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21 16:14:06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第1篇

(一)在景观设计专业课程中加入非景观专业课程

有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景观专业课程改革时,将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方面的课程加入其中,想借此拓宽学生的专业视角,让学生毕业之后更容易找工作。殊不知,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本来就短,如此学生并不能深入学习,只是了解了一点皮毛,不但导致学生学起来不专业,觉得学得“很杂”,并且效果并不好。

(二)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缩短理论课的讲授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特点,很多学校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时间,一般60个左右学时的专业课程,理论讲授被压缩到了不到10个学时,其他的时间都是实践教学。就景观设计专业而言,所表现的就是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画”。对于学生而言,表面上似乎更适合他们自身的特点,也更容易促成学校短期目标的实现,即学生就业。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画图工”。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很多高职高专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懂得画图,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从长远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成长。

(三)教学方法改革存在问题

目前教学方法改革用得比较多的是项目教学法、过程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一定程度地促进了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项目教学法,利用实际项目来进行教学,本来是很好的初衷,但是实际上拥有景观设计项目经验的教师并不多,尤其是年轻教师。因此很多教师就用“虚拟项目”来代替,设定项目内容,让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分组进行项目设计。由于设计的项目不是真实的,教师自身对项目的把握不准,缺乏经验,学生无法从该教学法中学到实际项目能学到的知识。由于教师理论知识又讲得少,因此学生对很多内容都是一知半解。而过程教学法和目标教学法都是以经验教学为主,虽然表面上成效快,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只能做眼前的事情,效率低而且进步不大,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专科生毕业后比本科生难找工作,除了学位学历方面的原因,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成长方面也明显处于弱势。

(四)改革学习景观专业课的时间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校时间为三年,一些院校为了让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为其将来更容易就业,也为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将景观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提前。一般高职高专学生都是在大三时进入公司实习,而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大二的后半学期就让其进入社会实习。这样在校学习时间就被压缩到了一年半,而一般大二的时候学生才开始学习专业课,这样专业课就被压缩到了半年,在半年的时间内要学好景观设计十分困难。因此,很多学生由于专业还没学好,不具备公司要求的专业技能,而有实力的大公司一般门槛高,一般高职高专生难以进去,中小公司对于实习生的要求又高。这样学校把学生“赶到”社会上,但是学生又没有具备进入社会的能力,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实习期基本上就是待在家里或是报考其他的专业资格证。如此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也极为不利。

二、原因分析

(一)我国景观设计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不足

自2003年北京大学成立景观设计学研究院起,我国的景观设计教育才走过12年的历史。而短短的十年间相当多的高职高专院校竞相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课,虽然专业的名称各不相同,但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景观设计人才,满足行业内对其需求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我国景观设计专业的大学教育起步较晚,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方向设置都有差异,景观专业定位也不明确,有的学校景观设计专业是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转化而来,有的学校景观设计直接置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被称为景观设计方向,但是上课的教师基本都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因此经验明显不足,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是必然的。

(二)办学思想、教学目标不明确,景观设计课程结构设置、教学计划不合理

景观设计专业的高职高专教育是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掌握景观设计与管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需要的工作为出发点,在调整培养目标分析能力的景观专业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订高职高专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安排实践教学,理论课作为一类教学和课堂实践一起丰富教学内容,减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空白。如前所述,高职高专院校由于景观设计专业设立的时间不长,很多院校都是根据市场需要而设立,因此办学思想、教学目标不明确,也没有下大力气去研究专业课程,只是拿来主义,导致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再加上很多专业教师并非本专业,从而导致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形成以偏概全的行业错识体系。

(三)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学改革的作用,以致为了教学改革而进行“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是形势所迫也是必须经历的,但是很多院校及教师过分强调教学改革在教学中的作用,将上课本来要讲也必不可少的理论内容省略掉,而直接让学生上项目,学生因此感到无所适从。就笔者进行的学生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教学改革后的内容感到迷惑不解,如一个课程没上几节就进行讨论法教学,学生基本上都跑题或是“没什么可说”。其实教师在教学中探索和使用新的教学法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但是有个基础,就是在学生知晓本科课程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否则这种舍本求末的方法从长远看对学生和学校都是不利的。

(四)信息滞后,教学改革脱离了社会环境、市场经济对景观专业人才的诉求

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景观设计专业及招生后,接下来的工作没有深入细化下去。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都是搬过来或是赶出来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如果不从源头上进行根本的改变,恐怕效果都不会好。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还是以本世纪初景观设计所反映的情况进行改革。当时我国各行各业呈现出非常好的态势,景观设计行业人才缺口很大。那个阶段进行教改效果很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也很满意。但从2007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开始往纵深发展,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要求由实用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景观设计人才的能力需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会做设计,还要做得有内涵、有档次。就现有的高职高专培养学生的模式恐怕已经不能达到这种要求。就课程而言,例如,现在专业的软件十分多,很多易学易用的软件都开始出现,而有的学校还是教授“3DS-MAX”课程,而景观专业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很多学生没兴趣学。

(五)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改变及需求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学生大多是“70后”、“80后”,而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90后”、“00后”,快速变革的社会导致现在的学生和当初的学生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教学改革不注重学生特征的改变而只是一味地为了改革而改革,甚少考虑学生的需求,而将原来的课程设置内容改得“面目全非”,那么学生学起来将没有连续性,课堂将没有吸引力,从而导致教学改革没有成效。

三、解决方法

(一)高职高专院校应多与本科院校交流,并多学习交流其他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改革方法

课程改革不是某一个学校的事情,每个学校有自身的教学特色和特点,也有不同的教学经验,如果这些信息可以共享,那么会使一些学校少走很多弯路。本科院校虽然跟高职高专院校有很大差别,但是其办学时间长,比高职高专院校有经验,高职高专院校要学的还很多。各高职高专院校之间更应加大交流力度,可由上一级教育管理部门成立教学改革示范院校,进行教学观摩,或是成立教学改革示范专业,积极推广教学效果好的。以教学改革为纽带的教学交流可以促进不同院校之间的教学改革进度,提高教学改革的功效。

(二)明确教学思想和办学目标,设置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景观设计课程

要明确教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来设置景观设计课程,那些照搬其他院校景观专业课程设置的“拿来主义”是不适合的,也是不利于各个院校发展的。比如将“三大构成”与本专业的课程的结合,在进行景观小品设计时考虑将立体构成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的设计更有根据性,学习有拓展性。可将现在景观公司常用的SketchUp和Lumion代替“3DS-MAX”课程。另外减少相似课程的设置,如有的课程要补充的,可以安排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此外,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不但要求学生会画,还要会想,因此必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涉猎各个方面的相关内容。如在学习设计课程的同时开设民族或民俗文化课程的学习,以加强学生设计的深度,培养具有文化特色的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

(三)教师应统一思想,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景观设计学本身就充斥着各行各业不同的理念和思想,因此师的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统一不是固化教师思想,而是让他们在明确学校的教学的思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保持课程前后的延续性和连贯性,让学生觉得他们的学习是系统有序的,从而为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不应概而全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第2篇

关键词:高职 景观设计 教学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景观设计学科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设计市场对景观设计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各地高职院校开设了与景观相关的专业或课程,教学重点和特点各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的《景观设计》课程更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景观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在近年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性专业能力有着实质性的提升,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仍有问题出现。本文拟对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及景观设计的市场走向,提出对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历程:

景观设计师的职业称谓最早是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提出的。1900年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设计课程,正式确立了景观设计学的学科地位。

20世纪20年代,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就开设过各园林专业的课程,这就是景观设计专业的雏形。50年代初期,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曾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标志着我国景观设计学科的形成。此后,一些高等院校相继设置了园林专业,我国的园林景观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个领域,以前称之为“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后来又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称为“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较为混乱。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目前城建和理工院校已不设风景园林专业,只有少数高等农林院校和美术学院具有相对完整的景观专业学科体系,高职院校的景观设计课程的设置亦有待改革,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现状

环境艺术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目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容量大,前期知识铺垫不够。《景观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主干课程,但是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很少进行前期教学内容铺垫,学生一进入该门课程,就直奔主题,直接讲授相关理论重点,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较为缓慢,理解不够透彻,直接造成在接下来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对方案设计的思路不够完善,方案无新意,设计理念不强等缺点,学生接受难度较大。

二.课程目标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招收以艺术类专业学生为主,因此,在课程目标设置上也偏重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多以艺术作品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景观设计专业水平。这种课程教学目标和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脱节的。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艺术,艺术性只是景观设计的一部分,现代社会对景观设计的要求更侧重其自然属性和人文价值,追求景观中人文和自然和谐统一。因此,景观设计课程的目标设置不能单一化,要紧密结合社会审美需求及社会实际应用。

三.学生综合知识和自学能力有待提高。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学科知识比较广泛。大多数学生已经从小养成了灌输式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学能力较差。学生的自主学生意识有待提高,需要多吸收课外知识,改变自身的学习方法。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方法

一.确定教学目的,明确课程定位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减少难以理解的空洞理论,增加实践训练的课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习时间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景观概念,懂得景观设计的规律及方法,能够设计出完整的方案,绘制出相应的图纸,流畅的表达设计要领,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小型方案的设计。明确课程定位,确定教学目的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杂,因此,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决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高的关键。应该针对景观设计学习内容的不同,合理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课堂案例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向学生展示优秀的景观设计方案、景观漫游动画等,在展示的同时,边分析边讲授,加强学生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实地考察教学法

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案例考察,考察的范围包括所在地区的各城市景观,在考察过程中,由教师实地讲解分析,分析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在考察后要求学生进行整合分析,形成汇报PPT,在课堂中进行分析汇报。

3.项目教学法

由教师给出相应实际地块,并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实地考察后,给出相应的设计条件,由学生完成该地块的景观设计。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学生在前期考察后对该地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现状分析,对周边环境了解较为透彻,对人文要素,设计要素都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容易上手,方案设计容易深入,不浮于表面。

4.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三.课程内容的筛选与精简

选择各种类型的景观设计,进行系统教学,由浅入深,分层次、分阶段教学。教学专题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庭院景观设计;2.居住区景观设计;3.广场景观设计;4.村落景观设计。学生分成几个项目小组,协作设计,自主创新。

经过以上对教学改革发面的思考,本人已经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实践检验,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提升。但是仍然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进行深入探讨、反思。深化高职教学改革,需要各高职院校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实实在在进行实践教学,总结经验,以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丁绍刚 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现状与教学改革初探 《科学教育家》 2008 06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第3篇

【关键词】情景案例教学;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也在迅速崛起,酒店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其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所以越来越多的酒店为了提高其竞争力,开始寻求专业的酒店管理者管理酒店。基于此形势下,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也更加的受欢迎。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现代酒店管理的需求,相比之下,情景案例教学更加接近现实,更加适合现代酒店管理的发展需要。所以,大量的中职院校也在逐步的发展情景案例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的运用。

1.情景案例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需要大量的专业酒店管理人才,但是,仅靠书本上的知识远远达不到其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1.1情景案例教学法增强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几乎没有实际运用的机会,甚至许多学生在学习之后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到底是干什么的,不能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以至于毕业之后常常是只能纸上谈兵,导致了教学与实际的脱节。这对酒店行业大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而新型的情景案例教学法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用真实的案例为学生讲解理论,将理论放到了现实的问题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2情景案例教学法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可操作性。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往往是知识学到了,但是,在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其学到的理论不具有现实的操作性。而新型的情景案例教学模式,则打破了这一现状。由于情景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将现实的问题当做教学的材料,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就是在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就是将理论知识放到了现实的问题中。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实际可操作性。这对于正确引导学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1.3情景案例教学法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而是一门十分注重学生参与度的课程,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则忽视这一点。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参与度不高,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缺乏兴趣,新型的情景案例教学法则改变了这一现状。在新型的情景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采用真实案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为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力量。

2.如何正确运用情景案例教学法

情景案例教学法是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前厅教学中。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仍然需要正确地运用该种教学方式,否则,将使得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2.1确保情景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真实性。情景案例教学模式就是要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倘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所用的案例是虚假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具有现实的意义,即使学生学习了这些内容,学会了解决这种哪里的方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他们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并不会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即使他们学习到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具有现实的意义,因为,根本不会遇到这种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在情景案例教学中,选择的教学案例应该具真实性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老师应该用现实的实际案例来教学,这对学生的帮助是极大的。

2.2正确合理地运用情景案例教学模式。情景案例教学法虽然是一个成功的教学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时候也会被无用,只有正确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不能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成功而盲目地使用。尤其是在前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进度,正确引导学生。尤其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不能盲目地用情景案例教学法,应该循序渐进,在学生理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再引入情景案例,以便于加强学生的理解,倘若,在运用情景案例教学法的时候,不顾知识的难易,都使用情景案例教学,有时候或许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却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3.总结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服务业的异军突起,在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成为了当下的热门专业,为了给社会输送大量有用的专业性人才,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势在必行。情景案例教学作为当下流行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尤其是在前厅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珺霞.案例情景表演法在高职课堂中的产生探索[J].高教论坛,2013,(6):128-130,137.

[2]邓芳.《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管理观察,2015,(21):138-140.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第4篇

一、目前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紧密相连。目前,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主要由园林景观专业出身的老师讲授,而在讲授的过程中,老师也更倾向于从课程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课程结构,勾勒教学设计。而这门课所面向的培养对象是建筑学的学生,这些学生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更没有对植物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所以按照培养园林景观专业学生的目标来培养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必然难以达成预期目标。一方面使老师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使学生难以找到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与建筑学专业之间的关联,从而很大程度减弱了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2.教材很难满足教学需要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基本依据。目前,在为建筑学专业学生挑选园林景观设计类教材时遇到困难,现根据建筑学专业学生使用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进行课程学习的学习效果,将园林景观设计类教材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类,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讲解非常全面而且深入,教材的专业性很强、难度较大,相对之下更适合作为园林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否则按照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课时设置难以完成对教材全部内容的讲授。同时,由于在开课前建筑学专业学生完全没有园林知识学习基础,所以也难以达到这类教材所授知识的深度。因此,选用这类教材进行授课时,课程内容安排过满,时间仓促,导致给学生留出的设计指导时间不得不缩短。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第二类,对专业内容泛泛而谈,对于专业知识的讲授浮于表面,很难让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的建筑学专业学生掌握到实质性的专业技能。同时,这类教材往往会在后半部分配有篇幅相对多一些的图片,对于有过一定基础的学生,通过这些图片可以自己分析优劣,鉴别学习短长,但是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容易造成走马观花。因此,这类教材更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对于没有园林景观设计基础的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也并不是特别适合。除此之外,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以上两类教材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都没有明确侧重于优化环境与建筑之间关系,而是单纯从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入手谈论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这就使建筑学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对于自己专业的重要性,造成学生认为课程与专业脱节。而这背离了在建筑学专业中设置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初衷。

3.教学方法和内容需适当做出调整

一是目前的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以教师讲授园林景观设计原理和方法为主,没有形成一套专门针对建筑学专业的系统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学内容没有直接指向建筑学专业,因此,力求使学生将园林景观与建筑在设计实践中取得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以及相映成辉的初衷实际上收效甚微。由于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系统性不足,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的学习也只是停留于园林景观构成这个层面,对园林建筑、园林构图、园林意境等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十分欠缺。由此,学生没有很好地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建筑设计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素养,对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学习的动力。

4.授课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

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而这部分老师对建筑学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主要接触的都是建筑学专业的知识,对园林景观知识接触较少。

二、建筑学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1.明确教学目标,改革考核标准

当前,应树立园林景观设计学习服务于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应具备在建筑设计全程中都伴有对人与环境共生发展的思考这样一种素养,同时具备在设计各种不同类型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协调园林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能力。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一是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要以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其他主干课程学习内容为依托,让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与建筑学专业知识学习实现相长的效果;二是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每种不同类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另一方面,在对每种园林景观设计原理与方法的讲解中,应该尽可能地与园林建筑取得联系,并使之突出,以此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课程学习与专业之间的关联性,以求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可以通过园林景观案例教学、场地参观实习、园林景观模型制作等方式,增添学生对建筑与园林景观空间关系的实景体验,使园林景观设计教学尽可能地贴近设计实践。在教学目标逐渐明确的同时,教学考核的标准也就有了更加准确的方向。考核标准的设定应当以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能力为中心。考核标准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并引导教学目标的实现。考核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园林景观设计是否充分考虑到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园林景观的构成是否因地制宜、恰到好处;园林景观的结构是否切实符合其功能;园林景观的意境是否充分且贴切地营造;园林建筑与园林景观环境的关系是否融洽且相得益彰;园林建筑的布置及设计是否与整体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相映成辉等。这些考核标准的设立与学生建筑学专业知识密切联系,能够激发建筑学专业学生园林景观设计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价值。

2.改进教学内容,推动教材改革

一是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编排,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的一般学习规律。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这门课有其自身的特点,该课程学习既不同于园林景观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也不同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都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上,也应当首先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内容及其重要性,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方法,继而再逐渐由对“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的学习”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句式的构成”再到“对园林景观设计整体”的理解。二是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选编应当与建筑学的专业知识挂钩,增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性学习。在园林景观设计教材的编排上,应当以园林景观知识和建筑学知识为依据,探索具有学科交叉性的园林景观设计教材设计,使学生在园林景观学知识与建筑学知识之间找到学习的关联点。学生的建筑设计学习是以建筑的不同功能类型为专题的,园林景观设计的编排也应据此分类。例如,可以将园林景观设计教材在结束了前期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设计原则章节之后,以不同功能类型划分章节,每一类型的园林景观设计学习从相应的园林景观构成要素、构成手法、相关规范条文等,由浅入深进行编排。

3.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向“灌输”式教育,转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一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紧密结合实践。可以案例式教学、“五步诱导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等方式开展。在教学初期阶段,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掌握运用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组成园林景观专业句式进而形成整体性强的园林文章的方式方法。二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充分依据学生的建筑设计知识基础,带动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增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与建筑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学习的关联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引导学生成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三是采取以学生为活跃因素的主动式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案例式教学将想要讲授的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读懂案例的同时,清晰地看到园林景观设计是如何在改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中发挥功效的,进而教师应继续鼓励学生用专业语言对案例进行分析。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对同一类型园林景观进行了不同风格设计的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以加深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增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性学习,是提升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学习价值的最好方式。

4.提高教师的专业综合素养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第5篇

论文摘要:当前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法学专业人才就业情况等成为了很多高校关注的共同话题,培养出符合时展所需要的创新性法律人才既能有效解决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法律人才。

1、目前景德镇法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景德镇开设有法学专业的地方各高校有景德镇陶瓷学院和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两所学校。从两所法学专业的教学现状看.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上存在有脱离地方社会现实与地方经济现实的现象盲目模仿重点大学把教学重点放在追求升本考研升学率和为公、检、法律师输送人才等方面.忽略了教育要服务于地方建设和为基层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的办学导向。其结果导致了不伦不类的课程安排既没有形成重点大学的办学实力又丧失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违背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2、培养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有效途径分析

景德镇以陶瓷享誉世界,有“瓷都”之美誉历史文化悠久,有着“千年窑火不断”的说法。“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汉唐以来,景德镇就以盛产陶瓷而著称于世,宋时已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中外闻名的瓷都。因此景德镇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培养对景德镇而言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景德镇各个高校应该明确自己学校的定位从而根据定位参照国家标准和重点大学的开课模式来确定自己学校的课程体系。

2.1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的调整,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目前.法学院系的课程设置大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教学目的的课程开设较少。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求我们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从而使整个课程体系体现从综合到专门、从理论到实践的有序设置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与较强的科学性,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科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为此.除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14门核心课:法理学刑事诉讼法、商法学、知识产权法作为主干课外应增开符合景德镇低于特色方面的知识产权法专门课程并作为专业必修课或者专业选修课,以降低理论类课程所占比例,例如景德镇环境保护法、景德镇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等。除此之外,应该采取措施弥补法学专业口径不应过窄,除法学专业类课程外还应设立经济类、心理学类等课程作为学院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全面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此外各个学校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

2.2依托地域特色建立职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合作模式是目前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模式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作为法学专业这一与社会密切相结合的专业更应该与社会紧密相结合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纯理论教育。景德镇以陶瓷闻名全球,景德镇的院校应该抓住这一重要地域特色,将法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地域特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2.2.1学校树立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理念

各个高校的法律院系应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主动走进社会与社会各类相关部门联系邀请相关的行业、企业和国家法律部门人员等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确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与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管现与监控,形成产学合作、供需对接的有效机制。另外,从事高校法学教育的院系可根据自己院系的专业特色与当地的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监所系统等签订共同培养协议,实行学校培养为主,各企事业单位培养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与法院签订“书记员培养协议”,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律师助理培养协议”等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培养。

2.2.2景德镇法律相关的企事业应该树立合作意识

目前一些地区的情况是高校往往愿意将自己的学生输送到各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培养模式但苦于一些地方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纳学校的学生而使学生找不到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鉴于这种问题各个地方政府应该鼓励或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使景德镇与法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树立与高校合作的意识从而使各个企事业单位为高校向各个单位输送实习生敞开大门。学校可以与相关单位之间签订包括就业上的定向培养在内的双向培养协议,有效解决人才供需矛盾促进学校招生、教育教学、学生就业的良性循环探索出一条学校与用人单位相互沟通联合办学、合作共底的新途径。

2.3加强学生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积累

知识产权法对于很多没有进入高校而言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如何使法学学业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树立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由一个法律方面的门外汉变为专业人士是很多高校培养法律人才面对的共同课题。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第6篇

虽然近期房地产业面临系列压力,但在人才市场上,与房地产相关的专业,包括建筑、设计、策划、销售等人才需求仍然较旺。

随着国家和各地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建筑类和房地产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依然乐观。

尤其是近两年来,路桥建设等相关专业开始升温,这使路桥规划人员变得畅销起来。用人单位表示,这主要与制造业升级换代及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有关。制造业升级换代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则急需专业人才。

2、医学类专业特殊领域潜力无限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有更多的私立医院,这使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而且,由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医疗行业的卖方市场。所以,医学类专业人才将会越来越吃香。据有关部门分析,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3、艺术类专业需求层次不断提升

传统的美术、音乐、表演等专业已经渐渐显露出就业面狭窄等问题。

传统艺术正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不断交叉,衍生出许多新的专业,这些专业也相应地成了近年来的热门。目前,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关策划、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专业人才紧缺。

艺术专业正朝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实用艺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懂物理和建筑,就无法搞建筑、装潢设计;不懂计算机就做不出数字化影音作品。文化课严重缺失的“跛脚”毕业生就业压力必然不小。

4、财务金融专业顺应潮流

金融、金融学均为现代经济产物。古代主要是农耕、农业经济,主要是易货和简单的货币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学。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观点散见在论述“财货”问题的各种典籍中。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有从古典经济学直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派货币银行学说。

就现在来说,金融专业在中国的就业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银行。

5、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前景好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银行的后台运作(网络运作)、企事业单位网站的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和维护、或网络编辑、网站内容的维护和网络营销(含国际贸易)、企业商品和服务的营销策划等专业工作,或从事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的策划与运作、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以及在各级学校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等工作。

6、民航管理专业薪资待遇好

学民航管理专业薪资较高。近年来,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再新增2600多架飞机,民航总局将投入超过5000亿的资金用于机场建设。

而民航业却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许多民营航空公司为此展开人才大战,高薪挖角。国内主流航空公司优秀空乘人员平均年薪在几十万元人民币,国外航空公司空乘人员的薪资水平更高。就民航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形来看,薪资普遍较高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7、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类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类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类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it行业发展迅猛,电子信息类也成为了热门专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发展前景相当大。

8、法律类

随着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在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法律类因此成为前景最好专业之一。在依法治国方略的背景下,从长远来看,法律类作为朝阳学科,其毕业生的就业大有发展前景。

由于政府部门对法学类毕业生的需求依然旺盛。法律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9、物流类

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同时又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物流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物流服务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必然引发物流人才整体和多样性需求的持续增加。

随着我国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搬运运输、船舶等方面进一步开放市场,我国的相关行业和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将开展全面合作。但是我国的物流教育仍十分滞后,造成了现代物流人才严重匮乏,使物流类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所以,物流类将成为未来发展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一。

10、外语类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第7篇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全国旅游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国旅游总收入达到3.25万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11%。而随着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断扩大。早在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旅游就业规模从目前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而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全部旅游就业已达7600万人。旅游从业人员的大幅提升,离不开旅游教育的发展。

 

1978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拉开了序幕。之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了从专科教育到博士研究生教育

 

的完整教育体系。但是在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并不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非本专业就业一直是旅游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旅游业供需失衡的矛盾_直没有改善。一方面是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强烈,另一方面是旅游管理毕业生有业不就,造成就业难。有学者研究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本行业就业率约为50%,但是三年后的流失率高达90%。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此种现象无疑是对旅游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其就业观,对于引导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为旅游产业发展积累人才意义重大。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倾向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就业因素及对策、就业倾向影响因素、就业观等方面的探讨上。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定性研究,而缺乏定量探讨。在研究角度上,侧重于单角度的分析,而缺乏系统的视角。在研究层次上,侧重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探讨,而缺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在旅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从业人员是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研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倾向,对于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选取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即将就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180份,收回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问卷数据通过SPSS19.0进行汇总处理,综合采用卡方检验、交叉列联表分析、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对学生的就业倾向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

 

二、研究结果

 

(—)就业意愿及行业感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总体上意愿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所占比例为48.9%,这与以前很多学者实证调查结果接近。大部分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就业前景持保守态度,认为旅游行业就业前景不确定和_般的比例达到了69.7%。这在总体上反映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行业的认可度不高。为进一步探究旅游就业意愿及感知的细化特征,本文利用卡方检验和交叉列联表对性别、生源地域和专业填报动机对旅游就业意愿及行业感知的关联性进行详细的探讨。

 

通过卡方检验发现,性别(p=0.530>0.05)、地域来源(p=0.337>0.05)与本就业意愿的选择关联性不强,专业填报动机(p=0.028<0.05)与就业意愿的相关性很强。同时,性别(p=0.591>0.05)、地域来源(p=0.337>0.05)与就业认知的关联性不强,专业填报动机(p=0.022<0.05)与就业认知则具备较强的相关性。

 

如表1所示,调查样本中男生所占比例为11.9%,女生所占比例为为74.1%,城市学生为25.9%。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农村学生和女生为主。在行业选择上,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倾向比女生略强,而女生在旅游行业前景的感知上比男生略高。在行业选择上,农村学生对进入本行业意愿和对于旅游行业就业前景的感知上较城市学生较低。在访谈中也发现很多农村学生觉得旅游行业目前工资较低,怕无法支持其在毕业后基本生活用度。且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对旅游行业本身认知较差,在子女毕业择业时,其思想观念会对子女的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专业填报动机对学生对本行业的就业意愿和就业感知影响强烈。在专业志愿填报上,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比例高达很多学生都是被调剂的,这在_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前期对专业的认同,从而也导致与本专业磨合时间较长,后期也影响了其在本专业就业和对本专业前景的认知。但也有部分被调剂的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对旅游行业产生了兴趣,愿意从事旅游行业。喜欢旅游(占26.7%)是学生选择本专业的第二个动机,大部分喜欢旅游的学生愿意在本行业就业,并且对旅游行业的前景比较乐观。随机填写在前期旅游专业选择中也占有重要比例(占11.1%),这部分学生大多对本行业就业意愿较低,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太乐观。在填报动机中,喜欢旅游行业的工作(占2.2%)、看好旅游行业就业前景(占5.2%)、感觉旅游专业比较容易学习(占4.4%)和亲朋好友推荐(占5.9%)所占比例较低。先前填报旅游管理专业因为喜欢旅游行业工作和看好旅游行业前景的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前景依然乐观,但是选择行业就业的比例不高。通过访谈,有的学生谈到,经过专业学习和一定的专业实践,发现自己不适合做旅游行业,所以在就业时会放弃本行业就业。感觉本专业比较容易学习的学生对进入旅游行业的意愿较强,对旅游行业的就业前景也比较看好。通过访谈,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属于知识学习能力较差,但是技能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而旅游行业重技能、实践和经验的特点适合此类学生就业。而因亲朋好友推荐而填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本行业就业意愿,还是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选择比例都不高。

 

(二)就业领域及目标分析

 

在就业岗位方面,在意愿进入旅游行业进行工作的调查中,选择旅行社行业的比例最高,占到了75.7%,选择酒店行业的占到16.7%,选择景点景区的占6%,选择餐饮酒楼的占1.5%。在旅行社行业大部分领域里,高职学生接受从做导游和计调岗位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与其他学者对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导游”是最不看好的现状相反。很多高职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学历的要求,能够接受旅行社导游这一基础的工作,并且看中这份工作的自由度和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塑造。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担心导游工作不稳定,而愿意选择酒店行业。访谈中也得知,大部分学生刚从酒店实习结束,酒店工作辛苦劳累,让很多学生也对参加实习较少的旅行社行业更感兴趣。而非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各类销售、文秘、会计等工作,这些工作也是高职文科类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在就业地域方面,63.7%的学生选择广州、深圳两个_线大城市作为主要就业地,这两个一线大城市丰富的就业机会,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充满了吸引力。27.4%的学生会选择机会相对较多的珠三角其他城市,仅有8.9%的学生会选择广东省其他地区和外省城市,并且这部分学生大多是选择回到家乡工作。而对于异地就业的学生,无疑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更有吸引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就业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在未来就业规划方面,83.8%的学生接受先择业再就业的择业观念。30.4%的学生有意愿选择未来继续深造,争取获得本科或者更高的学历,为自己将来再就业积累基础。46.7%的学生有创业意愿,大部分学生接受3年之后进行创业。14.8%的学生坚持找工作_步到位,期待将来能在自己喜欢的工作领域继续发展。

 

(三)就业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专家学者对学生就业倾向影响因素进行过探讨,本文参照其他学者选取指标并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情况,选取了29个影响因素,采用SPSS19.0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就业倾向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分析首先根据最常用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Alpha)对数据进行评估,整个数据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76,说明整个问卷信度系数良好,可靠性强。根据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问卷KMO值为0.736,巴特勒球形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说明做因子分析的效果好。

 

1.公因子分析

 

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四次最大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矩阵,共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9个,其累积贡献率为66.8%。将因子特征根大于0.5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对因子进行命名和阐释。

 

2.影响因素阐释

 

第一个公因子包含5个项目,反映的是工作技能、工作或实习经历、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关系,工作技能相对来说因子载荷较低,体现的是学生在就业时具备的个人能力与人际关系,命名为择职能力与人际技能因素。择职能力与人际技能影响因素的特征根值最高,说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择职能力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第二个公因子包含6个项目,包含的信息是单位经济效益、薪酬福利待遇、单位工作环境、单位发展前景、工作是否稳定,反映的是学生选择单位目前所获得的福利和未来发展前景,命名为单位保障因素。这个影响因素反映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存状况,也是很多学生在就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个公因子包含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两个项目,这两个因素相对来说因子载荷都较高,反映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命名为课程教学因素。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对其将来就业影响重大,在_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后期工作学习能力。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第8篇

众所周知,旅游业不仅是一个服务性很强的产业,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它需要大量的有一定专业理论、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术、懂得基层管理的中高级服务和管理人员。这些人才中的绝大多数需要依赖中等或高等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完成。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如何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职业意识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过硬,岗位适应能力较强的毕业生,这给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课程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旅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校资源,开展直观、综合的旅游情景教学则对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开展情景教学的条件分析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是开展情景教学的前提条件

笔者根据十几年来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调研,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普遍表现为:第一、绝大多数学生是中考成绩中下的学生,他们中多数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又不太端正,对传统授课形式表现得较为冷漠;第二、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多为父母离异,缺乏母爱或父爱,但自卑心强;第三、大多数学生表现为自私自利,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能力差;第四、学生对参与型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类竞赛表现较为积极。例如:学校的实训课、校园文娱比赛、勤工俭学等自我实现欲望较强。

情景模拟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是以乐学为方法论基础,让学生置身于特定场景或实景之中,使客观环境、主观能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身运动,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同时,一个情景的展开往往需要几个同学相互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因此,学生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一项任务,可以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和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中职学校教育根据学生培养的目标特点开设相应的情景教学课程

中职旅游专业教学阶段培养的是直接在旅游服务行业一线从事服务工作的工作人员,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任务。作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无论是旅行社导游、计调或旅行社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旅游景区工作人员、景区讲解员他们必须有扎实的技能基础.如导游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带团讲解能力,处理客人投诉、游客个别要求及心理服务的能力等。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开展灵活、有针对性的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更为主动的角色,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中职学校的各类实训场地为开展情景教学提供了基础

目前,在国家对中职学校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绝大多数的中职学校都完成了各种类型和功能齐全的学生实训场地建设.再加上中职学校与外面的校企合作单位.如宾馆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机场、车站等相关单位相互支持,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正常教学实训要求.而情景教学法就是在一定的载体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设计出一些真实的情形场合和景象,引导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传递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就以我们学校为例,我校投资了300多万元建成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的模拟中餐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全真茶艺实训室。以及依托学校的定点实训单位当地的“世遗”和“世界地质公园”大金湖景区的资源优势。在这样真实的情景下分角色进行情景扮演,给学生提供实训的练习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也解决了教学场景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开展情景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运用情景教学法是符合现代教育特征。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又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它通过再现教材或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一)情景教学法的引入和运用,使松散的旅游专业知识具有连贯性、生动性和条理性

通过旅游情景教学学生可以实现对相关旅游专业理论的理解和贯通,使理论知识条理性、内容生动性。笔者就以我校模拟导游课程为例,我在实地向学生讲授人文景观的讲解方法时把学生带到旅游车上,告诉学生如何致欢迎词、欢送词及沿途导游讲解方法等。还可把学生带到机场、车站、码头,结合导游接团、如何认找旅游团队、引领游客上车、分发房卡以及如何送团的操作规范进行现场授课,特别是导游对一些突发性事故的处理,如机票上的姓名和游客身份证不符、游客行李丢失、航班晚点,以及如何率团选择海关出入境通道等,这对一些未去过机场、车站、码头的学生来说,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旅游专业的情景教学就是以专业知识为主线,以课堂(可以是情景中所涉及到的不同课堂环境)教学为舞台,让学生融于其中,就自己所学、所想进行展示的过程。通过这个展示过程达到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培养综合技能的目的。每一个情景表演,学生都可以将其当作一出“戏”或“小品”来表演,而剧本的创作、角色的分配、过程的编排、最后的表演,都是以学生为主,老师在此过程更多的起到引导和答疑的作用。为了能够在每一出“戏”中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学生都会用心的准备,投入的表现:剧本的创作(专业知识的展示)、过程的编排(与专业相关的操作程序再现)、角色的扮演(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变以往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三)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使旅游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与学、学与练的有效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情景教学法可以有效的、自然的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要完成一个根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所创设的情景,解决情景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往往需要以老师传授的或自己预习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与问题涉及到的各方进行有效沟通,最后运用各种专业技能解决情景中所出现的问题。下面以导游员“主动认找旅游团”为例进行介绍:

[模拟项目]:导游员主动认找旅游团

[模拟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掌握认找旅游团的基本方法,掌握认找不同类型团队的技巧并能够熟练操作认找团队的程序。

[模拟地点]:学校实训大楼出口(模拟机场出站口)

[所需道具]:接站牌(学生自制),民族服饰,组团社徽记或导游旗,校车(模拟旅游车)

[情景营造]:导游员手持接站牌和旅行社社旗在学校实训大楼出口(模拟机场出站口)的明显位置,主动认找到旅游团后照顾客人上车,并致欢迎词。

[角色分配]:地陪:学生A

全陪:学生B(团队1)、学生C(团队2)、学生D(团队3)

团队1游客:学生E、学生F、学生G

团队2游客:学生H、学生I、学生J

团队3游客:学生K、学生L、学生M

[情景展开]:

老师准备了三个不同团队的资料(资料体现了旅游团的团号、组团社名称、领队及全陪或客人的姓名,客源地,民族,人数等信息),并让学生A随机抽取一个团队资料。学生A根据抽取的旅游团资料自制接站牌(接站牌要写清团名团号,领队或全陪姓名,如无全陪或领队,应写清客人名字)。然后手持接站牌和旅行社社旗站在“机场出站口”明显的位置,热情迎候旅游团,便于领队、全陪或客人前来联系。

学生E、学生F……学生M等12人分组分别扮演三个不同团号的游客,并根据不同团队特征穿着不同的民族服饰,佩戴不同的组团社徽记分别在学生B、学生C、学生D的引领下同时走出“机场出站口”。

学生A通过旅游者的民族特征、衣着、组团社徽记等分析、判断,主动认找到团队2,并上前委婉询问学生H、学生I、学生J中的某一游客,询问时问清团队的团号、组团社名称、领队及全陪或客人的姓名、人数、客源地等信息。当信息确认无误后,学生A(地陪)表明自己身份并对旅游团的抵达表示欢迎,然后引领旅游团到较为空旷的地方集中,与学生C(团队2的全陪)共同清点人数和行李,接着引领游客前往登车,导游人员站在车门旁照顾游客上车……车上,学生A(地陪)清点完人数后开始致欢迎词……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A将所学的旅游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环节中,新旧知识在情景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巩固、纵向的延伸,并通过专业技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开展情景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情景教学法的开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展开,为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它一方面必须要以相应的专业主干课为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其课程本身也必须在讲授了旅游专业相关的知识后才能参加实践,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因此在旅游情景教学的设计既反对只搞空洞的理论教学,忽视学生技能实践;也反对忽视旅游专业理论教学,为实践而实践、只搞实践教学的错误倾向,必须辨证地处理好专业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教学的关系,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不误。

(二)情景教学法的开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情景创设、情景模拟及情景评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情景教学法中情景创设是关键、是前提,情景模拟是主体、是再现,情景评析是手段、是补充。三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构成情景教学法的内容。

情景教学的关键是情景和场景的设计,它决定着情景教学的成败。它可以是老师创设可以由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创设。创设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书本的内容特色,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划分成几个教学主题,确定每个主题的目的,也可在每个主题下面再创设一到两个情景,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情景,并对情景进行描述,解释角色,准备相应的道具,分配角色等。教师在角色扮演课开始前(可以是上一次课)将各角色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先有一个大致的认知。

四、结论

实践表明,根据中职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和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正确处理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应用情景教学方法指导旅游专业课堂教学,一方面能将松散的旅游专业知识具有连贯性、生动性和条理性,也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逐渐形成自主、合作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使所学的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有效的结合,并自然的转化成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社会适应期,增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后劲。当然,情景教学也对旅游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旅游专业课教师,很有必要结合旅游业专业课程的特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学校所拥有的资源,不断创新,使得旅游专业情景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谭颖,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法的设计[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第9篇

关键词:模拟招聘;就业指导;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266-03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而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小于供给量,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现实。为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求职择业能力,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走进大学课堂。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及参与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只能是事倍功半。针对就业指导课的教授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模拟招聘情景教学法就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采用模拟招聘情景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

夸美纽斯曾谈到:“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抽象的知识要实现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只有通过直观感受才能实现。在直观感受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模拟招聘情景教学正是通过学生直观感受来实现传授知识的。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生动具体的模拟招聘情景。学生需要体验一定的假定人物形象,成为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主体。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情感。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经验,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求职能力。

在模拟招聘情景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求职面试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学生扮演面试官和应聘者,通过亲身感受面试和求职的场景,积累面试与求职经验,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课堂模拟招聘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景模拟和角色模拟的过程,即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使参与者和观赏者产生身临其境的内心感受,引导其思考,以促进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使课堂教学的知识元较好地传送给学生。

模拟招聘情景需要设定的形式灵活,贴近实际。模拟招聘情景生动,吸引力大,没有专业界限,使用于不同学科,无论是哪个专业学生还是不同年级的学生都非常喜欢。模拟招聘情景教学方法的特点适合在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教学中,学生在模拟招聘故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改进和提高。通过在就业指导课中使用模拟招聘情景教学法,既增加同学们学习的动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作用。所以在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模拟招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二、模拟招聘在就业指导课中的具体应用

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模拟招聘时,模拟招聘和情境创设势必要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在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固定的前提下,怎样解决两者的矛盾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应用好模拟招聘的关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模拟招聘“专业团队表演”和临场角色扮演两种方式来加强授课效果[4]。专业团队表演可以找一些人组成一个模拟招聘的专业团队,而临场角色扮演可以在课堂上找学生扮演考官和求职者。

1.课程运用方法。在课程的后半部分,可以采取毛遂自荐的方式让听课者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听课者扮演考官和求职者进行情景模拟。在就业指导课堂上可以随机选择听课同学扮演求职者和面试官,由教师或模拟招聘团队观看,进行一场模拟面试,使学生完成“体验式学习”。通过具体的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扮演求职者的同学,获得了求职面试的第一次经历,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可以反思自己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课堂设计。以模拟招聘之自我介绍为例,场景介绍:自我介绍是所有招聘面试必须具备的一个环节,自我介绍是所有求职者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老师给定模拟应聘岗位:(1)某国企专业技术人员;(2)某学校专业任课教师或教学辅助人员;(3)某大型企业产品的市场拓展专员或业务员;(4)国家公务员;(5)某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6)重点高校研究生。应聘者可以从以上岗位中选择,提前准备有针对性的自我介绍。

具体步骤:(1)从同学们当中选出三名评委,作为考官,竞聘办法:自愿报名、同学推选与老师指定相结合,竞聘上岗,上台发表竞聘演讲,在场观众掌声决定入选考官;(2)从同学们当中选出六名同学作为求职者,选定办法:自愿报名、同学推选与老师指定相结合;(3)每位求职者上台进行两分钟自我介绍,顺序抽签决定(提前准备好1~6的抽签牌);(4)每位考官在每位求职者自我介绍结束后作出是否晋级的评判(向全体师生展示求职者是否晋级的带有“√”或“×”的标志牌),并说出理由;(5)求职者在整个场景结束后进行自我剖析,考官对所有求职者的表现进行总评,教师针对不同的岗位和求职者分析对策,提出学生应聘建议。

三、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应用模拟招聘情景教学法的思考

在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中使用模拟招聘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引入或者创设一些求职与面试情景,这些情景需要具有一定情绪色彩,能够展现不同学生的生动具体形象。这些情景来源于生活中,是学生经历的典型案例,因此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学们在情景中受到感情感染,教学和学习效果就好。[5]当然,这样的情景和教学效果需要在很多方面努力,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不断完善课堂制度,形成课程系统。

1.打造专业团队,提高教学效果。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教师先组织学生完成模拟招聘的表演,然后再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这样学生在讨论的环节就会特别投入。学生学习有理性上升到感性,感情得到激发,情景交融,以情入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大学就业指导课受限于课时少、任务重,很多任课教师只是简单地把相关的视频材料利用教学设备播放给同学们,这种方法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也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情景环境,但是播放视频和学生亲身参与相比,多重效果还是不够理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在课程中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同学在课余组织演习,让这部分同学形成一个团队,在课程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在表演过程中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到课程互动中,学生在情景互动中取得的成绩和参与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

2.提高教师素质,丰富教学内容。模拟招聘情景教学法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要想让它发挥最大的能量还要看教师的掌控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是具有独特代表性的,但是也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方法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例如剧本的选择、演员的选择、教师主持的把握等等,都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模拟招聘情景教学法是否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关键是要发掘和编排出让同学们感兴趣的情景,这种情景既能切合教学内容,又能发人深省,具有教育意义。还有对于演员的把握既要选出能表现角色情景的同学代表,又要兼顾多数同学的参与热情。怎样让教学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需要做好课堂控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反复琢磨,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3.紧扣教学主题,内容主次分明。课堂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舞台,人生才是每位同学的人生大剧场。模拟招聘在就业指导课中的使用,提高了就业指导课的讲授效果。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情景表演并不是就业指导课的全部内容。作为一门课程,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才是第一位的。情景教学只是提高学生学习知识水平的一种手段,讲课就是讲课,课堂教学的主题仍然是学习知识。因此,应该看到情景模拟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仍然是主题,情景表演时辅助,主次要分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始终保持统一,只有这样教学的目的才能实现。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收放自如,运用时机合理,做到井然有序,活而不散,这样才能使就业指导课好戏连台,精彩纷呈。

4.总结教学经验,重视问题反馈。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时候进行完模拟招聘情景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不能较好地总结和查找问题,特别是参与的学生仍然抱有一种只是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态度,上台参与了就参与了,参加完没有及时地反思,对于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时不利的。以往的经验表明,学生的自评能力不强,自我总结能力欠缺。因此在完成模拟招聘情景教学后,教师应该通过不同形式带领学生进行及时的自我总结和反思,让课堂学习内容进一步得到巩固。开展模拟招聘情景教学就是为了把本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通过感受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不过更重要的是在进行完教学过程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出理性认识,这样科学实现知识从理性到感性而后回归理性的过程。

四、结语

通过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的应用,模拟招聘情景教学法不仅能较好地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对提高大学生求职面试技能大有帮助。模拟招聘情景教学法是成功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是课堂内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产物,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实际使用方法。模拟招聘情景教学法让面临毕业的学生提前体验求职面试的经历,对于他们明确求职目标和努力方向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陈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4).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

[3]赖国芳.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情景教学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5).

[4]王茜.模拟招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及思考[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4).

[5]荆洋,李长杰,张杰.中学武术教学“情景教学法”价值的实验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