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环保生产公司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01 18:52:19

环保生产公司工作计划

环保生产公司工作计划第1篇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环保法规和标准,根据集团公司第一次安委会和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以及西南地区部2016年安全生产工作会精神,公司坚持“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零事故目标为牵引、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反违章、隐患排查治理为抓手,强化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深化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向基层班组、岗位落地,全面执行标准化规范管理。强化全体员工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环保工作的履职能力,确保公司2016年安全环保工作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现将2016年一季度安全环保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6年安全工作计划制订及工作部署情况

公司一季度先后召开了2016年第一次安委会和2016年安全员工作布置会,制定并下发了公司《2016年安全环保重点工作计划及措施》,部署了《2016年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措施执行计划》,为顺利实现2016年各项安全环保目标(指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1、在公司2016年第一次安委会上,组织传达学习了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及国务院、集团公司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等内容。总结汇报了2015年安全环保工作,研究部署了2016年安全环保工作目标、工作思路、重点工作及措施。审议通过了2016年安全生产费用预算。

2、组织召开了公司全体专(兼)职安全员安全环保工作布置会,会上对2015年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交通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详细解读了《2016年安全环保重点工作计划及措施》和《2016年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措施执行计划》,将计划与措施逐一细化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并要求各单位严格执行计划按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2016年安全生产目标分解及责任书签订情况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突出重点、抓住中心、坚持预防、目标分解、落实责任、强化监管。

1、认真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结合新《安全生产法》,再次对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明确了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各二级单位的行政正职领导和党支部书记从不同工作角度同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了各级党政领导、职能部门及班组长的安全管理职责,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纳入了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同时督促、指导各单位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认真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修订完善了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并制定了责任清楚、分工明确、赏罚分明的考核办法,将单位安全检查和考核工作常态化。

2、为强化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抓好目标和指标分解工作。针对各基层单位不同的生产工作任务,均明确了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和不同的工作要求,改变了过去指标不具体、针对性不强、考核不落实、走形式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将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交通目标与安全管理责任逐级落实到了公司各职能部门、分厂、车间(含子公司)。2016年组织签订了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交通目标责任书41份,

3、指导各基层单位将指标层层分解到班组(岗位),并监督、考核各基层单位目标(指标)分解情况、各级人员职责分工情况以及责任书签订情况。2016年公司本部各基层单位与本单位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219份,班组与岗位(员工)签订目标责任书(含个人承诺书)468份。

(三)2016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订及实施情况

深入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对岗位员工的培训学习、宣传和教育,加大监管的力度。提升全员安全综合素质和安全自律意识,牢记“安全在于时刻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理念,以我的区域安全我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安全生产工作,努力营造一个“我与企业双平安”的良好氛围。

2016年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牵头组织下,各基层单位按照安全环保部提出的关于“2016年安全环保培训内容要求”,根据本单位实际进行了安全环保培训计划的制定和上报,并经人力资源部审核编发了公司《2016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根据年度员工培训计划,一季度组织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

1、3月11日,组织开展了针对火工生产单位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领导,机加生产单位、各职能部门第一责任人以及子公司领导、安全部长为培训对象的,以传达学习集团公司2016年第一、二次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精神和“事故案例分析教育”为内容的培训活动,培训人数41人。

2、3月23日,组织开展了《易燃易爆危险品基本知识及安全防范措施》专项培训的首期培训,此次培训重点是对第一部分“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各基层单位中层领导、专(兼)安全员、机电员、工艺技术人员及消防人员共8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3、一季度各基层单位按照公司统一部署要求,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开展了宣贯学习集团公司领导在2016年第一、二次安全生产视频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事故案例分析教育”培训活动,并保持有培训记录。

4、一季度组织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送外培(复)训29人次,培训合格率100%。组织开展了驾驶员交通安全培训1期、新员工厂级安全环保教育培训2期。

5、各基层单位针对新进员工(含大学生)、劳务用工、返聘人员、转岗复岗人员及外来施工人员组织开展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共44期,受训人数96人次。组织开展安全、环保知识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24期,受训人数874人次。

(四)项目风险识别、管控与安全环保设施管控情况

坚持对“四新”运用项目、“新、改、扩建”项目和作业现场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管控,实现对项目风险的有效管理,消除或控制项目风险,避免造成不利后果。强化安全、环保设备设施管理,使其能正常发挥作用,为保护员工安全、防止环境污染、促进安全环保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坚持临时用电作业、动火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作业的审批制度。一季度审批各类危险作业10项,同时,指派专职安全人员到现场对作业活动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2、坚持“四新”运用项目和“新、改、扩建”项目的安全评审制度,一季度参与厂区空压系统技术改造项目等各类安全项目评审8项。参与23车间、高强度螺栓分厂、111废水站环保设备设施改造项目评审3项。

3、严格执行年度安全改造项目计划,监督、指导并落实各基层单位安全改造项目的实施。一季度安全改造项目7项,现已按计划要求实施改造中。

4、对废水排放、烟尘处理、工业污泥废弃物转运等检查、监测8次,对9个废气排放口进行监测2次。处理各类工业废弃物54吨,各类工业、生活废水8万余吨。

5、在各生产性单位作业现场增设“武器装备科研实验安全管理九条规定”、“安全警示”、“职业卫生告知卡”等标识74块。通过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力的强化了作业现场的风险管控。

(五)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应急演练实施情况

加强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不断修订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不断提高员工的事故处理能力和应急技能是应对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基础,有利于在事故发生后及时作出应急响应,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危害程度。

1、为认真执行《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对原编制的公司应急救援综合预案、专项预案进行全面审查和修订中。

2、根据集团公司《关于报送2016年应急演练计划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编制了2016年公司级“减灾防灾救灾应急救援演练”和“燃爆事故应急演练”等《年度应急救援演练计划》,并上报集团公司备案。

3、监督、指导各基层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了有针对性的演练计划,对所开展的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情况实施考核。一季度各基层单位按照上报的演练计划,共组织开展了“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演练”“火工品生产燃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等演练活动,参加演练人员163人次。

(六)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狠抓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今年第一季度历经元旦、春节以及“两会”,属高度敏感时段,确保公司安全生产不仅关系生产效益,更关乎社会安定稳定。

根据公司《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坚持开展安全生产日查、周查、月查、专项检查、领导巡查和节假日检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行,重实效”的要求,力求最大限度的消除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全公司一季度迎接上级部门安全生产突击检查和公司开展的各类安全检查共29次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49项。环保隐患15项。对安全、环保隐患全部完成整改闭环;查处习惯性违章4人次。安全、环保隐患及违章共计处罚金额41000元。具体情况如下:

1、根据集团公司2015年第九次安全生产视频会议要求,成立了以总经理张能、党委书记胥明全为组长,副总经理马洪恩等为副组长的“年末及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编发了《检查方案》,监督、指导各二级单位开展自查、自改,对检查中发现的31项问题,进行了整改闭环。

2、完成地区部“重点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迎检工作,对检查出的4项安全隐患进行了认真整改,现已全部整改闭环。

3、完成安监局“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回头看的迎检工作,对检查出的2项问题,监督、指导各相关单位对问题实施整改,现已全部整改闭环。

4、根据公司第一次安委会要求, 3—6月份在全公司范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专项活动”,要求各单位利用四个月的时间,针对本单位各加工工序的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具工装、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编制自查方案,对自查出的问题拟定整改计划,认真实施整改,公司将组织内部专家组对各单位整改情况进行闭环验收,并严格实施核实。截止3月份各单位自查隐患74项,经公司内部专家组现场验证完成整改项63项,未完成整改项11项,现正在整改中。

5、一季度各基层单位持续开展反违章、排隐患等自查自改活动,共查出安全隐患133项,环保隐患9项,整改完成率100%,查处习惯性违章59人次,处罚金额3280元。

(七)事故整改防范措施落实和责任追究情况

一季度公司发生轻伤事故两起(1月15日和3月5日轻伤事故两起)、燃爆事件一起(25车间2月20日)。公司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针对事故组织召开了事故分析会,对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整改措施,并对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了处罚。一季度公司无重伤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轻伤事故指标控制在2‰以下,环境污染、职业中毒等事件为零。

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

(1)随着国家及行业新安全生产法规及标准的颁布实施,我公司原制定的部分安全规章制度和相关管理办法等已不适应新的安全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管理缺陷,需修订完善。

(2)班组安全管理还较薄弱,员工参与安全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班组安全教育培训不够落实;在班组安全检查和员工日常安全点检、互联互保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班组安全达标工作有待深化,个别班组长安全履职能力还有待提高。

(3)部分单位反违章活动责任不够落实,时松时紧,导致部分员工习惯性违章和操作违章时有发生。

2.环境管理

(1)少数单位对环保设施维护管理重视不够,未落实责任人对环保设备设施的日常运行进行维护、保养和管理。

(2)部分单位领导、管理人员和班组长的环保意识不强,存在不按规定,乱倒乱排工业废水和废弃物等现象,没有认识到环境污染事故会给公司带来严重后果。

二季度安全环保重点工作

1、根据集团公司、地区部2016年重点工作要求,以及公司《2016年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措施执行计划》,结合公司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专项活动”,持续开展反违章、隐患排查工作,举一反三,加大对生产作业场所、“三边”场所以及设备设施安全的隐患排查与治理和违章行为检查、考核力度。

2、加强科研试验安全监督管理,扎实做好科研试验“四新”安全评审,严格执行科研项目“武器装备科研实验安全管理九条规定”,确保科研试验安全。

3、针对2015年所辨识、评审出的5065个危险源和450个环境因素以及收集、评审出的733个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组织、指导各基层单位开展对危险源、环境因素以及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重新识别和评价。

4、根据集团公司《2016年工作要点及工作安排》,在各基层单位结合星级精益班组建设,开展班组岗位达标示范工作,树立安全标杆班组,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

5、根据2016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要求,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开展系列活动。

6、按照公司《2016年度员工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易燃易爆危险品基本知识及安全防范措施”、《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审核资格和“危险废物管理及处置方法和环境污染应急”等相关安全环保知识培训以及危险作业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岗位资格培训。

7、按照公司《2015年应急演练计划》,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开展“减灾防灾救灾”应急救援演练以及各基层单位现场应急处置演练活动,针对演练进行的评估结果,持续修订改进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8、聘请市防雷中心对公司防雷接地设施(点)的实地检测。

环保生产公司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投资管理工作;关键;控制

大庆油田储运销售分公司(简称分公司)管辖着5座原油库、2座原油计量站、1条199.73km庆哈长输管线,1条88.99km苏嵯长输管线。担负着大庆油田各采油厂和呼伦贝尔油田来油接收、储存、计量以及外输外运任务。现有大型原油储罐53座,总储量345×104m3,输油管线378.45km,原油铁路栈桥4座,汽车装车栈桥2座。工作流程长、衔接性强是投资管理工作的特点。分公司老区改造、安全、生产及房屋维修等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完成结算一般经历规划设计、施工、设备物资采购、竣工结算4个关键环节,涉及油田公司上级业务部门:规划计划部、开发部、财务部等;分公司相关部门规划计划部、研究所、基建管理中心、输油物资供应站、设备物资部、质量安全环保部、生产运行部等多个业务部室。因涉及门类众多,一旦哪个环节出现兼顾不全的现象,必将影响施工质量,施工和结算进度或造成项目超投资。分公司具体做法如下:

一、严把立项、设计审查关

认真贯彻落实“三重一大”精神,确保规划项目科学合理,规划内容具备思想性、整体性、综合性和指导性。由规划、生产、安全、设备、油品、科技节能、研究所和信息中心等部门参与规划工作现场调研,结合分公司整体协调发展形势与各单位实际情况,对规划内容进行充分论证和严格把关,经过多次讨论和反复修改,最终提交经理办公会审查。遵循科学合理立项、节省投资的原则,认真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通过优化调整项目投资有效降低了成本费用。在各基层单位上报建议计划与维修方案的基础上,组织生产、安全和研究所等部门召开设计审查会,会议上进行核实论证,对维修内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统筹考虑分公司各单位维修项目内容,按照轻重缓急对项目内容和投资作出合理安排。

二、严把物资采购控制关

1.加大验收力度,提高到货及时率。成立物资采购选型领导小组。通过选型选厂会议确定了全年物资合格供方名录,本年度物资采购严格在目录管理范围内进行采购,年末对供应商进行年度评议,从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打分,择优录用,逐步建立起分公司物资供应网络;每个基建项目所采购的设备及物资对于质量有问题、“三无”产品坚决不予验收,并实行质量保障金制度和价格保障金制度,对所有供货商的货款分别保留5%的质量保障金和价格保障金,期限一年,一年后所供物资如有质量和价格问题在保障金中扣除,为公司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2.审查物资价格,保证结算速度。采取“一个执行、两个参照、三个调查”方法严格审核各项物资价格,即坚决执行油田公司建筑安装工程材料预算价格和物资采购指导价格;参照项目工程概算及油田公司公示价格审核物资采购价格;采取互联网询价、同类产品比照定价、产品成本分析三种方式调查物资采购价格,确保审定价格的公正、合理。在接到传递的物资价格审核单15日之内完成物资价格的审核及申报工作,保证物资采购结算速度。

三、严把施工过程控制关

一抓工期。按工期定额合理制定合同工期,基建管理中心制定、申报物资采购计划,设备物资部根据需求和到货计划有序的进行采购,对施工进度进行监察、催办,并严格考核,确保施工进度。二抓质量。为有效提高施工质量,我们始终坚持事前监督、过程控制的工作思路,明确质量责任,规范监督行为,提高质量意识,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执行了“六到现场,六必查”制度。一是工程开工必到现场,“三通一平”必查;二是整改问题必到现场,整改后的工程质量必查;三是雨天、冬季施工必到现场,采取措施取得的效果必查;四是隐蔽前必到现场,隐蔽工程质量和数量必查;五是分部工程验收必到现场,分部工程质量必查;六是工程竣工验收必到现场,工程量必查。三是坚持“先算后干”、“三个不干”原则,即:先组织施工单位对施工图进行预算,并对比分析后再施工;无正式计划的不干,超设计标准的不干,超施工图工程量的不干。四是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联络)单和现场经济签证。设计变更、联络和现场经济签证严格执行先审批后实施制度。研究所负责审核变更(联络)的必要性和技术可行性,基建管理中心负责执行设计变更(联络)单的工程内容,核定工程量,规划计划部负责办理投资调整。为加快施工进度,设计、使用、施工单位和项目经理均可直接向规划计划部提出变更(联络)或签证要求,由规划计划部48小时内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实并报请分公司领导同意后实施。这种现场联合确认方式与以往层层审核方式相比较,提高了签证的效率。同时,为把好经济签证关,我们在原有三级把关的基础上,增加了投资控制监察办公室控制环节,执行四级把关制,即:项目经理、基建管理中心主任、投资控制监察办公室和分公司主管领导四级把关负责。

四、严把工程结算审查关

环保生产公司工作计划第3篇

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黑色产业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以建设“产业耦合、资源利用、闭路循环、吃干榨尽”的低碳循环经济园区为目标,着力构建“以煤为主、煤电结合、循环集群、多元驱动、科学发展”的循环经济工业格局,努力实现产业低耗能,废物零排放,固废再利用,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环保工作成效显著,现将2020年主要节能环保工作情况和2021年节能环保工作的基本思路等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一、2020年度节能环保指标完成情况

(一)节能减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0年基本完成了预期节能环保工作目标。2020年总能源消费量为19.88万吨标煤,同比下降了22%,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4883tce/万元,同比下降1.4%,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为3.5688kgce/t,供电煤耗为426克标煤/kwh,二氧化硫排放量2554.4t,COD和NH3-N排放量为0t,NOX排放量为554.56t,未发生任何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事件。其中供电煤耗未达到指标要求值,原因为第四季度xxx电厂不再添加助燃剂,因此入炉煤量发热量有所增加,致使全年供电煤耗上升到426gce/kwh。

(二)其他指标完成情况

万元增加值能耗(现价)0.9758tce/万元,万元增加值能耗(可比价)1.1163tce/万元,采区回采率为72.2%,原煤入洗率43.32%,煤矸石综合利用率85%,矿井水综合利用率70.6%,废水综合利用率100%,煤矿塌陷土地治理率78%。

二、2020年基础管理工作情况

(一)组织机构人员情况

建立健全了节能环保管理领导组和节能环保管理工作组。成立了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节能管理领导组,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定期研究部署节能工作。公司专门成立了节能环保部,专职人员3人,负责节能减排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及能源统计、汇总、分析工作。下属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组和办公室,组长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专管节能的副经理担任副组长。

(二)计量、监测、统计情况

公司根据行业分布、用能品种、方式、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等不同特点,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17167-2015)要求,编制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规划,对主要耗能设备的计量器具进行了合理的配备和管理。目前,能源计量器具综合配备率达到90%以上,其中一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二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98%,三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83%,基本满足了对各用能环节消耗的煤炭、电力、蒸汽、汽柴油、水等能源种类计量的需要,为开展能源统计工作提供了准确的计量依据。

公司主要设备(装备)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燃煤装备,包括电站锅炉、煤矿工业锅炉、热风炉等;第二类为用电设备,包括风机、水泵、油泵、皮带机、破碎机、照明灯具、矿热炉等;第三为用油装备,主要包括各类车辆。从今年节能监测和污染物监测整体情况上各项污染物监测数据均在达标范围内,用电设备也基本正常,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煤矿工业锅炉二氧化硫在线监测装置配备不齐全,个别监测装置已经损坏而未及时维护,下一步将重点解决。

公司制定了《XXX公司统计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分部门、分单位负责管理。企业管理部统计组负责公司各项统计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定期对各二级企业报送的统计报表及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汇总、分析、上报。各二级单位均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

(三)考核奖惩情况

根据年度与各二级单位签订的责任书,参照《节能考核实施细则》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实施细则》进行奖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以及不合格,公司2020年考核情况如下:

1、XXX煤矿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465tce/万元,原煤生产单位综合能耗2.58kgce/t,采取回采率为72.6%,各项污染物排放量均在省内考核控制范围内,节能环保资本支出计划项目完成率94%,未取得环评批复,没有发生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事件。

考核意见:xxx煤矿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均已完成,资本支出计划项目完成情况优秀,但未能及时取得环评批复,此项自动列入2020年考核责任目标中,考核结果:良好。

2、XX煤矿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605tce/万元,原煤生产单位综合能耗3.55kgce/t,采区回采率为65%,各项污染物排放量均在省内考核控制范围内,节能环保资本支出计划项目完成率98%,已取得环评批复,没有发生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事件。

考核意见:XX煤矿各项责任目标均已完成,考核结果:优秀。

3、XXX煤矿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518tce/万元,原煤生产单位综合能耗3.37kgce/t,采区回采率为76%,各项污染物排放量均在省内考核控制范围内,节能环保资本支出计划项目完成率97%,已取得环评批复,没有发生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事件。

考核意见:XX煤矿各项责任目标均已完成,考核结果:优秀。

4、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已经取得环保手续和排污许可证,考核结果:优秀。

5、XX中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6488tce/万元,洗煤单耗29.32kgce/t,金龙输煤专线项目已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并取得了排污许可证,没有发生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事件。

考核意见:洗运中心由于洗煤厂改扩建,各环保手续需要重新故此项自动列入2020年责任目标中,考核结果:优秀。

6、XX电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5.476tce/万元,供电煤耗426gce/kwh,厂用电率11.9%,各项污染物排放量均在省内考核控制范围内,节能环保资本支出计划项目完成率90%,没有发生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事件。

考核意见:xxx电厂供电煤耗没有完成年初考核指标,公司考虑由于xxx电厂在考核期内入炉煤及助燃剂发生变化,故给予考核结果为合格。

三、2020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2020年公司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从抓节能环保责任目标落实入手,确保完成了国家和省市下达节能减排目标。2020年初,省市联合组织的节能工作目标评估考核组对公司执行国家节能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情况、健全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情况、能源消耗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实施重点节能工程项目情况和节能量完成等情况,开展了评价考核。通过综合考评,公司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和2019年度节能量目标任务。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对公司节能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从强化节能环保基础工作入手,进一步提升节能环保管理水平。结合集团公司“质量年”和建设“绿色xxx”活动的开展,通过认真调研,先后修订完善了《节能考核实施细则》、《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使用管理试行办法》、《节能工作管理办法》、《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实施细则》、《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管理办法》、《能源统计管理办法》等六个节能环保管理办法。管理制度的修订,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用能管理,完善了企业节能环保管理体系,保证了企业节能环保有章可循,规范了企业节能环保实际操作程序。

(三)从抓节能环保突出问题整改入手,推动节能环保审批手续的完备,不断提高项目的合法合规水平。集团公司下达环保整改问题完成情况:

已经完成整改的环保问题

1、XX电厂已经通过环保竣工验收;

2、XX电厂已经取得排污许可证;

3、XXX洗煤一厂已经取得排污许可证;

4、XX输煤专线已经通过环保竣工验收;

5、由于XX输煤归入洗运中心,经省环保厅同意,已经与洗运中心排污许可证合并,现只需一个排污许可证即可,已经下发;

6、XX中心第二洗煤厂改扩建项目,已经取得环评批复;

7、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已经取得排污许可证;

8、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已经通过环保竣工验收;

9、公司环保管理人员已经补充完毕;

10、公司已经制定环保考核、环保设施运行等方面的专项管理制度;

11、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经补充完毕;

12、XX煤业有限公司已经取得环评批复;

13、台XX煤业有限公司已经取得环评批复;

14、XX煤业有限公司已经取得环评批复;

15、XX煤业有限公司已经取得环评批复;

未完成整改的环保问题

1、XX中心第二洗煤厂项目,由于改扩建,需重新办理手续,预计在年底前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并取得排污许可证;

2、XX矿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已核定下发,正在办理环评批复;

3、XX矿拟改露天开采,环评需重新做;

4、XX矿拟改露天开采,环评需重新做;

5、XX矿拟改露天开采,环评需重新做。

(四)从抓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入手,推动节能环保资本支出计划项目的实施。公司节能环保资本支出计划项目经过中期调整后为18项,计划投资3527.3万元,实际完成投资3173.8万元,投资完成率为90%。其中节能项目7项,计划投资753.7万元,实际完成投资584.2万元,投资完成率78%;环保项目3项,计划投资114.6万元,实际完成投资84.6万元,投资完成率74%;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项目8项,计划投资2659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505万元,投资完成率为95%。

(五)进一步推动我公司地面企业技术管理、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根据公司领导指示,我部门先后对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和电厂生产经营状况级能源管理状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并聘请专家组对目前两家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运行现状进行了一次详细透彻的诊断,就诊断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六)根据集团对公司节能环保工作的总体要求,为准确掌握公司用能情况,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圆满完成“xxx”国家和省市下达的节能工作目标任务,先后对XX中心、XX电厂、新型墙体材料公司、XXX煤业、XX煤业、XX煤业等六家企业开展了节能诊断与评价工作。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深入的开展,公司节能环保工作的形势更加严竣,特别是节能减排与保证经济快速增长及结构调整等一系列矛盾更加突出,节能环保工作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同时公司节能环保工作与国家和集团公司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对节能环保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个别企业负责人思想观念淡薄,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发展和节能环保之间的关系,至今对节能环保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部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节能环保审批手续滞后,集团公司要求整改的突出环保问题,部分问题没有按期完成整改。三是企业节能环保基础管理工作薄弱,成为当前制约节能环保工作深入开展的瓶颈,尤其是节能管理基础工作严重滞后,基层从业人员业务知识匮乏,专业知识水平亟待提高,能源统计指标不规范,统计监测体系不健全,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完善等等;四是节能环保资本支出计划项目实施工作滞后,国家和省市给予的扶持政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等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亟待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并加以解决。

四、2021年节能环保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安排

2021年节能环保工作按照“xxx”节能环保规划总体部署,结合我公司实际,圆满完成xxx集团公司和省市下达的全年各项节能减排目标,使节能环保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再上新水平。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黑色产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以建设“产业耦合、资源利用、闭路循环、吃干榨净”的低碳循环经济园区为目标,着力构建“以煤为主、煤电结合、循环集群、多元驱动、科学发展”的循环经济工业格局,实现产业低能耗,推进工业废物低排放,零排放,全力为把公司打造成xxx集团航母级旗舰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总体目标。力争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不高于0.574tce/万元;原煤生产单位综合能耗低于3.57kgce/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不高于3376吨,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2305吨以内;化学需氧量继续保持零排放;氨氮排放量达到零排放。严格按照公司《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使用管理试行办法》要求,用好用足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杜绝重大节能环保事故,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节能环保管理体系和各类规章制度,圆满完成集团公司和省市下达的各项节能环保目标任务。

按照节能环保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2013年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全力确保2013年全年节能环保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各企业对节能环保工作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节能环保工作,明确职责,将节能环保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工队)和个人;建立节能环保目标责任长效机制,严格目标责任考核,严格考核奖惩,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常抓不懈;加快完善节能环保统计、监测及考核体系,科学合理调整各项节能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及节能环保指标的考核;节能环保目标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绩效挂钩,实行节能环保目标“一票否决”和严格的问责制。

2、继续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不断推进公司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价值,以最低的环境代价谋求最好的发展质量。公司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实现资源投入最小化和最少的废弃物排放。以提高资源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积极开发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工艺,建设发电、共伴生资源利用、固废利用及矿井水综合利用产业,全面提高各类资源利用的质量和层次,优化产业链结构,促进工艺革新、产品升级、物料替代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努力使企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3、2021年要进一步加强公司生态恢复和建设,强化环境安全防范意识。以土地生态系统和地表水系统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为重点,通过评估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方案,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用好用足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为生态恢复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明年开始建立矿区资源档案,及时掌握矿区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制定矿区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方案,为编制矿区资源规划,确定开发利用目标和保护管理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加强环境风险识别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并高度重视可能存在溃坝溃堤危险的废水池(库)、危险化学品、放射源、废水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尤其要落实洗煤废水、矸石堆放处置的风险防范措施。

4、加强节能环保科技研发和应用,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两轮驱动,紧紧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加大节能环保科技研发和投入力度,形成研发与引进推广并重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工艺革新、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提高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固废和余热余压等,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5、加快解决现有及新出现的节能环保突出问题的整改工作,严格规范项目审批手续,力争做到新建、在建和扩建项目节能环保手续合法合规。

环保生产公司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 跨国公司;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化学工业是很多国家的支柱产业,由于它的门类繁多、工艺复杂、产品多样,生产中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毒性高。因此,化学工业是一个污染大户。同时,化工产品在加工、贮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排放有毒物质而影响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化工行业应从产品生产到废弃物处理都要确保无损于环境和生态,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国际公约。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观点提出后,1993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立了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 TC207),负责制订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 14000。1996年ISO中央秘书处颁布了以ISO为龙头的5个标准(ISO 14001,ISO 14004,ISO 14010,ISO 14011,ISO 14012),到目前为止,共颁布了10个标准,鼓励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取得国际标准的认证。各国政府除令有关部门按ISO 14000改进工作、加强环境的监测和控制外,还将“责任关怀”(Responsible Care,简称RC)作为企业环保工作的基础。RC是80年代初由加拿大化工协会倡导的一项动议,用来指导和约束成员公司对化学品安全、环保和卫生工作的责任管理。后来在很多发达国家中推广,并制订了各自的“责任关怀”计划。国际化工协会(ICCA)通过决议认为RC应是国际化工界的统一行动,要求在各国化工企业内普遍推行。各国化工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将环境问题和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1996年4月在巴黎召开了第四届“世界化学工业论坛会议,主题是如何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跨国公司是现代企业发展到国际化经营的产物,是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排头兵,是化工新产品、新工艺的主要开发者,是化工产品的主要制造商。世界上70%以上的化工产品和化工科研成果出自大型跨国化工公司,它们率先行动起来,利用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力量,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预防、污染治理和开发具有环保性能的新产品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为改变化学工业的公众形象起到了示范作用。深入研究和借鉴当今大型跨国化工公司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管理的做法,对我国化学工业乃至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1 跨国化工公司的环境管理体制

进入90年代以来,各国化工企业面对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在环境方面的管理,特别是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健全了环境管理体制,在主要决策者中有专人负责环保和安全工作,在最高管理层和遍布世界各地的分公司中大都建立了环境安全部门,形成了自上至下的环保管理系统。

杜邦公司是世界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化工公司,该公司以注重安全闻名于企业界。1983年8月公司董事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将消除环境污染提高到与安全、消防工作同样的高度。1966年杜邦公司成立了由1名高级常务董事主持的环境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面对90年代严峻的环境挑战,1992年杜邦公司革新了环境管理体制,在公司董事会下设环境政策委员会和环境领导委员会。环境政策委员会由5名外部董事和1名公司内部副主席组成,负责监督环境政策的执行;环境领导委员会负责制订公司安全、卫生、环境政策、工作目标和环境质量指标,指导公司的环境计划。杜邦公司还成立了一个安全、卫生及环境中心,其任务是通过与经营部门的直接联系,将决策、监督、安全、卫生和环境管理结合起来。该中心下设与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的“责任关怀”要求相配套的机构,包括职工健康与安全、环境管理、工艺安全管理、产品管理、化学品销售、公众意识与应急对策等。

美国化工销售额名列前茅的陶氏化学公司,在董事会下设环境、卫生及健康委员会,是八大决策机构之一。美国的3M公司设立了一个专门负责环境问题的部门——环境工程和污染控制部,总经理和董事会指定1名副总裁兼任该部门经理,以确保在产品和工艺设计及生产制造过程中环境和技术能得以最充分的结合。

德国的三大化工巨头也十分重视环保工作,拜耳公司的管理委员会成员除分管业务部门的工作之外还得兼管环境保护,巴斯夫公司的理事会下设安全环保部门。

英国化学工业最大的垄断集团——帝国化学公司及捷利康公司,由首席执行官领导的执行委员会中有专门负责安全、卫生和环保的董事。

日本最大的化学公司——三菱化学公司及住友化学公司,总部设有专门的环境与安全部。三菱化学公司在1996年将公司总部的环境保护与安全处扩大为环境保护与安全部,下设环境安全处与全球环境处,以加强环保和安全工作。

法国最大的国有化工企业——罗纳-普朗克公司1996年设立了工业与安全部,并在世界主要国家设有代表处,其主要业务活动包括研制环境保护方面的通用技术和制订有关政策。

2 跨国化工公司的环境管理目标

由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及以及不断增强的全球环境保护浪潮的冲击,很多跨国化工公司在实施ISO-14000及“责任关怀”的同时根据企业具体工作情况相继制订了各自的环境管理目标。

杜邦公司的奋斗目标是:除了以负责的态度建立一个成功的企业外更要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做到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并将公司的经营活动与国际社会日益增长的期望密切结合起来。杜邦公司设立了废物排放为零的目标,同时通过不断改进设计务求达到物料循环再用,在21世纪实现工伤、职业病和环保事故为零的目标。

3M公司早在1988年6月制定了新的环境保护目标,以刺激开发新的对环境有益的产品。该公司计划在2000年前将排放到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所有污染物削减90%,最终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将排放物减少到接近于零。

帝国化学公司2000年的环保目标是,能源利用率提高10%(与1990年相比),大幅度减小所有装置对环境的影响,如减少排放破坏生态的有毒物质,降低空气中的酸度和有毒逸散物的浓度,使各地的装置符合环保标准,新建厂必须少排放或不排放废料,不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污染,有关环保数据完全对外公布,到2000年实行第三方检查制度。

1995年4月三菱化学公司参加了由日本74家公司组成的责任安全委员会,制订了自己的RC计划,在各项运营作业中全面贯彻。公司最高管理人员公开承诺:在化学品的制造、销售到消费后处理的全过程中都要自觉负起责任,将废料和有毒化学品的排放降到最小程度,促进资源和能源节约,全面防止伤害事件和工业事故,逐步实施公开监测评议。

芬兰的奈斯特集团是一家由芬兰国家控股的国际石油、能源及化学品集团公司,它一直坚持以生产高质量、对环境尽可能少污染的产品来增加市场份额和争取客户。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奈斯特公司一直采取积极的态度,公开承诺公司生产对客户、职工及环境都无负面影响,把解决与环境、安全、卫生有关的问题作为经营策略中的重要内容。

德国的汉高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应用化学品工业公司,它的目标是成为环境事务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领导者。汉高公司称这个目标为“生态领导”行动,目的是在从事各种业务活动(从研究开发到生产加工、从采购原料到包装产品、从运输产品到市场销售)时都必须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荷兰最大的跨国工业组织——阿克苏诺贝尔公司1996年9月发表了第三次环境报告,制订了2000年的环境安全目标,在所有厂区推行ISO 14001环境管理目标。

3 跨国化工公司的环境管理措施

3.1 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很多跨国化工公司早已认识到:一切环境污染的产生都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的结果,要防止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改善环境,首先应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杜邦公司采取公开讨论、达成共识、共同推动政府立法机构及工商企业建立一个有利环境及工业安全的公共政策,动员全体员工不惜动用一切人力、物力和资源负起对安全、卫生和环保的责任,将安全、卫生、环保意识纳入企业活动中。杜邦公司于1990年设立了“杜邦环保杯”,每年举行1次活动,以鼓励全球员工全力投入环保运动,在环保工作方面多做贡献。

陶氏化学公司1986年制订了一项减少废物奖励计划,在公司内部从上到下灌输减少废物思想,鼓励全体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用公司股票奖励那些提出成功革新项目的职工。1990年陶氏化学公司共批准了115个减废项目,头一年就节约资金1800万美元[1]。

拜耳公司的魏尔纳.克洛伊茨博士在谈到国民环境意识的问题时指出:“环境意识和由此产生的环境法规在不断变化,着眼于未来的公司对此都有反应。”1995年拜耳公司发表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报告中,突出强调了雇员的环境意识,要求每个员工的行动都必须符合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的要求。

3.2 加大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

70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总结并吸取了环保工作先生产后治理的经验教训,一方面政府拨出可观的经费进行治理,另一方面大型跨国公司也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更新保护生态环境的设施,研究新产品、新工艺以及治理污染的技术,这一切都需要高水平的财政支持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

1990~1992年杜邦公司每年都花费11~12亿美元用于建设、运转废物处理设施以及环保研究开发活动。为了顺应日益增加的环境责任和废物处理的需要,杜邦公司投资了3亿美元,用于扩建钱伯斯废水处理厂的设施[2]。目前,杜邦公司每年都要花费1亿美元用于环保,使工业安全不断得到改进。上海杜邦农化公司在投产前已对厂区附近的水质做过多达186个数据的系列化检测,投产后每年付给复旦大学生物系27万美元用于对厂区周围的生态进行检测。杜邦农化公司将投资的1/4用于环保,这与原本是重污染的中国农药业形成巨大的反差[3]。

美国的孟山都公司1995年用于环保的投资较前几年有所减少,但仍占总投资的12%。

90年代初,德国的赫希斯特公司每年的环保投资为2亿马克,占公司总投资的15%,经常治理费用为10亿马克,占生产费用的20%;目前,每年将10%的投资用于环保。巴斯夫公司每年支出巨款用于保护生态环境,1992年仅在路德维希港总厂就为环保支出11亿马克,1996年环境保护设备的净费用(所有再循环生产物资及电力、蒸汽的使用费用已被扣除)为16.21亿马克,环保基建投资为2.23亿马克。在过去的5年中,巴斯夫公司在全球的环保投资达1850亿马克[4]。自80年代以来,拜耳公司不断增加对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的投入,1987年在这一领域投入了30亿马克,以后每年的投入在20亿马克左右,主要用于原有生产工艺的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

英国的帝国化学公司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并把它与销售、科研并重,1996年投在安全、卫生和环保方面的费用为5亿英镑,其中,2亿英镑用于环保。帝国化学公司每年要进行上万次试验,以保证所建装置符合环保标准。

环保生产公司工作计划第5篇

2013年度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计划调度科在生产部的领导下,立足本岗认真开展工作,及时编制生产月度、周计划任务,组织执行。2013年总产出四氧化三钴*吨,钴金属量4*吨;产出硫酸铵*吨,氯化铵*吨,硫酸镍*吨,电积铜*吨,基本上完成了月度生产计划任务。积极参与生产系统“一个体系、二个框架”的建设工作,参与生产内部管理、环保安全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等一系列工作,下面是计划调度科在2013年度工作总结内容:

一、履行岗位职责,认真开展生产计划调度工作:

1、按照公司月度生产工作布置和要求,制定月度及周生产调度工作计划,并及时下达生产任务至各生产车间,保证生产工作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及时完成月度生产物料消耗需求计划和生产一线人员需求计划,保障生产正常有序进行;及时检查监督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汇总分析并及时汇报上级领导,让上级领导及时掌握生产进度、设备运行、产品品质状况。

2、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个人岗位职责,按时按量完成本职工作,工作中无失职、失责的情况,认真履行上级领导要求的其他工作任务;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公司的政策落实,遵守公司的劳动纪律,个人的行为素质和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3、在实际的工作中,深入生产一线,及时了解和掌握生产进度状况,及时按照计划进度要求调整生产;提高个人的工作主动性,主动的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解决;组织协调生产,保证生产正常有序开展,完成公司制定的月度各项工作任务计划。

4、工作中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协助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工作的材料的整理和汇编,协助开展各项生产管理工作,及时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积极参与生产内部管理工作 :

1、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协助生产部领导开展内部管理工作,向领导积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特别是日常生产管理工作,积极做好领导的帮手,完善各项生产管理制度,编制员工各岗位职责,并制作上墙,完善生产管理体系的各项文件资料;指导各车间完善生产管理工作,各车间的生产计划执行检查、环保、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加强生产数据采集、生产日报统计完善,生产现场管理、员工日常管理培训、劳动纪律等等方面完善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地效果,为日常生产管理逐步提高,做出自己努力。

2、2013年中,计划调度科积极参与生产系统“一个体系、二个框架”的建设工作,在生产部领导的指导下,结合企业实际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生产管理制度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急需要完善和修订,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先后修订了《生产管理制度总则》、《设备管理制度》、《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等制度,并制定了《生产例会管理办法》、《生产统计管理》、《生产交接班管理》、《物料领用、使用、保管、核查管理》、《生产部夜班管理》、《员工岗位职责》、《设备操作规程》、《生产作业指导书》、《生产记录文件的规范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使得生产管理体系从制度建设方面更加完善,为生产管理管理工作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并对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了规范和标准。

3、2013年,计划调度科始终把环保安全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把环保安全生产工作当做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做。任何工作中只要是环保安全出现问题,所有的工作成果都是为零。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环保安全工作也取到了一定成绩,保证了正常的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环保设备正常运行也是环保安全的重要保证,计划调度科参与对环保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的监督,保证环保安全设施长期正常运行状态。

4、“安全生产,重在预防”,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日常工作中, 深入生产一线巡查,排查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做到安全生产重在预防。2013年下半年,公司成立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计划调度科积极参与。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减轻安环部的工作压力, 2013年年底顺利通过专家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审核认证”工作,让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5、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2013年度中,计划调度科积极参与产品质量管理,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和宣传教育,做到全员参与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从以往产品质量事故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严格控制过程样中Na、Ga、Mg、Fe、S等杂质符合工艺指标,产品的粒度也有效得到了控制。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的每个细节,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异常及时向生产领导汇报、处理解决。2013年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产品质量比往年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无大的异常发生,基本上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三、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013年度的工作中,在公司领导、同事的帮助下,调度工作取得一点成绩,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这将是2014年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生产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要紧密联系生产状况,及时进行调整,为生产作业指导。生产计划制定要结合实际的生产状况,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为计划有效的组织实施创造条件,真正做到有序计划、合理组织、均衡生产。组织管理较薄弱,力求实现均衡生产,生产过程中这个平衡点还没有掌握好,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瓶颈的现象,个人的组织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2、生产计划的执行力度不够,计划执行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生产计划任务的完成进度,工序之间衔接,计划执行的时效性把握不到位。管理力度还不够,有的工作计划不能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导致执行不到位,根本原因是工作没有做细致,细节工作上出现问题;工作中没有掌握更好的方法;再加上生产人员管理上出现松懈的现象,人员长时间离岗的现象得不到遏制,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进度无法保证,生产任务也不能按时完成,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协调生产车间一道解决。

3、工作过程中要不断的学习生产工艺技术专业知识,虽然对公司所有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对生产工艺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但在生产工艺技术方面明显感到知识面的不足,不能直接参与生产工艺指导,这方面仍要继续努力学习。了解的一点工艺技术也只是知道一点皮毛,这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应对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够协助车间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4、计划调度工作方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这为全面、周密细致的开展调度工作造成阻碍,生产计划调度在日常生产管理中没能发挥最大的功效,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与目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生产管理迫切需求之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计划调度科对生产资源整合的还不到位,这就时刻要求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学习,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并主动的去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使生产有序均衡进行。

四、2014年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经过2013年度的工作,计划调度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收获了不少经验和知识,有提高也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并总结经验,立足本职工作,在完成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努力的完善自己,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公司创造更高的效益。

1 、工作中明确目标,合理编制生产计划,并严格组织执行。只有明确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去开展各项工作,工作的核心不能丢失,一切工作围绕核心工作任务,才能产生更大的生产效益。按照公司对计划调度工作的要求:“顾大局、保重点、抓紧迫、视轻重环节”,合理编制周生产调度计划,精心组织实施,生产过程中加强组织管理和执行管理,将计划任务目标分解成更小的目标计划,严格落实,逐个完成,最终完成预定的指标计划任务。

2 、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掌握最新的生产进度,在日常工作中,合理组织执行生产计划任务,了解生产实际情况,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得到及时的解决;积极主动的协助部门领导开展生产内部管理工作,及时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的向部门领导提出合理化的工作建议,完善和提高生产各项管理工作。多和生产人员沟通和交流,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多向公司领导反馈员工的需求和状态,协助车间解决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实际问题,解决生产中出现瓶颈。

3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积极协助生产部领导参与生产管理内部工作,工作中保持高效的沟通和协作。加强生产管理团队建设,发挥团队的力量,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并积极的去解决问题,逐步的完善和提高,推动生产管理工作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清晰的认识到计划调度工作,在整个生产管理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明确自己的工作对工作目标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严格要求自己,什么该坚决去执行,什么可以视轻重缓急,同时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相互学习,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整个工作能力和水平。

环保生产公司工作计划第6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ate grid Xingtai Power Supply Company established a 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hree-in-one" management mode: asset as core, stages linking, and closed loop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The relat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ssets, program planning, procurement bidd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operations, maintenance and decommissioning disposal aspects of content and effect.

关键词: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供电企业

Key words: assets;whole life cycle management;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053-03

0 引言

资产管理指一系列系统的、协同的活动和方法,企业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优化管理资产、并且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内效能、风险和成本综合最优,以便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供电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以电网资产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协调资产在决策、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维护、检修、技改、处置及回顾提升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综合最优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增长进入低速、平缓的发展期,电网企业售电收入及利润增长也将相应进入低速、平缓的增长通道,而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的要求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现出设备使用效率低、寿命短、更新换代快,技改投入大,维护成本高,一线人员短缺等系列问题。在2008年的年中工作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提出“在新形势下,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引入科学决策,优化管理策略,积极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2014年全面启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推广实施工作。当年12月,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成熟型评价验收工作。

2014年,在省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国网邢台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面开展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把体系建设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培训、资产清查、资产现状评价、合规性评价、体系建设自评价等工作,公司资产全寿命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2015年,公司在确保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常态化运行的同时,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体系成果深化应用工作,不仅提升了公司资源计划能力、强化了业务协同、提升了风险管控水平,同时也更大程度上提升了公司经营效益。

1 构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

1.1 制定总体目标,力争实现“三流合一”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是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加快公司资产管理方式转型的最佳途径和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尽快完成资产管理体系从建设向常态运行转型”的工作要求,公司资产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年度资产管理体系深化应用工作方案,进行了职责分工,建立了联系人制度,在确保2015年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常态化运行的同时,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体系成果深化应用工作。

公司资产管理总体目标是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努力提升资产效率。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实现资产的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合一的高度集约化管理模式(见图1)。积极推进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目标。

1.2 健全组织体系,规范管理流程

构建了包含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架构,成立了公司总经理任组长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办公室,组织协调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公司发展部、财务部、安质部、运检部、营销部、建设部、调控中心、物资中心等管理部门按照公司明确规定的职责范围开展本专业管理工作,同时负责本专业范围内沟通管理,负责与其他专业间的业务协同,负责开展本专业纠正与预防及持续改进,做到全员参加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

将资产管理要求融入各项业务的日常工作中,每项业务基于目标和计划开展,开展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过程管控和协同,工作结束后,开展评价并持续改进;遵循实物流、价值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管理流程,规范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

1.3 强化基础建设,推进常态化运行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打造业务精炼的资产体系人员队伍。针对各级人员资产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等问题,公司资产管理办公室会同人资部组织开展常态化宣贯培训,并组建体系建设及深化应用专家团队。同时,有效利用安监一体化平台,将上级精神和资产管理理念第一时间传达到广大干部员工。通过集中授课、考试等方式开展全员培训,确保公司员工全面、深入、透彻的认识并参与到资产管理工作中。

二是加强分析汇总,修编现状评价报告。认真开展2015年度资产管理现状评价,组织资产管理业务部门全面梳理2014年电网发展诊断、年度状态评价、资产风险评价、可靠性分析等资产数据,通过对数据细化分析,深入挖掘存在的资产管理问题,逐渐完善了资产管理专业业务诊断报告和公司现状评价报告,为公司资产管理年度目标和计划的制定、修订提供了数据支撑。

三是强化试点先行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县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由国网邢台县供电公司、国网隆尧县供电公司作为试点,先行开展资产清查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试运行工作。通过工作先行、亮点宣传、经验交流带动县公司资产管理工作步伐。

2 主要管理做法

公司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以原有资产管理体系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健全可衡量资产管理整体水平的指标体系。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完成率为抓手,分析完善资产管理现状分析、目标策略等内容,做到现状分析准确、目标制定合理、策略方法明确、计划执行易操作、流程监控完备。二是实现管理要求与现行规章制度体系的深度融合。选取重点业务环节,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电子化的逐层落地总体思路,编制岗位指导书。在实际业务中充分应用资产管理方法和理念,实现资产管理要求与业务相融合。三是开展资产管理核心流程监测及内部评价机制。开展“三流合一”资产管理核心流程监测,建立公司资产管理体系内部评价及监督机制,并开展各单位的资产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和内部评价工作。

①电网规划方面,一是深化数据分析,充分发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SG186系统等对规划基础数据的分析作用,掌握实时、准确的一手数据,常态开展电网基础数据分析工作,提高电网规划的科学性;二是深化配电网规划研究,提升配网规划的深度、广度和颗粒度,细化到对配网节点和元件开展分析,将规划分析研究延伸至配变台区。加强典设应用力度,实现规划设计标准化,提高项目质量。

②工程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工程前期管理,在工程可研、核准批复后及时申报设计招标、开展初步设计工作,积极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为电网建设任务顺利开工做好准备;二是严格按照电网建设计划细化项目过程管理,注重项目初设审查、物质及施工监理招标、工程开工建设、建设过程关键节点管控、竣工验收投产及工程结算审计等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实现了工程按时开工、均衡投产目标;三是贯彻落实国网公司优质工程创建新要求,实行工程不分规模大小、不分电压等级、不分建设性质的全盘创优计划管理。

③停电计划方面,统筹地县停电计划管理,深化地县一体停电计划管理系统应用,以年度停电计划为主线,建立“年统筹、月平衡、周协调、日分析”四阶段管理秩序,刚性管控全年停电计划,杜绝计划工作重复性停电;加强计划执行的监督考核,以月度为单位,通过D5000自动统计、故障报修诊断分析两项技术手段和现场检查、周执行通报、月度考核三项管理措施,提高县公司停电计划管理水平。

④设备运维方面,一是强化设备缺陷管理。全面加强春季检修及缺陷管控,对有发展趋势的设备缺陷,落实跟踪制度,直至缺陷消除。二是开展全方位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查找计划编制、现场勘查、危险点分析与预控、“两票、两卡”管理等12个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了整改措施。三是制定迎峰度夏运维保障方案,开展防止变电站全停、主变及运行环境、输电线路防山火和防外破等隐患排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⑤退役处置方面,一是强化退役资产管理,公司重新规范了退役资产管理流程,从报废及再利用两个层次设计相关流程对公司退役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二是加强闲置资产再利用,针对公司退役资产中还有较多的可再利用资产,通过建立退役资产台账,将鉴定评价后可再利用的退役闲置资产信息进行统一选用管理。三是及时做好废旧物资处置工作,梳理废旧物资处置流程,加强同省公司的沟通,实现资产处置全过程闭环管理及最大化的残值回收。降低了报废资产运输、损耗、仓储等管理成本。

⑥财务管理方面,一是完善竣工投运通知手续,细化投运单据信息,并按资产管理范围进行差别化设计,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确保转资流程衔接紧密。二是从源头抓起,严格资产卡片审批工作流的执行,确保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与设备信息一致。

⑦物资管理方面,一是以公司生产需求为基础,统筹、详实编制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制定具体的项目分解计划,分期编制物资采购计划,以满足生产的物资采购需求。二是应用国网物资采购统一合同文本,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合同签约基础,以ERP系统为合同履约基础,全面深化合同签约与履约管理。三是严格落实采购物资抽检制度,有效协同专业部门,全面落实物资质量管控责任,确保工程物资质量安全。

3 实施效果及下一步改进方向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是实现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公司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关成果成功促进公司各部门和各基层单位资产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的大幅提高。通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和实施,公司提出了一系列体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策略原则。在业务流程方面对与重点资产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进行完善及适当增补,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工作任务。

在组织上成立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办公室,能够充分调动并整合公司内部既有资源,全面推进相关工作。在信息化方面提出了信息系统资产全寿命周期信息整合的功能完善方案,ERP与PMS系统正在加速贯通融合,为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和有机统一、以及跨部门的资产管理信息对称和充分共享奠定了基础。在经济效益方面,公司通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实施,优化了资产投入、降低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同时确保资产健康水平和可靠性指标保持高水平。

3.1 实施效果

①实现资产实物的基本对应。通过开展两轮资产清查工作,市县公司的实物资产,基本建立了资产与设备的一一对应关系。对于新增资产,从资产进入企业开始,按照资产新增流程自动生成以设备口径为标准的资产卡片。不仅对后续固定资产管理与设备变动跟踪提供了保证,为设备和资产的联动打下基础,也解决了资产管理前清后乱的问题。截至2015年11月底,市公司35kV及以上实物资产一致率达到了100%,城网10kV四类资产一致率达到了95%。县公司35kV及以上13类主设备的实物资产一致率初步达到100%。10kV四类资产一致率达到40%,下一步将结合PMS2.0的录入工作同步完成。

②工程结算、决算的及时性有效提高。公司工程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工程项目投资效益最优化。把财务管理渗透到工程各个阶段,有效监督,前、中、后期有效联接,实现全过程管控,加强工程各环节关键点控制,提高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已基本解决了结算超期和竣工决算超期现象。

③重视问题查摆,重点业务实现闭环管控。全方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计划编制、现场勘查、危险点分析与预控、“两票、两卡”管理等12个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2015年共计排查并整改隐患1022项,为电网及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④资产报废实现系统管理。对废旧物资的处理状况做好清晰记录,便于日后查询和管理。一是促进形成管理闭环,不出现断点。二是控制风险。对废旧物资情况统一上网公布,既可以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监督机制,又利于各部门更加及时的掌握废旧物资的最新信息。

通过在资产管理中引入全寿命周期理念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公司实现了从职能管理、条线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进一步强化了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公司在2015年9月初通过了省公司组织的深化应用内部评价验收。11月底完成了对国网邢台县供电公司、国网隆尧县供电公司的内部评价工作,共计发现问题22项,提出建议16项。

3.2 下一步改进方向

①持续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提高“帐、卡、物”一致率,在保持市公司“帐、卡、物”一致率100%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县公司资产清查力度,积极关注、协调、解决PMS2.0上线后系统间接口、批量转资等疑难问题,确保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县公司所辖10kV及以上电网一次设备和用于10kV及以上的电网自动化控制设备、通讯设备等电网资产的“帐、卡、物”一致率达到90%以上。②全面开展县公司资产管理体系工作。在完成配网资产“帐、卡、物”一致率达到90%以上的基础上,组织国网邢台县供电公司、国网隆尧县供电公司两家试点县公司将体系试运行情况形成典型经验,加大推广力度,彻底实现“体系全覆盖”。③提高资金项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确保资金项目计划执行的准确性。加强基建项目的过程管控,强化过程记录的管理工作,确保项目进度符合计划要求。④常态化开展资产管理体系培训,深化培训内容,持续保持和提升培训效果。

4 结语

通过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公司不仅提升了资源计划能力、强化了业务协同、提升了风险管控水平,同时也更大的提升了公司的经营效益,基本实现了资产的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合一的高度集约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郭青.输电线路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讨[J].山西电力,2007(S1).

环保生产公司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绿色管理动因与机制绿色管理的框架

1绿色管理的概念

绿色管理就是以追求人类生态环境的最终改善为根本目标,以企业全员参与、全社会共同参与、全过程控制为特征,多种多样的方法为手段,逐步降低人类给予大自然的环境承载负荷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转化为外部经济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动员企业内各部门、全体职工及有效地影响供应商和销售商,通过对从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消费及至消费后的废物处理这一全过程的废弃物、毒物的产生与排放的数量及质量的控制,以求最大限度地削减人类的生产消费对人类自身及环境的不利影响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等全部活动。

2绿色管理的动因及内在机制

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大致经历了自然净化阶段(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以前)、末端控制阶段(20—60年代)、清洁生产阶段(60—90年代)及绿色管理阶段(90年代以后)四个阶段,这些阶段的逐次更替,是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高度联系在一起的。在自然净化阶段,纺织工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能源、钢铁、化工刚刚起步,此时的污染还比较轻;到了末端控制阶段,汽车、钢铁、电力等能源工业、化工、通用机械等产业逐渐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并成为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三废急剧增加,迫使人们对三废的排放量进行控制;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末端控制丝毫不能遏制环境的急剧恶化,于是,人们便转而在企业内从源头、从整个生产过程来控制三废的产生与排放,且将其逐渐渗透到消费领域,这便是清洁生产阶段;当消费与生产在环保方面实行联动,环境保护已进入全员、全过程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多种多样的手段共同作用的新阶段,这便是绿色管理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洁生产就是绿色管理的初级阶段。绿色管理也被称之为全面绿色管理(TotalGreenManagement)。

2•1顾客需求的变化是跨国公司绿色管理的基础

工业化的加速,全球环境污染日趋恶化,已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国际机构的大力推动,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股强大的“绿色消费”热潮兴起,从土布时装、野菜、绿色包装、绿色食品到绿色建材、乡村别墅,从绿色家电、生态玩具到绿色汽车,如此等等,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都正在逐步被“绿色化”。在买方市场的前提下,顾客处于支配地位,顾客需求的转变,对厂商而言,就是一道道“圣旨”,厂商唯有趋而奉之,才可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2•2法律及方针政策是强制性和诱导性因素

环境法规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强制性动力:许多发达国家都走过了一条以法治理环境的道路,即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和法规来达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环境管理观念发生了根本变革,多种环境管理手段并存,其组成是“革命+控制+市场调节+观念更新”。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各国环境法规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特别是1992年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一些国家都在努力研究如何使环境法更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如何使环境法变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工具。

政府的方针政策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起诱导性作用:自90年代以来,各国技术政策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原则,选择和确定国家需要发展的关键技术,制定相应的计划,并组织、协调产业界进行研究开发和相应的转化。美日提出了“大型项目研究开发计划”,欧盟制定了“科技发展总规划”。美国政府在发展环保产业中的支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美国从1993年开始制定“国家环境技术战略”,1994年“面向可持续未来的技术”。美国的国家环境技术战略主要内容有3个方面:首先展望未来,说明环境技术与环保产业在未来将起关键的作用;其次确定政府、企业、各种组织的角色:最后为实现这些战略提出目标,制定行动方案。

2•3跨国公司的市场地位决定其必须率先推行绿色管理

跨国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决定了它必须成为绿色管理的领先者。一般而言,跨国公司都是那些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者或挑战者地位的大型企业集团。这种特殊的市场地位决定了跨国公司必须对社会的发展动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从中寻找其他公司尚未曾意识到或即便意识到也无力把握的巨大商业机会。那么,上述消费者需求的巨大变化,对跨国公司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战,更是巨大的商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绿色需求带给跨国公司的将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谁能率先成功推行绿色管理,那么谁就将在日后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并依托绿色管理标准的制定来驾驭市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从而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2•4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是跨国公司推行绿色管理的现实基础

当前,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绿色壁垒”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而且日益明显地成为继“反倾销条款”之后的又一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现在,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利用国际公约尚未出台的有利时机,抢先树起一道道“绿色壁垒”,使其或者成为既成事实,或者成为谈判筹码。这不仅可以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庞大消费市场的认可,而且可以使广大发展中国家跌入“绿色陷阱”。

“绿色壁垒”的种类有: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等。这样,跨国公司推行绿色管理既为自己带来了绿色屏障,又为对手设置了进入壁垒。

3绿色管理的内容

根据前面所下的定义,绿色管理是一种追求环境影响最小化,以企业全员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全过程控制为特征,多种多样方法为手段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因此,它必须涵盖企业的一切活动,而且还意味着企业必须将其活动的触角伸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具体说来包括研究开发的绿色战略、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绿色再循环、绿色审计、绿色沟通等八个方面。

3•1研究开发的绿色战略:

研究开发的绿色战略就是在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中,以环境影响最小化为原则而作的一系列战略抉择。不断上升的废物处置成本、对填埋场使用的严格限制、对未来产品可靠性的关注及优选的可能性都迫使R&D机构考虑废物最少化战略。有效的计划程序能帮助R&D机构制定令人满意的方案:不仅能遵守环保法规,而且有助于减少事故和增进雇员安全,鉴于废物产生的不规则性,故必须设置一套持续的而非周期性的环境评估程序。

一般而言,研究开发的绿色战略体现在企业的整体绿色行动计划中。美国3M公司在这方面的实践是很有说服力的。该公司从1975年开始实施3P(PollutionPreventionPays),该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从源头预防污染,它是通过产品再设计、程序修改、装备再设计及资源恢复(再利用)等办法来实现;从1987—2000年,该公司又进一步实施新的计划即3P+计划(PollutionPreventionPlus),这是一个更加组织化的计划,企业的所有机构和成员都被动员起来投入环境管理;而今,该公司又允诺将实施“后3P”计划(Beyond3P),这一计划的焦点将集中于环境友好问题,该公司确信,它将因环境改进计划的有效实施而带来产品在质量、性能、价格等方面的充分的竞争力。

3•2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将环境影响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参量的那一类设计,具体说来就是在生产地点、原材料、工艺、产品性能和构造及后处理等诸方面,以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最小为准则而进行的一系列决策。

从输入、生产、使用到处理的任何绿色营销行动都应从绿色设计开始。源头削减和废物管理是减少废物的两个大的设计战略,由于源头削减强调预防而不是事后治理,所以它优于废物管理战略。源头削减包括三方面:减少重量;进行材料替代;延长产品寿命。废物管理包括:为便于拆卸而设计;为可再制造而设计;为可堆肥和焚化而设计。为环境而设计是柯达公司的设计准则之一。该公司的做法是找到削减用于制造产品的材料量的途径,确保新产品对环境有尽可能低的影响,并保证这些产品能尽可能安全和廉价地制造出来及被使用。通过为环境而设计计划,柯达公司指导供应商设计环境上更友好的零部件。

3•3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就是以实现废物排放最小化为目的而在生产环节积极推行各种措施以降低废物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源头削减,即通过材料管理(存货控制和原辅材料控制)和生产管理(改进房屋管理,改变材料,改进工艺流程,使用新装备,产品再配方)来实现;二是再循环和再使用,包括厂内和厂外两部分;三是其它方法,包括减少体积容量、焚化、废物处理等。

戴尔计算机公司通过革新装配和制造方法而取代了胶水和胶粘剂的使用,这种做法既使得配件和附件可以更有效地循环利用,又大大地减少了装配时间。

3•4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就是按照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最小化的原则,而进行的对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及包装后处理等的一系列选择决策。

包装在产品的分销和使用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尽管包装对城市固体废物有重大影响,但包装设计者还得考虑在环境影响之外的其它几个因素。作为绿色包装设计者要牢记的最重要因素不是为了绿色的缘故而对包装效果妥协。鼓励研发部门开发新的包装形式是极其关键的。一个整体性的、综合的而非局部的减少城市固体废物的途径才可以取得减少废物的最大化。在包装中使用再循环材料能有效地减少城市固体废物。此外,再循环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对绿色包装的推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988年,宝洁公司首次向市场推出可100%再循环利用的塑料包装容器。在1989年,汰渍、丹妮等的包装容器均已包含了20—30%的可再循环的内容,这标志着大规模塑料再循环的时代的开始。

3•5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就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在生产、消费及废物处理各阶段中对环境基本无破坏作用的产品,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绿色营销的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营销,绿色营销所涉及的是高性能、低成本、高便利和对环境无害的产品。此外,产品还应衬托出公司的绿色形象。制约绿色营销的因素有:公众的不信任、各种各样观念的干扰、环保规则条款过多、有关绿色的声明极其混乱、对消费者的教育滞后、萎缩的销售、消费者对生活方式改变的意愿、市场份额及销售市场定位等。

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要素有:经验、价格、质量、广告、环境记录、绿色证书保证人的地位等。绿色消费者的群体特征:在美国,25—40%的人口是积极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绿色消费者主要集中于35岁以上人口群体,同时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也表明,人们只有在基本生活水平得以实现以后,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

必须采取一种更加积极进取的、目标明确的行动,才可能赢得绿色消费者,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如今,绿色产品已挤入传统产品市场。企业必须设置一套系统以利消费者识别,同时提升绿色产品的形象。公司还应实施产品管理计划以降低环境风险和避免环境恶化。

柯达公司一次性相机的营销成功为此做了很好的注解。在八十年代,柯达的一次性相机的营销远落后于富士的同类产品,但在90年,柯达开始实施绿色营销计划以后,柯达的一次性相机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了优势。柯达公司通过发起绿色营销活动、实施绿色标签与绿色标志、还有有效的产品管理、再循环计划等收复了大片河山。特别是再循环胶卷盒、胶卷轴和胶卷仓等,既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又由于再循环计划是与洗印部联手实施的,后者负责收集和回运,从而有利于公司与洗印部等中间商一道扩大市场占有率。

3•6绿色再循环

绿色再循环就是将在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废物和残次品加以充分有效地再利用,以最小化环境影响的一系列活动。

绿色再循环有很多益处:一是通过减少初级材料的加工处理,可节省能源;二是再循环能减少污染;三是通过消除处理或处置废物的需要,可降低成本;四是废物材料的收集、分类、加工处理,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

绿色再循环的管理:再循环的目的是从用过的、刮擦损伤的产品、部件和材料中回收尽可能多的价值。如此,公司能增加收入和使废物最少化。再循环可被用于回收消费前或消费后的废物。消费前产生的废物,是在生产期间在制造过程之外所产生的废物。消费后的废物即消费者扔掉的废物。再循环既可以是闭环的也可以是开环的。闭环是指材料被重复利用以生产同样的部件或产品,此可显著减少初始原材料的需求,但污染和毁损是一重要制约因素。生产期间的废物可用于闭环。在开环再循环中,再循环材料被用于生产不同产品,例如,食品包装材料被用于生产凳子和梳子,但开环不减少对初始原材料的需求。要成功地实现再循环,就必须捕捉和挖掘对再循环产品的需求,保证再循环材料的稳定供给,有使用再循环材料生产产品的强烈愿望。

在绿色再循环方面,柯达的一次性相机再循环计划自然是一个经典案例。不过,杜邦公司在这方面的作为也颇值得玩味。1989年,杜邦公司在取得了工业的再循环利用以后,通过与废物管理有限公司合资建立塑料再循环联盟而迈入消费后的塑料再循环,该联盟在随后的10年内每年有望再循环大约九万吨消费后的塑料。

3•7绿色审计

绿色审计是用于评估绿色行为表现的工具。根据美国环保机构(EPA)的定义:环境审计是一种系统的、文件记载的、周期的和客观的审查,也就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既定的设备操作规范及那些满足环境需求的实践标准进行对照,以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审计目的:改进管理控制,确保遵守环境法规和公司规则,寻求成本改进的路径,作客观的、系统的自我评估。

审计程序:一准备:确定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队伍的形成,场地选择,制订审计计划;二审计:研究控制系统、测试控制系统、评价控制系统;三后续活动:准备审计报告,准备修正不足的行动计划。沃尔沃汽车公司的“环境影响评估”这一举措是一极好的例证。在沃尔沃的任何环境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就是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沃尔沃公司在其内部设置了独立的环境技术开发部门,它是一个内部咨询公司,职责之一是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对生产部门采用矩阵来评估环境影响,对产品开发部门来说,通常使用的工具就是生命周期评价(LCA)。

3•8绿色沟通

绿色沟通就是企业为了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公关活动的总称。企业进行绿色沟通是为了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密切配合,以便更有效地推行绿色管理,保持竞争优势。

在环境运作方面,企业已取得显著的改进,然而,公众仍然觉得企业在环境方面是恶性循环。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主要在于有效的沟通,绿色沟通实质上涉及识别利益相关者,分析他们的需求。而后评估一个公司的行为表现,并确定在需求与表现之间的差距,采取行动以弥合这种差距,并向利益相关者报告公司的行为表现。认真地进行沟通的公司将受到回报:在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

沟通的群体:顾客、社区、雇员、媒体、投资者、民间环保组织、执法部门等。

可持续沟通的四个步骤:一绿色思想的培养;二观察成功的公司的所作所为:环保作为首要目标、源头削减、公开对话;三授权下属职员;四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在绿色沟通方面,庄臣公司颇具特色。该公司通过下列举措积极营造企业环保形象:一是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开展气雾罐的回收活动,“大家来关心”的宣传活动,“视为己任”活动;二是积极参与环境教育活动;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教育青少年三是积极与工业界的环境伙伴合作以促进环保活动:与供应商合作及与客户们合作;四是积极获取政府与环境活动的理解支持:参与持续发展的商务研讨,和政府对话,建立持续发展委员会。

4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总结: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随着环境管理由生产阶段———消费阶段———环境承受阶段的逐步深入,环境管理的领域也逐步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领域逐步拓展,环境管理的内容逐步增添,环境管理的参与者的范围也逐步扩大,而这与环境管理的三个基本阶段特征又是大致吻合的,只是绿色管理阶段的研发、设计、生产及包装等的基本内容较之于末端控制阶段和清洁生产阶段的相应部分都要大大的丰富和深入罢了。由此可见,绿色管理就是企业全员参与、全社会参与和监督、涉及产品和企业生命的全过程、使用多种多样管理方法的综合性环境管理。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四五十年代以前,世界的市场基本是处于不饱和状态,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围绕“谁能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为核心展开的,最典型的是三四十年代的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到了六七十年代,产品的量已渐渐饱和,消费者转向了对质的追求,于是,在七八十年代以产品质量著称于世的日本产品风糜世界;但到了八九十年代,消费者又已不再满足一般意义上的“质”,他们格外钟情于能给他们带来“意外惊喜”的质,即创新,此时,竞争的焦点转向了创新的竞争、变化速度的竞争,美国产品出尽了风头;到了二十一世纪,创新的竞争仍将是主角,但很显然,他会将顾客的相当一部分注意力让位于环境,即绿色管理将会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又一焦点。超级秘书网

二十一世纪将是跨国公司的世纪,也将是中国的跨国公司上演一幕幕“中国剧”的世纪,此话不假。随着国企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因条块分割而造成国企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同时,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将走过其幼儿期,进入长期和成熟期,这样,国企间的相互兼并、国企与其他所有制企业间的相互兼并以及其他类型所有制企业间的相互兼并,必将会使中国的跨国公司既大又强。可是,中国目前尚没有一家制造类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甚至离五百强的最后一名尚有很大差距。规模上的差距如此,在经营管理上的差距也更是巨大,这些巨型跨国公司大都已进入以创新和绿色管理来构造企业主要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而我们的企业大多尚处在以质量、成本、模仿性创新及清洁生产来构造企业核心能力的旧的阶段,这样,我们与国外的差距至少有二三十年,我们能赶上去吗?

中国加入WTO在即,我们将与比我们强大得多的跨国公司同台竞技,优胜劣汰是铁的法则,所以我们必须尽快走过旧的核心能力构造阶段,加快进入以创新和绿色管理来构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VasanthakumarN.Bhat.TheGreenCorporation-,CTTaylor&Francis,1997

3薛求知•无国界经营•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沈根荣•绿色营销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环保生产公司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绿色管理动因与机制绿色管理的框架

1绿色管理的概念

绿色管理就是以追求人类生态环境的最终改善为根本目标,以企业全员参与、全社会共同参与、全过程控制为特征,多种多样的方法为手段,逐步降低人类给予大自然的环境承载负荷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转化为外部经济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动员企业内各部门、全体职工及有效地影响供应商和销售商,通过对从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消费及至消费后的废物处理这一全过程的废弃物、毒物的产生与排放的数量及质量的控制,以求最大限度地削减人类的生产消费对人类自身及环境的不利影响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等全部活动。

2绿色管理的动因及内在机制

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大致经历了自然净化阶段(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以前)、末端控制阶段(20—60年代)、清洁生产阶段(60—90年代)及绿色管理阶段(90年代以后)四个阶段,这些阶段的逐次更替,是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高度联系在一起的。在自然净化阶段,纺织工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能源、钢铁、化工刚刚起步,此时的污染还比较轻;到了末端控制阶段,汽车、钢铁、电力等能源工业、化工、通用机械等产业逐渐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并成为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三废急剧增加,迫使人们对三废的排放量进行控制;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末端控制丝毫不能遏制环境的急剧恶化,于是,人们便转而在企业内从源头、从整个生产过程来控制三废的产生与排放,且将其逐渐渗透到消费领域,这便是清洁生产阶段;当消费与生产在环保方面实行联动,环境保护已进入全员、全过程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多种多样的手段共同作用的新阶段,这便是绿色管理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洁生产就是绿色管理的初级阶段。绿色管理也被称之为全面绿色管理(TotalGreenManagement)。

2•1顾客需求的变化是跨国公司绿色管理的基础

工业化的加速,全球环境污染日趋恶化,已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国际机构的大力推动,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股强大的“绿色消费”热潮兴起,从土布时装、野菜、绿色包装、绿色食品到绿色建材、乡村别墅,从绿色家电、生态玩具到绿色汽车,如此等等,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都正在逐步被“绿色化”。在买方市场的前提下,顾客处于支配地位,顾客需求的转变,对厂商而言,就是一道道“圣旨”,厂商唯有趋而奉之,才可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2•2法律及方针政策是强制性和诱导性因素

环境法规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强制性动力:许多发达国家都走过了一条以法治理环境的道路,即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和法规来达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环境管理观念发生了根本变革,多种环境管理手段并存,其组成是“革命+控制+市场调节+观念更新”。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各国环境法规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特别是1992年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一些国家都在努力研究如何使环境法更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如何使环境法变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工具。

政府的方针政策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起诱导性作用:自90年代以来,各国技术政策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原则,选择和确定国家需要发展的关键技术,制定相应的计划,并组织、协调产业界进行研究开发和相应的转化。美日提出了“大型项目研究开发计划”,欧盟制定了“科技发展总规划”。美国政府在发展环保产业中的支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美国从1993年开始制定“国家环境技术战略”,1994年“面向可持续未来的技术”。美国的国家环境技术战略主要内容有3个方面:首先展望未来,说明环境技术与环保产业在未来将起关键的作用;其次确定政府、企业、各种组织的角色:最后为实现这些战略提出目标,制定行动方案。

2•3跨国公司的市场地位决定其必须率先推行绿色管理

跨国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决定了它必须成为绿色管理的领先者。一般而言,跨国公司都是那些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者或挑战者地位的大型企业集团。这种特殊的市场地位决定了跨国公司必须对社会的发展动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从中寻找其他公司尚未曾意识到或即便意识到也无力把握的巨大商业机会。那么,上述消费者需求的巨大变化,对跨国公司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战,更是巨大的商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绿色需求带给跨国公司的将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谁能率先成功推行绿色管理,那么谁就将在日后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并依托绿色管理标准的制定来驾驭市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从而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2•4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是跨国公司推行绿色管理的现实基础

当前,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绿色壁垒”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而且日益明显地成为继“反倾销条款”之后的又一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现在,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利用国际公约尚未出台的有利时机,抢先树起一道道“绿色壁垒”,使其或者成为既成事实,或者成为谈判筹码。这不仅可以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庞大消费市场的认可,而且可以使广大发展中国家跌入“绿色陷阱”。

“绿色壁垒”的种类有: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等。这样,跨国公司推行绿色管理既为自己带来了绿色屏障,又为对手设置了进入壁垒。

3绿色管理的内容

根据前面所下的定义,绿色管理是一种追求环境影响最小化,以企业全员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全过程控制为特征,多种多样方法为手段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因此,它必须涵盖企业的一切活动,而且还意味着企业必须将其活动的触角伸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具体说来包括研究开发的绿色战略、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绿色再循环、绿色审计、绿色沟通等八个方面。

3•1研究开发的绿色战略:

研究开发的绿色战略就是在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中,以环境影响最小化为原则而作的一系列战略抉择。不断上升的废物处置成本、对填埋场使用的严格限制、对未来产品可靠性的关注及优选的可能性都迫使R&D机构考虑废物最少化战略。有效的计划程序能帮助R&D机构制定令人满意的方案:不仅能遵守环保法规,而且有助于减少事故和增进雇员安全,鉴于废物产生的不规则性,故必须设置一套持续的而非周期性的环境评估程序。

一般而言,研究开发的绿色战略体现在企业的整体绿色行动计划中。美国3M公司在这方面的实践是很有说服力的。该公司从1975年开始实施3P(PollutionPreventionPays),该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从源头预防污染,它是通过产品再设计、程序修改、装备再设计及资源恢复(再利用)等办法来实现;从1987—2000年,该公司又进一步实施新的计划即3P+计划(PollutionPreventionPlus),这是一个更加组织化的计划,企业的所有机构和成员都被动员起来投入环境管理;而今,该公司又允诺将实施“后3P”计划(Beyond3P),这一计划的焦点将集中于环境友好问题,该公司确信,它将因环境改进计划的有效实施而带来产品在质量、性能、价格等方面的充分的竞争力。

3•2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将环境影响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参量的那一类设计,具体说来就是在生产地点、原材料、工艺、产品性能和构造及后处理等诸方面,以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最小为准则而进行的一系列决策。

从输入、生产、使用到处理的任何绿色营销行动都应从绿色设计开始。源头削减和废物管理是减少废物的两个大的设计战略,由于源头削减强调预防而不是事后治理,所以它优于废物管理战略。源头削减包括三方面:减少重量;进行材料替代;延长产品寿命。废物管理包括:为便于拆卸而设计;为可再制造而设计;为可堆肥和焚化而设计。为环境而设计是柯达公司的设计准则之一。该公司的做法是找到削减用于制造产品的材料量的途径,确保新产品对环境有尽可能低的影响,并保证这些产品能尽可能安全和廉价地制造出来及被使用。通过为环境而设计计划,柯达公司指导供应商设计环境上更友好的零部件。

3•3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就是以实现废物排放最小化为目的而在生产环节积极推行各种措施以降低废物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源头削减,即通过材料管理(存货控制和原辅材料控制)和生产管理(改进房屋管理,改变材料,改进工艺流程,使用新装备,产品再配方)来实现;二是再循环和再使用,包括厂内和厂外两部分;三是其它方法,包括减少体积容量、焚化、废物处理等。

戴尔计算机公司通过革新装配和制造方法而取代了胶水和胶粘剂的使用,这种做法既使得配件和附件可以更有效地循环利用,又大大地减少了装配时间。

3•4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就是按照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最小化的原则,而进行的对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及包装后处理等的一系列选择决策。

包装在产品的分销和使用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尽管包装对城市固体废物有重大影响,但包装设计者还得考虑在环境影响之外的其它几个因素。作为绿色包装设计者要牢记的最重要因素不是为了绿色的缘故而对包装效果妥协。鼓励研发部门开发新的包装形式是极其关键的。一个整体性的、综合的而非局部的减少城市固体废物的途径才可以取得减少废物的最大化。在包装中使用再循环材料能有效地减少城市固体废物。此外,再循环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对绿色包装的推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988年,宝洁公司首次向市场推出可100%再循环利用的塑料包装容器。在1989年,汰渍、丹妮等的包装容器均已包含了20—30%的可再循环的内容,这标志着大规模塑料再循环的时代的开始。

3•5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就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在生产、消费及废物处理各阶段中对环境基本无破坏作用的产品,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绿色营销的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营销,绿色营销所涉及的是高性能、低成本、高便利和对环境无害的产品。此外,产品还应衬托出公司的绿色形象。制约绿色营销的因素有:公众的不信任、各种各样观念的干扰、环保规则条款过多、有关绿色的声明极其混乱、对消费者的教育滞后、萎缩的销售、消费者对生活方式改变的意愿、市场份额及销售市场定位等。

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要素有:经验、价格、质量、广告、环境记录、绿色证书保证人的地位等。绿色消费者的群体特征:在美国,25—40%的人口是积极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绿色消费者主要集中于35岁以上人口群体,同时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也表明,人们只有在基本生活水平得以实现以后,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

必须采取一种更加积极进取的、目标明确的行动,才可能赢得绿色消费者,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如今,绿色产品已挤入传统产品市场。企业必须设置一套系统以利消费者识别,同时提升绿色产品的形象。公司还应实施产品管理计划以降低环境风险和避免环境恶化。

柯达公司一次性相机的营销成功为此做了很好的注解。在八十年代,柯达的一次性相机的营销远落后于富士的同类产品,但在90年,柯达开始实施绿色营销计划以后,柯达的一次性相机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了优势。柯达公司通过发起绿色营销活动、实施绿色标签与绿色标志、还有有效的产品管理、再循环计划等收复了大片河山。特别是再循环胶卷盒、胶卷轴和胶卷仓等,既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又由于再循环计划是与洗印部联手实施的,后者负责收集和回运,从而有利于公司与洗印部等中间商一道扩大市场占有率。p;3•6绿色再循环绿色再循环就是将在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废物和残次品加以充分有效地再利用,以最小化环境影响的一系列活动。

绿色再循环有很多益处:一是通过减少初级材料的加工处理,可节省能源;二是再循环能减少污染;三是通过消除处理或处置废物的需要,可降低成本;四是废物材料的收集、分类、加工处理,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

绿色再循环的管理:再循环的目的是从用过的、刮擦损伤的产品、部件和材料中回收尽可能多的价值。如此,公司能增加收入和使废物最少化。再循环可被用于回收消费前或消费后的废物。消费前产生的废物,是在生产期间在制造过程之外所产生的废物。消费后的废物即消费者扔掉的废物。再循环既可以是闭环的也可以是开环的。闭环是指材料被重复利用以生产同样的部件或产品,此可显著减少初始原材料的需求,但污染和毁损是一重要制约因素。生产期间的废物可用于闭环。在开环再循环中,再循环材料被用于生产不同产品,例如,食品包装材料被用于生产凳子和梳子,但开环不减少对初始原材料的需求。要成功地实现再循环,就必须捕捉和挖掘对再循环产品的需求,保证再循环材料的稳定供给,有使用再循环材料生产产品的强烈愿望。

在绿色再循环方面,柯达的一次性相机再循环计划自然是一个经典案例。不过,杜邦公司在这方面的作为也颇值得玩味。1989年,杜邦公司在取得了工业的再循环利用以后,通过与废物管理有限公司合资建立塑料再循环联盟而迈入消费后的塑料再循环,该联盟在随后的10年内每年有望再循环大约九万吨消费后的塑料。

3•7绿色审计

绿色审计是用于评估绿色行为表现的工具。根据美国环保机构(EPA)的定义:环境审计是一种系统的、文件记载的、周期的和客观的审查,也就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既定的设备操作规范及那些满足环境需求的实践标准进行对照,以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审计目的:改进管理控制,确保遵守环境法规和公司规则,寻求成本改进的路径,作客观的、系统的自我评估。

审计程序:一准备:确定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队伍的形成,场地选择,制订审计计划;二审计:研究控制系统、测试控制系统、评价控制系统;三后续活动:准备审计报告,准备修正不足的行动计划。沃尔沃汽车公司的“环境影响评估”这一举措是一极好的例证。在沃尔沃的任何环境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就是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沃尔沃公司在其内部设置了独立的环境技术开发部门,它是一个内部咨询公司,职责之一是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对生产部门采用矩阵来评估环境影响,对产品开发部门来说,通常使用的工具就是生命周期评价(LCA)。

3•8绿色沟通

绿色沟通就是企业为了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公关活动的总称。企业进行绿色沟通是为了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密切配合,以便更有效地推行绿色管理,保持竞争优势。

在环境运作方面,企业已取得显著的改进,然而,公众仍然觉得企业在环境方面是恶性循环。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主要在于有效的沟通,绿色沟通实质上涉及识别利益相关者,分析他们的需求。而后评估一个公司的行为表现,并确定在需求与表现之间的差距,采取行动以弥合这种差距,并向利益相关者报告公司的行为表现。认真地进行沟通的公司将受到回报:在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

沟通的群体:顾客、社区、雇员、媒体、投资者、民间环保组织、执法部门等。

可持续沟通的四个步骤:一绿色思想的培养;二观察成功的公司的所作所为:环保作为首要目标、源头削减、公开对话;三授权下属职员;四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在绿色沟通方面,庄臣公司颇具特色。该公司通过下列举措积极营造企业环保形象:一是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开展气雾罐的回收活动,“大家来关心”的宣传活动,“视为己任”活动;二是积极参与环境教育活动;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教育青少年三是积极与工业界的环境伙伴合作以促进环保活动:与供应商合作及与客户们合作;四是积极获取政府与环境活动的理解支持:参与持续发展的商务研讨,和政府对话,建立持续发展委员会。

4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总结: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随着环境管理由生产阶段———消费阶段———环境承受阶段的逐步深入,环境管理的领域也逐步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领域逐步拓展,环境管理的内容逐步增添,环境管理的参与者的范围也逐步扩大,而这与环境管理的三个基本阶段特征又是大致吻合的,只是绿色管理阶段的研发、设计、生产及包装等的基本内容较之于末端控制阶段和清洁生产阶段的相应部分都要大大的丰富和深入罢了。由此可见,绿色管理就是企业全员参与、全社会参与和监督、涉及产品和企业生命的全过程、使用多种多样管理方法的综合性环境管理。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四五十年代以前,世界的市场基本是处于不饱和状态,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围绕“谁能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为核心展开的,最典型的是三四十年代的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到了六七十年代,产品的量已渐渐饱和,消费者转向了对质的追求,于是,在七八十年代以产品质量著称于世的日本产品风糜世界;但到了八九十年代,消费者又已不再满足一般意义上的“质”,他们格外钟情于能给他们带来“意外惊喜”的质,即创新,此时,竞争的焦点转向了创新的竞争、变化速度的竞争,美国产品出尽了风头;到了二十一世纪,创新的竞争仍将是主角,但很显然,他会将顾客的相当一部分注意力让位于环境,即绿色管理将会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又一焦点。

二十一世纪将是跨国公司的世纪,也将是中国的跨国公司上演一幕幕“中国剧”的世纪,此话不假。随着国企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因条块分割而造成国企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同时,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将走过其幼儿期,进入成本长期和成熟期,这样,国企间的相互兼并、国企与其他所有制企业间的相互兼并以及其他类型所有制企业间的相互兼并,必将会使中国的跨国公司既大又强。可是,中国目前尚没有一家制造类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甚至离五百强的最后一名尚有很大差距。规模上的差距如此,在经营管理上的差距也更是巨大,这些巨型跨国公司大都已进入以创新和绿色管理来构造企业主要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而我们的企业大多尚处在以质量、成本、模仿性创新及清洁生产来构造企业核心能力的旧的阶段,这样,我们与国外的差距至少有二三十年,我们能赶上去吗?超级秘书网

中国加入WTO在即,我们将与比我们强大得多的跨国公司同台竞技,优胜劣汰是铁的法则,所以我们必须尽快走过旧的核心能力构造阶段,加快进入以创新和绿色管理来构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新阶段。

环保生产公司工作计划第9篇

2005年3月,由美国国际环境管理公司与新加坡联合工程集团组建的优艺国际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古利一行5人,兴致勃勃地对四川环保产业进行了考察。面对中国环保的巨大市场,查尔斯·古利兴奋的表示,优艺公司看好四川的环保产业,将选择医疗垃圾作为切入点,以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和四川本地企业合作。

事实上,优艺公司的热情只是中国入世后外资企业对中国环保市场热情日渐高涨的一个缩影,中国环保行业规模庞大的市场早就令众多的国际环保企业垂涎。早在2002年,中国刚刚迈进WTO的大门,意大利商家和政府就已经先人一步,意大利环境与领土部代表意政府在约翰内斯堡全球首脑峰会上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共同提出了一项合作计划,该计划的内容包括了高效能源、可再生能源、交通、工业和房地产等诸多领域,同时还配套开发实施众多的项目,如环境质量评价、自然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农业、能力建设、进行环境监测等,鉴于该计划的意义,它被联合国纳入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倡议计划中。为了更好的实施该计划,意大利方面与北京就绿色奥运签署了5个项目的合作协议,其中包括赠送300台天然气发动机,使北京市公交车辆达到欧4排放标准,为北京提供大额赠款,购置相配套的尾气净化装置、建立轻型汽车尾气检测系统、建立智能监测交通污染系统、建立医疗废物焚烧设施、建立新奥运区域的环境监测系统等。其中,天然气发动机项目已由中意合资的南京依维柯公司承担,同时,与北京、内蒙古防治沙尘暴等4个新项目的合作,也在谈判当中。除此以外,2004年底, 全球烟气脱硫技术引导者意大利艾德瑞科环保公司正式与湖南永清脱硫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在技术与设备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这为湖南省“蓝天碧水”工程再添强大的技术支撑,环保界人士评论说。

面对环保这一绿色的大蛋糕,其他国家的企业也毫不示弱。与意大利不同,法国企业则主要选择污水处理这一领域。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水务公司威立雅,通过收购等方式已在中国建造了20多家污水处理厂和饮用水处理厂,并凭借这一优势,与首创股份一起,收购了深圳水务集团股权,成为在中国水务领域最活跃的外资公司之一。

的确,在“九五”期间,我国政府陆续制定了“三河”、“三湖”防治规划,“两控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区)规划,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一控双达标”计划等环境保护重点计划,有力地促进了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而现在随着奥运的日益临近,按照绿色奥运的目标,2008年,北京污水处理率将由目前的42%提高到90%。为此,北京将投资120亿元,开工建设9座污水处理厂和8座再生水处理设施。同时,据上海2003年至2005年的环保行动计划,污水治理项目的总投资约131亿元,计划到2005年底使上海污水处理率达到70%。无疑,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将大幅增加对环境规划的投资和现代化环保科技的需求,这一巨大的利润空间让更多国家的企业都跃跃欲试,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相关企业纷纷加大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力求多分得一杯羹。

“绿色蛋糕”有多大

我国环保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成为产业门类基本齐全、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体系。“九五”期间,环保产业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快了近两倍。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字,2002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已达2200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9%,全国从事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单位已增加到18144个,比1997年增加了近一倍,从业人员已达317.6万,增加了近87%。以广东为例,2003年广东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总产值达385亿元,是当年全省GDP的2.87%,与2000年年总产值146亿元相比增长了118%,年均增长达到29%,广东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期庆新如是透露。

即便增长的速度非常的惊人,因为基础薄弱,环保的市场还是无限广阔的。业内专家介绍说,其原因:一是我国环保领域市场机制尚未健全,向环保领域投入的政府、企业和社会资金不足,政府经常借用国外的优惠资金用于进行相关的环境保护建设,这笔资金是非常可观的,如“九五”期间,我国环保总投资中利用国外贷款总额为45.34亿美元,利用国外赠款约为6亿美元;二是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逐年加大,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各种污染治理的政策性或市场性收费等利益引导激励型管理机制都将逐步建立和健全,使环保利用外资项目时的国内配套资金的筹集有了一定的来源,为顺利实施各种项目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三是随着我国市场化机制的健全,环境保护领域必将会像发达国家一样形成一个有着稳定收益的大市场。如目前在城市垃圾的比例中,塑料占到了8%—9%,玻璃占到了4%—5%,纸张占到了2%—3%,如果将其中的有机可燃物加以燃烧,一吨城市垃圾的热能相当于半吨煤。垃圾发电、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中国也必将成为新兴产业,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在这个庞大的绿色蛋糕中,水处理、大气、固体废物治理等为最主要的市场。据初步统计,2001年—2005年期间,我国政府为环保的拨款总额达到85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环保利用外资的总额将达到60亿美元以上。根据计划,这些环保资金主要投入于水污染防治、废弃物处理、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大气污染防治等项目,因为这些领域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又同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以污水的处理为例,目前我国水污染问题相当突出,国内企业受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对水务市场一直望而生畏。而对国外企业来说,这块市场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如美国金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区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使绵延8公里的凉水河由昔日的臭水河变成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整个污水处理行业未来五年每年至少可以实现30%的增长。 ”佛山安德里茨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就如此描述了环保产业在中国的美好前景。

事实上,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大部分被国外大公司及合资公司所占有,100多家中外资环保公司占了3/4,而国内数以万计的环保企业只占1/4。除了直接的投资,更多的海外公司通过技术转移在我国建立合资企业,用先进技术,雄厚的资本与低成本、熟悉市场规则的中国企业结合,形成包括环保产品生产、服务、开发、营销、咨询、管理、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洁净产品生产等跨行业、跨地区的新兴产业。从成长性角度来看,整个环保行业未来的巨大成长空间将造就一批新兴环保企业,主要分布在空气净水特别是烟气脱硫、水净化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以及环保设备3个领域,有业内人士如此分析认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