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标准化施工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15 14:06:46

标准化施工总结

标准化施工总结第1篇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考评工作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及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高事故预防能力,促进我区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通过推行在建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流程的程序化、场容场貌的秩序化和安全防护的标准化,促进企业建立运转有效的自我保障体系,确保全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到2015年底,全区所有在建项目全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与考评工作。

在我区报建监管的所有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落实情况;

2、“平安工地”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3、远程视频监控措施落实情况;

4、扬尘整治措施工作开展情况;

5、“隐患排查信息化管理系统”录入情况;

6、其他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优良。

1、不合格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1)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

(2)未按规定开展项目自评工作的;

(3)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4)在建项目被责令停工整改,未停工整改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完成整改的;

(5)因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一年内受到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2次或以上停工整改的;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月自评分平均在70分以下的;

(7)项目竣工验收时,建筑施工企业未提交项目自评材料的。

2、优良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者,评定为“优良”:

(1)按规定开展了自评工作且《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月自评分平均在80分以上的;

(2)建立创建“平安工地”工作目标并积极落实创建工作的;

(3)开展扬尘整治工作,并取得明显效果的;

(4)安装远程视频监控,并有效落实的;

(5)“隐患排查信息化管理系统”录入情况符合有关规定;

(6)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先评优活动中,取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的;

(7)未因施工安全问题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工整改或予以行政处罚的。

3、合格

不属于上述1、2情况的,为合格。

建筑施工项目实行总承包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负总责;专业工程由业主单独发包的、不纳入总承包单位管理的,由专业承包单位负责。工程项目应成立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机构,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每月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等组织实施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

建设、监理单位应当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的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督查,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自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筑施工企业每季度都要对在建项目进行检查,形成检查记录,督促项目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1、考评主体。在我区报建监管的项目由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负责考评。

2、考评时间。项目考评主体应当对建筑施工项目实施日常安全监督时同步开展项目考评工作,指导监督项目自评工作。项目完工后办理竣工验收前,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向项目考评主体提交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材料。

项目自评材料包括:

(1)《__市__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申请表》;(见附件1)

(2)《__市__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月度自评表》;(见附件2)

(3)施工企业对项目安全检查情况;

(4)项目安全生产经费使用情况;

(5)项目施工期间因安全生产受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奖惩情况(包括限期整改、停工整改、通报批评、行政处罚、通报表扬、表彰奖励等);

(6)项目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情况;

(7)区住房和建设局规定的其它材料。

3、考评结果。考评主体收到建筑施工企业提交的资料后,经查验符合要求的,以项目自评为基础,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对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评定,在10个工作日内向建筑施工企业发放项目考评结果通知书(见附件3)。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1月)

区住房和建设局应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实施方案,由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制定内部工作流程,并对标准化考评工作进行宣贯,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各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组织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宣贯工作,组织员工开展培训,积极营造工作氛围。

(二

)先行试点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选取不少于在建工程数量的10%作为试点,开展项目自评、主体考评工作,推荐示范项目,组织企业观摩、学习,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5年4月-11月)

全区所有在建工地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5年12月)

总结和提高安全标准化评价工作,巩固工作成果,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全面推进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作业行为和现场防护等规范化、常态化,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建筑施工企业、各在建项目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自评工作小组,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工作,制定自评工作流程,以安全生产为主要抓手,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工作;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要充分认识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并结合实际制定内部工作流程,对考评工作进行宣贯,扎实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

(二)加强宣传发动。要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广泛宣传,通过培训、讲座、现场会、悬挂横幅、印刷宣传材料、宣传栏等方式,宣传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化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使企业全体人员了解标准化工作的要求。要坚持样板引路,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成果,扩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增强实际效果。

标准化施工总结第2篇

关键词:四有工作法;循环提升;全过程受控

吉化锦江油化厂是吉林石化公司北方公司下属石化类企业,共有6套石化装置。近几年,随着工厂老装置的不断技改和新装置的投入运行,各项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2008年,结合创建健康、安全、环境的管理体系(Health,Safety,Environ-ment,HSE),大力推行四有工作法,即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方案,步步有确认,事后有总结。经过几年的学习转化和活学活用,设备管理系统的设备管理四有工作法已经不断深入、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设备管理四有体系。设备管理四有体系贯穿和渗透在设备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管理成效显著。实现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受控,确保设备安全平稳、长周期优质运行。

1设备管理的工作计划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设备管理工作的精心谋划就体现在设备管理的工作计划上。设备管理的工作计划就是要把管理目标、管理要求、计划指标、实施措施和重点工作体现在设备管理的各类计划中。设备系统编制的年度设备管理工作要点就是设备管理的综合工作计划。在工作要点的指导下,设备管理部门精心编制各种专业年度工作计划———年度设备大中修计划、技改技措项目计划、固定资产零购计划、装置窗口检修或换剂短停检修计划,以及年度检维修费用使用计划。在年度计划的控制之下,基层车间精心编制各个装置的具体月份各类专业计划。总之,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各类设备管理的工作计划。深入掌握计划编制的理论依据和各个装置的具体情况,努力提高各类专业计划的精确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做好各类专业计划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情况变化时的应变措施。

1.1提高工作计划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精心把握编制计划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具体情况,提高工作计划的准确性和预见性。为了确保工作计划制定的及时准确,必须确保留有足够的编制计划时间。每年10月份,利用2个月时间,设备部门就着手对本年度的工作总结进行分析并对下一年度工作提前规划。各个基层车间要先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然后召开设备系统内部专题研讨会。经过讨论、研究、归纳,形成指导全年设备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形成涵盖设备管理关键指标在内的当年设备管理工作要点和当年年度设备综合计划。全部计划必须立足于各个车间的准确的具体情况,落实好编制计划的责任和计划执行的措施。工作计划不能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计划的编制必须有历年装置运行数据支持或者有成功经验、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持。只要严格要求工作计划的质量,不断积累编制的经验和数据,就能够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预见性,就能够提高计划执行率,确保计划工作目标的实现。

1.2注重工作计划各时段之间的衔接

精心把控计划的实施时间,注重各类工作计划各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一个精心安排的计划是争取更高工作效率的前提。编制计划并注重各时段各类工作计划之间的相互衔接,是推动整体计划完成的根本保证。工厂设备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全部工作计划的完善落实和各类计划的时间衔接。根据年初下达的设备考核指标,结合工厂的重点工作,建立从年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相互衔接的计划体系。根据设备管理的季节时段特性和设备历年运行的经验数据,将设备考核指标量化分解到各个基层车间,将各类计划执行的具体时间明确到月份。把控好计划的实施时间和相互衔接,防止出现计划执行的盲区,计划的执行率可得到有效保证。

1.3及时修订工作计划以应对具体情况的变化

精心把握计划实施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及时修订工作计划以应对具体情况的变化。执行计划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制定计划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及时的信息反馈是对计划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的一个补充,它提高了计划的应变能力。实行“日检修计划作业申报表”和“检修工作记实日汇报”的制度,就是信息反馈对完善计划的一个实际应用,也就是将施工的信息、资源、计划、方案、技术,通过设备信息管理平台,将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各种信息,通过局域网以电子文件方式提交主管部门领导审核批准,使各项工作的方案和决策得到快速解决,职能部门也能按轻重缓急的原则科学制定施工计划,形成日常施工管理、紧急施工管理和计划施工管理三者的平衡。通过对执行中的信息实时反馈,及时修订工作计划中问题以便全面掌控施工部署、进程,确保工作程序高效运行。

2设备管理的行动方案是确保计划落实到位的关键

设备管理的行动方案,可以特指设备检维修和项目施工方案,也可以泛指设备管理的标准化管理规定细则,设备管理的特殊情况应急预案或设备管理中重点工作的特色方案。此类行动方案在编制上,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现科学严谨的编制态度,并经过反复研讨和验证。这样的方案才能确保设备工作计划落实到位,设备管理工作走向正确轨道。

2.1重视各类行动方案的科学严谨和规范标准

凡是工作行动都要制定科学、严谨的方案,施工管理方案化是工作计划落实到位关键。以往施工方案通常比较重视技术方案的论证,而对有些施工方案重视不够。方案涉及内容有些步骤较粗,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细节规定不明确,实施过程中操作弹性大。自推行四有工作法以后,工厂不断强化设备受控管理体系的建设,规范施工方案的编制,要求方案编制要做到严谨科学和规范标准。各类行动方案编制批准之后,要求各个相关基层单位必须统一思想,坚决贯彻、执行、落实好行动方案。

2.2重视各类行动方案的经济实用和可行性

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符合现场实际要求,经济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在检维修施工前都要深入现场,对项目现场环境、作业过程等进行全面勘察、预判,制定具体措施,有效削减“行动方案”中可能隐含的安全环保风险因素,切实有利行动的可靠推进。另一方面,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注重实体成本的控制,采取经济实用措施,有效削减检维修费用,确保现场管理文明有序地合理推进,各项目标平稳受控达成。2013年工厂异丁烯装置进行窗口检修,技改项目多,工期仅为5d。为确保窗口检修按期竣工,针这次装置窗口检修的特点,提前勘踏现场,根据现场实际,详细编制了《装置停工检修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网络图;制定施工安全防范措施等,这些方案的编制为确保检修计划按期完成奠定了基础。此次成功的检维修就得益于经济实用的施工组织设计。

2.3重视推进各类行动方案的标准化编制

各类行动方案编制要求各式各样,标准不一。给管理人员带来了较大工作强度和编制难度。因此,高效推进标准化编制各类行动方案很有实际意义。积极推进施行系列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标准化,应急预案标准化,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标准化以及检维修实施方案标准化。这一系列标准化的方案编制模板可以极大地提高编制工作效率和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推进和经验积累,设备管理涉及的各类“行动方案”就一定会真正起到指导现场管理和培训维管人员的重要作用。

3步步确认是确保预期管理效果的必要保证

设备管理的步步确认,就是对设备工作计划和行动方案在执行监督、状态控制和检修结果的确认过程。执行设备管理全过程步步确认制,是有效控制设备事件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设备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有力管理工具。

3.1实现设备管理的多级确认检查发挥标准化《设备检修作业规程》作用,实现设备管理的多级确认检查对于石化行业来说,因生产与设备检修作业深度交叉,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因违章引发事故占事故总起数的75%,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经常发生存在有章不循、执行不力、监督不严格、规程不具体、操作无确认的问题。为了彻底消除这些不规范行为,工厂重新编制了新版《设备检修作业规程》、《检维修施工作业票管理标准》等规定细则。规定中要求:检修前,必须严格履行工艺与设备界面交接手续,属地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环保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必须执行各类行动有监督,有确认、有记录的要求。只有经过工厂设备、安全、生产等管理部门和车间主管、专业工程师、现场操作员多级人员严格的多级确认,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工作程序。就是要求切实把规定动作做准确,坚决杜绝自选动作。例如:在芳构化车间的富气压缩机大修过程中,把检修工作分解成了若干状态、步骤,设立风险确认点,量化了检修标准,操作步骤顺序严谨。每执行一次操作,相关责任人都要在规程的相应位置做好标记,进行逐级确认签字,实时记录检修数据,杜绝了一些习惯性违章导致的操作失误问题,设备检维修安全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3.2实现高效程序化的步步确认管理发挥已有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优势,实现高效程序化的步步确认管理。随着工厂设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设备管理可以实现在网上的高效程序化确认管理。检维修施工信息日报制,就是信息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基层车间要对每日的检维修施工和设备其他管理情况及时上报设备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全面分析、记录、整理所有设备管理信息,做到当日上报、当日统计、当日处理。同时加强内部信息平台控制要体现6个关键,即:实施的关键时刻,出现在关键场合,把握关键环节,作出关键决策,解决关键问题。并以此推动设备管理向更加注重效率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3.3实施监督检查步步确认的精细管理发挥设备管理体系的各级监督职能,实施监督检查步步确认的精细管理。一个运行高效的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就是要把各级管理要素,优化到一个标准管理体系中,即设备管理的HSE体系,发挥设备管理体系的各级部门的监督职能,利用标准化管理体系优势实施监督管理。如:在检维修作业中,各基层单位突出抓好施工前HSE教育、措施制定与落实、施工监控、安全作业管理、施工过程等五方面工作。以自检、互检、他检多种形式对HSE体系运行中那些操作不当、维修不当而造成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利用体系中的各级监督职能和利用标准化的管理,积极实施步步确认的精细管理。从而,确保设备检修全过程、全方位受控。

4事后总结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设备管理的事后总结,就是做好设备管理实践的总结分析,提出管理提升的途径。就是要不断发现管理短板和管理漏洞,不断地修订完善设备管理规定、标准和细则;就是要发现装置设备技术水平的低点,找到弥补改进提高的有效措施;就是要发现设备相关人员的能力水平差距,组织好专业技术的学习、交流和培训,使各类人员素质有所提升。设备管理的事后总结,关键是要做好管理绩效考核和各类人员的激励工作,集合设备系统全员之力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使之步入循环上升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中,实现设备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1实现设备管理的细节可追溯。建立设备管理总结分析制度,实现设备管理的细节可追溯。KBC设备管理大视野建立了设备管理技术总结分析体系,分别对设备的运行管理、维修管理、故障管理、基础资料管理等方面进行绩效指标分析。经过在实践中摸索,通常把下列数据列为主要分析指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故障频率;维修成本;故障根本原因;分析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利用率等。根据对各类指标变化趋势分析,不断改进管理策略,形成闭环式的管理流程,有效地提升了设备管理和维护的现代化水平。坚持在实践中强化管理数据的科学分析总结利用;坚持对一些典型疑难问题的攻关研讨制度;坚持对设备管理中发生的事故事件的追溯研究。充分利用设备电子档案、设备检查表和设备巡检表等管理工具,做好设备运行状态和监控参数的分析总结工作。

4.2实现全员专业技术能力新提高组织好各类人员的学习、交流和培训工作,实现全员专业技术能力新提高。由于工厂的各类人员知识老化,新技术掌握能力不足,实际上已经影响了设备管理整体提高。因此,通过视频录像、专家讲课、外出交流培训等各种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注重在日常工作中的相互学习交流,定期进行普遍性专题现场管理仿真培训课程,定期进行各项管理规定、标准和细则的宣贯和学习。每月,有针对性地定期组织一些“事后总结”攻关研讨会,逐一分析攻关问题的理论成因,归纳出应对的措施办法,总结出经验教训。如此,就可能逐步解决一些过去长期存在的老问题。比如:2013年1月,组织TPM攻关小组对导热油炉燃烧机故障诊断处置进行了总结分析攻关。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导热油炉燃气燃烧机的故障诊断检修标准化手册》,普通维护人员使用该手册就能够用最短时间消除燃烧机存在的异常和隐患。可见组织好交流培训的实际管理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4.3实现全员抓管理提升的良好势头

标准化施工总结第3篇

第一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经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由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同志和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同志督导,承担领导责任,支部书记***负总责,承担第一责任,支部委员为骨干,承担具体责任,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参与,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具体分以下阶段进行。

一、组织实施阶段(6月22日——6月30日)

(一)制定党支部标准工作计划。根据《***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中具体要求,结合支部实际,制定本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计划。

(二)宣传动员(6月30日前)。依据《**省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为基本内容对支部全体党员进行细致地宣传引导,充分调动支部每一位党员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位党员都认识到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彻底解决认识的盲区,解决党员对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灯下黑”的问题。

二、学习培训阶段(7月15日前)

组织支部党员集体学习《**省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内容,宣讲标准化理念、方法,逐篇学习,掌握实质要义,让每一名党员清楚标准化是什么,支部标准化建设怎么抓、抓什么、如何抓等问题,为推进标准化工作打好基础,召开支部党员会议,具体安排部署标准化工作任务,积极推动落实,明确任务和时限,责任具体到人,严格追责。

三、对标自查阶段(7月16日——9月30日)

(一)自查自纠(9月20日前)。党支部对照《**省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对照《党支部建设考核评分表》中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组织生活、党员队伍、基础保障、考核评价等6个方面积极广泛开展支部的自查,认真对26项标准内容逐项对标,查漏补缺,自我整改。

(二)建档立卡(9月30日前)。根据自查情况,党支部建立标准化工作台账,将查找出的问题、整改措施和整改情况进行记载,限时进行整改。

四、争创达标阶段(10月——12月15日)

(一)公司党委考核验收(11月1日前)。依据《**省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和《**省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对本支部标准化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对支部标准化工作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指导整改。

(二)支部整改(11月15日前)。支部对公司党委查找出的问题和不足,按照公司党委要求进行整改,明确责任,具体到人,限时完成,补齐短板。

(三)上级验收。支部接受省粮食局省机关党委对本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的验收,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进一步规范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施工总结第4篇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市、县安委会2014年安全生产总体目标,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提升我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水平,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目标

创省级安全文明工地不少于2个,市级安全文明工地不少于5个。

三、活动内容

(一)施工项目部管理标准化

1、项目管理制度标准化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3)安全生产资金管理制度

(4)安全生产检查与验收制度

(5)安全生产应急制度

(6)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7)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8)危险性较大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及论证制度

(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0)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1)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及保养维修制度

(12)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2、项目管理人员配备标准化。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考勤管理规定》(宜监字[2013]14号)和《县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考勤管理制度》(2013年11月13日)的要求配备,在工程项目竣工前不可担任其他工程项目部成员,并与中标通知书中配置人员保持一致,不得擅自变更。因特殊原因需变更的,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意后方可进行更换。

(二)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

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文明设施必须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和《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图集》所规定的内容和样式。

1、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化:

施工大门:按要求设置大门,大门处设置门卫室、车辆冲洗设施及五牌一图、责任主体公示牌、重大隐患公示牌等。

施工围挡:实行封闭式管理,围挡高度城区主要路段和涉及市容景观路段不低于2.5M,其它不低于1.8M,围挡材料要求坚固、稳定、统一、整洁、美观。

现场道路:生活区、办公区和施工区的主要道路必须硬化,现场大门出入口硬化长度不少于20米,道路两侧应设置排水沟,道路应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基本修筑完成。

现场分区:施工现场实行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区域化管理,现场施工总平面按实际功能划分为各个模块。

现场防火:现场易燃易爆场所必须按要求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有效。建筑物每层应配备消防设施,位置正确、可靠。

安全通道及临边防护:“四口”、“临边”防护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及《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要求设置,防护应牢固可靠。

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系统,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要求,线路采取埋地或套管保护。

脚手架工程:严禁使用木、竹脚手架,架体基础做到平整、硬化,与建筑物拉结按规定设置且可靠牢固,防护材质符合要求,封闭严密美观。

厕所:应设置通风良好的水冲式厕所,厕所内应有照明设施并设置水龙头和洗手池。

食堂:所用建筑、装饰材料和设施应符合安全、消防、卫生及防疫要求,炊事人员应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2、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化:

按照《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赣建安[2010]16号)和《市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公示和跟踪监控制度》(宜市建安[2012]5号)的要求,加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的落实,严把重大危险源分部分项工程的申报、公示、实施、验收和施工方案论证关,狠抓起重机械设备的产权备案、安拆、检测和使用登记关,遏制施工现场“三违”行为,有效预防工程建设领域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高支模、深基坑等坍塌事故,杜绝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

四、活动步骤

(一)宣传发动(2014年1月—3月中旬)

按照本次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目的、意义和措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宣传氛围。全县所有施工总承包企业于3月10日前制定出台本企业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方案。

(二)全面实施(2014年3月下旬—11月)

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逐级落实到相关在建工程项目部并签订责任状,督促和指导创文明工地工程,每半年召开一次标准化示范工地现场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路的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并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排查潜在隐患,及时落实整改,将活动推向深入。

1、积极配合第一季度开展的全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项目部管理人员配备及执行考勤规定等情况,对未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考勤不达标的、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工程项目进行停工、扣分、计不良行为等处罚。

2、积极配合第二季度联合市房管局开展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专项检查。检查做到全覆盖,重点检查工程建设强制标准的贯彻落实、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三个百分之百”落实等情况,对标准化管理工作不到位、现场存在隐患处理不及时、“三个百分之百”落实不到位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处罚。

3、积极配合第三季度开展全市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活动随机检查。对发现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及重大安全质量隐患的工程项目,坚决予以严管重罚。

4、第四季度开展全市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回头看”专项检查。对发现前面检查中仍存在标准化管理工作不到位、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工程一律停工整改,并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对各责任主体和相关人员分别进行通报、记不良行为记录、扣分等处罚。

(三)总结考核(2014年12月)

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在建工程项目部应认真总结活动的开展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并于2014年12月10日前对各工地进行考核,对排名前3名的进行表彰,对排名最后3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于2014年12月15日前将活动总结材料上报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积极配合领导小组对我县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五、活动要求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为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具体负责全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年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

(二)加强督导、确保成效。

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年”活动情况检查督导,督促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对活动不认真、走过场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对活动开展不力而引发安全事故的要依法查处,严肃处理。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活动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标准化施工总结第5篇

一、标准成本理论知识概述

1、标准成本的内涵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泰罗制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是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目标成本。在标准成本中,基本上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标准成本主要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重点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也可用于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2、标准成本的种类

标准成本按其编制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般广泛采用正常标准成本,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标准成本的特点

标准成本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用科学方法根据客观实验和过去实践经充分研究后制定出来的,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二是排除了各种偶然性和意外情况又保留了当前条件下难以避免的损失,代表正常情况下的消耗水平,具有现实性;三是应该发生的成本,可以作为评价业绩的尺度,成为督促职工去努力争取的目标,具有激励性;四是可以在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有效性水平变化不大时持续使用,不需要经常修订,具有稳定性。

二、陆上石油钻井业务的特殊性对标准成本编制的影响

石油钻井企业区别于传统制造型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为客户提供钻井工程服务而不是输出有形产品。相比较而言,编制有形产品标准成本比较简单易行,不会受地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且产品制造工艺流程规范有序。而石油钻井业务则恰恰相反,它不仅严重依赖于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而且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多变,从而给编制石油钻井企业标准成本带来了很大影响。

1、钻井施工对象类型多样化,加大了分类编制标准成本的难度

随着石油钻探技术的日益发展,钻井施工对象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按井别区分为探井、开发井,按井型区分为直井、斜直井、定向井、水平井,按井深区分为浅井、中深井、深井、超深井,按地域区分为陆地井、海洋井等等。与之相适应,不同类型的钻井服务,其工程造价、施工工艺、生产要素配置和施工成本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受不同地质构造和油藏结构的影响,即使是相同井别、井型和井深的钻井施工服务,其工程造价、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成本等要素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会有较大差别,这是区别于有形产品制造企业的一个很大不同点。

2、钻井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加大了确定单井成本消耗标准的难度

钻井施工区域既有平原、丘陵和山区,也有沙漠、沼泽和海洋;设计井深越大地质条件越复杂,钻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未知和不确定因素也就越多。以新疆塔里木钻井施工区域为例,该地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上部为高陡地层,下部为多套高压盐水层、复合盐层、漏失层、坍塌层及高压气层,地层压力系数高,采用高密度钻井液钻遇盐岩、盐膏层、易塌页岩、大倾角易破碎地层时,极易引起井塌、井漏、井斜、井涌、卡钻甚至井喷等钻井事故的发生,常常给企业带来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经济损失。因此,钻井施工区域地质地貌条件越复杂多变,钻井施工作业量和难度就越难预测,钻井施工作业成本支出的可预见性就越差,钻井单井成本消耗标准也就越难确定。

3、钻井成本构成复杂且支出数额大,增大了编制标准成本的工作量

虽然石油钻井企业的主营业务为钻井工程劳务,但跟传统的劳务企业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的劳务企业成本构成中大多是以人工成本为主,而石油钻井企业由于钻井工艺流程复杂,对机械设备需求量大,技术性能要求高,使得企业成本构成中的固定成本和工程物资占到绝大部分,加上提供劳务过程中原材料需求和用工成份类型多样化,从而导致石油钻井企业成本种类繁杂、数额较大。以某大型油田钻井公司为例,该公司现有成本管理级次6级、成本核算项目150多项、全年支出40多亿元,这无疑给编制钻井企业标准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

三、陆上石油钻井企业标准成本编制方法的探索与尝试

根据我国陆上石油钻井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层级,可以将陆上石油钻井企业的标准成本划分为钻井队标准成本、钻井分公司标准成本和钻井总公司标准成本三种类型。本文主要探讨陆上石油钻井企业正常标准成本的编制方法和编制流程,具体的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如下。

1、陆上石油钻井企业标准成本编制原则

(1)全员性原则。标准成本编制工作应由财务部门会同生产、技术、采购、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有关责任部门共同参与,同时,要吸收具体执行标准的各层级员工参加。

(2)全面性原则。标准成本体系应涵盖陆地钻井业务全部生产过程和全部成本项目,即在生产过程上要反映钻前作业、钻进作业、固井作业和完井作业等各个作业环节,在成本项目上既要包括变动成本也要包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

(3)真实性原则。应充分考虑陆上石油钻井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鉴别和分析当前钻井企业的运行成本,有效剔除与钻井业务无关的各种因素,真实反映钻井业务应该发生的合理支出。

(4)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原则。既要借鉴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也要考虑本企业现有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准;既要避免成本标准过低使企业丧失积极性,也要避免成本标准过高对企业产生负面导向。

(5)量价分离原则。应针对每一个成本项目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某一个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

(6)分区块、分井别、分井型、分井深原则。应区分不同的地质区块、不同的井别、不同的井型、不同的井深分别编制标准成本,从而形成适用于不同地质区块、不同井别、不同井型、不同井深的标准成本体系。

2、陆上石油钻井企业标准成本编制总体框架

(1)标准成本编制过程中的相关概念阐释。一是钻井总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指钻井总公司所属机关及除钻井分公司、专业化劳务公司之外的其他所属二级机构。二是钻井分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指钻井分公司所属机关及除钻井队之外的其他所属三级机构。三是专业化劳务公司,指钻井总公司所属的为钻井施工提供专业化劳务的二级机构,具体包括钻前公司、固井公司、管具公司及运输公司等。

(2)各层级标准成本的涵义及计算公式。一是钻井队标准成本。是指钻井队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计入单井成本的材料费、劳务费、人工费及折旧费等直接成本的标准成本。

钻井队标准成本的定义表达式为:T=W

式中:T―钻井队标准成本;

W―某单井直接成本的标准成本。

二是钻井分公司标准成本。是指在钻井队标准成本(T)的基础上,分摊了钻井分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标准成本(A1)后的单井标准成本。

钻井分公司标准成本的定义表达式为:B=T+A1

式中:B―钻井分公司标准成本;

T―钻井队标准成本;

A1―钻井分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的标准成本分摊计入单井部分。

三是钻井总公司标准成本。是指在钻井分公司标准成本(B)的基础上,分摊了钻井总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的标准成本(A2)及专业化劳务公司的标准成本(S),并抵消了钻井分公司标准成本(B)中所包含的专业化劳务公司所提供专业化劳务(P)后的单井标准成本。

钻井总公司标准成本的定义表达式为:M=B+A2-P+S

式中:M―钻井总公司的标准成本;

B―钻井分公司的标准成本;

A2―钻井总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的标准成本分摊计入单井部分;

P―钻井分公司标准成本(B)中所包含的内部专业化劳务公司提供的按标准价格结算的专业化劳务;

S―某专业化劳务公司的标准成本分摊计入单井部分。

3、钻井队标准成本的编制方法及编制流程

(1)划分作业环节,明晰成本项目。根据陆上石油钻井作业流程,将钻井作业划分为钻前作业、钻进作业、固井作业、管具作业和其他劳务作业等五个作业环节,每个作业环节所包含的成本项目按其形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部分。变动成本在特定的工作量范围内其总额随工作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如钻头、泥浆材料等;固定成本在特定的工作量范围内基本不受工作量变动影响,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如固定的月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等;混合成本因工作量变动而变动,但不一定成正比例变动,如青苗赔偿、施工现场工作补贴等,为便于操作,在编制标准成本时将此类成本归入固定成本范畴。

(2)确定变动成本的成本标准。某变动成本的成本标准=某变动成本的标准消耗量×某变动成本的标准价格。一是确定某变动成本的标准消耗量。标准消耗量一般根据钻井设计直接取得,或采用技术测定法取得,或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取得(通常采用近3年的历史数据),消耗量计量单位包括吨、米、次、台班、台月等。二是确定某变动成本的标准价格。标准价格一般根据企业内部定额价格或政府公布的收费标准或技术测定法测定取得,对通过以上方法仍无法取得标准价格的成本项目,可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法取得(通常采用近3年的历史数据)。

(3)确定固定成本的成本标准。分配计入单井的固定成本的成本标准按照钻井周期标准或建井周期标准和固定成本标准分配率确定,计算公式为:固定成本的成本标准=钻井周期标准或建井周期标准×固定成本标准分配率。一是确定钻井周期标准或建井周期标准。钻井周期标准或建井周期标准可根据企业内部定额,结合近3年的历史数据调整确定。二是确定固定成本标准分配率。首先,分钻机类型制定折旧费、野营房摊销等各项固定成本的年标准发生额;其次,确定钻机的年标准钻机台月,通常在扣除钻机搬迁、进厂保养等时间后每台钻机的年标准钻机台月为10台月,则某类型钻机的固定成本标准分配率=某类型钻机全年标准固定成本÷10台月。

(4)确定钻井队标准成本。在确定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成本标准的基础上,据此得出钻井队的标准成本,其计算公式为:钻井队标准成本=∑(某变动成本的标准消耗量×某变动成本的标准价格)+∑(钻井周期标准或建井周期标准×固定成本标准分配率)。

4、钻井分公司标准成本的编制方法及编制流程

(1)确定钻井分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的年度标准成本费用总额。首先,将钻井分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合理划分为不同级次的责任中心;其次,制定各责任中心的标准成本并层层汇总形成钻井分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的年度标准成本费用总额。

(2)确定钻井分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成本费用标准分配率。根据钻井分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的年度标准成本费用总额及钻井分公司年度标准钻机台月,制定钻井分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的成本费用标准分配率。具体公式为:钻井分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成本费用标准分配率=钻井分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年度标准成本费用总额÷钻井分公司年度标准钻机台月,钻井分公司年度标准钻机台月=钻井分公司年度在用钻机数×10台月。

(3)确定钻井分公司标准成本。在确定钻井分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年度标准成本费用总额、钻井分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成本费用标准分配率的基础上,据此得出钻井分公司的标准成本,其计算公式为:钻井分公司标准成本=钻井队标准成本+某单井标准钻机台月×钻井分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成本费用标准分配率。

5、钻井总公司标准成本的编制方法及编制流程

(1)确定钻井总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的年度标准成本费用总额。首先,将钻井总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合理划分为不同级次的责任中心;其次,制定各责任中心的标准成本并层层汇总形成钻井总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的年度标准成本费用总额。

(2)确定钻井总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成本费用标准分配率。根据钻井总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的年度标准成本费用总额及钻井总公司年度标准钻机台月,制定钻井总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的成本费用标准分配率。具体公式为:钻井总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成本费用标准分配率=钻井总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年度标准成本总额÷钻井总公司年度标准钻机台月,钻井总公司年度标准钻机台月=钻井总公司年度在用钻机数×10台月。

(3)确定专业化劳务公司的年度标准成本总额。专业化劳务公司标准成本分为基层队级标准成本、专业化劳务公司级标准成本两部分。其中:基层队级标准成本可参照钻井队标准成本的编制思路和方法制定,专业化劳务公司级标准成本可参照钻井分公司标准成本的编制思路和方法制定。

(4)确定专业化劳务公司成本标准分配率。根据为单井提供的年度劳务收入比,将本专业化劳务公司的标准成本在各单井间分配。具体公式为:专业化劳务公司成本标准分配率=专业化劳务公司的年度标准成本总额÷专业化劳务公司的年度劳务收入总额。

(5)确定钻井总公司标准成本。在确定钻井总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的年度标准成本费用总额、钻井总公司机关及辅助生产部门成本费用标准分配率、专业化劳务公司标准成本、专业化劳务公司成本标准分配率的基础上,据此得出钻井总公司的标准成本,其计算公式为:钻井总公司标准成本=钻井分公司标准成本+某单井标准钻机台月×钻井总公司机关及其辅助生产部门成本费用标准分配率-钻井分公司标准成本中所包含的专业化劳务公司为某单井提供的按标准价格结算的专业化劳务+专业化劳务公司成本标准分配率×钻井分公司标准成本中所包含的专业化劳务公司为某单井提供的按标准价格结算的专业化劳务。

标准化施工总结第6篇

1.1技术风险大,研制周期较长

型号产品的预研,集中了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材料、最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同时也由于其研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但型号产品本身系统复杂、门类繁多,而且还要有许多相关产品或工程项目与之配套,耗资大。因此,为保证其研制成功,必须严格按照研制程序分阶段逐步地进行。从指标论证到最后定型,中间需要经历若干方案、状态、批次的设计与试制;经受若干次各种不同目的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属于开创性和探索性活动;从开始到取得成果再到实际应用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一步步地去完成。所以,想要预研项目投资立竿见影是不科学、不现实的。

1.2阶段特征明显

预研型号产品是一个多专业的集合体且其专业分工很细、涉及专业面广,往往是国家下达的战略性任务或攻克研制“瓶颈”的关键技术,有严格的研制进度和阶段要求,每个阶段研制任务、要求、内容和目标不同,且大都是高新技术项目,不确定因素较多、技术风险较大,费用高,很难保证预期结果。而一但突破关键性理论和技术问题,其影响则是非同小可。所以说,预研产品具有基础性、前瞻性、探索性和验证性等特点。

2开展预研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如上所述,预研型号产品有许多独特之处,而标准化是预研的基础工作。在预研的全过程中,标准化工作分为4个阶段:立题论证、方案论证、研究试验以及成果鉴定。而每一阶段均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但彼此又存在紧密的联系,一环扣一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标准化工作做好了,对整个型号研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能达到预研的最佳效果。

2.1能有效地保证产品的质量与性能

预研型号产品性能,主要是在设计、研制阶段决定和形成的。在预研一开始就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规定的性能指标及方法去论证、设计、制造和试验,就能保证产品的性能建立在先进的技术水平及可靠的基础之上,保证产品的质量有一个高的起点。

2.2能有效降低研制成本,提高预研效率

预研型号产品批量小、状态变化多,新品种试制频繁,产品结构处在设计形成之中,工装设备不能通用。而标准是科研、生产、使用的经验结晶和统一的产物。预研型号产品通过实施标准,统一要求,减少品种,简化设计;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优化设计,提高设计的通用程度、设计和工艺继承性,简化工艺过程和工艺装备。通过标准化,变零、部、组件的专用为通用;变原材料、元器件的多品种为少品种,努力提高设计和工艺的继承性;最大限度地采用通用的、组合的工艺装备,既能缩短预研周期,又能节省预研费用。实施标准是对技术成熟科技成果的再利用,是减少预研风险,实现一次成功的基本措施之一。

2.3能有效地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形成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结合预研型号产品研发、关键技术攻关、预先研究、基础研究以及试验实施标准和经验总结,获得信息,将市场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有机结合,有利于修订完善标准,制定新的标准,保证标准质量;使标准为预研产品研制服务,产生效益,从而使参与预研人员对标准化更加关注,有利于加快标准化自身发展,最终使企业构建完整的研发技术标准体系,即“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为今后制定和实施标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4有利于培育创新型和复合型的标准化人才

预研是培养标准化技术人员的一种有效的举措。兼职标准化人员参与预研项目并进行文件签署,专职标准化人员进行宏观控制,督促兼职标准化人员学习标准,并对标准实施进行检查。使标准化人员从预研型号产品的申请立项和技术攻关,到成果评审和技术总结的全过程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进而全面提高在型号产品技术攻关和型号研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预研可最终培育出理论功底扎实、学识造诣深厚、解决问题独到、有开拓创新精神、能编制高质量标准的标准化复合型人才队伍。

2.5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沟通

在型号产品的研制过程中,总体与分系统之间、分系统与分系统之间、设计与工艺之间、生产单位与生产协作单位之间、研制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各个专业之间、各个环节之间均需要协调,需要标准化在其中发挥技术纽带的作用,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在军工产品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为了巩固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增强技术实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争取更多任务。因此,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大力开展了预研工作,并制定了企业预先研究管理办法,规范预研工作的各个管理环节,为充分发挥预研工作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预研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技术等级和专业分工不清技术等级和专业分工不清是影响预研标准化

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许多产品预研中,标准化人员的“兵、将、帅”定位不清,专业分工不明,存在着工作模式不合理、责任不明确、协调效率低等情况。一个预研产品从设计、工艺到试验,由某一设计人员从头管到底、单打独斗,标准化人员互相不沟通、不协调,横向协调环节复杂,信息不畅,技术积累难以奏效,导致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资源利用不充分、不合理。这不仅会大大延长研制周期,而且也不利于实现系统整体性能最优。

3.2产品的“三化”程度低

产品实现系列化和通用化是企业不断扩张市场容量、延长产品寿命、分化技术风险的重要措施,而许多科研人员却忽视预研产品的系列化和通用化工作。产品的“三化”工作必须按专业、跨型号实现,但一般实行的是型号“两总”负责制,一定程度上使产品的“三化”工作只能在型号内部开展,型号之间的“三化”较难开展。从企业和个人的利益角度考虑,设计人员乐于创新,导致了一味追求预研产品的新颖和独特,忽视与现有产品的相关性和技术继承性的问题。而标准化人员没有提前参与到预研中,等到标准化参与时木已成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三化”工作的开展。

3.3标准的制定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

目前,技术人员往往喜欢查手册,不善于查阅并学习标准,实施标准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只有通过集体培训才学习标准。而大多数企业只通过对技术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来监督标准实施,导致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往往体现在过程中有标准不依、标准执行不严,更谈不上对标准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完善,从而形成了新技术飞速发展与标准滞后的明显矛盾。

3.4标准化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有待更新

随着长期从事标准化工作的老职工的陆续退休,后续标准化人员青黄不接,标准化岗位出现了层次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没有形成老、中、青相结合标准化人才梯队。标准化人员平时忙于型号产品图样审查,没有稳定的时间学习标准,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少,导致专职标准化队伍知识面窄、普及与掌握新知识不够,影响了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使标准化工作难于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经费有限,标准化信息管理工作薄弱。

4开展预研型号产品标准化工作的途径

鉴于以上问题,企业在预研型号产品中应开展大量的标准化工作,使其工作更加规范化。

4.1情报先行是做好立题论证工作的基础

预研型号产品立项论证是龙头,应建立由型号副总师、设计师、标准化人员等共同组成的一个高素质的标准化工作系统,整个型号预研的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化工作系统的领导下全面开展。只有型号副总师、设计人员、标准化人员的三者相互结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职,标准化工作才能协调、有效地开展。标准化人员主要与预研课题项目主任设计师沟通,了解和掌握该课题的目的及主要内容,跟踪课题的进展动态,着手进行标准方面的相应准备工作。以预研产品为背景,收集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标准资料、标准化情报、最新标准化成果和样品等;型号预研,情报先行,做好立题论证阶段准备工作,为相关人员填写《预先研究任务开题论证报告》提供标准可行性依据。

4.2标准选取是做好方案论证工作的关键

方案论证阶段的标准化是预研型号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起点和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型号标准化工作要求和计划的关键阶段。通过标准化人员参加方案论证活动,了解和掌握课题的实施方案以及课题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初步提出该课题需要贯彻的标准以及欲推荐使用的典型线路和典型结构,确定型号标准化工作的框架,掌握标准的深度与广度,确认哪些标准可以直接采用,哪些标准需经过剪裁后才能采用,按照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顺序,列出标准清单,并适时做好标准的宣贯。介绍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标准信息,设想该课题制定成标准的可能性。方案论证结束时,对型号研制提出标准化综合要求,并提出实施标准目录。同时,在预研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组要加强对各类技术资料、数据的保管和使用,密切跟踪各研究领域的知识产权动态。

4.3协调沟通是做好研究试验工作的保证

研究试验阶段是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也是产品及其成套技术文件形成阶段,且涉及众多专业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跨部门、跨行业协调工作量大、复杂程度高。因此,标准化人员在研究试验工作之前,向设计人员推荐典型线路、典型结构和通用的零部件、元器件及有关成熟技术,提供标准实施目录的全部标准资料,统一协调各类标准实施中存在的有关标准化问题,并在研究试验工作过程中根据课题的标准化综合要求,对研制人员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预研课题形成的设计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

4.4标准占位是做好成果鉴定工作的升华

随着众多新型号课题预先研究的推进,在重大领域有了技术突破,应将所有图样资料在该预研课题通过鉴定后进行整理归档。标准化人员对该课题实施标准化综合要求和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总结,作出评价,写出标准化审查报告,对有推广价值且通用程度高的预研课题,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加工提炼,将预研成果转化为系列标准;开展顶层规划,分批由上而下的逐项制定与国际标准水平相适应的配套标准和规范,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吸取其中有用部分,保存到有关标准中去,避免系列标准的反复;用标准化手段固化这些新技术及关键技术,积极组织本单位的主导产品参加相关国家军用标准和航天行业标准的立项论证工作。力争参与国家军用标准和航天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极争取标准占位,为《预研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提供依据,为后期新型号研制提供技术支撑,让我们的标准在推进企业产品精益设计、规范研制过程的同时,成为引领国内产品标准的推进者。

4.5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

专兼职标准化人员通过参加预研,多方面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以及各类、各级标准,编制标准化各类文件,对预研产品中使用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外协件、配套产品及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研究试验文件和标准体系表等诸多因素也有一定的了解;编制标准体系表粗略框架;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组织构建一支强有力的标准化技术队伍,提高标准化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预研框架和组织体系。注重培养有一技之长的院级标准化专职人员,使他们多进入高层次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便于今后承担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的制定任务,同时也有利于留住人才。

4.6加强“三化”基础工作,为后续型号夯实基础

首先,在预研初期,应注重对应用工具软件、元器件种类、原材料的状态与品种规格等进行统一或优选,实现压缩品种规格、使产品具有良好互换性的目的。其次,在基型产品的基础上实施优势延伸策略,完成整个系列中各种规格产品的设计,并能保持结构的相同(或相似),实现零件的高度通用化,提高产品的通用性与互换性,是以低成本、低风险带来高效益的有效途径。第三,运用模块化设计原理快速研发新型号。模块化设计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把每种模块都按结构或功能成系列地设计与制造;利用模块互相拼组,便可形成为数众多的、具有各种功能的产品;模块化设计的前提条件是相关模块之间在接口、配合精度、连接尺寸和参数协调等方面的标准化。

4.7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实施标准动态管理

整个预研工作纵横交错,如果使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型号预研的全过程,可操作的标准化文件则是全面规范预研管理、确保研发任务完成、加强预研竞争力的实际举措。按照GJB/Z114A《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B/Z106A《工艺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和QJ20065《航天型号标准化文件编制要求》等标准的规定,需分阶段、分层次编制标准化文件,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在编制标准化文件时,要本着“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原则,并保证依据充分,编制内容全面、合理、实用,从提高标准化文件的适用性和操作性的要求出发,为型号提供最基本的技术保障。

4.8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形成标准闭环管理

根据预研产品对标准化需求的不断变化,将预研产品标准化工作重心逐步从制定标准为主转向以标准实施监督为主的方向。通过标准的实施,将这一宝贵资源,应用到预研产品的研制、生产、试验和使用等领域中去,将标准化的潜在内能转化为现实的技术;以各种方式对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中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纠正实施中的偏差,处理实施中的错误行为;对实施标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薄弱环节,组织开展标准实施与监督的标准化研究;针对标准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标准内容的不足之处,采取补救措施,完善标准;促进标准化与型号研制的有机结合,实现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全过程受控,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制度、规范与标准,使标准化工作达到闭环管理。

5结束语

标准化施工总结第7篇

关键词:电力土建、标准工艺、策划、过程推进、总结提高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 A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为确保工程标准化工艺实施应用取得实效,成立工地建设领导组、工作组、实施组,领导组统筹协调指导示范工地建设。工作组分解质量目标,建立质量工作责任体系,组织推进示范工地建设,监督检查实施开展情况,在国网公司标准化工艺的基础上改进和创新。实施组严格按照目标制定细化措施和方案,确保工程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质量控制环节。

业主、监理、设计、施工联合设立标准工艺应用组织机构,由专人负责工程标准工艺的应用、落实工作。其主要工作工作职责为:1)、负责工程项目标准工艺的实施、检查。2)、负责施工工艺创新建议的收集、整理及上报。3)、组织对施工人员标准工艺的宣贯和培训。4)、编制工程项目标准工艺管理及应用策划文件。5)、开展施工工艺的研究与创新,将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施工工艺上报。6)、针对标准工艺应用的内容及控制要点,进行交底。7)、负责施工过程中标准工艺的落实和检查。8)、对标准工艺的应用效果情况进行自评价。

提前策划、加强方案预控、培训和交底

充分重视工程标准工艺应用策划,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安全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等施工作业指导文件。重要施工技术方案,经施工技术人员论证,内部履行审批手续后,报监理部及业主项目部审核批准后实施。

建立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设立“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学习教室。对项目部管理层、项目部操作层两个层次分别进行培训。培训形式主要有:一是组织各参建单位内部学习,落实工艺目标、工艺要求。二是送出去,各项目部组织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到标准化工艺示范应用效果显著及获奖的工程项目去学习、考察,借鉴成功经验和先进的工程建设管理方法。三是请进来,聘请资深专家对工程中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进行专题培训,对工艺改进和创新内容进行咨询、培训和指导。四是在现场根据班组特点运用动漫、开展有奖竞猜、工艺明星评选等活动,加强示范工地建设的全员参与意识。

实施组根据工程进度适时组织培训。培训内容重点是: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质量管理文件;工程标准工艺示范应用项目;工艺改进、创新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施工要点、控制内容、监督检点、检查验收方法、标准等内容。

三、“标准工艺”应用实施推进,确保过程精品

一)工艺设计

开展工艺设计,设计院在施工图设计中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对“标准工艺”应用进行专项设计,从源头落实“标准工艺”要求,固化工艺成果。项目开工前,加强设计审查、交底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项目部在施工图会检的同时对“标准工艺”应用进行专项会检,及时发现和纠正设计缺陷,确保“标准工艺”在施工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二)首件样板引路

严格执行首件样板先行制度。项目开工前,组织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并邀请施工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老师傅一道参与,对标准工艺示范项目、工艺创新工序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工艺流程、环境要求、检查方法、质量标准等进行详细地二次策划,并形成实施措施。施工作业前,由施工单位项目总工、技术员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地交底。作业过程中,监理、施工单位参与策划的主要人员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标准工艺示范项目及工艺创新工序作业完成后,监理单位组织业主项目部、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并进行现场讲评,组织召开首件样板施工总结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对达不到示范工艺标准的,坚决返工,直到检查验收符合要求为止。对首件样板的操作过程进行关键点拍摄,并制作形成标准工艺的实施工艺视频,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参观学习,进行实物观摩,作业人员掌握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要领后,方可全面铺开施工,确保整个项目的质量和工艺。

三)过程控制措施

以首件样板为标准,强化工序质量的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一次成优。对施工工艺所涉及到的人员、机械设备、材料、作业方法、作业条件严格按首基样板标准进行控制。项目部结合工程进展、专业特点,分批组织开展“标准工艺”相关知识、首件样板操作流程及工艺标准的培训,提高一线工程建设人员质量意识和质量保证能力,确保最优施工人员参见标准工艺应用与创新的实施,推动“标准工艺”成果的深化应用。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关,严格执行材料采购责任制和验收责任制,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材料混入现场。加强施工过程的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发生的问题。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上道工序质量不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上实行PDCA循环,不断提高施工工艺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

针对工艺难点和创新点,开展QC小组活动,研究“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和创新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确保工艺改进和创新工作取得成果,确保“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目标的实现。

结合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强化“标准工艺”应用和创新工作。国网公司提出重点整治的质量通病,我们将对其对应的“标准工艺”、施工流程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查找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完善和改进施工流程和方法,确保“标准工艺”质量标准的实现,从而解决质量通病。

以争创项目管理流动红旗为契机,将“标准工艺”应用与创新工作分解到流动红旗创建中。通过项目管理流动红旗检查评比活动,查找分析示范工地建设和“标准工艺”应用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和提升工艺质量的方法,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标准工艺”应用与创新工作。

制定成品保护措施,做好防护措施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施工中不污染、不损坏他人成品。加强工序间和各专业间的成品保护工作,制定成品保护惩罚措施,加强对成品、半成品的保护,保证“标准工艺”应用成果的完整性。

建立奖惩机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班组广泛、积极参与是 “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创新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项目部将设立示范工地建设奖励基金,组织开展工艺明星竞赛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调动广大建设工人的积极性,提升班组的创新能力。

在“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期间,示范工地建设领导组、工作组和实施组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分阶段对示范工地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创新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原因,组织参建单位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做到“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四、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为做好交流学习工作,及时收集整理示范工地建设过程控制数码照片,对已完成的“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及创新成果进行汇总,制作“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创新图册及PPT汇报材料,便于前来参观人员交流学习,查找分析“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提升工艺水平的建议,从而进一步做好“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

标准化施工总结第8篇

(一)精细化管理的定义。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一种企业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管理理念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二)精细化管理的组成内容。

精细化管理组成由以下几部分:一是技术标准管理方面;二是人员管理方面;三是材料、设备及流程管理方面;四是安全管理方面;五是效果评价方面。

(三)实际应用的阶段划分。

在#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技术改造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实际应用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际改造过程、验收及总结阶段。

二、准备阶段的精细化管理

在#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技术改造过程中,准备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是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组成要求进行的,包括标准管理、人员管理、材料设备及流程管理、安全管理、效果评价五个方面。由于效果评价需在最后检验完成后方可评价,下面就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技术标准管理。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当项目目的确定以后,技术资料是第一要素,准备完善的技术资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技术标准管理的关键是标准的提供、标准的执行、标准的检查三个环节,技术标准的提供是技术资料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1.技术标准组成。针对#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技术改造工作,技术标准应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设备图纸:#2炉水冷壁总图、单管图、#2炉钢梁图。二是设备改造档案:查找#2炉自投产至今的设备技术改造情况,与本项目有关的改造,确定技术改造的范围,检点。三是设备大修工艺卡:提供更换的技术标准、工艺要求、合格标准。四是锅炉机组检修规程。2.标准收集及管理方法。针对技术标准,项目研究人员采用了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搜集相关的技术资料,主要采用了以下管理方法:一是对资料的搜集要求是“细”;搜集的资料包括文本资料、电子文档、图像资料,采用的搜集方法包括在互联网上搜集、在企业资料室搜集、在制造厂家搜集、在同行企业中搜集、在本企业内部各部门搜集。二是将收集的资料按种类和用途建立了项目资料库,同时为保证资料的安全采用了重要资料备份制度;三是在资料管理上采用专人负责,在资料的使用上采用了借阅管理制度。以上管理方式,保证了项目资料的应用效果。

(二)人员管理。

1.组织机构。根据技术改造项目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人员及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分为领导组、安全管理组、技术管理组三个部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施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强调每个人的岗位职责。2.人员培训。根据#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技术改造工作的需要,进行了项目培训工作,分两部分。一是技术培训;二是专项培训。培训要求是受训人员掌握相关技术,能够完成技术改造工作需要。一是技术培训。针对项目特点进行,要求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施工对象的特点、方式、施工流程、质量点、技术要求、验收标准等。二是专项培训。专项培训是对焊工进行的焊前焊样培训及焊接工艺掌握。本次培训针对更换管材特点,制定了专项的焊接工艺,详细规定的接头、母材、预热、气体、焊接参数、焊接基本要求等项。在此基础上,又对具体操作人员进行曲仿样实测。

(三)材料、设备及流程管理。

材料设备及流程管理包括材料管理、施工设备状况、工艺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等四方面。1.材料管理。根据#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技术改造工作的需要,事前制定详细的材料计划表,并按计划表的要求完成材料采购、检验工作。在检验工作中,全面检查材料的种类、规格、型号、材质、数量、价格、质量单据等。2.施工设备状况。根据#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技术改造工作的需要,事前就改造设备的状况进行了改前检查摸底,并据此制定了施工范围。3.工艺流程。根据施工范围、施工人员情况、设备检修情况及相关设备大修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工艺流程,该流程的制定为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提供了保障。4.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各专业责任人员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搞好材料的到货验收、施工技术保证、质量检验,确保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三、实际改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在#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实际技术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按照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各类管理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进行专业管理,保障了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要求。由于#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位置在标高26米至49米处,属于高空作业,并且需要在炉膛的吊盘上作业,施工场地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加强了安全监察和质量监督。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下料和对口要求的“精”。对于下料根据测量前制定了测量技术要求和方法,组织测量时,按要求进行了落实。二是管子焊接工作的“细”。对于焊接工作,根据仿样结果确定了焊工人选,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进行焊接操作。三是施工过程技术记录完整、准确。需要完成的图纸和技术记录完成。各项磨损的检测数据不仅用表格、文字表示,也使用图纸记载。四是施工机械使用合理、可靠。

四、验收及总结阶段的精细化管理

在#2炉水冷壁四角更换实际技术改造完成后,进行了验收及总结工作。

(一)验收工作。

验收工作是按照制定的技术要求进行的,通过对照技术要求,全面检查了施工质量,现将验收工作总结如下:一是焊口检测做到了100%检口,实际达到了合格率100%,焊口记录准确、完整。二是水压试验证实了更换部分100%合格。水压试验一次成功,水压试验单保存完好。三是设备大修工艺卡填写完整、准确。四是设备档案记录完整、准确。

(二)总结工作。

所有工作完成后,进行项目总结。从项目准备工作、实际改造过程、验收过程综合来看,项目施工准备充分是关键,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实际改造过程按照制定的标准、工艺、流程、安全技术措施、技术要求严格执行是整个改造工作的保证,验收过程是最终的把关环节,外观检查、金属检测、水压试验检验等验收工作保障了项目全部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结语

标准化施工总结第9篇

记 者(以下简称“记”):孙局长您好!这次7部门下发《意见》,就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政策措施,请问《意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孙华山(以下简称“孙”):这次7部门下发《意见》,是在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出台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共有冶金等工商贸行业法人单位320多万家,占全国法人企业8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30万家,量大面广。由于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十分薄弱,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素质低,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粗放,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差,事故频发。2010年以来,国家安监总局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两年,没有安全行政许可的工贸行业达标企业由2010年不足3000家,到目前已达近10万家。冶金行业开展标准化工作3年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108起、113人,下降了33.96%、28.9%。机械行业开展5年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1180起、424人,下降了72.62%、49.19%。

作为标准化建设示范试点地区的宁波、广州、沈阳、北京顺义、山东诸城等地,通过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企业员工进行全覆盖的安全技能培训,改造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改善不良的作业环境,规范作业行为,建章立制,建立企业事故隐患自查自报自改制度。不但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大大加强,本质安全水平大大提高,安全事故大幅减少,成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地区,而且有效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安全管理方式。实践证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创新安全监管方式的有力抓手。

但是,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展仍不平衡,虽然这两年达标企业以近30倍的增加,但仅有10万家达标,只占法人单位的3%,距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企业全部达标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2013年1月,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张德江副总理提出: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搞好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杨栋梁局长在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时要求:持续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对逾期没有达标的企业要停产整顿,直至依法关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落实好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沟通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意见》送审稿,经7部门领导审定后正式印发。

记:《意见》的出台,有什么重大意义?

孙:《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各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有效解决了安全监管部门在推进工贸行业标准化建设中没有抓手的问题,对于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水平,凝聚安全发展合力,将安全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的关键,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是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内容,是隐患排查治理。一环扣一环,相互促进推动。

记:《意见》有哪些主要内容?

孙:《意见》共分为3个部分,重申了工贸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8项政策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要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作为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水平、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结合实际制定政策措施,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联合执法,强化对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或未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规定等级的工贸行业企业的监管。将标准化建设与部门考核,以及企业安全许可、淘汰落后产能、工伤保险费率浮动、银行信贷和评先创优等内容有效结合,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达标创建工作。

记:从内容上看,《意见》有哪些主要特点?

孙:一是注重联合执法,形成齐抓共管。在《意见》中,相关部门各自结合实际,从不同的职能范围内提出工作要求,包含了政策上、经济上和荣誉上的措施,形成了有效的工作合力。二是依法依规办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意见》中的措施办法,都是经过反复研究,认真推敲完善,通过相关合法性审核后提出的,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结合,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三是重点工作突出,调动企业创建。《意见》中就企业关心的工伤保险、银行贷款、质量奖励、优秀品牌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调动了企业达标创建的积极性和内动力。四是内容简明扼要,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从全国层面提出的8项措施,内容具体,既有原则性,又有指导性。同时,也给各省(区、市)留有空间,便于结合实际操作执行。

记: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推进标准化建设迈上新的水平?

孙:首先是抓好《意见》的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人社部、国资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银监会,将会专门召开会议,就贯彻落实《意见》提出具体要求,对推进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同时,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贯力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是将《意见》贯彻到基层和企业。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与同级相关部门一起,尽快制定出台本省(区、市)的具体实施意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将实施意见印发所有工贸行业企业,将《意见》纳入安全培训考核内容,推动《意见》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