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文化元素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09 16:28:59

文化元素论文

文化元素论文第1篇

靳埭强自幼受祖父靳耀生熏陶,爱好绘画。1957年定居香港,投身为学徒,满师后当裁缝师,如此十年之久。1964年开始随伯父靳微天学习素描及水彩画。其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攻读由吕寿馄教授的水墨画课程及王无邪主持的设计课程。1967年开始从事设计工作,屡获奖项,享负盛名。1976年开始创办设计公司,作品受高度评价,成为驰名中外的设计师及画家。他的设计作品获奖数百,被众多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在国际赛事上获奖的香港著名的设计师靳埭强把中国元素与平面设计融合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在张力中尽享中国文化、传统、色彩的博大精深。而正是因为中国设计师一直把中国元素融合与平面设计中,让更多的人通过绚丽、优雅、大气的设计作品认识中国、认识中国文化的厚重。

二、中国传统元素

1.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包含着无穷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含而不露的,隐而不显的。现代平面设计通常以直线和几何图形构成元素对书法进行解读,以创作出富有现代气息和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书法的平面设计通常是以点、线、面、形、色和质感等视觉要素的综合运用。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它不仅仅是记录历史的文字,也是一种艺术,一种美的享受。靳埭强设计了在其设计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件设计作品——中国银行标志,该标志设计是将古钱与“中”字结合,赋予简洁的现代造型,表现了中国资本、银行服务、现代国际化的主题。中国银行标志的造型完美大方,符合国家专业银行的身份,更包含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这个标志可谓是靳埭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也是现代设计中传统元素的经典之作。元素的再造不仅仅局限于旧有造型元素,对于现今可利用的视觉造型的改良与再造对于传统文化亦有其重要的意义。其次,对于传统造型元素、民间造型元素的应用,我们还是应该以客观冷静的眼光去看待。由于,欧美真正意义上的平面设计发展可追述至十八世纪的字体设计与印刷革命,体系的完善与设计上日趋规范化与标准化,使得设计师愈来愈多地将古典元素看齐。这种极力摆脱现代设计模式的束缚的现象是建筑在一定的基础上的。而反观中国的平面设计,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不完善与不成熟,如果一味对于旧有元素情独钟、迎合西方的猎奇心态的话,不仅不会造就传统元素的设计氛围,更会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局面。显然这是不利于我国平面设计理论体系与形式体系的完善与健全.而从在元素的利用上来讲也是不符合设计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靳埭强先生的设计是平面设计传统文化与设计元素再造成功的典范。利用传统文化设计观念对于旧有造形元素进行改良和取舍,使之成为载体,传达现代社会的特质,这是我们的平面设计较之欧美平面设计个性的诠释。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我们拥有五千年的文化,而五千年所形成的传统的惯性使我们不可能抛弃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是如此。五千年来的文化沉淀于我们来说就有如是宝藏、有如是肥沃的创作土壤;但也有如包袱。面对传统旧有元素的改造,我们则必须先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加以吸收、消化才能继承和发扬。

2.中国水墨山水画

水墨画用简单的色彩描绘万千世界,用神韵传递情感;中国传统建筑宏伟高大,高低错落有致,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由于书法的特殊功能、特殊形式和特殊的创作规律,它对客观事物线条的反映比之舞蹈、雕塑、绘画等艺术的反映有着更大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在书法艺术的线条中,基本上看不到对客观事物线条的直接模拟,而是通过形象思维活动,撇开客观事物的线条所必然带有的种种限制,专门摄取其具有美学含义的特征,并使之融化在书法艺术本身所独有的形式之中。中国水墨画“以形写神、神形兼备”,通过线条和墨色的变化来象征性的抒情达意,将传统礼俗中追求自然、含蓄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寓于绘画笔法和意境之中。根据产品特点而在表现手法中借用国画之“形”与“神”的广告创意,尤为独具传统礼俗文化之神韵。

3.中国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的出现源于吉祥意识的产生。吉祥意识是人类追求美好幸福,祈望吉祥平安的一种意识,来源于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吉祥图案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等作为有机的整体,题材和构思来自于现实,其表现往往超越现实,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它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乞求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反映了图案至善至美的本质。象“龙”这种被人们创造出来的自然中没有的吉祥物还有很多,如凤、麒麟、辟邪、朱雀、玄武等。此外,传统吉祥图案及纹样还有方胜、云纹、如意纹、回纹、水纹、太极八卦、中国结等,这些传统吉祥图案在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后,开出一朵朵奇葩,透出情感的细腻……

三、靳埭强作品中的传统元素解读

靳埭强在的设计作品在设计风格上回归传统,这中传统文化精神在设计中的回归,不是在设计上对传统图案的简单引用,而是升华为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继承。我们可以在他的这些作品中,感悟到一种神韵、魅力、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他之所以走向成功,不仅因为他有一流的设计意识和头脑,也由于他在设计中把很中国化的东西,如中国古钱币、水墨文化、儒家文化,很好地加以理解,并加入一些现代时尚的“调味剂”呈现出来。

1.中国书法的独到灵妙的运用

他在一组“吃喝玩乐”的设计作品中,将“吃喝玩乐”这四个中国字融入到作品中,这组平面设计作品将独特的东方语言与直白的概念把东方的美妙恰当地表达出来,对本土文化的思考和浑然天成的运用,对现代设计的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进行了综合,使得人们一下就记住了这些饱含着浓郁东方情愫的设计作品。视觉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说是字,又像是画,造型奇妙,神采飞扬,让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呈现出书法线条独特的意境。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以线界形是人类最古老的绘画方法,是人类为了在平面上表述客观事物而使用的虚拟性、提示性的视觉语言。他设计的重庆形象标志,此标志创意源于“双重喜庆”的文化典故,以它为基础,以两个欢乐喜悦的人字形重叠成“庆”字,传达出重庆名称的历史由来。同时,标志中张扬的人形也展现了“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理念,传递出重庆人热情、奔放、“广”“大”开放的胸怀。标志以汉字“庆”字为切入,并在此基础上所作的图形化处理,就使受众很容易就能识别出城市重庆的个性特征。

文化元素论文第2篇

一、企业文化的形式与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1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木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存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笔者在与家具企业沟通中发现,一聊到企业文化话题时,有些老总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我的理念就是员工的理念,而有的企业认为,建一套班子、挂一个牌子,开一次会议也算是在搞企业文化。笔者认为,这些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中存在误区,第一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娱乐活动;第二企业文化口号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CIS;第三形式主义风行,企业文化成了花架子、名利场作秀工具等等。一些家具企业不是把精力放到深刻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上,而在不知不解的状况上仓促上马搞企业文化,造成了很被动的局面,而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人财两空”。

再比如有一些企业盲目崇拜CI工策划和ISO9001,以为企业导入了CI,推行了ISO9001就可马放南山、高枕无忧了,实则不然,现代社会中,导人了CI、认证了ISO9001的企业倒闭的比比皆是。任何事物都有个适合和适度的问题,不适合的东西再好,你要了也没用。企业文化也是一样不能模仿照搬,反之会起反作用,不仅你的企业文化未形成,反而失去了原来企业最淳朴的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是企业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业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主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种理念。

二、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

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基础,一般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都是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具有了多年的发展历史和经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些小企业,几个人的公司,不能说没有文化,充其量只是一个传统的方法而已,但如果立即给它导入一个企业文化框架,就有可能把它框死,限制了它的发展,使它丧失了发展的灵活性和多变性的优势。所以企业文化是个适宜的东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层次之后才能发挥出最大优势的。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本身就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它具有时代性,它是随着时代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逐渐调整,就像企业战略一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家具行业,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着眼于未来,能保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定的文化,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大文化”,它的内涵是丰富的。那么作为一个行业内诸多企业的“小文化”,都应该在“大文化”所涵盖之内的。由于地域和辐射、覆盖性的限制,行业文化很难做到“一刀切”:把企业的文化全部人为抛弃。更为合理的办法是进行“战略整合,逐步渗透,长期并存”进而水到渠成的达到一种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一致的“大文化”。企业文化忌大与全,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涉及的越多越大越具体越好,实则不然。因为,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企业是发展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世易事异,企业文化也在逐渐发展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把企业文化限制的过大过全过死,企业的转身就会困难,况且文化是思想的东西,并不是用理性的认识所能困囵的。

三、企业文化的塑造与手段

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首倡者和领头羊。依靠管理手段来塑造企业文化,就需要企业和领导、管理者首先从思想和认识上深刻理解这种文化,并形成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做事风格,进而影响企业和核心骨干、企业团队,最终形成企业管理制度,深入到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以产生销售张力、竞争张力、发展张力。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员工的行为传播出去,也就代表了企业,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依靠管理手段来塑造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不仅是企业文化的首倡者和领头羊,更是企业文化的“航标”。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企业员工的个人的价值观引导到企业价值观上加以融合,把员工的事业心融入到企业的发展目标,倡导企业精神形成员工的精神支柱,使员工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联系起来,使员工有了归属感和向心力,聚合员工的能力和才智,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存和“上下同欲者胜”的境界。在这其中,员工贯穿着整个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主力军。企业文化的塑造也必须体现以员工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个工作的核心不偏离,才能更好地得到员工的认同和接受,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整个企业的风气,形成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人性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自我实现的工作氛围和发展机会,员工在企业中受到重视和尊重,其工作成绩受到认可和赞赏,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诱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激发起创造性。企业文化同时也对员工产生着无形的约束,它依靠其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形象标准和各项约定俗成,培养员工形成良好的习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和价值。有一位企业家说过一句话:企业,没有了人,就成了止业。这位企业家对企业中人的重要性的理解可为精辟。人是企业的主宰和命运,同样,企业文化也不能脱离人的因素而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用管理手段塑造企业文化,主经可以通过两种管理:即制度管理和行为影响。两者均属管理的范畴,前者是权力管理,后者是非权力管理。企业通过制定如企业CI手册、员工手册、企业行为规范等文件和相关制度,来明确企业文化,并通过全员学习,以求员工达成认识并实施,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而要真正使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就必须使员工从思想上理解,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则主要依靠企业领导、企业核心团队的行为影响和感染。

四、企业文化的创新与意义

企业文化创新,简单地说,就是以提高企业文化绩效为目标的企业文化的提升或重塑的活动与过程,是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企业文化创新并不是指整体推倒重来或是标新立异,而是指一种文化上的兼容、吸取、整合、重构。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是要重构企业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使企业内部形成求新求变的共识,使全体员工正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企业文化创新要以对传统企业文化的承传为前提,对构成企业文化诸要素包括经营理念、企业宗旨、管理制度、经营流程、仪式、语言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弘扬、重建或重新表述,使之与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一是要确立人本管理思想,培育共同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进步。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如何实施人本管理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必须指出的是,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在于民主、公开、公正、公平,这里的“人”应包含全体员工。通过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来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如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就认为,企业成功的最大的秘密在于“卓越的企业伦理”,一个职工只有当他被看作是高尚的人而受到尊重、受到依赖时,企业的价值才能展现光辉。通过富有感情交融气氛的管理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欲望和工作热情,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方法问题,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二是做好领导角色定位,注重员工队伍建设。企业家张瑞敏就自己所充当总裁角色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所以,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创造者、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激励者的角色。因此,要创新企业文化,领导班子成员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完善管理制度机制,激发团队协作潜力。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到最大效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民主管理。

文化元素论文第3篇

随着网络技术与经济的发展,动漫作品中的民族元素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体现。

2中国民族动漫产业及教学现状

我国动漫产业在19世纪60年代曾享誉海内外,取得过非凡的成就。建国初期,我国设计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新生动漫事业中,相继出产了多部经典的国产动画,其中尤以《大闹天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国外评论赞不绝口。然而在之后的发展中,我国的动漫作品却停滞不前,产品设计中盲目跟风,角色设计缺乏民族感染力和生命力,故事情节缺乏民族标识。凡是动漫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都无一例外的重视本民族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元素的表达,在动漫产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其制作精良的宫崎峻作品《天空之城》中,在环境设置、角色造型、故事情节等方面无一不体现日本传统民族文化及其一贯的励志精神。而更有甚者,国外优秀动漫产业除完美展现本民族文化特色之外,还能够孜孜不倦的汲取别国文化思想。如2008年美国DreamWorks公司出品的《KongfuPanda》,其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应用可谓登峰造极,连一些技术精湛的国内设计师和美术师都不禁慨叹,就算我们的技术能跟得上,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化做到如此的淋漓尽致。国外动漫设计如此娴熟优雅的表现着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这无疑是给我国动漫设计行业的一记响亮的“耳光”,把我们从盲目的崇洋跟风中重重打醒,让我们意识到“只有掌握民族的,才能影响世界的”这个浅显的道理。我国系统化的动漫教育学科正处于创始阶段,目前的动漫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能够深谙技术而又兼具审美意识的屈指可数。因此,培养综合性人才成为发展中国动漫教育的重中之重。

3民族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3.1民族传统元素在动漫角色造型创造中的应用

一部动漫作品中的动漫人物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一个个性鲜明的动漫角色能够为动漫作品带来巨大的观赏性与商业价值。因此,动漫设计人员在塑造动漫人物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会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特征以及民族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我国比较成功的动漫作品有早期的《大闹天宫》,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不但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而且能够充分的体出现我国国粹-京剧中的多种元素,这种艺术的表达手法,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我国也成功的让世界人们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精彩所在。又如,动漫大片《花木兰》,这部作品虽然是国外制作,但其中具有大量的中国元素,它主要以我国古代,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为主要的脉络,以军旅生活中的各种战争场面,及文化习俗为背景,讲述了木兰的尽忠尽孝的感人故事,作品中的人物可圈可点,其造型和语言上,都鲜明的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任务的额特色,作品还在原著基础之上,进行了一些成功的改革,使木兰在最后不但荣归故里,重回女儿身,同时还收货了美好了爱情,这种解决恰恰符合了人们的希翼,进而是收到了很好地艺术效果,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一点,就是我国的文化,已经逐步开始普及到了世界各国,国外之所以能够拍出如此成功的中国风动漫作品,说明它们对我国的文化还是具有一定研究和兴趣。

3.2民族元素在动漫场景创作中的作用

动漫场景是动漫人物活动及表演的地方,同样也关系到一部动漫作品的成败。在动漫作品具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动漫场景是为动漫人物服务的,因此,其所体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以及布置摆设都必须要根据动漫人物来进行设定,它应该充分的体现出动漫人物的特征,性格极其所在的历史时期,能够使人们对于故事情节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一目了然。并且,动漫作品的整体风格要浑然一体,动漫设计人员,要将历史因素与民族因素充分的融入到动漫作品中,使作品各个环节都融会贯通,我国后期比较成功的动漫作品有《宝莲灯》,它在场景的设计上,充分的结合了我国古代壁画的设计风格与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并且设计者们也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力和艺术的创造力,使得动漫场景在具备了极好的衬托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与人物的风格充分的融合,使人们在观看影片时,仿佛被引进了一个奇幻多彩的世界,由此可见,在动漫场景的设计中,成分融入民族元素,不但能够增加作品的神秘气息,吸引人们的眼球,还能够对民族文化进行弘扬与传播,同时还提升了我国动漫的品质。

4结论

文化元素论文第4篇

多元文化的学习意义,在于融合各种文化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拓展美术教育的文化性质,开阔学生的视野,构建学生广博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文化知识素材和时空,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构建一个必要的基础。在当下研究和尝试如何利用多元文化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教学改革中有着现实意义。

(一)根据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进行多元文化教育

课题组成员将根据初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继续深入研究美术师范专业的特点,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强调美术学科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多方面的联系,从而能更好地学习美术,提高学生对美术审美能力,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的艺术创造能力。

(二)掌握多种绘画技巧,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综合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掌握中国画和西洋画差异,中国画是用线描和色彩来描绘物体的精神面貌,西洋画是用西洋的素描和色彩关系来塑造,通过多年的文化领域的探索发展,把中国画和西洋画都作了融合,通过中西画的技术的融合相互借鉴,中国画和西洋画都得到了提高。所以学生不能单纯的掌握一种绘画技巧,要掌握各种绘画技巧,跨越这些界线进行综合融合不同画种、技术、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二、相关概念

“多元文化”是当代世界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现象,指的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之化等存在一定冲突的文化所构成的一个多元系统。“艺术素养”是指人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的总和。审美素养即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能力,又转化为对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实施过程

(一)研究对象

以我校美术系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作为此次项目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课题组成员要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多元文化与素质教育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课题研究的借鉴。2.调查跟踪了解学生的各科学习状况,各种绘画技能的提高,建立学生档案,逐一进行分析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1.提高对东方美术和西方美术的认识能力,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之间的差异。在锦州师专的美术系教学中,根据美术师范专业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等特点进行教学,旨在培养掌握中国画、油画、工艺美术等多种绘画技能和艺术史等理论知识的美术师范专业人才。在教学中采用绘画示范、多媒体直观教学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表现方法,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之间的差异,提高对东方美术和西方美术的认识能力。了解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国画和欧洲西洋绘画,由于历史渊源、地域、民族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两种绘画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诸如:在美感追求上;在物体形象的塑造上;在绘画色彩的表现上;在透视学和解剖学的应用上;应该认识到采用的工具材料在东西方画种之间的差别。在彻底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后,才能把他们相互融合借鉴在一起,使绘画技巧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双边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进行探索性的课堂活动,才能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避免了陈旧的教学方法。2.重视中外美术史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学习中外美术史以及与美术史相关的其他多元文化知识,比如:文学、历史、地理、宗教、民俗、政治等等,让学生全面了解美术与社会多元文化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在广泛的人文背景中深入解读美术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尤其对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和徐悲鸿《田横五百士》等这类经典作品,学生如果不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课前让学生翻阅相关资料、课上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得到提高。3.跨越学科的界限,把音乐、诗歌等多元文化融合在各种类型的绘画中。在绘画创作教学可以把音乐、诗歌作为命题画,例如以杜牧的《清明》一诗为例,用“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题,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绘画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4.积极展出学生美术作业,观摩中外美术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美术成绩和欣赏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选取学生课内外创作的优秀作品,在学校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经常展出举办美术课堂作业展、美术创作和临摹展。展览的作业包括油画、国画、工艺美术等多种形式。5.在美术教学多元化的实施过程中,突破实践和空间的限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之余充分利用学校和地区优越的文化环境、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利用图书馆、网络、书籍、媒体、专题讲座等途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实施效果

文化元素论文第5篇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是在建筑界使用频率较高却又含义模糊的一个词汇,是对具有传承作用和历史积淀的,相对比较稳定的文化综合体的称呼。传统文化不仅包含思想、意识、风俗、道德观念等意识层面的东西,还包括物质文化和自然科学知识,是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

(二)室内空间设计的概念

室内空间设计是从建筑领域里分离出来的,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发展的产物,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多元化、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室内空间设计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学科,大体上包括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室内装修设计和室内装饰陈设设计这三大部分,且这三个板块互为依托,相互影响,不可分离。台湾著名的教育设计家王建柱曾经在《室内设计学》一书中给室内设计定义,其认为“室内设计是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设计的一个主要的部门,是对建筑空间内部进行的一种理性的创造,是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创作活动”。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影响室内设计

物质决定意识,作为社会中的个人,其思想的形成必然受到一定的社会客观存在的影响。现在有一些设计师,尤其是一些具有前卫意识和非主流思想的设计师,口口声称自己要抛弃旧有的传统,打造全新的设计理念。但是,事实远非如此,即便是极端地反对传统的设计师,其设计过程中也会留有传统文化的痕迹,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不是脱离传统文化的独立存在,这是因为设计从古至今都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从媒介语言等显性的传统,再到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的传统,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位室内设计师。

(二)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的渊源

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的渊源,室内设计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理解这层关系:首先,从横向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哪种风格的室内设计,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下形成的,是对当时的文化风貌的体现,有着自己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其次,从纵向角度来看,任何时代的室内设计都是和当时的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室内设计的形式是来自于社会文化的,是设计师按照丰富的经验加工而成的。因此,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的渊源,没有传统文化就不会有室内设计。

(三)室内设计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任何思想文化的传播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传统文化也不例外。无论是何种风格的室内设计,都承载着创造者和使用者的思想,承载着不同的精神文化内涵。其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借助室内这一媒介得到大肆传播。这主要表现在,每一种室内设计都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每一种室内设计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借助室内设计这个媒介,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得到全面展示,更可以得到有效的传承。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文化是不同时期的人们思想的产物,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室内设计往往是以科学技术作为有力的依托,将文化艺术作为设计的内涵,它的发展与进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现状和文化精神。可以说,时代的发展需要基本的脉络,而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则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那么,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的呢?以下将对此做一个详尽的论述。

(一)中国传统的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1.儒家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儒家遵循的是中庸之道,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荣共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中国的室内设计师一直恪守的设计原则。放眼当今的室内设计作品,可以发现,好多室内设计都在模山范水、象天法地,虽是人力手工创作,但是仍宛若自然,可谓天人合一。此外,在室内装饰文化上同样力求恰到好处的装饰,情景交融,从而由物的境界上升为精神的境界。如北京万寿会的设计就是以“传统与现代艺术为题”,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香港室内设计大师梁景华曾评价其为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节奏恰当运用的典范。又如,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经常将自然景物引进室内,在室内供奇石、养异草、做盆景,意在体现以小见大、天人合一的意境等。这些都是儒家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的具体表现。

2.道家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道家极力推崇“道之本性在自然”的思想,既崇尚宁静,又主张流动,并阐述了有无、动静、虚实相合的关系。道家思想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空间上的虚实相合。比如,在空间上出现的虚实结合、彼此交错、穿插、共享、动静统一以及开场流通的空间形式等都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其中,隔断法就是道家思想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常见的空间分隔有落地罩、屏风、帷幔等,这些分隔既具有装饰性,又在空间上进行了划分,但是声音、光线和气味等却没有隔绝,从而给人一种“隔而不绝”的感觉,产生了极强的空间流动感,营造出一种似合非合、似分非分、虚实相映的情趣。

3.佛教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佛教提倡通过个体直觉上的体验和冥想的思维方式,达到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最终超越一切、摆脱一切,回归最真。以“线条简单”“色彩纯净”作为设计原则的佛家禅意风格也在逐步受到大众的亲睐,如国际知名设计大师李益中和于强曾举办过一个室内设计展,其中便有一个作品运用了佛家禅意的风格,该作品集传统东方韵味和现代感于一身,谨遵“线条简单”“色彩纯净”的设计原则,家具以深色木头为主材质,配以云纹及中国字等常见的图案,再加上极具东方韵味的石钵、陶皿,禅味十足。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简单、自然、本真的佛家思想必定会在室内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二)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之后,逐步形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多样化的传统图形和纹饰。在中国的传统元素中,无论是图案纹样还是用来装饰的图案,都有着传统的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代表着吉祥如意、平安、福禄等美好的感情。这些传统的文化符号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运用这些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是营造现代室内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作为一名设计师要用今天的设计语言去重新阐述这种完美。比如,杭州某酒店的设计就是充分借鉴了石井、马头墙、青花陶瓷等中国传统元素,并且在墙面设计上也加入了篆刻和中国书法等传统符号,再对传统的符号加以现代的排列组合,营造出了一种古为今用的特殊的美。由此可见,这种通过传统文化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融合到一起的室内设计风格,在当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结语

文化元素论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元素周期表,规律

 

一.“m/n定性”规律:

若主族元素族数为m,周期数为n,则:①m/n<1时为金属,m/n值越小,元素失电子能力越强;②m/n>1时是非金属。m/n越大,元素得电子能力越强;③m/n=1时多为两性元素。例如:Na是第一主族元素,m/n=1/3<1为金属,Cl是第三周期第七主族元素,m/n=7/3>1为非金属。

二.“阴前阳下,径小序大”规律: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与之同周期元素的阴离子及下一周期元素阳离子”三者之间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同时原子序数大的,其粒子半径反而小。例如:

r (Ca2+)<r(K+)<r(Ar)<r(Cl-)<r(S2-)。

三.序差“左上右下”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上下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取决于其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果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ⅢB元素之左(或右),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差就是上(或下)面的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个数。

四.主族中非金属元素个数规律:

除ⅠA族外,任何一主族中,非金属个数=族序数—2。

五.“对角”规律:

1.沿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 ),对角相邻的两主族元素(都是金属或非金化学论文,性质(得、失电子能力)相近。

2.元素周期表中左上右下(↖ )相邻的两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相近。

六.“奇偶数”规律: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的主序数及主要化学价也为奇(或偶)数(第Ⅷ族元素除外),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七.“序位互定”规律:

若n为奇数,则第n周期最多容纳的元素种数为(n+1)2/2;若n为偶数,则第n周期最多容纳的元素种数为(n+2)2/2。应用这一规律,不仅可求出任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第七周期为排满除外),进而还可以“序位互定”,即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可确定其在表中的位置;已知某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可确定出其原子序数。

八.“分界”规律:

1.表中金属与非金属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左边元属(金属元素)的单质为金属晶体,化合物为离子晶体。分界线左边元属(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相互间的化合物为,固态时多为分子晶体。

2.分界线附近的金属多数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多数为原子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同时在分界线附近还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3.若把元素周期表从第ⅤA与ⅥA之间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化学式,是将氢元素符号写在后面(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的氢化物化学式,是将氢元素符号写在前面(如H20、HBr等)。

文化元素论文第7篇

关键词:琼瑶:美国文化;冲突

琼瑶个人的经历与事业的丰盛期都赶上台湾被美国援助时,这些美援作为一个个回忆深藏于每一位台湾人的心里,琼瑶正是擅长将这些元素表现在其影视作品中,成为其特有的美国元素,本文就从琼瑶影视作品中,关于美国元素的使用着手,寻找美国文化和台湾文化的关系,并研究琼瑶影视作品中对台湾现实的反应程度。

一、美国文化在台湾兴起的缘由

台湾发展的状态较为特殊,其经济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给了台湾一定的经济、教育、技术方面的援助,因此被称为“美援时期”。这段时间,在大陆的势力急剧衰减,重要领导人退居台湾,一时间政治和经济混乱不堪,大量人口迅速聚集,生产与生活资源瞬间紧缺,人民正常的生活状态被打乱,另外外汇的存储已经达到底线,财政低迷,无法支付物资与生活用品的购买,另外过为臃肿的军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开销,因此只有依赖仅有的一部分库存黄金作为维系现状的资本。而其市场形势也因此动荡不安,通货膨胀,价格飞高,台币不断突破价格最低值。

在台湾面临紧张的经济局势时,美国国会通过“共同安全法案”,决定将要给予台湾合乎需要的经济帮助,来帮助台湾度过这一紧张时期,帮助其经济复苏,当时台湾方伊仲容认为,美国援助的恰当好处,对当时的台湾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台湾因为接受了及时而充分的外国援助,摆脱了经济危机,从而平稳发展,进而经济独立,不断攀升,最后取得了不俗的经济发展成绩,这一转变固然有着台湾人民自强努力的因素在其中,而美国的经济援助,却绝对是难以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后来,随着援助的进一步加深,来自美国官方的援助已经不仅是财力和物力的补充,也包括各个行业的技术以及管理者的派出,帮助发展,“美援运用委员会”就是这时候产生的。对于这一机构的设计,已经超越了当局的立法过程以外,它本身属于独立的机构,支持其运行与发展的财力方面也来自美援费用。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其地位非常之高,甚至超过了台湾当局自主设立的财政部和经济部,成为独立自主下达经济指令的部门。其后出现了相似的部门,例如“经济安定委员会”,其财政能力进一步扩充和加强。

这两个部门在台湾存在长达15年,一方面它给台湾经济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后备支持,另一方面,它们本身作为具有美国特征的机构,已经渗透进了台湾的经济意识和生活意识,这从美国不断派遣代表团来指导这两个机构的发展中就可以看出,其管理办法和决策方向都深受美国元素影响。

机构的设立进而带来了各种文化因素的介入。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艺术、教育、军事、农业、工业、也包括宗教,这大大增强了美国文化对台湾生活的渗透。台湾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美国文化的影子。鉴于美国文化的渗入,人民大众的生活环境以及生存状态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台湾人的思维和行为也都有了变化,像某专家指出的一样:“美国援助的影响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讲都十分巨大,已经包含了经济、文化、生活,几乎是所能想到的各个方面,而台湾发展中包含的各项内容,包括科技介入、产品更新、资金流动、人才选择与培养、总体规划,全部与这一美援行动息息相关,美援在台湾的发展事业中已经难以被剥离,没有美援,也就不可能带来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因此说,作为影视作品的创作主体的琼瑶,也难以将自身从这一大环境中剥离,她的作品中处处渗透美国元素的影响。

二、美国文化在琼瑶影片里的表现

评论家丁帆曾经有言论说,通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官方对台湾的政治保护和经济支持,台湾已经在各个方面接受了美国文化的渗入,其生活、思想、艺术已经透露出明显的西方意识。

琼瑶影片在此十分有代表性,在许多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出场时的服装往往带有明显的西方味道,“衬衫领口微开”、“经过多次清洗后发白的牛仔裤”、“打着口哨”、“谈着吉他”、“对爱情的积极表达”等等,这都是美国文化的体现。美国元素已经进入了台湾的大街小巷,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潮流之选。不仅在服饰上,美国本身也成为台湾年轻人梦想之地。例如,作品《我是一片云》,当中的顾友岚不但身着美国服饰,并且留学美国,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示出美国人的姿态。

他平日的交通工具也是汽车,这样潇洒阔绰的派头正是来自美国文化,而同时代经济低迷期的普通人家,还以窄小的木屋作为居住场所,这种又能开车,又住豪宅的人,除了上层阶级,就只能来自国外,此时的顾友岚因此变得夺人耳目。而女孩子也深深被这种先进和潇洒的派头所吸引,因此,当时的女孩觉得,作为女性,最踏实的出路只有两条,第一条是结婚,第二条就是出国。这是作为毕业时女学生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琼瑶电影向人民传达一个意识,对美国文化的崇拜,青年人出了国,接受过外国的文化才能说明其事业的成功。对于生活的设想,青年人已经明显将自身的命运与去美国紧紧相连,只有经历了西方文化的洗礼,才可能进入上流社会,而只有接受美国文化,才可能拥有来自美国的物质和精神。在爱情与生活的道路上,才有可能类似于影片中所表现的现代式一样凄美。这有一定的暗示意义,就是对美国文化的羡慕。但是无论怎样,应当看到的是,美国文化对于台湾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来讲都有着绝对的吸引力。对日用品的选择以美国优先,对音乐、服饰、娱乐活动的选择,统统透露出美国化的倾向。而成就自身的事业,也必须经历过美国式的教育,或者出国,才有机会。电影《幸运草》中有一段文字表达了这一思想:对于地少、人多的台湾来说,出国是一条被迫,也是一条会带来大好前程的出路。因为国外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是值得我们羡慕的。这一思维是跟着美国援助进入到台湾来的,它带来了美国梦的信仰,美国的行为方式,也包含美国文化与封建思想的激烈碰撞和融合。

三、美国文化对琼瑶影片的推进作用

由于美国文化的猛烈进入,而出现了台湾人民族意识淡薄,而自卑感上升,台湾年轻人变得浮躁而失去民族自豪感,曾经存在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意识日渐消解,而对于大胆自由的美国文化的接受使得两种文化的矛盾上升,相互碰撞,民族感情较为落寞。在这一形式较为特殊的历史时代,琼瑶影片出现了,一方面,它大大注入了美国文化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文化也给她的创造起到推动作用。这主要反应在两方面:

首先,琼瑶电影一直是国语播出,国语勾起了大部分从内陆移居到台湾的人民的深切的回忆,国语代表了自己的民族的语言,是对民族感的体会,也是对大陆亲人的思念,成为找回民族记忆的一个重要手段。听见影片中传来的熟悉又亲切的语言,台湾民众会深切地感受到乡音的临近。并且除了引起思乡之情,更会勾起台湾人对自我身份的重新思考。所以,美国文化在这里起到的是一个反向推动的作用,促进了国语对影片的表达,也因此出现了琼瑶式的唯美风格。这当中,动人的情感与本国语言形成琼瑶影片的两大招牌,这成为体味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使台湾人深切地感受到思乡之感漫上心头。

二,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这两种文化可以想见就是美国现代文化与传统儒家文化。影片中通常存在的主线都是年轻人关于自由,大胆的爱情与生活的追求和传统封建思想下关于三从四德,子女必须接受家长的安排的思想的碰撞。这两代人的思想的冲突正是美国文化与封建文化的冲突。老一代之所以保守,是因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而年轻人之所以敢于冒险,敢于斗争,也是因为美国文化的有力支持,这给了年轻一代新的思维方法,尤其是年轻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勇于追求自己梦想的情节,给所有观众带来了新的希望,展示了一个理想化的精神世界。对于刚刚经历过战争的苦难与生活的困苦的台湾人民来说,琼瑶剧的出现给了其精神上莫大的安慰,这是琼瑶影片的重要现实意义。

总的说来,影视作品因为承载着精神文化内涵,以及人的思维的理想状态,对现实行为的影响甚为明显,并且电影本身的传播能力是巨大的,它比文学作品,绘画等在传播上的优势是更直观,更立体,其中对于服饰、建筑、行为方式的表现十分真切。因此这种思维很快会被观看者所认同,并传播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琼瑶正是抓住了美国元素这一吸引人眼球的元素,一方面能迎合观众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把这种因素传播给更多观众。

参考文献

[1] 顾晓鸣:《透视琼瑶的世界》[M];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2] 陈飞宝:《初探台湾电影导演结构及其美学特征》[J];《电影艺术》,1994年第1期。

[3]孙晨;试论琼瑶影片中的美国文化元素[J];《作家》2012年06期

文化元素论文第8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服饰;体现

1前言所谓的中国传统元素应该就是让人们看到后马上会联想到“传统中国”,看上去就知道是从中国文化中脱胎出来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都蕴含在服饰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思想。它的核心是中庸、和谐、内敛。这些传统文化都可以在服装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比如服饰里渐变过渡的中间色,它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宁静致远,这就是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好的风格;宽袍大袖也是从汉代服饰发展而来的一种服装样式;还有丝绸的材质等等。东方和西方的服饰对比起来就好像西方人更强调竞争、中国的传统则是讲究平和的,如放风筝、太极等,讲究的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种内在的修行。中国传统元素是一种神韵,不是一件旗袍、大灯笼袖或者某种色彩可以诠释的[1]。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服装必然包含着三个元素,那就是面料、色彩和款式。不同年龄或不同身份地位和消费水平的人对这三个服饰里的重要元素都有着不同的需求,根据季节的变化还有科技、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服装的面料、色彩和款式也都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所以这三个重要因素足以让服饰千变万化,来适应各种人群对中式服装的不同需要。中国传统元素在服装里可以体现在这三方面的任意一点上。

2.1面料。总体来讲,中式传统服装的面料选择十分广泛,但其中有些面料却是中国独有的或是最先运用在服饰中的。例如大麻被称为汉麻;苎麻,被称为中国草;丝绸也是我国特有的面料。而棉布最早则是从印度引进的。其他的面料包括绫、罗、绢、绮、绵、纨等。我们看到在出土的西周时的织物中,麻织品的精细程度甚至可与丝织物相媲美。由此可以看出,中式的服装不仅仅是单纯的从形制和款式上同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服装有所区别,而且在服装的面料上也颇有特色。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服装面料使中式服装增色不少。

2.2色彩。传统的中式服装在色彩上是很有讲究的,也并不是所有颜色都适合人们的日常穿着。

在中国的传统服饰中,什么人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有着严格的规定,在礼仪礼法中明确规定了服饰的色彩,不同的服装颜色代表的是不同人物身份的高低贵贱,而且在生活中还忌穿“贱色”和“凶色”。所谓“贱色”,就是从事某种低贱职业者的服装颜色,这些颜色往往被视为不洁之色,民间把它们称为禁忌的颜色,比如绿色头巾就是一种所穿服装中的一种。因为民间认为绿色和青碧色多为娼妓优伶等身份的人穿用。另外“依五色、五行与四神方位的说法,春德为木,据于东方,其色为青;夏德为火,据于南方,其色为红;秋德为金,据于西方,其色为白;冬德为水,据于北方,其色为黑。”由此可见,通常看似普通的颜色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上蕴含着深层的含义。中国自周代以来建立服饰制度,认为色彩是汉民服饰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但在现代的服饰上配色高艳度、强对比却成了中式服装的典型的配色方法。传统服装色彩受到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的说法。这五种颜色被视为正色,其余颜色则为间色。正色在大多数朝代为上等社会专用的,代表着高贵,成为民间人们所喜欢和追求的色彩。从配色方法看,强对比和高纯度是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强烈的对比色往往在黑白、金银等中性色的配合下使服装显得更加辉煌艳丽且不失浑朴大方的气质。中国民间则对蓝色有传统喜爱,发明了蓝印花布、靛蓝蜡染布等。蓝色与黄种人的肤色相配在一起比较协调,能够产生柔和的色对比效果。民间的服饰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范畴有着自己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2]。

2.3款式。中国传统元素服饰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款式风格才风靡世界。而现代的中式服装中仍沿用着许多传统的细节与款式。传统的款式包括对襟、斜襟、一字领、裙子侧摆处的开叉、灯笼袖、上衣下裳的形式、袍衫等等。领子分为斜交领、对开领、立领。在装饰手法上通常使用镶、嵌、滚、盘、绣等种工艺。中式的服装崇尚自然下垂,强调的是纵向感,不会过分地夸张肩部,长长的衣袖和筒形的袍裙等使四肢显得有挺拔感。我们所熟悉的中山装就是中国文化同西方文化求同存异的典型,它是由孙中山先生仿照童子军格式而定,所以被称为中山装。衣服为翻领,对襟,五纽,前胸左右各有两个方形凸袋,有软盖,衣长及臀,袖长及脉;裤子前面开,用暗纽,左右二暗袋,右后臀部有一个裤袋,有软盖。从装饰特点上看,由于中式服装表现的是二维效果,属于平面直线裁剪,所以装饰也主要以二维效果为主,强调平面的装饰。装饰手段有镶、盘、滚、绣、嵌等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中式服装造型简练,色彩靓丽,让人在穿着它时既能显示出独特的气质又不失美观。刺绣用于服装中的历史悠久。发展到后来,甚至形成了“衣必锦绣”。在现代的中式服装中运用平面刺绣的方法来装饰服装表面空间的手法是沿用至今的最常用到的手法。尤其是精妙绝伦的刺绣工艺与精致的丝绸面料相配合,使服装充满东方风韵,令人赞叹不已[3]。 2.4图案。中式传统服饰上的图案考究而精美,而且涉及的样式和种类也十分丰富。这些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里有飞禽走兽、四季花卉、山峦亭阁、几何纹样等,或抽象或具象、或夸张或写实,风格全面且精美,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古至今,无论是在高贵的绸缎还是朴素的民间印花布里,吉祥纹样运用都极为广泛。这表明中式服装喜欢利用图案表示吉祥祝愿。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九龙戏珠、蜥龙闹灵芝等图案,不仅隐喻着图腾的崇拜,而且以类似的图案来抒发“龙的传人”的情感。像凤穿牡丹、团鹤仙寿、鹤鹿同春、喜鹊登梅、连年有余、吉祥八宝、福禄寿喜等图案,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希望。其中还包括几何纹样、飞禽走兽、四季花卉等类型,这里最具特点的是皇帝的龙袍。因为皇帝作为真龙天子,所以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图案各有寓意:“山”代表稳重;“华虫”取文丽的含义;“日、月、星”取照临的含义;“藻”代表洁净;“粉米”表示滋养;“火”取光明之意;“宗彝”表示忠孝;“黼”取表示决断;“黻”取代表明辨。在古代的官服中包含的图案里也更是充满寓意和标识作用。例如在明清文官服饰中多采用飞禽图案,武官的则多为走兽图案。其实说起服饰的装饰,它是从原始部落时就已存在的,在那时的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就已经穿有不同饰物的服装。在商代的墓室壁画里我们看到奴隶主们的服装绣有云纹或几何纹图案。在众多的装饰图案中“宝相花”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图案,它是佛教的象征性名物,是佛教庙宇中最庄严的装饰,后来才被用到了织锦上,成了衣衾上的花纹。宝相花图案在唐代开始被用于衣服上,从此它从庄严的佛教殿堂走进了世俗的生活。到后来出现了变体的宝相花,带有变体宝相花的纹锦和变体宝相花纹的锦鞋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中式服饰中,传统的吉祥动物图案有:兔,它性情温顺,象征着很强的繁殖力,寓意着年年丰收;玉兔可以捣药,所以还有除病治病的意思;鱼,寓意着“余”,有年年有余,鱼跃龙门之意;蝙蝠,谐音“福”,有祝福和多福之意。其他常见的传统图案有“多子多福”、“喜上眉梢”、“榴开百子”、“花开富贵”等等。

3结语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衣冠王国,始终为世界服装的发展提供着素材,许多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元素和各个时期的服饰也成为世界各国服装设计师竞相参考与模仿的样本。所以服装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不仅可以美化人们同时还可以让世界各国的人们通过服装去了解他国的风俗文化,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可以通过服装进行交流和借鉴,并且从中把我们的中式元素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从而把它们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参考文献:[1]张雪颖.服装文化巡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2.

文化元素论文第9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服饰;体现

    1前言所谓的中国传统元素应该就是让人们看到后马上会联想到“传统中国”,看上去就知道是从中国文化中脱胎出来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都蕴含在服饰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思想。它的核心是中庸、和谐、内敛。这些传统文化都可以在服装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比如服饰里渐变过渡的中间色,它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宁静致远,这就是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好的风格;宽袍大袖也是从汉代服饰发展而来的一种服装样式;还有丝绸的材质等等。东方和西方的服饰对比起来就好像西方人更强调竞争、中国的传统则是讲究平和的,如放风筝、太极等,讲究的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种内在的修行。中国传统元素是一种神韵,不是一件旗袍、大灯笼袖或者某种色彩可以诠释的[1]。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服装必然包含着三个元素,那就是面料、色彩和款式。不同年龄或不同身份地位和消费水平的人对这三个服饰里的重要元素都有着不同的需求,根据季节的变化还有科技、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服装的面料、色彩和款式也都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所以这三个重要因素足以让服饰千变万化,来适应各种人群对中式服装的不同需要。中国传统元素在服装里可以体现在这三方面的任意一点上。

    2.1面料。总体来讲,中式传统服装的面料选择十分广泛,但其中有些面料却是中国独有的或是最先运用在服饰中的。例如大麻被称为汉麻;苎麻,被称为中国草;丝绸也是我国特有的面料。而棉布最早则是从印度引进的。其他的面料包括绫、罗、绢、绮、绵、纨等。我们看到在出土的西周时的织物中,麻织品的精细程度甚至可与丝织物相媲美。由此可以看出,中式的服装不仅仅是单纯的从形制和款式上同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服装有所区别,而且在服装的面料上也颇有特色。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服装面料使中式服装增色不少。

    2.2色彩。传统的中式服装在色彩上是很有讲究的,也并不是所有颜色都适合人们的日常穿着。

    在中国的传统服饰中,什么人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有着严格的规定,在礼仪礼法中明确规定了服饰的色彩,不同的服装颜色代表的是不同人物身份的高低贵贱,而且在生活中还忌穿“贱色”和“凶色”。所谓“贱色”,就是从事某种低贱职业者的服装颜色,这些颜色往往被视为不洁之色,民间把它们称为禁忌的颜色,比如绿色头巾就是一种贱人所穿服装中的一种。因为民间认为绿色和青碧色多为娼妓优伶等身份的人穿用。另外“依五色、五行与四神方位的说法,春德为木,据于东方,其色为青;夏德为火,据于南方,其色为红;秋德为金,据于西方,其色为白;冬德为水,据于北方,其色为黑。”由此可见,通常看似普通的颜色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上蕴含着深层的含义。中国自周代以来建立服饰制度,认为色彩是汉民服饰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但在现代的服饰上配色高艳度、强对比却成了中式服装的典型的配色方法。传统服装色彩受到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的说法。这五种颜色被视为正色,其余颜色则为间色。正色在大多数朝代为上等社会专用的,代表着高贵,成为民间人们所喜欢和追求的色彩。从配色方法看,强对比和高纯度是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强烈的对比色往往在黑白、金银等中性色的配合下使服装显得更加辉煌艳丽且不失浑朴大方的气质。中国民间则对蓝色有传统喜爱,发明了蓝印花布、靛蓝蜡染布等。蓝色与黄种人的肤色相配在一起比较协调,能够产生柔和的色对比效果。民间的服饰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范畴有着自己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2]。

    2.3款式。中国传统元素服饰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款式风格才风靡世界。而现代的中式服装中仍沿用着许多传统的细节与款式。传统的款式包括对襟、斜襟、一字领、裙子侧摆处的开叉、灯笼袖、上衣下裳的形式、袍衫等等。领子分为斜交领、对开领、立领。在装饰手法上通常使用镶、嵌、滚、盘、绣等种工艺。中式的服装崇尚自然下垂,强调的是纵向感,不会过分地夸张肩部,长长的衣袖和筒形的袍裙等使四肢显得有挺拔感。我们所熟悉的中山装就是中国文化同西方文化求同存异的典型,它是由孙中山先生仿照童子军格式而定,所以被称为中山装。衣服为翻领,对襟,五纽,前胸左右各有两个方形凸袋,有软盖,衣长及臀,袖长及脉;裤子前面开,用暗纽,左右二暗袋,右后臀部有一个裤袋,有软盖。从装饰特点上看,由于中式服装表现的是二维效果,属于平面直线裁剪,所以装饰也主要以二维效果为主,强调平面的装饰。装饰手段有镶、盘、滚、绣、嵌等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中式服装造型简练,色彩靓丽,让人在穿着它时既能显示出独特的气质又不失美观。刺绣用于服装中的历史悠久。发展到后来,甚至形成了“衣必锦绣”。在现代的中式服装中运用平面刺绣的方法来装饰服装表面空间的手法是沿用至今的最常用到的手法。尤其是精妙绝伦的刺绣工艺与精致的丝绸面料相配合,使服装充满东方风韵,令人赞叹不已[3]。

    2.4图案。中式传统服饰上的图案考究而精美,而且涉及的样式和种类也十分丰富。这些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里有飞禽走兽、四季花卉、山峦亭阁、几何纹样等,或抽象或具象、或夸张或写实,风格全面且精美,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古至今,无论是在高贵的绸缎还是朴素的民间印花布里,吉祥纹样运用都极为广泛。这表明中式服装喜欢利用图案表示吉祥祝愿。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九龙戏珠、蜥龙闹灵芝等图案,不仅隐喻着图腾的崇拜,而且以类似的图案来抒发“龙的传人”的情感。像凤穿牡丹、团鹤仙寿、鹤鹿同春、喜鹊登梅、连年有余、吉祥八宝、福禄寿喜等图案,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希望。其中还包括几何纹样、飞禽走兽、四季花卉等类型,这里最具特点的是皇帝的龙袍。因为皇帝作为真龙天子,所以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图案各有寓意:“山”代表稳重;“华虫”取文丽的含义;“日、月、星”取照临的含义;“藻”代表洁净;“粉米”表示滋养;“火”取光明之意;“宗彝”表示忠孝;“黼”取表示决断;“黻”取代表明辨。在古代的官服中包含的图案里也更是充满寓意和标识作用。例如在明清文官服饰中多采用飞禽图案,武官的则多为走兽图案。其实说起服饰的装饰,它是从原始部落时就已存在的,在那时的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就已经穿有不同饰物的服装。在商代的墓室壁画里我们看到奴隶主们的服装绣有云纹或几何纹图案。在众多的装饰图案中“宝相花”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图案,它是佛教的象征性名物,是佛教庙宇中最庄严的装饰,后来才被用到了织锦上,成了衣衾上的花纹。宝相花图案在唐代开始被用于衣服上,从此它从庄严的佛教殿堂走进了世俗的生活。到后来出现了变体的宝相花,带有变体宝相花的纹锦和变体宝相花纹的锦鞋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中式服饰中,传统的吉祥动物图案有:兔,它性情温顺,象征着很强的繁殖力,寓意着年年丰收;玉兔可以捣药,所以还有除病治病的意思;鱼,寓意着“余”,有年年有余,鱼跃龙门之意;蝙蝠,谐音“福”,有祝福和多福之意。其他常见的传统图案有“多子多福”、“喜上眉梢”、“榴开百子”、“花开富贵”等等。

    3结语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衣冠王国,始终为世界服装的发展提供着素材,许多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元素和各个时期的服饰也成为世界各国服装设计师竞相参考与模仿的样本。所以服装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不仅可以美化人们同时还可以让世界各国的人们通过服装去了解他国的风俗文化,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可以通过服装进行交流和借鉴,并且从中把我们的中式元素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从而把它们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参考文献:[1]张雪颖.服装文化巡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