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1 10:06:22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1篇

“游戏”一词是现代语言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很多哲学家及语言学家都常常用它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在这之中,维特根斯坦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位。他是语言哲学的奠基人,在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哲学史上都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他的“语言游戏论”是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代表性理论,以其注重实践性、多样性和规律性的语言观对外语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广泛的意义,更为改善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深层的语言哲学依据。语言游戏[Sprachspiel]这个概念是他在《蓝皮书》里提出来的,是他在考察语言的复杂现象时用的主要分析方法。“语言游戏”是一种把语言比作游戏的隐喻:人们在语言中用词语进行游戏,词语的意义在语言游戏中体现出来,也就是在词语的具体使用中体现出来。维特根斯坦把语言游戏定义为:“把语言和活动———那些和语言编织成一片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在他看来,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语言只有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被理解,像一种普通游戏是一种社会活动那样,语言游戏也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语言总是跟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游戏是“语言的原始形式”或“原始语言”。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语言游戏的意义

面对好奇心强烈的小学生,面对灵活的英语教学,面对丰富多彩的小学英语教材,面对独特的英语文化背景,我们为何不充分利用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对“游戏”最普遍、最浓厚的兴趣呢?英语课堂,尤其是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是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因此课堂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谓“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英语课堂一直处于中规中矩的套路,拿到教材读单词、读句子、讲解课文、翻译,然后背诵,整个程序根本体现不出英语课堂的任何特色,小学生对于本身就比较陌生的英语早早地失去了兴趣。即使存在一些有创造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游戏教学,也只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并没有完善的理论作指导,收效甚微。因此,在语言游戏论视野下研究小学英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1.语言游戏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对英语感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兴趣是注意和理解的先决条件,激发生命有机体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快乐,快乐是激发生命力的一种正常而健康的方式。将游戏有效地实施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够感受到快乐,以快乐的感受引导学生爱上英语,爱上英语课堂。要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说英语,积极参与到会话练习中,且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加表演,提高改编对话的能力。所有的游戏教师都必须根据语言游戏理论精心设计,游戏的内容是学生未知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持续的游戏中反复练习语言,实现知识的内化,比单纯强调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在课堂上,一些活动性较强的游戏,可以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交际能力;一些开放性的游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一些创造性的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充分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从数量上来说,游戏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游戏教学中来,使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数量达到最大值。从质量上来说,游戏能够使学生有效参与其中,独立思考能力达到最大值。在英语课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2.语言游戏是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小学英语老师依然沿用陈旧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学生,他们长期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教师智慧的形成,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这些习惯方式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搬运工”,即把所要教的知识内容从教科书、教参搬到教案上,然后再把教案搬到课堂里告诉学生,一个教学流程就算完成了;另一类是“捆绑式”教学,即对学生的思考、问题解答、整个思维活动进行人为控制、牵制。这两种教师习惯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即使在一些较好的学校有老师避免了以上这两种习惯方式,创造性地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但也只是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理论认识上的不足直接导致实践中课堂教学仍然呈现机械、僵化的局面,并没有充分发挥游戏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教师在语言游戏理论指导下进行课堂游戏的设计和指导,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丰富教师的教学法知识,从而使教师在设计、实施并指导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并提高教师的英语专业化水平。

3.语言游戏是推进英语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

传统英语课堂一味重视语法的讲解和词汇的传授,忽略了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忽略了趣味性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更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实施游戏教学,其实就是要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调学习英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实践、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性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使学习英语的过程变成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大胆实践。游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作为英语学习最有利的工具和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言、感知语言,在参与和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因此,在语言游戏视野下推进游戏教学非常符合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语言游戏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来设置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游戏呢?如何才能最大地发挥游戏的功用呢?

1.教学中一定要有游戏规则,且每个学生都要严格遵守。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理论的第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遵守规则”的相关性。维特根斯坦在他的著作《哲学研究》中说:“遵从一条规则类似于服从一道命令,我们通过训练学会服从命令,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做出反应……共同的人类行为方式是我们借以对自己解释一种未知语言的参照系。”维特根斯坦之所以将语言活动与游戏作比,其目的之一正在于让人们关注两者在“遵守规则”这一点上的相似性,都要有一个“依之行事的规则”。进行任何一种游戏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语言游戏”的进行也不例外。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游戏遵守规则性的论述有两点值得注意:(1)遵守规则的过程是不进行选择的,是“盲目的”,是无需引导的行为。(2)维特根斯坦还坚持认为,遵守规则是一种习惯———“遵守规则,作报告,下命令,下棋都是习惯(习俗,制度)”。语言游戏之所以是一种游戏,不接受游戏参与者的活动是任意的而必须有所规定,语言游戏的参与者必须要遵守这个规定,否则儿童对语词的学习是任意的,因为语词与所指关系是任意的。以上分析可知,语言活动本身作为一种游戏,它就拥有自己的规则。而且处于生长期的小学生,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弱,多动现象比较普遍,如果不在英语游戏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那课堂就会过分混乱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而,我们在英语课堂上设置游戏时就更应该设置好游戏的规则,老师和学生都要严格遵守。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如果发现游戏的进行与当初设想有出入,有不妥当之处,可以边玩边进行修改,以使游戏的规则能够达到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的目的,从而达到游戏教学效率最优化。

2.教学中游戏的设定要尽量与生活形式紧密联系。

语言游戏理论的第二个观点就是与“生活形式”的不可分离性。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普遍形式,与人们的生活形式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语言游戏应该与生活形式密不可分。维特根斯坦指出:“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他提出“语言游戏”的概念,完全不是把语言看作一种静态固定的东西而将之与“游戏”简单相加,而是在于要突出“语言的述说是一种生活形式的一部分”。“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生活形式”包含了“语言游戏”,又不仅限于“语言游戏”;而“语言游戏”是人们生活形式的一部分,有时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语言游戏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孩子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敏感度,注意观察我们的生活,将周边最容易见到的元素加入到游戏当中。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去设计和实施游戏,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更容易理解游戏,更简单地参与到游戏中去,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和收获。比如,在设计对话时要注意情景的设置:和父母去超市购物、和好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和同学周末去露营等等。要把人物、地点、场景都清晰地安排成孩子们熟悉而又喜爱的,孩子们都曾经经历过这些场景,自然很容易地就能融入到老师设计的情景中;而且整个课堂的氛围肯定是相当轻松而又愉悦的。

3.教学中游戏的设定要注意多样性、娱乐性和竞争性。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2篇

摘 要: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语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的基地,因而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成效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方式并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而也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质疑。在此背景下,将语言学理论作为指导对高校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成效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该文就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语言学理论 高校英语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a)-0103-02

我国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开始接受英语教学,可以说英语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的语言类学科。高校阶段的英语教学更注重学生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语言学理论进行的英语教学针对性很强,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体制下“哑巴式英语”的状况,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成效,因而进行相关研究对于促进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语言学概述

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主要是人类语言的相关问题,包括语言的社会功能和生物功能、语言发展史、人类语言规律以及不同语言差等。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较广,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其次才是一门学科,英语本身就是对英语语言的研究,因而也可以将其称作是英语语言学,而语言学的一般理论对英语教学给予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学生英语相关问题也更容易掌握。除此之外,基于语言学理论进行的英语教学还可以提高高校学生对于语言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长远来看语言学理论对于高校英语教学发展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指导意义。

2 语言学理论与高校英语教学

2.1 输入理论与英语教学

高校往往是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而输入理论就是语言学中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理论。通俗来说,就是当学习者置身于略高于其自身语言能力的环境中时,语言能力更容易得到提高,而我国缺乏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因而教师就需要尽力给学生创造适宜的文化环境。语言学习者对该语言文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成效,因而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当注重文化输入的体现,英语学习材料要甄选得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高校英语教学应当培养的是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体系,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输入环境中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2.2 隐喻认知理论与英语教学

隐喻认知是人类语言认知的重要规律,即人们会利用已知的概念和语言来对未知的概念、词汇等进行理解,语言学的隐喻认知理论在英语阅读、听力以及翻译的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大多数的认知域科技、情感、灾难以及文化等的文章中都会应用到隐喻认知,教师需要抓住这一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学生在阅读时遇到关键的词汇不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周围的描述使学生产生联想,从而推测出词汇以及句子的大概含义,结合隐喻认知理论培养学生的联想理解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3 衔接理论与英语教学

语言学中的衔接理论主要是指通过连接、替代、省略等手段来对词汇进行衔接,从而使语篇可以表达出相应的含义,教师可以将该理论应用于学生的阅读以及听力等能力的培养中,让学生在分析句子时通过理解关键词汇明确句子的含义。例如听力对话的句子中出现“pay...check”等词汇,那么对话发生地点可能是银行,“present...cake”则可能正在举行生日聚会,类似的词汇搭配很多,教师要在日常的训练中多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积累。此外,一些阅读语篇的问题和文章也存在一定的衔接,找出这种衔接对于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提高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

3 基于语言学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对策

3.1 提纲式英语教学

简单来说就是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建立一个清晰的提纲,通过骨干式形式的教学,学生更易掌握到英语学习的重点。学生根据提纲可自行在脑内建立出一个学习的思路,可以更多地掌握教师想要传达的语言知识,且不同知识点由于建立了联系,学习的难度也大大下降,因而英语学习的成效随之也会提高。除此之外,提纲式教学也有利于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细碎的知识点本身就比较多,教师如果毫无目的地进行讲解,重点知识点得不到体现,学生的英语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因而提纲式高校英语教学的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有着充分的必要性。

3.2 视觉式英语教学

视觉法是重要的语言学教学理论,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期的德国。将视觉法应用于大学的英语课堂可以对学生的疲劳状态进行缓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英语学习的兴趣。视觉法是将语言学习与我们人类自身认识事物的特点相结合,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总是先整体了解然后才是局部,英语学习也应当如此。例如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先通读文章了解大概的内容,再进行重点难点句子的分析,最后是单词的讲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视觉法和提纲法进行良好地结合,让学生写出文章的架构并对重难点词汇句子用不同颜色标记出来,通过视觉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3 交际式英语教学

高校基础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交际式英语教学就是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语言分为输入和输出,而这两项能力都不是先天就会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锻炼。交际是语言学习者必须迈出的一步,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来说也是如此,高校要将交际能力纳为教学考核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尤其要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尽量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英语,且可以与人进行基本的交流,只有这样,才可以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适应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英语本身的语言类学科属性,充分发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提高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教学的成效。在社会深化改革的大势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也要对传统的英语教学体制进行适当地调整和创新,通过语言学理论推动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进步,同时通过高校英语教学实践对语言学理论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菁华.浅议语料库语言学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意义[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0):130-131.

[2] 李存.应用语言学动机理论对英语课程教学的指导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99-201.

[3] 曹妙丽.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6):78-80.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3篇

1.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高职英语的词汇教学    

2.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外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3.《认知语言学反思性批评》述评   

4.浅论认知语言学框架下以文化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  

5.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网络英语新词构词特征和发展研究   

7.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8.认知语言学对学术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9.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及展望     

10.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11.认知语言学下的转喻研究  

12.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さ)せてもらう”

1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在地铁车站》赏析  

14.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15.对英语存在句的认知语言学解读  

16.试论认知语言学对阿拉伯语词汇语义研究的启示   

17.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时态教学   

18.认知语言学视域下概念化对俄汉成语互译的影响  

19.论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隐喻翻译

20.认知语言学体验观视域下的英语语篇教学探析        

21.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解释英语研究型教学范式   

22.探索认知语言学与儿童早期语言研究         

2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对《在异乡》的解读    

24.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视像与语言的转化的事态把握  

25.认知语言学在日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6.基于认知语言学构架下的高校英语语法教学分析

27.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词汇的文化语义研究    

28.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析英语词汇教学    

29.汉语多义词“手”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30.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31.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观察歇后语  

32.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词块教学   

3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34.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触る”和“触れる”   

35.认知语言学翻译角度下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探究    

36.英语一般过去时的认知语言学解读    

37.论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  

38.认知语言学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   

39.认知语言学文献综述

40.浅谈神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   

41.认知语言学与日语语用含糊现象分析研究        

42.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43.认知语言学框架下以输入理论为依托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44.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4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46.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理解隐喻    

47.从认知语言学隐喻角度对比分析中韩民族认知心理

48.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49.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高职英语课堂情景剧教学研究

50.基于认知语言学对英语多义词教学研究的启示   

5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国际多义实词教学   

52.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5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晒”的意义   

54.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   

5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56.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研究述评    

57.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研究  

58.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9.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汉语介词探究

60.认知语言学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61.试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62.认知语言学对一词多义的解释力   

6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翻译教学理论模型的建构与实践  

64.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中医典籍翻译    

65.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66.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67.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8.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探讨强势文化对翻译产生的影响

69.网络词语“颜值”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70.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  

71.从认知语言学语篇观看汉英翻译补偿   

72.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73.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74.认知语言学角度下日语色彩词的隐喻功能

7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7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李白诗歌《杨叛儿》中的意象翻译研究

77.浅析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78.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79.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80.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81.浅谈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异同  

82.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83.漫谈英语存在句的认知语言学   

84.认知语言学视阈下二语词汇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85.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86.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汉英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87.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大学英语语法与写作课程整合设计

88.认知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89.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师认知发展及课堂教学实践的促进作用  

90.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自然语言语义表示方法  

91.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及其在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92.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93.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课题与反思

94.认知语言学对西方哲学的贡献

9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新词特点研究    

9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英国诗人雪莱诗歌评析   

97.英语新词构建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98.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4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英语电影教学;英语电影教学优势;英语电影教学理论支持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047-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13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实质性的突破,而英语电影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成为突破口。但是目前英语电影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明显处于边沿地带,没有充分发挥出其教学优势和作用,所以有必要强调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价值,促进英语电影教学的研究和应用。本文从介绍英语电影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背景入手,论述了英语电影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分析了英语电影教学的现状,重点探索了英语电影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支持,目的是强调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价值,促进英语电影教学的研究和应用。

1 . 英语电影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背景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中国的各种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学校教育普遍比较重视英语外语教学。尽管学校重视,老师重视,学生也重视,但是英语外语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结果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甚至文盲英语者(不会读写英语者)大有人在。这个令人痛苦的现实不得不令我们英语教师反思。现实当中也有很多同仁开始行动,借鉴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各种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上英语的教学效果与实际上师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之间还不成正比,还有许多有待提高和改进的地方。

以英语学习材料为例吧。现在学校英语教材已经很丰富,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但是,这个选择的优势只是对老师而言,对学生来说,一旦老师确定了教材,那他们就没有任何选择权,只能面对一套教材,机械地、无聊地、麻木地、痛苦地学着英语,难怪只有少数特有毅力和坚持的同学才能学好英语。如何打破这个僵局?经常更换教材?多选几套教材?都是不现实的。那么能否在一个完整的教材系统中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保持教材的时代感和新鲜感呢?答案是肯定的,其中英语电影赏析引入英语外语课堂就可改变或减轻英语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机械状态、无聊状态、麻木状态和痛苦状态。

2 . 英语电影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

电影教学在国外已有较长的历史。它于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英国,1956年英国现代语言协会将电影教学首次引入到语言教学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Tuffs和Tudor等人将电影教学引入到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随后电影教学在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沈渭菊2011:106-112)。英语外语教学中开展电影教学具有五大优点:富于移动性;具有图片和画面;能看到谈话者;融合听觉和视觉;教材专注性(Vanderplank,1993:10-14)。电影最显著的优点是能为每一种充满想象的主题提供讨论和沟通的情境,并且能给学生带来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即使英语能力有限的学生,也能了解影片中发生的事。总之,电影教学可以提供形象的语言材料,展示丰富的文化内涵,保证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以美国电影为例。美国电影可以用于英语教学的优势首先在于其丰富而鲜活的语言以及语言呈现的真实性。中国人学外语最缺乏的是自然而真实的语言环境。美国电影多反映美国人的生活现实或历史,其语言的真实性、生活性、生动性能够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交际场景,能构建一个原汁原味的语言学习环境,为学习者创造一个习得语言的自然环境。而且美国电影作为艺术作品,其语言表达地道、形象,并且能随着时代变迁而及时更新,让学生体验和学会生活中的语言和使用中的语言,让学生有应用所学语言的冲动,学会在合适的场景使用正确的语言。同时,美国电影还使用了大量的美国习语和成语,又因为电影同时提供了使用这些习语和成语的环境,这些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也变得简单而易学了。

美国电影可以用于英语教学的优势还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一门声画结合的时空艺术综合体的美国电影不仅反映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美国的语言和文化,是一本形象、生动、丰富、直观的语言与文化教科书(张菊芳等,2012:1-2)。美国电影反映的是美国的家庭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诸多社会问题,所富含的美国文化元素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是学生了解美国国家历史、地理、风俗、人文关系的重要渠道。在感知美国异域文化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强化对中美文化差异的比较和认识,在中美文化差异的强烈冲击之下,批判地吸收美国异域文化,更好地继承中国本土文化。有了美国异域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的积淀,学生的语言学习会跨上新的台阶。

3 . 英语电影教学的现状

有很多老师从自己学习外语的经历里体会和感受到了英语电影的魅力和作用,也想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有同样的感受和经历,但是,目前在中国英语教学里英语电影教学仍然处于非常边缘的地位。虽然经常有老师把英语电影作为英语教学的辅助材料和手段,课堂上播放电影小片段,或者推荐学生课外看一些电影,但很少有学校把电影教学作为一个正规的教学内容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较少有规模性的英语电影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科学研究,更少有教授参与英语电影课教学与研究,结果使得英语电影的教学优势和特色没有得以彰显,英语电影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加深了一些人对英语电影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地位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

英语电影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之一是,英语电影教学缺乏统一而规范的教材。英语电影艺术长河里电影很多,优秀电影不胜枚举,但不是随便拿一部电影就可用于英语教学。要想选出优秀的教学用电影,需要大量观看和对比,甚至研究,而这是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所以有些老师就一直采用很老的经典电影来进行英语电影教学,虽然说文化和语言内涵方面不存在什么大问题,但是学生不一定会感兴趣,不一定会产生共鸣,所以不一定认可和接受。表现之二是,针对英语电影所选定的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很强,对电影所包含的英语和文化精华的研究和挖掘不够,没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电影所承载的强悍的英语语言和文化震撼力,没有完全体现英语电影之对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表现之三是,英语电影教学的方法单一,基本就是看电影,写影评,模仿表演等,很少有具体而细致的语言与文化习得训练。对于英语电影教学所处的边缘地位以及其所呈现的教学不规范和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有必要从现代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找到有利的理论支撑,以期促进英语电影教学研究和应用,确立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地位。

4 . 英语电影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支持

除了英语电影所富含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因素外,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也支持英语电影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其中建构主义理论、克拉申二语习得假说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体验哲学理论等外语教学理论都为英语电影用于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4 . 1 建构主义理论支持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一定的刺激被个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鉴于此,决定学习的既不是内部因素也不是外部因素,而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完成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对于外语教学来说,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料和语境,促使和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建构,而英语电影恰好能够担当此任。英语电影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和语境,而且通过观看电影习得英语语言与文化的活动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得学生们构建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成为可能。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手段,英语电影进入英语课堂,打破了枯燥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4 . 2 二语习得的克拉申假说理论支持

克拉申认为,人类习得语言的最基本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并提出了“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i+1),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Krashen,1983:63-73)。运用英语电影进行语言输入,就是进行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一方面,电影提供了大量的有意义、有趣味的、有关联的语言材料,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源于英语本土语言与文化的英语电影会提供许多新的语言材料,伴随生动的情节和精妙的语境让学生易于理解和吸收。

克拉申还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学说,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心理上的因素影响着他们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Krashen,1983:63-73)。语言学习中心情放松和感觉舒服会促进语言习得;相反,情感焦虑会阻碍语言习得。英语电影提供的是与现实生活相仿的语言环境,学生所面对的不再是沉闷的语言知识和艰难的语言学习,而是真实、直观的语言实践活动,是一个“英语思维”的理想氛围。而且,英文电影中语言情景的直观性和生活化使学生在心理上轻松地进入较好的联想和认知状态,有效降低了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另外,英语电影里不乏令人轻松的场面、音乐、甚至语言,置身其中,学生不知不觉中就体验到了真正的英语语言应用,习得新的语言应用,即使英语基础很差、没什么学习兴趣的学生也很难置身其外而不被感染和吸引而有所收获。

4 . 3 多元智能理论支持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包括九个要素: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向自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反思智能。加德纳明确指出,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这几种智能,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外语教学和训练使每一种智能都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张莉娟,2011:144-151)。

多元智能理念指导下的外语教学强调能力的感知与能力的沟通,前者指通过触、嗅、尝和看等多种感官经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事物的多种特征,后者指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景体验情感,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英语电影因为所独具的直观特性以及特定的人物情景,可以为学生提供近似于直接的感官经历和情感体验来激活各种智能,学生通过观看就可抓住这种通过英语来认识和感知世界的机会,提高用英语来认识和感知世界的能力,同时习得英语语言能力。

4 . 4 体验哲学理论支持

1999年语言学家雷可夫(Lakoff)和哲学家约翰逊(Johnson)出版了《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提出了体验哲学理论,并将其思想概括为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奠定了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覃胜勇、张长颉,2004: 6-10)。王寅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在国内首先提出了“语言具有体验性”这一观点(王寅,2006:22-27)。李霄翔也提出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需要人类经验才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感知体验导致语言印象的产生从而构成了人类的经验性反思,通过人类的这种反思,人类逐渐地构建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李霄翔、鲍敏,2009:82-85)。英语电影为学生真实而立体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让学生几近亲历般体验到大量形象生动、原汁原味的生活和社会交际中真实的语言,包括语音、语调、语气、手势等,体验英语交际语言在不同场合的语用特点,提高语言表达的适宜性和准确率。

总之,现代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为独具优势的英语电影成为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一员虎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考虑到中国英语教学的大背景和英语电影教学的现状,有必要大力宣传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的应用价值,促进英语电影教学的研究和应用,把英语电影教学从英语教学的边缘地带推向中心地带,实现英语教学改革的真正突破。

参考文献

Krashen, S. D. & Terrell, T. D.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Classroom[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3: 63-73.

Vanderplank R. A Very Verbal Medium: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Closed Captions[J]. TESOL Journal, 1993(5): 10-14.

百度文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DB/OL]. .

霍华德·加德纳. 智能的结构[ M ]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8 .

李霄翔、鲍敏. 大学英语教材中多维信息流建构研究—— 一个基于连接主义和体验哲学的视角[J].中国外语,2009(5):82-88.

覃胜勇、张长颉.Lakoff和Johnson体验哲学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4(2):6-10.

沈渭菊.电影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之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3):106-112.

王寅.论语言的体验性——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提出的语言新性质[J].中国外语,2006(5):22-27.

张菊芳等.精选当代美国电影赏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2.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5篇

一、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特殊性

目前,旅游院校生源较复杂,以桂林旅游学院2014届招生情况看,新生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另一类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对英语不感兴趣,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知识丰富的旅游从业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口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其次,他们需要对中外相关的旅游资源、旅游规划、饭店、旅行、旅游景点、旅游交通等各方面的知识有丰富的积累;最后,旅游专业学生还需要对历史、地理、风俗、文学、宗教、地质、烹饪、建筑等多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旅游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通过各种方式,把各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最大程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的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基于前文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综述和对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特殊性的分析,本人尝试提出在不同理论范式下适合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

1.普遍语法理论范式下习得英语语言知识。尽管对于普遍语法理论人们还有争议,但它提倡的基因赋予人类对语言结构的习得能力在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还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在模拟旅游行业环境下积累训练大量的语言知识,扩大旅游行业知识语料库的输入,结合旅游专业知识进行现场工作状况模拟,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意识在旅游行业知识方面的积累。

2.语言监控理论范式下习得英语语言意识。根据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语言的自然习得过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充足的旅游行业语言环境。老师授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最大限度使学生处在英语环境中;除课本外,老师可用多媒体设备创造与旅游行业有关的语言视听材料,补充有意义、内容生动有趣的旅游故事、外国习俗来扩大语言输入量;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好地应用于旅游行业的日常交际。

3.文化合流理论范式下习得英语国家文化。根据舒曼的文化合流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旅游行业与国内外社会、历史文化联系紧密,在英语学习中应该重视文化教学,因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英语文化方面的内容,注重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让学生以一种开放的思想去接受英语国家的先进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和旅游相关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从事旅游行业工作后的知识储备和业务技能。

4.多元发展理论范式下分层习得英语知识。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考察学生现阶段的语言习得能力,遵循语言发展顺序;同时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推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具体而言,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具体要求和接受能力调整教材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了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照顾了落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个性化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因而,也是促进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6篇

关键词:英汉;对比理论;现实意义

一、在语言中的比较和对比

对比与比较二词是语言实践与研究中的常见字眼,并且这两个词极易被混淆。然而比较与对比作为学科在本质上便有区别。通常对比语言学也被称为对比分析和比较语言学,其是语言学中有着本质区别又有着相互联系的两个分支。两种或是两种以上语言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比与比较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揭示是这两门学科的联系所在。然而,二者的根本性区别在于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的不同。

比较语言学是属于共时语言学的范畴,两种或是两种以上语言常为静态、作共时是其主要进行考查与分析的内容,对其各个层次指出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例如,指出词汇、语法、语音等异同,结合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对这些不同之处的根源进行解释。在研究对象、目的研究重心以及研究方法方面,比较语言学以及对比语言学均存在巨大差异。

对比与比较作为研究方法密不可分。所谓“辨别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的异同”则为比较。在认识与研究事物时,人们是无法离开比较的,另外,比较分析更是解释各类语言现象不可或缺的基础所在。只有利用比较法,才能够充分看出语文表现法的特殊之处和共同之处。要进行对比就必须进行比较,这是因为要想表现出一种事物的特点,就必须要跟其他的事物进行比较才能够显现出来。由此看来,虽然在本质上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有着较大差异,然而在对比中,比较是其基本方法。

因此,作为研究方法的比较与对比,一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对比研究语言时,这两个术语的使用频率都非常高,经常会混合使用。

二、英汉语言对比理论和方法

我国就英汉语言对比这一话题进行着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同时国外的先进理论也为这一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的英汉对比研究不断呈现了理论和方法多元化的局面。目前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理论主要有结构主义理论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等。

1.结构主义理论语言学

结构主义理论语言学认为各个语言元素以某种组合方式进行组合便构成了语言结构。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分层次的形式结构。在语法层面上,语言是由单词、词组、介词短语、句子等组成的;从语音层次上来说,语言又是由音节、语音词、语音段、语音句构成的。英汉语言对比以结构主义理论语言学作为理论指导,主要是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某一对应语言结构层面上将这种结构形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2.转换生成理论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是欧美语言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它认为:(1)语言是创造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获得语言并不是要去学会特定的句子,而是学会分析规律,利用组句规则去理解和创造句子,句数是无限的;(2)语法是生成的,即语法是人类固有、天生所具备的一种特定状态,这种普遍语法的实质就是一种大脑具有的与语言知识相关的特定状态,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具备学习人类任何一种语言的基本技能与特征;(3)每一个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一是深层结构,即句子的句法关系及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二是表层结构,表层结构则表示用于交际中的句子的形式,决定句子的语音等。而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可转换成句子的表层结构,从而被人们理解与传递。

3.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受环境与文化的影响,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语言学比较注重语言的语言环境和交际能力,是一种动态研究方法。我们知道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与文化背景下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可能截然不同。如下面这个例子,一位美国学生向帮他解决问题的中国教授表示谢意,中国教师礼貌客气地说道:“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在汉语文化环境下,这位教授十分谦虚礼貌,然而在英语环境下,学生会认为教授只是出于工作需要才给这位学生提供帮助,教授并没有十分热情、乐意地为学生提供帮助,由此看来,语言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深受环境与文化的影响。

现阶段就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方法也非常多,有宏观与微观的、归纳与演绎的、历时和共时的、定性与定量的、静态与动态的。目前最为广泛的运用要数定量分析法了,总而言之,在对语言进行对比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宏观与微观、历时和共时、共性和个性三方面的结合。

三、英汉语言对比的现实意义

英汉语言的对比通常分为理论和应用的对比,理论的对比可以分为具体理论对比和一般理论的对比,所谓一般理论对比就是利用语言学中的方法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对比,而具体的理论对比则是通过一般对比语言学的方法针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理论对比的目的就是对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合理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且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间的异同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描述,从而确定语言之间的对应的意思或者概念。应用对比也可以分为具体应用对比和一般应用对比,一般应用对比主要是研究对比语言学应用的方法问题和一般理论。而具体应用对比的目的是为某一个具体的应用目的所进行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然后将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情况中。概括起来,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主要具有如下的现实意义:

1.促进英汉两种语言的教学

英汉对比最重要的问题是需要找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处,帮助中国的学生更加了解英语学习中的难、易点,提高学习的效率。早在1947年,吕叔湘就在《中国人学英语》的序言中说过:“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有用的帮助就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英语和汉语的差别,针对每一个具体问题时,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与英语作比较,例如词义、词形、句子结构、语法范畴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国的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两种语言的真实含义,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两种语系,汉语属于一种孤立语,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语言,而英语是带有一定的曲折形式的音义型形态语言,两种语言的表现方式完全不同,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到这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就能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同样,掌握了这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为语言的不同所带来的不便之处,从而掌握一套好的学习方法。”

目前,我国英语的学习仍然缺乏实际有效的经验,尤其是官方教学,更是偏向于理论化,学习效率较低,关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也远远不够,只有加强不同语种之间的对比研究才能够有效地掌握一套外语学习方法。

2.促进翻译理论的建设与实践和机器翻译的应用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英汉互译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经验。翻译是将两种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互传递的文化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翻译在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了硬译、乱译等问题,不仅如此,还出现了西方一边倒的现象,汉式英语,英式汉语屡见不鲜,各种公共场合随处可见,新的翻译理论的产生和翻译学的建立都需要建立在对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同样,机器翻译问题也比较普遍。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机器翻译技术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然而,语言的沟通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而作为一种设定的程序,机器翻译不可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例如,人名翻译,周铜柱,如果是机器翻译则会翻译成Round copper pillars,而真正的英译名字则是 Tongchu Zhou。对于这类情况,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技术可以解决,因此还需要英汉对比研究工作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促进英汉双语词典的编纂工作

英汉双语词典在英汉、汉英教学和翻译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深,各类新词语新句法越来越多,因此英汉词典的编纂工作也越来越频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目前,我国词典的品种和数量众多,这些词典良莠不齐,也不乏上乘之作,但是同样也存在很多低劣之作,词典的质量与编纂人员的知识结构,文字功底息息相关,但是也需要有英汉语言对比的功底,如果要把每一条词语所对应的含义,音标等等标注清楚,编纂人员就必须要充分熟悉英汉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本质特征和异同之处。双语词典的翻译首先就是要找对应的词语,而实际情况中完全符合的对应词语并不多,大多时候都是相对符合的词语,这与英汉两种语言的起源,语言结构以及文化背景等有关,英语和汉语在词性和词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如何找出它们的对应词,对应的程度等都取决于民族文化,这些工作都需要建立在英汉对比研究的成果之上,因此,要保证英汉双语词典的编纂质量就必须要加强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

4.促进现代汉语的研究

早在1977年,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吕叔湘就说过,要认识到汉语的特点,就必须要和其他非汉语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我国从清朝末年开始就掀起了对比研究之风,出现了一批例如林语堂,赵元任,王力等语言大师,改变了传统的以训诂来研究汉语的方式,并且揭示了很多在汉语中长期被人忽视的现象,建立了汉语的语法和词类理论。但是,自从关于语言研究的《马氏文通》问世之后,汉语界引进不断、争论不休。吕叔湘也曾经批评这些研究的理论都是来自于外国,并没有自己的理论,虽说有争论,但是并不是说引进和争论不符合语言对比研究的要求,相反,引进则是为了借鉴和吸收别人的成果,而争论则是对一些不明的问题各抒己见,促进真理的形成,不管是引进还是争论,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必须要实现立足点的转移,找出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得出具体的理论和方法。

我国的英汉对比研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英汉微观层次系统的量化对比研究还不足,应用对比研究还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加强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深入了解汉语的特点,找到汉语和英语的异同之处,重视理论体系的建立,用科学严谨的态度促进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友.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7篇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 英语教学改革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84-01

语言学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用语言学是一门富有生命力的学科,近年来,在我国英语教学改革中应用语言学的运用,有助于深化英语教学改革,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如何应用语言学指导英语教学改革是当前英语教学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概述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内涵

1.1 应用语言学的定义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应用语言学的定义这个问题上,国内外语言学界争论很多,目前,暂无对应用语言学的明确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英国语言学家科德在讨论应用语言学的定义时,十分强调应用语言学的“应用性”,但忽视了应用语言学的“多科性”,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无法全面定义应用语言学。我国语言学家刘涌泉将应用语言学分为两种,广义与狭义应用语言学。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泛指把语言学知识应用于其他科学领域,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专指语言教学。本文所说的应用语言学,是指狭义上的应用语言学。

1.2 应用语言学的产生

应用语言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波兰语言学家库尔特内(J.Baudouin de Courtenay,1845-1929)在19世纪下半叶提出来的,20世纪40年代,应用语言学这一术语在美国语言学界出现,此后很快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密歇根大学早在1946年就开设了应用语言学课程(Engels,1968∶5)。该大学的英语学院在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先锋开路的作用。应用语言学这门学科之所以本世纪40年代会在美国诞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二是外语教学实践的需要。从我国语言学的产生上来看,我国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大约起步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1.3 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多边缘的交叉学科,应用语言学发展的宗旨是探索外语教学的规律。它着重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而外语教学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语言本身的认识;二是如何教语言,其中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法的研究和教学效果的考核等;三是如何学语言,其中包括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学习者的需求,以及学习者的个性特征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等。

2 应用语言学指导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为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在深入了解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应用语言学指导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 学习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教学改革

学习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教学改革,是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与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广大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学习应用语言学理论,大力开展应用语言学及相关学科(如普通语言学、教育心理学等)的理论学习,然后在学习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总结英语教学经验,在实践中,正确的理论将得以证实,错误的理论将得以修正,进而提出比较科学的改革方案,用理论指导教学改革。

2.2 发挥教师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发挥教师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是指要大力开展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使每个英语教师在熟悉应用语言学的前提下,做一些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研究,促进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发挥英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英语教学改革对英语教师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英语教师提高自身英语专业素质的内在要求。对英语教师而言,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督导者,做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有着十分有利的条件,一方面教室是他们的实验室;另一方面学生是他们的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英语教师只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持之以恒,使应用语言学更好地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2.3 加强英语“说、写”的能力培养

加强英语“说、写”的能力培养,在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过程中也必不可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交往也日益频繁,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英语教学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英语“说、写”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英语人才,是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融合发展的具体表现。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大大加强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4 结合教学实际来进行英语教学改革

英语教学改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英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来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在运用应用语言学指导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需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此外,高等教育还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英语教学中主要体现为: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拓宽大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世界文明并从中汲取知识营养。

3 结语

总之,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改革密不可分。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应用语言学指导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应学习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教学改革、发挥教师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加强英语“说、写”的能力培养、结合教学实际来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应用语言学的优势,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肖玲.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203-204.

[2] 严月霞.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能力培养[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205-206.

[3] 许平珍,许爱瑜.虚拟企业教学模式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中的应用[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26-29,34.

[4] 陈静.幼儿英语师资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3(4):143-145.

[5] 王凡.大学英语批判性阅读与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6] 黄冬娇,黄雪玲.形成性评价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8篇

【关键词】二语习得 大学英语 语言体系

一、二语习得理论指导教学的理论支撑

“二语习得理论”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其内涵可简单概括为“除了母语学习之外的其他语言的学习理论。”这是一套相对复杂的理论系统,组成部分不仅包括“二语习得先天论”、“二语习得环境论”,还包括“二语习得相互作用论”。三种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相关缘由和诞生方式。比如,“二语习得环境论”认为语言学习并非是得益于先天性条件的结果,而是取决于学习者所处的外部语言环境。“二语习得先天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一种天赋,是依靠大脑中所固有的语言学习机制来完成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习惯的生成。而“二语习得相互作用论”的认知则与辩证法中的“联系”、“内外因相互作用关系”等原理相似,认为语言习得并非是依靠先天性因素或是外部语言环境的单一作用结果,而是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合力结果实现的一种发展状态,只有当内部元素与外部环境相互融合且频率一致时,才会生成促进语言习得的条件和环境,进而帮助学习者学了母语之外的语言;反之,则会产生一种阻碍的力量。综合上述三类理论观点的作用和比较之下,笔者认为语言学习和个体背景、历史、经历、动机、情感等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语习得理论能否付诸实践、能否实现语言习得能力提升,关键应在其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能否有效融合。

二、二语习得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应用

1.创设语言使用环境,重视英语语言思维培养。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受其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早已习惯汉语语言思维,因而当我们尝试用英语来表达自身所处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或文化表征时,就会不自觉地、不可避免地遭遇语词空白,感觉很多表达方式只懂得用汉语来表述,而无法用英语来表达,进而采用借译或者音译的方法来使之产生意义。如此一来,也就产生了中式英语。直接地说,中式英语就是具有汉语特征的一种英语变体形式。要想纠正这一问题,应重视语言思维的代入,在英语教学中把英语环境作为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创设二语使用环境,把“教”和“学”统一起来,实现英语教学的交际化,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促其锻炼口语的同时提高听力水平。其次,要引导学生明确语言是世界观的载体,理解语言观在促成世界观形成与完善中的作用,进而在语言的形成及系统的应用基础上,促成学生语言思维方式的变异。一言蔽之,语言环境的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习得效果。即,教师为学生营造积极、宽松的外部使用环境,通常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行为,激发学生在语言输入解码――语义构建――重新编码――语言输出等环节的参与积极性,最终达到理想的习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按照学生对英语知识体系产生的兴趣,设计与其相对应的课堂环境,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的。

2.明晰中西文化差异,重视跨文化意识培养。前文已述,汉语与英语的思维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汉语注重辩证思维的运用,而英语更加注重形式逻辑。具体地说,英语在语句表达上,通常是以句子的完整度为主,力求句子整体外形句法和功能的完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从属关系以连词“as”、“although”、“if”、“because”、“while”、“however”等维持句子结构紧致,保障句子和文章的紧凑严谨;而汉语的语句书写表达,则主要以写作者的意念为主体,虽看似松散,但意境十足,句子更富内涵、蕴意。所以,在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教师应重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结合语言材料,普及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英美人的语言习惯,引导学生从认知上正视中西文化上的差异;同时学生也应有意识地对比中西文化,从中摸索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差异,通过不断地实际语言练习,逐渐适应英语语言风格,摆脱“中式英语”的影子。比如,可课后阅读王佐良主编的《欧洲文化入门》一书,该书综合系统地介绍了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宗教等社会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学习与对比,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还有助于在与英语母语的人交流时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对方。

三、结语

二语习得理论是一种基于除了母语之外,对其他种类的语言学习功能、现状以及技巧分析而进行的理论研究,是前语言学主要学说理论之一。但教育理论归根到底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虽能对事物发展产生一定的能动作用,但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本质性、彻底性的改变,学习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的个人学习特点和整体教育情况。因此,广大一线教师仍需坚持学习,反复实践探索,以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和高校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丽.基于二语习得理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4):123-127.

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第9篇

>>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研究 对比语言学观照下的英语长句翻译思维和教学模式浅谈 浅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基于功能语言学的大学英语拓展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生态语言学角度探索大学英语微观生态教学研究 社会语言学观照下的商品品名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照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浅析 社会心理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课的启示 文化互动观照下的双向文化教学研究 浅谈英语语言学及其教学研究 试论运用心理语言学提高专业英语的口语教学 论解释学观照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心理语言学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叙事视角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语言学教学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研究 浅析心理语言学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ala0_1.[2009-12-26

[6] 王德春.现代语言学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7]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