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级畜牧师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20:26

中级畜牧师论文

中级畜牧师论文第1篇

关键词:畜牧兽医语言表达能力现状教改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b)-0158-02

目前,畜牧兽医系毕业生在就业后由于不能适应新型的大型的企业文化,绝大部分的学生只能从事饲养员的工作,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管理部,销售部反而招收外专业的毕业生。因此,畜牧兽医专业就业招生存在萎缩现象。针对此现象,特对湖南天心种猪场各部门人员的专业调查研究,对湘西职院畜牧兽医13级临毕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湘西职院生物系畜牧兽医13级学生发放103份问卷,回收103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5.1%。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对湘西职院生物系畜牧兽医13级学生发放《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2.2数据统计法

把回收好的问卷中各类数据剔除出来,用Excel97-2003进行整理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2.1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2.1.1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现状

从表1调查结果表明13级学生专业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总体均差。在调查中认为“公众演讲紧张”的男女生的比例分别为90.7%、94.1%。且在有关能够顺畅地表达某一事物时的选项则男女均没有超过30%。只有在问到“强大的气场控制”时比率更低,男生为10.5%,女生为11.8%,这可能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家庭条件有关。比较而言,学院开设的畜牧兽医专业中专都是免学费的,这就吸引了大批想学又上不起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家庭自身的各种因素往往羞于表达。

2.1.213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专业语言表达能力现状

从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在“普通话不标准,带有地方口音”、“表达结巴,用语跳跃”、“表达无逻辑”“口水话多,不注意使用专业術语”、“思维不流畅,怯场”选项“不可以”和“基本不可以”的比例之和分别为84.4%、73.8%、61.2%、50.4%和46.6%,表明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语言的表达能力水平存在着严重不足,尤其以“普通话不标准,地方口音重”和“表达结巴,用语跳跃”这两方面比例均超过70%以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2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欠缺的原因分析

由表3统计可知“学校的锻炼机会少”和“课堂学生语言表达练习少”的比例为72.8、86.4%;均在70%以上畜牧兽医的教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对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也有提高作用。现在很多畜牧兽医课堂是教师一直不停的讲,学生听的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中,语言能力,这是一个软目标,多被当成不必要的,不重要的方面。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以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理论为主,而学校的选修课程中较少关于语言表达类的课程,并且不能从时间、师资、教材、教学设备上给予保证,无法做到规范、实效,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校本地教师多外地老师少”本地教师自身就不重视语言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更有甚者教授语文的教师竟然用方言教学,有的虽然用普通话但不标准。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提高。家庭环境影响,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受到家庭的影响,表达不规范及浓重的方言很难改过来。

3结论与教改研究

3.1结论

一是13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总体上比较差。尤其体现在“公众演讲紧张”,“控制气场”方面。

二是13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差。尤其以“普通话不标准,地方口音重”和“表达结巴,用语跳跃”这两方面比例均超过70%以上,应该要引起足够重视。

三是“学校的锻炼机会少”和“课堂学生语言表达练习少”是13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最主要的因素,达到70%以上。家庭环境影响,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受到家庭的影响,表达不规范及浓重的方言很难改过来。

3.2教改

中级畜牧师论文第2篇

一、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落后,招生不严格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确立了科学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学校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部分职业院校学校建立之初,为了扶持职业院校学校的发展,学校的钱财、物资及招生指标都是政府给的,学校领导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去考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学生毕业后都是由当地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即使差点也不会影响学校招生。

(二)教师积极性低,专业教师缺乏

由于学校发展前途不明确给教师带来的生存压力,以及生源质量差造成教学成绩没有明显的提高,在社会同行面前没有地位等因素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产生了职业怠倦。有些教师课上应付学生,课下应付领导,教案不写,作业不批;不关心教学,只关心放假、发奖金等问题。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职业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缺乏的状况未根本改变。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到学校除学习文化课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专业课。但是,现在很多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普通师范院校的生物系毕业的。而农业院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由于没有教师资格证难以直接走上教师岗位;加之前几年国家在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上的不足,使职业教育师资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再加上教师自身对实践能力培养的轻视。这些原因造成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专业动手能力弱;学科带头人缺少,尤其是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操作动手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更缺乏。这些师资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陈旧

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以及教师工作积极性低。教师很少研究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而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是按学科教育体系进行设置的,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由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课程设置门类繁多。在这种传统的课程结构下,一年级学生学的是基础课程;二年级主要是开设专业基础课,除了抽象的理论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之外,他们并没有多少职业氛围的感受;到了三年级学习专业课的时候,许多学生已是学习疲劳,只好随便应付了事。

二、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特提出以下解决对策。一是转变办学理念,多种形式办学。学校领导要转变办学理念,在办学形式要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创新。经常到声誉、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参观学习,积极探索校校联合和校企联合的办学道路。二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要重视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样,既解决了当前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可持续发展打下雄厚的基础。三是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材内容。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与市场经济有着十分广泛、紧密、直接的联系。判断职业院校畜牧兽医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其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学生毕业后适应本专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快慢,以及工作应用中所学专业知识的程度。四是建好实验室和生产实训基地。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是面向畜牧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劳动者,建好专业实验室和生产实训基地对保证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三、前景展望

伴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发展,畜禽养殖数量快速增长,特别是大规模集约化饲养为主的方式,为疫病的传播和流行提供了条件,一些烈性传染病的频繁发生与流行,严重损害了国民经济和养殖者的利益及人民的健康,成为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兽医工作者是以保障畜禽健康,、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为基本任务,所以当前畜牧业与疫病防治,正需要大批具有实践性和综合能力强、基本素质高的基层综合型畜牧兽医人才。因此,只要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走好政策路线,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及时发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能促进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淑菊.畜牧兽医职业教育发展对策[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中级畜牧师论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 畜牧兽医专业 示

范性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079-03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是农业大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畜牧业历来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体产业,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广西畜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畜牧业经济科技含量低,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能很好适应行业发展等,已严重制约着广西畜牧业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依靠畜牧兽医科技进步,因此除加大力度对在职的畜牧兽医专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创新培训提高外,还要对现在校就读的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的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加强其畜牧兽医专业的建设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毕业生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据初步统计,中职在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占大中专畜牧兽医专业在校生70%。因此,加强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的研究尤其显得突出和必要。本文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示范性建设进行探讨。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正确定位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中职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200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教育部在2010-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就是:不断增强中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那么作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如何定位?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畜牧兽医专业6年多来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就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畜牧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以适应广西畜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确立“面向企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的育人理念,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了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逐渐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几年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在畜牧兽医专业建设中根据社会、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形成了如下人才培养模式:

(一)“2+1”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要,积极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然后1年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这种模式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完成,充分发挥了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学生第三年通过到企业以职业人身份顶岗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训练,直接体验到职业岗位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和职业规范的熏陶,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培养模式能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的作用,密切了校企关系,强化了就业基地的培育,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实施“校中厂”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几年来,学校通过“政府支持、学校自筹、企业参股”等形式筹集资金,在校内建设了畜禽养殖场、动物医院等生产性“校中厂”教学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学习专业岗位技能,真正做到了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融合,逐步实现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选择了一些区内外优秀企业,如扬翔集团、春茂集团等,校企共同育人,订单企业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数量,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企业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目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这种订单式的学生占专业学生15%左右,“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试行,为解决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积极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家畜饲养工等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技能证+中职学历证”“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应取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持多证毕业,在企业各工作岗位的应聘时增加了竞争筹码。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与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促进课证融合,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目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双证制”学生占专业学生95%,毕业时取得双证,成为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改革

根据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目标,从职业能力标准出发,广泛开展专业调研,本着“突出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的原则,构建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具体课程改革上应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改进,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改革上遵循文化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实用为原则,专业技术课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上融教、学、做为一体,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程化,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目标。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内外专业人士的意见,调查畜牧兽医专业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形成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在具体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对行业工作过程化探究,筛选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根据职业成长与认知规律将整合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将原来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进行重新构建,按岗位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相适应”等方面作为衡量新课程体系建立的标准,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动物疾病防治岗位设计出动物微生物及检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动物(猪、牛、羊、禽)疾病防治、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四个模块课程。每个模块课程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相对接,实践技能与岗位技能相对接,学生素质与职业素养相对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能同时满足学校育人、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共赢的目的。

(二)重视德育课教学,创新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德育课、文化基础课是为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交、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团结协作与环境适应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而开设的。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三门德育课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德育这一主线,将德育贯穿在各课程教学中。以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为载体,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强化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设计。对语文、化学、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程度、行业需要进行改革、调整,并与时俱进确定教学内容和标准,促进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使文化基础课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如语文应加重应用文写作的比例等,以调动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积极性。

(三)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除进行教学内容精选组装外,还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特点的教学新法,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要突出一个动学,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凸现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修炼身心、磨炼意志、锻炼体能”,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模拟教学等。每种教学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特点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要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专业教材、多媒体课件的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学校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组织专业教师主编、副主编、参编《猪生产》、《动物微生物及检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6部国家和农业部规划教材,编写校本教材1部,在专业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师们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基础理论适度,满足行业、企业发展要求,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编写的教材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认定和推广,教师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业务水平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此外,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工作过程导向编写了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书、习题集,开发和制作了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多媒体课件,利用教学软件把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组合成一体,优化整合了教学内容,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教学信息量,营造了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氛围,初步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突出了专业特色。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是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专业教师既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案的实施者。多年来,学校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有计划、有措施、有经费保证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开展了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培养计划,如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传帮带”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岗位培训,其中参加部级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培训4人;第二,强化教师实践技能训练,每年都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1个月以上的生产实践,使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教学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第三,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编写教材著作和,仅2008年以来,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就承担了教育厅、水产畜牧兽医局教改、科研项目7项,发表教育教学和专业论文20余篇;第四,聘请相关企业、行业技术专家5人,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充实专业师资队伍;第五,学校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教师普遍树立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和发展观,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初步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枝能、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目前,学校有畜牧兽医专业教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3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7人,“双师型”教师11人;有两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名师,1人被广西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名师培养工程人选,专业教师数量和质量要求上都远远超过了示范专业要求,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

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基地是畜牧兽医专业开展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场所,是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按照示范专业的建设要求,对校内实验实习场所进行整体规划,建设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实训环境,确保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本专业生产性、技术性的各种规范性实训。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由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大楼、校内畜禽养殖场、动物医院和校外实习基地组成。

其一,新建设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大楼设置了16个实训室,基本满足了畜牧兽医专业校内各课程实验实习的需要。

其二,按生产企业标准和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在校内建设了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实践教学融入到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培养职业素质,锻炼能力,提高技能,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其三,完善动物医院的建设,在满足相关课程实验实训的基础上,专业课教师能积极对外开展畜禽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还结合教学带领学生为附近养殖场、专业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解决养殖户在防治疾病中碰到的问题,为畜牧业生产、农民增收做了大量有益工作。

其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工学结合”的一系列政策等有关规定,制订一套完善的学生“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组织管理方案,做到规范管理,确保安全,互利共赢。积极选好了一批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规范、育人环境好的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先后与广东温氏集团等20个著名畜牧兽医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协议,保证了常年可容纳500名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由企业技术人员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与技能训练,学校教师则担负起学生的具体管理工作,并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学生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技能,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专业素质得到迅速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为专业师生提供了完善的教学、科研、实训的条件,在行业内有显著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对全区同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发挥其指导和示范作用。

六、学生素质的现状及素质教育的方法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作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可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就业技能素质等6个方面。据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素质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热爱本专业,诚实守信,学习态度端正,能吃苦耐劳,实际动手能力强,能正确对待就业等。但部分学生文明素养和法律意识较差,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薄弱,厌学、自卑、失落等现象令人忧虑,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实际素质水平与社会所期望的素质要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致使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此,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应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第一,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意识,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中,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第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开设人文课程,并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要在每一门课程中贯彻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引导和感染作用。第三,在教学方法改革上要重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广泛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第四,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改革实验、实训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爱岗敬业、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把学做人和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五,通过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达到教、学、做合一,增强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通过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学术讲座、专业教育等途径加强校园文化、专业文化建设,打造学生科学和人文品位的专业精神,逐步建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总之,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经过多年示范性建设,潜心探寻,无论在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建设与企业、职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对专业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滞后等,加之中职畜牧兽医专建设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这些都有待今后在专业建设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中级畜牧师论文第4篇

关键词:养殖;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调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09-03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养殖业持续高速发展,养殖结构不断优化,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目前全国畜牧业产值达2.1万亿以上,且每年约以8.5%的速度递增。据统计,畜牧业产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带动100万人就业[1]。

我国目前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约有1亿多人,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到1%,全国除了1.5万家饲料厂50万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有较大比例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畜牧生产领域亟需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我国畜牧业正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对从业人员的需求、素质、技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教学模式等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产生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等[2]。职业教育必须为经济服务,为此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组于2012年5月开展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在校生问卷调研。

一、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规划、教学要求及设置、教学管理、设计了30余项问卷项目,旨在了解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现状,同时征询本专业在校生对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工作的建议,以客观分析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及教育教学研究。

调查对象为畜牧兽医专业一、二年级的在校生500名,要求学生在认真查阅与专业有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充分了解本专业的性质、特点、社会需求、毕业去向等内容后作出选择。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回收问卷480份,回收率96%。总体来说,学生对本专业理论及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持肯定的态度,并能够积极思考。

(一)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满意的是边学边实践(占53%),课堂学习为主(11%)的教学模式不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见图1);学生中50%的人认为学校教育更注重职业技能训练,13%的人认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其余37%认为学校教育两者兼顾。

(二)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

调查结果(表1)显示: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满意度评价比较高的有任课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69%的人认为好或者较好;7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好或者较好;69%的学生对实习实训内容满意,65%的人对教学理论内容满意。学生满意度较低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有10%的人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好;学校的职业情境与文化氛围超过半数(58%)的学生不满意。

(三)学生对专业的评价

调查显示:通过高职教育对养殖专业的认识只有28%的学生认为到位,大部分(49%)认为一般,23%的人对本专业认识模糊。5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相适应,16%认为不适应,其余34%认为一般。53%的学生喜欢所学养殖专业,14%的人不喜欢,33%的人对自身专业的喜爱程度一般。有38%的学生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自己兴趣爱好,37%是由老师父母介绍,25%受到社会需要的引导。

(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评价

调查显示:认为学校当前课程设置合理的占37%,43%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一般,20%认为不合理;42%的学生倾向于本专业课程设置中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为4:6。

(五)学生对专业实训条件的评价

在高职三年期间71%的学生专业实训时间在半年或半年以上;75%的学生了解校内实训基地,81%的学生知道有校外实训基地;83%的学生参加过养殖行业实业家、杰出人士来学校做的专题报告或讲座,但仅有46%的学生参与过养殖能手在学校做的技能培训,在学习期间54%的学生到过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的养殖场或饲料厂参观学习或实习。

(六)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评价

高职期间,大多数(56%)学生认为对自己帮助和启发最多的老师是专业课教师,其次24%的学生认为是班主任(见图2);对教师的教学是否结合养殖专业相关岗位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个问题,51%的人认为结合较多,38%认为结合较少,还有11%认为没有结合;63%的学生认为教师能积极主动调动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认为养殖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全面的占29%,比较全面的占57%,有待提高的占15%;对于养殖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33%的人选择强,52%较强,15%选择有待提高;27%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在周边地区养殖领域的影响大,52%的人认为有一定影响,21%的认为没有影响;对专业教师所授的教学内容30%的学生吃不透,25%的学生认为容易掌握,45%的学生还过得去;42%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学课堂气氛沉闷,仅有18%的人认为气氛活跃;42%的学生觉得选用的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合理,19%认为不合理,40%认为一般;认为专业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占35%,传统的占31%,多元化的仅占34%。

(七)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

调查显示:46%的学生对就业前景信心十足,但对就业前景担忧的也占到40%(见图3);40%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与职业技能培训措施走形式,26%的人认为学校根本没有开展就业指导;34%的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很重视职业道德教育,48%的人认为学校比较重视,还有18%的人认为学校不够重视。3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与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明显,认为没有优势的占24%,其余40%认为差不多;来职业院校的学习目的更多的学生(45%)选择就业后在岗位上学习,争取成为高级蓝领、技术员,24%的学生毕业后打算自己创业,20%的学生选择先工作在进修(见图4)。

三、调研结论

通过上述对养殖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一些看法。

(一)培养目标要明确,定位要贴近企业

我们虽然对养殖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定位不是单一层次的,但大多数学生的目标是在技术岗位上成为高级蓝领或在专业方向自己创业,学校应贴合企业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在技术员或技术服务工作岗位上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开发必须以生产为主线进行开发,就是要按职业生产岗位的综合能力开发教学内容,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就开发什么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多联系企业,通过与企业合作调研等手段制订一套切合实际的在校生培养计划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更新,有目标的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理论知识够用、技能过硬的高技能人才。

(二)提高学生对专业认识,始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高职教育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不够。这就需要学校不仅要加强职业教育、就业指导,还要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学校做讲座、培训,聘请行业企业实践能手参与授课,多安排学生去一些规模影响较大的养殖厂或饲料厂参观学习,与企业合作开办校企合作班等手段,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从而使学生首先对自身所学的养殖专业和毕业后即将步入的企业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这样在校期间他们才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变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技能,提升自身在就业上的竞争力。

“以就业为导向”不仅体现了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所应有的服务性质,而且更突出地反映了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特性[3]。实践基地是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畜牧兽医专业要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让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企业、熟悉企业,为企业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探索“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比较喜欢边学边实践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校转变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为受学生欢迎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重新对专业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融入企业要求和想法才能开发出适合学生、符合企业社会需要的课程,这种基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想法可以通过项目课程设计体现出来。在开发课程时,邀请企业技术主管及相关部门经理参与,把企业对课程的想法和需求融入到课程中去,真正使我们课程开发更具企业化。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将现有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行动体系,充分引入行业、企业元素,特别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4]。因此,对教师来说,不仅对其实践技能的要求更高且对专业知面的要求更为广泛。学习领域是基于工作任务的,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具体工作情境中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过程设计出具有相互联系的学习领域,就构建出了课程教学内容。这种项目课程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也解决了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材内容设计陈旧不合理,课堂气氛沉闷及吃不透所授教学内容等问题。

(四)加强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切实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师应该是技能的传授者,所以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职业实践经历都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调查结果显示,从畜牧兽医专业教师队伍的构成来看,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及行业企业外聘教师的比例。为此,今后在教师的培养上,要积极推荐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师队伍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潘树金.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

[2]梁建军.重视市场调研工作,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4-26.

中级畜牧师论文第5篇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数字化管理中心,郑州 450011)

摘要:为了整合优质的畜牧兽医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改革,为师生、企业人员及社会人员提供自主性学习平台,本文对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具体内容、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内容及平台的有效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http://

关键词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76-03

基金项目: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研究项目重点课题:《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建设及有效应用研究》,课题编号:ITE212027;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网络模式下教学过程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MJG20140239。

作者简介:刘志龙(1984-),男,河南安阳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数字化管理中心,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张淋江(1975-),男,河南南阳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数字化管理中心,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管理。

0 引言

河南是农牧业大省,要构建符合省情的现代农牧业,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优质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就迫切需要大量的畜牧兽医人才和技术支撑。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是教育部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的协作成员单位,是全国教指委动物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长单位。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精品课程专题网站,其中部级精品精品6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教指委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55门;此外,该校还成功申请了5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

为了充分发挥该校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着力体现该校畜牧兽医学科的专业优势以及和行业结合紧密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可以提供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满足在校师生和非在校人员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为河南培养出更多专业的畜牧兽医人才,为河南畜牧业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1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由畜牧兽医优秀教师组成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参照国家及企业的技术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整合学校优质的精品课程资源和共享资源课,建设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畜牧兽医资源库主要包含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5个资源库。

1.1 专业资源库建设

参照国家相关专业技术标准,制定畜牧兽医专业资源库建设内容。畜牧兽医专业资源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标准、专业建设指南、行业信息、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国家政策法规等。其中专业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在专业技术建设时应参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建设;专业建设指南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配备建议、实验实训配备建议、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教学标准等,具体专业在建设时应参照专业建设指南进行建设;行业信息主要包括行业政策动态、行业相关网站链接、行业专家信息、行业培训信息、行业会议信息、新工艺、新技术信息,为用户提供行业相关信息;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包括家畜饲养工国家职业标准、家畜繁殖工国家职业标准、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国家疫病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乳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乳品预处理工国家职业标准、饲料检验化验员国家职业标准、兽医化验员国家职业标准、畜禽产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工国家职业标准标准等,各种人才培养时应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培养;国家政策法规主要包括行业法规、行业法令、管理条例、管理办法、行政许可、行政规程、行政细则、行政规定、行政方案、行政意见等方面,可以依据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各个内容进行填充,以供专业建设时参考。

1.2 课程资源库建设

畜牧兽医课程资源库建设以《猪病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育种与繁殖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以学习单元的形式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与课程大纲、课程教案、课程教学课件、实验实训指导书、标本图片、课程视频、作业库、试题库、参考资料、教材、课程答疑、论坛等。

1.3 岗位资源库建设

岗位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岗位设置、岗位标准、生产文件、求职者信息和企业信息等。其中岗位设置主要提供了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宠物美容师、宠物养护员、兽医化验员、乳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药营销员、饲料营销员、畜产品营销员等主要岗位及其各岗位要求的岗位核心技能;岗位标准包括岗位操作标准和岗位职责;生产文件包括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规范、生产计划单、工作手册和作业指导书等;求职者信息包括应往届畜牧兽医毕业生的求职简历及各种求职信息等,企业可以通过求职者的信息招聘求职者;企业信息包括企业网站链接、企业产品信息介绍、企业招聘信息等,求职者可以通过企业招聘信息找工作。

1.4 培训资源库建设

培训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师资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能大赛培训等。其中师资培训主要是专业教学能力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进行校企合作,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企业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强化培训、新技术培训、班组长培训等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主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指导撰写创业创新计划书及创业过程指导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是通过专业的培训辅导,帮助大学生和员工通过国家规定的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和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培训是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使学生具备犬外科手术、鸡新城疫检测方面的技能,参加相关机构组织的畜牧兽医技能大赛,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5 素材资源库建设

畜牧兽医教学素材库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学素材库按照媒体类型可以分为:文本库、视频库、图片库、图形库、教学课件、音频库、动画库、虚拟作品、虚拟仿真软件、企业案例等;教学素材库按照类别分类可以分为:猪资源库、禽资源库、牛羊资源库、水产资源库、宠物资源库、饲料资源库、兽药资源库、畜产品资源库等。

2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

对畜牧兽医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全面整合,并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的优势,研发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环境,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学员培训过程的管理、素材资源的管理、岗位资源的管理、课程考试的管理、教师上传资源的评价管理等功能,为在校师生和非在校学员提供优质的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以实现自主性、主动式学习。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主要包括资源中心、学习中心、就业中心、资源检索等功能模块的建设,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框架图如图1所示。

2.1 资源中心模块

资源中心模块包括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五个子模块,这五个子模块分别按照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进行建设。

2.2 学习中心模块

学习中心模块包括选课模块、课程学习模块、课程考试模块和互动交流模块等子模块,其中选课模块可以实现在校学生和非在学校学的选课功能;课程学习模块利用课程学习控制技术,学习途中有记录,不能跳转,只能循序渐进地去学习,不能拖拉,只有通过相应测试才能进行下一章节学习;考试模块中提供了题库,待学员学完课程以后,进入考试模块,系统会自动从系统中的题库中抽取相应题目构成试卷供学员考试,考试通过后,该课程的学习才计入成绩;互动交流模块提供在线答疑和论坛的功能,供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

2.3 就业中心模块

就业中心模块包括就业政策、企业招聘模块和求职者应聘模块等子模块。其中就业政策对当前就业形势及就业相关政策进行了规定,为求职者提供帮助;企业招聘板块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招聘岗位的职位要求及职责要求等,招聘者还可以对应聘者的信息进行筛选,选择优秀应聘者入职;求职者应聘模块主要为求职者提供企业招聘岗位信息供求职者填写自己的求职信息。

2.4 资源检索模块

资源检索模块包括类别树检索模块、关键字检索模块等子模块。对畜牧兽医教学资源按照专业、课程、岗位、培训、素材的结构进行分类存储,并做好关键字段的设计和确定,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并能够实现按类别树、按关键字方式进行全文检索,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有效应用

3.1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是网络教学的载体

为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师生的网络化教学,学校部署了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并出台了相关的网络教学改革方案,督促14个教学院系使用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进行了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数据统计如图2所示。全校利用平台共建立网络课程422门,总访问量469329人次,使用平台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师总数是428人,占总教师总人数的59%,使用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人数为10577人,占总学生人数的68.3%。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统计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数据并加以分析,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考评,还可以统计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和活动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考评。

3.2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是教学资源的优秀展示平台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利用平台组织了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海润杯”教学技能竞赛,46名老师参加了比赛,并利用平台上传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全校师生可以通过平台对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观摩学习;学校利用平台完成了27门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的立项工作,并利用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学校还利用平台对参加全国微课比赛的38门优秀的微课课程作品展示、选拔,全校师生可以通过平台对微课课程进行在线学习。

3.3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实现资源共享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示范性院校展示和推广本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搭建由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素材资源库五大资源库组成的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共上传各类教学资源6TB,建立网络课程422门,“海润杯”教学竞赛优质课程46门,教改立项课程27门,微课课程38门,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档并运用到教学中,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3.4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满足不同人员的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中的培训资源库提供了师资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能大赛培训等功能为畜牧兽医师资水平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员工职业职格认定、提高行业水平、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满足了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等人员的教学需求、职业发展需求、终身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平台的就业中心中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各类新成立公司的信息,吸引毕业学生和社会人员创建新公司18个,为15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学校先后组织各类畜牧兽医技能培训10余次,为800多毕业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了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4 结束语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完善的系统工程。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能够整合畜牧类的优质资源,突出畜牧兽医专业的优势,将优质资源共享给社会,提供自主学习平台,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畜牧兽医类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http://

参考文献:

[1]汪善峰,赵明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51-54.

[2]陈西风,赵晓瑞.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开发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5:227-228.

[3]沈丽贤.现代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及有效利用[J].广西轻工业,2009,9:88-89.

中级畜牧师论文第6篇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对策分析

S85-4

经笔者分析,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将分别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的有效对策,两个部分来阐述。

一、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养殖人才的需求量大,使得社会出现技工荒。就目前而言,中职学校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使得学生的就业成为问题。因此在校的畜牧兽医专业老师需要加强本身的教学质量,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中职学校需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强化本校的教育特色,将专业技能和职业需求相结合,不断的强化竞争力[1]。

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严重脱离实践。在学校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却处于被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融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仅有课本,使得学生的学习层面变得狭窄,无法将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加上很多的学校在进行考核时,多是考核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部分。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更加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专业实践课程,学生对于专业实践理解不多。

有些学校即使是开展了实践课程,但是实践内容十分简单,多数是以教科书作为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与社会需求相联系,学生专业技能差,出现难以就业的情况。二是,专业教学内容十分单一。在很多的中职学校教学中,并未根据学生水平、学校特色进行施教,使得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掌握的技能相一致,学生并未掌握一技之长,毕业之后失去市场竞争。加上,很多的中职学校教学设备落后,专业技术发展慢,新技术无法及时应用,出现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有偏差,学生的专业知识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三是,教学脱离现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人才类型则取决于社会的需求。但是在中职学校之中,畜牧兽医专业盲目跟随专业教材,并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很多的中职学校教师具备有很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十分缺乏社会实践,并不了解社会需求,造成教学与社会脱离的现象。

二、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的有效对策

综上,笔者对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影响到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为改善不良教学现状,学校应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笔者将从:以行为导向专业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联系实际,实施职业教育实训,这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以行为导向专业教学

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学生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欠缺。因此,中职学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的职业培训教学,更加注重能够于学生全面发展。行为导向教学与项目教学、案例分析以及任务驱动教学相关联,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在实施行为导向教学的过程之中,活动是教学导向,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鼓励每位学生参与教学之中,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取学习技能、思想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践的意义,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深入,提升学生的能动性和学习效率。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我们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一定要关注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实际来看,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没有办法进入高中学习而进入这类院校的,这就意味着他们中的很多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还有一些学生是在家长的要求下选择这类学校和专业,这就意味着学生自身的很多问题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据此,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的特点,适当地降低学科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感觉到听得懂,也学得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的进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习,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从而真正的提高自身畜牧兽医专业能力。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抓好专业教师的传、帮、带活动,以老带新,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学校教师管理机制,每年组织本专业课教师参加一次技能考核,考核小组由本专业的专家组成,考核结果作为学校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这样,真正能使双证型教师成为双能型教师,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每年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使教师能与时俱进,掌握畜牧兽医新技术,积累实践生产科研经验,以解决教师实践生产经验缺乏的问题[3]。

(四)联系实际,实施职业教育实训

校企合作为中职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中职学校教育过程中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深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到养殖企业的现场运行,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并作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让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锻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到应用所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深化,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方向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但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中学校的发展。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创新专业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的知识情况,在教学过程之中做到因材施教,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利于学生毕业之后就业。除此以外,还需要组建师资队伍,选择时更加注重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构建一个实践平台,落实专业技能,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中级畜牧师论文第7篇

自建校以来,我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每年招生1—2个班,累计为我县培养了一千多名畜牧兽医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且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成绩不理想。与此同时,我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质量不高,造成恶性循环,招生难度加大。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农业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牛业、养猪业发展得也非常迅速,实用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我们的招生量却出现了退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从事畜牧专业教学的教师深思。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使畜牧兽医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从畜牧兽医专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畜牧兽医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专业技能尚不能满足专业需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化课之外,主要是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我校的专业课教师虽然都是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但毕业时间早,专业理论水平已不适应当前畜牧兽医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毕业后大多一直从事专业理论教学,从事专业实践的少,教学上难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教师在掌握原有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先进的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

(二)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职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应有适当比例,应侧重专业课教学。而目前的教学安排上往往是文化课与专业课对半,甚至于在对口升学的情况下,文化课课时多于专业课。在教学手段上,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自身的问题,采用“黑板上种田”的普教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较直观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实习条件差。

畜牧兽医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直观教具、标本模型、实际操作都非常重要,但由于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设备短缺,没有实习场地,学生难以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这也是学生不能很好掌握专业技能的原因所在。

(四)注重技能“专才化”。

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证书,但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却相对不合格,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五)生源不足,学生文化基础差。

近几年来,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自身存在的软硬件不足、就业形势的严峻等问题,职业学校的吸引力降低,学生不愿报考职业学校。而畜牧兽医专业做为“农”字头专业,相对来说脏而累,使得许多希望孩子“跳农门”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学习本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得不降低门槛,实行免试入学,这样一些未能进入好一点中学的学生甚至一些初中未毕业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学习效果差,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造成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从而形成招生难度进一步加大,招来的学生基础更差的恶性循环状态。

二、改革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打铁还得自身硬”。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专业人才。为此,学校可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也可定期安排教师到现代化养殖场或兽医站去学习实践,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诊疗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师资队伍。

(二)改变教学模式,侧重技能发展。

组织教学要突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课程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文化课的课时,但总体仍应侧重专业课的教学。对于不参加升学,毕业后即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可实行模块教学,使学生主攻养殖或兽医等方向,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专业技能的掌握。在专业课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试验室建设,组建专业实习基地。

中级畜牧师论文第8篇

Abstract: The key link and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n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system design, condition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ation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It need to design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project oriented as the main points, constru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conditions with the functional complementarity and sharing as requirements, and organize and implement the practice teaching with the alternation of work-study and circulation system cycle progression as the essence.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创新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247-02

0 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新实践教学的体系设计、条件建设、组织实施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现结合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实践教学的实施与改革,阐述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实践教学的创新。

1 以产教融合、项目导向为要领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1.1 对接产业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行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紧跟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瞄准畜牧产业岗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畜牧、兽医、饲料、兽药等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兽禽无公害饲养管理、育种及疫病防治知识和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及时关注与畜牧兽医专业相关产业的新要求,实时跟踪前沿、关键技术,明确和调整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在内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1.2 对接岗位需求和培养规格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遵循“R岗―协岗―顶岗”的职业技能递进培养路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统筹考虑课内实践、集中实践、顶岗实践课程,按照由初学者、有能力者到熟练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获得顺序,遵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原则,突出专业实践教学特征,实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有机衔接,构建课证相融、训赛相通、产学相长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体验性实践(识岗)教学模块、适应性实践(协岗)教学模块、生产性顶岗实践(顶岗)教学模块等3个教学模块。各个实践教学模块均分为若干实习实训项目,识岗教学模块包含饲料检测技术、动物解剖技术、畜禽繁殖技术等7个实训项目;协岗教学模块包含畜禽临床检查、畜禽舍卫生消毒、预防接种等10个实训项目;顶岗教学模块包含畜禽饲养管理技术、畜产品检疫、兽医诊疗技术3个实习项目。各项目明确实训目标、地点、学时和开设时间。实训学时满足占总学时的60%,开设时间按三年三循环、学习季和工作季交替、兼顾企业生产的原则来确定。识岗教学模块和协岗教学模块中的各个项目均为必修项目,顶岗教学模块中的3个项目,学生可选择一个项目实习,也可选择多个项目轮岗实习。

2 以功能互补、共建共享为要求系统建设实践教学条件

2.1 构建“校中场”与“场中校”为重点的实习实训条件

2.1.1 创新校内实习实训室建设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实训项目及实训目标的需求,校企合作建设了职业氛围浓厚、设备配置先进、实训工位充足的动物解剖生理实训室、动物标本室、显微镜实训室、畜禽生产实训室、动物繁育实训室、饲料检测分析实训室、动物微生物实训室、动物疫病监控与诊断实验室、动物医院、体验性生产实训场院等校内实习实训室。校内实习实训室主要承担识岗和协岗实践教学任务。积极探索“校中场”模式,动物医院通过引企入校的合作方式建设成为融生产性和教学性于一体的“校中场”,分为诊疗部、美容护理部和养殖技术服务部三个部门,采用目标管理方式进行经营业,接纳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学徒)作为助手和实习生,每天12小时不断岗对外营业。

2.1.2 创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积极探索“场中校”模式,畜牧兽医专业与湘村高科、鑫广安农牧、新农泰、伟嘉农牧、龙华农牧等10多家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建立了“场中校”实习基地。这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协岗和顶岗实践教学任务。“场中校”实习基地的建设原则:一是要选择有共识、能开展学徒制培养的企业,二是必须贯彻互惠互利原则,三是能共同调整和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四是重视学徒实习过程中的指导与管理。

2.2 建立专兼结合、互聘共享的实践教学团队

2.2.1 创新专职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青年教师,优化实践师资团队的结构;制订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取证和职称;鼓励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承担科研开发任务、参与技术服务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2.2.2 创新兼职实践教学(师傅)队伍建设 从合作企业中遴选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畜牧师、兽医师或具有高级工资格的饲养工、繁殖工、兽医防治员作为兼职实践教学(师傅)教师,建成稳定的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总数达50人以上。兼职教师实行动态聘用,一年一聘,定岗不定人,每年根据参加学生(学徒)实习人数和岗位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行动态管理和聘用,未聘人员作为兼职师资进行贮备。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实践教学课时达50%。

3 以工学交替、循环递进为要义系统组织实施实践教学

3.1 创新时间安排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和校企合作协议,校企联合实施“1.5+0.5+1”学习季与工作季交替、“识岗、协岗、顶岗”三年三循环教学组织模式[1]。前面3个学期是学习季(识岗环节),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校进行理论教学,三分之一的时间加假期进行体验性实践教学;第4个学期是协岗工作季(协岗环节),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学习专业课程,三分之二的时间加假期进行适应性实践教学;最后1年是顶岗工作季(顶岗环节),在合作企业完成生产性顶岗实践教学。

3.2 创新教学组织 ①师徒互选:适应性实习和顶岗实习前开展徒双向选择,按照1师带2-3徒比例确定师傅,按照1徒选2-3岗的要求确定实习岗位;②师傅带教:师傅按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通过示范操作、练习指导、点评纠错、顶岗生产等方式传授学徒岗位技术技能,让学徒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技术要领;③岗位轮训:学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岗实习,积累岗位工作经验[2],掌握岗位生产流程和技术标准。学徒轮换岗位时间根据他的学习能力和技术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确定;④考核评价:学徒实习成绩由企业、师傅、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及学生根据实习表现、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技术技能掌握程度、实习资料完成情况等共同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宇才.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分析与实践[J].人力资源开发,2016(08下).

中级畜牧师论文第9篇

关键词: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意义;实践

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与实践,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填补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的空白,促进动物防疫主体责任的落实,强化官方兽医的职责,转变动物防疫机制,提高动物防疫成效。

1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意义

1.1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开展

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组织公共服务的方式,解决散养动物防疫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的困难,实现散养户动物防疫主体责任的转换;通过与规模养殖场自愿签订防疫服务合同,落实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官方兽医通过加强检测、检疫促进防疫工作的有效落实,实现职责归位,更好的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兽医技术服务,对动物防疫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监管,提升防疫成效。

1.2有利于深化动物防疫体系改革

近年来,通过成立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转移或彻底解决村级防疫员的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和生物安全防护、管理松散,流动性较大,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长期以来,养殖业主认为官方兽医是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承担者,通过防疫机制的转变、法律的明确规定和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应运而生,转变了养殖业主的陈旧观念,从而促使他们转变思路,主动担责,积极作为,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监管的被动局面得到彻底扭转。

1.3促进执业兽医师队伍的发展

培育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执业兽医师队伍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向社会传导信息,改善执业兽医师的就业环境,促进执业兽医师队伍的发展壮大。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填补畜牧业发展的空白领域,担负起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职能,使官方兽医能够集中力量开展监督检查,严格执法,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迫使用人市场对执业兽医师出现刚性需求,带动执业兽医师就业环境改善,促进执业兽医师队伍的发展,对推动整个社会畜牧兽医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议与措施

2.1深化服务组织

以村级防疫员队伍为主体,由服务组织负责人招募,按照合同制聘用,依相关制度(或章程),统一管理对从业人员劳动保护和缴纳养老保险。从业人员由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技术培训,取得乡村兽医资格证书,在规定范围内从事兽医执业活动,服务组织对每一位员工负有职业技能培训的职责,直至他们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根据服务组织的业务发展需要,对不能胜任业务的员工给予解聘,提升服务组织的业务水平,从新招聘职业兽医师,为执业兽医师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平台。

2.2拓宽服务范围

主要为人工授精技术、动物诊疗、动物防疫、兽药饲料经营。所有经营项目向社会公开公示。乡镇政府与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签订委托协议,把散养动物强制免疫工作委托服务组织完成,以免疫质量监测指标衡量强制免疫成效,据此兑付防疫报酬,评价服务组织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作为今后继续委托依据。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与规模养殖场自愿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及时向规模养殖场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和畜牧兽医产品,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应费用。根据人员资质条件,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范围涉全境及其周边地区。根据长远发展规划,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依托自身优势,在畜产品销售中充当中介角色,在畜牧业生产与市场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促进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进一步拓宽经营范围。

2.3强化扶持引导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