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1 15:26:29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第1篇

云南泸水县具有明显的印度洋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再加之该地区地形地貌的特殊性,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十分明显。犊牛以其较强的地域适应能力,生长速度较快等优势成为泸水县众多养殖户的选择,犊牛养殖已成为泸水县重要的动物养殖增收渠道产业,在犊牛养殖过程中,做好冬春季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简要分析犊牛冬春季节常见的疾病,并以此给出预防犊牛冬春疾病的一些思路,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泸水县犊牛养殖业在冬春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工作。

1 犊牛冬春季节常见疾病介绍

大肠杆菌疾病(亦叫白痢病),是由于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的表现症状是四肢无力、昏迷、衰弱等。造成大肠杆菌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由于初乳摄入不足引起的犊牛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其二,则是由于犊牛牛舍防寒能力弱、潮湿等原因引起的犊牛生存环境恶劣引起的。

腹泻(又称为便秘、拉稀)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类疾病,尤其在大群犊牛饲养时,其发病率超过80%,严重影响了犊牛生长发育过程。常见的腹泻诱因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由于病毒性的腹泻,如常见的星形病毒;其次,是细菌引起的腹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埃希氏大肠杆菌;再次,就是由于犊牛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腹泻,包括不干净的牛舍、母牛初乳不足等。

肺炎也是犊牛常见的冬春季节疾病,病症特征主要是少食、鼻镜干燥、呼吸困难等,多发于初生犊牛。引发犊牛肺炎的重要原因就是管理不当。另外冬春季节常见的犊牛疾病还有传染病、寄生虫病等诸多类型的疾病本文在此不一一列举。

2 管理要点分析

2.1 营造健康的犊牛生长发育环境

通过上文的叙述可以发现,营造良好的牛舍环境对于减少犊牛冬春季节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云南泸水地区冬春季节气候差异明显,做好御寒、防寒、抗潮、通风、日晒等犊牛生长所必需的牛舍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冬季应做好牛舍的抗寒、防潮工作,根据传统经验统计数据而言,冬季牛舍的温度应维持在15摄氏度以上,湿度应在60%左右,可以在有太阳的情况下,让犊牛在太阳下活动。

在春季,由于气温回暖,牛舍中便会出现苍蝇、蚊子等,这些蚊蝇往往携带病原体,对于犊牛的健康生长以及疾病的产生都有着严重的威胁,因此,做好灭蚊蝇工作是春季牛舍环境建设工作的重点。总之,营造健康的犊牛生长环境是预防冬春季节疾病的重要方面。

2.2 做好饲料供给工作

饲料供给工作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母牛的饲养保障工作,其二是小牛的饲养保障工作。做好母牛饲料保障工作能够有效保障母牛的身体素质,提升母乳量,以此来提升小牛的营养获取质量,抵抗疾病的威胁。对于小牛的饲养保障工作,应注意用洁净的抹布擦拭母牛的污物,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小牛而言,人工喂养或者人工协助的形式帮助小牛能够自主吮吸;另外,应对小牛进行补料,半个月左右就可以对其进行喂食一些干青草,一个月以后可以加精饲料进行喂食。做好饲料的供给工作,重点是提升母牛和刚出生小牛的营养保障工作,通过提升牛自身的体质来有效抵抗春冬季节常见的疾病,另外春季作为小牛生长发育的重要季节,通过饲料的有效供给,能够提升其生长速度,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3 加强常见犊牛疾病预防检疫工作

检疫工作是预防和应对春冬季节犊牛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检疫工作具有一定专业性,应从四个方面加强犊牛疾病预防检疫工作,首先,犊牛养殖户应加强与泸水县各地区兽医管理站的合作,能够有效获取到泸水县域地区预防检疫工作第一手资料以及检疫预防专业化帮助;其次,作为普通的饲养管理人员,应对犊牛的健康状况做好日常检查预防工作,本着“早诊断,早治疗”的基本原则,定期进行疫苗注射,一旦发生了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患病犊牛,并对症治疗;第三,为了预防常见的春冬季节犊牛疾病,可以在其饲料中添加一定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例如卡那霉素的服用对于犊牛消化不良疾病的解决;第四,检疫预防工作不是孤立的,应与日常的犊牛私聊供给、牛舍卫生等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在临床上应避免小剂量,长时间预防用药。总之,通过检疫手段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潜在的疾病威胁,应应引起养殖户的关注。

2.4 加强饲养人员日常管理工作

饲养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对于预防犊牛春冬季节疾病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日常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犊牛牛舍的日常清理工作,日常牛舍的保暖御寒、对于光照以及通风等方面的要求的满足;当然,还包括牛舍的消毒杀菌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对于进入牛舍的外界人员应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减少外界传染源以及病原体对于犊牛的影响,同时,应在天气较大的情况下加强犊牛的运动量,通过晒太阳、散步、奔跑等形式提升犊牛自身体质。总之,饲养人员日常管理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应根据泸水县独特的印度洋热带季风气候以及局部小气候特征做好春冬季节的犊牛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第2篇

作者单位:458030 河南省鹤壁市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继2002年爆发的世界性的非典(非典型性肺炎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大流行和后来时常发生的禽流感等流行病之后,人们整日处在不可预知的流行病的威胁之中。但对于流行病的认识并没有太多的进展,原因可能在于:即使在经历了流行病带给我们的这些灾难之后,还是没有人对流行病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报道,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从流行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

1 春季常见的流行病

春季常见的流行病有很多,但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种:(1)呼吸道传染病:如肺结核、风疹、麻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2)消化道传染病: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

另外,春季也是过敏性疾病、溃疡病和心血管病的高发期。

2 春季常见病的发病原因

呼吸道传染病:随着阳气上升,体内阴、阳失衡,气温忽冷忽热等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咳痰吐痰加剧并且春风日盛;室内空气缺乏流通等因素都给结核菌等通过呼吸道感染病原生物的繁衍和感染机体创造了有利条件。

消化道传染病:新年伊始,人们交往日频且防范传染病的意识不强;消毒不彻底以及春季也是病原体增殖和医学昆虫孳生的时期,所以消化道传染病非常流行。

过敏性疾病:春暖花开,杨柳吐絮万物复苏,微生物、花粉、杨柳絮等致敏原容易使过敏性体质者产生变态反应,由此罹患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

溃疡病:春季机体代谢增高、胃液增加,凡此种种,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进食无规律,对食物冷热不忌等都易引起或诱发溃疡病。

心血管病:春季,人的情绪处于旺盛期,加之春寒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体内脱水而血液黏稠,易引起心血管病。

3 春季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3.1春季常见病的预防预防外感:春季气温不稳,风雨多变,体弱者要注意保暖防风寒;多食醋、蒜之类有助于预防外感。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避开花粉等过敏原,外出最好戴口罩。

增强体质:主要是多参加户外体力活动,包括各种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调节情绪:春天宜酌情增加一些富含苯乙胺、咖啡因的饮食,诸如绿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这些食品能兴奋神经系统,消除疲劳,防止“春困”和情绪低沉。另外,处事不要过激,力求心平气和,情绪安定。养鱼、赏花、垂钓等都可调节情绪,怡情养性。

采取必要预防措施:在天气多变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对一些慢性病进行预防性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结核病、风湿病以及精神病等疾病的患者在春季不宜停药或减药,而需要强化或做必要的调整,严防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家长应及时为孩子接种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不要随便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一旦发生有关病情,要尽早到医院妥善查治。

另外,注意居室环境的清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公共环境卫生的保护、健康饮食…和适当使用一些有利于免疫力增强的中草药等都在流行病的预防中都有很大的作用。

3.2春季流行病的控制 控制春季流行病应从流行病发生的三个基本环节人手,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就此三个环节,要根据不同的疾病流行特点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3春季常见病的治疗对于疾病的治疗,要根据所确诊的疾病的情况选择合理药物和治疗手段进行治疗。治疗疾病时要强调及时发现、及时准确检查、及时治疗、及时细致的病情分析与上报,这是防治和控制流行病恶化和蔓延的关键所在。

4 结语

就人类经历过的对人们造成很大影响的流行病来看,预防和控制流行病的发生是消灭传染病或最大程度降低传染病损害的关键,而预防和控制的根本在于以下几点: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第3篇

关键词:鸡病;防治措施;春季;管理

随着春季的到来,许多病菌与病毒也开始复苏与传播。 如果饲养条件差,管理水平低,鸡群常处于缺氧、低温、高湿、高氨、高二氧化碳的恶劣环境之中,特别是初春季节,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对鸡群产生较大的应激,继而抗病能力降低,易患各种传染性疾病。以呼吸道及肠道疾病多发,如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维生素 A缺乏症、鸡球虫病等。所以在此季节加强鸡的饲养管理与疾病的预防,成为首要问题。具体管理与防治措施概述如下:

1 做好饲养管理

春季气温升高,微生物繁殖加快,依据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鸡的饲养管理,舒适的环境不仅能使鸡获得最大的生产能力,而且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外,特别要做好保温、通风,消毒等工作。

1.1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鸡的生长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也相应增多,特别是春季湿度大,鸡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球虫、葡萄球菌等,并造成流行。

1.2 通风 应避免因为气温升高就大幅度调整进风口大小及风机开启数量,有温控仪控制风机的鸡舍可以每周调整1次,每次调整不宜超过1℃。

1.3 消毒 加强卫生消毒,在鸡病防治工作中,消毒是首位。特别是因冬季注重保温舍内存留较多灰尘等有害物,因此应加强对舍内卫生清理消毒的工作,首先饮水管可用高锰酸钾每周消毒一次,带鸡消毒应适当增加水量。再次鸡舍要进行定期消毒,一般是每周 2~3 次,在鸡群发病时要增加消毒次数。鸡出栏后要及时清理鸡舍内外的鸡粪,并对鸡舍内外以及器具进行彻底消毒、冲洗。鸡粪要进行生物热发酵消毒

1.4 育雏温度调整 温度是影响育雏阶段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度过低易引起鸡发生呼吸道疾病和扎堆死亡。春季育雏第 1 周温度一般控制在 35~36℃,以后每周降低 2~3℃。根据鸡的反应适当调整温度,温度过低时鸡只尖叫聚堆,过高鸡只分散并喘息,温度合适鸡只分布均匀。

2 加强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防病保证,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是鸡群健康的重要保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然后落实每项免疫接种工作。要保证免疫的确实有效,应据抗体监测结果及时补免。密切关注鸡病流行趋势及周边疫情情况,必要时增加免疫项目、次数及剂量。

2.1 正确免疫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合理制定免疫程序,严格地挑选疫苗,通过正确的方法与途径对鸡只进行免疫接种。

2.2 疫苗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疫苗品种应与鸡群的日龄相符;各种疫苗的接种方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应按照说明进行接种;疫苗的稀释应用专用的稀释液或蒸馏水,稀释好的疫苗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注意疫苗的存放;进行滴眼、滴鼻免疫接种前后各 24 小时不要进行喷雾和饮水消毒。

2.3 疫苗反应期 育雏期间活苗免疫较多,各种活苗免疫都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每个养殖场免疫程序相对固定,可建立鸡群健康档案,找到疫苗反应发生的时间规律,提早投药预防,避免因疫苗的免疫反应继发(支原体、大肠杆菌等)呼吸道病的发生,重点关注进雏后2~3周和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免后反应。

3 药物预防

定期进行药物预防,病毒性疾病一般是通过疫苗的接种来达到预防目的,而大部分细菌性疾病则要依靠药物的定期投放预防。春季流行的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鸡的日龄与环境有很大关系,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订不同的药物预防程序。如沙门氏菌病易发生于育雏鸡;慢性呼吸道病多发于30~60 日龄;大肠杆菌病多发于 20~40 日龄;球虫病多发于 15~60 日龄等。所以要依据鸡各日龄、各饲养阶段易感染的疾病,适时投放药物以达到预防目的。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期的投药:

3.1 气温突变期投药 春季气温变化较大,除早晚温差的影响外,冷暖空气的交替作用常造成气温的剧烈变化(大于10℃),这样就会给鸡群造成很大的应激,养殖场应关注天气预报,提早做好准备。

3.2 转群应激期投药 在培育后备鸡过程中,转群工作是不可避免的,鸡只在转群时会造成很大应激,各种免疫应避开在转群前后3 d进行。转群前2 d投喂抗生素和多维降低应激影响。

3.3 季节性投药 春季流行的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等,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大都与日龄和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用药预防程序。如:沙门氏菌病易发生于育雏鸡;而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易发生于冬春季等。正确安排用药时间必须首先了解各日龄、各饲养阶段易感染发生的疾病,适时投药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4 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经常观察鸡群,尽早发现疾病可以尽早采取措施,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早期觉察疾病的发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观察 每天检查鸡群(最好在早上),注意观察症状特别是鸡群精神,活动性及粪便状态;每天鸡群采食量的观察,一旦剩料较多,可能有一定数量的鸡发病。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第4篇

春季容易流行的疾病主要有八种,需要特别加以防护。

溃疡病春季机体代谢增高、胃液增加,凡此种种,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引起或诱发溃疡病。溃疡病人应合理膳食、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防寒保暖、稳定情绪。

过敏性疾病春暖花开,杨柳吐絮万物复苏,微生物、花粉、杨柳絮等致敏原容易使过敏性体质者产生变态反应,由此罹患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

心血管病春季,人的情绪处于旺盛期,加之春寒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体内脱水而血液黏稠,易引起心血管病。应注意保暖、补水,稳定情绪。

甲型肝炎凡出现发热,吃不下饭,感到恶心、呕吐、乏力、面黄、小便像浓茶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检查是不是甲肝。

结核病随着阳气上升,体内阴、阳失衡。机体免疫力下降,结核菌可能乘虚而入。

流行性出血热突然畏寒,继之高热、面红、胸肩部红,伴有头痛、眼眶痛、腰痛和皮肤出血点的病人,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痛失抢救良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现突然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惊厥和皮肤有出血点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风疹此病多发热,体温不太高,1―2天后面部、颈部皮肤出现淡红色疹子,在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无疹子。确诊的病人应隔离治疗。

春季防病至关重要。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预防:

预防外感春季气温不稳,风雨多变,体弱者要注意保暖防风寒,多食醋、蒜之类有助于预防外感。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避开花粉等过敏原,外出最好戴口罩。

增强体质主要是多参加户外体力活动,包括各种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跑步、打球、做操、打太极拳、郊游等。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第5篇

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婴幼儿。此疾病

>> 冬春季节,谨防疱疹性口炎 冬春季节防控猪传染性胃肠炎 冬春季节发生冻害的可能性与频率研究 冬春季节,儿童过敏性鼻炎防与治 冬春季节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体会 嘉祥县冬春季节气象性灾害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冬春季节防流感 冬春季节易得流脑 冬春季节话气胸 冬春季节防风疹 冬春季节防流脑 冬春季节话流感 小心疱疹性口炎 冬春季防治疱疹性口腔炎 冬春季节话说猫眼疮 冬春季节,宝宝严防“流脑” 冬春季节消防安全须知 冬春季节 当心“诺如”来袭 冬春季节幼儿需留意麻疹 冬春季节防治肺气肿(喘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冬春季节,谨防疱疹性口炎 冬春季节,谨防疱疹性口炎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陈红娟")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说说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婴幼儿。此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尤以季节更替时多发,比如临近的冬春换季时节。

这种疾病有传染性,一般通过口、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黏膜、眼角膜等部位感染,大多是因为接触了含有单纯疱疹病毒的分泌物(如唾沫、飞沫、疱疹液)或病损部位。孩子吮手指、咬玩具、在幼儿园共用器具等都增加了感染的概率。特别是在密集的环境中传染性更强,比如托儿所或幼儿园里有一个孩子得了这种疾病,那么其他孩子就很容易被传染。

有的爸爸妈妈说,最近我家孩子没怎么出去,放假了也没有去幼儿园,怎么也会感染呢?这有可能是大人从外面携带回来的病毒,大人是病毒携带者,或者是衣物被病毒污染了。因为成年人抵抗力比孩子强,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有的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微不易察觉。但孩子抵抗力弱,感染病毒后不久,疾病就发出来了。 疱疹性口炎的识别

单纯疱疹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有一小段潜伏期,常在一周以内。一般初始是全身症状,比如发热等,然后,口腔出现症状。但因个体存在差异,有时是全身和口腔同时出现症状,有时是全身症状出现后2~3天,再出现口腔症状。因病毒在潜伏期时,孩子就会出现全身症状,但口腔内无明显病变,爸爸妈妈可能会误认为感冒。而当看到孩子的口腔里有成簇的小水疱时,爸爸妈妈会非常担心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下面,通过该疾病引起的全身和口腔症状变化以及孩子的行为表现,来帮助识别。

1.症状变化。发热、牙龈红肿是刚开始最常见的症状,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牙龈渗血、淋巴结肿大。然后,口腔中会出现针尖大小的水疱,水疱一般发生在上腭、两颊、齿龈、舌面、舌腹、口底黏膜、口周皮肤(如嘴唇、口角)等部位。小水疱大多成簇聚集,少数散在的单个也有聚集迹象。水疱很容易破损,形成溃疡。

2.行为表现。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刚出现水疱时,还不是特别痛,因为表面有一层疱膜。等孩子哭闹或说疼时,说明水疱已经破了,形成一个个溃疡面,会非常痛。由于疼得口水、食物难以下咽,小婴儿会出现流口水、拒食、哭闹、晚上睡不好觉等行为,大一些的孩子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就会跟爸爸妈妈说嘴巴里疼,流口水的现象相对小婴儿好一些,但严重时也会流口水。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

Tips 疱疹性口炎和手足口病的两大区别

感染的病毒不同。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而手足口病则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最多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

出现水疱的部位不同。疱疹性口炎的水疱出现在口腔及口周皮肤。而大多数手足口病

患儿手、足、口三个部位会同时长出米粒大小的水疱样红色皮疹,有的臀部、附近、膝盖等处也有出现。 居家护理的5个要点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发热、拒食、哭闹、说嘴里疼等情况时,要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病毒引起其他并发症。若孩子高烧不退,需要内科和口腔科联合起来治疗。疱疹性口炎的病程一般为1~2周,除了及早发现和就医外,良好的居家护理能帮助孩子减少不适,早些恢复。

1.发热护理。给孩子多喝温开水,洗温水澡,或用温水擦身,有助于孩子退热。但冬天气温较低,洗澡时需注意室温和减少时间,以免感冒。当孩子体温达到38.5℃及以上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退热药,同时配合物理降温。

2.口腔护理。多饮水,注意口腔清洁,大的孩子可以自己漱口,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帮他局部清洗。为缓解疼痛和消炎,漱口或局部清洗也可遵医嘱用专门的口腔护理喷剂。例如饭前给孩子口腔喷止痛的喷剂,吃饭时疼痛会减轻一些;饭后用有消炎效果的漱口水漱口,视水疱破溃的情况也可以喷促进溃疡愈合的喷剂。如果孩子口腔溃疡得较严重,为避免败血症等疾病并发,建议遵医嘱使用一些药物护理。

3.饮食护理。孩子因为嘴里痛拒食容易引起水分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在患病期间,注意饮食清淡,以有营养易消化的软食为主,比如稀饭、鸡蛋羹、面条等,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C)。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吃油腻的食物,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也不要吃,如羊肉、牛肉。

4.环境消毒。若幼儿园里出现有感染的孩子,就要及时隔离和对环境消毒。在家里对孩子的玩具要定期清洗、晾晒或消毒,天气晴朗时,开窗通风,多晒晒被子。疱疹性口炎有传染性,孩子在患病期间抵抗力更弱,避免或减少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一方面是保护孩子不被其他细菌、病毒进一步感染加重病情,另一方面也是保护他人不被传染。

5.注意观察。父母需留意,孩子在家应多休息,同时,如果孩子出现反复发热,常规退热效果不佳,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带孩子复诊。 做好预防,远离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会让孩子非常难受,严重的还会引起相关并发症,且这种疾病发过一次之后不是终身免疫的,若再次遇到病毒,抵抗力不强的孩子还是会复发。尽管此病有点顽固,但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预防。

增强抵抗力。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给孩子吃的食物要煮熟、煮透。平时天气较好时,多带孩子锻炼身体。孩子体质增强了,也是预防其他疾病的关键。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要纠正孩子挖鼻子、吮手指、咬东西等坏习惯,养成勤剪指甲、勤洗手、每天清洁口腔和脸部的习惯。特别是父母带孩子去过儿童乐园等公共场所,要及时给孩子洗手,最好更换外衣。同时,父母下班回家后也要洗手、更换外套后再抱孩子。

定期清洁孩子的日常用品。孩子的被单、衣物、毛巾、手帕等要经常清洗、晾晒。玩具、水杯等要定期清洗消毒。同时,注意居家环境的清洁,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干净的家庭乐园。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第6篇

发生在老刘身上的这种疾病现象,医疗气象学上称之为气象病或季节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以及部分皮肤病等患者,对季节变化或异常气候特别敏感,症状往往出现在天气变化之前,所以,人们常称这些病的患者为“气象预报员”。

研究表明。季节病的发病率、发作期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倾向,在季节交替时最易发生。如冠心病、脑溢血的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夏季很少;支气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时节发作;慢性肾炎、溃疡病多发生于11月至翌年3月;幼年型糖尿病7~8月发病率最低,而11月则显著增高;据观察,58%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在三天前预感天气的变化,尤其对寒潮的入侵更为敏感。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的俗谚“菜花黄,痴子忙”,说的也是在每年春末夏初的季节转换时节,精神病容易发作。

为何季节交替时容易旧病复发,这当然与气象条件的变化对人的生理影响有关。就以深秋为例,由于北方寒流同南方的暖空气展开了“拉锯战”,天气便阴晴无常,忽冷忽热,湿度也变化较大,常常是热几天冷几天,晴朗几天阴雨几天。即使是某一个晴日,也是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早晚和夜间气温较低,尤其是凌晨4-5点,气温降至最低值,比中午时分要低10度以上。温度、湿度变化幅度过大,对人体健康是有影响的,常常会诱发和加重一些慢性病症,如气管炎、冠心病等。

季节交替时节,怎样预防旧病复发呢?

(1)预防旧病复发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消除病灶,做到“无病可发”。对那些很难根治的慢性病也要积极治疗,以减轻病症。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第7篇

【关键词】小儿;疾病;呼吸系统

小儿由于本身机体和心理功能发育的不完善,常常容易患病,而儿科门诊所收小儿病人多为呼吸系统疾病[1]。常有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在此基础上治疗不理想会发展为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所以针对小儿疾病一定要及时了解疾病的动态和发病原因等情况,本文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主要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季节小儿所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入选条件为:年龄为0-14岁,经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不是由其它疾病并发呼吸系统疾病。

1.2方法运用四川美康医药开发公司开发的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工作站进行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四季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统计分析。

2结果

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占74.9%和54.1%,其中第一阶段呼吸系统患儿5213,第二阶段4389例。

2.1患儿呼吸系统疾病情况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以及其它如:咽喉炎、气管异物、先天畸形等。

肺炎(分别占24.2%和15.1%),是我国住院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常发疾病。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引起肺炎,而且发病存在着季节规律,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冬及冬春等交替时,正是气候变化的时候。这个时期由于天气温度低,低温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从而使细菌、病毒、灰尘留于体内,进而引起感染至肺炎。小儿肺炎的病因在当代还不清楚,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加严重,这也导致中国治疗方案日益增多,治疗的盲目性、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及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医生根据病情综合判断小儿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确报治疗的合理性。

2.2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呼吸系统疾病的32.5%和29.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占90%以上,其余一般为细菌性感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一年四季中冬季病毒繁殖速度最快,相关报告发现冬天是发生感冒频发期,同时发现当气候变化很大的时候感冒的概率也会提高。感冒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治疗,但是更主要的是加强预防,多喝水,保持空气畅通和清洁,注意身体表面的温度[2]。

2.3支气管炎和哮喘(两阶段分别占26.5%+10.1%和24.5%+9.5%)大多数的患儿第一次发作在4-5岁左右。发病机制不明,暂时认为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哮喘与季节有很大的联系,在温度突然变化时容易发作,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也是一种刺激方式,所以在春冬交替时容易发生。由于小儿发生的概率不高,所以治疗很不规范,没有规范和标准的治疗方案,刘昌玉等通过100例哮喘患儿进行追踪观察得出结论:秋季哮喘急性发作率最高,其它季节无明显差异。

2.4其它(分别占16.8%和31.2%)急性感染性喉炎,特点是其发作快,常伴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出现,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严重可以并发喉梗阻有生命危险,1-3岁幼儿常在春冬季发生[3]。

由于小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当于成人,所以在生活上要密切注意小儿的行为,防止小儿发生意外如:吞花生进入支气管,其他气管道伤害等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按年龄分从出生到28天(新生儿期)、≤3岁(婴幼儿期)、3岁到6岁为学龄前期、6岁到14岁为学龄期,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时段进行比较,详见表一、表二。

由上表可知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

3讨论

小儿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自己身体免疫功能尚没发育完全,所以容易感染和患病,所以做好疾病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预防药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行母乳喂养,因为随着小儿的机体发育和成长,对营养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母乳是公认最营养的小儿喂养方式,第二多进行日光浴,日光浴不仅可以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促进小儿钙剂的吸收,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要求,第三是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注意双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和通气的顺畅,经常对口腔鼻腔咽部进行护理,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第四避免去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小儿的体质差,免疫功能差,容易感染,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经常更好衣物,尿布。第五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按国家规定进行疫苗的接种,像白喉,百日咳等从而提高小儿呼吸系统的免疫力[4]。

本文总结小儿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同时提醒学者注意小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的和谐发展,保护小儿的生活环境,提高小孩免疫力,科学防治小孩呼吸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1]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

[2]赵顺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5).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第8篇

一、食补养出好身体

春天里,万物欣荣,生机蓬勃,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很不稳定,饮食调养就很重要。下面饮食调理法,以食养为原则,能让你对症下药,食补养生。

1.养阳。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2.养阴。阴虚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常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这些均有养阴益胃之功效。阴虚内热体质者,可选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3.养气。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春季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升发。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可常食用葱、荽、豉、枣、芪等,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4.养脑。春天,肝阳上亢的人易头痛、眩晕,这就是中国医学所说“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其饮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另外,还可用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5.养脾。中医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6.养胃。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吟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气体导致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采用上述蜂蜜疗法。

7.养肾。春天气候舒爽,是肾功能不佳患者养肾与调理的好时机,此时服用强肾配方与固肾药膳,对肾功能损害初期的疗效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调理,饮食以清淡甘味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苡仁、黄瓜及香瓜等。

8.养“热”。早春时节气候仍很冷,寒冷刺激甲状腺,可引起功能亢进,消耗热量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另一方面,人体为了御寒也需要消耗热量来稳定基础体温。所以早春期间的饮食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可选用糯米制品及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以及时补充能量。

二、五大疾病春季易复发

俗话说:“百草发芽,百病复发。”早春3月,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人的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容易趁机而入,若不重视保健,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专家提醒,下面五大春季易发疾病需要注意。

1.流行性腮腺炎。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之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

预防措施:被患者污染的食物、餐具需煮沸消毒,出门戴口罩,可做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办法。

2.麻疹。这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接触病毒后90%以上均会发病。它的传播途径是: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家属接触。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逗留,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呼吸道病毒感染。如肺炎。

预防措施:要尽量减少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停留,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增减衣物,加强体育锻练,注意劳逸结合,合理饮食。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皮疹、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4.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初春季节的气候反复出现“倒春寒”,虽然冰冻开始消融,但人们的体表感知温度还是很低的,如果此时没有足够重视保暖,冷刺激会使人的血管收缩,还会增加人的血液的凝聚性,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预防措施:初春季节要注意保暖,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的人要减少早晨和夜晚的户外活动,特别要稳定血压,适度改善血液粘滞性。

5.胃肠性疾病。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肠炎、结肠炎等。春季一到,人们胃口大开,过多进食生冷硬的食物,同时腹部受到寒冷的刺激,胃肠血管痉挛,胃肠壁血液及营养供应受阻,削弱了胃肠自身的防御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预防措施:春季要适度保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三、调养精神防春困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万象更新,在调养精神方面,也应顺从自然,重点放在一个“生”字上。在春天里,人的意志当顺应生发之气,此时要力戒动怒,更不要情绪抑郁,思想上要豁达开朗,心胸宽阔,身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发出来。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不常生恼怒和忿恨,保持乐观情绪,则精气不易耗散,脏器不易老化,形体不致衰惫,自可祛病益寿。

而春天里风和日丽,人在感到舒服爽快的同时,又会产生困倦和思睡,加上春夜要比冬夜短,使人感到“春眠不觉晓”,困倦无力,精神不振,这些现象中医叫做“春困”。

“春困”不是睡眠不足,也不是病态,而是“生物钟转换”――人体不能适应气温升高的环境变化,体内发生了“血液重新分配”生理变化所致。那么怎样才能预陟春困呢?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第9篇

民间有俗话说:“春天猴儿面,一日变三变。”在一年四季之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当数春季。白天有时虽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可往往来一次冷空气,又让人感觉“春寒料峭”,这种“善变”的天气使人难以适应。初春时节,这种气候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倒春寒”现象。

春季是冬季和夏季的过渡季节,在冬季控制我国大陆的高压,此时逐渐被低压所代替,高压则慢慢占据海洋。高压区的夏季风,则开始慢慢由海洋向内陆推进;而内陆的冬季风也不甘示弱,冷暖气团相互拉锯,导致气旋与锋面活动十分频繁,气流不稳,因此造成了春天多变的气候。此外,冰雪冻土的融化过程又需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因此使得地面温度不可能上升过快,所以人们有时会感到很冷。“春天冻人不冻水”,也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加之春季多风,空气往往十分干燥,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会乘虚而入。因此,春季是流感、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百日咳、气管炎和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流行或者容易复发的季节。此外消化道溃疡、慢性腰腿痛、精神疾病等,也常因春天气候的变化无常诱发或加重。

老年人,由于体内产热能力较差,抗病能力下降,而且循环系统已不像年轻人那样正常,所以最易受到“倒春寒”的危害。寒冷地区若春天室内暖气供应不正常,或防寒保暖加减衣服不及时,血压波动增大,最易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

由此可以看出,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预防“倒春寒”的威胁,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是春季保健的重点。

1 穿衣勿忘春捂。

“春捂秋冻,不生百病”,这是前人总结的春季保健重要经验。春天乍暖还寒,所以早春时期一定要重视防寒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不可过早地脱去冬衣,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更要注意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应以自感不冷而且身上无汗为宜。’

2 合理调节饮食。

春季阳气上升,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清淡可口,宜选辛、甘、温之品,适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花生、大枣、豆制品、胡萝卜、菜花、柿子椒、葱、芫荽、黑木耳、香菇、香蕉、苹果等,还宜经常饮些淡茶。这些食品不但有助于春阳升发,还有利于防止春困的发生。茶中的茶色素可有效地对抗纤维蛋白原凝集,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集聚。黑木耳的有效成分也能有效地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凝集,这些都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祖国医学中,肝对应于春季,肝脏在春季功能也更活跃,春季不宜多进酸涩之物,更忌油腻生冷之品,以免影响肝气升发和损伤脾阳。春季也应少食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附子、烈酒、胡椒等,以免助热生火。

3 重视环境卫生。

冬季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当春季来临之时,不但应增加室外活动,而且也要重视改善自己居住的小环境,重视居室每天通风换气,保持居室和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平时要多洗手,这是减少接触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手段。

4 加强运动健身。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