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文艺活动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03 17:56:26

文艺活动论文

文艺活动论文第1篇

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1、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身心活动的察觉,是人对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他们长时间思考能力、自我评价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较少,对自己的实力认识还不够清楚。

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校园集体意识,学生在特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大学生可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能力,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各种类型的艺术活动中展现才艺。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才艺表演大多是以比赛的形式,大学生在选拔的过程中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实力,努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树立自信心,同时在观看其他同学表演的过程中也认识到他人的优势,取长补短,谦虚谨慎,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2、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道德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情感、意志、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大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和健康的道德行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文化艺术具有形象、令人身心愉悦且极富感染力等特征,它对人们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文化艺术在推动校园德育工作开展中的作用不断受到重视,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通过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大学生受到文化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品质得到提升,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和欣赏,使大学生感受到我国优秀的文化内涵,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团队合作精神、集体意识、意志品质和坚定的信念都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规范。

3、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总体、人生问题、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

大学生面临着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形态引导大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大学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内容丰富,例如弘扬校园文化精神、展现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文化艺术资源保护、文化艺术作品展览、文化艺术作品创造比赛等活动。

文艺活动论文第2篇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

现阶段,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各项文体活动在高校层出不穷,但大部分呈现散乱状态,一是,内容散,文艺活动往往根据时事导向,各院系甚至各校之间经常出现活动同内容不同名的情况;二是,时间散,专业学习为高校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文艺活动的时间常因与学习冲突的原因呈现阶段性活动密集现象;三是,指导散,高校文艺活动常常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组织,不同部门在活动安排、人员配备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各项文艺活动常常凸显的是主办部门的思想主旨,学生们在活动中无法接受自上而下贯彻始终的精神洗礼。硬件足而软件散,目的正确而方式无序成为制约高校文艺活动创新的桎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艺活动组织的方式方法缺乏创新。高校文艺活动开展陷入困境,首先,文艺活动人员参与主要以学生社团和文艺特长学生为主,未能达到普遍性;其次,场地选择的局限性,高校大型文艺活动的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类:报告厅、操场等大而空旷的地点,但如果能在创新意识的指引下将场所设定为图书馆大厅、食堂等是否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再次,大型文艺活动形式单一,常见大型文艺活动主要为歌舞类、器乐类,鲜见其它类型活动出现在高校校园;第四,文艺活动的意义过于表面,因文艺活动多为顺应时事趋势以及当下凸显的学生问题为契机组织,其意义多在于先进思想理念的宣传,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结合度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不紧密。

1.2网络对高校文艺活动开展的阻碍

网络文化是双刃剑,一方面,给类资讯能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形式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足不出户,快捷、便利地了解学校最新资讯,网络平台交流也呈现丰富多样、贴近生活的特点;另一方面,网络的便利性使很多学生课余时间更愿意宅在宿舍,在虚拟空间通过聊天、游戏、网页浏览等,对于参加“第二课堂”、社团活动,更别说高校文艺活动;此外,网络是开放的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的路径存在扭曲的可能性。集体文艺活动有效开展依赖于学生积极性,过多留恋虚拟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对集体文艺活动的积极性必然降低。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入大型学生集体文艺活动的可能性分析

2.1大型学生集体文艺活动的问题性

“大型学生集体文艺活动”中的关键词透露了其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问题。首先“大型”说明其规模,规模问题直接影响文艺活动的前期、中期的人员组成、流程安排;其次,“学生”说明活动的构成主体,学生由于知识体系、社会经验以及心理年龄的欠成熟性,在人际关系、处理矛盾等多方面都存在问题,而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再次,“集体”这个词对于95后大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他们崇尚个性解放,在集体活动中约束力成为活动能否高效高质完成的难点;第四,文艺活动是内心情感活动的载体,情感抒发具有不受控性,这也是活动中容易出现学生情绪波动,从而放弃集体利益,从个人利益出发做出不利于活动顺利开展行为现象的诱因。问题出现的地方也正是将教育融入的症结,利用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灌输思想更加会事半功倍。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学生集体文艺活动目标的同质性

现阶段,中国青年由于接受各类思潮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世界高度融合的今天,多元价值正影响着他们,多元价值的存在引起价值冲突,并时刻影响着中国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从宏观方面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思考,对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从微观方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适应新阶段、新情况的产物,是思想的延伸,本质是树立适宜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大型学生集体文艺活动是校园学生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更多地发展德、体等方面的能力,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手段,学校通过学生活动涉及课堂专业学习之外思想领域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端正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目的具有同质性。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集体文艺活动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集体文艺活动的途径要分活动前、活动中与活动后三个时间节点,因地因人地逐步进行。

3.1校园集体文艺活动前的动员

动员的目的就是正面宣传,提供正确的舆论向导,形成利于活动开展的向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和谐、敬业、诚信、友善等要求,均是校园集体文艺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动员对动员者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也是集语言、行为、亲和力等一系列因素为一体的一种心理暗示方法。首先,动员要因人员组成而异,针对男生、女生、不同年龄段的青年,选择合适的动员语言,动员范围等。其次,动员要因活动性质而异,集体文艺活动有动静之分、有强调个人和强调集体之分、在同质思想要求的基础上活动的主题不尽相同,适时调整动员方案是明智之举。

3.2校园集体文艺活动中的协调

不论何种集体活动开展过程中,组织者均会遇到各类矛盾,矛盾的解决关乎活动的成效,“协调”就成了集体活动中的关键所在。校园集体文艺活动中需要协调的主要矛盾有以下几点:一是,参与者参加活动的时间协调,充分考虑活动的效果和参与成员的个人安排做合理协调;二是,参与者在活动中角色的协调,集体文艺活动中,角色分配并不一定能让参与者将特长发挥到极致,协调大家在各自被分配的岗位上积极配合活动进行;三是,针对参与中途放弃继续参加的学生通过协调保证集体文艺活动的完整性和进行的畅顺性。协调的主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集体主义正是“和谐”的体现。四是,外部环境的协调,集体文艺活动排练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排练场地一般都具有规模大、有特定设备等特点,组织者可以选择先分后总等排练方式;除此之外,由于天气原因造成的活动困境要及时作出调整,例如排练场地的调换、排练时间的改期要做到有安排、有通知,有张有弛。

3.3校园集体文艺活动后的总结

校园集体文艺活动的结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的最好时机,对集体活动成果的肯定对学生成长有激励作用,对活动过程中问题的总结有助于个人对自身认识的提高;有助于集体凝聚力的提升,有助于活动中形成的良好风气、习惯的巩固。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集体文艺活动的重要因素

(1)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集体文艺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

学生集体文艺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者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随时随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并通过帮助他们梳理想法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念。主体性发挥的过程中,组织者要重视班干部的作用发挥,使班干群体成为沟通纽带,在师生出现矛盾时,帮助解决问题,促进活动顺利开展。集体文艺活动中,首先,应组织学生负责小组,此小组的学生组成应有管理者、节目指导者、联络者、考勤督促者这几类角色。小组成员尽量选自不同的班级或专业,如果集体活动是由单一集体参与的,则要使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宿舍或生源地不同,这样的安排可以在活动中有效调动各方面力量,也使参与者都有发表意见的途径。其次,定期对活动中参与者的课业情况、心理状况进行走访调查,发自内心地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了解学生的困难,并尽力通过与专业老师协调、与相关部门联合解决学生的困难。再次,对于活动中组织纪律性较差、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的学生,要及时与其谈心,了解学生配合程度差的原因,从心理、实际情况等方面进行开导。

(2)充分发挥组织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集体文艺活动中的引导性。

学生集体文艺活动的组织者一般为团委辅导员、专业教师。正确引导校园集体文艺活动是组织者的重要责任。在组织过程中,不论辅导员还是教师,都需避免“撒手不管”或“全权管理”两种极端。组织者的引导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思想引导,学生集体文艺活动中,要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心安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联系强、有可实践性的主题便于在活动中使正确价值观念树立和思想灌输顺理成章;二是,引导活动的运作,在活动中树立大学生团体意识,在活动的策划和安排中提高大学生的自立观念,强调提高大学生的实操能力。

5结语

文艺活动论文第3篇

关键词:德育艺术活动大学生高校

艺术活动是集艺术实践与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新形势下,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充分挖掘艺术活动中的德育要素和功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实际功效,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艺术活动与德育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末,教育部就把艺术教育写进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艺术教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艺术教育与德育从来就是互补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都认为,艺术与德育的结合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趋势,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德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根本宗旨与目标的统一性

艺术活动和德育都关系到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都作用于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情感;都统一于对真善美的培养。《乐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法国一些著名学者如法兰西学院教授让·皮埃尔·尚热、前科研部长于贝尔·局里安和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认为,经常接触艺术作品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影响,大大提高了他们与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

(二)实施手段的兼容与互补性

艺术起源于劳动,来自于生活,其自身既有伦理性,又有教育性;既可以动之以情,又可以晓之以理;既可以打动人的心灵,又不会使受教育者感到任何的压力。从而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影响。而德育更多的是突出其外在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并以大量正面典型作为模范,通过培养、说理、舆论营造,使人向往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因此,艺术教育和德育在实施手段上存在着兼容和互补。

二、校园艺术活动的德育功能

艺术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发挥其自身特有的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提高人的修养等功能,这既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的这种德育功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得更为重要、更为明显。

(一)艺术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凡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艺术作品,都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判断,这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产生深刻影响。它们能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心灵最强的震撼,使学生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

(二)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崇高的审美人格。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旨在通过艺术活动来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人达到音乐所创造的境界。而审美的境界来自于审美主体的修养与音乐审美体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审美主体去发现和感受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美。学生们在观看电影、书画、舞蹈、雕塑,倾听歌曲、演奏的同时,培养了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耳朵和眼睛,从而能善辨生活中的美丑,感受生活的乐趣,体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

(三)艺术活动有助于陶冶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艺术可以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艺术作品往往能唤起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绝非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为祖国的未来奋勇前进的磅礴气势和必胜信念。每当乐曲响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人民英雄纪念碑,既是完美的雕塑作品,又是历史的见证,人们在欣赏这座艺术品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对现在和平时代的珍惜;电影《开国大典》让人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时的艰辛与波折,充分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传世之作,可以牢记中华民族走过的光辉而艰难的历程,激励他们奋发努力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

(四)艺术活动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分国界与种族,直达人的灵魂。它可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性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舞蹈表演中,同学们要团结一致,服从集体;在合唱比赛中,同学们要学会与其他演唱者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在话剧表演中,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的当红花,有的做绿叶,为完成一件作品共同努力。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道出了艺术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三、艺术活动中的德育途径

(一)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是艺术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对大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教育家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生活是鲜活的,而大学生更是活生生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思想传播的载体,揣摩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艺术欣赏。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戏剧欣赏、舞蹈、绘画等艺术类选修课,组建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团体,并定期举办由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主讲的艺术专场报告会,组织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美术作品展览、演唱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世界,通过感悟、理解、鉴别,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也使德育工作在教育学生分辨美丑、是非能力的渗透中找到有效的接口。

(二)艺术活动参与

艺术活动既是一种艺术再现,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而艺术创造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它在德育向艺术活动渗透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抓手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是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高校艺术团舞蹈队为例,第一,舞蹈队是艺术活动中较大的活动集体,担负着学校各类演出的舞蹈表演及伴舞任务。这些活动绝大多数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因此集体主义精神和服从大局意识的培养是舞蹈队德育渗透的首要方面。第二,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且舞蹈队在同一场演出中上台的机会往往比较高,少则两三个节目,多则五六个节目。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自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何况每天还要起早练功,枯燥而艰苦,与穿着华丽的衣服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将有效地磨砺学生的意志,教会他们懂得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的道理。第三,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作为表演者,“当事人”对作品的体会一定比观众更深刻——他们要在表演前了解作品的背景,体会作品表达的精神内涵,这对舞蹈演员来说是一个身心的双重教育。可以说,每一次艺术活动的参与都能获得审美体验,都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而这些审美体验在不断洗礼着人的心灵,悄悄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

(三)艺术“省”“行”

要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接受德育时,积极实现从“省”到“行”的升华。“省”是自省,自我教育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的表现,是一种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艺术活动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只有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才能收到实效。要使他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通过对比、反省,把获得的知识营养充分吸收;要引导他们在芜杂的艺术作品中,学会分辨,自省、自励,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行”就是实践,许多观念只能在参与中形成,良好习惯也只能在更多的行为中培养。随着艺术活动的不断多样化,艺术传播的物质载体日益现代化,为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天地,许多德育内容都可以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传播。如flas设计比赛、主题晚会、书画展、校园歌手比赛等诸多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们自发组织、自主参与,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只要教师能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深化德育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就能培养健康高尚的行为。

综上所述,艺术活动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德育在艺术活动的载体下,说教的色彩和教育的意图被艺术“淡化”后,德育才能接近它的本质,从而更轻松地实现它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慧.实施艺术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2]朱复兴.试论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文艺活动论文第4篇

有利于群众心理健康的培养

合唱艺术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集体娱乐活动,通过歌唱这种形式能增进彼此间的交流。现在我国的合唱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无论是群众合唱活动还是学校合唱活动,对不同人群都有积极的作用。合唱作品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音色、真挚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人的情感得以愉悦地享受,还可以陶冶情操,塑造乐观的情绪,培养积极的心态。另一方面,在合唱活动中,演唱的曲目和作品,都具有深刻的内涵,歌唱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鼓舞大家对美好生活进行追求,不仅能够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共鸣,还能引导人民群众充满希望的面对生活。

另外,合唱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群众共同参与的活动,大家为了共同完成作品,需要互相协调、合作,共同鼓励和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恰恰也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人际交往,使人与人之间更加信任。同时,它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实践平台,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还缓解了内心压力。由此看来,合唱艺术可以加深人的情感体验,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心理。

有利于国民音乐素质的普及

合唱活动是群体活动,它的形式决定了参与人数的多寡。一般的合唱活动少则数人,多则上百人。现在的合唱活动人数一般都在30-50人左右。对于合唱艺术来说,对参与者的音乐专业水平要求不是特别苛刻,对个人的音乐素质能力要求也比较宽松。所以合唱艺术更能吸引普通大众的参与,它对每个热爱艺术的人都敞开了大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的娱乐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更多人希望自己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能够享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氛围。合唱艺术能够吸引大众的参与,它的优势在于形式简单。对于参与者来说,只要对歌唱有一定的兴趣,能够有简单的识谱能力就可以参与其中。合唱活动所要求的经济投入较少,非职业合唱团体也有能力补办活动,这部分人中尤其以中老年人合唱团体、大学合唱团体最为显著。这样一来,人们的踊跃参与,无形中促进了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从而也为我国国民音乐素质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合唱活动的日益红火,使得音乐教育得以广泛的传播。尤其是今天,无论是省市地区、还是街道社区都有合唱团体活动的踪迹。从全国范围来看,合唱团的人数是惊人的。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参与合唱活动,为我国并不发达的国民音乐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提升了合唱团员个人的音乐素养,也提高了大众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对个人的音乐修养有深刻的意义。如果再深化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层面,任何形式都没有合唱活动这种形式能够鼓舞人心,尤其是近些年的唱红歌活动,为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音乐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观念

合唱艺术最重视集体共同的利益,实现共同的目标。它是门集体的艺术,荣耀属于集体。合唱活动是培养团队集体观念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每个合唱队员不仅要明确自己所在声部的任务,还要兼顾到与其他声部成员之间互相合作;既要把握好自己声部的艺术处理,又要以整体的艺术作品为大局。合唱艺术追求的是音色、力度、情感等全方位的和谐统一,队员之间避免个人过分追求自我,而将作品的整体艺术表现要求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而且每个合唱队员,都是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自己的声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唱活动使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加强集体观念和意识。

合唱活动启发和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并能够从中感受到集体创造价值所带来的荣誉感,从而能够改变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意识。长期的参加合唱活动,不仅可以强化集体意识,还可以无形中培养协作精神。显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集体观念、协作精神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使人民群众更加团结,更具有凝聚力。

有利于思想和意志的统一

合唱的“合”字,其本质在于整体的和谐统一,合唱以群体为单位,所以在歌唱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团队声音的和谐统一。只有每个成员注重团体的共性、思想统一,才能达到音色的高度和谐。另外,合唱需要与伴奏合作,达到音色饱满、速度适中、情感充沛以及表情丰富等方面的高度一致,达到默契的配合。在实际的合唱活动中,达到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有很大的难度,对合唱团员的意志力有极大的挑战,因此只有思想与意志力的和谐统一,群众的力量凝结在一起,才能完整的诠释音乐作品。

众所周知,成功的合唱作品需要参与者进行不断的配合,长期的、重复的曲目练习,对每个合唱队员的意志力有很高的要求,并且每个参与者要以大局为重,具有集体意识。所以在合唱活动中,演唱者的个性要无条件服从共性,每个人和每个声部都要以合唱队伍为核心,以合唱指挥为指导方向,为团队的共同目标和方向奋斗。另外,声部、音乐、队员之间只有相互联系、紧密而互补、相互配合和协调,才能达到艺术与情感的和谐统一。长久下来,每个合唱队伍成员之间的默契度加深,养成了从整体大局出发的观念,加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这种观念和意识在合唱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在我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历程中,依然需要思想和意识的高度一致和统一,这样才能指引人们向更美好的幸福生活努力进取。

有利于幸福感的产生

很多人都以国民收入来衡量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其实人民的幸福指数是包含多方面的。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而合唱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为民众带来了幸福感,它是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参与过合唱演出的人都能够深刻体会到,每个人不仅是合唱作品的参与者、完成者,更是自己的欣赏者。合唱作品与个人作品相比,更追求和声美、和谐美,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使人的内心得到满足。合唱作品中丰富的音乐语言与旋律,能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尤其歌词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更给人以心灵情感的体验,使每个人更加的投入到音乐作品当中。这个过程是美好而充满乐趣的,他们在享受艺术带来的神奇体验时,也在无形中加深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认识更加深刻,内心更为平和、纯净,对事物的追求境界更加高尚,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的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文艺活动论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体操;普修课;准备活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艺术体操普修课准备活动的内容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有关艺术体操教学方面的书籍,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平台查阅与教学中准备活动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1.2.2专家访谈法就艺术体操普修课准备活动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的访谈国内艺术体操专业领域的专家、艺术体操国际和部级裁判员、艺术体操部级和高级教练员等,记录整理专家关于艺术体操普修课准备活动的意见及建议。

2结果与分析

准备活动是指在课程的基本部分之前,为避免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和各关节的运动损伤,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进行的运动做好准备。艺术体操普修课中准备活动时间一般在10~30min,占全课程近1/3,所以准备活动是艺术体操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步骤。针对零基础的普修课学生,艺术体操普修课准备活动除了需要调动身体各器官以外,还需要练习学生身体姿态,结合艺术体操特点,为教学基础部分奠定基础。充分有效的准备活动,有利于普修课学生提高基本素质,调动课堂学习氛围,不同的准备活动方式及内容,对学生身体和心理有不同的影响,对课堂最终教学效果也起到不一样的作用。

2.1艺术体操普修课准备活动的特点及原则

2.1.1准备活动内容的同一性艺术体操动作对身体姿态要求较高,普修课教学中需重点培养学生的姿态意识与感觉。身体姿态既是教学与训练内容,同时也是准备活动的首选内容。艺术体操普修课,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准备活动内容。其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教学内容,又达到了课前热身的目的。如摆动动作、波浪动作等练习都可作为准备活动内容,而走跑、舞步等步法类练习,不仅能使身体部分得到更全面的活动,还能充分体现热身训练与教学、训练内容具有很强的同一性。2.1.2热身活动有音乐伴奏艺术体操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做动作时必须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热身活动也是如此,在辅修课中,音乐作为组织准备活动的一种手段,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艺术体操普修课音乐内容丰富多样,每节课配有钢琴伴奏教师,会结合动作内容自创配乐,教师也会选用合适的歌曲、乐曲给予学生适当节奏的音乐伴奏。这样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激发练习者情绪,烘托课堂气氛。2.1.3准备活动内容的多样性艺术体操是集芭蕾、舞蹈和音乐为一体的运动。凡是与艺术体操相关的动作,都有可能被选择作为准备活动的练习内容,如芭蕾的把杆练习、离把练习、身体波浪、各种跳步(大跳、小跳等)练习,还有健美操、瑜伽等动作都在艺术体操普修课准备活动中出现。目前,艺术体操普修课多以芭蕾的基本练习作为准备活动部分,通过多样练习不仅能够达到身心活动的目的,还能使学习者感受到不同的动作风格。2.1.4准备活动内容的艺术性艺术体操是一项融合艺术与体育的项目,作为优美的竞技项目,艺术性在艺术体操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准备活动可融入其他类型的舞蹈,如现代舞、街舞等元素,培养学生的艺术感与表现力,接触不同特点的舞蹈类型,丰富学生的准备活动内容,使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舞蹈得到更全面的锻炼,为艺术体操普修课的学习奠定基础。2.1.5准备活动内容的新颖性准备活动的内容除了要灵活多样,还需新颖、独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体操普修课的准备活动中有一些新颖的形式,如有趣的集体游戏,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帮助班级凝聚情感,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2艺术体操普修课准备活动的内容

2.2.1艺术体操普修课准备活动的类型(1)艺术体操动作类。准备活动内容大部分是从艺术体操徒手动作中直接选用,也可选择艺术体操的各项器械基本动作,如动作摆动、绕环、绕“8”字等动作,通过练习对锻炼上肢各关节的灵活性有较好的作用,帮助学生熟悉器械,为后半部分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2)非艺术体操动作类。艺术体操普修课准备活动可选用其他非艺术体操动作作为内容。芭蕾中可以筛选出符合艺术体操特点的一些内容,如芭蕾的手臂及脚的基本部位练习、扶把练习、离把练习、基本舞步等练习、将这些内容纳入准备活动可培养学生身体姿态感觉,辅助完成艺术体操普修课的教学任务。还可采用现代舞、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准备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可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3)游戏类。游戏本身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到课程中,提高课堂趣味性。同时艺术体操自身项目,决定了艺术体操的练习者必须合理地运用器械。游戏的过程中,器械是一种道具,更是一种玩具,使学生轻轻松松熟悉器械,在玩耍中对它产生兴趣,让学生先学会玩器械,再学会用器械。在抛球、接球、滚球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力,对球运动轨迹的预判能力,还能加强对球的掌控能力,这些锻炼都有利于艺术体操教学内容的学习。2.2.2艺术体操辅修课准备活动的练习形式(1)准备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原地练习。原地的准备活动指学生在较固定的位置上做准备活动,活动区域较小,位置相对固定。例如,波浪、摆动、绕环等上身基本姿态练习,静力性柔韧拉伸等,站立和坐卧在地毯上的准备活动都属于原地练习。(2)行进间练习。行进间的准备活动即指在移动中练习,边移动走边做动作,较原地练习运动量更大,而且变换灵活。例如,足尖步、柔软步、小跨跳等动作,形成空间上的移动,充分利用场地进行准备活动练习。可在行进间练习中加入一些队形变换,通过配合完成动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团队意识。

2.3合理安排艺术体操普修课准备活动内容

2.3.1结合学生基础情况开展准备活动内容准备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繁、由肢体远端到近端关节逐步进行活动练习。对于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准备活动时应更偏重身体动作基本姿态的训练,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动作和养成良好身体姿态意识。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肢体远端的姿态较弱,如手指尖、脚尖,建议在准备活动身体姿态练习中加入远端姿态感觉的练习。同时还可增加一些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练习,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能力,为教学内容奠定基础。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融入艺术体操器械,热身活动各关节肌肉的同时提升器械运用的熟练度。2.3.2配合音乐进行准备活动,音乐节奏清晰艺术体操是一项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体育项目。准备活动应在钢琴伴奏或节奏清晰的音乐下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肢体语言,培养节奏感和艺术表现力,用肢体表达音乐,而非用肢体迎合音乐。2.3.3增强准备活动趣味性,可融入艺术体操器械,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准备活动从形式、内容多方面丰富准备活动,编排多元素构成的复合组合,加上行进间队形的变化,激发学生准备活动热情,积极参与到准备活动中。也可融入艺术体操器械,利用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熟悉器械运用,培养学生器械感,加强准备活动的趣味性使情绪和生理多方面得到充分调动,以达到热身的目的。2.3.4结合其他艺术性肢体动作,进行热身运动可通过现代舞、民族舞等不同种类舞蹈动作进行准备活动,让学生在准备活动中接触学习其他类型舞蹈,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培养学生艺术感,更为深刻全面地体会艺术体操的艺术性。

3结论与建议

3.1艺术体操普修课准备活动内容具有同一性、有音乐伴奏、多样性、艺术性、新颖性的特点。3.2艺术体操普修课准备活动时间在10~30min,形式以原地练习与行进间练习相结合,运用结合艺术体操动作和非艺术体操项目动作、游戏等内容进行准备活动,通过课前准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3.3丰富艺术体操准备活动内容,可加入现代舞、流行舞等不同舞种,让学生丰富知识,接触更多类型的练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融入艺术体操器械,可增强学生的协调性,增加学生对艺术体操器材运用的熟练度,提高器械技术能力。3.4准备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繁、由肢体远端到近端关节逐步进行活动练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进行准备活动,融入艺术体操特点,利用器械等方式,配合清晰、明朗、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以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秀芝,张建永.浅谈准备活动的重要性[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1):87-107.

[2]徐锡杰.课前准备活动的生理探讨[J].体育科技,2001(3):44-46.

[3]包银图,巩德昌.浅谈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5):30-31.

[4]王泸翔,朱江.关于体育准备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探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2):121-122.

[5]岑健.准备活动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10):49.

[6]刘汉美.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方法和作用[J].职业,2007(6):35.

文艺活动论文第6篇

艺术生产活动的历史性转变与艺术管理专业的设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艺术同其他经济、文化领域一样,在与市场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其中,艺术的商品属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经济的高度发展,刺激并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绝大部分艺术生产被转化为艺术商品生产,创造了可与物质生产相抗衡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导致当今艺术生产活动发生历史性转变。

(一)艺术生产目的发生变化

传统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艺术家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是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艺术强调对人的熏陶、感染、教育等社会意义,艺术家皆“耻于言利”。而当代艺术商品生产的目的则是为了谋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强调投入产出比,通常会以票房、售价以及是否赢利作为成败的依据。

(二)艺术生产方式的巨大转变

传统艺术创作往往较为自由和率性,艺术家作为创作个体强调其艺术个性的表述,在创作过程中则须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封闭在清静的地方,经历较为漫长的创作周期,是一种相对孤立的自足式生产方式。而当今的艺术商品生产则由“创作”转变为“制作”。艺术“制作”是一种受制于市场规律的产业化运营方式,文化运营主体依据特定的社会或市场目标,对艺术生产活动进行整体策划、组织、经营和管理,依照工业化标准对艺术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专业化分工,利用机器设备、艺术基地等生产线、流水线对艺术品进行批量加工、生产,同时实现生产、传播、营销一体化。

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副院长杨建港在谈及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的楚剧《大别山人》时说:“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地方戏的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别山人》既是艺术作品也是艺术产品,拍戏之前我们即对剧本进行了项目论证,策划它的卖点、受众群甚至预估了票房后,才开始做这个项目,可以说今天展演的火爆是严格按流程制作出来的结果。”同样参加文华奖角逐的歌仔戏《邵江海》的编剧曾学文也说:“我们的创作就好像工业产品的研发中心,首先得有好点子、好创意,然后再进入生产流水线进行精心排演与制作。”这些剧目背后都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项目运转机制。可以说,由“创作”到“制作”是当今艺术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三)艺术生产主体发生转移

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作品的所有权、支配权归艺术家或艺术团体。而艺术商品生产——“制作”的主体则为文化经营机构或个人,艺术家及其作品成为被经营和管理的对象,公司或制片人才是艺术作品的所有者。

(四)艺术生产活动的终端,即艺术接受发生了变化

艺术创作时代,虽也有“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大众文化理念,但由于艺术品数量有限,传播方式、范围有限,仍属难得一见的奢侈品。而在艺术商品生产时代,艺术品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数量极为丰富,加之电视、网络等新的传播形式的高度发达,艺术已经成为普及性大众消费品。

当今艺术产业化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化,使得艺术家不再把献身艺术与凭借艺术获取经济效益的观念、行为对立起来了。但是,作为创作主体,艺术家难以独立完成将作品变成商品的使命,更难以应对上述艺术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的种种市场需求。由此便导致艺术活动中另一类群体——艺术经纪管理者的出现。由此可见,当前艺术管理学科的使命之一,就是为了在“制作”时代解决艺术进入市场的问题(保证艺术的良性发展也是艺术管理学科的重要使命)。传统的艺术学科培养艺术创作人才,而新兴的艺术管理学科则承担着对艺术活动进行策划、组织、经营、管理、传播、营销等功能。

目前,国内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大都针对“制作”时代的市场需求进行设置。各专门艺术院校分别就所属学科专业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并且迅速地自觉地形成了对艺术管理人才市场的细分,音乐、美术、戏剧、影视、媒介等领域皆已各得其所。在这样的专业市场格局中,地域、单科都不占优势的综合艺术院校该何去何从?是像专门艺术院校那样分门别类地培养专项艺术管理人才,在业已形成的人才市场格局中分得一杯羹;还是另辟蹊径,打造自身特色和优势,谋求并做大属于自己的“蛋糕”呢?

艺术活动的发展趋于“跨界”和“综合”

与专门艺术院校相比,综合艺术院校的优势显然在于“综合”,在艺术管理视域内,也应该围绕“综合”这一资源优势来进行市场定位和特色打造,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一)艺术活动自身的发展趋于综合

在消费市场要求“极视听之娱”的今天,艺术活动突破了单一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强调多门类的综合,这是当今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视觉艺术的展览,会融入听觉艺术的音乐和新媒体等艺术形式;表演艺术的演唱会、舞台剧,会融入多元的影视元素和美术设计元素;至于综艺形式的晚会、庆典更是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影视、美术设计、灯光音响以及高科技于一身,包容所有艺术元素……可以说,“跨界”“综合”成为当代艺术活动的一个突出特征。

这对于壁垒森严的专门艺术教育而言是挑战,而对于综合艺术院校,则正是良好的发展契机,综合艺术院校整合各门类艺术资源,联合出拳,攻关重大艺术项目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综合艺术院校的独有优势。综合艺术院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处在这样一个多艺术门类共生的学科架构之中,轻而易举地就能够享受到这种资源优势——一方面,校内活跃多元的艺术氛围,既可以养成学生开阔的艺术视野,启迪学生多元灵动的艺术思维和创意思维,又可以锻炼学生整合、运用多种艺术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唯有在综合艺术院校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当中,才有条件进行模块式艺术选修课程设置,对多门类相关艺术课程进行菜单式开列,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艺术管理的方法和规律的基础上,又可以依据兴趣,发展各自的特长方向,从而真正实现“宽口径、厚基础、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特色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在艺术管理的相关领域内,综合艺术院校还完全可以凭借优势开疆拓土。例如,研究发现,“大众”消费的艺术形式,往往更强调综合性。而专门的美术、高雅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品市场,虽然繁荣,但人群针对性强,市场相对狭窄,对艺术管理人才专业素质要求很高,所需人员数量也有限;而综艺形式则属“大众”消费,晚会、庆典、节事活动等综艺形式,不仅仅存在于剧场、电视演播厅,同样活跃于企业、学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说,专门艺术院校未曾问津的大众艺术消费——综艺领域,恰好可以彰显综合艺术院校的优势,这块“蛋糕”不仅新鲜硕大而且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二)艺术元素向社会生活诸领域进行普遍和多元渗透

文艺活动论文第7篇

汉文会的活动经费和活动场所主要来源于公产和私人捐赠。清末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从内地各省迁来新疆的一部分人以各省同乡结帮,自动捐修庙宇、会馆,又推举会首购置庙产、房屋、铺面及公用财物等。全疆各级汉文会主要依托各会馆、庙宇祠堂、义园等汉族群众公产为活动基金和活动基地。其各级组织依托各地会馆开展文艺活动。他们或者直接以会馆为活动场地进行文艺演出,或者将会馆改造为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根据当地汉族人口的多少,规模大小不一,比较典型的有首府迪化、昌吉地区、哈密地区、南疆的库车、喀什、焉耆等地、北疆的塔城地区也建立了汉文会俱乐部。如:1937年,镇西县(哈密县)汉文会修建一座能容纳600人的土木结构民众俱乐部。1938年,汉文总会将迪化木质结构的川、云、贵三省会馆改建汉文会俱乐部,演戏兼放电影。

有的地区汉文会直接利用其掌握的地产重新修建俱乐部。绥来县(今玛纳斯县)汉文会在城内修建了一座俱乐部。1940年9月,塔城汉文会开始建修能容千人左右的大俱乐部一所。焉耆汉文会建设有一个能容纳约500人的俱乐部,内有一个可以演出话剧的舞台,兼营电影放映。奇台县汉文会在奇台西街黔州会馆兴建一处可容纳1500人的大型俱乐部,俱乐部购制有一台苏式小型发电机和电影放映机,经常放映电影。疏勒县汉文会成立后,修建大型俱乐部1座,组织庆典活动和业余文艺演出,宣传抗日救亡。喀什地区叶城、莎车两县也修建俱乐部、游艺室,1942年11月,两县汉文会购买电影机,县政府令“喀什土产公署代为订购施行”。

全疆的汉文会俱乐部在总会的指导下,利用这些场所进行文艺演出、抗战宣传和放映电影等文化艺术活动。特别是文化名人茅盾、张仲实、杜重远、赵丹等人来新疆后,极大地推动了汉文会的活动,为宣传抗战,募集抗日支前物资做出了贡献。

新疆汉族文化促进会的抗战文艺活动

抗战时期,新疆的话剧运动如火如荼,各民族充分利用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优势开展文艺活动。汉文会在发扬传统戏剧的基础上,以组织排练和深入新疆各地演出话剧、开展社火活动、举办抗战歌咏比赛、放映电影等文艺活动,动员各族群众投身抗战洪流,将新疆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推向新阶段。

汉文会通过遍及全疆各地的分会、支会进行抗战话剧排演。汉文总会及各地分会组织剧团和演出队,排演话剧,宣传抗日救亡。内地流行的《三江好》、《放下你的鞭子》、《最后一计》等抗战名剧,在汉文会的组织下,新疆各城市的街头巷尾、农村普遍演出。汉文会通过话剧比赛,宣传抗日救亡,也推动了新疆现代戏剧的发展。1939年8月,汉文会举行迪化市各汉族学校团体话剧比赛。1940年2月l4日,博乐汉文会在春节晚会上演出《打回老家去》、《小英雄活捉汉奸》、《婆婆的转变》、《小放牛》、《拾金救国》等抗日新剧。

1940年10月,汉文总会决定本10月中旬举行话剧比赛,凡迪化市各学校各训练班都可以参加。1940年10月27—28日,汉文总会举行第二次话剧比赛,参赛的有各院校及各训练班16个单位,参加此次评委会的中共党员有:白大方、朱旦华、张奋英、于村等人,参赛单位和演出剧目分为高级组、初级组和社会组。1940年12月25日,汉文总会举行第二次话剧比赛颁奖。1942年,塔城地区汉文会举办首次戏剧比赛,参赛的话剧有《雷雨》、《日出》等。

汉文会演出了大量传统戏剧。清代至民国以来,陕甘汉族移民新疆较多,他们将该地传统戏剧秦腔也带到了新疆。全疆各地的汉文会采取旧瓶装新酒的形式对传统戏剧内容改造,以戏剧比赛形式演出传统戏剧。1942年7月下旬,汉文总会拟定举行旧剧比赛,邀请5个戏院参加。1942年,汉文会决定改善各区县戏剧,翻印了各类新剧80余份,分发给各区分会以及区会工作,促进文化发展。

汉文总会在1941—1943年期间,其宣传科成立戏剧委员会,组织成立新剧团。每逢节日和重要纪念日,迪化的汉文总会及各地分会都演出戏曲,其中有秦腔、眉户剧,还有花鼓戏、京剧等文艺演出活动。哈密县汉文会下属秦腔剧院,演出秦腔:《五家坡》、《游西湖》、《火焰驹》、《白蛇传》、《女起解》等,进行抗日宣传。1941年,米泉汉文会为庆祝新疆“四月革命”七周年,县政府于4月10日下令全县放假3天,并请省秦剧团来县演出。

除秦腔演出外,新疆津帮商人组织在奇台县组建京剧团,为抗日救亡运动义演募捐。汉文会以各地在新疆的会馆为载体,组织开展民间社火活动,并赋予其全新的抗战内容。新疆首府迪化,玛纳斯、昌吉、米泉、哈密、奇台、塔城、霍城、呼图壁等地举行了不同规模的社火表演,民间社火参加人数多,在汉文会的组织下,形成各民族广泛参与的文化盛事。1939年,迪化汉文总会在新中舞台举行社火表演。鄯善县汉文会在节日期间组织汉族人民和社团举办高跷、高抬、旱船、竹马等形式的社火。有时晚上组织学生提灯游行显示各族群众抗日的决心。部分东北抗日义勇军从苏联返回新疆途径鄯善,带来了东北秧歌。

1937年前后,塔城汉文会的各地会馆组织民间社火活动表演,高抬是首屈一指的表演项目。昌吉汉文会两湖会馆有旱船、龙灯,河南会馆以二鬼摔跤和狮子舞最富盛名。高抬表演社火有陕西会馆的“关公保皇嫂”,天津会馆的高跷,甘肃会馆的秧歌,秦川的跑驴,在昌吉各县很盛行。

1939-1943年,米泉县汉文会每逢传统节日农民用竹子扎成旱船,糊上各种彩纸,演员身着古装到各村演出。1943年1月11日,重庆国民政府和英、美分别签订了取消其在华治外法权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同时取消《辛丑条约》,1943年2月5-7日,汉文总会发动全迪化市举行高抬、高跷、秧歌、凤阳花鼓、花船等汉族传统民间游艺活动。在抗战时期的新疆,通过汉文会组织,秧歌舞、凤阳花鼓、灯舞、高抬、高跷、狮子舞等,在许多地区都能看到,新疆各族民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新疆的民间社火体现出抗战宣传、娱乐、审美等特征。

汉文会组织了大规模的抗战歌咏比赛。以合唱的形式进行抗战歌咏比赛,是中国抗战文艺的重要内容。汉文会是新疆合唱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它在各族文化促进会的歌咏比赛中发挥了其重要作用。如:1938-l940年,焉耆县汉文会在其俱乐部多次举行抗战歌咏比赛,演唱了《五月的鲜花》、《大刀进行曲》、《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等抗战歌曲。1940年8月,汉文总会在迪化市举办歌咏比赛,并将歌咏比赛常态化。1940年9月6日,在汉文会俱乐部召开颁奖大会,对歌咏比赛活动进行表彰。1940年11月5日,汉文会召开会议,通过各部工作计划,并决定定期举办音乐比赛,印刷了救亡歌曲三十多本。1939年12月24日,在汉文总会大礼堂举行歌咏比赛,歌曲为《三全大会歌》、《抗敌歌》、《长期抗战》、《救亡歌》。1940年,绥来县汉文会进行团体和个人的救亡歌曲比赛,歌曲定为《松花江上》、《反帝军歌》、《国共合作进行曲》。

汉文会在全疆各族文化促进会的歌咏运动中承担了发起、组织和领导的作用。汉文会积极将电影引入新疆,推动了电影在新疆的传播。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通过苏联驻新疆领事馆传入新疆。1937年,汉文总会成立后不久,就通过往返内地的客商购进一套放映设备和《西湖十景》、《四郎探母》等国产无声影片,在汉文会俱乐部售票映出。汉文会还到南疆的喀什、和田、莎车、阿克苏巡回放映。1937年,焉耆汉文会通过土产公司新和分公司经理陈子祥和省汉文总会购置1套苏联放映机,聘请土产公司的苏联放映员,影片来源是通过省汉文会和土产公司租赁。最早放映的影片有无声影片《小英雄》、《人猿泰山》、《昆仑大盗》和有声片《姊妹花》、《列宁在1918》、《十三勇士》、《肖洛斯》、《夏伯阳》等苏联原声影片。1939—1940年,放映电影《小白龙》、《马金标》、《七剑十三侠》、《薛平贵征西》及苏联电影《拖拉机手》、《十三勇士》、《漂亮的瓦希里沙》等。1942年,迫于盛世才的白色恐怖,电影放映活动停止。

新疆汉族文化促进会抗战文艺活动的历史作用

文艺活动论文第8篇

1、自主体验我们提倡幼儿能在活动室“自主体验”。为此,各个项目组为幼儿提供了不同表达形式的区域,每个区域为幼儿提供多种表达表现的材料。幼儿在轻松、丰富的活动室内,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主选择活动的区域,挑选自己感喜爱的服装、乐器、道具、材料,结合自己对艺术内容的感受与理解,进行自主地表达与表现。

2、自主评价本学期初,我园结合大班幼儿自主评价的特点及艺术活动评价的形式进行思考,设计并制作了人手一册的“艺术护照”。“艺术护照”内呈现的内容有:幼儿基本信息、幼儿体验、活动中的我、我的好朋友、全家福5项内容。同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三枚不同的印章,分别是“手拉手”、“笑脸”、“五角星”的图式印章,幼儿可以从合作、情绪、自我表现的满意情况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每次幼儿自主评价环节,都认真、投入地的自主敲章、自主记录、自主评价。幼儿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持和激励作用,也强调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二、改变活动形式,营造自主、开放的活动氛围

1、让区域活动成为更有利于幼儿自主表现的主要活动形式如何打破幼儿受控的局面,实现幼儿在艺术感受与体验的空间中,更自主地表达与表现?我们从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从改变活动形式做起。各个项目组通过思考与研讨,在活动室内尝试开展区域式活动。创设自主性的区域活动打破了原有艺术活动的组织形式,它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它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主动的特点,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活动形式的改变为幼儿提供了更适宜、更自主的空间,从而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兴趣、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需求,使幼儿主动性得到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

2、“我的活动我做主”———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自主性艺术活动是自主的活动,每一位幼儿都是活动的主人,对于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式、活动的场所等,幼儿都权发表自己的主观意见。在每次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选择活动区域、活动内容,她们能主动其他同伴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合作。活动结束前,教师和幼儿共同商榷下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共同进行后期的材料收集、调查等任务。如:在舞蹈组,教师在活动中提供了许多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舞蹈的视频,幼儿成为选择舞蹈内容的主人,她们根据自己对舞蹈的兴趣与理解能力,以投票的方式进行公平公开的决策。

三、创意活动环境,实现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求

1、创设独特而富有情趣性的环境,提供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活动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大胆表现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次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表现的欲望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获得信息。我们从儿童的需要出发,通过创设更多的区域活动,给儿童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将教育目标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区域中,让幼儿在玩中学习与发展,最大的限度地增强区域活动的实效性。通过区域的形式尽可能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需要,满足孩子的个性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

2、因人而异地提供开放性的活动材料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我们在进行活动室的环境创设时,由于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能力差异,个性表现,兴趣爱好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创设环境时,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思考。

文艺活动论文第9篇

摘要:当前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已经实现了创新与发展。但是与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当前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因此,对其进行系统化创新极为必要。本文拟从茶理论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分析入手,结合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入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分析,从而探究茶理论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关键词:茶理论;体育文化;艺术交流;运用思路

引言

虽然我国茶文化理论也实现了系统化发展,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与西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更多局限在整个训练活动中,更多将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精力放在了抽象的内容讲解之上,而未能将具体的训练需要与整个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系统化结合,其不仅影响了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同时也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影响力推广产生了相应影响。

一、茶理论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分析

随着当前茶文化理论体系传播的深度不断增加,其对茶文化理论的具体内涵也有着较高要求。因此,正是该茶文化理论的具体特点,决定了整个茶文化理论在开展过程中,往往具有以下训练特点:首先,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项目开展过程中,其充分注重技能训练的有效开展,无论是整个运动的特点,还是其发展趋势,都对该项目的难点有着相应要求,如何完美的呈现出其复杂的内容,就值得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予以创新完善。其次,在整个茶文化理念创新开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元素的系统化融合和具体统一,也就是说,除了丰富体系化的物质元素外,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能训练,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来说,其交流直接影响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理想效果和优美性,其更是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员在具体传播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想要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将文化艺术与实际应用之间等一系列内容相结合,从而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效果的理想呈现。最后,我们必须充分认知到整个茶文化理论内涵实际上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必须在对整个茶文化理论的具体状况和各个阶段,以及具体要素进行系统化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完善的传播思路。茶文化理论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时其在今天仍然极具传播价值和意义。

二、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尽管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已经实现了实质性突破,无论是运动理念,还是其比赛的完善度,都实现了重大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我国的具体开展状况来看,其更多是一种体育茶文化理论的内涵融入度,无论是推广过程中的具体参与人数,还是具体的社会关注都较差。这就使得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无论是人们的具体参与状况,还是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支撑要素,都存在匮乏现象。因此,创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形式,就极为必要。当然,对于茶文化理论开展活动来说,由于其未能全面认知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从而也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和不足。其次,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其更多将着重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力和具体关注度放在了体育课堂教学之上,忽视了课外活动和体育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通过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精准度,还是内涵的完善度,都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如果仅仅依靠体育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理想效果的。因此,想要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延展教学时间,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有效融入,从而使其能够实现最佳训练效果。最后,当前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开展过程中,其缺乏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尤其是其整体教学理念认知较为片面,未能认识到融入其他教学资源和形式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想要实现整个体育运动有效开展,就需要在充分结合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项目的训练特点认知基础上,通过有效探究和系统化融入,对整个课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延续和整体补充,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最佳效果。而构建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全面机制,实际上就是对传统体育文化艺术交流的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补充,通过将课堂学习与课下锻炼、校内学习与校外参赛等一系列教学形式相结合,来实现最佳教学训练效果。这实际上也是茶文化理论训练创新开展的基本要求。

三、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分析

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系统化开展,实际上是基于茶文化理论发展趋势所提出的具体思路模式,其不仅是对教学活动创新,更是对教学理念的有效丰富,因此,具体而言,系统化应用这一模式,主要有以下具体价值:首先,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应用该模式,其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体系中各个元素的理解能力和具体认知度。所以这也是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最佳传播效果提升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当前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需要突破,而如果只是使用课堂来开展传统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那么其很难对所有教学内容形成扎实的掌握基础。因此,创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能够在有效延展教学训练内容的同时,实现整个体育活动的最佳效果。其次,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感知中所具备的文化艺术内涵,其能够实现整个体育活动实施的系统化优化和整体性提升。对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训练效果和内涵,不仅能要充分注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内容和方法的合理选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合理完善的组织活动,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最佳效果。无论是体育文化艺术交流的基础知识传播阶段,还是全面提升阶段,都需要在充分了解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整体创新发展。而应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也使得整个运动训练的组织范围进一步广泛,同时也便于先进的训练经验融入其中,从而推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成熟发展。最后,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融入文化艺术内涵,其能够为该训练活动开展寻找到更全面、更符合运动训练特点的元素,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满足其发展趋势。实施体育文化艺术经验与具体文化内涵理念相结合,就是说将各种适合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将传统体育茶文化理念内容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通过设置相关模拟场景,从而提升学生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学习效果。当然,也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进而增进学员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理念认知。

四、茶理论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实施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其具体需要:首先,要注重将整个茶理论体系中的各项元素系统化融入到整个艺术交流活动中,通过具体理念的借鉴和有效融入,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创新发展。而想要实现创新发展这一目标,就需要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界定。当然,在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都应该系统化融合,尤其是要确保两者实现内涵上的一致性和标准上的统一,从而为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开展奠定相应基础。此外,有效融入茶理论体系开展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时,必须充分注重将文化艺术交流与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结合。实际上,影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中,不仅包含了具体的传播活动,同时也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之间有着重要关联。因此,在充分借助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创新,结合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所需要的具体元素,从而实现理想传播效果。比如可以在课堂下,积极组织学员参与各种相关体育比赛活动,通过实施以赛促学的方式,从而提升训练效果。最后,应用茶理论体系,将为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取得理想效果提供实质性帮助,而想要实现理想的训练效果,必须将该运动的具体发展趋势与项目的具体特点相融合,通过有效创新,从而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当然,在茶理论体系传承时,必须对茶理论体系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有效嫁接和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理想的传承效果。

五、结语

茶理论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具体运用,实际上就是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方式进行系统化补充,通过将学习与传播等一系列具体形式相结合,从而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而这实际上也是茶文化理论训练创新开展的基本要求。当然,想要实现最佳应用效果,必须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训练特点进行有效分析,通过系统化融入当前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茶理论作为整个茶文化体系的核心,将其与整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相融合,必然能够实现最佳传承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雪梅.基于学术交流理论的体育科技社团历史演变及当代趋势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3(4):151-153.

[2]刘明生.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161-165.

[3]谭金明.文化谱系中的艺术与体育比较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5(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