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水利期刊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6:54

水利期刊论文

水利期刊论文第1篇

英文名称:Yellow River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主办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1379

国内刊号:41-1128/TV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4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水利期刊论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档案 复印资料二次文献 统计分析

1.《人大复印资料》对我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具有评价、鉴定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人大复印资料》(以下简称《资料》)是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内深有影响的二次文献刊物,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复印资料库。该《资料》中心现已成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论文的学术影响的尺度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报、社会科学综合期刊、专业期刊和科研管理部门在评价期刊和学术论文中,以《资料》作为重要参数,被公认为部级的权威性二次文献出版物。《资料》以我国公开发行的3000余种期刊为基础和依据,遴选和收录各期刊精华论文,分为114个专题向读者推荐,具有信息丰富、观点新颖、学术性强、公正性较强和权威较高等特点。《资料》以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作为衡量和筛选论文的唯一客观标准,对所有报刊都一视同仁,无论其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高低还是作者的名气大小都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对众多社科报刊论文进行评价,选择出真正优秀的专业论文。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资料》在实践中成为测评我国社科报刊学术质量水平的比较客观的标准之一。不同的使用单位都对《资料》的报刊评价功能进行了广泛运用。

对于档案学期刊来说,《资料》同样起到了推荐、评价和鉴定的作用。《中国档案》是国家档案局主管的业务指导类期刊,是档案界创刊最早的刊物。自1951年创刊至今,刊物已累计发行2060万册。1999年起,连续多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创立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L)列为来源期刊。2000年在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475种文化、科学、体育类期刊中,转载量排名第14位。2001年以其高质量、高品位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效期刊,受到读者的欢迎。本文从二次文献转载利用角度,对《中国档案》近6年来被《资料》全文复印转载的情况进行考察统计分析,通过计量分析对《中国档案》进行客观评价。

2.《中国档案》被全文转载文献量统计分析

文献量是衡量期刊信息容量和文献传递能力的重要指标。从载文量看,《中国档案》6年来累计发文2314篇,平均年度载文386篇,说明《中国档案》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和较强的文献信息传递能力。从载文量的年度变化情况看,近6年来《中国档案》的年度发文量不断增多,反映该刊的文献信息容纳能力不断增强。期刊被二次文献摘录的论文数量从一个方面客观地反映了该刊物的学术水平,而期刊被摘录量的变化状况又反映了期刊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变化特点。统计表明,《资料》中“档案学”专辑每年全文复印的论文数量平均每年169 篇,6年来该专辑论文容量基本保持稳定。从《中国档案》论文被转载复印的情况看,平均每年度被《资料》转载的文献量占《中国档案》总数载文量的7.35%,也就是说《中国档案》年度发表100篇既会有7篇被《资料》全文转载复印,应该说,这一比例在核心期刊中是很高的。从年度复印量占总载文量比例的变化情况看,尽管转载的论文绝对量逐渐增加,但是年度比率有所降低,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档案》的年度总载量有较大的提高和《资料》文献容量有限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从被摘录复印的文献量看,《中国档案》被摘录复印的文献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近6年来共被复印转载了170篇论文,平均每年28篇,平均每期2.33篇,占《资料》“档案学”总摘录复印量的16.73%。2000年被摘录量偏低,只有13篇,仅占《资料》当年摘录总量的7.26%,显示当年《中国档案》的论文质量有所降低。2003年被摘录量达到了6年来的最高峰,共47篇,占《资料》当年摘录总量的41.96%,说明《中国档案》在2003年发表了一大批观点新颖、内容丰富、创新力强的高质量论文,刊物的质量和论文的学术水平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好状态。《中国档案》能拥有如此高比例的文摘复印量不仅说明了《中国档案》在《资料》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是《资料》非常重要的复印文摘源,而且从被二次文献利用率的角度证明了《中国档案》是一份具有很高的学术质量,在我国档案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专业核心期刊。

3.13种档案学核心期刊对比分析

通过对同类期刊被二次文献利用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从横向对比的角度考察和了解期刊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高低。在一定时期内被二次文献摘录转载率较高的期刊,就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资料》对期刊的转载量反映了刊物发表质量论文的状况,是衡量期刊质量、确定核心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作者对13种档案学核心期刊在6年内被《资料》转载复印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档案学核心期刊均具有较高的二次文献转载复印率。13种核心期刊6年来合计被《资料》转载复印799篇,占《资料》全部复印转载量的78.6%。这说明科学文献的集中―分散规律对于期刊被二次文献利用方面同样适用,即少数高质量的核心期刊登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具有很高的二次文献利用率;而大量相关期刊发表学术质量一般的论文,虽然数量较大,但是二次文献利用率却低。从各刊被转载文献量看,《中国档案》具有较高的转载复印量,共有168篇论文被《资料》转载复印,占《资料》“G7”全部转载量的16.5%,是《资料》的最重要的文献源。以上数字充分证明,《中国档案》被列为研究水平和质量较高,颇具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在学术水平基本上可以反映当代中国档案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在13种核心期刊中转载率排名第一位。下表是13种档案学核心期刊中论文转载排在前5名的期刊,该表从第二次文献利用方面反映了档案学核心期刊学术质量的高低和社会影响力的大小。

编者按:牛芳、滕继林的这篇论文以计量方法,从被二次利用的角度,对《中国档案》杂志上刊登的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进而对《中国档案》杂志进行了评论。

水利期刊论文第3篇

英文名称: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ces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河海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7647

国内刊号:32-1439/TV

邮发代号:28-24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水利期刊论文第4篇

英文名称:Haihe Water Resources

主管单位:国家水利部

主办单位: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7328

国内刊号:12-1064/TV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水利期刊论文第5篇

英文名称:The Ocean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9865

国内刊号:32-1423/P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水利期刊论文第6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468-155X

国内刊号:11-2532/TV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6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水利期刊论文第7篇

英文名称: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保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咸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288X

国内刊号:61-1094/X

邮发代号:52-16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水土保持通报》创刊于 1981年,双月刊, 中文版,属环境科学学科,连续4届被定为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和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联合主办。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及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ICST)》,《中国期刊精品荟萃》等收编。根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引证报告,2000―2004年《水土保持通报》连续4年影响因子居中国科技期刊前300名之列;连续5年总被引频次排名居中国科技期刊前300名之列,其中有2年位居前200名之列。

办刊宗旨

紧密跟踪水土保持学科的发展动向,及时报道本学科前沿领域科学理论、技术创新及其实践应用研究最新成果,积极引导和推动水土保持学科和水土保持实践的发展与繁荣。 报道内容: 土壤侵蚀、旱涝、滑坡、泥石流、风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与发展动向;水土流失规律研究、监测预报技术研发成就与监测预报结果;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与效益分析;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计算机、遥感工程、生物工程等边缘学科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实践中的应用;国外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动态等。

水利期刊论文第8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河海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1980

国内刊号:32-1117/TV

邮发代号:28-6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水利期刊论文第9篇

关键词:

中文学术期刊 走出去 国际化 学术评价

2012年9月由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召开了精品国际科技期刊建设和发展座谈会,这是国内首次就如何打造更多中国人主办的国际一流学术期刊所举行的高端学术研讨。与会代表认为,应推进中国学术期刊实现高水平的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精品学术期刊,使之进入国际一流期刊行列。

一、“走出去”的经验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学术期刊,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开始有期刊跻身于世界一流期刊行列。截至2010年,我国已有138种期刊进入SCI,平均影响因子0.904。[1]那么,我国学术期刊如何才能进入国际顶级行列呢?

1. 语言国际化

目前的国际一流期刊一般都是全英文期刊。首先,英文刊物更利于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毕竟目前学术期刊评价机构多为英美国家,使用的语言也多为英语,学术期刊要获得国际认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显然更易于得到国际评价机构的了解和关注。其次,英文期刊更利于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国际学术界使用最多的还是英文,英文学术期刊自然更便于学术上的交流,也更便于得到国际学术界,特别是国外学者的承认和认可。最后,英文期刊更利于吸引国外学者的高水平文章。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虽然国内学者的文章翻译成英文后,经常在国外期刊发表,但由于语言的差别,我国的学术期刊却鲜见国外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我国学术期刊向国际顶级水平迈进,而英文期刊通过语言的“国际化”,打破了这种隔膜,因而大大推动了学术期刊的发展。

2. 评审程序国际化

高水平的稿件是学术期刊的生命。我国目前的顶级学术期刊一般实施的都是稿件三审制度,即责任编辑的初审、专家的学术评审和主编的终审,应逐步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这样,可以对文章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等提出意见。同时聘请一些外籍学者为其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把关,为加入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创造了条件。

3. 期刊编委会国际化

学术期刊要成为行业内的一流期刊,须拥有一个国际范围的编委会,这些国际化的编委不仅可组织国内外的稿件,且可提高学术刊物的国际知名度。如果没有一支在国际学术界有较强影响力的学者型编委队伍,刊物很难拥有国际视野。例如,第一家被AHCI收录的中国内地学术期刊《外国文学研究》,有近1/3的外国编委。这些编委提供咨询意见、参与审稿工作,也帮期刊约稿、向期刊推荐稿件,对期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 出版模式国际化

中国学术期刊要走向国际学术界,同国外出版公司合作也十分必要。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主办的《细胞研究》,其影响因子为9.417,是我国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刊物,它的成功与和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合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负责期刊的学术审查和国内的出版,外国出版商负责该刊在国外的出版发行以及电子版的出版发行,同时,在正式出版前国外出版商还有专人对期刊的英文进行再次核定。这种国际合作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节省成本,占领国际市场。

二、“走出去”的瓶颈

1. 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学术期刊实行基于行政级别的分级管理制度,主要根据办刊部门的行政级别将学术期刊人为地划分为“部级刊物”“省级刊物”或“一级刊物(A类)”“二级刊物(B类)”,这实质上只是学术期刊的管理方式,而不具有学术评价的内涵。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实施了“中国期刊方阵”,包括“双高”期刊、“双奖”期刊、“双百”期刊和“双效”期刊评比工作的开展,这种评奖虽然仍是政府主导,但已有了学术评价的意味,并掀起了学术期刊评价热潮,各省、市各级主管部门都开始了期刊的评奖活动。但这些评奖水平参差不齐,评价标准高低不一,很难准确地反映期刊的学术面貌,更不可能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连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也认为,“期刊无部级、地方级的区别,目前国家与地方期刊的评比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无关,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还没有制订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权威标准”。[2]

2. 缺乏在评价体系中的话语权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比较权威的数据库包括: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中国期刊引证报告(CJCR)等,这些数据库中收录的期刊一般都经过权威专家的严格评选,一般被认定为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我国很多机关、高校、研究所也以此为依据作为评审、报奖、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这些期刊数据库建立了我国学术评价体系,对我国的学术期刊发展和学术评价体系的科学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数据库都是仿效的SCI、EI、AHCI等国外数据库的评价标准和遴选程序建立起来的。因此,他们在遴选期刊时不可能考虑到中文期刊的特点和情况,而是以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标准”,将中文学术期刊裹挟到世界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之中,这种标准是否适合中文学术期刊?是否真正有利于中文学术期刊走向世界?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学术水平的提升?还都存在着不少疑问。

3. 缺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近年来,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突飞猛进,世界学术殿堂里越来越多地响起了中国学者的声音。2009年,SC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为12.75万篇,占世界份额的8.8%,位列第2位;中国论文为9.79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3.9%,位列第1,超过第二名美国7个百分点,增长率为9.5%。即使不含港澳地区,中国内地也达到9.31万篇,比2008年增长了9.4%,占世界总数的份额为22.7%,仍排名世界首位。[3]

论文数量的飙升,并未带动我国学术期刊的兴盛,反而因为高水平文章都发在了国外期刊,导致中国学术期刊陷入了“稿荒”。周光召院士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近年来,中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产生了偏颇,片面强调影响因子的作用,对在国外发表的论文给予较高的认可度及高额奖励,导致国内许多高水平论文外流。”[4]

4. 语言的障碍

语言的多元化是学术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包容、开放的学术研究也必然应该允许并鼓励多种语言的存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SCI、AHCI等国际学术期刊评价机构却很少接纳非英文的期刊。“如今,英语作为主要的国际学术语言的地位不可动摇――事实上,国家性的学术系统热情地接纳英语,以此作为国际化、参与竞争及晋级为‘世界级别’的关键手段。然而,英语的统治地位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日趋成为以使用英语的主要学术系统为主导的霸权统治,且给不使用英语的学者和大学带来了挑战。”[5]

三、如何“走出去”

1. “走出去”的姿态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文学术期刊必将走向世界,世界也必然会接纳来自中国的学术期刊,这是中国实力发展和国力提升的必然。然而,“走出去”时的姿态却是可选的。

(1)“低着头走出去”。指完全按照国外的评价标准对中文学术期刊在评审程序、装帧印刷、版式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目前,国内一些期刊已在着手开始这方面的改变了,并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然而,以这种姿态走出去,是将国际学术期刊评价的话语权拱手相让,必然伴随着中文学术期刊国际地位的旁落,从而沦为国外评价机构的“打工仔”。

(2)“昂着头走出去”。昂着头走出去,是指在遵循国际学术期刊发展规律,充分参考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文学术期刊特点制订一套符合中文学术期刊发展和中国学术环境发展的评价体系,从而推动中国学术成果同世界的交流与融合,进而提升中文学术期刊和中国学术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这种姿态的核心是“以我为主”,建立自己的期刊评价体系和学术评价标准,目标是使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掌控力,为中国的学术发展营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总之,前一种姿态更多的表达的是对“国际规则”的臣服与顺从。而后者则是在充分表达国际交流与承认的同时,更主张一种自我的表现。

2. “走出去”的方法

明确了“走出去”的姿态,还应掌握走出去的方法和步骤,合理、恰当的方法可以加速中文学术期刊“走出去”的进程。

(1)评价标准“走出去”。在现行的学术评价标准被国际上的几大索引机构所垄断的情况下,中文学术期刊要“走出去”似乎必须得到这几大检索的认可。这在无形中消解了学科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性,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演变为对中国学术特性与传统的压制和排斥,对于中国学术发展,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对于学术价值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根据SCI或其他外来机构的排名――也就是说不应该将评价的权力交予外国人。尽管基于本国的评价不容易实现,这样做却很有必要。以本国语言发表的研究成果也需要支持。在国内和国际的出版活动之间做到适度的结合,这将有助于形成一个活跃的研究团体。最根本的是,要对本国的科学和知识团体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创造一种国内和国际的平衡状态或许并非易事,然而,知识的独立却取决于此”。[6]

因此,要建立一套适合于中国学术发展的科学的评价标准,这套标准应独立于现行的几大检索之外,形成一套独立的评价标准。同时,这套标准还要符合学术研究的一般规律,使其拥有成为国际标准的潜力。

(2)语言、文化“走出去”。中文学术期刊要真正走向世界,必须首先使语言和文化走出国门,毕竟这两者是中文学术期刊的基本载体。可喜的是,这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孔子学院的广泛建立就是很好的例证。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各国孔子学院先后举办了近7000场次的文化活动,参加人数达200多万。孔子学院已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3)发行出版“走出去”。目前,我国在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大多与国际权威的出版公司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国外出版公司将学术期刊境外发行,对于提升中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保证学术内容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在封面、印刷等方面,可由国外的出版公司对期刊进行适当的“包装”,以便更好地在国外传播,让更多的人看到并喜欢中文学术期刊。

(4)高水平文章“请进来”。文章的水平最终决定一个期刊的学术质量和业界口碑,中文学术期刊要走向世界,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就必须吸引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一方面,应加强策划和组织,紧跟国际学术热点,并结合我国重大战略需求,发掘一批国内高水平学术论文。另一方面,还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吸引一批国外学者的高水平文章,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同时也更便于同国外学术界交流,只有将高水平的论文“请进来”,才能使中文学术期刊更好地“走出去”。

结 语

综上所述,首先,学术期刊是传播学术思想、介绍学术成果、进行学术争鸣的重要窗口和媒介,对学术研究和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学术期刊还具有学术评估功能,能在本学科的顶级刊物或高级别刊物上发表文章,是研究者们始终不渝的追求。《Nature》《Science》具有这种功能,SCI、EI、CSSCI同样具备这种功能。研究者希望能在更高级别的刊物,以获得学术界更多的认可和关注;学术期刊希望能成为业内的顶级期刊或权威期刊源期刊,以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最后,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也是学术话语权的重要体现。目前、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多数高端期刊是英文期刊,中国学者最好的原创论文基本上也是翻译成英文后投向这些期刊。但这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术研究是非常严谨的,但中文翻译成英文后一些表达方式不可避免地出现变化,甚至扭曲,肯定会影响原思想的表达(这一点在社科类论文中尤其突出)。另一方面,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章首发权对科技成果的占有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英文期刊几乎完全掌握着首发话语权,这就使得中国研究者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拥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文学术期刊。

总之,中文学术期刊只有获得更多的业内关注,掌握更多的学术话语权,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推介中国学术思想、传播最新的学术成果,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中国科技、中国思想和中国思维。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评价[M],2010-04-26.

[2] 关鉴航.我国社科期刊评价体系的探索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6).

[3] 李大庆.中国SCI论文统计:突出被引次数,弱化发表数量[N].科技日报,2010-11-28 .

[4] 朱剑.学术评价、学术期刊与学术国际化――对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热潮的冷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