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学继续教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14 13:31:08

中学继续教育论文

中学继续教育论文第1篇

(一)培养方式有误

民办高校在我国的生存环境受到公办高校的积挤压,竞争十分激烈。民办高校急于求成,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出现了很多的的误区。学校的定位不准,民办高校以公办高校本科教学的标准来衡量自身,用这样的标准来建设学校,没有根据学校的现状、学生的水平来进行继续教育。普遍采用“批量化生产”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教材、教学内容、考核标准都相同。

(二)缺乏特色

民办高校的教育与公办高校的教育是有区别的,民办高校之间缺乏特色也是很大的问题,学历教育定位与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使高校间的继续教育趋于相同,相互之间只对劣势进行比较,没有特色和优势可比。另外,不同区域的民办高校也没有显示自身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结构是各异的,继续教育没有体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之不相适应。

(三)人才培养的时效滞后

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变化的。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的制定,学生对知识的接收都不是实时的,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继续教育的内容可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之前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学校在设置专业之前,往往只会跟随社会当前的需要,没有细致的分析专业的未来走向,不具有前瞻性,学生接受继续教育完毕后,社会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

二、民办高校本科继续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对策

(一)找准自身定位

要找准继续教育的定位,民办高校首先要找到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潮流中自身的发展空间,明确继续教育在学校教学活动处于什么位置,对继续教育作出具有前瞻性的规划,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必须坚持自身的定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二)构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民办高校必须正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摒弃落后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一个能够实现社会与教育之间的交流互动的体系,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原则性的指导。在继续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深化体系改革,完善体系内容。

(三)积极创新,发展特色

教育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必须打破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趋同性”,发展自身的办学特色,才能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民办学校在对继续教育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学校所处的环境、地域因素、学校周边地区的人口、科学技术水平、文化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在西部的学校教育方式不能沿袭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办学特色,必须结合西部的状况,对教学计划进行制定与调整。民办高校应对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有专业好、适应性强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实践与创新的复合发展。

(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继续教育的基础,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对学校的综合实力以及继续教育的成果都有积极作用。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的专业培训,更新他们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学习完毕后,进行相应的考核。构建一支“双师型”的教学队伍对民办高校十分必要,除了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之外,还应对教师的工程技能和实践操作水平作出要求。比如目前在公办大学本科教育中,许多教师既在大学中任课,又是相关企业的工程师,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五)创造“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方式

中学继续教育论文第2篇

转向实践的教师继续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即立足于教学实践、贯穿于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学实践。立足于教学实践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出发点,贯穿于教学实践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手段,服务于教学实践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和归宿。立足于教学实践,指所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都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培训机构和培训者对学校教学的实际要有全面准确客观的把握,继续教育培训者要与中小学一线教师一起深入课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确定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贯穿于教学实践,是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教学实践,教师继续教育的进行要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融为一体。这样,继续教育培训者与中小学教师可以一起深入教学现场,共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商讨解决的办法,在这样的氛围下,培训者和被培训者成为一个共同体,他们各自的专业发展可以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下得到快速提升。如此,就对继续教育培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继续教育培训者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掌握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在教师反思、研究教学实践过程中,给他们提供有关的理论材料和操作框架。另一方面,则要求继续教育培训者全面把握教学实践,能够真正指导、帮助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学实践,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把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进教学实践放在第一位,继续教育的培训与问题研究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在培训中接受的理论学习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以便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也就是说,转向教学实践的教师继续教育不单要指向解决学校存在的实际教学问题,更主要的是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培养他们对教学实践的反思研究能力。

2转向实践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应对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学校教学实际,借鉴当今国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益探索,笔者认为转向实践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采取“案例教学与教育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模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所谓的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使他们“身临其境”般地直面教学实践,成为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多样的,其中最常采用的是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案例以一定的形式被展现,是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教师(此处指培训者)和学员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案例教学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一方面,案例教学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案例中,使学员在分析研讨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获取了蕴涵在案例中的教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剖析教学案例的过程对于促进学员反思教学实践精神,并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教育行动研究是在实际教育情景中,由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合作,针对实践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行动研究的理念被引入到继续教育领域。教育行动研究有不同的类型,其中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进行研究是教育行动研究的较高层次。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教育理念。

(1)融学习于实践中。

教育行动研究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与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批判精神。教师的整个教育行动研究过程是不断通过教师的实践、反思、调整,直到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新的改进的过程。因此,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开放的循环的过程,是一个从不会间断的过程。

(2)实践者成长为研究者。

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和教育对象的丰富性决定着教师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独特性和价值冲突性,而这些复杂的、不确定的、独特的和价值冲突的情景存在于任何已经产生的理论和技术之外,教学与反思的特质决定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教师的反思过程与教育研究就更进一步地保持了方法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研究过程,反思实践本身就更有研究的韵味。教师能够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系统化反思,就已经具备了研究者的基本素质,这个教师就已经从单纯的教学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了。

3结语

中学继续教育论文第3篇

刊物特色:本刊立足国内,面向行业,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在多年的办刊过程中,形成了权威性、导向性、理论性、前瞻性、实践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办刊特色。

本刊宗旨:以“把握继续教育时代脉搏、引导继续教育发展潮流、继续教育权威言论、剖析继续教育热点问题、传播继续教育前沿理论、探讨继续教育创新模式、交流继续教育成功经验、追踪继续教育动态信息”为宗旨。

服务方向:以“政府决策者的参谋、管理工作者的助手、理论研究者的论坛、培训需求者的益友”为服务方向,主要国家关于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反映各地教育改革和继续教育发展的最新举措和经验;报道国内外继续教育新动向及教育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继续教育的情况;提供有关招生考试信息;介绍科目指南学习方法、成才途径。

受众群体:本刊面向继续教育理论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在国家部委机关、科研部队、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及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有着非常广泛的读者群。

主要栏目:本刊特稿、特别策划、政策导航、理论纵横、观察思考、科技与教育、探索与实践、军事人才培养、他山之石、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继教信息。

本刊特稿:报道继续教育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政策,发表继续教育领域内的重要讲话、论述、言论和重要的深度理论研究性文章。如:《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八点建设性意见》、《澳门持续教育可持续发展》、《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转型》等。

特别策划:以专题形式报道继续教育领域的工作部署、专访专论、会议报道及深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论文等;反映各级各类院校、培训机构有关继续教育的最新成果、经验总结等。如:东南亚、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工程教育协会2011年工程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入选征文:《煤炭行业与工程教育对接合作的路径选择》、《对电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程教育的思考》、《工科成人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

政策导航:刊载全国性及各地有关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条文,同时就政策法规的特点、内容、出台背景、落实情况等进行跟踪报道和深度解析。

理论纵横:以发表继续教育领域重要学术性、理论性、前瞻性学术探讨文章为主,反映业界最新的、突破性的理论创新成果,力求在论点交锋、学术争鸣中推动理论繁荣。如:《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困境之刍议》、《刍议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创新构建》、《合作理论对高职校企合作的启示》等。

观察思考:刊发围绕继续教育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有关现象和近况进行深入探讨和深度剖析的文章。如:《席明纳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现场教学方式初探——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现场教学为例》、《任职教育形势下教员代职的实践与思考》等。

科技与教育:刊发现代高新科技迅猛发展对继续教育事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机遇与挑战类文章,及远程继续教育的经验、问题和对策的相关文章。如:《学习型社会视阈下如何培养网络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国外精品网络教育资源研究与启示》、《大力发展远程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等。

探索与实践:刊发各行业、各领域开展继续教育的经验性、实践性、探索性的工作交流、问题探讨性文章,尤其是具有创新性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交流经验、共同探索发展之路。如:《高校继续教育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融合》、《关于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等。

军事人才培养:探索军队院校开展军事职业教育特点、规律和思路,研究军队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介绍军队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如:《外军高技能士官培养研究》、《契合度理论视角下任职教育教员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实践性教学 提升学员任职能力》、《美军任职教育主要做法及启示》等。

他山之石:刊发反映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的文章。如:《德国工程类专业“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启示——赴德考察学习随感与思考》、《美国西点军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等。

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刊发“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的高水平、高质量征文。

继教信息:刊登国内外继续教育领域及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的会议、活动、项目介绍等消息。

来稿投寄:北京市6304信箱《继续教育》编辑部,邮政编码:102206

编辑电话:王红军:010-66366871,贾利特:010-66366872,李养正:010-66366874,郭延彬:010-66366874

中学继续教育论文第4篇

关键词: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影响因素

一、引言

公职人员继续教育是一种学习形式,即对从事立法、行政、司法、监察等公职事务人员的知识、技能进行的拓展与提升。针对公职人员在职学习的特性,借助互联网资源优势对其开展教育培训,已成为现代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最佳选择。近年来,我国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学术研究虽在不断深化,但大部分学者主要偏向于关注教育培训工作而非被培训主体。如郑学益等(2007)针对目前公职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现状提出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益三点优化举措[1];徐汇(2012)根据当前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构建了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模式与框架,并指出公职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2];赵君香(2011)通过对1999~2010年中国知网102篇相关论文的系统梳理,归纳出了公职人员远程教育培训中取得的成果[3]。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为后续公职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培训质量、效益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二、理论基础分析

(一)激励理论

自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根据自身的研究领域和实践经验纷纷提出多种激励理论(Incentivetheo⁃ry),其中过程激励理论分支的期望理论是行为分析的必要基础。北美行为与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指出,一个人对设定目标的把握性越高,达成目标的可能性越大,激发行为的动力也就越大,这种目标与需求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M=∑V×E,其中M为激发动力(调动人主动参与活动或事件的强度),V为效价(对达到目标后预期价值的评估),E为期望值(判断自身完成目标的概率)。该公式表明,人们在参与行为前的预期目标效价与期望值呈负相关。该理论为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过程中的目标定位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若教育培训内容与培训参与者工作拥有较高契合度,便能有效达成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期望值,从而调动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合适的激励资源能促使公职人员自主需求和归属需求的满足,并激发其对继续教育的参与行为。

(二)认知评价理论

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EvaluationTheory)由德西和莱恩提出,即人对外在事物的评判,是认知派强调多种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目前行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内容。该理论强调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辅助关系,并更加强调外在社会环境因素不仅能满足人的内在需求,而且能最大限度激发人们参与的积极性[4]。基于该理论,公职人员在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与其他参与人员及培训教师进行信息互动时,当期望值和自我需求得到满足,更促使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产生信任,以此来驱动其参与行为[5]。信任这一主观因素在价值认知、不同需求与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目前,我国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的外在影响因素(如考核、奖惩、培训条件等)对公职人员的内在动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若要加强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的内在动力,则需借助认知评价理论来充分加强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信任度。

(三)整合型技术采纳与使用模型

整合型技术采纳与使用模型(UnifiedTheoryofAcceptanceandUseofTechnology,UTAUT)是Ven⁃katesh等人归纳了创新扩散论(IDT)、理理论(TRA)、技术接受和计划行为结合模型(C-TAM-TPB)等8个模型中的多个指标变量的基础上提出的综合性评价策略,它具有4个核心要素: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诸多学者倾向于以UTAUT模型或UTAUT模型与其他理论基础相结合来共同探讨人们参与行为。例如,高婷等人通过对UTAUT模型核心4要素分析,认为4者均影响人们对手机图书的采纳动机[6];文鹏等人将UTAUT模型、感知风险理论、媒介丰富度理论结合,认为接受行为、风险感知、内容效度均影响微信用户使用行为[7]。虽然UTAUT模型为多学科特征(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信息统计学等)的集合体,但很少有学者借助UTAUT模型对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进行研究。为此,本文结合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拟以风险感知、便利条件分别为探究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之一。

三、研究模型与假设

(一)研究模型

本文将公职人员对参与继续教育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公职人员特征、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和便利条件。而期望值和自主需求在以往研究中均有提及,是影响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重要因素。基于激励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期望值、自主需求、归属需求、信任均影响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因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见图1),该模型包括7个变量:期望值、自主需求、归属需求、风险感知、便利条件、继续教育信任、参与继续教育.

(二)研究假设

期望值是指公职人员对参与继续教育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主观判断[8]。研究表明,期望值与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的建立有关,如郑奕耀等(2013)认为公职人员对数字化教育的期望值与公职人员数字化教育信任、是否参与数字化教育存在显著影响[9]。对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来说,为公职人员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一方面能提高公职人员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信任度,以此提高他们参与继续教育的概率。故本文提出假设1、假设2。H1:期望值与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间存在正向影响;H2:期望值与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间存在正向影响。自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公职人员出于自身目标而选择参与继续教育[10],类似于自我决定理论中的内在动机行为调节[11]。由于自主需求与公职人员自身的兴趣和价值倾向有关,所以自主需求对继续教育信任和继续教育的参与概率有显著影响。相对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仍处于探索改进阶段,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网络教育基础设施以及师资质量还不够完善,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信任度不高。故本文提出假设3。H3:自主需求与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间存在正向影响。归属需求是指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过程中期望被学员或团体认可和接纳[12]。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归属需求主要受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影响,是一个多层次、多向度、渐进互动的过程。如果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缺乏归属感并且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便会影响对继续教育的信任。故本文提出假设4。H4:归属需求与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间存在正向影响。风险感知是指公职人员受以往参与人员的影响,在做出参与行为前对可能出现的一切负面影响的自我认知。风险感知包含多个要素,如事件风险、心理风险、经济风险等,这些要素对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13]。一般而言,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前对培训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知名度要求很高。如果在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因服务质量问题或培训后没有信守对学员的承诺,将会大大降低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信任,并直接影响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参与行为。故本文提出假设5、假设6。H5:风险感知与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间存在负向影响;H6:风险感知与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间存在负向影响。便利条件是指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过程中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各种环境及教育内容完备程度的感知,类似于风险感知行为的控制[14]便利条件对继续教育信任和公职人员参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进行继续教育是提升公职人员工作技能、开阔视野的一项教育活动,而公职人员对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度、知识内容的实用度等可能存在质疑。若公职人员对便利条件不满意,公职人员将不会信任继续教育,更不会参与继续教育。故本文提出假设7、假设8。H7:便利条件与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间存在正向影响;H8:便利条件与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间存在正向影响。另外,诸多学者认为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与其参与行为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度越高,参与继续教育的概率也就越大。故本文提出假设9。H9: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与其参与行为间存在正向影响。

四、研究过程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研法来获悉我国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参与意愿程度,问卷量表的设计主要基于激励理论、认知评价理论、整合型技术采纳与使用模型,选取5级李克特量表,从1(非常同意)到5(非常不同意)测量各个测度指标。为确保问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选取了50位参与过继续教育的公职人员对问卷做出前测,结合几位培训教师的意见,对问卷量表进行修正。最终研究变量及测度指标、文献来源见表1所列。问卷分别选取线上(40%)线下(60%)同时发放的形式,线下主要面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PA班级学员(调研的学员须为公职人员)发放,线上通过E-mail、QQ、网络链接等形式向政府、教育机构、国企事业单位等人员(须具有继续教育的经历)以滚雪球式发放。本次共发放300份问卷,最终回收276份问卷,剔除32份无效问卷,共计244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81.33%通过对获取有效样本的基本特征进行宏观整合,得到被调查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5大普适性特征:①公职人员在性别上,男性占比高于女性45.90%,可见目前我国公职人员中以男性为主;②在被调查者中以中青年为主,31~50岁人员占总体样本的57.79%,这与我国教育体制、公职人员选拔任用条例有关;③被调查的教育程度大部分在本科及以上学历,说明我国对公职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较高;④其工作时间16~20年占总体样本的24.18%,21~25年占总体样本18.03%,26~30年占总体样本19.26,很明显与被调查人员年龄结构相吻合,说明样本数据具有一定客观性;⑤在职务身份上以管理和推广为主,占55.74%。

(二)信度、效度检测

在对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的实证分析之前,本文借助SPSS19.0对各变量Cronbach’sα系数及因子载荷值进行运算(见表2)。结果显示,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自主需求、归属需求、便利条件3个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8以上,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期望值、风险感知、继续教育信任、参与继续教育4个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虽略小于0.8,但也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各测度指标的因子载荷值除AR2为0.687,其余测度指标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7。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各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AVE)均在0.6以上,复合效度(CR)均在0.7以上。综上可见,问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假设验证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17.0对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研究模型进行假设验证。由表3可知,x2/df值=2.140,GFI值=0.927,NFI值=0.945,CFI值=0.911,RMSEA值=0.076,均达到模型可适配范围,说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度。从图2中可发现,除H4外,其他假设均得到支持,期望值、自主需求、风险感知、外在条件4个变量均显著影响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信任,期望值、外在条件、继续教育信任3个变量也均显著影响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且显著性概率值在0.05以下,尤其继续教育的作用系数(0.65***)相对较大,表明公职人员若对继续教育不信任将会直接影响其继续教育的参与行为。而H4没有得到验证,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是为了职位晋升或工作单位的硬性需求,对继续教育内容并不太关心,故归属需求因素不会显著影响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激励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及UTAUT理论,建立了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的研究模型,探讨了不同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价值倾向。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受期望值、自主需求、风险感知、外在条件、继续教育信任5个变量影响,其中受期望值、外在条件、继续教育信任3个变量影响较为显著。本文主要贡献在于改变了以往学者对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的主观评价,创新性的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来客观论证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归属需求对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特殊性。而在普通高等教育的情景中,归属需求变量对用户参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基于我国公职人员参与的大部分活动是由所在部门或特定机构发起并组织实施,对于公职人员来说参与继续教育可能是一项任务或者是职位晋升的敲门砖,存在一定的被强制性。

(二)政策建议

中学继续教育论文第5篇

一、会议主题: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新时期我国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二、会议时间:2013年10月16日报到,17-18日开会

三、会议地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四、论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中国教席

2.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五、参会人员:全国科协系统学会、协会、研究会、地方科协、科技进修学院主管教育培训工作的负责人;各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学院、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者,部队及军队院校主管继续教育的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政府机关及所属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者。

六、会议形式及内容:

1.专家报告。围绕会议主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中国科协等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和军队有关专家做主题报告,介绍国内继续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形势、政策和趋势,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2.交流研讨。邀请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做专题发言,分享他们在继续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和讨论不同行业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经验和热点问题,并开展相关合作。

七、征文要求:

为提高本届论坛的学术水平和质量,现面向全国继续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征集论文。

1.征文截止时间为2013年8月31日,请将应征稿件书面文稿及电子文档邮发至论坛秘书处,注明作者的详细资料(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提交的稿件包括:标题、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5个以内)、正文以及参考文献等。

2.应征稿件处理方式。《继续教育》杂志常年设“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专栏择优发表部分应征文章;同时,对其他优秀应征文章将出版《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论文集》,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将在会议上宣读交流论文。

八、论坛咨询:

1.李隽

电话:

(010)62797407

手机:18611426369

2.王爱义

电话:

中学继续教育论文第6篇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 管理模式 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是主要的理论表现形式,能够作用于管理实践中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促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因此应该加强对基本理论的探索,争取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

1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基本理论

从理论研究角度进行解读,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继续教育是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优化开展的重要保障。而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管理模式的构建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并且管理模式的构建将省级管理作为基础,希望能够借助省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保证国家继续教育立法、方针政策等得到贯彻和落实,真正将继续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等全面执行,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相应的保障。从本质层面上进行分析,对中小学继续教育省级管理目标进行定位应该保证其与培训模式相适应,切实满足全省教师的实际需求,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的优化开展。这样在省级管理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继续教育省级管理模式能够将各个影响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作为主要依据,将区域性继续教育的稳定运行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进而逐步建立将中小学继续教育行政和业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二元架构。唯有如此,中小学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才能够得到逐步的完善,在宣传机制、立法、业务管理机制、控制机制和行政管理机制的建设角度为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能够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切实推进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

2广西凭祥市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做出的探索

基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的指导,广西凭祥市教育部门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希望能够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并结合系统的理论指导对管理模式加以完善,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执教能力,为广西凭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师资保障。在具体实践探索中,广西凭祥市从以下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2.1基于“十三五”规划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行创新

广西凭祥市为了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际效果,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区和凭祥市教育局关于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精神,基于“十三五”工作理念的指导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并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和未来教育改革探索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创新规划,以发展为主要追求,拓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工作影响力,希望在协同推进中改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提高教育质量。

2.2全面推进网络研修,落实各项培训任务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综合管理工作中,广西凭祥市为了能够保证网络研修工作的高效运行,并取得相应的成果,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后,加强对管理者培训建设工作的重视,并明确各项工作标准,让各级参与者都能够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形成系统的认识,进而为网络研修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促进各项培训任务的贯彻落实。唯有如此,才能够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促进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指导作用的发挥,争取取得更好的继续教育成效。

2.3对多种继续教育项目进行整合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广西凭祥市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了适当的创新,积极组织开展工作坊项目,并且将工作坊项目作为整体,联合网络和校本两个方面的研修项目、送教活动等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体化探索,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对广西凭祥市中小学教师职教能力强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4多部门协同推进,增强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在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过程中,广西凭祥市教育局和教育机构针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做出了共同的努力,希望能够从多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构建良好的继续教育队伍,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进而真正发挥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职能和作用,实现对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广西凭祥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了项目领导团队、培训管理者团队和研修引领团队,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全面性,希望能够借助协同推进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效果。

3广西凭祥市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广西凭祥市在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并借助系统的理论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后,随着“国培计划”的贯彻落实,也取得了良好的继续教育成效。大量中小学教师参与到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网络研究项目实现了对464名中小学教师的引领,整体教育效果显著,中小学教师的职教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性强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以及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著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明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希望能够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中学继续教育论文第7篇

"第九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专题报道(一)富国强军战略与继续教育发展胡利民

在线培训模式与质量保证侯建军,卢海娣

终身学习时代城市社区课程开发——基于学习的社会文化视角继续教育 周利利

基于公务员培训视角的情境模拟式教学高选

基于TQM的继续教育质量管理研究——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部为例刘洪波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析李青云,夏少卿

关于创新人才开发与培养的几点思考武存生,沈晓阳,杨俊保,应敏华

对培训转化问题的思考廖红茹,陈宗福,周德才

北大师资培训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徐皝

电大继续教育中网络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结合实践与探索王康钱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林世员

网络教育中成人自学能力的功能研究宋江洪,陈晓萌

从继续教育的基本特征谈发展继续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多杰

关于进一步推动重庆市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继续教育 袁红

论成人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张东初,裴旭明

略论教师继续教育与专业发展张家选

任职教育院校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探析周志刚,张作前,王德心

军队继续教育与普通军校教育之比较马志强

总装直属部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思考杨德宏,关保昌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实践及启示杨益琴

发挥靶场优势促进军队任职教育发展王国瑞,田娥,周进平

发达国家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卢国良,桂建生

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的实践与思考彭晓燕,陈拥军

知识经济时代香港继续教育的发展及启示高兵

成人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困惑与思考袁亚云

社会融合视角下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成人教育发展探析丁辉,李想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模式的研究刘兴丽

国企高管人员培训定制项目实证分析潘文贵

论新形势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障马晓娜,潘艺林,姚俊

基于教育均衡化要求的校长培训模式探析王晶晶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杨志珍

校企合作"三联"办学模式的创新突破金泽龙

公安继续教育学员的当前特点及教学管理调适探索继续教育 靳道广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继续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秦润莹,王胜杰

关于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洛刚,杨磊,王保顺

任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路径探析兰学文

军校英语教学应强化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王雪娇

后勤中级指挥班学员选课情况分析张军,鲁娟

剖析澳洲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朱耀华

英国BTEC(HND)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启示徐秀华

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与创新策略毛金波,胡锐

关于高校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赵新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思考赵枝琳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多赢局面曾敏

基于"双赢"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吴志伦,卢艳

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改革探讨龚兰芳

加强远程教育考试管理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荆玉焕

远程教育教学基地管理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北海电大为例蔡小兰,仇润森

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应用型科技英语人才赵烨

我国高校教育培训市场拓展策略探析李建斌

论监管理念创新对高校培训发展的促进作用徐皝HtTp://

关于干部培训作为高校继续教育新任务的思考吕晓芹

试论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赵德泉,郝宝增

军队院校对部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综合性支援模式研究洪庆根,袁柯,王保乳

加强教员教学能力建设推进任职教育教学转型方顺,于强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梁香莲

浅谈军事任职教育中的管理和谐问题方家银,石靖,李劲

美国社区学院校际联盟模式及其启示丁辉,司首婧

适应履行拓展新使命要求提高海军生长指挥军官国际化素质杨骏飞

社区教育环境下基层电大合作办学机制研究继续教育 张创伟

电力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实证研究杨俊保,武存生,夏雅君

礼物交换的延伸——价值交换在培训中的应用孙健,刘芳兵

利用网络仿真实验开展继续教育之研究吕太国

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成教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朱平华

大学章程的文本分析曲耀华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实践与思考唐冬生

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肖妍,苏开荣,刘明川

远程开放教育"论文式"考试模式的操作范式刘海峰,张正翔

混合组网提高远程教育网络性能温耐,王伟锋

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论远程教育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策略范郭昌骅,徐英萍

混合式学习理念在网络虚拟教室英语培训中的应用刘华,孙景荣,赵永明,曹晓钟

论继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赖显明

基于人力资源审计优化国有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宋晓伟

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持续发展策略余桂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课程相沟通的探索继续教育 曾仲,邱跃生

论科学构建院校装备保障建设新机制邱德定,黄显明,廖东民

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形成之探讨关保昌,康丽华,陆云峰

实施军事任职教育强他能力培养理念方家银

德国职业继续教育及其启示肖尚军

新时期我国公务员培训模式的创新思路陈贵生

浅析美国营利性大学的兴起李颖

在继续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探析东升,孙晓霞

论课堂教学需处理好的四个关系张晓红,张志杰

外军中高级军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分析匡兴华,宋阔益,张志勇

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思路重塑李亚萍,张涛

继续教育培训管理项目化思考施明利,朱军

浅析成人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成因与对策陈莹莹

竞争与合作: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模式赵锋,邓生庆,张必涛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策略分析苏荟,王萄

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张岩松

加强电大区域性的协作推动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于克谦

对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考核现状的调查分析继续教育 史彦,李小平,徐瑾

浅论特色学校的内涵及创建王会军

对终身教育思潮的反思李小平,张东,文婧

论科学发展观与继续教育创新郭荔宁,曾青云

国内外继续教育现状及对中科院继续教育的启示李冰,张兴仁,尚阳

中学继续教育论文第8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496-0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65

继续医学教育作为一个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终身性医学教育,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先进实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在临床实验室逐步普及的今天,继续医学教育对于提高检验人员综合素质和检验医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中华医学会和各级临床检验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检验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继续医学教育资源供给、经费投入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检验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状况并不十分乐观。

一、欠发达地区检验人员继续教育现状

1.继续医学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和经费投入少 在欠发达地区具备提供省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资质和能力的机构屈指可数,每年可开展的I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医疗机构检验人员的需求,而且项目培训的覆盖面也多集中在市级以上的医疗机构[1]。这些地区虽然设有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但检验专业高级人才的缺乏,影响开展相应项目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继续医学教育资源不足,成为制约继续医学教育的瓶颈。资金投入少,是欠发达地区检验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又一突出问题。按照目前外出学习费用每人2000~3000元标准计算,许多医院检验科每年只有极少数的人员外出学习,也就是说,每年除了科主任、少数技术骨干外,其他人员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甚少,因此,欠发达地区的检验人员大多数人每年都无法按要求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尤其是I类学分。笔者对几所二、三级医院97名中级和中级以上检验人员2008年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调查结果显示,当年完成继续教育学分者仅为33%(32/97)。

2.检验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 虽然自1992年国家继续教育委员会颁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以来,各省、自治区相继制定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和学分授予规定,建立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机构。医疗机构也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特别是医疗、护理专业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得到了广泛重视[1]。相形之下,检验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薄弱,表现为完整的规划和年度计划,或者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对未能完成学分的原因无分析和处理措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似乎除了对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有影响外,再无其他作用。因此,检验人员中普遍存在着“晋升时抓学分,晋升后无所谓”的现象,有的检验人员认为“职称已经到头”或“申报职称的年限未到”, 而满足于“完成工作,不出事”,对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不重视;科研工作滞后甚至不能开展,或只是作为配角参加临床医生的科研,科研论文也成了“晋升文章”。

3.现代远程医学教育尚未得到普及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教育性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局限,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自主地学习,有效解决了在职人员工学矛盾;其学习内容的自主性满足了人们按需学习的愿望;其开放性特点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实现教育公平,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条件。但是,目前在一些地方远程医学教育并未得到很好地应用,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宣传培训不到位,一些检验人员对远程教育不了解,大部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主要还是通过外出进修、短期培训、学术会议等途径获得。

二、思考与建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使学习不再是简单的一劳永逸的行为,而是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人生。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对检验人员综合素质、专业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使得检验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开展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检验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影响医院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因此,检验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1.加强监督管理,统筹兼顾、协调各学科的发展 医疗机构应该重视检验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避免重临床,轻医技的思想,全面落实员工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制度,依据各学科专业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继续医学教育评估体系。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制定切合实际的继续教育评估指标,对不同级别、职称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内容的重点应有不同要求,中级职称人员应该重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重视技术人员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流于形式的理论考试。根据医院发展需要,有计划地派送中青年技术人员外出进修,鼓励中级职称技术人员参加科学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对于高级职称人员,则应强调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业务讲课,培养下级技术人员[2]。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定期对本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评价,定期进行统计验证员工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对不完成继续医学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与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职称晋升、执业注册的规定,促进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鼓励科室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外出学习、进修人员的管理,对外出参加学习、进修的检验人员,规定其义务对内进行业务讲课,介绍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避免把外出学习当作“公费旅游”,杜绝“开幕式上现一现,开幕式后人不见”的现象。几年来,我们利用医院网络系统,开设检验园地,定期将外出进修、学习人员讲课的课件放到园地中,这不仅有利于检验人员学习提高,而且对临床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检验医学发展,加强了检验与临床之间的交流起到一定作用。

2.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的宣传和管理,拓宽新途径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模式,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丰富的信息来源,知识的快速更新,使学习者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医学动态;灵活性和开发性的特点,不仅有效解决了在职人员工学矛盾,使学习者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还解决了仅依靠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获取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难题,这在目前继续医学教育资源和经费投入有限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失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卫生部批准的多家继续医学教育网站,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医院主管部门应根据医院实际,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积极宣传、引导和鼓励检验人员通过远程教育进行学习。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学习培训,提高他们对现代远程教育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使远程教育成为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总之,检验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关系到检验队伍人才培养和人员素质的提高,欠发达地区检验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铁 梅,伊沙克.王凯,等.新疆地区继续医学教育专业和地域分布现状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34):4-7.

中学继续教育论文第9篇

【关键词】精神专科医院 临床医生 继续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09-02

【Abstract】Objective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China'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knowled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specific management imperfec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uch as new ideas, to enhance the clinician's attention to continuing education; improve the system, clinicians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 words】psychiatric hospital clinician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继续医学教育是继院校教育毕业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继续医学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社会教育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研究临床医生继续教育使其理论化,搞好在职临床医生知识更新,以适应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前我国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中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精神科医疗质量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精神科医师业务技术水平的高低。而精神科医师的业务技术水平,不仅取决于其在高校受教育的质量,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在职业务教育的质量,现代精神医学不断向精神科医师提出新的挑战,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新观念的不断涌现,为精神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现代的医学理论与先进技术,又要不断发扬精神领域医学理论,突出专科特色,因此对他们的继续医学教育就要区别于综合医院。目前我们国家精神专科医院的继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人仍然认为医学教育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在这种观念的长期影响下,使部分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这点无论是专科医院还是综合医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重工作,轻培养;二是重深造拿文凭,轻实践;三是重经济效益轻技术效益,重近期效益忽视远期效益。所以,继续医学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容易被医院的业务工作所干扰。

1.2具体管理不完善。具体来说,轮转制度是精神专科临床住院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对精神科临床住院医师轮转的管理只是在简单的接收、安排等低层次上转圈,而不能在临床发展需求、科研等高层次上进行探索,管理方式也比较松散,学科管理也无专管人员;另外,临床科室支持不足。有许多科室接收轮转医师不能很好地从培养角度出发,也有一些科室对新分配来的住院医师以科室人员缺乏等理由不让他们轮转。这给临床住院医师轮转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1.3 没有采取精神专科与综合结合的继续教育方式。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别,它的临床医生既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运用现代医学的手段解决一些医学问题,同时还要熟悉精通精神医学,所以精神专科医院的临床医生有必要采取专业针对性强的方式,而我们目前很多的精神专科医院的临床医生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继续医学教育以满足这一点。

1.4 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全:目前不管是中医医院、西医医院、精神专科医院都没有把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同继续医学教育挂钩;没有建立健全各层次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制度;没有把继续医学教育与职称晋升、工资级别挂钩。由于受晋升条件的影响,加上近几年来,在梯队建设、人才选拔上,也较注重学历层次与科研业绩,而较少从临床能力上来评估,这些客观因素,使得越来越多年轻医生一味追求高学位、重论文、读外语而轻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严重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

1.5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太单一:现在很多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方式太单一,大都是让临床医生参加一些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班,获得一些继续教育学分而已,这样的继续教育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精神专科医院的发展需要。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对策:

2继续教育的实施 精神科医师在职继续教育面临着业务技术水平的不同对象,这些不同层次的对象均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性,在实施继续教育时,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工作需要,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

2.1 低年资精神科医师教育 这是毕业后教育的基础,一般需要三年左右时间。主要培养目标是: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并实行有计划的轮转培训和理论学习,要求他们集中精力钻研精神科知识,牢固掌握精神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精神科较密切的相关知识,学会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部分担任实习医学生、进修生的临床指导,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系统学习精神科有关论著和书刊,完成上级医师指定阅读的文献,建立系统、分类的读书笔记和卡片。能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并做部分笔译。在这三年期间,还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熟悉精神科有关常规制度,能及时、完整、准确、清晰地书写病历,能胜任和做好本职工作。

2.2高年资精神科医师教育 一般指第四、五年的住院医师,可进入定向培养阶段。我院精神科实行了二级分科,包括老年精神病专业、儿童精神病专业、神经症专业、戒毒治疗专业及医学心理学专业等。该阶段主要培养目标是:巩固基础培养,确定专业发展方向,进一步熟悉精神科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大量实践中提高和发挥专业特长。同时,我们还有计划地让医师去上一级医院进修培养,通过专业定向培养,使其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本专业的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完成本专业医疗工作,能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独立开展临床科研工作,进行资料分析,撰写论文和文献综述,能基本运用一种外语阅读和笔译专业书刊。经过这一阶段培训,要注意发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成为医院技术骨干的后备力量。

2.3 高层次教育 这是毕业后教育中最重要、时间最长的一千阶段,它持续到一个精神科医师退休为止。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教育内容应伴随时间的变迁而不同。总之,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技能的同时,着重学习和掌握精神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成为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并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专著,在精神医学发展中有所成就。

3 继续教育的形式

3.1 个人自学和老师制相结合 自学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基础。自学者必须刻苦钻研,持之心恒,要按不同层次医师要求制订自学计划,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科室领导要帮助建立导师制,指派上级医师给下级医师以必要的指导,对于有培养前途的人才苗子,指定导师专门培养,实行传、帮、带。

3.2 实践中学习与带职脱产学习相结合 有计划地组织有经验的上级医师进行实际技术操作全过程示教,或结合查房、会诊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查房及病例分析,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讲授有关知识,实施技术示范和床边教学.也可以通过参加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临床病例讨论和死亡病例讨论,以及参观考察、轮转进修、参加学术活动等不同方式进行培训,在具体方法上要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灵活多样。脱产学习包括临床进修、精神医学讲习班及在职研究生教育,要根据培训重点,结合专业定向选派精神科医师。这类教育一般都聘请本学科的专家任教,特别注重新知识教学及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是当前精神科在职业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4 考核的形式和方法

根据精神科医师不同层次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每年度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的原则不仅要评定被考核者的知识水平,而且要评定被考核者如何应用医学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操作和检查程序的能力,以及学术论文、外语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在具体操作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考核方法是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经过民主评议、科室鉴定、医院评审,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合格四个等级。定量考核采用百分制,包括书面考试、专业技术操作考核,论文、译文数量及刊登刊物质量,科研成果等级及名次进行量化,成绩分别记入技术档案。

5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后的体会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5.1 与晋职、晋升挂钩,是落实在职教育的有力措施。以往继续医学教育与晋升、晋职不挂钩,对这类不具学历效用的培训方式,无任何吸引力,往往流于形式。要使继续医学教育顺利开展起来并持久下去,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有政策做保障,要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继续医学教育中,使临床专业技术人员清楚地体验到考核成绩高低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与调动起精神科医师钻研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出现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气氛。

5.2 全员提高是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我们在研究精神科及其二级、三级分科临床特点、精神医学人才规律的基础上,制订出继续医学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紧密围绕医疗实际和知识更新的需要,激励不同层次精神科医师脚踏实地在临床实践中努力进取,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从制度上克服目前精神科医师不愿多管病人、不愿管重病人,重理论轻实践,重医疗仪器轻基本功,重临床轻论文或仅停留在一般临床工作水平上的不良倾向,使临床医师全面均衡发展,培养德、能、勤、绩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5.3 方案标准化、规范化是实施继续医学教育计划的关键环节。过去,这种培训由于缺乏计划性,目标不明确,层次不分明,因而效果不好。我们按不同层次、不同年资制订出规范的专业教育内容,不仅目标明确,计划性强,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而且还要严格考核制度,有相应的措施保证,从而保证了继续教育计划的落实,并达到预期效果。

5.4 转变观念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基础。近年来,我们认真宣传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把继续医学教育当成加强精神科医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去抓,不断更新“一次教育”观念,在全体精神科医师中树立起终身教育的思想,使全体精神科医师认识到:面对精神医学飞速发展,每位医师无论处于何种地位,都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及时更新知识内容。就是对已经受过培训的人,在达到新的技术高度后,同样还要在新的标准下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跟上精神医学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杨辉,张玫,李桂娇等.重继续医学教育以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医学教育探索,2009,3,8(3):323―324.

[2]袁锦玉.从现代要求看医学继续教育服务意识的转变.卫生职业教育,2009,27(7):41―4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