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美术半期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3 02:33:15

美术半期总结

美术半期总结第1篇

关键字:经济增长 外贸 技术溢出 升值累积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8-040-04

在欧债危机笼罩欧洲、国内“两难问题”增多的情况下,2010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表现异常抢眼。在5月份外贸规模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的基础上,6月份外贸再次超出市场预期,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均创下历史新高。那么,如何看待当前靓丽的外贸数据?在我国调结构主旋律和当前外贸快速增长情况下,我国目前是否应该将经济增长主要动力转移到内需上来?在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政策后,我国如何实现贸易收支平衡?汇率战争硝烟弥漫,贸易争端此起彼伏,我们如何应对?笔者在总结我国上半年外贸特征的基础上,将对内需与外需、出口与进口、贸易战与汇率战等外贸热点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

一、上半年贸形势的简要解读

2010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3548.8亿美元 ,同比增长43.1%。其中出口70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进口6497.9亿美元,同比增长52.7%;贸易顺差为553亿美元,下降42.5%。

2010年上半年外贸发展呈现以下特征。一是随着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比2008年上半年增长了9.82%、5.8%、14.58%,外贸总量已经回升到危机前的水平。二是经济复苏内强外弱,贸易顺差大幅收窄。欧债危机引发了发达经济体财政紧缩潮,影响到我国的出口。国内经济在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下企稳上扬,带动大宗商品进口增长。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导致贸易顺差大幅收窄。三是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外贸大部分利益流向外商,见表1。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必然导致顺差。上半年,加工贸易顺差高达1373亿美元,而同期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分别出现370.9亿美元、449.1亿美元的逆差。而这些加工贸易的实际控制人大多是国际跨国公司等外商。因此,贸易顺差在中国的表现掩盖了贸易利益流向外商的事实。四是新兴市场迅速崛起。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出现分化: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在防二次探底,而新兴经济体则多次加息防通胀。虽然欧盟、美国、日本依然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但我国对巴西、印度、俄罗斯的贸易总值在加速增长,东盟已经逼近日本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巴西跃居我国第十大贸易伙伴。五是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快于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从入世前的约20%上升到目前的30%。而服装、纺织纱线、鞋类、箱包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从入世前的约25%下降到现在的15%左右。

二、当前三大外贸热点问题的思考

就当前外贸三大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应对措施为一是扩大内需,稳住外需,外贸刺激政策短期不宜退出。二是鼓励出口,重视进口,探寻外贸增长的长期效益。三是贸易战难免、汇率战谨慎,人民币升值累积效应值得关注。

(一)扩大内需,稳住外需,外贸刺激政策短期不宜退出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在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发挥了支柱作用。但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的调控,投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消费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但由于受到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限制,消费短期内也不可能大幅增长。相比投资、消费,当前外贸表现较为突出。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创下历史新高。无论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复苏过程中,还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外贸依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期来看,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特征。但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长基础尚不具备完全转移到依靠内需上来的条件。一是由于我国劳动力结构决定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角色短期没有改变。劳动力成本低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外贸产业的劳动力相当一部分是低技能劳动者,包括农民工。当接受过中等职业培训以上的劳动者占主导时,我国外贸产品升级,产业转移才成为可能。二是全球化浪潮没有因金融危机而停止,相反,各国为了度过危机,更加强调了出口发展战略。奥巴马在首次国情咨文中就强调,美国政府未来五年要实现出口翻番,给美国增加2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也提出了要在未来十年内实现贸易总额翻番的战略构想。事实上,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制造”的国际市场份额不降反增,2009年底出口总值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大出口国。三是中国虽然大力倡导内需,但是因为这涉及到社保体制、收入分配结构等深层次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是两条腿的关系,缺一不可。所以,一定时期内,宏观政策的导向还是“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外贸刺激政策短期内不应退出。

至于2010年6月22日我国取消了部分有色金属加工材、农药、橡胶等六大类共计406种商品出口退税,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强烈的外贸刺激政策退出信号。因为这本来就是金融危机爆发时采取的权宜之计,一年期限已到的自然退出。这次退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对涉及退税的企业来说,该政策的退出确实影响不小;但对外贸总体影响不大,本次取消退税的406个税号,仅占海关税号总数的3%左右,出口额仅占出口总额的1%左右。再说,该政策是在2010年G20会议前夕抛出,有帮助我国争取G20会议上主动权的政治目的。

(二)鼓励出口,重视进口,探寻外贸增长的长期效益

当前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谈到经济增长动力必谈出口,而对进口重要性的认识却远未及。按照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净出口(出口总额减去同期进口总额,即顺差)直接形成一国GDP。但是,作为宏观经济学家的凯恩斯没有考察进出口商品的微观结构。也就是说,如果一国出口、进口都是消费品,或都是投资品,或者比例相当,出口减去进口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服装、纺织品、鞋类、箱包等消费品出口占到我国出口总额的18%,而进口中,原油、铁矿石、初级塑料、钢材四类大宗商品占到出口总额的20%,“出口减去进口”的科学性就值得商榷了。凯恩斯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和治理有效需求不足,包括内需和外需,而忽略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保罗・克鲁格曼才提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真正获益的部分来自进口”的观点。随后,Grossman和Helpman作了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了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进口可以提高生产力,带来更加长久的利益。

目前我国进口商品的构成,基本是“三分天下”:机电产品约占进口总值50%,高新技术产品约占30%,大宗商品约20%,见图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进口的两大动力:一是投资拉动大宗商品进口。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长期以来,中国对原油、铁矿砂及精矿、钢材等大宗商品的进口多年占据国际市场主导地位。这也与我国“进口增幅与工业增加值增幅高度相关”的事实相符。二是加工企业的出口引致型进口,“两头在外”的加工企业是我国外贸的主体。从我国入世后的平均数来看,机电产品占据我国进口总额的约50%、占出口总额约56%,高新技术产品占到我国进口的30%和出口总额的28%,见图2。也就是说,我国进口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相当一部分是原材料、半成品,加工完之后再销售到国外。

从目前的国际分工来看,中国劳动力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短期内我们很难改变“国际代工”的角色。但是从战略眼光来看,我们在加强自身研发创新的同时,应该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引进力度,或通过FDI资金带动技术进口等渠道,加快技术进步。当然,这还涉及到其他经济体对技术和高技术产品输出的限制政策调整。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严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制度,人为地给自由贸易设置了障碍。2010年初,奥巴马提出的5年贸易翻番计划,而美国的优势恰恰是高新技术产品,美国政府正对出口控制体系进行修改。中国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要用战略的眼光,加大对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引进力度,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寻求外贸增长的长期动力。

注:图中大宗商品包括:原油、铁矿砂、初级塑料、钢材;劳动密集型商品包括:服装、纺织品、鞋类、箱包

(三)贸易战难免、汇率战稍缓,人民币升值累积效应值得关注

2010年一季度,我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19起,涉案金额同比增长93.5%;2010年4月,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反倾销税;接着5月6日,美国再次对来自中国的无缝精炼铜管材征收10.26%-60.50%的反倾销税。笔者认为,贸易战对当前国来说既不可避免,也不必过于担心。一是中国出口2009年取代德国居世界第一,出口占全球份额的9.6%,上升中的贸易大国面临贸易摩擦增加的现象不足为奇;二是当前世界经济尚未完全走出危机,欧美等经济体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结合的新重商主义盛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短期内难以平息;三是发达国家失业率高位徘徊使得贸易保护不再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具有拉选票的政治属性。考虑到贸易战是个别国家、对我国特定商品、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对我国出口全局影响有限。但我们要加快贸易促进和贸易摩擦应对工作机制建设,将贸易摩擦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而汇率战则明显不同。汇率是一国货币对外价格,直接而全面地影响到我国进出口的价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2005年7月改革前8.2765升值到2008年底的6.8353,已经累计升值21.08%。然而,我国同期的外贸依然保持高达20%的年均增长率。据此,有人认为,我国外贸与汇率关联不大。事实是否如此?诚然,占到我国外贸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由于两头在外,对汇率相对不敏感。但是另外半壁江山的一般贸易呢?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3212亿美元,增长36.6%;进口3583亿美元,增长56.6%,由于进口增速大大超过了出口增速,一般贸易项下从2009年上半年顺差63.5亿美元转变至现在的逆差370.9亿美元。实际上,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PPI指数)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加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累积效应,当前外贸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我们实际调查中发现,一些出口企业为了度过难关,保证开工,不得不让利海外采购商,目前很多行业的利润率还不到5%。201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基本保持稳定,但是美元指数持续升值,导致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将呈现升值的态势,现在市场上一年期的人民币NDF已经开始出现升值的预期。在外贸微利时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累积效应将更加明显。考虑到外贸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政策必须继续坚持谨慎,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不能轻易改变。外贸对出口不敏感的时期已经过去,人民币升值的累积效应正在从“量变”向“质变”转化。

三、下半年外贸增速冲高回落,贸易收支趋于平衡

(一)出口总额仍将恢复性增长,同比增速将逐步回落

下半年出口取决于几方面因素的较量。正面因素一是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过,7月7日IMF《全球经济展望》(见表2)将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测调高了0.4个百分点至4.6%。二是欧债危机的影响有限。对欧债五国(PIIGS)的出口只占到我国出口总额约4%,而且欧盟、IMF已果断采取援助措施,有利于缓解欧债危机影响的蔓延。三是新兴经济体的需求较为旺盛,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实施,下半年东盟有望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四是下半年刺激出口的政策不会完全退出,宏观政策导向还是“扩大内需,力保外需”。因此,出口仍将延续上半年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不利因素一是欧盟经济受到债务危机的困扰。当前的出口大部分还是一季度之前的订单,欧债危机有限的影响尚未完全反映到我国出口数据上。二是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现在市场上一年期的人民币NDF已经开始升值。在外贸微利时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累积效应将更加明显。三是国内价格上涨推动劳动者工资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增加了中国加工贸易的成本,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四是低基数效应的逐步消退。

基于以上因素,未来出口同比增速将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 不排除年底个别月份出现负增长的可能。2010年出口同比增速前高后低,全年出口增长约20%-25%。

(二)进口增速将冲高回落,增速仍有望高于出口

下半年进口增速将冲高回落,主要因为:一是国内投资回落将减少对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中期回调的趋势,见图3、图4。二是出口形势不明朗影响加工贸易的进口。三是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进口影响不大。四是2009年下半年基数的上升将拉低2010年下半年进口增速。

经济复苏内强外弱的格局延续,下半年进口增速依然有望高于出口增速。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虽然面临复杂局面,但与欧美环境相比,下半年,中国经济仍有望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二次探底可能性很小。中央投资项目、保障房建设,以及西部开发等区域经济加快建设,可部分对冲投资下降的缺口。5月13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再次推向改革的前线。

下半年我国进口将告别上半年的“井喷行情”,增速将冲高回落。考虑到经济复苏内强外弱的特征将延续,预计下半年进口同比增速仍有望快于出口,全年进口同比增速约为33%。

(三)全年贸易收支不平衡明显缩小,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有了好的开始

根据上面对出口、进口的分析,预计下半年外贸顺差将继续收窄,贸易收支不平衡趋于收敛。我们预计全年贸易顺差约为1200亿美元,外贸对GDP的直接贡献从2009年负拉动3.9个百分点到2010年负拉动0.2个百分点。外贸收支趋于均衡,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我们已经从过度依赖外需转向内外需协调发展,从片面强调出口转向进口、出口相互促进。虽然调结构不能一蹴而就,但毕竟我们已经在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作者简介:

美术半期总结第2篇

关键词:高小华;大型绘画;大型艺术景观;半景画;全景画

一、人物背景

高小华一1955年生于南京,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艺术学院名誉院长。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先后执教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重庆大学文艺学院,1985年赴美国访学与交流,旅美期问作品连年参加世界各地区画展,曾获得美国CAC第89届艺术丈展金牌奖,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20世纪艺术贡献奖勋章”金牌奖等。

二、大型绘画创作

2001-2013年主持承担三项国家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1、红岩革命纪念馆之大型艺术景观《红岩村启示录》的总体设计和油画主创,从而产生出《和他的朋友们》、《唤起民众》、《红岩之春》等30余幅历史性油画作品。

2、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之巨幅半景画《重庆大轰炸》的设计与油画创作。

3、淮海战役全景画《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

三、高小华与大型艺术景观《红岩村启示录》

2000年,侨居15年的高小华从美国回到阔别多年的重庆,这次回到重庆,虽然多了点沧桑,但更多了底蕴,同时也多了压力和紧迫感。他以独立制作人的身份承接了重点项目:大型艺术景观《红岩启示录》的总设计师及该项目油画创作工程的总负责人,其中油画《和他的朋友们》,《唤起民众》等都是巨幅油画,这是一项巨大的艺术景观工程,在《红岩村启示录》里,共有油画35画,总长132.5米,面积371平方米;人物雕塑14个;场景15个;涉及历史人物120个。他画的《和他的朋友们》,宽十五米,高三米,占满了1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画面上的人物肖像比真人还大,共有92个人物,其中有81个为真实的历史人物。画中人物以其真实、生动、传神、大气磅礴的形象,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视野,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荡着人们的情怀。被称为红岩革命纪念馆“镇馆之宝”。红岩精神激励着高小华忘我投入的工作,红岩文化伴随着高小华对“大艺术”虔诚的信仰,在激情与使命中飞跃和升华。

四、高小华与半景画《重庆大轰炸》

《重庆大轰炸》半景画不是一幅单纯的美术作品,它是一项系统的艺术景观工程。也就是说,除了绘画还包括有地面塑型、装置艺术、声光电演示等与展馆建筑融为一体。让人如同身临其境,创作于2003――2005年的这幅半景画同样出自高小华的手笔。《重庆大轰炸》是部级综合博物^中,首次出现的半景画。半景画有4层楼高,画布重达1吨,前后用了2年的时间才完成。在半景画的艺术创作与构思构图方面更是有别于一般的绘画,难点就在于它既要表现长达5年半重庆大轰炸的历史故事,又要同时展现山城重庆的地理地貌,因此选择适合半景画构思的角度及构图至关重要。我们前后画了20多幅草图稿,可以说将整个重庆渝中半岛的360度都画了个遍。”

《重庆大轰炸》是高小华平生第一次创作如此巨幅的“半景画”,让他体验到了“架上绘画”之外的一个新领域,它更复杂、更繁重、更刺激,如同中古世纪的大师巨匠们所从事过的那种伟大的“艺术劳动”。这契合了高小华对自己的认知:一个劳动型的艺术家,或者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劳动者。作为艺术家有艺术梦想,作为劳动者有劳动责任,高小华为了这个“大画梦”继续劳作。

五、高小华与全景画《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

全景画发明至今200年,对传统架上绘画而言是全新的‘超级绘画’体系,它是一种以360度环绕、百米之长、有数层楼之高的巨大画作,并与前景的地面塑型相衔接,构成一道逼真而立体的视觉景观。随着科技发展,现在还配以高科技的声、光、电等特效同步展示――其视觉冲击力及艺术感染力可想而知。这种‘终极性’和‘高难度’还不仅仅限于‘制作’上,它必须‘先藏后画’。也就是说,为了这幅巨大的画作,得先建造一座博物馆。

不同于《重庆大轰炸》半景画将五年时间浓缩在一个场景之中,高小华在《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全景画,高15米,宽100米,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用了4年才大功告成。这幅作品表现了从傍晚到黑夜,再到清晨的渐变场景,这种表现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全景画中可谓首屈一指。画面从左到右,如同中国的卷轴画,将战争以完整的故事情节串联起来:从傍晚到黑夜再到清晨,从备战到激战再到胜利。远景是晚霞照耀的徐州城,杜聿明集团往西方向(河南)撤退;近景是兵团的集结与民工支前的队伍。随着主战场陈官庄的激战结束,天空也由夜晚渐渐变成了黎明。当朝阳映照着皑皑白雪,天亮了,战役胜利了。

六、结语

在高小华的眼中,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全景画家必须具备五个基本条件:一,要有作大画的兴趣与愿望;二,要有所准备;三,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四,需国家强盛并愿意发展全景画;五,要有乐意奉献的精神。他说:“200年来,在全景画的发展历史上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欧洲的萌芽,第二次是前苏联的推动,第三次就是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目前已经完成了近10幅全景画。”可以说,全景画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浮躁的艺术氛围中,愿意并有能力从事这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公共艺术的人才还异常缺乏。

【参考文献】

[1]高小华.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伤痕绘画”.回忆与陈述[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2]凌承纬.高小华油画[J].红岩,2002(03):242-244.

[3]代明,梁葵.高小华与“伤痕美术”及“四川画派”[J].文艺争鸣,2008(03):175-176.

[4]李木子.红岩启示录》油画作品美学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79-81.

[5]高小华.《重庆大轰炸》半景画的创作及其他.美术,2005(08):22-29.

美术半期总结第3篇

GLOBALFOUNDRIES是由超威(AMD)和Advanced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mpany (ATIC) 合资成立的一家新的先进半导体制造公司。公司宣布正式开始营运,并阐述公司计划推展深入的变革和扩大在半导体产业中的机会。GLOBALFOUNDRIES由经验丰富的半导体管理团队领导,包括执行长Doug Grose(前超威制造营运资深副总裁)和董事长Hector Ruiz(前超威的执行主席兼董事长)。公司是唯一一家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半导体代工厂,营运初期全球约有2800名员工,总部在美国硅谷。

GLOBALFOUNDRIES将满足超威的生产需求,并透过其庞大的全球代工服务为第三方客户提供更强大的技术规划。这意味着首度不仅限于高端微处理器制造商,GLOBALFOUNDRIE亦能够运用先进技术及早实现大量生产芯片。

为了满足产业的长期需要,GLOBALFOUNDRIES正着手计划透过引进第二座300mm生产设备(块状硅制程(bulk silicon)将在2009年年底投产),以扩大其在德国德勒斯登(Dresden)的生产线。德勒斯登丛集(Dresden cluster)将易名为Fab 1,其中Module 1最初集中于生产高性能的45nm SOI技术,Module 2转为32nm块状硅技术。

除了Fab 1,公司还计划于2009年开始在纽约州Saratoga县的Luther Forest Technology Campus,耗资42亿美元建设新型先进的32nm和功能更精细的生产设备。这个新设备将命名为Fab 2,预计将为当地创造大约1400个新的直接工作职位和5000多个间接工作职位。一旦投入营运,Fab 2将是美国唯一独立管理的先进半导体制造代工厂,扭转制造业脱离美国的趋势。

GLOBALFOUNDRIES由制程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AMD和着重先进技术机会的投资公司ATIC共同投资持有。

虽然经济衰退对半导体产业有负面影响,但这个产业的长期发展依旧强劲。面对不断增加的成本和复杂性,越来越多的芯片制造商正在退出制造,改为求助于独立代工厂以求获得安全和外来的产能。同时,他们还寻找更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帮助提高其产品的性能、效率和成本。

美术半期总结第4篇

关键词:半导体照明;LED;专利分析

半导体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半导体照明产品就是利用LED作为光源制造出来的照明用具。半导体照明具有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等显著特点,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已逐渐成为照明史上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又一场照明光源的革命。为了能全面了解国外企业在半导体照明领域专利申请的现状,本文拟从专利分析的角度,研究各个发达国家在我国专利申请现状和趋势。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自2004年1月到2013年1月,国外在国内申请的半导体照明领域一共申请专利20425件。

1 专利申请的数量和类型

本文通过对中国专利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到半导体照明行业相关领域专利20425件,其中发明专利16849件,占总发明量的82.5%。实用新型3493件,占17.1%。外观设83件,占4%。由此可以看出,在半导体照明行业中,大部分的都是发明专利。

2 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是通过描绘专利年、申请量和年申请人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判断行业的技术所处在的发展阶段。一共四个阶段,包括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本文以专利申请人为横坐标,以申请专利数量为纵坐标,绘制2000年~2013年1月的技术生命周期图。由图2可以看出,到2011年,半导体照明的专利申请人数和专利申请量达到最大,这说明该行业明确属于快速成长期。

3 专利申请人分析

主请人是指在某技术领域专利中申请专利数最多的那类的申请人,。通过对专利主要申请人的分析,可以了解该技术领域主要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情况。

如图3所示,本文以专利数量前10名的申请人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前10名的申请人共有专利数1731,占比8.5%。其中,LG公司所拥有的专利数量最多,为685,占比例最高,占行业专利总数的3.3%;韩国LG集团于1947年成立于韩国首尔,目前在171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300多家海外办事机构,事业领域覆盖化学能源、电子电器、通讯与服务等领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紧随其后,专利申请数为192.占行业总量的0.9%;在前10名的专利申请人中,韩国占2家公司,分别是三星和LG。日本占3家公司,美国占1家公司,中国有两家公司上榜。并且我们可以从图4看出,前10名企业中,只有两家中国企业(包括台湾)一共占有行业专利1.4%,而外国企业共占有行业专利数6.1%。上述分析表明这些外国公司都十分重视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并且大部分专利也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特别是日韩企业。因此,韩国和日本是我国在半导体照明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4 专利申请国别分析

中国LED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芯片的制备和芯片的封装等较为初步的产业链。在国家半导体政策的推动下,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等七个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

为了明确我国半导体照明行业技术领域的主要竞争国家,我们对不同国家在我国申请专利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图5,我们发现每年中国是在该行业申请专利数最多的国家,紧追其后的是美国和日本。这证明,由于环保在世界各国日益受到重视,使得半导体照明的应用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十二五"工作的全面启动、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照明应用规模的推进,我国半导体照明行业发展局面将会得到积极的推动。但于此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世界各国也把半导体照明技术放在重点发展领域。2007年以后,世界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欧盟和美国等陆续宣布将逐步淘汰白炽灯,LED照明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全球产业的焦点,竞争也必将白热化。

5 IPC分析

国际专利分类是一种全球通用的管理和使用专利文献的方法,分析方法在于使各国专利文献获得统一的分类,便于对专利文献进行分类管理、使用、查找。IPC分类自上而下分为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越往下技术特点越明显。 我们从图6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申请量是H01L类的。这类是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并未包括的电固体器件,占总申请量的67.4%。其次是F21S,占总申请量的7.5%,这类是指非便携式照明装置或其系统。从表1我们又可以发现,中国的主要发明集中在H01L和F21S,而H01S、C30B、G03F此类发明主要集中在美国。这也表面,国家在专利类型的分布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

6 结论

通过本文上述分析,我们全面的了解LED行业的专利状况,得到的结论如下:

(1) LED产业与我国信息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密切相关,是"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目前全球各国的LED 相关专业技术正在快速更迭中。

(2) LED技术起源于欧美,但是在亚洲国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如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等。

(3)现阶段而已,中国虽具有一定的 LED 产业基础,但产业链尚不完善。主要问题在于,是上游产品竞争力太弱,关键设备以及技术等大都掌握在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大企业手中,所以中国在技术领域还需要加速创新的步伐。

美术半期总结第5篇

[关键词]牙齿漂白;牙齿敏感;过氧化脲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1368-03

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palescence PF in-home tooth whitening system on discolored tooth

CHEN Chui-shi,LI Bo-you,GENG Fa-yu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Shenzhen 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Shenzhen 518116,Guang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palescence PF in-home tooth whitening system on discolored tooth.MethodsEighty discolored patient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nd received the bleaching treatment with Opalescence PF in-home tooth whitening system.The tooth color was detected with Vita shade guid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analyze the bleaching effec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eeth was recorded in the treatment by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The color improvement maintained was assessed in half a year,and lightening stability were evaluated.ResultsThe significant effective rate was 72.2%.The gener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The tooth sensitivity appeared in the treatment and relieved in 2~3 hours. The severely sensitive rate was 5.1%.The sensitive rate was 69.6%.For the treatment efficacy between the time of treatment completion and after half a yea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The bleaching effect of Opalescence PF in-home tooth whitening system is good and can maintain a period of time.

Key words:tooth bleaching;tooth sensitivity;carbarnide peroxide

随着时代的发展,牙齿美容正在成为当代口腔科学的新重点,牙齿漂白技术是牙齿美容领域的一部分,并自从1989 年美国学者Haywood 和Heymann 首先报道夜间活髓牙漂白技术(nightguard vital bleaching),即家庭漂白技术(in - home bleaching)[1]以来,其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经济、最少损伤的牙齿美容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用Opalescence PF 家庭美白系统对着色牙的漂白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选择标准:①氟斑牙,生理性黄牙,四环素牙,变色死髓牙的患者;②口内天然牙列,且无大面积的充填或冠修复体;③年龄18~40岁,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无精神障碍史;④在实验的3个月期间随时参加检查;⑤愿意参加临床观察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受检者有严重的口腔疾病、慢性病或对试验产品有过敏史;②受检者有晚期牙周疾病;③女性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④目前正参加其他的临床试验;⑤正在进行正畸治疗或戴有可摘式局部义齿者。

1.2 分组:共有80例患者要求牙齿漂白且符合要求,其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18~40岁,平均29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生理性黄牙组,共20例;氟斑牙组,共20例;四环素牙组,共20例;变色死髓牙组,共20例。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得饮用红酒、咖啡及茶等着色性饮品且不得吸烟,并嘱不得用其他的美白牙膏等产品。

1.3 主要设备及材料:Opalescence PF 家庭美白系统(皓齿公司,美国),浓度为15%和10%的过氧化脲;真空热成型吸注机;40D,佳能数码相机;16色系Vita比色板。

1.4 方法:术前拍摄患者全口数码照片存档,并系统检查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如果患者有牙龈炎症,则先行洁治,待牙龈炎症消除后再做治疗。如果患者做过正畸治疗,需仔细检查釉质表面的粘结剂是否去干净,否则易影响美白效果。取模,灌模后,修整模型,在真空热成型吸注机上制作个别托盘,在托盘与牙齿间预留一定间隙作为储药池,牙颈缘处托盘与牙齿应紧密接触。将美白凝胶和特制的托盘交给患者,教会患者在夜间刷完牙后,将唇侧放有Opalescence PF漂白凝胶的托盘戴入口中轻轻挤压,使牙齿美白胶与牙齿表面充分接触,保持6~8h后取出,用清水漱口。每晚重复,4周为一个疗程,达到漂白理想效果时就停止治疗,最长疗程不超过10周。每2周都要求患者复诊并拍全口数码照片存档。根据Opalescence PF家庭美白系统的使用说明及临床使用经验生理性黄牙组及四环素牙组用浓度15%的美白凝胶,氟斑牙组用浓度10%的美白凝胶。

1.5 疗效评价标准:①在比色时,嘱患者端坐在自然光线充足的牙科椅上,从正面观察每一个漂白牙的唇面中1/3部位,并与Vita比色板对比,确定与之相匹配的颜色。比色均由同一医师进行。按着色深浅分为3度(见表1),Vita比色板颜色亮度由浅入深等级对应B1~A3为轻,D4~A3.5为中度,B4~C4为重度。对于比色板难以涵盖的特殊颜色采用相近性原则进行比色,即采用与该颜色相近的色阶为其比色结果。同时,对于颜色比C4还有深的牙齿用色阶C4+来代替,对于色阶亮过B1的牙齿用色阶B1来代替。每个疗程结束,用同样方法进行比色,变白5个以上色阶者为显效;2~4个色阶者为有效;一个色阶或无变色者为无效[2]。②用数字化疼痛评判法(VAS)记录术后牙齿的敏感程度。敏感度数值在1~3的为轻度敏感;4~7的为中度敏感;8~10之间的为重度敏感[3]。③术后半年复查,由同一名检查者在自然光线下用Vita比色板比色,并记录。

1.6 统计学分析:对所得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氟斑牙组的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牙齿酸痛在治疗2周后终止治疗,氟斑牙组实际治疗例数为19例。其余患者均能按时复诊并在半年后的随访中均无失访。

治疗结束后,按照疗效评定标准判断美白疗效(见表2)。4组患者的美白总有效率均为100%,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氟斑牙组与四环素牙组之间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氟斑牙组显效率最高,四环素牙组显效率最低;疗程方面统计,四环素牙的疗程最长,其次为氟斑牙组,生理性黄牙组疗程最短。

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敏感情况,但所有敏感者在术中停药后2~3h内酸痛症状完全消失。按数字化疼痛评判法(VAS)评价敏感程度(见表3)。这3组的敏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氟斑牙组的重度敏感率为21.1%,其余各组均未出现重度敏感病例,氟斑牙组的重度敏感率高于其它各组(P

术后半年复查结果见表4。3组患者的美白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生理性黄牙组的显效率高于四环素牙,有显著性差异(P0.05)。

患者美白效果稳定性见表5。经统计学分析,3组患者术后半年漂白疗效的总有效率与治疗结束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的术后半年显效率与治疗结束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目前国内外所用的牙齿漂白剂多为含有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P)的强氧化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完成漂白的过程。过氧化氢可以自由地穿透牙釉质和牙本质渗透到牙齿的所有部分。HP可以降解为水和氧气,并在瞬间形成超氧化物自由基HO-,HO-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能将大的色素分子降解成小的分子,并发散出牙体表面。

Opalescence PF美白系统的有效成分为过氧化脲 (carbarnide peroxide,CP)有10%,15%和20% 3种不同浓度,CP可分解为尿素和HP,再通过HP来达到漂白的目的[4]。牙齿漂白的实现需要漂白剂与牙本质表面长时间接触,CP中包含的羧基多亚甲基复合物,使漂白剂变得粘稠,容易保存于牙面和软托盘之间,并延缓超氧自由基的释放,CP在临床上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小, 且比HP更稳定,故适于夜间使用。夜间唾液分泌少,药物反应更充分,疗效更好。

本研究中采用的比色法为“目测法”,即在自然光下参照Vita比色板进行比色,这是借鉴临床修复比色法,并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进行,故比色结果可靠。本研究结果Opalescence PF美白系统的美白效果总有效率达100%。对于生理性黄牙半个月即能达到明显效果,提高色阶5个以上,牙齿极富光泽;对轻度氟斑牙1个月色斑全部消失;中度氟斑牙2个月褐色斑块全部消失;其中四环素牙的疗程较长,疗效相对较差。停药半年后复查结果显示,除个别受试者有明显的反色外。大多数患者的牙齿颜色保持稳定。说明该产品漂白效果的持久性较好,能保持多久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漂白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牙齿敏感,牙齿的敏感症状可能与HP和牙齿接触时,HP形成具有巨大氧化力的游离根, 穿透牙釉质和牙本质,引起牙髓充血有关。而临床使用时仅有极微量的过氧化氢渗入髓腔,因此临床上较少发生牙髓损害[5]。Opalescence PF美白凝胶中加入了硝酸钾和氟化物以预防过敏症状,并可能因为这两种药物的加入使治疗后的牙齿极富光泽。本研究术中部分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牙齿酸痛症状,其中氟斑牙患者使用的美白凝胶浓度最低但重度敏感率最高,所有的受试者的酸痛症状在停药后2~3h内完全消失。并在6个月内的追踪复查中没有发现患者有牙髓炎或者牙髓坏死的症状,表明Opalescence PF 家庭美白系统不会对牙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在进行牙齿美白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应证的掌握和术前沟通,准确了解患者的期待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美白剂浓度并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例如重度的氟斑牙和四环素牙在牙齿漂白后可能还要结合贴面等修复治疗。

目前牙齿漂白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激光漂白等,不少研究也表明了激光漂白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6],王旭东[7]等认为冷光美白技术与夜间活髓牙脱色技术协同效果更是明显,并能提高长久的稳定性。当然这些还需要通过时间以及临床应用的进一步考证。

[参考文献]

[1]Haywood VB,Heymann HO.Nightguard vital bleaching[J].Quintessence Int,1989,20:173-176.

[2]周 楠,杨桂红,朱冰生.Beyond冷光牙齿美白仪漂白氟斑牙的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1):631-633.

[3]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6.

[4]罗 宁.家庭漂白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1,28(5):304-306.

[5]Bowels WH,Ugwuneri Z.Pulp chamber penetration by hydrogen peroxide following vital bleaching procedures[J].J Endodont,1987,13:375-377.

[6]邹朝晖,李迎新,高 平,等.Nd:YAG激光在牙齿漂白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9,23(1):39-41.

美术半期总结第6篇

在全球金融/经济风暴的袭击下,世界半导体业2008、2009连续两年陷入困境,出现负增长,2010年触底强劲反弹。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去年秋季曾预测,当年市场将大幅增长31.7%,市场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达3004亿美元,是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可是,冷暖相依,大多市调公司对2011年市场并不看好,预期增长率仅能在5%上下,徘徊于个位数的低端。预测不过是预测而已

最近WSTS发表了今年1月份的数据统计,世界半导体的销售额达240亿美元,同比劲增16%,而环比(比上年12月)仅下降4.5%,是自1999年以来12年中下降最少的一年(据统计,1999~2010年间每年1月的平均环比负增长率达20%)。

依据上述数据,市场调研公司Ic Insights将历年的详细数据加以推算,再加上最近如美国失业率减少、新兴经济国家需求殷切等的经济积极因素,该公司对今年世界半导体市场前景表示乐观,认为可增长10%左右。

无独有偶,VLSI公司在3月份竞两次上调今年世界半导体市场的增长率,尤其引人瞩目。该公司不久前曾表示,去年世界半导体市场增长了30.9%,预测今年将增长8.1%,达2687亿美元,虽然承认今年市场确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鉴于首季度的市场运行情况,于3月2日将今年的增长率上调至8.9%,达2707亿美元。等到3月30日,一季度的半导体市场表现红火好于预期,今年快速提高了11.6%,销量也从11%提高到14%,因此一季度为全年发展构建了良好基础。于是,VLSI公司便再次将今年世界半导体市场的增长率上调到12.2%,并认为即使有石油涨价、通货膨胀、日本地震等种种不利因素,未来几个季度运行速度可能会趋缓,但至少可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

Ic Insights公司预测,今年热销的半寻体产品有数据转换电路、汽车专用模拟电路和MPU等,日前又特别提到了。-O-D(光电器件一传感器/传动器一分立器件)市场,3类产品总销售额将比去年上扬10.2%,达583亿美元,其中光电器件增长儿%,达2.64亿美元;传感器/传动器增长15%,达85亿美元;分立器件增长8%,达234亿美兀。

由于日本3,儿地震曾导致lS座晶圆厂生产中断,对半导体业造成不良影响,Ic Insights公司最近又出版了一份相关报告。据其统汁,世界半导体制造产能中有63%位于地震活动带,晶圆代工产能更超过90%,尤其是位于中国台湾地区的世界两大顶级晶圆代工厂

台积电和联电,一旦遭遇地震或飓风灾害,则将对整体电子产业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见表1)。

450mm晶圆即将上马

自1980年半导体业界采用100ram晶圆进行生产,大约每s年前进一代,1985年采用150mm生产;1990年采用200mm生产:1995年采用300mm~产。可自300mm以来已超过15年还未走向450mm新一代晶圆,时间可谓长矣,近年虽议论不少,可始终未见具体计划。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突破型新产品需求的驱动力,据说300mm晶圆线的巨额投资,厂商还没全部收回,因而缺少投资新一代工艺的经济实力。另外,开发新一代技术已不像以往各代的工艺主要是重复,而是要求制造设备厂商具有综合开发能力,包括工艺开发、材料准备、软件编写、工厂自动化等,庞大的资金和专业知识均非易事。当前,即使像应用材料和东京电子这样世界最大的设备制造公司在资源方面也难于独立完成这样的开发。

2008年5月、Intel、三星和台积电共同发表实施4S0mm生产线的声明时,业界一时震动。可其后适,遇经济风暴,市场陷入低迷,计划亮起红灯。直到不久前,人们才又见到促进派特别是Intel和台积电的动静,发表了较为具体的发展路线图。台积电计划2013~2014年完成试制生产线,2015~2016年实现量产,并计划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在450mm晶圆上采用20nmI艺技术进行生产。Intel公司2月宣布,即将投资50亿美元以上,在亚利桑那州建立42号工厂,采用14nm以下工艺,2013年建成,据称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

台积电4月5日在美国圣荷塞举行的技术论坛上,详细透露了公司的450mm晶圆生产计划。台积电将全力向4S0mm时代挺进,目的之一是降低成本,其二是争取比竞争对手抢先一步。450mm生产线约需投资100亿美元,其中设备费尤为高昂,但其生产率可比300mm生产线提高1,8倍,且可减少工厂数量,避免面临寻找大量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未来lO年将减少人员需求7000人。据悉,台积电将首先在新竹第12号工厂建立试制线,预计2013~2014年投入运行,然后转入台中第1s号工厂进行量产,计划2015~2016年完成。初时采用20nm工艺,未来将转向14nm工艺。

摩尔定律何时到头?

在半导体业界一向奉为圭臬的摩尔定律到头之论早已有之,iSuppli公司2009年便声称摩尔定律即将于2014年失效,曾引起热烈议论。被誉为台湾集成电路之父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于今年4月下旬出席“全球科技高峰论坛”时又表示,摩尔定律大约再过6~8年将走到极限。他说,摩尔定律以往平均每两年进入新的一代,未来IC的微细化发展空间已不大、倒是电路板方面还有发展空间,未来势必要往新的应用发展,如低功耗等。

微细化技术发展的困难日益增大,速度趋缓,从2003年的90nm工艺、2005年的65nm工艺、2007年的45nm工艺到2009年32nm,都是两年一代。跨入2010年以后工艺革新的间隔时间将延长,预计将从2011~2012年的22nm、2014~2015年1snm到2017~2018年llnm,将放慢到2,5~3年一代。

今天的半导体业除了继续走传统微细化道路的所谓“More Moore(更摩尔)”方式之外,业界还提出了有别于此的所谓“More than Moore(超摩尔)”的发展道路。它包括通过3D方式提高集成度,以及将模拟电路、功率器件、传感器、生物芯片、无源元件等集成在一个封装里,称为SIP(System In a Package)。另外,“Beyond CMOS(后CMOS)”也是业者提出的另一方式,即利用与现有MOS晶体管不同原理进行工作的新器件,包括将原子、量子、光、自旋电子等用作芯片布线等技术,并将成为本世纪20年代的基础技术。

总之,未来集成电路必将走上多样化的发展道路,“More than Moore”和“Beyond CMOS”将成“MoreMoore”技术发展的原动力。此外,还有化合物半导体(Ge和III-V族半导体)材料的应用也值得注意,业界有“得材料者得天下”的说法。激荡的未来十年

无论如何,微细化的道路还将走下去,当前32nm工艺已成主流技术,今年世界主要半导体厂商如Intel、台积电、Global F、三星等公司即将跨入22nm新一代技术,但综观世界半导体业各生产公司,自130nm以下,共有6代生产工艺并存于世(图1)。预计明年22nm将成主流生产技术。

另外还有一种提法,认为微细化技术在NAND flash等的牵引下,不断采用新的手段,前进步伐还将加快,超过了ITRS(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的预测,今年1Xnm技术即将成事,9nm技术也已在实验室开发成功。若依ITRS路线图,2024年将进入5nm时代,届时每平方厘米尺寸的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将超过250亿个。当然,它必须经过革新原有技术,应用新的半导体材料。

总之,世界半导体业将在这新的十年里闪展腾挪,争时立新,人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方能不失时机地择机而进。2011~2012年22nm工艺付诸量产时,现有的MOS晶体管结构和材料尚可维持,可到2014~201s年15nm时代以后,就必须要开发提高产品性能的新技术了。

美术半期总结第7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 长期增长 路径研究

问题的提出

金融危机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逐步回升,已经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并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有专家预测此轮经济扩张期可能会长达七八年之久。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所区别,增长重于量的增加,而发展强调质的飞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不同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前者是包括产业结构、经济制度等在内的质的变革。那么,在目前新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如何选择?发展路径如何转变?采取怎么样的发展策略?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本文对2010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式的特点进行系统总结,具体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基本面:经济运行的基本面良好而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2010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从分产业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为3.6%、13.2%、9.6%。从分季度来看,其中第一季度GDP增长为11.9%,二季度增长为10.3%。可以看出,第二季度GDP的增长比第一季度下降了1.6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这也是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经济增长的首次回落,如图1所示。

(二)工业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速总体较快而增速趋缓

2010年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0%,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7月份同比增长13.4%,比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所以,从季环比走势看,2010年第一季度略低于上季水平,从月度看,工业增速也处于趋缓状态。

(三)物价水平:CPI在7月创新高且通胀压力不减而PPI上行压力有所减缓

2010年1至6月份累计,CPI同比上涨2.6%,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7月份CPI突破3%的国际警戒线,同比上涨3.3%,创21个月来新高。另外,1-7月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8%,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比6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PPI同比上涨4.8%,涨幅比6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上涨压力略趋缓解。但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

(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且增速减缓而民间投资强于政府投资

2010年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9866亿元,同比增长24.9%,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3865亿元,增长37.2%。固定资产投资当前呈增速减缓的特点。从结构上看,民间投资(非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持续提升,累计增速连续4个月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上半年累计,民间投资增长28.6%,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1.5%。

(五)国内外需求:国内消费平稳增长且外贸势头强劲而出口再创新高

2010年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922亿元,同比增长18.2%,与上半年增速持平。其中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53亿元,同比增长17.9%,比6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平稳增长。

2010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170.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9%。其中出口8504.9亿美元,增长35.6%,进口7665.6亿美元,增长47.2%;贸易顺差为839.3亿美元,减少21.2%。其中7月份,我国进口总值为1167.9亿美元,出口额为1455.2亿美元,月度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再次创历史新高。但出口增速已从6月的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43.9%放缓至同比增长38.1%,增速放缓。

(六)外部环境:欧洲债务危机带来不确定因素且外部环境趋于复杂

始于2009年底的希腊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在2010年上半年,包括希腊、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等在内的欧洲各国的公共债务风险持续加大。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09年欧洲各国负债率平均为84.0%,远超《欧洲联盟条约》的规定,其中希腊债务是其GDP的1.25倍,如图2所示。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影响了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使欧洲经济增长乏力;造成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的剧烈波动,冲击市场信心。

另外,据美联储消息,2010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平均增长率只有3%,其中第二季度增速连续下滑,只增长2.4%,7月份美国失业率仍高达9.5%,在历次经济复苏的周期中属于较低水平。所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难局面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形势总体向好,在我国政府主动调控下,经济增速回暖。但也有不利因素,国内如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不小,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外部因素如欧债危机、美国经济恢复乏力等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

经济长期增长路径的模型探讨

(一)经济长期增长模型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探讨我国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经济长期增长和发展路径的策略,需要先建立经济增长路径模型。这里的模型主要是基于索洛模型的基础上,从经济长期增长值(或产出,也可以理解为GDP)这一角度出发。现在设投入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劳动(L)和资本(K),那么经济的投入产出模型为:

Y(t)=F(K(t),A(t)L(t))

其中,Y为产量,K为资本,L为劳动力,A为知识或劳动的有效性,t表示时间。

现在假设:规模报酬不变,经济足够庞大,专业化带来巨大收益,其他投入品(如自然资源)显得相对不重要。边际产量递减,即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

所以,对于c≥0,有:F(cK,cAL)=cF(K,AL)。其中,c为系数,AL为有效劳动,此种形式的技术进步一般被称为“劳动增进型”。令c=1/AL,则:

令有效劳动的人均资本k=K/AL,有效劳动人均产量y=Y/AL,则y=f(k),总产量Y=ALf(k)。因为边际产量递减,所以f(k)满足f(0)=0,f`(k)>0,f``(k)

在Y=ALf(k)两边分别对K、L求导数:

资本的边际产量为:

有效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在条件limk0f`(k)=∞,limk∞f`(k)=0下:

可以一个满足上述条件假设的新古典生产函数,如图3所示。

现在讨论投入变动的情况下,经济的各种增长路径:假设时间t是连续的(非离散的),那么有:

由劳动力效应带动的增长:L(t)/L(t)=[dL(t)/dt]/L(t)=n

由知识效应带动的增长:A(t)/A(t)=[dA(t)/dt]/A(t)=g

其中,n为人口增长率,g为技术进步率,均为外生参数,表示不变增长速度。

资本的增长:K(t)=[dK(t)/dt]=sY(t)-δK(t),其中s为储蓄率,δ为资本折旧率,均为外生变量。

(二)经济长期平衡增长路径的推导与探讨

基于此,可以探讨经济平衡增长的路径:

已知,先做变换,在其两边取自然对数,有:lnk(t)=lnK(t)-lnA(t)-lnL(t)

对t求导数,得:

代入,有:

k(t)=sf(k(t))-(n+g+δ)k(t)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微分方程,它表明k(t)是k的方程。从该方程可以看出,对一个经济体的人均实际投资sf(k(t))用于两方面:一是“资本的深化”,即k(t);二是“资本的广化”,即(n+g+δ)k(t)。

现在探讨各种投入数量以不变速度增长的“稳态均衡”状况,此时,k(t)=0。当储蓄大于投资时,sf(k(t))>(n+g+δ)k(t)时,k(t)>0;当储蓄小于投资时,sf(k(t))<(n+g+δ)k(t)时,k(t)

这就可以得出结论:在经济长期增长模型中,无论从哪一点出发,产值总会向着平衡增长的路径收敛,在产值的平衡增长路径上,每个变量的增长率都是常数,且是外生决定的。尤其是,从长期来看,在经济的长期增长路径上,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仅取决于技术进步率。这就给我们启发:依赖自然资源、劳动力的粗放型模式难以为继,经济的长期发展要追求技术创新。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略思考

从上述分析可知,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期,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此轮增长可以说是一种“激素型增长”,很大程度是国家四万亿投资和一系列刺激政策的拉动效果。从长期看,市场经济始终要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那么,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路径是什么?从以上模型可知,要实现经济长期平衡增长只能靠技术进步。站在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的角度,技术创新绝不能局限在企业研究与开发(R&D)这一微观层面,更依赖于与实际经济情况相适应的宏观发展战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进一步把经济增长由过度依赖消耗物质资源转变到主要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来。一个经济体要真正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必须强化内生型增长机制的作用。我国应尽快由投入型经济增长路径向效率型经济增长路径转换。发展路径的转变要求政府适当引导和投资者的技术投入。政府目前提出的发展低碳经济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2010年以来,政府把节能减排作为主要调控方式之一,8月5日工信部公布今年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等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共涉及2087家企业,并且表示在2010年9月底前全部关停这些企业的落后产能,否则综合运用手段坚决停止其继续经营。要继续控制“两高一资 ”产品投资的过快增长,加快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带动产业升级。

(二)调整经济结构

调整经济结构,主要包括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我国经济要实现长期增长,必须转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目前,我国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最主要的还是投资拉动,消费拉动比例处于偏低的状况。以2010年上半年的数据为例,我国投资为114187亿元、出口为47869亿元、消费三者的比例关系为49∶20∶31,GDP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消费比例仍然偏低,如图4所示。

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国内总值达1000美元时,“三驾马车”中消费总额占比一般在60%左右比较合理。而我国的消费占比只是31%左右,远低于这一国际合理标准。所以转变发展方式,第一个转变是调整需求结构,通过需求结构的调整,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才能拉动经济的长期增长。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扩大居民消费,二是鼓励民间投资,增加民间投资在社会固定投资中的比重。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愈加严重,若一个社会80%的财富掌握在20%人的手中,它的内需不管如何都不会旺盛。所以要立足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同时扩大我国中产阶级比重。这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得到解释:富人的消费倾向低于穷人,所以一个社会穷人越少,内需越大(李实、赵人伟,1998)。2010年8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的消费数据和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虽然城市消费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和乡镇,但乡镇消费者的信心指数比城市居民乐观。这表明了近些年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由于城市房价过高带来挤出效应,导致城市居民一般消费的萎缩和信心不足,所以继续抑制高房价也是扩大内需的途径。

另外,调整经济结构要着力于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达的服务业是一个经济体发达的标志。因此,调整经济结构,应将重点放在鼓励居民消费、鼓励民间投资、引导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

(三)优化产业组织

优化产业组织,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价值链,加强产业融合和推进产业集聚。我国企业尤其是出口导向型的中小制造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冲击巨大,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利润率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要在工业(尤其制造业)上摆脱这种“低端加工靠低廉劳力来获取低微利润”的“三低”状况,那么就得构建和完善产业链。迈克尔・波特的产业价值链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物流、生产经营、外部物流、市场营销和服务,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产业价值链的目的是通过价值活动创造更多利润。郎咸平提出要创建包括“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等大物流环节的“6+1”产业价值链(郎咸平,2008)。制造是产业价值链中获得利润最小的环节,只有将制造环节与物流、服务等环节进行相互融合,才能打造完善的产业链,这是降低制造企业成本和创造更多利润的可行策略之一。另外,产业集聚是提高企业效率的保证,也是国家竞争优势的标志。所以,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产业结构的优化要在产业集聚上大做文章,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到产业循环。

(四)深化和切实进行收入分配改革

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深化和切实进行收入分配改革。靠通胀带来GDP的增长不可取,更不能拉动经济的长期增长。2010年上半年CPI相对缓和,但7月份达到新高,其原因除农产品价格飙涨外,也有基数因素,预计8月后CPI还会上涨,但政府对控通胀不能掉以轻心。另外,对于中央提出收入分配改革,地方一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没有具体有效的措施。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以前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现在强调“初次分配也要注意公平”。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及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都比较小,这已经成为收入分配改革中的一大阻碍,依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势在必行,也是当前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

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要实现长期增长,注入更多技术创新的因素不可或缺。同时,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路径是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统一的,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能实现经济长期增长。所以,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和完善产业价值链,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加强收入分配改革等。

参考文献:

1.张连城.经济周期的制度特征与形成机制―兼及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N].人民日报,2009-6-16

2.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10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N].2010-7-27

3.[美]罗伯特 J.巴罗,哈维尔・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美术半期总结第8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出口

一、高新技术产品的内涵

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其中,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主要设计1、电子信息技术2、生物与新医药技术3、航空航天技术4、新材料技术5、高技术服务业6、新能源及节能技术7、资源与环境技术8、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总体出口情况分析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中国海关数据显示,除2009年因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外,其他年份均保持较高的增长。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464.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6011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总产品出口的比例由2001年的17.45%上升到最高2012年的29.33%,其中在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总产品出口的比例一度达到31.3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外贸出口增速。

1.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市场分布状况分析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发达国家和地区仍然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市场分布来看,日本、美国、欧盟为主要出口市场。2013年一季度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和欧美市场,其中对香港出口额为60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5.6%,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37%,稳居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其次为美国和欧盟,出口额分别为264亿美元和228.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6.2%和14%。

2.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分析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然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从2002年的26%提高到2012年的75.3%。2012年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总额为6677亿美元,占同期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的75.3%。其中,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高新技术产品4,317.2亿美元,占同期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82%。加工贸易增值率达到了82.9%。2013年上半年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高新技术商品1003.3亿美元,占比62.7%。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出口高新技术产品392.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46.1%,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出口增长迅猛。

3.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分析

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区域分布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和天津这五个地区,其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合计8,944.5亿美元,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的80.7%。尤其是广东地区,高居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的首位。

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类型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同时国有企业出口也不断增加。2012年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为8362.8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的75.5%。其中出口额为4705.9亿美元,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78.3%。而私营企业增长速度较为迅猛,2012年私营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855.2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66.9%。2013年上半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255.2亿美元,民营及其他企业出口787.6亿美元,外商投资占总体出口的7成以上。

4.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高度集中,其中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类产品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领域。2009年,该类产品出口额高达2824.7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74.9%。2012年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了4192.6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62.9%,2013年上半年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出口2022.4亿美元,在高新技术出口中占据6成以上比重。电子技术是重要出口商品,出口774亿美元,占比24.1%,增长82.7%。

2013年上半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中,电子技术产品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超过8成。而发展相对滞后的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由于进口缺少足够的支撑点,其进口合计所占比重仅为1%。

三、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发展的内外环境也不容忽视。为此:

首先,继续发挥外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和地方给与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使其更好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其次,加强和鼓励自主创新,提高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更加有作为。

再次,健全的法律体制,给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政府在国际谈判中的堤外,有效减少贸易摩擦,改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美术半期总结第9篇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受汽车产业链条长、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大和投资回报高的诱惑,到2005年,全国有27个省(区、市)都在推进汽车业,21个省(区、市)生产轿车,共有2443个汽车企业,其中115个整车厂、改装厂551个、摩托车厂154个、发动机制造厂56个、汽车摩托车配件厂1567个、相关配套行业168个。根据有关方面分析,2005年中国有整车生产能力550万辆,到2007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多万辆。从供给趋势看,中国国内的汽车供给将进入过剩时代。加入WTO以来,由于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大举进入,中国汽车产业已经由供不应求迅速转向供过于求的阶段,届时,全国所具备的整车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市场需求能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指出,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而且这种供过于求的矛盾现在已经初见端倪,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一、中国汽车出口势头强劲

2004年中国汽车进出口市场的运行有了新动向――出口势头反超进口势头。自2005年4季度以来,一直保持进出口贸易顺差。在2006年汽车进出口贸易顺差破纪录以后,2007年1―12月中国汽车出口创汇3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42.2%,进出口贸易顺差高达96.86亿美元。其中整车出口608331辆,同比增长75.7% ,累计出口创汇68.10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在汽车出口主要品种中,轿车累计出口188638辆,同比增长1.0倍,累计出口创汇14.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四轮驱动轻型越野车累计出口25671辆,同比增长2.2倍,累计出口创汇27.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小客车(九座及以下的)累计出口43211辆,同比增长2.0倍,累计出口创汇35.31亿美元,同比增长2.2倍;卡车累计出口247723辆,同比增长59.7%,累计出口创汇2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汽车零件累计出口创汇122.77亿美元,同比增长38.3% ;摩托车累计出口10971208辆,同比增长6.8%,累计出口创汇38.27亿美元,同比增长19.8%。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整理的由海关总署提供的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2007年,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伊朗、荷兰、英国、加拿大和阿联酋,出口金额分别达到89.72亿美元、36.35亿美元、18.50亿美元、16.80亿美元、12.04亿美元、10.64亿美元、10.26亿美元、9.33亿美元、8.85亿美元和8.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98%、24.34%、250%、48.16%、58.53%、79.97%、26.29%、87.51%、10.89%和50.20%。2007年,上述十个国家共出口金额220.58亿美元,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54%。

二、汽车出口市场的特点

(一)整车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中国汽车整车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出口各类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含装有发动机的汽车底盘)24.1万辆,同比增长71.2%;出口金额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0.7%。出口数量和金额已经分别达到了2006年全年的70.1%和86.2%,占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金额的0.87%。尤其是出口汽车的平均单价已经达到1.12万美元,同比增长23%。按照出口金额对比,载重车仍然位居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一位。其出口数量在上半年达到10.4万辆,同比增长59.1%,占中国出口汽车总数量的43.2%;出口金额7.92亿美元,同比增长85.3%,占中国出口汽车总金额的29.3%。

(二)小轿车是汽车出口中增长最快的产品种类

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在中国的小轿车出口中,1.5升以下小排量车型已经不是惟一,排量在1.5―2.5升的汽油型小轿车出口增长极为突出,成为中国小轿车类出口的主要产品。2007年上半年,中国小轿车出口数量为6.7万辆,同比增长94.2%,占中国出口汽车总数的27.8%;出口金额5.2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金额的19.1%,仍然是中国汽车出口中增长非常快的产品种类,在中国汽车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也得到较大提高。

(三)四驱越野车出口增速加快令人瞩目

四驱越野车出口增速加快令人瞩目,2007年1―6月出口金额与数量分别同比增长594.21%与581.72%。小轿车出口也分别同比增长112.47%与94.24%,保持了强势。这与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轿车与四驱越野车的良好表现分不开。小轿车、九座以下小客车和越野车出口约占出口数量和金额的35%。自主品牌仍然是中国轿车出口的绝对主力,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是奇瑞汽车。2007年前6个月累计出口已接近5.3万辆,与去年同期的1.4万辆相比,增幅高达290%。除了整车出口外。今年3月奇瑞向美国出口近7000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实现了中国汽车企业向发达国家大批量出口发动机的零突破。

(四)出口汽车的结构仍以商用车为主

数据显示,中国出口汽车的结构仍以商用车为主,显现了一批像宇通、金龙、江淮、重汽、福田、中兴这样的出口明星企业。商用车主要包括载重车、特种用途车和大中型客车,绝大多数是自有品牌,“比较优势”明显,发展前景看好。载重车、大中型客车和特种用途车分别占2007年1―6月汽车出口数量的65%和出口金额的72%。中国商用车整车出口贡献率更是远远大于进口贡献率。中国商用车虽然能够较好地满足国际市场对中低端产品的需求。但是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单车利润比较低。以柴油客车为例,2007年1―6月30座以上柴油客车平均出口价格为4.95万美元,而去年同期是5.11万美元,同比下降了3%。

(五)轻微型货车出口量比较大

轻微型货车出口量比较大。2007年1―6月,轻微型货车出口量超过生产总量的11%,2007年下半年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07年上半年轻客出口大幅增长。除了5月略微下降外。前四个月共出口轻型客车1.2万辆,同比增长221%;出口金额达9226万美元。同比增长276%。这是近几年中国轻客企业调整出口策略,从注重出口的一次性收益向逐步完善海外销售服务网络转变的集中体现。

(六)出口地区呈现多元化

中国汽车出口地区呈现多元化。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中国汽车整车的国际市场比较稳定,中东、非洲和亚洲为传统市场,欧洲市场,主要是东欧得到了大力的开发,欧洲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2007年上半年,中国共向世界上177个国家(地区)出口汽车,与2006年基本相同。按国别统计,俄罗斯名列第一,金额4.5亿美元,同比增长355.8%,数量3.86万辆,同比增长477.6%,而且以上数据均超过2006年全年。哈萨克斯坦名列第二,数量6445辆, 同比增长223.7%,金额1.84亿美元,同比增长298.9%。伊朗仍是中国汽车出口大市场,但同比大幅下降,金额1.7亿美元,同比增长-11.3%,数量8221万辆,同比增长8.1%。此外,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还有阿尔及利亚、叙利亚、越南、南非、乌克兰等,由2005年的3个增加到目前的7个。包括这些国家在内,中国汽车出口金额达1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地区)共计42个,合计出口金额占总额89.4%,合计出口数量占总额90.9%,形成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新兴市场的欧洲与传统市场亚洲的差距正在缩小。从出口金额来看,2007年上半年,中国向亚洲出口仍为第一位,占出口金额39.0%;欧洲则取代非洲排名第二,占总金额上升到30.7%;其次分别为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七)汽车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

中国汽车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约占出口金额的72%左右,加工贸易约占20%,其他贸易为8%。随着出口业务的拓展,国内多数企业也逐渐认识到竞相压价带来的恶果,开始委托当地的商或总经销商负责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

(八)摩托车出口集中度提高

2007年1―8月,摩托车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为:隆鑫、大长江、力帆、金城、宗申、新大洲本田、银翔、轻骑股份、广州大阳和建设股份,分别出口51.84万辆、39.23万辆、36.29万辆、34.31万辆、32.81万辆、20.41万辆、20.37万辆、17.94万辆、17.42万辆和17.13万辆。1―8月,上述十家企业共出口摩托车287.74万辆,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55.51%。

(九)汽车整车出口企业集中度提高

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在出口汽车企业方面,中国汽车出口数量和金额的90%以上,是由汽车整车出口企业中不足1/5的企业所创造的。根据海关统计,2007年上半年中国共有1100家企业有汽车出口记录,2006年同期为864家,同比增加了27.3%。其中,出口金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含集团)有五家;出口金额5000万美元以下,3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8家;出口金额3000万美元以下,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67家;出口金额300万美元以下,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15家。以上228家企业出口金额和数量均达总额93%,仅占汽车整车出口企业数量的16.1%。其中,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进出口公司等,在中国汽车整车出口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从目前形势来看,国产汽车进入国际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不强,主要产品是吉利和奇瑞等低档经济型品牌,而且其中大部分是以载货车为代表的商用车,甚至还包含了相当数量的高尔夫球车和雪地行走机动车,难以突破国外在性能、环保等方面的技术壁垒;出口企业缺少自主的核心技术,一部分零配件需要进口,因此在出口时其价格没有任何优势,出口产品多处于技术含量不高的中低端市场;中国的汽车出口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合资产品,都以一次性出口居多,且不成规模,在运输和售后网络的建设方面自然毫无成本优势。从总体上看,低端市场、低档车、低价格、低利润、低质量的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在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存在三方面差异:汽车出口以载重车等商用车为主,乘用车为辅;出口小轿车以中低档为主;同时也出现了出口秩序不规范、恶性竞争等诸多问题,汽车出口无序竞争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形象。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汽车出口的影响

2005年7月21日中国开始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再单一盯住美元,从而形成了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此后,在积蓄已久的国内国外升值压力的推动下,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后突破8:1和7.0:1大关,截至2008年3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已达到7.011:1,升幅达到15.3%。按此趋势,人民币极有可能在近期突破7.0关卡,步入6元时代。

中金公司2007年11月份报告分析指出,人民币加快升值有利于抑制通胀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并认为下一步的货币紧缩力度将加大。该机构预计2008年人民币全年升值7%,年底达到6.79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水平。针对国际美元走软,渣打银行2008年3月底发表报告,将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预期由9%上调至15%,预期今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升至6.35。

中国汽车出口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低成本、低价格,人民币持续升值将给汽车产品出口带来冲击,尤其是在中国汽车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时候。受国际贸易“J曲线”效应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短期内甚至将促进出口,但在不断升值后,长期内将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自从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我国汽车出口保持强劲态势,由2005年第三季度出口额的43.7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第四季度的91.4亿美元,增幅达到1.09倍;由2005年第三季度进口额的36.2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第四季度的64.0亿美元,增幅76.5%,汽车出口额增速远远超过进口额增速。如图1所示。

然而,虽然自2005年9月以来,汽车出口额整体增长,但仍有个别月份出口额出现负增长。如图2所示。汽车进口额也出现了个别月份负增长,如图3所示。

汽车贸易顺差逐步扩大。如图4所示。汇率变动,降低了国外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相当价格,增加了中国的汽车进口量,但还不会造成进口冲击;汇率变动,提高了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但还没有影响到中国的汽车出口。

从目前的增长趋势来看,汇率变动还没有实质影响到中国的汽车出口。但是我们采用时间序列模型拟合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汽车出口的影响存在至少十一个月的滞后。

采用ARIMA模型研究汽车出口额的结果表明,可以采用ARIMA(1,1,0)拟合汽车出口额时间序列,得到当期的汽车出口额与滞后一期的汽车出口额、滞后二期的汽车出口额高度相关;采用带输入序列的ARIMAX模型研究汽车出口额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国出口汽车价格指数、汽车进口额回归的结果表明,汽车出口额与滞后一期的汽车出口额、滞后四期的汽车出口额、滞后五期的汽车出口额、同期的汽车进口额、滞后两期的汽车出口额、滞后十一期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滞后十二期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滞后十五期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滞后十六期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同期的中国出口汽车价格指数是相关的。

在当前中国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不断延续,中国汽车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必然选择的情形下,正确认识影响中国汽车出口额变动的因素,不仅可以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以增加出口额,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有效参考,还可以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规避风险,降低成本。

尽管目前中国汽车出口势头反超进口势头,汽车出口额不断攀升,然而从图2可以发现中国汽车出口额增速变缓。受国际贸易“J曲线”效应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短期内甚至将促进出口;但在不断升值后,长期内将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汽车出口的效应时滞在十一到十六个月,虽然在惯性作用下汽车出口额不会大幅减少,但是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不强,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低价格上,随着印度等国低价汽车的出口,势必对中国汽车出口优势产生冲击,鉴于汽车产业极高的关联效应和波及作用,必将对中国经济有巨大的破坏力。但反过来看,人民币升值是把双刃剑,虽然为汽车出口企业带来了压力,但是从产业升级、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以及提高外贸出口质量的层面讲,又是一种动力。

有鉴于此,建议政府主管机构加强宏观调控,加快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调整产品结构,在“走出去”过程中从输出产品向输出资本、技术转变。

对汽车生产企业,建议采用结汇汇率相对高的外资银行,报价时采用远期汇率,与合作方商议结算币种从美元改为欧元等来规避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吴秀波:警惕人民币升值增速对汽车进出口业的不利影响,《上海汽车》,2007年第2期。

计志英: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汽车业发展的影响,《统计与决策》,2006第7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