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文献量:1980

影响因子:2.25

复合影响因子:1.4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国内刊号:11-2606/G4

创刊时间:1980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发行周期:月刊

国际刊号:1002-4808

邮发代号:82-410

业务类型:期刊征订

杂志订阅:全年订价:¥ 336.00 起订时间:

学术咨询: 预计审稿时间: 1-3个月     影响因子:1.44

投稿咨询 加急咨询 杂志订阅

中国教育学刊 201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特稿
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的变迁规律与基本特点1-10

作者:周洪宇; 刘佳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长江教育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指引下,中国基础教育在迈向现代化的百年历程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体现出自身独特的变迁规律:受制于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并服务于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适应于一定历史时期与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并能动地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孕育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并服务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适应于人的发展要求,并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深受国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并为世界教育的进步贡献着中国智慧。同时,呈现出在制约中服务、在适应中超越、在改革中进步、在坚守中创新、在开放中互鉴等基本特点。在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之际,回顾20世纪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对更好地认识、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及特点,推进中国基础教育下一个百年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教学研究之时代变革研究专题
守成中变革:教育理论创新的学术传统与学术权力规避11-16

作者:田养邑 单位:宁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宁夏银川750021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教育学术传统是指教育理论助推教育实践在其演进规程中所积淀的行动方式,它以传统感召力与既定的制度安排规范教育秩序。建构教育生活离不开学术传统,但教育理论固守学术传统,预先框定可能的教育生活,将使弥足珍贵的传统资源成为理论创新的隐忧,并演变为学术权力的代言,造成教育生活差异化现象。创造时空特质的美好教育生活,要求教育理论根植并超越学术传统,再塑教育理论的创新品格。由此,"守成中变革"的第三条道路是教育理论安身立命之道,人文情怀、反思意识、草根精神作为教育理论创新的要件,既能创造性地变革学术传统,又能规避居于其间的学术权力,实现鞭辟入里地诊断教育实践问题。

U-S合作背景下教育理论者的角色困境及审视17-21

作者:李星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4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在U-S合作中,教育理论者分别扮演了"问题解决者""权威阐释者"和"理论建构者"的角色,但也遭遇到被误解、被拒斥和被无视的困境。从学科制度分析,绩效导向的考评规则致使合作受利益羁绊,内蕴冲突的权威身份导致新形象难以建立,符号规训的理性认知无法适应教育实践的研究。重新审视这些困境及成因,我们可以建立相对绩效导向的规则,重塑大学专家的角色形象,以及反思并改进理性认知方式。

从“差序格局”到“专业盟约”:校本教研共同体建构的转型策略22-26

作者:傅敏; 高建波; 刘卫民 单位: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人际关系是校本教研共同体建构的关键因素。受熟人社会"差序格局"影响,传统校本教研组中人际关系主要表征为情感性关系、科层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使校本教研活动常依据"人情法则""利益法则"和"庇护法则"运行。校本教研共同体更加关注教研主体间的"一体化共生关系",更加强调教研主体间人际关系的盟约性和专业性。为实现从校本教研组向校本教研共同体的转型,教研主体要在教研目标、教研方式和教研基础转型的过程中,形成出于道德目标的专业理想,构筑基于增权赋能的专业思维,塑造源于团队文化的专业精神。

学段融通式教师研训的本质内涵、价值定位与实践策略27-30

作者:刘国军; 陈萍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小学; 江苏扬州225800;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扬州225000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学段融通式教师研训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优秀语文教师集中到一起,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引领的系统培训。这样做,打破学段壁垒,突破传统教师培训的局限,为受训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区域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服务,也为在职教师培训提供新的思路。学段融通式教师研训过程中,参培学员既研修语文学科本体性知识又实践学科教学性知识,并借助教学展示活动和各类平台强强联手,多方合作,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辐射学科教学影响力。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论财政支持教科文事业的融合发展31-34

作者:王静; 王鑫鑫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65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针对财政投入在教科文领域缺乏协同和整合的现象,从教科文事业发展的阶段和节点及教科文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方面分析财政支持教科文事业融合发展的时代之需,并进一步从公共管理和国家创新体系论述财政支持教科文事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可能。借鉴发达国家在教科文融合中所采取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法案与战略方案推动、经费整合管理和评估监管多方面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给出我国财政支持教科文事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从上层建立调动教科文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全面构建符合教科文融合发展的支撑平台,全力推进教科文融合的具体项目,逐步完善促进教科文融合发展的经费管理体制和监管评估体系。

我国3岁以下儿童照顾政策的系统性构建--台湾地区0~2岁儿童照顾政策的发展路径及其启示35-40

作者:吴航; 董雨果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湖北武汉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面对人口出生率下降、家庭结构变化、妇女就业人数增多等新形势,3岁以下儿童的照顾成为民众普遍关注的话题。若要将现实关切上升为国家政策,需要满足三大先决条件:确立照顾权利是公民社会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国家、市场和家庭等多元主体在3岁以下儿童照顾中的定位,深化性别平等、儿童权利和社会投资视角的综合考虑。虽然儿童照顾政策主要涉及服务、时间和经济支持三个方面,但是不同的国家(地区)对这三种政策会有不同的偏好和组合,使儿童照顾政策呈现出"去家庭化"和"再家庭化"两种倾向。以我国台湾地区作为参照系,发现其0~2岁儿童照顾政策经历了隐含的家庭主义、去家庭化的家庭主义、选择性的家庭主义和明显的家庭主义四个阶段。以此为鉴,我国3岁以下儿童照顾政策的构建需要明确3岁以下儿童照顾的政策制定及实施主体,优化"再家庭化"和"去家庭化"的平衡发展思路,探索"性别化"与"性别平等"的协调发展脉络,建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平价优质的公共托育服务体系。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理论研究
儿童阅读的本质及其环境设计41-46

作者:钟启泉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上海200062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阅读耕耘儿童的心灵与学力,儿童阅读本质上是一种"意义建构活动"。阅读意义建构的达成是阅读能力划分的基础,儿童阅读素养则是儿童阅读意义建构能力的呈现。儿童阅读研究在于把握儿童阅读的认知活动,揭示儿童阅读素养形成中的关键特性。阅读素养的培育作为儿童成长的发展课题,是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成人与教师对儿童阅读的介入,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展开对阅读能力的监控,着力于儿童阅读信念与阅读兴趣的培育,关注阅读环境的设计。

教学评价的基础性维度--基于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成人指向47-52

作者:位涛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410006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本身以及教学效果而作出的一种价值评判,是对于作为既定事实的教学的一种"事后"再认识。好的教学评价源于对好的教学的认识,好的教学需要的要素同样制约和指引着教学评价的建构。为此,我们需要回到教学本身来认识教学评价。同样,所有的教学都是或者说应该是具有"成人"指向的活动。所以,回到教学本身的教学评价理应由关注"评价"到指向"成人",即教学评价应该回应教学对于"人"的关注。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对个体德行,或者说道德性目标培养忽视而提出的。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维度来看,由培养个体的兴趣出发,基于一定的知识和理智的习得,最终达到德行的完善,构成了教学本身的内在成人逻辑,这也是教学评价展开的内在理路和依据。由此,好的教学评价应该从教学本身来甄定评价目标,以个体成人之内在逻辑来整合教学评价,转向对兴趣到德行的基础性维度的关注,超越技术化评价的窠臼和遮蔽。

借助依赖的教育:情感性师幼关系的建构研究53-57

作者:徐虹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211171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依赖性是未成熟个体的既成事实,是幼儿成长与教育的起点。借助依赖的教育既尊重幼儿及其天性,又确保教师的教育权力。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逐渐摆脱依赖的消极性质,发展出判断能力;成为可教育的儿童,产生对社会群体的依恋。同时,借助依赖的教育也教育了教师:教师削减了个人权威,产生并承认对幼儿及群体的依赖。相互依赖的心理事实以及情感-接受互动模式促使师幼双方构成关心关系的共同体。对话、实践与认可,滋养个体的伦理理想,情感性师幼关系得以进一步提升。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全人格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58-62

作者:王莉萍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100052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全人格教育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办学理念,旨在培养人格健全、素质优秀、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基于全人格教育理念构建了由"基石课程""志趣课程"及"卓越课程"组成的全人格教育课程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全人格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从课程目标、内容及实施等方面优化全人格教育课程体系,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小学绘本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63-67

作者:姚颖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100875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绘本教学目前正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新的生长点,从阅读绘本、研究绘本,到教学绘本、创作绘本,我国大陆地区绘本教学经历了绘本阅读推广、绘本学术研究、绘本教学运用和绘本原创出版等几个重要阶段。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绘本对于儿童成长的价值与意义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认可。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的状况发展良好,在助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也在实践中更多的与校本课程结合;同时,校本课程的特色开展,又将绘本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反作用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寻找到彼此之间的连接点,探索出一条绘本与多学科融合的跨学科实施路径。基于此,提出未来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的四大发展方向:回眸传统、建立自信,放眼世界、开阔思路,立足当下、持续发展,面向未来,和谐共生。

儿童身体:不容忽视的幼儿园课程资源68-74

作者:石建伟; 王萍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吉林长春13002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 吉林长春130024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身体是儿童存在与活动的基础,是具备感知能力的学习媒介。幼儿园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儿童身体的重要性,彰显了理想化的身体形塑,但实践中却存在着儿童的身体缺位与符号化现象,尚缺乏将身体作为课程资源的自觉意识。身心统一体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发挥着重要的认知作用,是课程的经验载体。把身体作为课程资源需要确立身体在课程目标中的核心地位,并构建横向与纵向目标体系;依据领域与主题的形式对来自身体的自然性与文化性中的内容进行编排;在课程实施中把身体作为知识探究、人际交往与自我表达的工具。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专业发展
情感文明:教师育人素养的关键价值尺度75-79

作者:王坤; 朱小蔓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俄罗斯教育科学院; 北京100875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认知与体验是人的发展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两种精神活动。人在交互活动中的认知交往与情感交往彰显文明的内涵并建构文明的意义。情感是个体与环境内在文明结构中的活性因子,情感的文明化作为一种教育性愿景,呼唤有情感人文素质的教师热心于沉浸在整全的职场生活和微观的人际交往中学习关怀与理解,从中反思自我、自主改变,统整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与认知教育的育人效用,积极构建良好的育人微环境。教师情感文明力图统整知识、技能、道德、伦理的理解视阈,深入人的学习生活中感受、辨析、理解与行动,据此不断生成理解教师之为教师的关键价值尺度。致力于教师与学校情感文明素质的提升,课堂情感交往现象的写作训练、冥想、受教育史回忆与写作、学校管理的教育价值引领等人文主义方法值得训练与使用。

中小学优秀校长素养构建及其培养80-85

作者:鲍传友; 毛亚庆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北京100875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自"教育家办学"理念提出以来,如何培养更多的优秀校长成为实践领域的热点,校长培训作为优秀校长培养的重要方式备受关注。但是由于目前缺乏对优秀校长素质和成长规律的系统研究,校长培训仍然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低水平重复现象比较突出,培训资源使用效率不高。以优秀校长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化领导行为为基础所构建的核心素养"LACIR"模型,包含了赤诚教育之爱、理性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宽阔国际视野和自觉责任担当五个方面。要实现这一模型,在校长培养过程中要做到:创新培养理念,促进培训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培训课程设计的系统性,促进"信念、能力和实践"三维目标的融合;拓展培养路径,实现多种学习资源的整合利用;构建立体化协同培养机制,为优秀校长成长营造支持性环境。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德育研究
在集体中育人--“情感性班集体”及其建设路径86-91

作者:王平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97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集体"内涵扭曲后所表现出来的学校班级生活和班集体建设实践中集体之公理与个人之私情的对立观念、班级管理中对学生个体情感的伤害与忽视等,成为当前班集体研究和建设迫切需要回应和解决的问题。回到班集体的原初价值定位,其"育人"功能与价值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愈发重要。从情感教育的视角,"情感性班集体"以"情感"为纽带生成"情感共同体",是班集体建设的新样态,它突出强调班集体在人的社会性情感发育方面的"优势地位"。其中,个体是"在集体中的个体",集体建设需要情感健康饱满、人格发育完善的个体参与和支撑。关怀包容开放的环境氛围、注重社会性情感的培育、班级人际交往、契约制度以及班主任的情感素养等,是建设情感性班集体需要注意的原则和可以依赖的可能路径。

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策略探析92-96

作者:何华敏; 胡春梅; 谢应宽; 王婷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重庆402160; 重庆文理学院情绪与心理健康实验室; 重庆402160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感觉寻求是个体寻求多变、新异、复杂、强烈的感觉和体验,并且通过采取生理、社会、法律、经济方面的危险行为来获取以上体验的人格特质,它是导致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要降低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率,就应该从学校筛查和全面教育、社会关注和引导、家庭重视和培养三个方面入手,促进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健康发展。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中小学教科研
城市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课程长效机制的构建探索--以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为例97-102

作者:易臻真; 王洋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研究院; 上海200062;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上海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所; 上海200062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己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城市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不敢做、不想做及不会做的"三不"发展困境,这其中既有政策制度的制约,也有校方管理及考核评估等方面的原因。结合上海市曹杨二中近30年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整体构建我国城市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课程长效机制应从外部体系、内部关系及运行载体三方面重点着手:在加强社会实践指导纲要编制工作及社会实践基地遴选的同时,系统完善其评价体系及保险制度;在明确城市高中社会实践的多维价值和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推动下,进一步优化社会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并整合多方社会资源;在建立社会实践课程申报审核制度后,通过课程体系及手册指南来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性。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实践育人系统自我更新的能力。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微论
多措并举增强学校民主管理103-103

作者:周子军 单位: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校长的培养不应仅停留于校长个人能力的提升,也应该引领校长所在的学校进行实践导向的学习,这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能力建设以发现、发展领导力的过程。北京市第二批名校长发屣工程首都师范大学基地充分利用了大学理论研I究服务基础教育的优势资源,专门研发“慎始”本质系列课程,重视本质思考,深刻观照教育实践,将校长职前培养与职后培养、校长成长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提升行动研究能力,促逬+小学校长持续发展。本期教育微论栏目即遨请12位北京中小学校长从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題入手,基于理性反思与重构,展开了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与各位读者共飨。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课程治理体系103-104

作者:刘晓昶 单位: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学校拥有一定课程开发自主权和课程开发能力,厘清学校课程建设主体的权责关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课程治理体系,是实现现代学校教育治理的必要举措。一是改革课程治理机制,推进课程决策的民主协商。首先,健全内部机制,组建课程发展委员会,明确课程利益主体的权责关系。

学校课程建设的“底”与“面”104-104

作者:胡振坤 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第四中学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课程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根本。随着教育“深综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与发展变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等问题,需要在学校课程建设中重新反思。首先,学校课程建设要注重传统文化与当念并举。植根于传统文化,当念才能落地生根。

打造无边界课程促生命绽放光彩104-105

作者:滕亚杰 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无边界课程”是秉持“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理念,通过超越人力、场地、时间、内容的边界,打造的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以多种方式接受不同内容的教育。同时,激发孩子的内动力,提升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等素养,实现孩子的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自我塑造。

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105-106

作者:徐唯 单位:北京市赵登禹学校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很好的载体。它打破了学科的边界,重建知识的内容与结构,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充分关照学生的探究过程、学习体验与认知生成,有利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促进学生的社会参与,最终指向学生的自主发展,全方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北京市赵登禹学校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开发了系列跨学科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此为载体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全人教育的校外课程结构设计105-105

作者:朱勇哲 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校外教育课程结构是校外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研究校外教育课程结构可以使课程设置得到理论的、系统的指导,凸显在青少年发展上的育人功能,为校内外教育融合育人提供实践经验,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以两大类课程为基础的设计。

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自主发展型教师团队建设106-107

作者:张华礼 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构建自主发展型教师团队是唤醒教师发展自觉、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自主发展型教师团队”包含相辅相成的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自主发展”,指通过目标引领、平台搭建调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内驱力,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二是“团队构建”,学校或教师根据发展阶段、专业特征、兴趣爱好等要素,围绕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学生发展等校本问题组建丰富多元的发展共同体,在团队中发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发展。

“自主·探索·体验·力行”之冬奥教育106-106

作者:薛东 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冬季奥运会。冬奥会的历史及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包含体育教育的内涵,更有文化、美学、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它不仅能够传播知识、展示技能,还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冬奥教育重在探索、实践与体验,激发学校教师、学生对冬奥会的兴趣与探究欲望,自主探索冬奥会缘起、历史、人物、比赛项目等知识,在赛事观看、参观游览、吉祥物设计等活动中体验冬奥精神和文化,在滑冰、滑雪和冰球技能训练中力行冬奥会体育运动和拼搏精神。

让学习走向深度107-107

作者:陈金香 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六顶思考帽”主题项目研究是以思维课堂为载体,着力在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维度中,调整学生思维方向,改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学习方式。纵深性启发学生进行再思考与再审视,科学性重构思维品质形成的培养渠道与生成深度,在个性化与层级化的点状系统实验中,助力学生坚定地走向深度学习。

基于生态课堂理念的学校课堂文化建构107-107

作者:高瑞红 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教育深综改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的调整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更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与价值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依据北京市的生态课堂的基本理念以及“身心和,学思和,志趣和,日日新”的育人目标,以变革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以生态课堂理念为支撑,推进“和谐、善教、乐学”的课堂文化建设。

从贫困学生资助到全人成长模式探索:新时期宏志教育的意蕴108-108

作者:熊劲 单位:北京市宏志中学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宏志教育的创办初衷是解决家庭贫困优秀学生“有学上”的问题,以学启智,以学扶贫,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宏志教育从产生起,不仅承载了基础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更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内涵和教育期待。北京宏志中学创办18年来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保公平、重担当的宏志教育成为基础教育战线上颇具影响力的品牌。

提高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实践策略108-108

作者:刘芳 单位:北京市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学校适应是指学生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取得学业成功的情况。良好的学校适应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北京市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对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适应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状况薄弱,为此学校采取积极的对策以提高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性。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广告图片
情境化训练模式在现代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评《舞蹈教育学》-I0020

作者:桂兰岚 单位:深圳大学艺术学院(部)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新时期,我国高等院校舞蹈教育专业不断改革与发展,舞蹈教育的本质倾向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激发与培养,这就对舞蹈艺术教育专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从学者吕艺生先生著作的《舞蹈教育学》一书获得一定的启示。

刘航宇作品-F0002

作者:刘航宇 单位:成都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探寻--评《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视角》-I0039

作者:匡翠芳 单位: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视角》一书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通过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著作的。该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创新机制;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和学术崛起;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探寻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微循环、科学研究的育人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等。

个人心理调节问题探讨--评《我们内心的冲突》-I0028

作者:常莉俊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和多方面发展,使之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随着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心理调节相关的教育也引起了心理学相关专家的全面研究和探索。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全面发展的实现。

PBL理论下的英语语言教学实践探究--评《英语语言学导论(第三版)》-I0029

作者:樊瑛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语言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也是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语言学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语言学基础理论相对其他课程更加深奥,也更难理解,涉及的信息和考试内容也更多,在高校英语专业受到师生的特别重视。

视觉原理与设计实践的融合之法--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I0036

作者:岳婧瑶 单位:郑州大学国际学院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靳埭强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设计生涯中有许多名满天下的设计作品,如中国银行标志、香港通用邮票、重庆城市形象徽志、日本名纸坊花纹纸等,他所获得的荣誉更不可计数,是名副其实的横跨20世纪至21世纪的艺术家与设计师。《视觉传达设计实践》一书是他对自己一生艺术设计理念和作品进行总结的一本著作,这是一本极具东方韵味的书籍,六个部分的内容是以“意念”为基础展开的,全书也是围绕如何将意念用恰当的形式传达出来阐述的。

音乐教育中钢琴课程理念的建构与创新--评《钢琴艺术的发展与教学研究》-I0037

作者:章荔怩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音乐教育逐渐迎来新的变化与转机,在此过程中,钢琴教育呈现出新的面貌。为了适应当前钢琴教育思想与内容的转变,高等教育钢琴课程必须改进传统教育模式,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向。不过,统观我国高等院校的钢琴教育课程,不难发现本质上是沿袭西方教育体系,缺少我国本土钢琴教育特色而发展,而为了有效改革高等院校钢琴课程教育现状,高等院校钢琴教育体系迫切需要创新和完善。

数字虚拟技术应用于数字媒体专业的思考--评《虚拟现实技术基础教程(第2版)》-I0035

作者:贾冬冬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当前我国科技发展势头强劲,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对于数字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也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更加适合数字媒体专业发展的道路。经过高校不断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市场方面的需求,并且也强化了数字媒体人才的专业性。

激发自主学习动力,提升翻转课堂效果--评《翻转的课堂,智慧的教师:高校外语课堂中的自我指导式学习》-I0002

作者:邢冠英; 陈颖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教学也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全新面貌,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翻转课堂便是网络和教学结合产物中的典型代表,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递过程由课内“转移”到了课外,倡导的是学习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这种学习方式无疑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室为主要授课场所、以课堂为学习时间的观念,将学习的空间进行了极大的延伸,拓展教学资源,尤其是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更是影响深远。

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实践及仪礼教育探究--评《仪礼的象征性》-I0038

作者:喜君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日语系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仪礼的象征性》一书是日本文化人类学家青木保教授的一部专著,该书详尽记述了作者对泰国的佛教仪礼和英国女王的加冕典礼的参与考察,作者写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观察事物的表象,而在于据此探究仪礼与沟通、仪礼与表达方式、仪礼与国家间的关系,进而考证仪礼的社会效益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