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地球科学进展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文献量:1986

影响因子:1.84

复合影响因子:1.54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国内刊号:62-1091/P

创刊时间:1986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资源环...

出版地方:甘肃

发行周期:月刊

国际刊号:1001-8166

邮发代号:54-86

业务类型:期刊征订

杂志订阅:全年订价:¥ 1056.00 起订时间:

学术咨询: 预计审稿时间: 1-3个月     影响因子:1.54

投稿咨询 加急咨询 杂志订阅

地球科学进展 2019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地球科学进展杂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近海台风立体协同观测科学试验671-678

作者:雷小途; 张雪芬; 段晚锁; 李泓; 高志球; 钱传海; 赵兵科; 汤杰 单位: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上海200030; 上海市气象局; 上海200030;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2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100081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缺乏足够的台风精细结构的直接观测资料,是当前制约我国台风学科发展和预报能力进一步提升的主要瓶颈。简要介绍了2019年初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近海台风立体协同观测科学试验"的基本情况,首先围绕国家防台减灾需求说明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从物理机制和预报关键技术研制及改进出发,说明外场协同观测是当前台风学科发展的难点和前沿,接着从台风直接观测平台和设备、外场观测试验及台风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改进等方面阐述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给出了项目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地球科学进展杂志综述与评述
DRAINMOD模型研究与应用进展679-687

作者:李家科; 刘周立; 张蓓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48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建立有效的水文模型对指导小尺度排水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从水文特性、氮素运移、盐分运移和模型耦合4个方面总结DRAINMOD模型模拟原理及模型关键参数灵敏度,系统回顾了DRAINMOD模型及其耦合模型的国内外应用进展,并对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指出DRAINMOD在农田排水、排氮和降渍领域模拟性能良好;在寒冷地区和城市雨洪调控方面的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和研究。研究认为DRAINMOD模型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①模拟磷素、有机微污染物和重金属元素等的运移状况和对土壤、作物的影响;②积雪融雪的机理研究及模型在寒冷地区的应用;③模型在城市雨洪调控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航空碳排放环境损害评估方法的动态化转换、应用与比较研究688-696

作者:韩瑞玲; 路紫; 姚海芳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系; 河北石家庄050024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航空市场快速发展与空域资源供给矛盾突出加剧了航空碳排放环境损害。总结了航空碳排放环境损害评估方法的转换及其应用,并比较了评估方法在航空与地面交通方式碳排放评估过程中的特征,认为:①评估方法经历了从静态评估到动态评估的转换;航空碳排放环境损害评估方法的应用研究聚焦于碳排放量评估、空域资源利用、起降循环(LTO)阶段排放和减排实践4个关键问题。②机场终端区是航空碳排放主要发生地、LTO阶段作为航空碳排放主要发生期,二者逐渐成为评估方法应用研究的重点;减排实践主要体现在针对经济领域的减排措施优化。③基于情境评估和总量评估2类方法的应用,航空与地面交通方式碳排放的比较优势和环境损害总量影响通过距离因子和能源消耗量予以体现。④提高空域资源交通网络顺畅性、优化航班时刻结构及空域资源配置等更有利于促进航空减排。

中国东南地区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夏季风降水研究进展697-705

作者:蒋诗威; 周鑫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安徽合肥230026; 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 安徽合肥230026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中国东部季风区过去千年季风降水演变研究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及重要阶段性进展,然而,该区域南方记录指示的降水变化趋势有所差别,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相对干湿的认识不一致。筛选整理了17个已发表的中国东部南方地区过去千年的地质和史料记录,将这些结果按照研究材料划分为湖泊沉积、泥炭沉积、近海沉积和史料集成4组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种研究材料重建的中国东南地区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季风降水相对变化趋势表现不一致。导致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年代框架的不确定性和代用指标指示意义的不明确,也可能是东南地区降水演变本身存在区域差异。因此,为进一步探讨中国东南地区过去千年的季风降水演变历史及驱动机制,应在相关区域重建更多年代精准和指标可靠的季风降水序列。

极端天气的数值模式集合预报研究进展706-716

作者:高丽; 陈静; 郑嘉雯; 陈权亮 单位: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 北京10008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225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暴雨、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害等)发生频次有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由极端事件造成的气象灾害也呈现增多趋势,因此开展极端天气的预报研究尤为重要。系统性回顾了极端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数值模式集合天气预报发展现状及其在极端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情况以及集合概率预报的订正方法研究进展。目前,极端天气的预报以动力数值模式方法为主导,即以集合概率预报信息为主要依据的动力预报方法成为当前国际上极端天气业务预报的主流方法。基于数值模式集合预报的极端天气预报应用和依靠概率预报偏差订正来改进极端预报,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发展有效方法提升极端事件识别和预报水平,进一步提出未来极端天气集合预报发展的几点建议。

地球科学进展杂志研究论文
太行山脉地形坡度对下山锋面气旋暴雨影响模拟研究717-730

作者:王坚红; 张萌; 任淑媛; 王兴; 苗春生 单位: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南京210044; 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 吉林长春13006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兰州市气象台; 甘肃兰州730020; 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 江苏南京210044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近6年河北夏季降水统计与诊断分析显示,太行山东侧的华北平原中南部是夏季暴雨灾害频发地区,雨带多沿太行山脉经向分布,过程雨量往往达到700 mm以上。重点研究夏季下山锋面黄河气旋和暴雨,该类系统占统计样本73次暴雨日数的20%。对2016年典型锋面黄河气旋大暴雨的分析显示,太行山脉的经向分布与气旋北部的向山气流和气旋西部的南下气流配合,引导形成沿山脉走向的深厚狭长冷温度槽,增强锋面气旋中的温度梯度,加强气旋斜压性和旋转风强度,导致气旋加强,东移速度减慢。通过气旋急流的卷夹与山脉阻挡的配合造成深厚的充沛水汽环境,阻碍水汽通量和低层水汽主体西进;在山脉东侧形成高能舌对流不稳定;触发含充沛水汽团的强烈抬升,形成3处垂直运动关键区,制约暴雨落区。太行山脉坡度对暴雨影响机制的数值试验显示:坡下暴雨区与山脉平行,且经向山脉走向可造成更大范围强降水,并易造成局地经历气旋暖锋与冷锋二次锋面降水,致使暴雨持续时间拉长。山脉坡度与山脉阻挡抬升强度成正比,并形成下干上湿对流不稳定与锋面上暖下冷热力不稳定叠加,不稳定性更强。山脉坡度与气旋下山减压增强及维持时间成正比,与向华北平原下滑远近成反比,即影响气旋东移路径与速度。

联合概率方法在安徽强对流潜势预报中的应用和检验731-746

作者:朱月佳; 邢蕊; 朱明佳; 王东勇; 邱学兴 单位:安徽省气象台; 安徽合肥230031; 天津市滨海新区气象局; 天津300457; 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安徽合肥230031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很大,集合预报是定量估计预报不确定性的动力学方法。联合概率方法是基于集合预报模式输出,综合考虑多个重要物理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而预报天气事件可能发生的关键区。通过时空匹配2009—2015年4~9月(暖季)安徽省80个国家站逐日灾害性天气观测资料、降水观测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FNL资料,借鉴"配料法"思路统计分析得到弱降水对流、强降水对流天气各4个具有较好表征意义的对流参数及各对流参数在暖季逐月的阈值,据此建立弱降水对流、强降水对流联合概率预报方程。利用2016—2017年4~9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产品和同期观测资料开展联合概率预报的系统性ROC检验和不同天气过程检验。结果表明,联合概率方法对于是否发生弱降水对流或强降水对流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对判别强降水对流发生与否更优,不同时效的预报表现相当。弱降水对流联合概率对于区域性或范围较小的对流天气均具有较好的指示性,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空报。强降水对流联合概率对于区域性集中短时强降水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对较小范围的强降水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此方法也存在个别漏报,可以大致将10%作为联合概率预报阈值以获得较高的TS评分。基于集合预报的联合概率方法可以为强对流天气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短期概率预报指导。

不同强度热带气旋对中国降水变化的影响747-756

作者:杨慧; 任福民; 杨明仁 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 台湾台北; 中国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基于1960—2017年2 000多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数据和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集,采用客观天气图分析法(OSAT)识别得到TC降水。研究表明,中国TC降水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较12年前的研究结果下降趋势变缓;TC盛期(7~9月)降水占到TC总降水的78.5%,TC盛期降水和TC非盛期降水均呈显著下降趋势。TC降水气候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以减少为主要特征,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自南向北呈"减少—增多—减少"的分布型,减少趋势中心位于广东和海南。按TC影响期最大强度分级(弱TC、中等强度TC和强TC)研究不同强度TC降水的变化,结果显示,强TC降水表现出显著减少趋势,主要决定着TC总降水的影响范围和趋势等主要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TC频数在1960—2017年呈显著减少趋势,并在1995年发生突变;对1995年前后2个时期的对比研究显示,与前一时期(1960—1994年)相比,后一时期(1995—2017年)影响TC活动频次在20°N以南的海域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大值中心位于南海北部,而且这一特征也主要由影响TC中的强TC所决定;强TC的这一变化趋势导致了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和海南TC降水日数的减少,进而使得TC降水减少。

PSO-LIBSVM在钾盐矿层识别中的应用研究757-764

作者:杨福强; 陈科贵; 黄长兵; 陈愿愿; 李进; 马小林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61050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原油田; 河南濮阳457000;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四川成都610213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钾盐的紧缺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加大钾盐的勘探开发力度有助于提高我国钾盐的自给自足能力。四川盆地钾盐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重要的钾盐勘探开发研究区域之一。杂卤石作为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固态钾盐矿物,常夹杂在硬石膏、岩盐和白云岩等岩层中。针对常规测井解释方法难以精确识别杂卤石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杂卤石识别方法开展四川盆地杂卤石的分类识别研究。以PSO和SVM理论为基础,结合测井解释方法,选择对杂卤石测井响应灵敏的有效数据作为输入样本,随机产生训练集和测试集,并采用PSO优选出径向基核函数参数,建立杂卤石分类预测模型。与录井结果对比,基于PSO的SVM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7.5758%,在识别精度和速度上明显优于交叉验证方法优化的SVM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四川盆地钾盐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地球科学进展杂志研究简报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765-777

作者:刘小茜; 裴韬; 舒华; 高锡章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 北京10019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和TDA等引文分析及可视化工具,对国内外"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相关研究论文进行分析。构建检索式,得到1900—2017年WOS(Web of Science)期刊论文共10 315篇,对研究态势及热点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发现,系统恢复力研究可归纳为5个基本理论问题,即内涵、变化诱因、空间尺度、研究对象及响应措施。自1973年提出,该理论发展了近45年,借助知识图谱分析发现,形成了三大研究主题领域:内涵与理论、诱因与方法、适应与管理。分析研究热点时序演化发现,近20年来,以气候变化为诱因、以生态系统为对象的研究形成了最为完备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近10年来,社区和城市尺度的研究发展迅速成为热点;近5年来,社会学习和知识传播等适应对策得到关注。深化对同质社会经济单元的研究,开展案例研究与实地观测、实验和建模方法的融合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中国城镇防沙研究——兼评《城镇防沙理论与工程》778-779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坚持开展区域性和针对重大工程设施的风沙灾害研究工作和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区域风沙灾害防治工程尽管没有明确针对城镇,但客观上对城镇防沙起到了良好效果,已取得的防沙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城镇防沙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随着中国干旱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因城镇风沙灾害而日益凸显的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需求,在"十·五"后期和"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正式立项开展与城镇防沙有关的科研和实践,对推动城镇防沙理论与技术的深入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些针对性成果。

地球科学进展杂志默认
《地球科学进展》杂志投稿须知780-780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2019年1月修订)《地球科学进展》(月刊)的主要任务是评述国内外地球科学研究新进展,介绍全球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综合性跨学科重大研究领域发展态势,报道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最新信息,推动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促进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选题意向,公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项目评审情况,宣传报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地球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ODP大洋钻探计划,1985-2003-F0002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

IODP综合大洋钻探计划,2003-2013-F0002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2003年10月开始,大洋钻探计划进入"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新阶段。日本花费5亿多美元新建造了"地球号"考察船。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以每年1.6亿美元的投入,向深海进军,提出了"海底下的大洋"、"打穿大洋壳"等新目标,掀起了一场深海科技和资源探索的新世纪国际竞争。

IODP国际大洋发现计划,2013-2023-F0002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2013年10月起,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将进入全新阶段,并改名为国际大洋发现计划,英文简称仍为IODP。与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相比,新十年的IODP不局限于钻探一种手段,更加:强调科学新意、突出社会需求;新计划以探索深部了解整个地球系统为目标、以预测未来为己任,展示了海洋科学、乃至地球最前沿的诱人前景。

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IODP349航次-F0003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07期
摘要:由同济大学李春峰教授牵头,中国科学家于2008年10月提交了IODP 735号建议书(南海张裂过程及其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气候和深部地幔过程的启示),在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的积极支持和推动下,通过4年多的努力,该建议书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最终于2012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IODP建议书评审会议上通过国际同行评审并顺利安排航次。