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8 15:44:55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第1篇

关键词 农业产业园区;现状;问题;对策;江苏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51-02

近年来,连云港市各地紧紧抓住国家、省加强农业、扶持农业的政策机遇,将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园区化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规划一批、建成一批产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2]。目前连云港市共有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10 家,其中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3家,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特别是高效设施农业的园区化发展,有效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较好地实现了农业的综合开发、集中开发、集约开发、高效开发[3-4],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1 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1.1 主导产业特色鲜明

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特色、扩大规模,各个现代农业园区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主导产业。

1.2 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10家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98家,其中部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3家,带动农户近3.04万人;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有机食品品牌1个,绿色食品品牌23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77个,“三品”种植面积1.03万hm2。

1.3 服务平台更加完善

10家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建成“三新”展示基地380 hm2,培训中心5 725 m2,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3 900 m2,信息管理中心2 352 m2,产品展示中心3.90万m2,种苗培育中心43.01万m2,农产品冷藏库24.65万m3,农产品交易市场23.39万m2,农产品加工物流6.80万m2。

1.4 科技支撑显著增强

10家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实现自主创新成果19项,制定地方标准62项,新品种示范推广75个(次),新技术推广39项(次),引进应用科技项目28项,入园科研教学单位34家(次),科研教学单位派驻科技人员117人(次),专职农业科技人员275人。

1.5 农业功能不断拓展

在不断提升农业园区的农产品生产功能、科技孵化功能、示范辐射功能的同时,积极拓展农业园区的文化、教育、生态、休闲、旅游等功能。江苏农垦现代农业园区(云台农场)构建的以万亩莲藕为主的水生蔬菜板块,以睡莲为主的水生花卉板块,以农业生态园为主的休闲农业板块,以藕产品为主的休闲系列食品加工板块,以御香采摘园为主的乡村体验农业板块等走出了一条“一产”与“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2 存在的问题

2.1 总体建设水平不高

B云港市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但园区建设水平不高,对全市现代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2.2 资金缺口大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收率低,政府财政扶持对园区帮助十分有限,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科研、生产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

2.3 产业化程度偏低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园区大多以生产为主,围绕主导产业的育苗、加工、物流、休闲旅游等发展不充分,合作社运作不规范、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品牌影响力不高,产业化水平低。

2.4 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存在科技水平参差不齐和科技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抑制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人才匮乏,特别是高层次专业科研人才极其缺乏,现有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等。

2.5 管理机制不规范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园区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规模、轻产业,重行政推动、轻市场作用的现象,管理上简单、松散、粗放,尚未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总体水平和效益偏低。

3 对策

3.1 实施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理念[5],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在强化园区生产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供应链条,发展“六次产业”,形成全产业链。

3.2 加强科技服务,提升园区科技支撑水平

一是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为每一个园区聘请产业首席专家,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服务。二是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兴办科技型经营实体,开展“一园区一专家”挂钩蹲点服务行动,为园区的产业定位、品种更新、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等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开展园区农技人员培训活动,为园区培养一批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农技队伍。

3.3 实施农业功能拓展工程,推动提档升级

一是园区建设要始终贯穿生态农业理念,率先示范一批资源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控制、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一批农业物质产业项目,创建一批有机、绿色等生态农业标志性产品[6]。二是挖掘文化引领功能。利用连云港市山区、海洋、河流、水库、林地等资源,依托丰富的旅游景点、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在规划发展中突出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地域文化风情,创建一批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农业项目。三是拓展生态休闲观光功能。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结合于一体,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提供便利,构建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的产业链,将本属“一产”的农业“三产”化。

3.4 加快园区机制创新,加快推进经营管理方式转变

3.4.1 创新建设管理机制。针对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园区建设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农业经济开发区,按市场化、企业化的运行管理方式,成立相应园区管委会发展公司,并探索将园区的土地、办公用房、交易市场等固定资产以及各级涉农项目的财政补助资金投资形成的资产注入园区发展公司,保证园区建设、发展的可持续。

3.4.2 创新政策扶持机制。设立园区发展专项基金,形成农业园区建设长效投入机制;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突出园区主导产业,配套运作,板块推进。

3.4.3 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园区建设资质准入制度,对入园企业的产业定位、投资强度、农民利益保护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引导入园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协作服务形式,与农户建立密切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通过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得到更多实惠。

3.4.4 建立园区发展评价机制。围绕园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经营管理与效益水平、生产转型与升级水平、科技推广与社会化服务水平、投入保障与支持水平以及I先与辐射带动水平等6个方面,突出重点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水平评价,逐步建立完善园区“动态管理、能进能出”的目标考核机制,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4 参考文献

[1] 徐胜,姜卫兵,翁忙玲,等.江苏省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0(3):465-467.

[2] 徐胜,李德新.江苏农业园区“十三五”科技服务发展思路[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2):538-540.

[3] 辛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与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1,11(11):22-25.

[4] 安林海.镇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309-311.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第2篇

1.发展思路清晰明确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在开发拓展现代农牧产业的思路确定过程中,本着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区域优势和地方经济优势统筹兼顾的原则,组织高、中级农牧业科技人员深入调查研究,经过反复论证筛选,确定了“种植业以甜橙、再生稻为支柱,蔬菜、蚕桑、再生高粱为特色;畜牧业以生猪为主导,白鹅、黑山羊为特色,肉兔、肉牛为补充”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有效解决了现代农牧产业抓什么的问题。实践证明,这个思路是符合县情、农情的,是推动富顺县今后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行动指南。

2.基地规模初具雏形

一是建成县城东南部以代寺、童寺等镇乡为核心的优质中稻-再生稻产业基地,面积达10万亩,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达900公斤以上,部分高产田块“超吨粮”,基地内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400元以上。二是建成以互助、富世、板桥、安溪为核心的4个万亩甜橙产业示范基地,已挂果6800亩,亩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在甜橙挂果前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行间规范种植花生、洋芋、辣椒、榨菜等矮秆作物,亩纯收入达2500元以上。三是建成富世镇海棠村蔬菜高科技示范展示园1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发展无公害蔬菜1.2万亩;东湖楼台村为核心的无公害生姜2500亩;兜山、彭庙镇为核心的无公害辣椒基地3.2万亩;长滩镇外销型无公害大棚蔬菜8000亩。四是飞龙镇蚕桑观光示范基地,已建成基地桑园7600亩,平均亩纯收入达8500元,发展林下养鹅、修建观光步道2.8千米,发展旅游休闲农家乐12户。五是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被列入全国生猪优势产业发展区域规划。年出栏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415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3个。拥有省级龙头企业吉泰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100万头以上,年产值23亿元。六是白鹅产业链基本形成,有年出栏500只以上适度规模养殖户3580户,其中年出栏5万只以上3户。自贡威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年出栏10万只以上生态养殖基地,省级龙头企业自贡锦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具有年加工500万只白鹅生产线一条。七是黑山羊产业被列入全国肉羊优势产业发展区域规划,有年出栏肉羊60只以上规模户1480户,省级龙头企业自贡六顺养殖开发公司年外销15万只以上,自贡六顺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专业示范合作社。八是建成以万寿镇为中心、辐射十二镇乡的肉兔产业带,发展年出栏500只以上达3800余户,其中出栏万只以上兔场8个、10万以上的2户。

3.科技含量日益增强

具体表现为“四个狠抓”:一是狠抓优良品种引进筛选,已从省内外选引柑橘、蔬菜、蚕桑、优质稻、高粱、生猪、白鹅、黑山羊等名优特新品种268个;二是狠抓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普遍推广了水稻旱育秧和强化栽培、高粱保温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猪—沼—果立体种植、动物疫病防控以及农牧产品无公害生产(养殖)技术等;三是狠抓科技人才培养,通过请进来传帮带,送出去进修、考察、从事技术性的劳务活动等形式,已培养种(养)生产能人、科技致富能手1960名、农村创业型人才53名,开展新型农民培训2.14万人次、阳光工程培训1.1万人次;四是注重标准化生产,产业基地内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操作,从农牧业投入品开始实行质量全程监控管理。

4.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的行政领导体系已经健全,县、镇(乡)、村成立了现代农牧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了主抓领导,依托部门和主管人员,拟定了发展方案和保障措施;二是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体系已经形成,县、乡、村分产业确定了专业技术指导小组和专业技术人员;三是产业发展的农牧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各产业均建立了农民专合组织,逐步向专营、集中、配套服务转变。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基地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优势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产品开发打造力度不够,品牌少,基地与农户的利益联系不紧密,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3.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缺乏功能完备的大型专业市场,产业化程度较低

4.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产业基地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直接影响产业提升

5.激励机制不完善,考核奖惩力度不够,基地建设进展不平衡

三、发展的基本对策

1.扩规模提档次

以示范基地、示范点、示范户为重点,鼓励专业大户、业主租赁、承包荒山荒坡,兴建果园、菜园,因地制宜开展适度规模的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扩大基地规模总量。用五年时间建成甜橙20万亩、蔬菜15万亩、优质中稻—再生稻40万亩、杂交高粱—再生高粱6万亩、建优质桑蚕茧基地3万亩;建设12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标准规模养殖示范场和年存栏100头母猪以上的智能化猪场4个,集中成片打造5个黑山羊养殖专业村,发展白鹅养殖专业村5个,启动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同时继续寻求现代农牧产业发展的技术合作伙伴,与国家和省级科研单位、专业院校建立技术协作关系,传授产业开发提升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治理优化特色农产品生产环境,打造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牧产品,并着力开展品牌、商标、包装等无形资产的打造。

2.搞活流通增加效益

一要建立专业交易市场,形成稳定的产品集散地,规范产品批零销售。二要建立健全农民专合组织、培养经纪人,在健全机构、规范行为、强化功能的同时,尽力将每个会员培养成为生产能手、科技能手和营销能手,充分发挥协会上连龙头企业、营销公司、下连农户的纽带作用。三要制定激励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人员、乡镇干部、乡村能人,跨出县门、市门、省门捕获信息、开拓市场。四要在省内外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专卖店、连锁店,建立营销网络,拓展外地市场。五要通过举办各种新闻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形式,全方位加大农产品的推介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

3.突破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具体做法:一是组建一支专职招商队伍,坚持在外地蹲点招引客商到我县投资现代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项目。二是以县委提出的“两化互动、三化并进”为契机,加快建设一个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三是鼓励县内资源消耗型传统企业,搞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增设特色农牧产品加工项目。四是切实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优化软环境,运用贴息杠杆,对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银行贷款,由政府负责贴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加工项目建设。

4.加大投入做强产业

一要积极争取中央、省级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和涉农项目,进一步加大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应用投入力度;二要集中县级财力,把有关部门的项目资金整合扶持农牧业产业发展;三要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加快农牧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第3篇

关键词:农民增收;现状;对策

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增长缓慢,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农村与城市差距进一步扩大,“三农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强力破解“三农”难题迫在眉睫。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虽然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产业化进程,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当前我国农民增收的现状

据调查分析,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已连续7年保持着缓慢增长的状态,农民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其经济增长缓慢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虽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城市生活水平相比,由于农村发展速度低于城市发展速度,农民收入相对呈持续下降趋势。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央曾多次把“三农问题”纳入中央1号文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但由于农村人口多,农民增收能力弱,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导致农民空有强烈的增收致富愿望,却苦于增收无路致富无门,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普遍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家庭人口“三多一少”即老年人多、残疾人多、常年病号多、家庭精壮劳动力少;二是家庭劳动力“三少一大”即非农劳动力少、外出务工劳动力少、有专长劳动力少、劳动力负担系数大;三是家庭经营“三缺一差”即缺市场信息、缺经营理念、缺资金投入、经济效益差;四是家庭收入“三少一低”即家庭非农收入少、家庭劳务收入少、家庭现金收入少、家庭总体收入水平低;五是家庭支出“三多一高”即食品支出多、医药支出多、人情支出多,债台高筑。因此,我国想要改变我国农村现状,最根本的就是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

二、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

(一)农民基数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数量多,13亿人中大约有9亿农民,约占总人口的70%,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异常艰难。

(二)农民增收致富本领不强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土地上的绝大部分属于俗称的386199部队(38代指妇女、61代指儿童、99代指老人),他们自身本无一技之长,又满足于带好孩子、守住房子、填饱肚子,既没能力也没心思增收致富。

(三)农业现代技术装备水平不高

发展现代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乡结合、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新型农业。而现阶段我国农业整体上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与现代农业的要求格格不入。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农民增收困难以及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实现农民增收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起到决定性作用。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并非易事,必须重视农业、关注农民、改善农村。

(一)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是人民的依靠,在破解“三农”难题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要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切实做好引导或指导农业、农民和农村的服务工作,促进农村增收发展。1. 提高农民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亦然如此,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丰富的知识。基层政府可通过建立农民培训学校、党员干部培训、现场试点示范等形式来拓展农民的视野,增强农民致富本领、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2. 选准配强农村致富带头人:政府需对农村领导干部进行调整,让年富力强,素质高,具有领导力、组织力和头脑灵活的人作为领导者,带着其他农民走向富强之路。3. 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制定完善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不断引进有利于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种要素,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确保农民充分就业

1.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让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可利用当地的区域特色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餐饮、销售等行业,充分扩展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发财致富路子。

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以前单一种植业向种植业与养殖业并重发展,拓展农业发展内涵。

3. 加强农民外输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有资料显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4. 加快城市建设,解决农民进城务工问题: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走进城市,鼓励更多农民工进城务工,解决农民工就医、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并在政策上给予尽可能的优惠。

(三)转变财政投入重点,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耕作技术装备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公共财政阳光遍布城乡,让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四)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我国现阶段正面临着农业组织结构松散、农产品加工低端、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1. 科学进行农产品区域规划,建立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形成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格局,将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突出品牌效应和地方特色,培育一批通过国家认证的名牌产品。2. 加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生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让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把分散的农户经营通过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社连接起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改变生产、销售与市场的脱节的状态。3. 推广使用新技术,引导农民采用良种良法,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单位产出,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四、结语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三农”问题更成了我国当前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面对我国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迟缓的现状,要有效解决农民增收困难问题,就要针对我国“三农”现状,切实做好应对措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要求,把广大农村社会建设成为小康社会,使我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农业强国。

参考文献:

[1]王霞,闫永胜,陈淑玲,等.兴庆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初探[J].宁夏农林科技,2009(01).

[2]王晓燕.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基于贵州省黔南州农民增收现状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27).

[3]姜长云.中国农民增收现状及其中长期影响因素[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4).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第4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自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的矛盾问题,如规模较小的农业户与农业现代化的冲突,农业户的收入越来越低的问题,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问题等,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完善,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方式途径来改善这种状况,而应时而生的是推行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是以市场为方向标,结合农业的基本政策家庭承包式经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将其改造成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使之形成系统化的相互联系促进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龙头企业能够带动和连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而形成一种具有一定经营能力和实力的农业产业系统;其经营方式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市场;能达到经营目的,能有效地获取利润,改善农业的市场发展机制和循环系统,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社会化。

一、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普及推广,能有效改善农业的发展状况,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具体来讲就是能够改善现在的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不良状况,提高农业经济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石

就我国的国情来看,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是制约我国经济的重要因素。而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能改善农业生产力的状况,进而促进其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知道,农业产品基本上为整体个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的,其大部分是食物,这就为非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食物,这也就是社会分工的结果。然而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就必然会引发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不仅能促进农业的发展,还能对农业人力物资进行有效的调配,这也就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农业产业化能更有效的推动农村劳动力实行内部转移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经营模式,这就需要通过人才进行合理的优化布局农业产业结构才能实现。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还是处于经济效益较为低下的产业,而要优化产业结构所需要的资金、人力、物力都是陷于被动的,这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点。而农业产业化就能实现这种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农业朝现代化、规模化发展,进而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水平,引导加快农村的信息化程度、提高文化水平、拓展农业市场、建立和发展第三产业,再有效地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农业产业化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岗位

就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状况而言,农业劳动力与所占地严重不平衡,效益相当低下。据调查研究表明,如果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可以耕20亩地,且人数如果限制在只有一亿的话,那么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已接近现代化,而问题在于我国的农业劳动力已经超过了3.5亿,这就严重造成了农业劳动力过剩,再加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其接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如此一来唯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才是正常道路,这就需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这样才能不断地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优化布局农业产为结构、开拓农业生产时序效益,进一步的完善生产经营消费等环节,也就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又反过来促进农业的生产能力的壮大和生产领域的扩大,这就必然可以转移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来为产业服务,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来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性对策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第5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

1.引言

从石器时代开始,农业便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产业,它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其它产业链的发展,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国民的根本。农业机械化则标志着农业现代化的到来,它集成了现代科学的先进成果,同时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要求,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经济快速提高的先决条件,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2.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个农业大国。而我国的农业生产,目前还大部分采用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这就使得产出的农产品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品质和价格上都处于劣势。因此,发展农机化势在必行。

总体来看,我国的农机化发展成果显著。在解放前,中国的农业机械基本为零,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迅猛,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目前,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纳入了法律程序中。“十五”期间,国家出台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一项法规的实施充分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不断加强,我国的农机装备量逐步增加,农机种类逐步趋于多样化、小型化、机动化,农机服务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农业机械化的作业领域从传统的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化农业向设施化农业,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养殖业、畜牧业及农产品产后处理加工业等全面发展,充分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农业机械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改变了传统农业上的“靠天吃饭”的状况,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中国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晚,进而总体的发展水平还不算高,生产结构上还存在许多结构性矛盾,其突出矛盾体现在农机产品结构性过剩、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及发展不平衡,例如:在耕种环节上机械化水平较高,而在收获环节上机械化水平偏低;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则较低。因此,中国农业机械化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发展,才能满足新型农业的需要。

3.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农业现代化具体是指将现代的工业产物、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及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运用到农业中,从而促使传统农业演变为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是具有科学性的生物技术,例如利用科学技术培育各种高产优质高抗逆性的新品种并推广应用,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新的耕作栽培方法及饲养护育技术等。第二是具有更加机械化的劳动手段,具体思路是建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体系,将机械化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与劳动力相结合,实现机械化与劳动力完美配合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入库、加工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第三是具有社会化的生产组织,其形式是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而农业机械化又作为现代化农业科技的技术核心,从而使得农业机械化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例如正在进行的“白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革命,在整个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则决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它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在提高粮食单个产量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初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是基础。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则必须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设备,用现代的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替代传统的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改革开放以后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更加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最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上全力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而要求农机制造业尽快实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发展耕作栽培、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

4.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在稳定和发展农业与畜牧业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通过转化,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输出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农业机械化是主要力量,并通过对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的评估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实现这一个奋斗目标,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为之长期的目标。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共中央给予高度重视,并下发了1号文件,系统部署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大也强调要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针对国内农机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农机企业而言,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若要满足市场需求、吸引用户,就必须把握用户的真正需求,走高品位、低价位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开发热点农机,从而抓住市场的制高点。因此,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必须要走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装备制造业潮流的道路。

4.1 走绿色化产业道路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走“绿色化”产业道路,同时融合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进而达到低能耗、零排放的标准。从政策方面来看,发展节能农机,是“十一五”的重点领域。因此,发展节能型机械,注重技术投入、开发新型产品、减少能耗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从市场方面来看,用户对节能型的农机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机要达到环保要求,二是具有节约能源的性能。这些基本要求在我国未来的农机发展方向中起主导作用。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节能型农机正逐步推向市场,同时也受到用户的高度关注。我国农机企业应该重点发展研制满足水田机械化、旱地保护作业等方面的产品,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业机械设备,真正达到与国家政策、市场走向、用户需求、自身发展同步。

4.2 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从国外农机业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作业方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是发展高效节约型农业的有效途径。在世界农业发达国家中,已经广泛应用了高度自动化的作业机械,这些机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数量和价格上的相对优势。我国农机业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缩小与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装备方面的差距。这样国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农机装备才不会占领我国市场,也不会使我国农机行业陷入困境。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农机生产企业在研发产品时应使产品和高科技兼容,在农机智能化上下功夫。首先要通过优化设计驾驶室、驾驶座、方向动力控制、空调装置等减轻机手的劳动强度,加大操作的舒适性,实现农机系统内按钮操作。其次,要加大控制系统的科技含量,使机手通过仪表装置就可以随时了解农机的生产、安全等技术指标和使用状态,从而使农机产品发挥出最大效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先进加工工艺于农机化设备产品上,实现计算机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系统(RS),高精度的机、电、液(气)一体化等与农业机械化产品的有机结合。

4.3 产、学、研、推、管相结合

要想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和开发,突出关键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着力解决农机科技创新滞后、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减少和淘汰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落后机具,做到产、学、研、推、管相结合;通过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市场拉动,引导农机企业加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和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和良性循环发展的推广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策略,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5.结束语

农业机械正向着智能化、精准化和自动化发展,从而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方向发展,以逐步实现农机作业的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的目标,提高操作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随着世界人口的继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发展是必然趋势,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也会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完善。(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州办事处)

参考文献

[1]王金武,李智.农业机械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J].农机化研究,2007(1):9-11.

[2]周志艳,李庆,臧英.农业机械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机化研究,2007(3):5-7.

[3]伦冠德.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7(5):247-249.

[4]王勇,蔡秀侠,蔡建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1.

[5]孙立群,孙福田.新型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关系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06-25.

[6]宋宜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07. 2.25-28.

[7]石卉.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机化论坛.8-10.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第6篇

关键词:农业发展;差异比较;经验借鉴;中美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美农业发展差异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

收录日期:2016年8月23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党的“十六大”开始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截至2014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77%,粮食产量达到60,702.61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58,343.5亿元,占全国GDP的9.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还相当落后,在农业发展的许多方面存在着错误和不足,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发展的不同方面,比较中美农业发展中的差异,找出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不足,明确美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借鉴美国农业发展中的经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中美农业发展中的主要差异比较

中美农业发展中的差异是多方面的,结合中美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人口现状及土地制度、农产品结构及产量状况、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现代化状况、农业基础设置及科技投入、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重点比较中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差异,以明确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探索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中美土地制度及人口状况比较。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美国的土地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占世界第四位,中美的土地面积相当。截至2015年底,中国耕地面积20.23亿亩,人均耕地1.480亩;美国耕地面积28.23亿亩,人均9亩,约0.6公顷。2015年我国期末人口为13.6782亿人,其中:男性70,079万人,女性66,703万人,农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城市化率为56.1%,农业从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率还在20%以上;而美国2015年的期末人口为3.2136亿人,其中男性人口15,865万人,女性人口16,271万人,农村常住人口5,785万人,城市化率约为82.61%,农业从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率约为1.85%,人均种地约3,000英亩,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在土地所有权制度上,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是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以国家所有制为主,而美国的土地所有制是私有制,国家所占有的土地很少。

(二)农产品结构及参量状况比较。中国的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谷物、高粱、大豆、马铃薯、棉花、油料作物、花生、糖料、甘蔗、蔬菜等。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702.61万吨,其中小麦(包括冬小麦)24,628.84万吨、玉米21,564.63万吨、稻米(早中双)20,650.7万吨、薯类产量3,336.4万吨、豆类产量1,625.49万吨、油料产量3,507.43万吨等。美国粮食总产量约500,000亿吨,美国的农产品种类与中国不同,美国农产品以玉米和小麦为主,玉米约占总产量的80%,小麦约占总产量的10%。但比较人均产量,中美的农业发展状况就完全不同了,2014年中国的粮食亩产约为400公斤,美国同年度的平均亩产为510公斤;2014年中国农村的人均产量约为4,437.91公斤,美国农村的人均产量约为155,588.75公斤,美国农村的人均产量是中国农村人均产量的35.06倍,说明中美农业发展的差距还相当大。

(三)中美农业生产方式比较。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历史背景的影响呈现出差异化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合作社和国营农场为主。大多农村采用低级的家庭生产方式,一些有经济基础的农村开始实行集体合作或农场生产经营方式,在边缘区域特别在、内蒙等地还有规模比较大的国营农场,但我国国营农场的生产效率极低,生产经营效果也不及家庭联产承包。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1950年农场总数为565万个,拥有土地48,600多万公顷(包括耕地、牧场和饲草用地,下同),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86.2公顷。目前,美国的农场大约有200万个,每个农场的土地规模为200公顷左右,农场数量下降了60%多,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全国农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率下降到2%以内,具有很好的农业生产经营效果和效率。

(四)农业现代化状况比较。中国农业到目前为止还处于半手工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中,农业的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特别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下,除了播种和收割以外,其他劳动还是手工为主,致使中国农村的现代化水平相对不高。美国农业在20世纪40年代就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60年代实现了翻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等过程的机械化,70年代完成棉花、甜菜等经济作物从生产到收获的机械化,现在已经把计算机普遍应用于农机以及农业管理,其农业现代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人均种植3,000英亩土地,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最高亩产超过1,000公斤,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农业,在这方面值得我国借鉴。

(五)农业基础设施及科技投入比较。中国的农业基础投入相对薄弱,国家主要投资重大基础设施,主要是水库、道路、山川河流改造等,农业生产的设备及生产环境改造等还需要农户投资,存在基础设施投资不够均衡的现象。其科技投入也有同样的现象,从投资的统计资料来看,中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与科技研发投入总额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不足1%,表现为投入的相对薄弱。美国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1950~2001年投资360亿美元;2014~2023计划投入480亿美元;在技术研发方面,2000年政府的投资为995.6亿美元,转移支出投资2,578.30亿美元;到2012年政府的投资达到1,524.20亿美元,转移支出投资为4,701.14亿美元。据统计,2015年美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在1.5%左右,农业技术研发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在2.8%左右,可见我国农业投入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六)农业环境保护及政策比较。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农村的发展仍处在用污染环境换取收入的阶段。尤其是养殖业发展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在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的压力下,农村环境污染虽受到一定重视,但治理效果还很不明显,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也相对较少。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农业环境保护,主要利用法规手段以及经济手段,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限制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行为,利用税收、信贷、补贴等手段,激励农业生产保护环境。同时,政府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倒“U”趋势形成。

二、美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美国农业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样板,值得我国农业生产及管理人员学习与借鉴。通过以上对中美农业发展中关键因素的比较分析,明确了中美农业发展的差异,这些差异就具体表现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以下通过分析美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归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借鉴。

(一)以完善农业法规和配套体系为基础。美国农业的发展以完善农业法规和相关的配套体系为特征,实现法制化发展。在规范化过程中,定位“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把农业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我国经济发展中,过度追求城市化,对农村的发展不够重视,也缺乏规范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出现农业明显落后的局面。我国农业发展需要借鉴重视农业发展地位以及完善法规体系等,实现农业的稳步发展。

(二)以普遍的家庭农场为发展形式。私人农场是美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也是一个明显的发展特点。美国的农场在发展中收缩,1950年农场总数为565万个,拥有土地12亿英亩,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213英亩;到2010年,美国的农场下降为约220万个,农场占地面积为9.2亿英亩,平均每个农场的面积为418英亩。美国220多万户的农场中,大约有350多万的农业劳动力,每个农场主平均经营400英亩(2,400亩)的土地,每个农场的劳动力平均为1.6个。发展农场,利用现代化手段从事农业生产,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现代化农场生产是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三)全面的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是美国农业的一个明显特点。美国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实现较早,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这是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美国农业已经开始应用卫星通讯、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等高尖技术,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农具以及农业管理,在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上向现代化方向转移。这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借鉴美国农业的经验,尽快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是目前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以技术研发和科学技术应用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美国农业的发展得益于重视科技研发、研发投入以及科学技术应用。美国在长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长期保持高额的科技研发投入,研发支出投入达到农业总产值的2.5%以上,这种高额投入是技术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的农业发展,今后应特别重视科技研发投入,尽快提升科技研发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充分利用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五)始终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的农业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从不同的方面制定环境保护及治理的政策,通过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实现保护生态农业环境的目的,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是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也是其重要特征。要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克服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环境污染预防,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环境才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要在借鉴美国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设计与实施,才能够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农业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世界第一的目标,但在生产效率、生产方式、生产管理、生产效果、环境保护等多方面与发达的美国农业还有很大差距。为了找到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针对存在的不足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本文重点从人口现状及土地制度、农产品结构及产量状况、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现代化状况、农业基础设施及科技投入、农业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比较了中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并结合分析美国农业发展的特点,总结了中国农业发展中可借鉴的对策,对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需要进行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美农业发展差异比较分析以及可借鉴对策方面。限于本人水平所限以及积累的不足,本文的研究还很不完善,今后的研究应重视比较方法的研究以及实际情况的资料比较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促进本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楠.中美农业产业化对比研究及启示[J].产业经济,2015.30.

[2]韩啸,周云.中美农业合作空间研究――基于农业互补性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彭宇文,吴林海.中美农业科技体制比较与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6.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第7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对策应用

0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在贯彻执行,乡村经济发展面领着更加多的机遇,此时就需要能够以正确视角去审视此问题,然后切实的迎合政策,把握发展契机,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

1山东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山东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农业在整个地区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比较高,区域内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长期的农业耕作经验,使得地区农业发展环境处于理想的状态。最近几年,山东省农业经济实力在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结构也在优化,以2018年数据统计为例,区域农林牧渔增加值5272.5亿元,相比较上一年增长3.2%。最近几年山东地区耕地中地下水开采量比较多,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部分耕地的肥力受到了影响,农田沙化现象严重,可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从农作物种植情况来看,棉花产量和油料产量在下滑,蔬菜和食用菌产量在增加,水果产量在下降,园林水果产量也在增加。

2乡村振兴背景下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分析

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之后,山东地方政府也积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实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研判,在此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集中体现在:其一,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在加快。随着农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实施,农业生产力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机械设备,这将为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现代机械和现代生产技术开始快速的与农业生产实践关联起来,继而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得以优化,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山东是农业装备制造业大省和应用大省,截止到目前,山东农机装备制造产品覆盖7个门类,牵涉到的产品有3500多个,有很多知名品牌企业,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4亿kW,占据全国的十分之一,主要农作物耕作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86.53%。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实施的过程中,山东地区还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设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计划每年在此版块投入10亿元,以确保区域农机化转型进入到高质量的状态。其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也会不断调整和改善,这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可以使得农业生产现代化效果不断提升,引导农业经济进入到更加繁荣的发展格局和环境。比如在乡村振兴政策部署实施的过程中,山东潍坊关注粮食产业、蔬菜产业、畜禽产业、瓜果产业、花卉产业、苗木产业集群的架构,以成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和北方农产品流通交易中心为目标,12个县市都有自己的品牌产业,比如寿光是全国蔬菜大棚发源地,诸城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在此过程中,现代种业创新发展迅速,从事种子研发的企业超过19家,培育新品种数量达到188个,去年良种贡献率达到47%,高于全国水平,贡献效益达到495亿元。再者地区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出口的龙头企业数量达到3100家。这些都意味着地区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主动的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些都将使得乡村振兴的基础朝着更加夯实的方向进展。其三,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实施,使得地方政府花费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使用更加先进的农业新技术,如何引入更加多的农业新工艺,继而实现生产方式的创新,使得农业经济转型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这些将引导农业经济创新发展进入到更加高质量的状态。山东构建了以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龙头、19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18个省级农高区为重点、12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为依托,覆盖全省涉农县(市、区)的农业科技园区四级体系。

3乡村振兴背景下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遇到的挑战

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特定问题的同时,还遇到了不少的挑战,在此版块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还不是很高

虽然相比较而言,山东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水平处于比较高的状态,但是距离农业现代化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有,也就是说当前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还是处于不高的状态,这样就可能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与地区机械化推广机制有着一定的关联,仅仅依靠少数农业机械推广者去开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此版块加大投入,以确保现代化进程可以加快,引导农业经济发展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

3.2产业结构的优化深度和广度不够

需要看到的是,农业经济要发展,首先就需要改变以往的产业结构,懂得在新的乡村振兴的战略格局中,抓住机会,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确保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地区的农业优势,规避自身地区的农业劣势,继而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山东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深度和广度还不是很理想,还需要采取更加多维度的措施来实现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3.3农业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不到位

在农村振兴战略部署实施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艺,这是重要驱动力量。但是从当前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地区没有系统的农业技术和工艺推广机制,很多农业从业者的文化程度比较低,难以完全掌握新技术或者新工艺的操作技巧,继而难以顺利的将其使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这样自然会对于农业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效益发挥造成不良影响。当然的技术推广人员也不懂得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做好针对性的推广,继而也会对于推广效益的完全发挥造成不良影响。

3.4农民综合素质需要不断提升

再者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实施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版块的专业化程度不够的矛盾会不断呈现出来,继而影响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在实际调查来看,部分地区的农民综合素质不高,对于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有排斥心理,不知道切实的采取措施来进行优化,这样也会对于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还有部分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投入不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农业生态被破坏,农村居民生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4.1采取措施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准

首先,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正确看待农业生产机械化提升的价值,在此方面积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提升机制,确保农业机械推行环境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积极在此版块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现代化科技推广能够呈现其效果,使得农业机械化手段可以切实的发挥其在生产建设中的效能;关注机械推广服务体系的构建,切实的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农民可以不断的去学习新机械的原理,确保可以迅速的将新机械设备使用到农业生产中区,确保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准可以不断提升[1]。

4.2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农业经济要发展,就需要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符合市场诉求的,这样才能够步入到持续性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的工作有:其一,确保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关注农业产业的创新,确保业态能够被革新,引导农村经济长效发展,使得现代化发展机遇牢牢抓住手上,由此进入到农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状态中去;其二,关注农田水利等多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此方面的投入,发挥科学技术的效能,使得农业生产的环境不断改善,争取建立生产整合加工处理一体化系统,这样使得产业链和价值链可以不断拓展;其三,关注新型农业经营对象的扶持,确保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享受更加多的优惠,继而以更加理想的状态参与到市场竞争,由此进入到更加理想的产业结构格局[2]。

4.3确保农业新技术和新科技能够被充分使用

在农业新技术和新科技使用的环节,也需要进行更加多的投入:其一,关注现代农业生产新型技术和工艺的推广,将此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节点,确保培养更加多的技术和工艺推广人才,他们可以很好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切实的与农民产生关联,确保他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优势,继而妥善的将其使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其二,建立新技术和新科技绿色通道,确保可以迅速的将一些新的技术和科技使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在展现出良好的效能之后,自然会吸引更加多的农户参与进去,当然在此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实际技术应用和科技使用的成本是比较低的,否则就可能影响到新技术和新科技的使用率[3]。

4.4培养更加专业化的高素质新农民队伍

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新农民队伍,也是当前急需要做好的工作,在此版块需要关注的节点有:其一,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培训和教育,可以以讲座授课的方式,可以以参观学习的方式,可以以现场示范的方式,确保他们可以快速的了解对应农业机械使用技巧,农业工艺操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将这些使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区;其二,鼓励农村青年积极回家创业,关注他们的成长,确保对于他们的创业项目给予更加多的扶持,由此使得创业项目可以在更加理想的环境下进行,这对于实现农民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而言,也是很有价值的[4]。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要懂得以理性的视角去审视,在此基础上做好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由此使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更加持续性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张海鹏,郜亮亮,闫坤.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2-16.

[2]霍军亮,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与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1):69-77.

[3]赵洪丹,陈丽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11):123-126.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第8篇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值;发展进程

1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水平及其农村风貌有了显著的改变,但目前中国农业仍然面临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资源高消耗和过度利用、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瓶颈问题,现阶段的农业总体上还处在近代农业阶段,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粮食需求也出现大幅增加,不少国内农产品供求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外依存度大幅提高,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有待提高[2]。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义深远。但是,迄今为止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不多,对农业现代化的量化评价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因此,如何科学的阐述评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构建合理有效的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对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3]。基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以及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并借鉴国内外现代化研究中所建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评价指标和相关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衡量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

2研究方法

目前相关文献对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广泛应用的评价方法有两种:一是单项指标评价法通过单项指标的对比,评价单项指标的发展状态及所处的地位,由此综合判定分析整体水平;二是综合评价法,通过对单项指标进行加权,并进行综合合成得分,以评价对比不同区域的等级次序。由于单项指标评价法对各区域的综合评判不够科学全面,且该方法不能对不同区域间的状况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因此,本文采用两种方法的结合形式来构建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4][5][6]。

2.1指标选取

根据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和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并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构建了农业现代化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7][8]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农业社会系统,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从业人口百分比、恩格尔系数、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管理人员、乡村医疗和卫生人员6个指标;农业经济系统,包括人均粮食产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3个指标;农业资源系统,包括有效灌溉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和农业机械拥有量3个指标;农业环境系统,包括森林覆盖率、化肥施用折纯量和农村用电量3个指标。本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指标赋以权重,具体结果见表1。

2.2标准化处理

由于农业现代化系统评价的指标性质各不相同,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各项指标值为参照值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分为2种类型:

3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方法,得到我国进入21世纪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状况(见表2)。

3.1农业现代化系统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分类系统发展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农业经济系统(2.0045);农业社会系统(1.7394);农业环境系统(1.5862);农业资源系统(1.3161)。

第一,2000―2013年期间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中农业经济系统发展水平提高最快,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年均增长率为7.18%,远远高于农业现代化平均增长率。表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低于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贡献最大,农业经济系统的高速发展也将会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

第二,农业社会系统发展水平稍高于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其年平均增长率为5.28%,农业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均是正向指标,表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是依靠农业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发展水平的拉动作用。

第三,农业环境系统发展水平与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相似,其年平均增长率为4.19%,稍低于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年平均增长率。

第四,农业资源系统发展水平是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系统中增长最为缓慢的,2006年之前都在1左右波动,2006年之后稍有提高。农业资源系统年平均增长率大大的低于农业现代化综合年平均增长率。

3.2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2000―2013年我国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其年均增长率为4.6%,2013年我国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是2000年的1.6434倍。

4政策建议

第一,农业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继续促进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力度,为低碳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持和实际需求。

第二,有害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化肥的施用量为负作用指标,该类指数值越小,说明该指标对低碳农业的限制作用越大。因此,要减少化肥投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生产模式。同时,应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高复种指数,发展不同农作物的套种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徐佩华.试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J].农业考古,2006(6).

[2]隋华杰.在WTO条件下我国农业现状分析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10).

[3]陆世宏.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0).

[4]孔祥智,周振.“三个导向”与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J].江汉论坛,2014(7).

[5]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2010(6).

[6]郭强,李荣喜.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1).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第9篇

关键词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浙江金华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311-01

Abstract Modern agri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ighly developed agriculture. 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Jinhua City was described,and the appeared problems were also analyzed. Based on these,some valuable countermeasures were pnt forward.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current 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Jinhua Zhejiang

相对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以其技术先导性、要素集约性、功能多元性、效益综合性和持续性等为特征[1-3]。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4-7]。近年来,金华市通过政策激励、扶持规模、高产创建、技术培训等措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迅速。

1 金华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 主导产业稳步提升

全市各地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了粮油、特色精品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畜牧、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基地。2015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81万hm2、总产量60.35万t;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91万hm2、产量3.74万t;建成了一批粮食高产示范方和优质旱粮生产基地。全市蔬菜播种面积4.73万hm2、产量102.2万t;水果种植面积4.33万hm2、产量55万t;茶园面积2.54万hm2、产量2.8万t;中药材播种面积6 533.33 hm2。全市肉类产品总产量17.4万t,禽蛋6.5万t,奶7.04万t。

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2015年,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 973家,部级农民合作示范社58家。全市家庭农场3 027家,其中示范性家庭农场29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4余家,带动农户70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以及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正确引导,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

1.3 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依托金华国家农业高科技园区、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等技术平台优势,以及种子种苗工程深入实施,一大批优良品种得到引进、繁育和推广,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全市已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 190万元,设施大棚投入资金1.3亿元,新增农机装备1万台(套),扩增设施农业666.67 hm2,新建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15家,推广机械化插秧面积1.25万hm2、油菜机收933.33 hm2。全市农机总动力266万kW,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65%,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截至2015年,全市144个涉农乡镇(街道)已全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快速检测室,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3.6万hm2;粮食、水果、蔬菜、茶叶、牛奶、畜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有害残留量明显下降,2015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 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创新力不足

当前,金华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偏弱、科技研发滞后、技术成果转化率低、内源发展动力不足,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2 农业规模化程度偏低

农业生产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在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小规模农业生产在农产品成本和价格方面处于竞争劣势,再加上散户无力购买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收入受市场影响波动很大。近年来,金华市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数量有增长迅速,但农业规模化程度仍然偏低,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仍占主导地位,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3 农村从业人员老龄化加剧

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阻碍现代农业的发展[8]。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里,剩余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技术培训较少,过分依赖农业生产经验,忽视了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等问题。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民兼业化更为突出,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华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3 对策

3.1 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推进商业化育种,推动产学研结合,培育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品种。做大做强在省内具有优势的金华猪、水稻、葡萄、中药材、蔬菜、油茶、桂花、杜鹃、铁皮石斛、金线莲等种子种苗产业。加强农作物及种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力推广粮经结合、稻鱼结合等高效生态模式。大力发展多功能、高性能农业机械和连栋大棚、智能温室、立体栽培等设施农业,深入开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农机农(牧)艺融合,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农机化、设施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农业科技集成和创新,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9-11]。

3.2 加速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推进优质粮油、生猪和肉制品、奶牛乳品、水果蔬菜、中药材和食用菌、茶叶、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的标准化基地建设,重点扶持支柱产业链条建设,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主导产业营销网络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主导产业在省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3.3 完善现代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发挥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优势,充分运用华东农交会等平台,围绕金华市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分层次、分类别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基层农业推广骨干;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毕业生到基层农业推广机构工作。完善农业科技人员创业创新激励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创业,规范提升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3.4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

互联网与农业有机融合,加大互联网要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推广互联网技术在农资供应、金融服务、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应用。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数据采集、分析、和服务机制,推动政府、企业信息服务资源的共享开放,实现农业大数据的开发利用。

4 参考文献

[1] 邓秀新.现代农业与农业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1):1-4.

[2] 黄大金,陈良凤,陈烈臣,等.湖南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0(1):152-154.

[3] 靳淑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演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5):95-100.

[4] 徐萍,卫新,王美青,等.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287-291.

[5] 张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8):197-200.

[6] 王雅鹏.推进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2011(4):1-5.

[7] 江晶,史亚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2(5):168-173.

[8] 杨长福,张黎.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5):522-526.

[9] 匡新华,罗列,徐爱琴,等.家庭农场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7):32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