。目前我们科的PACS系统已应用近一年半的时间,在科室日常工作、教学、科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自主研发科室级PACS系统是可行的。

3讨论

DICOM是一个开放的标准,任何厂商、组织或者个人都可以在它的框架内工作,以开发出自己的应用系统。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影像设备制造商都已经将DICOM标准接口做为其生产的影像设备的标准配置,以适应PACS制造商、医学影像科室、医院开发自己的DICOM应用系统。

PACS开发的体会:(一)有充分的系统软硬件知识基础、网络应用基础是自主开发PACS系统的前提之一;(二)工作必须严格在DICOM3.0的框架下开展,否则,开发的系统将难以与影像设备互联互通;(三)精心安排,统筹各项工作可以保证PACS系统顺利安装调试成功;(四)RIS系统既要保证PACS获取足够准确的信息,还要兼顾本单位工作流程的特点和特殊的要求,这一点也是专业的PACS厂商难以做到。(五)PACS是一个繁杂的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由于我们的团队人力较少,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有比较多的设想还没有真正地实现;(六)PACS是放射学与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科学,单靠放射工作者或计算机及网络专家单方力量很难完成设计及使用任务,多方合作极为重要。(七)自主开发PACS应量力而行、切合实际,有些硬件该省则省,但主要部件必须满足应用要求,同时要有发展的眼光,预留升级余地,例如与HIS系统的匹配连接等。(八)影像科室是PACS系统的最终用户,我们知道我们需要的PACS是什么样的,因此,我们应该也能够成为PACS开发中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尹必华,高培毅,詹炯,孙一兰,庞晓平,宁德辰,许云华. 颅内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多媒体软件制作[J]中华放射学杂志 , 1998,(01) .

[2] 魏宝杰,翟仁友,王亚杰.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的开发与初步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 , 1999,(12) .

[3] 王伟中,王华,谢敬霞,王颂章,李向东,钱民,曹惠霞. Internet网站在远程放射学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 , 2000,(04) .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第9篇

今年,医院出台工作绩效激励机制改革措施,推动医院医疗工作正向蓬勃发展,扩大诊疗范围,取得了功不可没的成效,医技科各检查室,工作量也不低于临床,但是,各检查室,完成工作量很不平衡,有的检查科室已经达到预期目标,5月日工作量,突破历史最高点,日工作量最高,彩超156人次,ct日85人次,b超112人次,他们工作。几乎天天在忙,病人检查量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但是,有小部分检查室还达不到医院预期要求,如病理,检查人数去年减少670人,收入减少14万6747元。因此,在下半年工作中,绝对不能松劲,要加倍努力,以【三级医院】c标准细节的要求,使每一位医技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勇担医院转型升级发展的前头兵,认真配合好临床,强化坚守岗位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提高质量控制好评度,沿着持续改进方向永不停留前进。努力完成医技检查工作重要任务。现在,将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德医风建设方面

认真贯彻学习三好一满意文件内容,医技工作人员能够树立一颗一切为病人服务理念思想。强化以人为本的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职业道德理念,逐步完善医技人员对病人检查中,以关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谢绝红包,和谐了医患及家||"属关系,通过调查测评,没有发现对工作人员不满意反应现象。

二、科室管理;

执行院部制定院科管理制度,听从院部指挥,落实院部布置各项工作任务,对照三级医院标准,逐步完善整理医技各项资料,加强劳动纪律管理与监督,认真做好质量管理,以持续改进方向,提升医技诊断质量准确度。

1;基本情况;人员结构;

2;工作绩效奖金分配方案;

医师级;110分,主治级;140,主任级按院部定数;

3;个人工作量数计算法;

ct诊断;一部位0.5分,扫描操作1个部位0.3分,照片;1个部位0.2分,增强1人1.5分。

值夜班;1部位1分,值班1夜加3分。

彩超,b超工作绩效量化到人。

通过个人工作量计算,体现多劳多得,提高工作效率。

三、科室专业资源整合;

今年,彩超b超人员整合,启动人力资源专业协调共同发展空间,虽然目前还未达到人人会熟练掌握彩超操作诊断技术,对今后有计划性规模扩张打下良好基础。

四、强化训练—提高劳动纪律自觉性;

劳动纪律是检测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工作力度最起码的素质表现,是科室发展基本动力,也是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因素。加强组织性纪律性,严明劳动纪律、是提高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内在因素。3月在姜医院长指令监督下,医技科集中交班,纪律强化训练,劳动纪律准时度,提升到98%——100%,工作积极性提高,精神面貌出现新改变,红装素裹,医疗质量得到提升,对病人检查责任心已到位,经常工作延长超出下班时间,特别是ct,彩超,b超等检查室。

但是,人员文化思想素质较差,有个别工作人员岗位责任理解不透彻,缺乏高度责任感和安全感,出现值班不在岗,是医院不可容忍现象,是医疗安全危险性的信号,院部对此十分重视,针对这个问题,医技科召开专题会议,当事人作了深刻检讨,教育了所工作人员,会议,再三强调医技工作人员,要时刻牢记不在岗位的危险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希望今后不再出现类似这种现象。

五、强化培训,提升医疗质量

1、依法执业,岗前培训;

遵守法律法规章程,牢固掌握卫生法律法规原则、强化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2、严抓医疗质量,培训技术人员

医技科始终把医疗质量放在重要位置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业务技术人员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水平。强调医务人员要重视科学发展,我们要求每一位技术工作者以自学为主、共同学习,发挥传帮带精神,使医技人员专业知识诊断水平阶梯型发展,达到三级医院要求。

积极参加院部组织专业理论三基培训与考试,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诊断水平。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完善医疗技术管理档案,

六、搞好优质服务,塑造医院医技新形象。

抓好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改变医技过去对病人检查出现推诿,硬性服务态度,实现人性化服务思想,塑造提升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白衣战士光辉形象和声誉。

七、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XX年1—6月及XX年同比;

八、存在问题;

上下班交接内容不完善,得过请过,工作日志统计没有按日按月按年规范性存档,杂乱无章。偷收漏收现象依然存在。

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性不强,上班拖拉,迟到现象存在,纪律松散,岗位责任心不牢固,离岗串岗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