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个人社会实践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14 22:36:13

农业个人社会实践总结

农业个人社会实践总结第1篇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             杨静

今年暑假,我很荣幸的成为了暑期社会实践营队的一份子。虽然正值酷暑,但我们仍饱含着热情,高举着“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营队”的旗帜,向着我们的目的地——瑶里古镇进发。

   瑶里古镇在距离景德镇51公里处的浮梁县境内。在4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瓷都景德镇。随后我们便经过了2个小时的颠簸,绕过崎岖的山路,最终抵达了我们的目的地。一路上,每个队员脸上的疲惫都被这满眼的绿意,和秀美的天然景色所驱除,满满的都是幸福。大城市的我们,看惯了高楼林立,看惯了车水马龙,可是这里的青山绿水,这朴实的农家小院深深的将我们吸引,让我们留恋让我们痴迷。走了2个多小时的山路,有很多地方的公路一半是水泥路,而另一半则还是黄土。沿路的很多风景也都还在修整维护。我们将这些一一用照相机记录了下来…我们下车时已是傍晚6点多了,稍事休整后,我们便在房间内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安排接下来3天的行程。

   我们此次三下乡的主题为“倡导文明旅游”,瑶里是个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小镇。青山依依,绿水淼淼,更是有部级的森林公园。更有“陶之源”,“林之海”的美名。而当地的政府近几年来更是花了大资金下了大力气,招商引资,规划风景区。势将瑶里到造成江西旅游的王牌产品。而对于瑶里的这种特殊情况,我们也制定了相关的计划和安排。我们会用一天的时间,在瑶里的几个重点风景区分别做问卷调查。我们采取一对一的模式,把游客们到瑶里的所感所想还有一些宝贵的建议都详细的记录下来。接下来的一天,我们会集中去瑶里古镇,对古镇里的原始居民进行采访调查,看看当地的民众对于政府大力开发旅游业的态度。最后一天,我们会把所有的调查资料和意见汇总,拜访当地的政府机关,并与他们进行交流。

    炎炎的烈日当头晒,我们的队员在烈日下,认认真真的做好问卷记录。踏踏实实的向游客们介绍宣传我们“文明旅游”的主题。在古镇里,大多数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家中的青年大多在外打工,而这些老人也都靠着国家的补助和儿女的赡养费过着平凡而朴实的日子。发展旅游业除了征用了他们的田地以外,好像对于这些老人和孩子并没有得到什么。可是他们对于当地政府并没有过多的抱怨,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坚持下去,真的能将瑶里发展成婺源古镇的规模。使他们的后辈能真正的感受到益处。

农业个人社会实践总结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围绕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学生培养方案的贯彻落实,以“聚焦时代主题、关心社会热点、结合行业发展、助推国家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现实、增强实践才能、传播科技文化、倡导科学发展,实现“长见识、增才干、强能力”的基本目的。

二、选题方向

1、和谐社会建设主题: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开展“和谐都市(乡村、校园等)建设方略研究”、“社会基层人民生活状态调研”、“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变迁研究”、“居民居住情况调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调研”等方面的调研实践活动。

2、新农村建设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农民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状况、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农村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态等问题进行调研实践。

3、科学发展观主题: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生态开发、能源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实践调研与研究。

4、助推奥运会、大运会建设主题:以志愿参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服务为中心,开展相关知识宣讲、志愿服务宣传、文明礼仪宣讲、奥运和大运会筹备建设状况调研等方面的活动。

5、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主题:以“传承中华文化、保护民族遗产”为中心,对家乡及其他祖国各地的民风、民俗、语言文字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发掘,通过文字、影像等手段加以整理、记录。

6.志愿服务社会主题:以“志愿社会”为中心,积极倡导志愿服务行为的重要性,通过助残助困、支教支农、勇作义工、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7.专业实习和就业见习主题:以“加强专业学习、增强就业能力”为中心,开展专业实习和就业见习等方面的活动,尝试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创新精神。

8.感恩教育主题:以“感恩责任”为主题,通过实际行动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来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进一步自身增强感恩意识,将孝心献给父母,将爱心撒向社会。

三、实践形式

1.调研、采风与访谈。围绕目标问题进行实地考察,搜集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归纳,以文字、影像、多媒体等方式进行表现。

2.参加志愿服务。身体力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撰写活动总结和体会。

3.参加实习见习。结合专业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见习活动,并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四、组织方式与活动程序

1.实践范围

黑河学院全体学生(参加实习的学生以实习为主)。

2.组织人员,拟定实践计划

各团总支将本实践通知认真传达到每一名同学,学生可以单独或者组团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规模、人数、时间可自行决定,邀请一名教师做为活动指导。可以打破班级或者专业、年级的限制自主组团,不具备组团条件的同学也可以单独选择适当的主题进行实践。

3.开展实践。

各团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根据计划自行奔赴实践地开展活动。实践活动中各团队要注意安全,把握好时间。

4.总结工作

(1)上交材料:开学后一周内,各团总支负责将各团队和每名学生的实践成果收集、汇总和归类,做好总结,然后将成绩突出的实践团队和个人的实践成果的相关材料和本单位的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总结上报团委。

农业个人社会实践总结第3篇

在“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到来之际,总书记到我校视察。总书记在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提出“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的殷切期望。要求我们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要求同学们到基层一线去经受锻炼、发挥才干。按照团中央、北京团市委的统一部署,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紧密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和“”九十周年契机,结合我校自身学科特点和发展历程,特制订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主题

扬五四精神.促动医科技

二、活动目的与任务

结合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契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活动中的意义,充分发挥自身科技文化优势,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担负起振兴“三农”的历史使命,明确责任,为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将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三大功能与促进学生创业就业紧密结合,通过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我院分团委特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要求:实践活动围绕动医专业相关问题开展一系列专业实习、专业调研等主题活动,帮助同学认识“三农”,了解专业。

三、组织领导

动物医学院成立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立波

副组长:沈建忠吴文学

组员:王晓玲张海燕牛金刚孙丹各班级辅导员

活动报名表及项目书请于6月10日下午五点半前发到邮箱主题注明“暑期社会实践”及队长联系方式。

四、实践内容

(一)必做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除做专业实习类的团队以外,其余团队在完成各自申报实践内容外,还要完成以下内容:

1、建国六十周年专题调研

1949年,世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沧海桑田,日新月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瞬息变换之间,中国的变化已超越此前千年。中国农村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祖国各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感受这些变化,我们将设计与建国六十周年相关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各团队,要求每支队伍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实践结束后选择60个村庄档案编辑成册。

2、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搜集及分析

广大同学在暑假期间结合专业特长和个人兴趣,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问题,先进的人物和典型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开展的典型工作及典型人物层出不穷,对这些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剖析,根据团委具体安排撰写事迹材料,筹备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库,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考。

3、科学发展观知识、中央文件一号文件等宣讲

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以及“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主要原则等内容的宣讲。

宣讲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及近五年来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国家其他的惠农政策,主要对象是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使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同时调研基层政府贯彻和落实一号文件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情况,了解农民群众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认识程度,了解农民群众对国家政策的反映。

(二)选做内容

1、专业实习

结合动医专业特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实习活动。鼓励同学组队联系畜牧兽医行业相关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到工作的一线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认真学习、了解畜禽等疫病防治、繁育饲养、科学管理等知识和技术,增强同学对兽医行业模式、能力需求等方面的认知,进一步拓展同学知识面,巩固专业学习知识。

2、专题调研

鼓励广大同学在暑假期间结合专业特长和个人兴趣,就当前我国地方动物疫病的流行情况、动物食品卫生状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事迹和发展地方畜牧兽医科技的典型企业或个人等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

3、送教下乡

组织师生深入师资力量薄弱的贫困地区为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英语、音乐、美术和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第2页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有关培训,帮助中小学教师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举办中小学生文化辅导班,为中小学生辅导功课,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实施素质教育。

4、送书下乡

通过多种渠道送实用科普图书下乡,主要筹集适应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需求的科技文化图书以及打工维权图书,在加强原有乡镇青年科技图书站的建设基础上,继续援建一批乡村图书站,在一些乡镇特别是一些贫困乡镇协助建立科技读报栏,丰富和提高农村青年的知识文化水平,促进农业实用科技的推广。

5、环保科普知识宣传

结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考察农村生态环境,宣讲环保科普知识。积极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发挥我校同学的专业优势,以团队的形式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保观念,推动节能减排生活方式。通过植绿护绿,治理环境污染,同时通过进行生态环境调查,举办环保讲演,在基层宣传倡导环保观念,参与各种治理环境污染的工作和活动。

五、组织形式

(一)、团队层面

1、“以院为主,校院结合”的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扩大活动规模,增进活动影响力,使得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暑期社会实践的队伍中来并得到锻炼与提高,我校实施“以院为主,校院结合”的社会实践管理办法。院级团队由各学院分团委直接招募,每个学院可向校团委推荐1-2支重点团队,其余重点团队由社团申报和校团委自行招募。经组委会统一面试后确定最终资助团队。重点团队约为60支,重点向革命老区倾斜,甲型h1n1流感高发地区不予以考虑。

2、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手段

为了科学合理的组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采用项目化的运作方式组织实施。项目内容分为已设定项目和自选项目,所有参加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团队需选定题目确定课题主持人和参加人,向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申报项目,所有申报项目必须有指导老师,根据项目的预计影响和成果以及组织方式,由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最终资助对象和经费。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各实践团队和个人运用所学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新问题,总结概括新经验,以小见大,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社会实践团队在活动结束时,要撰写好以所选课题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未参加社会实践团队的其他志愿者也要带着课题参加社会实践,并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3、组队原则

(1)团队一般由5-8人组成,对于地方有重大需求,队伍精干,有重大服务与调研内容的可以组成10人左右队伍;

(2)团队队长要求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对拟选择实践地点经济、社会、人文状况熟知,具有较强沟通协调组织管理能力;

(3)根据地方需求,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招募队员,鼓励有硕士、博士参加实践团队;队员中必须配有文字能力强、摄影技术好的同学参加,可以考虑从学生记者团、挚友社、曲辰网、广播台等各大学生媒体招募队员;

(4)实践团队一般应有一名以上指导教师,鼓励指导老师随队并给予深入指导,对实践内容、方法、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指导;

(5)一些学生社团组队开展的特殊社会实践,需高标准严要求进行,不适用以上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4、实践地点选择

(1)实践地必须愿意且能够接待我校社会实践团队并尽可能提供简单住宿条件;

(2)鼓励到我校社会实践基地或曾经走访过的地方(在投标书中请注明我校曾在何时在该地实践以及和实践地的基本合作情况);

(3)能够确保实践人员人身安全,社会环境较好;

(4)对科学技术有迫切需求,能够积极主动配合社会实践;

(5)与体育、教育等相关社团组队需高标准严要求进行,不适用以上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二)、08级同学社会实践组织形式:

1、以个人返乡调查为主,学校通过学院发放个人返乡调查问卷。

2、确定几个与动医专业相关的课题,实行课题招募,08级同学可自由挑选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社会实践,按时将图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撰写并提交课题实践报告。其他事项待通知。

3、08级同学也可以作为实践小分队成员参与到暑期实践中。

六、经费来源

为了保证更多学生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过程中来,暑期社会实践经费来源分为四部分,分别是:

1、学校提供部分经费;视项目申报、专家测评、媒体报道、地方反馈及作品上交以及作品质量情况分级审定支持金额。

校级重点团队出发前发放审定活动经费的50%;实践总结阶段,发放剩余支持经费;根据各队表现情况,总的支持经费可能在审批经费基础上有所增减,一般合计支持额度为审批经费的60%~120%。经费支持额度上限为元/队,对于地方有重大需求,队伍精干,有重大服务与调研内容的队伍活动经费协商后确定。

2、学院提供部分经费,具体提供经费金额根据上报团队等情况进行合理分配。

3、团队自行争取赞助;

4、队员自负部分费用;

实践要求:

确定中标小分队以后,各中标小分队需着手准备。在此阶段,各小分队须上交的书面材料有:

1、实践团队任务协议书;

2、所有已签字的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

3、政府或单位邀请函;

4、投标书整改后纸质版本和电子版。

实践成果:

各小分队须按时返校,需各小分队上交的材料与物品有:

1、数码照片不少于20张,照片应尽可能涵盖所有实践内容,对照片内容进行简短说明;

2、社会实践小分队须提交至少一份专题调查报告(不少于4000字);

3、小队日记,个人实践论文,实践随笔;

4、正规发票、交通票据。

七、工作要求

1、鼓励我院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动物医学专业相关知识的宣传,展示动医学院的特色与风采;

2、在实践过程中要把实践人员人身安全随时放在第一的位置,确保社会实践工作顺利进行;

3、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讲奉献,办实事,办好事,争取办一件办成一件并取得实效;

4、参加社会实践者一定要讲收获。在实践中要注重学用结合,认真思考和及时总结;

5、参加社会实践成员一定要注意对经费的合理、节约使用。

八、日程安排

6月5日-6月7日组建动物医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组

6月8日动物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方案

6月8日-6月10日社会实践正式报名,准备面试资料

农业个人社会实践总结第4篇

[关键词]创业训练;能力培养;项目运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181

实践性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而设置。作为实践性教学方式之一,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目的在于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1项目背景和内容介绍

11项目背景简介

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和潜能。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看法,历来存在着不同的争论,这也引发了重视外部环境的刺激与强化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重视心理内部加工过程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争论。[1]这场争论孕育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国外各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比较典型的有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有关文件定义的支架式教学模式;[2]温特比尔认知与技术小组于1990年开发的抛锚式教学模式;[3]斯皮罗等人于1991 年开发的随机进入教学模式等。[4]

作为典型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情境学习模式,部级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训练项目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共同支持,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其中创业训练项目是指组建一支本科生团队,模拟一个运营项目,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达到此项训练的设定目标。笔者所辅导的天津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立、运营(以下简称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此类项目。

12项目运营的目标

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总目标为:通过创立和运营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创立和运营合作社的知识和技巧,提升创业和管理能力。总目标包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以及在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的作用有一定了解;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内涵、发展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学习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的完整过程;掌握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技巧,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熟悉并了解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职业技能,提高自身学习积极性的能力。

最后,通过相关量表题项的设计,对团队成员公司运营前后的创业知识予以测评,检验此类训练对于参与者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提高的作用程度。

13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

项目组成员由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自身具有一定的自律性和实践基础。校内指导教师主持在研有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天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具有从事多年创业教育的背景以及现有的创业教育的在研课题。校外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其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之一是西青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为项目的前期实践和后期模拟运营提供坚实的基础。项目成员和导师训练时间的保障。团队成员对具有挑战性的新的知识和新的环境的兴趣。兴趣是一个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挑选有创新意识和挑战意识的学生是项目成功开展的基础。[5]

14项目的研究内容

项目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出发,“真题真做”,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申报项目包括项目成员社会实践和创业训练两个部分。

社会实践部分主要内容:按照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内容分类,从中选择3个类别,进行合作社设立、运营的实践性调查。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合作社创立和发展中存在的好经验及相关问题,为相关管理部门和合作社发展提出建议和报告。评估此项社会实践对团队成员创新和创业能力提升的影响。

创业训练部分主要是组建一个10人左右的训练团队,熟悉农民展业合作社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完成上述建议和报告的基础上,撰写创业计划书,组建模拟天津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模拟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组建组织架构、开展业务、团队内互相交流、出具阶段性财务报表等工作,进行专业合作社模拟运营服务。评估此创业训练方式对于参与者创新和创业能力提高的影响力。

15项目的成果管理

项目成果为总结报告(如果实践中有经验和问题可以开展学术范围的交流,在出版周期允许条件下,发表相关论文3篇左右),报告形式以文字描述、(企业、人物和活动)图片为主,视频和录音为辅,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实践性活动总结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所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史、区位环境、核心优势、独特资源、先进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领军人物的特质、建议与策略、获得的新思路或新服务;此类训练对于参与者创新和创业水平提高的影响总结等。第二,天津农友专业合作社运营总结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合作社创立的过程,合作社模拟运营的情况;公司运营人员创新和创业的水平提高程度(通过对运营前后相关人员测试获得);公司运营体系的科学性(提供较为完整的公司运营管理文件)等。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成果为总结报告,报告形式以文字描述、(企业、人物和活动)图片为主,视频和录音为辅,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2项目的阶段性总结

21项目的主要新点

第一,为增加后期模拟公司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学生创立农友专业合作社以前,开展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调查和学习活动,了解“三农”问题,拉近与社会的距离。第二,通过与管理人员面对面交流等方法学到创业和运营管理知识,进一步对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将之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在为社会提供适当服务基础上,提高学生自身创业管理素质。

22项目运营完成内容

到现在为止,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拟成立和运营工作已经全部结束。这次成立合作社的模拟,是完全按照工商、税务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实际要求来做。到各个主管部门领取材料后,学生进行真实填写。通过图片设计等手段,模拟制作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模拟刻制出公章、财务章、法人章和合同章。购买全套会计报表和凭据等,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合作社管理制度。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到某一个实质环节时,组织成员进行相关法律学习,结合实践提升理论学习水平。此外,由于每个月要制作经营成果报表,需要各种票据的支持,而真实发生的票据原件要到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报账,所以,将每次发生的票据的复印件作为入账凭据,开展记账工作。

23项目训练特点

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训练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许多优势和特点。第一,知识性与技能性的统一。项目突出学生书本知识与实践工作的高度统一,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训高度统一。在项目过程中创设工作环境,加大实践实操容量,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利用情景,协作、交流必要的信息资料,独立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第二,基础教育与专业特长的统一。项目运营设定不同的专业工作岗位。通过适合学生特点的指导性学习,使学生学有专攻,特长明显,逐步提高了自学能力和职业素质,帮助学生不H夯实了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提高了实践应用的本领。第三,个人努力与团队协作的统一。项目运营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位学生都要独立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每个小组完成一个独立子项目,这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深层次地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高理解和把握职业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加强团队协作的意识,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觉悟、思想情操得到升华。

24项目运营中注意事项

“干中学”是项目的最大特点。虽然是模拟,但最好有真实的项目运作,否则,容易沦为“课堂下的授课”。横向(实践性)项目与纵向(学术研究性)项目的结合,应该使得学生有充足的工作量,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素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一定是“退居二线”,才能真正使得学生从心理上达到独立。项目不能贪大,否则学生自身难以驾驭,应该注重深入挖掘,贯穿主线。多个小项目强于一个大项目,有利于学生学习“五脏俱全的麻雀”。不能局限于项目申报的成员范围。以他们为核心,带动松散的成员,充分利用该项目,尽可能扩大创业训练的成员范围。

3结论

通过为期一年的训练,项目提高了大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模拟合作社里,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职务,不同的身份转换和情境模拟,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能力。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工作,主动思考问题,自己管理自己公司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项目管理法等方法,都能为今后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帮助。项目将创业的整个过程都囊括其中,就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认真地进行了实训,学生集思广益,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在具体的实践运用遇到了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一是学生的角色转变困难,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属于“学”的角色,整个教学过程习惯于“被教”的状态。学生仍将视为“学生”,不能完全进入模拟角色;二是学生的社会经验欠缺,遇到问题有畏惧感;三是学生“兼职”和从事“副业”的心态时有出现。这些问题都是在从事此类训练中应该加以重视的。

参考文献:

[1] 项永芳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践之研究――以高等数学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0

[2] 翁凯庆析建构观下的两种数学教学模式[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2):17-20

[3] 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J] 外国教育资料,1998(3)

[4]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5] Guilford J P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M].New York:McGraw-Hill,1967

农业个人社会实践总结第5篇

(一) 认识社会,了解国情

此类实践主要表现在关注“两会”政策的实施方面,“关注民生”、“倾听民声”、“反映民心”是公众对XX年两会的最大期待。其中,反腐倡廉、司法公正、医疗改革、收入分配、就业等话题是今年两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两会提出要加大反腐倡廉的工作力度,迟明月关注了国家扩招公务员,增加公务员待遇,加强对公务员的政绩考核的问题,她认为公务员应真正履行身上背负的职责,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少搞一些形象工程,官员要真正为人民谋福祉。许鲁平的叔叔在医院工作,她了解到医改不管怎么改,如果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得不到肯定,工资等问题得不到解决,医改就是一句空话!医生自己要生存,还要养家,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降低药价诊疗费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针对目前好多人怪我们社会保障制度不好,敬春宾认为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我们太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才是真理。他说他会一直关注两会,我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同胞充满信心和爱心。关于教育制度方面朱瑞芹思考如何解决现今高等院校扩招而造成的一系列后果,像大学生增多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大学生如何保持之前的天之骄子的地位。对于是否进行教育改革,高中学校是否分科,高考制度如何改,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 关注新农村建设

xx大召开以后,全国范围内的建设新农村取得了长足进展。生活在农村的同学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切,同时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现状也有了自己的看法。颜丙纳说应进一步重视村级基层村委会成员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问题。工作在农村最基层的村委会成员,工作重担都压在他们的身上,千线万丝都要经过他们一孔,他们是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他们在职和退位时的待遇都少得可怜。刘建三针对农村教育提出自己的观点应该大力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条件,加大对农村小学的师资投入,农村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但国家缺少对这一部分教育的投入,却把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高等教育,这是本末倒置的错误。针对农村计划生育问题彭学美觉得现在计划生育政策有漏洞,他们那有很多人家都偷偷在外面生小孩,回来再交一两万块钱罚款。而南方家庭有三四个小孩就很正常,这种情况应当制止。他还提出关于农村医疗合作,很多医院都要住院才能报销,可是农民自身条件不允许住院。

(三) 直面就业压力,增强自身能力

大学生就业困难,受经济状况和择业观念的影响,在政府进一步开拓大学生市场,指导就业,鼓励支持创业,提供优厚的条件及环境的同时,需要我们大力配合,增强实践技能。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刘佳对身边的大学生假期工作状况做了总结。她提出,现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变得越来越现实,受就业压力的影响他们大都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开始自力更生。假期里,80%的大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包括:关注农村建设、弱势群体,关心慈善事业,支教扫盲,志愿服务,参与活动等。赵倩,颜丙纳,刘子寒都做了家教,迟明月办起了辅导班。

(四)“我参与,我奉献”,迎全运志愿活动

十一运会在济南召开,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机会。我班的张琦、邱蕾同学参加了全运会开幕式的文艺操表演,跟随团体不怕吃,苦,努力训练,我们全班同学都一直关注着她们,给他们精神支持。暑假期间董亮亮、刘建三和葛斐参加了“唱响泉城,迎接全运”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帮助相关治安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五)“以专业需求为出发点,学以致用”。

鼓励班内同学争取到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实习的机会,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提前感受就业压力,真正做到了理论实践相结合。董亮亮到了一家传媒公司实习,他说我们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太少了,经历了实习,对以前学过的photoshop premiere flash 等软件的了解和使用提高了一个层次。我班李泓同学去了电视台实习,她认为电视台不再陌生和神秘,懂得了作品的制作过程。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任何节目都是经过编导及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精力做成的,由此她们总结到:作为一个媒体人,要想成功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主动,责任、真诚、激情与耐心。以上同学的实践报告深刻地诠释了“以专业需求为出发点,学以致用”的宗旨。

通过这次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团支部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通过活动,明白了作为一个大学生的职责,任务。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了一点贡献。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团支部全体团员还将继续努力,严格要求,不以这次活动的结束为结束把从这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收获的道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

暑假过去了,在这个炎热的暑假,07广电二班每个同学都积极参加了暑假社会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收获了许多生活工作经验。全班同学用39份实践报告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收获很大。相信在未来的两年大学中,这些经验将会使我们广电二班的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生活。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暑假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为社会服务,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庆祝祖国建国六十周年,以及支持全运为主题。组织全班39名同学分赴全省各地进行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班级社会实践队以“走进新农村”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1.夏之星班级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队

班级社会实践队由郑雨锋同学带队,深入农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调研,并将调研结果进行交流,了解新农村发展现状并为当地提出相关改革方案。此次调研十分成功。团队同学,任树燕、王明秀、张冉旭、王娟、王琳超、王倩倩、杨颜梅等八名同学不仅深入了解所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现状,而且拍了大量相关照片以展示新农村风貌,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经验更加快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团队的同学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意义深刻,收获丰富。

2. 学生就业见习活动

在专业方面,李蓉、唐静、黄鹏、郑雨锋、史春晖、王琳超等同学分别来到当地电视台、广告公司或是与专业相关的领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大家不仅对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体会到了将来从事这一行业的苦辣酸甜。

李海伟、杨颜梅、武琳、曲晓旸等同学在暑假里亲身走上三次讲台,以一名教师的身份来完成自己的暑假实践。

3.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现状,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李敏、张然、刘静、张真林、薛帅、孙守笛等同学采取更直接的方式来了解社会。他们以打工的方式来充实假期。不仅挣的一部分生活费,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体会到了人生百态。

4.社会调查方面

林尔雅、张冬妮、王新等同学则选择进行社会调查进行实践,调研领域包括环境保护、高校扩招、有机生物研究等,成果丰硕。

5.支援全运方面

王倩倩同学除了参加班级暑假实践还积极投入到全运健美操训练活动中,以更加直接的方式支持全运。在暑假中他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不怕苦,不怕累,以一个大学生的积极努力赢得了各方面的好评。

四. 活动的特点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实践的时间是短暂的,收获却是丰富的,从学做事到学做人,实践给了我们太多的东西。

五、 总结

我们07广二通过精心组织,认真发动以及同学的自发组织,保证了大多数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使活动搞得扎扎实实、丰富多彩。实践活动结束后,班级每个同学都写出了活动总结,以后还要通过开展“实践归来话成就”主题活动,组织社会实践学生展开交流,加强宣传,扩大教育成果。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积累了经验,获取了各方面比较全面真实的材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农业个人社会实践总结第6篇

1农业院校文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调查

笔者选取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个例,以该校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与经济、会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9个文科专业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配额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样本男女比例为3∶4,共发放7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00份,结合文献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结果如下。首先,社会实践平台选择与农业院校特点关联性不大。只有不到10%的学生到农村基层单位去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其余都去了政府、事业单位、国企或其他私企。且相比较而言,认为以后应该到农村或其他农业平台进行实践活动的学生比例低于认为不应该去的比例,分别是40%和43%。这与农业院校文科专业主要为农村和农场提供人才的办学宗旨相悖,既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农村发展需要,又不能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好地发挥。其次,社会实践岗位适合度与就业方向不相匹配。73.5%的学生认为,面对就业的压力,社会实践的内容选择在与专业相关的大前提下,应与就业相匹配。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实习期间开展的工作环节与未来就业的应用方向匹配很不一致,岗位适合度低,这会导致学生在寻找工作和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无的放矢。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在做社会实践工作的时候会遇到进入角色太慢,无法真正融入角色,实践项目与自己实际的工作需求不相关等问题,项目往往是走过场,单纯为了学分等。他们认为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与自己的未来理想职业没关系。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即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个性化需求与大众供给不匹配。再次,社会实践考核和评价制度化水平不高。82.1%的学生认为只要社会实践有了社会实践单位的签名盖章,结果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和坏之分,无合格和优秀的区别。最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与规划很必要。在被调查对象中,100%的大学生都对社会实践充满期待与热情,认为社会实践是大学学习的必修课程,但是有69%的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有什么结果,尤其是对于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此类情况反映比较明显;因此,在社会实践之前就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介绍与指导甚至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2影响农业院校文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因素分析

2.1社会实践形式和内容缺乏与农业院校特色优势链接

切实来说,农业院校中的文科专业,是高校扩招形势下综合发展的产物,与学校中的农科专业比较而言,发展的内动力和外环境都是不足的,且在专业结构和内容安排上与农业院校本身的特色结合得也不紧密,表现在实习实践环节:一方面,形式单一,目标不明确[2],社会实践往往局限于社会调查、支教、参观访问等形式,且缺乏有效的系统组织,没有深度;另一方面,内容泛泛,既没有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紧密结合,也未能与农学等相关专业紧密结合,不能为农业和农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也使文科专业在与其他综合类院校文科专业竞争时缺乏竞争力。

2.2社会实践平台选择与建设不到位

到哪里去实践的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文科专业实践的主要问题,因为实践地点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实践的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从调查数据看,想到国企和事业单位实践的人数占大多数,而到农村基层的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城市的便利使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单位缺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足够重视,只把接收社会实践学生作为一种应付性的负担。除此之外,学校尽管也建立了一些实践基地,但由于经费短缺,要么基地少,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要么基地分散,不利于统筹安排。

2.3社会实践考核与评价未形成有效机制

在有些农业院校,要么根本就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专业的教学管理体系,未有明确的实践计划和时间安排,更谈不上实践指导了;要么就没有制订专门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大多数的成绩,仅参照实践考核表登记情况的简单方式来进行,导致很多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实践,只是托人找个单位盖章了事,实践报告的真实性就可想而知了。还有的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好坏根本没有定论,更谈不上与各种评奖和荐优挂钩了,其激励效果可想而知。

2.4社会实践指导培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比较而言,农业院校更关注农学等基础专业的实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为农业院校的特色专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仅关注于此显然是不够的,并且,直接影响到了对文科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培训[3]。总的来说,指导的力度不够,指导教师的人数不足,没有出台相关的指导政策,没有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行为给予鼓励,例如,没有将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计入工作量,作为教师职务评聘、晋升、评优等的依据之一等,只是更多时候借助于学生自身的力量开展实践,组织制度化严重缺失。

3构建农业院校文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模式

3.1结合特色优势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是农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想有效激励本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去服务“三农”,就必须培养农村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但要能将本专业的知识学懂学透会应用,并且还要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甚至更好的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在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一定是专长和特色,发展的也比较好,其社会资源和实践体系也相对更完善。因此,无论是从农业院校文科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农业特色角度讲,还是从农类专业社会资源的角度讲,都可以将文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本校农类学科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共享。例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经常会在暑期组织服务垦区的“三下乡”支农服务团,针对水稻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田间调查、水土质量、园林规划等多项内容展开指导、研究甚至直接动手操作的工作,为农民增产增收,效果甚好。这样的实践活动,文科专业大学生就可以参与进去,协助开展例如与农户的沟通、走访调查农场整体农业情况、宣传学校精神与北大荒精神、统计田间资料等活动,不但丰富了实践活动内容,增长了很多从未接触过的农业知识,而且提升了对专业、对学校、对垦区的归属感,增强了文科大学生投身到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中的决心。除此之外,还可充分利用校内的有效资源,例如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的科研所和园艺所,参与到育种、种植等实践中去,做做调查、统计之类的工作,使学生不必走出校门就能了解到很多农业的知识,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尽了一份力。

3.2结合基地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主阵地,是稳定地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可以磨练大学生坚毅、创新和有责任感的品格,提高大学生的分析和研究能力。文科专业也应该从这一点出发,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区、农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满足文科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更可以尝试与实践基地建立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模式,在基地实习期间,实习单位有意识地培养有意留下工作的大学生,给其更多的指导与任务安排,让大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将实习实践与就业相结合,既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实习实践热情,又可大大缩短用人单位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时间[4]。针对基地建设中出现的缺乏系统性、层次性,运作不规范、不稳定,基地数量少、类型单一等问题,应该积极建设高质量的基地,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各项管理制度及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一个长期化、规范化、项目化、经常化、层次化、有效化的目标,共同参与学生实践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强化学生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授课形式及内容,例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与红星农场展开合作,建立了教学研究和就业培训基地,通过长期系统的合作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还可以利用学校内其他各学院建立的基地,展开资源的共享和合作,例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与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合作成立了一个部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规模和水平都比较高,在农学院展开对接实践的过程中,文科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参与进去,扩展基地的实践范围,深化基地的实践内容。此外,还可以将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成就业的合作基地,把社会实践和学生就业结合起来,通过实习实践的环节,基地单位可以认真甄别、选拔符合自己需要的人才,并通过实践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其适应能力和团队精神,为岗位需要提前后备人才。

3.3结合主题研究

实践的主题选择是实践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想取得社会的认同和实效,必须针对社会亟需和存在的问题,从基层的实际需要出发,按需设项。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就由学校与实践单位协商制订详细的实践方案,将服务的满足尽量具体化,以实现学校与实践单位的共赢。作为农业院校大学生,深入农村开展实践活动一定是最好的需要的满足,通过与广大农民面对面地接触与交流,既可以帮助农民树立和改变某些态度和看法,又可以通过提供直接的服务解决他们的一些难题。例如,利用学习和钻研过的法律知识,针对农民的土地纠纷等问题可以开展普法教育和政策宣传,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维护他们的权益。因此,在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等的环节上,应该根据“三农”的需要,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深入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动手操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科大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有效开展就是主题实践成功的很好典范。文科大学生的另一个主题选择是可以将社会实践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开展,既能让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获得来自基层的最真实的数据,又能为大学生实践提供很好的选择[5]。例如,笔者主持过一个“关于农村的基础教育布局优化问题”的省级科研项目,就曾借助于本专业文科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开展调研等活动,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同时,学生们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了很多相关的知识,有的学生后来甚至通过毕业论文的方式来继续深化研究。

3.4完善考核和评价体系

考核是衡量效果的标准与尺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才能让学校把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整体情况以改进社会实践的诸环节,才能激励、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促进社会实践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和完善文科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要将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学生评价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学校来讲,要把社会实践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中,作为一门必修课,设定好学时和学分,并通过课程安排的方式在实践前给予详细指导和说明。同时,应出台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将社会实践效果作为评议各项优秀评选的重要条件,与奖学金、先进个人、推荐免试研究生、推荐就业、推荐入党等挂钩,并应特别针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年一次的个人和集体先进评比活动,对在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从社会方面来讲,实践单位要如实记录学生在实习单位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资料、学生的具体表现,并综合给予评价;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本人要对社会实践内容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记录,要求详细写明社会实践的地点,包括城市、城镇、乡村等,提供对方联系方式、实践过程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并能有效针对实践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再者,学校还要通过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一经查实作假,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4结语

农业个人社会实践总结第7篇

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引言

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思想并根据社会需要确定的人才培养的总体样式,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其他教育内容、课程及内容的组织及实践中的方式方法的总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一级学科,重点解决农林领域的管理活动,目前已在我国54所本科院校开设。近二十年专业改革仅限于内部框架调整,并未依据市场需求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模式。为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成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和重要课题。本文从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梳理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对专业建设的建议。

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1 教学模式

1.1.1 理论教学

王雅鹏(2004)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依据社会需求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专业层次和水平,开拓区域经济学、农林产品比较优势等研究领域。奚祥华等(2007)提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创新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策略,建议增加基础学科课程,删减重复过时的课程,开设生态环境科学、现代农林技术等课程以及热点问题的专业讲座及发展动态课程。柯水发等(2011)对北京林业大学240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课程设置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农林类课程较少,建议压缩基础专业课程,增设农林经济地理学、专业论文写作等课程。

彭艳等(2008)以29名学生4年所学部分课程成绩为原始数据,①基于因子分析得出农林经济类相关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影响较大,建议加强宽专业教育,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颜华(2009)具体提出农林院校可采取主修与辅修制度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罗攀柱等(2008)依据我国农林业生产特殊性及林业经济转型的需要,将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划分为5个模块,②建议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生态和环境意识较强的人才。刘强等(2009)依据市场需求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平衡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比例,增加实务类课程,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务的教学效果。李红(2008)进一步提出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准确定位,突出学科特色,力争与其他同类院校有所区别。

徐辉等(2010)发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案例选取难,缺乏专业的案例编辑,导致理论教学与讨论教学学时分配困难,学生自主性难以调动。建议教师通过业内交流、校际交流、发动学生调查编写等方式增加案例讨论环节,避免单一的理论教学。

综上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存在以下不足:(1)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强,核心课程较少,缺乏时代感;(2)重复性课程较多,学生知识面普遍较窄;(3)授课方式单一,讨论教学欠缺。在未来课程设置上,应重点培养新学科,增设农林经济学课程,以专业讲座带动课程教学,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课程体系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1.1.2 实践教学

赵锦域(2002)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学改革为例,提出全面调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的实验项目,完善实验室建设,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使专业课的实验学时达到总学时的30%。

黎东升等(2002)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提高教学实践现代化程度,建立以多媒体为中心的现代电子教学系统和以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为中心的教学研究系统。其后研究发现传统办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存在缺陷,建议开展专业知识准备性教学、随堂性实践教学、阶段性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通过参观和专业生产劳动等方式深化人才能力培养。颜华等(2011)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实践比例过低,建议形成以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重点,社会实践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郑炎成等(2007)结合教学经验发现,实习经费难以落实阻碍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开展的首要因素,此外,实践对象及接收单位选择也是影响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据此并结合费孝通先生社会学理论提出就近选点,解剖麻雀的实践方式,建议在院校周边选择行政村,开展具体连续性调查,节省经费和时间同时保证实践效果显著。

综上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以下不足:(1)实验室现代化建设不完善;(2)实践教学比例较低,与理论教学及社会需求结合度不高;(3)实践经费及对象落实困难。在未来实践教学建设上,应重点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外基地建设,选择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实习单位。

1.2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林产业建设快速发展,扭转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社会认同度较低的现状。

杨根宝等(2005)结合21世纪我国农林 经济背景及对高等 教育的要求,提出开发学生潜质、培养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注重厚基 础与宽 发展兼顾。郭翔宇等(2009)借鉴部分高校农林经济 管理专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的 经验,提出学校应设计个性化发展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和 职业发展需求。

徐辉等(2010) 总结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敢于创新的精神、付诸创新行动等素质,提出创立专业人才培养新目标、创新教学内容体系、创议探究式教学、创新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和专业认知实景模拟见习顶岗等五种实践模式。王玉芳等(2011)通过对东北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原创能力的调查发现,学生知识陈旧、缺乏课题研究能力是制约原创能力培养的内在因素,提出重视学生原创能力培养、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务实基础知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议。

杨香合等(2010)基于河北省 农业发展,提出构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高地,从教育管理、办学机制、教育结构、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创新,以学术带头人为引导,培养本科学术创新人才。胡云等(2010)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要立足于 应用型高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阶梯状培养模式,构建了一个中心、③三个层次、④三种形式⑤的实践教学模型。

刘惠琴(2007)运用访谈研究、模型构建、量表设计、实证研究等方法对86个高校学科团队进行调研,总结出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创新氛围浓厚是提高中国高校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结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题研究较多的特点,应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先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创新型科研团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进入科研领域铺设平台。

综上分析,创新型人才培养重在机制的构建,农林院校应打破传统的理论教育,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尊重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开发原创思维能力并付诸实践,上述激励措施比教师单方向从事科研更具有效率。

2 结论与建议

学科建设状况从根本上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目标应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支撑区域农林产业建设,满足 社会发展需求。目前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进度较慢,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未来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应集中于如何塑造创新型人才、如何突出学科特色、如何提升社会认同度等方面。农林院校应结合实际,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突出专业的比较优势。针对该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笔者建议如下:

(1)创建以本科生为主,教师队伍为辅的初级科研平台。以基础项目为资源,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科研热情,为培养后续人才奠定基础。

(2)鼓励学生参与学科建设。学生视角能真实反映学科发展中的缺陷,建议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研讨会,依据学生的意见合理改革,使学科发展更符合学生要求。

(3)建立院校间学科交流平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缓慢反映了学科建设理念的局限,校际间交流平台能够为学科建设提供新思路。建议定期举办农林院校学科研讨会,互通先进理念。例如,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种类较多、细化程度高、相关 实习及科研项目丰富,这为其他农林院校提供借鉴。

(4)适当增加与农林类相关的专业课程,减少关联度较低的课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通过课程设置突出学科特色,将经济、管理与技术三者结合,注重实用性,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避免出现宽而不精的学习效果。

(5)强化专业实践。建议将大一学年起每年至少 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专业实习纳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 计划大纲。内容由浅入深,倡导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对专业应用的认知,有助于减少学生在就业方向选择上出现偏差的可能。

(6)实行导师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可建立本科导师制培养模式,并进一步细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例如农林业政策、农林业资源管理、农林业金融 保险等。允许学生依据自身兴趣选择研究方向,使学生对某一领域有较深入地认知。

总之,农林经济管 理学科优势劣势同样明显,扬长避短更要积极补短。未来专业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完善教学建设,实现人才向高素质、综合型发展。

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特色建设

本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和大学教学的基础。专业特色是质量与创新的生命线,加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

特色专业的建设内涵

特色专业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等特征。特色专业是一所高校所有文化要素汇聚提升的体现,是一所高校办学经验趋于成熟的标志。建设特色专业,是高校在新形势下获得持续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质量工程建设文件指出,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要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教材建设,切实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主要建设原则是:强化优势,突出特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强化优势为根本,以突出特色为关键,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改革创新,提高效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专业建设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办学效益,与相关行业领域紧密结合,探索适应社会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专门人才;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强化专业建设实践成果积累和有效经验总结,主动宣传推广建设成果,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以改革精神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笔者所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历史底蕴较深厚,可追溯至1904年湖北农务学堂开设的财政、理财等课程,迄今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1981年建立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点,1986年建立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点,1998年设立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批准为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现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0人。特色专业立项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及行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已难以适应WTO框架下用人单位的需求。当前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四个转变:从侧重理论研究型向侧重实际应用型转变,从窄深专家型向宽口径通用型转变,从单科型向复合型转变,从侧重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型向涉农中小企业管理型转变。总之,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以服务三农为特色,与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新形势相适应,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农业大学特色的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掌握农业科技发展的经营管理高级人才。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方向、进程和绩效。农林经济管理特色专业构建了一体两翼培养模式,注重农、经、管知识复合,突出社会责任与创新能力培养,开展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进行课程重组、整合优化,建立了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实践教学模块、专业特色课模块、通识教育课模块、前沿与特色课模块等六大教学模块。

在基础课中,增加数学、计算机等课程学时和难度;专业课中,对重复、脱节教学内容调减优化;实践教学中,新增创新学分,对实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独立设课,单独考核;专业特色课模块中,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培养,增加选修门类,拓宽选修课范围;通识教育课模块中,规定学生必须修满12个学分农业科学和素质教育方面课程;前沿与特色课模块中,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及教师科研成果,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讲座,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与前沿,突出专业前沿与特色,开设了农业经济管理专题、农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管理理论发展、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等前沿与特色课程。体现三个强化:强化农、经、管知识复合,文理渗透,拓宽知识面;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增设创新学分;强化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爱农情感、兴农责任、强农使命。

与此适应,推进以十多门国家、省和校精品课程三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推进问题导向的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灵活运用情景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了师生知行苑交流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点,遵循实验实践教学特点和规律,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系统优化、整合集成要求和阶段递进原则,注重实验教学体系系统性,注重实验教学层次性和模块化,注重实验内容新颖性,注重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科学性,突出基础性、提高性、综合设计性三层次,建立了农户经营与风险控制模块、农业金融与贸易模块、农林经济管理与决策模拟模块、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模块四大实验教学模块,形成分层次、模块化、

点面结合、全面开放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高标准建设了经济管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企合作共建了6个功能实验室,为实验课程开设提供条件支撑。

以感知见习认知实习实训体验为路径,构建以见习为主的感知实践、以社会经济调查为主的课程实践、以管理模拟及企业实训为主的角色实践三维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有1个教育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和35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保障。

依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教师科研课题,积极开展经常性学术讲座,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科研课题带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立项资助、实验教学中心条件支撑,培植学生创新成果。

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业建设才有坚实基础和生命力。

学校还先后实施了青年教师八个一计划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育人工程,教师队伍学缘、年龄、职称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通过科学研究项目建设具有稳定研究方向的学术梯队,培养了科研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将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内容。通过对重大问题研究和探索,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领悟和运用得到内化升华,拓展了学生专业视野,加深学生对知识体系理解的良好效果。科研项目作为本科生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80%以上来自于科研课题,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整体水平与质量显著提高,近几年省级优秀学位论文获奖率40%以上。高职教师100%为本科生开课,鼓励开设学科或专业主干课程,创建精品课程,主编课程教材。

专业建设责任人在专业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促成学科专业良性循环发展重要协调者。通过其领导的专业团队,把握专业建设指导思想,落实专业建设规划,引领专业在国内同行中占据重要位置。专业责任人应在教学科研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熟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对学科专业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深切体会,有能力站在更高水平上驾驭学科专业协同发展,将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优势引导并转化为专业建设重要资源。

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尽快融入社会是提高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请校外知名人士做报告,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实习等,增强学生与社会联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特色专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将国际化教育融入课程、专业实习实践中,形成多渠道、全方位国际化教育机制,通过联合培养、互认学分、选送学生、聘请教授等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国际化教育中受益。与山东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设立了国际 教育 实习学分,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完成学业。

特色专业建设 实践的思考

建设方向明确 农林 经济 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应突出地域特色、突出农林特色和突出人才培养复合式、 应用型与国际化特色具体设想,围绕 社会需求、区域需求,在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等方面多做文章。

建设定位准确 面对现代 农业科技和经济 发展的两大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新要求,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和改革以及学生的就业去向必须有准确定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学生知识结构须与农业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一致,符合国家农业发展对人才要求。

农业个人社会实践总结第8篇

为确保今年的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和真正收到实效,我系成立了以系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我们紧紧按照领导要求,以“”为宗旨,以“”为主题,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对今年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认真部署。系内各也相应成立了以为组长、为成员的小组,结合特点和实际制定了各自的方案,做到了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这一切,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此次活动得到了系里相关部门和相关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的积极响应,参与程度之高,涉及地域之广,活动形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积极就内外各个地方向我们提供了尽可能多的选择空间,所涉及的内容从国家宏观的政治经济政策到一乡一村的农民生活,从科学教育到建筑、旅游,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活动期间,我们进行了许多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我们自身素质提高的活动:与当地党员干部座谈,了解当地情况,就在贯彻落实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过程中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建设农村和谐社会进行了调研;参观乡镇企业,为其献计献策,并就乡镇企业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进行调研;调查农村经济现状,找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行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的依据;深入调研各村,开展社会调查,为党中央、国务院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添砖加瓦;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交流会,对基层政府部门和党员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服务队队员和马圩镇所有党员干部一起奔赴河进行筑坝蓄水,用实际行动向老百姓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送温暖给“五保户”,为他们打扫卫生、洗衣服,进行了一系列义务劳动;为贫困中小学生传经送宝,捐赠书籍、衣物;现身说法传经验,当场为老百姓解答疑难问题;进行农村政策宣讲、农村技能培训,为农民了解国家政策提供了窗口,为农村待业青年的就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还就农村留守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了调研,得到了农村留守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的第一手材料,为国家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等。服务队结合经济管理的学科特点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在实践过程中,做到了“六个一”,即举办了一期培训班(为困难学生补课和为农民进行普法教育)、提供了一项现场服务(为马圩镇北港河筑坝蓄水)、捐赠了一批图书资料和衣物(慰问马圩镇“五保户”和贫困学生)、接成了一批帮教对子(和马圩镇接成帮教对子)、开展了一项社会调查(开展马圩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普查)、接受了一次爱国教育(召开党员先进性交流会)。

在系党、团组织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服务队员顶烈日,战酷暑,圆满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活动中同学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凸现在实践活动中,脚踏实地地为当地政府群众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服务项目多,活动范围大,贴近群众生活,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活动结束,共收到文章十余篇,同学们用一支支稚嫩的笔呼吁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谐农村,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呼吁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凸现在实践活动中,呼吁全社会关心教育,关心孩子,关注祖国的未来;通过自身的思考针对某些社会不公平不和谐现象、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满怀着对故土的热爱自豪地讲述家乡的旅游资源,家乡的发展变化,家乡人民抗洪涝战旱魔的豪情。从同学们饱含激情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情系祖国、情系人民、情系社会的拳拳之心,更看到了实践活动对磨练意志、丰富阅历、培养能力、增长知识,尤其是在增强学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感方面上的重要意义。

二、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系“三下乡”总队实践活动出现新态势

1、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发动当地党员干部在实际活动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增强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实践性

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和生命之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决定在全党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最终要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此次教育活动对于我们这些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来说同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如何使农村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也是农村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在时逢城市基层、乡镇机关与高校同时开展第二批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之际,我系组建此次大学生党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共产党员应该一马当先。农村党员缺乏理论知识和党性修养,实践能力较强,而大学生党员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党性修养,却缺乏实践能力,如何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取长补短,这便是我们此次“三下乡”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大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先进性自我教育,这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需要,也对开创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局面,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党员们用事实证明,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党员们接触社会、接触实际、接触工农,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提供了重要途径和丰富的感性材料。也为当地农村党员送去了党中央、国务院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最新政策,并和他们进行了一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交流会,会上双方就各自在不同环境下如何开展先进性教育进行了交流,并向对方提出了先进性教育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学生党员和农民党员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都有了更深层次上的理解,这对指导大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共3页,当前第1页1

今年的***活动我们首次与保持共

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增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实践性;另一方面,数十个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参考题也直接起到了理论上的指导和启发同学们的思维的作用,避免了以往的无序状态。这次社会实践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经济”为主题,以“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为宗旨,这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无论对服务当地还是大学生个人,都有其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和巨大贡献。                        

2、与专业结合更加紧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今年的***我们更注重与专业的结合,使同学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了专业知识,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发挥专业特色,实现优势互补,结合当地实际,共建和谐新农村。如:我们在参观马圩镇乡镇企业时,就运用我们刚刚学习的《企业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和《西方经济学》等专业课程的知识从理论的高度向企业老板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不仅为他们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当代大学生的微薄力量,也激发了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还使得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是双眼抓瞎,而是在了解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标准的基础上有的放矢,不断完善着自己;在走访马圩镇高湖村、港下村、南坪村、下巷村、陈家村、新溪村以及马圩村等村庄时,就广大农民最关心的和谐农村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民增收减负、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农村基层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要作用、解决“三农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等问题,运用《产业经济学》、《产业布局学》、《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等众多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向农民朋友们做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为农民朋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指导。

3、求真务实,从感知实践向参与实践发展

以前我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大多表现为访谈、社会调查,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感知社会,通过观察体验来形成对社会的感知和对农民的了解。我系“三下乡”总队的此次实践活动不仅通过参观考察等来感知社会实践,而且更多的是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做贡献”,在“做贡献”中“受教育”。基层生活的亲身体验,和农民等社会阶层的广泛接触,耳闻目睹了书本上所见不到的东西,使同学们对国情、省情有了超出感性的理性认识,使我们进一步懂得了中国国情、江西省情,也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农村和谐发展对国家经济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真正认识到了治国的艰难。

4、注重思想进步,全面提高素质,深化大学生的思想认知

增进大学生同劳动人民的感情,促进大学生的思想进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今年的***我们在继续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更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实践中探索未知、获取新知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社会实践的目的也是为育人,这是我们开展社会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省情和国情,增加了感性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三、活动成就和意义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增长了知识和才干,找到了差距和不足,找准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让同学们亲自到校外、到基层、到农村去走一走,使大家加深了对省情和国情的认识。在象牙塔般的校园生活与现实的人生社会之间,深深感到了自己的幼稚和贫乏。同时用劳动汗水洗刷了大家内心的傲气,基层教会了大家工作的方法,更教会了大家做人的道理,帮助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使得大家真正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让大家深深体会到书本知识的实际运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一差距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总结才能弥补。年轻的大学生还可以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积极为社会作贡献。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还就如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给当地送去了宝贵建议,在本次活动中还产生了许多优秀文章和社会调查报告,既为国家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微末之见,又为其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我们大学生党员通过与农村党员的交流,双方都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并在实践活动中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凸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中央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宗旨。

2、这次我们对于如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三农问题”的社会调查,也有其深层次的现实意义。胡锦涛总书记给出的和谐社会的定义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农村和谐社会,就应当是农村与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相和谐,个人的利益与需要的满足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与需要的实现相和谐,重塑人、社会与自然这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三农”是农业、农村、农民的简称,从近况看,“三农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领导人言之凿凿把它视为重中之重,为政之首;媒体则把它作为重大题材连篇累牍地予以报道,由此也足见“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中国的“三农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政治上的重大问题,中国有9亿农业人口,如何解决好9亿农民的衣食住行,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对于中国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共3页,当前第2页2

3、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建立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但农民减负增收问题、农产品价格问题和农村土地改制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难题,因此农村是我们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大学生是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让其为农村、为教育服务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农村一直受到我们特别的关注,通过这期调查,我们再次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农业、农村、农民之中,发挥了大学生的智力优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出来,积极为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农村献计献策,用

自己的智慧和责任为推动构建和谐农村尽了一份力。

4、同时结合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特制定对于乡镇经济的社会调查,乡镇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乡镇企业适应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积极创新体制、调整结构、增强素质,经济总量继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乡镇企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攻方向,在解决农民农产品出售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乡镇工业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结果,同时又可以推进产业优化,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乡镇企业是乡镇主要税源、财源,在维持基层政权运转方面功不可没;乡镇企业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乡镇企业在推进小城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乡镇企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促进了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造就了农村科技人才队伍,提高了农民素质。因此对于乡镇企业的调查,明确了乡镇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和谐农村中的重要性,并了解到当今乡镇经济的发展情况,从而给乡镇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为乡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提出了关于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因此将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部分同学不熟悉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如一些同学仅仅谈了一些自己的收获体会,缺乏调查报告的一些基本要素,如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得出的结论等,反映出的调查目的比较模糊;

2、理论深度不够。由于年龄、阅历的局限,有些同学尽管尝试着进行较深入的思考,但有些仅仅是停留在现象的罗列上,分析、概括能力不足,有的是空洞地发议论,有的是机械地照搬数据,缺乏将理论和实践有血有肉地结合起来的能力;

3、社会实践能力差。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及在文章和调查报告的撰写中,暴露出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差、脱离实际、脱离社会、接触社会太少、不了解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所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严重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最终得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在今后的各项活动中,我们一要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专业***对同学们的指导和教导。系团委要为同学们搭建各种实践性平台,进行经常性的规划、组织与指导工作,同时与基础课***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发挥基础课***在理论方面的优势,加强对调查方法和对调查报告的写法方面的指导,切实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二要树立典型,多进行典型示范工作,全方位采用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三是要加大投入,在系里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仍然要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形成我系社会实践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农业个人社会实践总结第9篇

为确保今年的***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和真正收到实效,我系成立了以系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我们紧紧按照***领导要求,以“***”为宗旨,以“***”为主题,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对今年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认真部署。系内各***也相应成立了以***为组长、***为成员的小组,结合***特点和***实际制定了各自的方案,做到了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这一切,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此次***活动得到了系里相关部门和相关***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的积极响应,***参与程度之高,涉及地域之广,活动形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积极就***内外各个地方向我们提供了尽可能多的选择空间,所涉及的内容从国家宏观的政治经济政策到一乡一村的农民生活,从科学教育到建筑、旅游,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活动期间,我们进行了许多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我们自身素质提高的活动:与当地党员干部座谈,了解当地情况,就在贯彻落实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过程中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建设农村和谐社会进行了调研;参观乡镇企业,为其献计献策,并就乡镇企业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进行调研;调查农村经济现状,找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行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的依据;深入调研各村,开展社会调查,为党中央、国务院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添砖加瓦;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交流会,对基层政府部门和党员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服务队队员和马圩镇所有党员干部一起奔赴***河进行筑坝蓄水,用实际行动向老百姓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送温暖给“五保户”,为他们打扫卫生、洗衣服,进行了一系列义务劳动;为贫困中小学生传经送宝,捐赠书籍、衣物;现身说法传经验,当场为老百姓解答疑难问题;进行农村政策宣讲、农村技能培训,为农民了解国家政策提供了窗口,为农村待业青年的就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还就农村留守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了调研,得到了农村留守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的第一手材料,为国家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等。服务队结合经济管理的学科特点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在实践过程中,做到了“六个一”,即举办了一期培训班(为困难学生补课和为农民进行普法教育)、提供了一项现场服务(为马圩镇北港河筑坝蓄水)、捐赠了一批图书资料和衣物(慰问马圩镇“五保户”和贫困学生)、接成了一批帮教对子(和马圩镇接成帮教对子)、开展了一项社会调查(开展马圩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普查)、接受了一次爱国教育(召开党员先进流会)。

在系党、团组织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服务队员顶烈日,战酷暑,圆满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活动中同学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凸现在实践活动中,脚踏实地地为当地政府群众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服务项目多,活动范围大,贴近群众生活,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活动结束,共收到文章十余篇,同学们用一支支稚嫩的笔呼吁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谐农村,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呼吁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凸现在实践活动中,呼吁全社会关心教育,关心孩子,关注祖国的未来;通过自身的思考针对某些社会不公平不和谐现象、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满怀着对故土的热爱自豪地讲述家乡的旅游资源,家乡的发展变化,家乡人民抗洪涝战旱魔的豪情。从同学们饱含激情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情系祖国、情系人民、情系社会的拳拳之心,更看到了实践活动对磨练意志、丰富阅历、培养能力、增长知识,尤其是在增强学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感方面上的重要意义。

二、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系“三下乡”总队实践活动出现新态势

1、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发动当地党员干部在实际活动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增强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实践性

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和生命之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决定在全党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最终要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此次教育活动对于我们这些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来说同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如何使农村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也是农村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在时逢城市基层、乡镇机关与高校同时开展第二批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之际,我系组建此次大学生党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共产党员应该一马当先。农村党员缺乏理论知识和党性修养,实践能力较强,而大学生党员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党性修养,却缺乏实践能力,如何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取长补短,这便是我们此次“三下乡”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大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先进性自我教育,这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需要,也对开创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局面,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党员们用事实证明,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党员们接触社会、接触实际、接触工农,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提供了重要途径和丰富的感性材料。也为当地农村党员送去了党中央、国务院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最新政策,并和他们进行了一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交流会,会上双方就各自在不同环境下如何开展先进性教育进行了交流,并向对方提出了先进性教育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学生党员和农民党员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都有了更深层次上的理解,这对指导大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今年的***活动我们首次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增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实践性;另一方面,数十个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参考题也直接起到了理论上的指导和启发同学们的思维的作用,避免了以往的无序状态。这次社会实践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经济”为主题,以“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为宗旨,这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无论对服务当地还是大学生个人,都有其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和巨大贡献。

2、与专业结合更加紧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今年的***我们更注重与专业的结合,使同学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了专业知识,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发挥专业特色,实现优势互补,结合当地实际,共建和谐新农村。如:我们在参观马圩镇乡镇企业时,就运用我们刚刚学习的《企业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和《西方经济学》等专业课程的知识从理论的高度向企业老板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不仅为他们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当代大学生的微薄力量,也激发了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还使得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是双眼抓瞎,而是在了解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标准的基础上有的放矢,不断完善着自己;在走访马圩镇高湖村、港下村、南坪村、下巷村、陈家村、新溪村以及马圩村等村庄时,就广大农民最关心的和谐农村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民增收减负、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农村基层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要作用、解决“三农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等问题,运用《产业经济学》、《产业布局学》、《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等众多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向农民朋友们做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为农民朋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指导。

3、求真务实,从感知实践向参与实践发展

以前我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大多表现为访谈、社会调查,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感知社会,通过观察体验来形成对社会的感知和对农民的了解。我系“三下乡”总队的此次实践活动不仅通过参观考察等来感知社会实践,而且更多的是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做贡献”,在“做贡献”中“受教育”。基层生活的亲身体验,和农民等社会阶层的广泛接触,耳闻目睹了书本上所见不到的东西,使同学们对国情、省情有了超出感性的理性认识,使我们进一步懂得了中国国情、江西省情,也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农村和谐发展对国家经济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真正认识到了治国的艰难。

4、注重思想进步,全面提高素质,深化大学生的思想认知

增进大学生同劳动人民的感情,促进大学生的思想进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今年的***我们在继续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更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实践中探索未知、获取新知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社会实践的目的也是为育人,这是我们开展社会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省情和国情,增加了感性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三、活动成就和意义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增长了知识和才干,找到了差距和不足,找准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让同学们亲自到校外、到基层、到农村去走一走,使大家加深了对省情和国情的认识。在象牙塔般的校园生活与现实的人生社会之间,深深感到了自己的幼稚和贫乏。同时用劳动汗水洗刷了大家内心的傲气,基层教会了大家工作的方法,更教会了大家做人的道理,帮助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使得大家真正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让大家深深体会到书本知识的实际运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一差距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总结才能弥补。年轻的大学生还可以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积极为社会作贡献。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还就如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给当地送去了宝贵建议,在本次活动中还产生了许多优秀文章和社会调查报告,既为国家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微末之见,又为其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我们大学生党员通过与农村党员的交流,双方都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并在实践活动中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凸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中央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宗旨。

2、这次我们对于如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三农问题”的社会调查,也有其深层次的现实意义。总书记给出的和谐社会的定义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农村和谐社会,就应当是农村与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相和谐,个人的利益与需要的满足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与需要的实现相和谐,重塑人、社会与自然这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三农”是农业、农村、农民的简称,从近况看,“三农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领导人言之凿凿把它视为重中之重,为政之首;媒体则把它作为重大题材连篇累牍地予以报道,由此也足见“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中国的“三农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政治上的重大问题,中国有9亿农业人口,如何解决好9亿农民的衣食住行,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对于中国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建立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但农民减负增收问题、农产品价格问题和农村土地改制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难题,因此农村是我们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大学生是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让其为农村、为教育服务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农村一直受到我们特别的关注,通过这期调查,我们再次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农业、农村、农民之中,发挥了大学生的智力优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出来,积极为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农村献计献策,用自己的智慧和责任为推动构建和谐农村尽了一份力。

4、同时结合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特制定对于乡镇经济的社会调查,乡镇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乡镇企业适应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积极创新体制、调整结构、增强素质,经济总量继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乡镇企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攻方向,在解决农民农产品出售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乡镇工业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结果,同时又可以推进产业优化,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乡镇企业是乡镇主要税源、财源,在维持基层政权运转方面功不可没;乡镇企业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乡镇企业在推进小城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乡镇企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促进了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造就了农村科技人才队伍,提高了农民素质。因此对于乡镇企业的调查,明确了乡镇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和谐农村中的重要性,并了解到当今乡镇经济的发展情况,从而给乡镇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为乡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提出了关于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因此将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部分同学不熟悉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如一些同学仅仅谈了一些自己的收获体会,缺乏调查报告的一些基本要素,如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得出的结论等,反映出的调查目的比较模糊;

2、理论深度不够。由于年龄、阅历的局限,有些同学尽管尝试着进行较深入的思考,但有些仅仅是停留在现象的罗列上,分析、概括能力不足,有的是空洞地发议论,有的是机械地照搬数据,缺乏将理论和实践有血有肉地结合起来的能力;

3、社会实践能力差。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及在文章和调查报告的撰写中,暴露出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差、脱离实际、脱离社会、接触社会太少、不了解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所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