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文献量:1980

影响因子:7.21

复合影响因子:5.25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

国内刊号:11-1323/F

创刊时间:1980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发行周期:月刊

国际刊号:1000-6389

业务类型:期刊征订

杂志订阅:全年订价:¥ 580.00 起订时间:

学术咨询: 预计审稿时间: 1-3个月     影响因子:5.25

投稿咨询 加急咨询 杂志订阅

农业经济问题 201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经济问题杂志农业发展
逆全球化和全球粮食安全思考4-10

作者:樊胜根; 张玉梅; 陈志钢 单位: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 美国华盛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100081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过去几十年全球一体化进程取得积极进展,然而,近期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格局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国际贸易和投资以及人口与知识的流动均受到阻碍,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全球营养不良人数在2015年以后连续呈增长趋势,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2017年增加到8.21亿人。本文回顾了逆全球化思潮和全球粮食安全现状,从国际贸易、对外投资、移民、知识共享、农业政策改革和全球治理等角度深入分析了逆全球化对全球粮食安全带来的挑战,探讨了未来如何应对逆全球化和实现全球食物发展可持续目标,提出了鼓励开放公平的贸易、支持农村发展解决冲突和被迫移民、增加技术创新研究、打破知识和信息壁垒以及加强全球治理等具体政策建议。

浙江农业“机器换人”的成效、问题与对策研究11-18

作者:刘春香 单位:宁波财经学院; 宁波315175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农业“机器换人”是满足浙江农业劳动者轻松劳动、体面种田、增产增效愿望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概述实施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农业“机器换人”的成效和问题,并提出了有序推进的对策。研究表明,浙江农业“机器换人”相关政策法规正在不断完善,浙江对农业“机器换人”扶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浙江农业机械总量平稳增长且存量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的设施化和机械化进程增速明显。但是,浙江农业“机器换人”依然还存在部分农业机械的研发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依然不够健全、补贴和扶持政策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等问题。

基于扎根理论的海水稻大米绿色品牌培育模式与策略研究19-27

作者:陈雨生; 吉明; 赵露; 陈宁; 包利民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青岛266100;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100093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经之路。“袁米”海水稻大米品牌的高效运营,对农产品品牌培育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展开分析,探究海水稻大米绿色品牌培育模式:政府科研资助、农业企业运营和商业融资为代表的多方合作形式,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搭建品牌培育平台,通过研产销一体化渠道,实现海水稻大米绿色品牌价值认同。由此表明,政府科研资助、农业企业及商业融资协同运营,利用“互联网+农业”发展方式,可有效培育海水稻大米绿色品牌;为推动海水稻产业化发展,改良盐碱地,坚守耕地红线,提供有效措施;对于促进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深远。

“变或不变”: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对稻作大户种植结构调整行为研究27-36

作者:周静; 曾福生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长沙410128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粮食最低收购价是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当前“去库降本”和“提质增效”背景下,下调粮食最低收购价已成为粮食价格体系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但农户行为对政策的响应程度决定了其效能作用的空间。因此本文以湖南省为例,以稻作大户种植结构调整行为为切入点,通过61村188户稻作大户的微观调查,研究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的政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稻谷最低收购价格降低时,稻作大户维持既有水稻种植面积的概率高于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概率,即选择“不变”。“不变”的原因是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稻作大户的种粮预期,有利于促使农户保持生产的稳定性。因此,这为政府在水稻品种实行的“价补分离”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苹果标准化生产、规制效果及改进建议——基于山东、陕西、甘肃3省11县960个苹果种植户的调查分析37-48

作者:马兴栋; 霍学喜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杨凌712100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以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为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及山东、陕西、甘肃960个样本苹果种植户调查数据,评估现阶段苹果产业标准化生产状况。结果表明,主产区苹果种植户对标准化生产的价值感知认同较高,但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其中化肥、农药过度施用严重;市场上标准化农产品的消费意愿溢价低于苹果种植户采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意愿溢价。生产规制方面,27.92%的样本苹果种植户认为存在标准化生产的监督、检查约束;组织参与有助于改进苹果种植户采纳标准化生产行为规制的有效性。从促进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视角来看,建议政府注重培育标准化产品市场,强化规制市场行为,重视宣传与提高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认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经济问题杂志农村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乡村文化的变迁逻辑、振兴路径与制度构建49-60

作者:高静; 王志章 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管理学院; 重庆400715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因此振兴乡村的要义在于振兴乡村文化。本文从制度变迁入手,辨析了改革开放40年来,制度安排诱导下的乡村文化在城乡关系从对立到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乡村文化经历了衰落、变异到自觉的时空变迁;提出“自觉到自信”的乡村文化振兴逻辑,认为应尊重文化再生长的客观规律;梳理乡村文化经济性价值,实现从资源到产业的发展通路;重塑文化的包容性,提升其社会治理效应。为了顺利推进这一逻辑进路,应建立城乡互动互通制度和乡村退出制度,以求凝聚乡村文化振兴的合力,重构乡村文化再生长的空间。

乡村振兴视野下中国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变迁及未来治理——基于“社会结构-精神方式”分析路径61-69

作者:鲁小亚; 刘金海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武汉461000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研究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变迁是乡村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本文借助马克思“社会结构一精神方式”的理论框架发现,中国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大致经历了一个一体化、再一体化到多样化的演变过程,其决定性因素是家族、国家与个体的互动关系。现阶段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进入了转折期,其特征为内容多样化、表现常态化,关系复杂化、交互矛盾化,传统性有余、现代性不足,被动性为主、解离化明显,现实性较强、意识形态弱化。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的方向在于维护农民思想观念多样化基础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具有现代文明的公民意识、建立以农民为参与主体的、惠及民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党团体系的文化组织能力。

乡村振兴进程中“宗法制文化”的转型——重塑符合市场经济精神的开放式新型农民集体70-79

作者:欧阳慧; 阳国亮 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南宁530004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市场经济的薄弱导致“宗法制文化”在农村还有最后的生存空间,“宗法制文化”的保守性、封闭性、血缘性、非平等性等特质,影响土地制度的形态功能和土地流转的自由顺畅,反过来又抑制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继而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必须用外力对“宗法制文化”进行彻底破除,突破点在于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法律构架下构建符合市场经济精神的开放式新型农民集体,既不违背集体所有制的法律约束,又能以人的流转的形式间接实现土地的流转,最终以农业部门的纯粹化、农民身份的证券化、农村经营的公司化初步实现乡村振兴。

社会资本与农牧户生活满意度——来自内蒙古农牧户调查80-91

作者:林海英; 李文龙; 侯淑霞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呼和浩特010070; 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 呼和浩特010070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提高农牧户生活幸福指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本文以个体与集体社会资本为视角,从社会参与、社会网络、社会声望、心理感知、共同愿景5个维度对农牧户社会资本进行测算与分析,并探究不同生计类型农牧户社会资本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论:(1)四种类型农牧户社会资本存量具有明显差异,社会资本由高到低分别为农牧兼型〉纯农型〉纯牧型>非农牧型;(2)当地农牧户生活满意度水平整体偏低,以生活满意度“非常满意”为对比标准,生活满意度由高到低排序为纯牧型〉纯农型〉非农牧型〉农牧兼型;(3)影响农牧户生活满意度因子排序为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心理感知〉自然资本〉人力资本;(4)社会资本对农牧户生活满意度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对不同类型农牧户生活满意度促进程度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促进作用最明显的组合为社会网络(纯农型)、社会声望(纯牧型)、社会信任(农牧兼型与非农牧型)。

精准扶贫背景下产业扶贫资产管理与收益分配优化研究92-99

作者:施海波; 李芸; 张姝; 吕开宇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合肥23003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100081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管好、用好、用活产业扶贫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对于提高扶贫质量和可持续性意义重大,其中厘清资金来源是前提,明晰资产产权是关键,提升管理质量是重点,优化收益分配是核心。通过对安徽、四川两省的光伏、特色农业和旅游扶贫的实地调研发现,产业扶贫资金来源和投入方式差异明显,使用过程缺乏精准管理;形成资产性质有所区别,管理监督存在失位;产权界定依据相对缺乏,不同产业产权界定方式迥异;资产收益分配模式多样,收益分配机制设计失范。未来需要更好地完善顶层政策体系框架,精准使用产业扶贫资金,明晰资产产权权属关系,规范资产收益分配方案。

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组织与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困境及对策分析——惠顾返还与资本报酬有限原则本土化的思考100-107

作者:曲承乐; 任大鹏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100083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设计中,门户开放、资本报酬有限与惠顾返还原则是合作社区别于其它组织的重要特征。然而,在生产合作转向要素合作的过程中,由于货币偏好的出资认定方式、经济偏向的资源要素化过程和合作社经营业务转型的出现,多数成员逐渐丧失了其在农业资源和交易量供给方面的传统优势。随着资本要素在合作社的实际贡献逐步超过交易的贡献,固守出资方式限制和按交易量返还的惠顾原则,已经无法实现合作社保护、带动小农户的作用。合作社制度应当通过明晰而不是模糊创设本质,重新思考合作社业务发展与盈余分配设计,以实现应有价值。

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固定租金契约优于分成契约——兼论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空间108-120

作者:马彦丽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农民合作社研究中心; 石家庄050061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在发展农地股份合作社的过程中,政府始终将建立合作社与农民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作为重要课题,“固定收益+浮动分红”式的分成契约成为合作社的核心制度安排。然而,实践中,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分成契约被固定租金契约广泛替代,引发对农地股份合作社制度有效性的争论。本文从两个层面讨论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租金契约安排:一是在土地出租人与承租人作为自然人的层面上,基于张五常和巴泽尔的交易成本分析框架,认为在当今中国农业生产约束条件下,由于政府投资土地改良、货币地租普及、技术进步和农业保险的发展以及有效控制契约中的相关属性,使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固定契约成为优于分成契约的制度安排;二是在完善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层面上,考虑大量兼业小农参股合作社以及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政策,认为由于集体行动的逻辑、农户土地承包权不完整以及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权缺乏竞争市场,完善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可能性很小。农地股份合作社应当放弃不切实际的功能定位,优先选择固定租金契约,并把服务内容限定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租地契约执行、管护农地资源等方面。

资本投入、利益分配与合作社生产性集体投资120-128

作者:朱哲毅; 邓衡山; 廖小静 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上海201403;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 福州35000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南京210014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合作社开展生产性集体投资是延伸产业链、增加经营利润的常见选择,但是这一投资行为在现实中却很少存在,这极大地影响了合作社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有助于理解现实中合作社不尽人意的发展现状。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剖析合作社开展生产性集体投资所需的前提条件,然后用多案例比较的方式加以佐证,并结合中国国情解释了中国合作社罕见进行集体投资的成因。分析表明,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有强烈的加工或品牌建设需求、同时获得了政府资金支持的合作社更有可能进行集体投资,而当前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农户间异质性强、财政扶持有限综合决定了合作社开展生产性集体投资的现象不会普遍存在。

农业经济问题杂志其他
杜润生农民思想研究129-134

作者:李卫朝; 荆玉杰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太谷030801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作为一条基本原则,充分彰显了乡村振兴中对农民的重视。被称为“中国农民代言人”的杜润生先生一生情寄三农、心系农民,在推动中国农村改革进程中,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深刻认识、对西方农村社会发展的广泛了解、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尊重农民、发展农民”的思想,比如正确认识农民,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组织农民协会,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共同体;重视农民“权利贫困”,给农民以国民待遇;注重农村调查研究,倾听农民的声音等。这些思想对于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基于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案例135-144

作者:郭军; 张效榕; 孔祥智 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100810;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100872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03期
摘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民收入的内在逻辑和影响机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通过多种模式影响农民收入,并在当前条件下受到制度、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政府应该推动管理体制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加财税政策支持、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创新土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